带病活到天年-病人懂得“经营”,才能活到天年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节 不被疾病所左右

    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暴自弃

    在我的生活中,我最喜欢的植物是常春藤,它的花语是“感化”。在我看来常春藤意味着持久的坚持与希望。喜欢上它,只是因为一个故事,可能您也听过,就是美国作家欧·亨利为我们所讲述的《最后的常春藤叶》,现在我再次讲给您听:

    一个学生名叫琼西,她得了肺炎,医生说恢复的希望只有十分之一。琼西心情落寞而绝望。当时正值深秋,她看着窗外对面墙上的常春藤叶子不断被风吹落,很是感伤。她说,最后的一片叶子代表她,当它落下时,就意味着自己也将独自走上那神秘的、遥远的死亡之途。

    可令人惊奇的是,那一片叶子竟然一直都未落下,一直闪着翠绿的希望。琼西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她坚定了必须活下去的信念,绽放出往日的笑容。最终,琼西战胜了病魔,恢复了健康。

    而那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依然留在古老的墙面;它不是一片普通的叶子,那是画家贝尔曼在下着暴雨的夜里,在最后一片叶子飘落前,用心灵的画笔为琼西所画的“常春藤叶”,“永不凋落”。

    这是一个善良而真实的谎言,谁能不为之动容呢?一片常春藤叶拯救了绝望的心灵,不落的叶子,延续了生命。我们有理由相信,能够战胜疾病的唯一方式不是那些药物,而是我们自身的意识,是我们心中的那片常春藤叶。

    “意识”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一个人思维的波动,更牵动着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只要你相信自己有奇迹发生,那么就能够创造奇迹。医学上有很多无法解释的疑难问题,而我们用意识却能达到;也许对许多问题而言,用科学的方法也得不到答案,可这不代表我们无法实现我们的想法。

    人的意识有一个宇宙,而这个宇宙的能量是我们没法预测、想象的。就如前人预料的那样,想象的空间无限,人类的极限也是无限的。那么,对于疾病,当我们与它做斗争时,也需要用意志来化解它。

    现年70岁的孙老先生,多年从事医疗行政管理工作,对于疾病会比其他人了解更多。而他也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疾病痛苦。在2003年初,60多岁的孙老被确诊为中晚期胃恶性肿瘤。

    一得知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孙老便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地步。本已是一位老人,此时的恶性肿瘤可谓雪上加霜,生的希望没有了,而死神却越来越近。沉重的心理压力,导致孙老当时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在家人的竭力劝慰下,孙老终于同意接受治疗。

    从抗拒到接受,最后再到与病魔抗争,孙老的心路历程不是一帆风顺。但也正因为他选择了面对而不是自暴自弃,最终,孙老战胜了心魔,战胜了病魔。

    孙老说:在与疾病相伴的日子,我逐渐明白必须与病魔进行斗争,不能对抗肿瘤失去信心,我需要找到希望。只要用坚定的心态去迎接病魔的挑战,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孙老成功的抗病经历,让我们颇有感触:其实病魔并不可怕,若降临到自己头上,首要工作是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保持心理平衡。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做到意志坚定,定能创造奇迹!

    而且,无论怎样,一旦遭遇了疾病,千万不要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要及时就医,希望就会有。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请记得:真正的疾病来自我们的心灵。因此,我们也要坚定自己的信心,战胜疾病靠医生、药物,更要靠我们坚强的意志!

    疾病是根弹簧,你弱它就强

    疾病,意味着机体功能或器质的异常,是相对于健康而言。疾病有大有小,有重有轻;大,可到重要脏器心、脑、肝、肾发生病变,小至皮肤小小的癣症;重,可到无药可医的癌症晚期、艾滋病,轻至匆匆而过的伤风感冒。

    可无论疾病的轻重和大小,恐怕没有人会傻傻得欢迎疾病的到来。因为疾病毕竟是一种异常,一种痛苦,一种偏离正常的状态。可是,你的不欢迎,并不能阻挡不速之客的敲门。

    当疾病这根弹簧向你发出挑战时,你该如何应战出手呢?挥舞倚天剑、亮出屠龙刀便可斩断弹簧?面对此,还不如紧紧拉住弹簧,因为你强,它自然弱。

    接受疾病的事实,了解病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把疾病当做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吧,开门迎接,斟一杯茶,静静的坐下来,叙叙旧,聊聊天。就如很久不见的友人,总有许多疑问需要解答。

    也许,在聊天的过程中,你便会了解疾病是为何而突然造访,而它已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你又需要做什么来更好的进行补救治疗……这些都是你需要认真了解的事情。只有这样,你才能在这场“弹簧大战”中首战告捷。

    不要做拒绝疾病,仇视疾病的愚昧之人,疾病与与健康没有绝对的对立,否则,你只会徒增对疾病莫名的恐惧和担心。这种压抑的心理状态最容易造成思想上的压力,加重心灵的负担,甚至进一步扰乱机体的平衡,降低抗病能力和修复更新的本领。

    可疾病,的确是很正常的生物,只要我们新陈代谢过程还没有停止,就无法躲开疾病,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细菌病毒,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生存上的竞争。

    与医生沟通,听听他的建议

    偶尔短时间的不舒服我们可以抵抗过去,自然修复,不过,要正确自检,有必要时一定要去医院看病,与医生沟通,听听他们给出的诊断和建议。而且,即使疾病有所好转,也不可就将医生的话丢一边,“治病要断根”,不可半途而废。否则,很可能为疾病提供卷土重来的机会。

    另外,有一些疾病并非一两天便可以治愈的,吃药打针可能也无法立竿见影。此时,不要过于怀疑医生,怀疑疾病,要相信医生,不可自行停药或放弃治疗。

    总之,任何情况下,都要调整心态,好好配合医生的治疗措施。在医生的帮助下,帮你拉住这根弹簧,让它逐渐弱下去。就将一次疾病治疗作为自己健康的转折点吧,以避免机体更大的创伤和损害。

    不要听信无根据的“偏方”

    古罗马哲人塞硫路斯曾叹息过“有些药方比疾病本身更糟糕”。没错,疾病的产生,毕竟不只是病菌与抗生素的个人恩怨而已。可有些人因为急着要治愈疾病而期望着有什么“民间偏方”,可很多都是毫无根据的“骗方”,多骗人钱财,最终只能“人财两空”。甚至,还有人相信神婆这些无稽之谈,在科学发展如此之快的今天,这样的错误只会成为疾病占据上风的助动器。

    所以,在认识到带病生存的必然性和重要性的同时,我们应该学会在这头积极地拉住“弹簧”,就要积极主动的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能力,绝不可胡乱吃药,到处投医,其结果只能是花钱买罪受,甚至招来对肝肾等重要器官的更大伤害。

    面对疾病,拿出强者风范

    面对疾病这根弹簧,你想做强,就要有强者风范,不要闻病色变,唉声叹气,即使是绝症,也要鼓起最大勇气与之斗争,将多活一天当作多赚一天。只有拥有坦然的心态、豁达的性格、科学的态度,才是疾病真正害怕的克星。

    也许,你会说面对死亡,怎能不害怕?是的,对生的渴求是我们的本能,但有时我们需要做出最坏的打算,以克服自己的恐惧,这样反而更容易变得乐观、坚强。而死亡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在一闭眼、一睁眼之间,我们需要随时都做好“将每一天当做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度过”的准备,我们只需为当下做更好的努力,那万事万物在眼里就会与众不同。

    而且,谁又真正了解生死呢?生是开始,死也未必就是结束。生死之间的过程,经历才是唯一的拥有。真正的强者不会在乎结果。

    不要认为:健康的人一切都是完好,健康的人不会存在任何不适,健康与疾病是对立的极致。事实上,按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世界上就根本没有一个真正的“健康者”!一位医学专家说,这样的人体只能在解剖图谱中才能找到。

    我们应该明白,在健康与疾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你越过于害怕疾病,斤斤计较疾病,反而会使自己偏离健康状态。疾病只是一根弹簧,我们有办法比它强。

    第二节 别自己吓唬自己

    很多疾病都是可以治愈的

    国外有一位医师说,“我相信、而且知道,没有什么病是治不好的。所谓的“绝症”都曾经被治好过。在我心中以及我所创造的世界,“无法治疗”是不存在的。”而《黄帝内经》中也这样说:“疾病无有不愈者,言不可治者,是因为未得真法矣。”

    从古至今,扁鹊、华陀、孙思邈等著名医家都能因人、因时、因病,采用针炙、推拿、药物等配以养生、食疗、运动、锻炼等综合手段治好很多疑难杂证,几乎没有不治之症。

    可能,浮躁之人看到这些说法,多会表现出嘲笑、愤怒,甚至觉得在夸大其词、胡说八道。但是,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珍惜生命、渴望健康且拥有超常悟性,或是具有超常智慧并积极顽强地寻找希望与健康的治疗方法,或是不认命且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并对未来依然充满希望……在这些人心中,没有治不好的病。

    如果,你还是觉得这样的说法太绝对,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更为准确的说:“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不能及时找到好的治疗方法,先天的缺损除外。”

    癌症,曾一度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在上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就宣告,45%的恶性肿瘤能够治愈。时至今日,手术、放疗、化疗,再加上后来的生物治疗、靶向治疗……种种治疗手段日新月异,令“不治之症”的癌症变身为可以治愈的疾病,这绝对是医学史上的一大“奇迹”。

    绒癌

    绒癌可能是最早得到彻底治愈的癌症,多发于育龄女性。在上世纪50年代前,此病还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即使手术,死亡率仍会高达90%。不过如今,绒癌已经成为第一个可通过化疗获得根治的转移性肿瘤,其死亡率从90%降至10%,并且不用切除子宫就可获得痊愈。

    乳腺癌

    乳腺癌可以算得上是“早发现可获得治愈”的典范。早期乳腺癌治愈率可高达90%以上,医学检查与自检相结合,令越来越多的乳腺癌可以得到及早的诊治,其整体治愈率也相应提高到70%~80%。

    宫颈癌

    疾病之所以难以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明。当医学界发现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相关时,宫颈癌便成了“最容易被治愈的癌症”。若是能做到早期发现,治愈率几乎能够达到100%。并且,自从宫颈癌疫苗最早被研发出来后,这一希望更是得到大大提升。

    而鼻咽癌也是如此,在医学发现95%的鼻咽癌都是由EB病毒引起后,采取血清学检查,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提高到了如今的70%~80%、而且,也使得早中期鼻咽癌病人大大提高了5年生存率,即使单用放疗,也可以达到50%~7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随着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等药物的出现,这一原来甚为危重的疾病,如今5年无病生存率已经超过90%,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可基本治愈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大肠癌

    大肠癌是综合治疗提高治愈率的代表。在手术、放化疗等传统癌症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再加入内分泌、免疫等方法,使得综合治疗实力显著提升。现在,大肠癌早期治愈率在80%以上,而中期也能达60%~70%。

    恶性淋巴瘤

    昔日,恶性淋巴瘤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绝症,可近年来靶向治疗药物的问世,令它的5年生存率超过了50%。其中,早期霍奇金淋巴瘤的治愈率更是可达到80%以上。

    总之,在医学日益发展的今天,面对疾病,我们应该放松心情,相信医学,坚信自己的病是可以治愈的。即使是癌症、精神病……所有的疾病总能找到方法,而你心中的肯定也是一剂良药。

    很多病人都是被吓坏的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魔鬼差小鬼到一个城市去传播病菌,要它杀死一千人,可结果死的却有两千人。

    于是魔鬼就责问小鬼,小鬼回答:“大王啊,我是遵命而行的,我杀的只有一千人。”

    魔鬼说:“还想狡辩,现在明明死了两千人,那另外一千人是怎么回事?”

    小鬼说道:“他们是因为惧怕而死,那些人疑神疑鬼,自己吓死了自己。”

    这个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并不少见。很多时候,夺人性命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病人疑心太重,恐惧心太重,自己吓死了自己。

    如非典型肺炎,就令不少人谈非色变,即使在一些城市没有非典病例,防病措施也做得比较充足,可最难以应对的还是在所有措施做足的同时依然怀有惧怕的心理。

    在非典流行的那年,有不少人在患了普通的感冒、发烧之际都不敢去医院就医,生怕到医院被传染了非典,于是自己在家胡乱吃些药,实在受不住了才上医院。这就是内心的惧怕心理在作怪。而有些人,感冒咳嗽没有及时治疗,又害怕染上非典,反而患上了更严重的疾病。

    同样,有些人是患了癌症的病人,有些人意志消沉、心灵背负了巨大的重担的患者很快便离开人世,惧怕会让疾病加速地吞噬人的生命,令死神的脚步更快。而那些意志力坚强、心态乐观的患者就可以活得长久些。

    有一位白血病患者这样讲述他的心路历程:

    在我被查出白血病后,心中充满了恐惧,我害怕死亡,感到人生已经是数着天数过日子了。家人帮助我,鼓励我,为我找来很多有关白血病患者应注意的事项和有关的病例等内容的书,我看了大有收获,在精神上有了安慰。我不断地问自己:得了这种绝症该怎么办呢?等死吗?还是让血癌吓死?

    在不断地反问中我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活,不想死,而要想延长生命必须有个好的精神状态,不能让病魔吓死。我相信只要在精神上藐视病魔,有个好的心态,有规律地生活,药疗、食疗,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等综合调理治疗,康复是充满希望的。

    治疗的过程,让我深深体会到:世界上的事,是复杂的,是多方面因素构成的,人的一生是变化莫测。我坚定信念,向疾病作斗争,面对现实,纵然是死也不怕,不给病魔吓死的机会。有了信念,我积极寻医,吃对症的药。由于我对化疗不适应,产生副作用就改为中医中药。虽然我还没有彻底治愈,但见效很快,生存了3年,并且一天比一天好。

    面对疾病,我们需要保持一种战胜病痛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念。面对惧怕,我们还需要拥有一种内心真正的平安。

    世上的平安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的平安,一种则是内心的平安。前者的平安是在和平年代,有衣有食,环境安宁,生活富裕,身体安康。这种平安可能是短暂的,一旦遭遇环境突变,如大的瘟疫或是战争,其状态会被立即打破。而后者的平安,是心灵的安康。即使环境、世事多变,可内心一直存有某种信念,在任何环境中都可处之泰然。

    英国泰晤士报曾经举办过一个绘画比赛,题目为“平安”,结果获选的作品并不是风和日丽、湖面平静的风景画,而是一副在狂风暴雨中,小鸟在母亲的翅膀底下安睡的画面。尽管外面环境恶劣,风雨大作,可小鸟在母亲的羽翼下依然安享平安,这种平安才是真正的平安。

    人生不能没有真正的信仰,信念给予人们勇气,有力量战胜恶劣的环境,拥有内心的安康,这种平安才是最真实的。当我们拥有最真实的平安,不论世事怎样变幻、环境如何恶劣,我们都能平稳渡过一切困境。当疾病来临时,希望我们不要惧怕,内心的力量让我们坚强,赶走病魔。

    第三节 切莫轻视疾病

    积极治疗,避免突发危机

    在我们的身边总会发生一些猝死的现象。听起来非常可怕,忽然之间,出现不适,呼吸心跳骤停,生命就这样瞬间消失。是什么导致了猝死呢?我们说,猝死并不是真的突然间没有理由的发作,是潜在危机未被消灭所导致的爆发。

    具体来说,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加上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就会导致猝死的严重后果。面对疾病,我们应关注身体所发出的健康信号,积极预防,积极治疗,只有如此,才能令机体康复,避免更大的危机来侵袭。

    认识猝死

    46岁患者,因过量饮酒,丧失意识,心脏骤停,经抢救,无力回春;

    47岁患者,高血压病史5年,突发胸前区疼痛伴有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经积极抢救仍没能挽救生命;

    72岁患者,高血压、冠心病史3年,突发胸前区不适,抽搐伴有意识丧失,经积极抢救,没能恢复自主呼吸、心跳……

    这些令人遗憾的不幸的发生,都是猝死。也就是那些平素似乎健康的人由于潜在性疾病或功能障碍而突然出乎意料的死亡。

    发生猝死,是很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些人本身就患有基础病变、爆发疾病或是异常过敏体质等,这可以说是发生猝死的内在原因,如最常见的疾病:休克、心脏骤停、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或肾功能衰竭,脑死亡等。由于这些疾病没有被重视,没有得到及时积极的救治,会导致猝死。

    另外,抽烟饮酒、暴饮暴食、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因素有时也会成为突然死亡的诱因。

    防治病因,避免危险

    虽然猝死很可怕,但只要我们了解其致病原因,从根本上进行预防,就能够做到有效避免危险的突然降临。

    首先,健康生活,规避诱因。

    猝死的常见诱因有烟酒过度、体力活动或疲劳过度,情绪紧张、激动等。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仍然需要大力提倡,戒烟限酒,均衡营养,劳逸结合,精神愉悦等。

    这些说来都是老生常谈,可能有很多朋友很是不以为然,但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甚至习惯可以决定生死。若能长期坚持良好习惯,最终我们会是最大的受益者,健康就是直接的回馈。

    其次,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能够帮助自己建立“参考值”,作为推断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依据参考。建议年轻人可一年体检一次,而中老年人最好每隔半年体检一次。当然,定期体检还需因人而异,根据检查追踪的项目而定。

    再次,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冠心病紧密相关,肥胖、吸烟、体力活动少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与冠心病及心脏性猝死有很大关系。

    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提出的是高脂血症。有很多并不了解高脂血症,甚至有人即使自己得了高脂血症也不以为然。却不知道,即便是轻度的血脂升高也有可能成为潜伏的健康“杀手”。

    血脂异常是中国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就是说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直接原因,一旦动脉粥样斑块堵塞,后果异常严重。

    而研究也表明,无论是高脂血症,还是心肌梗死、脑卒中、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所以,当血脂轻度升高时,即使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也必须积极治疗,做到防患于未然。

    最后,发作有先兆,及时就医。

    不是所有的突发危机都毫无预兆,就像有些心脏性猝死是可以预见的。有文献报道指出,80%的患者在发生猝死前有过不同程度的预兆:其中22%的患者会有心绞痛,15%的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一般来说,如果有以下预兆时,必须在第一时间前往医院检查:发作性的胸部闷痛或是压迫感;头晕、乏力、心慌;突然出现出冷汗、胸痛、低血压、呼吸困难等。

    轻视疾病,如同轻视生命

    一天,一位年轻病人来到口腔科看急诊,病人向医生主诉病情为:牙龈出血。

    原来最近一个月来,他的牙龈偶尔出血,可由于工作比较忙,一直都没在意。这天,是星期日,他抽空去一家医院进行洁牙治疗。当天晚上,全口牙龈出现广泛渗血不止。

    医生听后,经过检查后,给他用了一系列止血方法,才勉强将血止住。由于考虑到病人牙龈是非炎症性广泛出血,因此,第二天就请了本院血液科的专家进行会诊。后经过化验检查确诊为早期急性白血病,于是让病人住进医院治疗。

    当您看了这个病例,可千万不要太紧张。并不是说每一位牙龈出血的病人都是白血病,患白血病的病人毕竟也只有极少数,我们只是想通过这样一个病例真心的给出提示:不要轻视任何疾病,每一个异常都可关系到生命。

    再看看这样的案例,它告诉我们小病不治,大病就来:

    家住郊区的陈大妈这两天一直拉肚子,老往厕所跑。她平时身体很好,也就不当回事,觉得很可能是吃错东西了,也就没去医院看,还是照样包揽屋内屋外的家务活。

    一天早上起床时,她突然偏瘫了,左手左脚一下子就不听使唤,嘴巴也歪向一边,女儿急得连忙将母亲送到了医院急诊室。到医院一检查,医生告诉她这是中风后的偏瘫。

    医生告诉大妈和她的家人:

    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尽管看上去身体健康,其实都有脑血管硬化,有的还有动脉硬化斑块,血液循环没有那么畅通。而剧烈腹泻和大量出汗,都会导致血容量迅速减少,血液变得黏稠,流动缓慢,而在脑部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从而造成血流中断,就会出现偏瘫、口齿不清等中风症状。因此,中老年人可不要轻视呕吐、腹泻、高烧、出汗这些小恙小疾。

    生活中,我们时常都会遇到这样一些小病:如牙痛、嗓子痛、感冒、腹泻等,可因为工作忙碌,很多人对这些小病不以为意。这样往往忽视了初期的治疗。可是您知道吗?若是小病不除,就有可能引发大的病患,甚至危及生命。这绝不是吓唬您,到时生了大病,后悔就晚了。

    牙周炎患者更易中风

    牙周炎就是牙周膜、牙骨质、牙槽骨等部位产生的炎症。它是症状不明显,且病程长的疾病,正因如此,难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根本没拿它当回事,殊不知它的危害却是全身的,不单只侵犯口腔。

    牙周细菌入侵人体血液系统后,会遭到血液免疫细胞的反击,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胶状物质,它附着在血管壁上,日复一日将阻塞血管,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从而促使血管淤阻和心脏功能发生异常。而这种物质若是随血液流进大脑,就会阻碍血流,引发中风。

    因此,平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因牙周炎引起的口腔疾病。一方面要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做到定期检查牙齿,通过洗牙去除牙石,以保持牙齿清洁。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牙周炎的重视,一旦发现有牙龈出血等早期症状后,就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不可忽视小问题,更不要因担心大问题出现而拒绝面对小问题。

    感冒容易诱发慢性疾病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感冒容易诱发一些慢性疾病,比如:肺心病、肺气肿、慢性气管炎、鼻咽炎等,而严重的还会引发病毒性心肌炎。

    而且,对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史的患者来说,在得了感冒后更容易诱发以前的慢性病且加重病情。而反复感冒的人还会导致支气管扩张。所以,以“小小”感冒为诱因,进而患上慢性疾病,会给健康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

    所以,感冒在初期我们要用药物控制,避免病情再扩展。一般建议,用中药治疗感冒,但不是所有中药都可以随便吃。需在服用前仔细看清成分,了解药效后才可服用,或是根据医生的指导来用药。

    扁桃体反复发炎,损害心肌

    提起扁桃体炎,很多人都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发炎的时候吃点药、打几次针,过几天也就没事了,可事实上扁桃体炎若不及时治疗也会引发大患。

    扁桃体腺窝中有溶血性链球菌,当扁桃体反复发炎时会损伤心肌、心脏瓣膜、关节以及肾小球等,会引发肾衰竭、肾炎、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等,而这些疾病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下,要想根治也是很困难的。

    因此,扁桃体发炎一年超3次应做手术。有一些患者因为种种原因拒绝手术,或是拖延到一定时间才愿意做。这些都是不利于健康的。

    另外,小儿扁桃体炎在没有其他并发症的前提下,一般建议5岁以后再做手术,可是若已引起如呼吸困难、腺样体肥大、睡眠打呼噜、大脑缺氧、鸡胸、听力下降等问题,那么即便是5岁以下也应及时切除,以免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和身体发育。

    腹泻可引发脑梗死、中风

    腹泻不可小看,这在开篇案例中已有所介绍。腹泻在许多方面都会对脑供血产生不利影响,而一切可引起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的有害因素都会诱发脑梗死。

    所以,平时我们应注意个人饮食卫生,防止腹泻;而且,发病后不可大意,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第一时间接受抗感染、补液、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等系统治疗,以更快地止住腹泻、补足循环血量,以及消除酸中毒。

    而对于已出现早期脑心缺血症状者,治疗中还需及时活血化淤、改善脑心功能,才能够抑制由腹泻引起的连锁器官损害,防止脑梗死的突发。

    总之,对于疾病,我们绝不可掉以轻心,它关乎健康与生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将一切伤害扼杀在萌芽之中。

    第四节 防微杜渐,小洞即补

    疾病无大小,微恙也伤身

    前面我们说到偶尔生生小病,身体更强壮,因为偶尔生生小病,可以使我们的免疫防御系统始终处在监视状态,一旦疾病入侵,身体就会及时做出反应。但这并不是说,生了小病,就可以不重视,任其发展,否则就会后患无穷。

    前天晚上和一个好友吃饭,好友看起来比半年前憔悴了许多,一问才知道她不久前做了一个手术,刚刚康复出院,而起因居然是腿上被烫了3个泡。

    前段时间,好友一直很忙,常常没日没夜的加班赶稿子。一天晚上,她起床上厕所,由于睡得晕晕沉沉地,一不小心把放在墙角的热水瓶打碎了,热水溅到了她的腿上,立即起了3个泡。起初并没觉得有多么严重,依然没日没夜的工作。

    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伤口久久不能愈合。无奈之下,只好去了医院,医生埋怨她为什么烫伤这么久才来医院,伤口太深了,医生叮嘱她尽量少动,回家好好休息。可在家休息了几天,就因为工作忙,出差去了外地。

    半个月后,医生通知她必须接受手术治疗,需要植皮。就这样,拖来拖去,把原本可以用药就能治愈的伤口拖到不得不上手术台。如今,伤口虽然愈合了,但腿上却留下了一道永恒的疤痕,爱美的好友从此与漂亮裙子说再见。而这一切都源于好友的疏忽。

    大家对讳疾忌医的故事都比较了解,说的是蔡桓公因为小病不医最终导致一命呜呼,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像蔡桓公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特别是一些老年人,更不能有小病就抗,大病才治的思想。

    就拿便秘来说吧,临床上,老年人便秘是一种常见症状,如果得了便秘,能做到早治疗也并不可怕,也不会导致发生严重后果,但由于有很多老年人及家属认为便秘是小毛病,而不引起注意,以致酿成意外发生。

    前不久,住在楼下的叶大爷就因为便秘引发了脑溢血,险些丧命。叶大爷原本患有高血压,最近又得了便秘,如厕时,因用力过大,突然觉得头晕目眩,一下栽倒在厕所里,家人立即把他送到医院,被诊断为脑溢血。

    还有感冒,别看这小小的感冒,它的威力也不小,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感冒可以诱发或加重病情,导致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对糖尿病患者,感冒可使原有的病情加重,影响血糖稳定。

    就连最不起眼的倒睫都是不容忽视的,倒睫是眼睫毛向眼球方向内卷,使眼睫毛内倒刺激眼球。患者常有眼红、畏光、流泪、眼痛和持续异物感,如不及时早期治疗,就可能形成角膜白斑,有的会发生角膜溃疡穿孔,严重的可使眼球内部感染而失明。

    由此看来,小病也可以酿成大患的,所以,生病之后,就一定要做到防微杜渐,对小病给予高度的重视,树立“疾病无大小,微恙也伤身”的观念,才能重获健康,享受美好生活!

    大病还是小病,你会判断吗

    当你的身体出现一些不舒服的症状时,有可能是不起眼的小病,但也可能是大病来临的征兆。可是,我们该如何来判断它们是“大”还是“小”呢?做出正确的判断,就不至于耽误治疗,也不会过于紧张而让人笑话。看看下面五种常见不适的判断方法,希望可以给你一点提示,但不可完全依靠这种判断方法。

    头痛

    1.小病信号。因工作压力过大,精神疲劳、紧张;三餐吃不饱、血糖过低;长时间呆在温度较高、空气不流通的屋子里等。这些原因所导致的头痛虽然令人烦恼,不过并不危险。

    2.大病信号。若是大脑的一侧反复出现持续性的、与心脏一同跳动的抽痛,并开始逐渐蔓延到整个大脑,那很可能是颞动脉炎在捣乱。这个病多发于老人,若处理不及时,将导致失明。

    若是头痛很突然、程度严重,则有可能是中风或是脑动脉瘤的信号,应立刻拨打急救电话。

    若是头痛伴随发热、脖子发僵等症状,那么很有可能是病毒或是细菌性脑膜炎,它可对大脑造成永久性伤害,不及时治疗将会危急性命。

    腹胀

    1.小病信号。当吃了豆类食物或是吃得过多、过敏性肠道综合征、月经来临时,都会令腹腔有胀满感。

    2.大病信号。若是腹胀经常出现,同时伴随恶心、尿急、骨盆或是腹部疼痛和一吃就饱的症状,那很有可能是早期卵巢癌的征兆。

    呕吐

    1.小病信号。若是因为吃得过饱、酒或是咖啡喝得过多所导致,那么服用中和胃酸的药物就可以得到缓解,不用太担心。

    2.大病信号。消化不良的感觉逐渐演变成肚脐周围的疼痛,随后疼痛又转移至腹部右下方,那有可能是阑尾炎。

    若是吃了油腻食物后,腹部右上方出现由轻而重的疼痛,有可能是胆结石。

    若是每次运动后,总会感觉到消化不良,而且服用中和胃酸药物也不见好转,那很可能是心脏病。

    寒战和发热

    1.小病信号。若是症状可在一周内减退,多喝水、多休息就能够得到缓解,那么尽管放心,多是由感冒引起的。

    2.大病信号。喉咙疼痛、突然发烧、吞咽困难而且感到恶心,那有可能是肺炎的早期信号。

    体重突然减轻

    1.小病信号。若是你最近运动量增加、饮食减少,或者因失去工作、亲人去世而情绪不好,那么可不用担心。

    2.大病信号。若是体重突然减轻5公斤,却又找不到合理的解释,那么很可能是你的甲状腺过于活跃或是患上了癌症。这时,检查越及时,治疗效果越好。

    若是在体重减轻的同时,还伴有疲劳、口渴、视力模糊等症状,那么请检查一下血糖,看看自己是否患上了糖尿病。

    第五节 求医不如求己

    医生只是扶着你走路的人

    生活中,因为疾病的存在而多了一类特殊人群:医生。他们穿着白大褂,带着听诊器,多数时总是很严肃。对医生,我们总是充满着敬畏之情,特别是“有病在身”的病人们,更将医生视为“救星”。

    是的,疾病是医生和病人共同的敌人。他们本就该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唇齿相依、同心协力,共同面对疾病,两者应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然而,有不少病人生病时,就像溺水的小孩,牢牢的抓住医生,认为治病只是医生的事,与自己没什么关系,更谈不上积极配合;而有的病人又认为自己的病太严重,一度被悲观消沉、自暴自弃的思想所笼罩;还有的病人又完全不相信医生的建议,对开出的药方也是将信将疑,治疗停停走走……

    诸如这些行为,就是对医生、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根本就没有确立正确的的医患关系,不明白医生在疾病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而错误的角色定位只能贻误疾病的诊治。

    当身处疾病中时,我们需要医生。但不能完全依赖医生,也不能完全否定医生,医生只是扶着我们走路的人。这就如孩提时,第一次学走路,是妈妈扶着我们,牵着我们的手一步一步开始迈步。他们是教练,是老师。因此,治病是医生的事,更重要的也是自己的事。

    健康,只有自己做到了才是硬道理

    曾经收到过这样一条短信:

    “1+0”的健康定律:如果把人的健康比作“1”,其所拥有的一切财富比作“1”后面的“0”,如:金钱、事业、爱情、家庭、荣誉、地位。有了“1”,后面的“0”越多,人生才越有意义。如果“1”不存在了,那么,将一无所有。

    当你看过这样一条很有意义的短信后,我想无须太多的语言,就能明白什么是最珍贵的。没错,没有健康,一切皆空。

    而健康的拥有,靠不了任何人。不论是这个专家,还是那个营养师,或是某位医生,他们可以给你很多关于健康的建议和意见,为你指点迷津。然而,只有你自己切身实施、重视后才能有效。

    我们在生活中就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正确对待疾病。不可早期漠视,晚期又乱投医。特别是早期若不关心自己的病情,在面对医生的病情追问时,就无法提供准确而有效的信息,这样很可能为治疗造成困扰,甚至影响到健康的恢复。

    很多人会把这种不关心归咎于工作繁忙,家庭事务烦琐,生活压力大,以及早期疾病征兆不明显等原因。有很多慢性病在早期基本上没有明显症状,忙碌的人们更容易因此而忽略,或是自行服用一些药物了事。可是,这样做在无形中将小病越拖越大,到最后非治不可了,又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时间、金钱来医治。

    所以,疾病发生时,最清楚的是自己,而不是医生。我们必须在疾病开始时就投入关心,而不是单纯的依靠医生为我们解决疾病问题。

    走出阴霾天空,只能依靠自己的意志

    在疾病中,尤其是难治的疾病,心中有压力是人之常情,而为患者排解压力更不是容易的事情。家人需要给予关爱,朋友需要给予帮助,医生需要给予鼓励,这些都只是旅途中的双手,最重要的是患者自己的心理调节,依靠自身的意志战胜悲观情绪。而且,临床很多的案例也证明,心态影响着疾病的康复:一个拥有良好心态的病人比心态坏的病人康复率高。

    另外,患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调整心理素质的方法,比如:听听音乐、散散步等活动。当然,生病了还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

    康复更需要与医生配合

    生病了,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并不起决定性因素,他可以给你好的治疗方法,可是你若不积极配合,一切都是徒劳的。

    慢性乙肝是患者和家庭的长期困扰,有很多得了慢性乙肝的患者一开始总是将所有希望寄托在找到一位“神医”。治疗中一旦出现任何波折,病人心理上就会立刻产生巨大落差,转而抱怨医生技术,对治疗的配合度下降,甚至到最后会对治疗失去信心。其实,要想取得好的疗效的前提应是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

    有的患者往往会满足于一时的疗效或是短期的好转,过于乐观,或是急于回到工作与学习当中,没有遵从医嘱按要求坚持完成治疗,从而造成治疗的前功尽弃,这样就会给后续的治疗造成更大困难。也有的患者盲目悲观,短期治疗还未见效果,就认为治疗无效,从而放弃治疗。却不知,乙肝的治疗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只有通过医患间良好的配合,才可将治疗的疗效提高到最高,令患者最大可能的从中受益。

    古人云“医只能治病,不能救命”。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无人可以取代。我们可以依靠医生来想办法,但在治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从生理到心理,这些是医生以及任何人都无法替代克服的。所以,你必须抛开所有侥幸,踏踏实实的迎接每一个困难;坚持做好每一个有关健康的细节;积极学习更多有利于健康的常识,让这些成为你生活中一件快乐的事情。

    当然,我们说医生只是扶着你走路的人,我们才是走路的主体。这强调了治病中,病人是关键,但绝不是说因此可以忽视医生的重要性。我们只是希望病人可以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正确看待疾病。而对于医生,病人需怀抱相信与坚持的信念,与他们努力沟通;同时医生自身也需要端正医务态度,真正为病人着想,共同对待同一个敌人——疾病。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古希腊有这样一个神话:

    宙斯得知普罗米修斯将天上的火种偷给了人类,便怒不可遏,决定惩罚人类。他下令将女人潘多拉送到人间,并让她随身携带一个密封的盒子作为嫁妆。好奇的潘多拉打开了盒子,于是各种恶习、灾难和疾病立即从里面飞了出来。而盒子里只剩下惟一美好的东西:希望。可是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来,潘多拉便将盒子永远地关上了。

    因此,人类开始不断地受苦、被生活折磨,可是心中总是留有可贵的希望,才能自我激励。在死亡以前,希望永远存在,人生也绝对充满了美好的希望。

    其实,在我们的手中,也有个这样的盒子。那里有疾病,但也有希望,而希望是自己;我们是自己最好的医生。当我们沦为了病人,一切都是那般狂乱而迷惘,若只将希望寄托于医生,而自己却坐以待毙,那么我们注定只能被盒中的疾病所缠绕。

    当身体生病,当然需要听从正规医护人员的指导,采用适当的医疗方法,而也有的病,只要多休息,时间就是最好的治疗剂。如感冒这种小病,一年总要光顾自己几次,若是自己懂得,感冒了,多喝水、多休息、少出门,这就是治疗。

    有时我们身体上根本没有病,但由于自己疑心“我有病”而成了疑心病。这样的病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治好。

    有一个年轻人,在二十岁左右,一位老师说:人常因疑心而成病,比如肺病。他听了这句话以后,心里一直挂念着,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笼罩在肺病的阴影下。当然,这位年轻人自己也懂得调理、排遣,心里也在想:我身体这么好,怎么可能会有肺病呢?不过多多少少还是受到那句话的影响。

    后来,有个人告诉那位年轻人,西红柿可以治肺病。当时西红柿价钱并不很贵,于是他买了一大箩筐的西红柿,吃过以后,这为年轻人心里想,这么多的西红柿应该可以把肺病治好了吧!从此以后他就再也没有想过肺病这个问题。

    因此,有时身体上的疾病是自己的疑心制造出来的,正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这个心药是自己。有时,身体上的疾病,只要依靠自己适当的运动、饮食的调理,坚强的信念、乐观的心情,自然不药而愈。

    另外,身体的疾病应该做到预防重于治疗,增强自己的免疫力,这才是最佳的保健之道。据研究,人体上大约有百分之九十的疾病,都与免疫系统失调有关。

    什么是免疫系统呢?它就如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守卫着人体的健康,他能保护身体免遭病毒的侵害,还可清除代谢后的废物,同时及时修补受损的器官、组织。再说简单点,免疫力,就是一种抗体,能抵抗外物的入侵。在一般正常人的体内,都有很多好菌,可以抗击不好的病菌,这就是抗体。

    有的人稍微受点凉,就容易感冒;而有的人,因为有足够的抗体,所以一点点受凉根本威胁不到他。甚至一些传染性疾病都奈何不了他。可若是缺乏抗体,那受感染的几率就会加大。

    所以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很重要。了解了这一点,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做有益于提高免疫力的活动,来保卫身体防线不被冲破。这时,你就是自己的医生。如: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坚持运动、摄取各种维生素、按摩身体、放松心情、开怀大笑等,都可以增加人体的免疫力。

    所以,在面对各种疾病时,大家首先应该这样想:自己要做自己的医生。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身体有病,我们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应该学会自己做自己的医师。

    要相信:只要自己心理健全,就可以克服困难,战胜病魔;坚定的毅力,可以克服一切的病苦。只要心不苦,身就会不苦,疾病又何惧之有呢?

    第六节 健康靠经营

    管好嘴巴的进与出

    嘴巴是人身体的一个重要器官,不知道您是否真的了解它呢?首先我们看看嘴巴都有怎样的功能,它至少有三个基本功能:

    第一,首当其冲是吃饭。若是这嘴巴出了问题,没法吃饭了,那么身体必定会因营养缺失而难以维持生命。在医院里看见病人插胃管,那是不得已而采取的临时措施,若是长时间那样,痛苦可就是难以想象了。

    第二,嘴巴是语言的工具。若是人没有了嘴巴,那么就将失去语言。

    最后,嘴巴还起着“兼职”的作用。若是鼻子出了毛病,嘴巴还可以帮助呼吸。

    当然,除了这几个作用,嘴巴作为五官之一,也直接影响着人的形象。所以说,对人而言,嘴巴实在是太重要了。也正因为其重要,出问题的几率就必然更高。嘴巴的进与出,关系到我们人体的健康大事。

    首先咱们来说说这嘴巴的“进”。

    俗话说:“病从口入”。嘴巴把关不严,常常会给身体带来疾病。过去因为穷,人们是饥不择食,有啥吃啥,见啥吃啥,常常吃坏肚子。可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又出现了血糖高、血脂高,这些都是嘴巴惹的祸。

    秦爷爷虽已年届古稀,可是精神饱满,神采奕奕,从没进过医院。很多人常常向他讨教健身秘方,他总是乐呵呵地说:“要管好自己的嘴巴。”

    他说,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嘴巴,还要管好嘴巴的“进”,就是平时的饮食。秦爷爷每顿饭都只吃七分饱,即使摆在面前的是山珍海味,他也权当是家常之菜,不多进食,更不贪食。

    秦爷爷最喜欢吃红烧肉,可一般也只吃一块,不吃第二块。平时吃饭也只是一荤、一素、一汤,可谓清茶淡饭。有时全家一起吃饭,家人们出于关爱有时会劝他多吃一点,可他总是笑眯眯地说:“不可以依了那张嘴,它的胃口可大呢!”

    没错,很多人由于管不好自己的嘴巴,见了喜欢吃的食物就大吃一顿,逢朋友小聚更是喝得烂醉如泥,久而久之,高血压、脂肪肝等与饮食有关的疾病就不知不觉地找上门来,到最后又什么都不敢吃。仔细想想,真是得不偿失啊!

    要管好自己的嘴巴,除了“进”,还要管好嘴巴的“出”,也就是管好从嘴巴里说出的话。所谓:“祸从口出”。嘴巴虽然是用来说话的,但若说不好,便会招惹来麻烦甚至祸端。

    就像秦爷爷,他不仅仅可以做到在饮食上管好嘴巴的“进”,同时他也非常注意嘴巴的“出”。

    秦爷爷在小区里的人缘很好。大家和他相处时,从未见他发怒。他与别人交谈时总是如和风细雨,缓缓道来,语重心长,令对方听得进,也喜欢听。所以,不论大人、小孩都喜欢和他交谈。尽管秦爷爷并不富裕,可是他活得健康乐观,他的威望众人皆知。

    嘴巴的“出”就是语言,它直接反映我们的内心情感。为了身心健康,我们应该学会心平气和,不生气,“怒则伤肝”。同时,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说起话来总是无所顾及,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吐为快,这样往往容易伤人,而事后又会感到后悔、自责,也弄得自己心情不好。

    所以说,嘴巴的这两大“进出口”功能,不但关系主人的健康,而且还决定主人的命运。进口关把握不好,“病从口入”,影响健康。有时问题不会太大,去趟医院,吃点药,打个针就过去了;但有时也会危及生命。

    其实,“管好自己的嘴巴”,就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心态和境界;是宽容的心态,是“与世无争”的平和境界。若是带着这种生活态度和心态去生活,就会多一份健康,少一份纠纷;有了这种境界,也才能真正享受生活所带来的无限乐趣。当然,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并不容易,这需要我们不断地“修炼”。

    运动好比人体的发动机,让身体永远保持活力

    人,是一架有骨、有肉、有血的“机器”。机器人长期不运动,会生锈坏死。而人也一样,长期不运动,就会生病早逝。“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重点应在经常“运动”上下功夫。

    可能道理大家都懂,关键是提到日程实施,持之以恒。运动能够活经络,锻炼筋骨,通气血,防病治病延缓衰老,有益健康。不能说运动能令人长生不老,确肯定可以延年益寿,这无可非议。

    陈妈妈多年来被疾病缠绕,她的老伴对此有这样的评语:“他人有的病你有,他人没有的病你也有”。

    陈妈妈并不生气,知道是玩笑话。不过,她说,也确实如此:“我们婚后不久,我就痔疮开刀,之后是疝气、前列腺增生开刀,到了国外不到四年,就开了两次刀,共做过四次手术。不过,我从六十年代就坚持太极拳运动,你看我现在虽然是68岁的身体,可还健壮,这要得益于经常运动,锻炼身体的结果。”

    陈妈妈就是这样多年与运动相伴,除了太极拳,其他的活动,只要有益于健康,就不受任何限制。

    陈妈妈就是在运动中治病,令身体保持活力。很欣赏陈妈妈的那句话:“我是哪里有病痛,就运动哪里,这是运动治病;没有病痛的地方也运动,这是防病。”

    是的,不论您得了什么病,只要结合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那么都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甚至会在疼痛初期起到止痛的作用。这样长期坚持,不仅防治了疾病,还为人体冲了电,保持长久的活力。

    太极拳:利于缓解压力

    生活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如果有焦虑情绪时,肯定会影响工作效率。焦虑情绪多是来自工作、生活的压力,如果这样的压力不能及时得到舒解,时间长了会影响身心健康。

    实践证明:慢动作的武术——太极拳对降低人体压力水平确实很有疗效。练太极拳时会令人体处于沉静冥想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减少焦虑和紧张,降低血压。

    有氧操:利于口腔健康

    有氧运动特别有益于身体各器官的健康,包括牙齿和牙龈。牙龈疾病会导致牙齿脱落,也会增加心脏病及糖尿病发生的危险。

    运动会减少全身发生炎症的概率,所以更加有利于口腔健康。有研究结果显示,经常去健身房参加系列健身课程(如跳有氧操)的人,患牙周病的概率会降低40%。

    步行:缓解忧郁

    研究发现,每个星期进行3次30分钟的快走比服用抗抑郁药物更加有效。在《运动医学杂志》上有一项独立研究结果表明,半小时的步行会令中度抑郁症患者立即兴奋起来,这种精神兴奋作用相当于咖啡、香烟以及暴食所起的作用。

    普拉提:缓解腰背疼痛

    有很多理疗师会推荐人们练习普拉提,这是因为普拉提有助于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及核心肌的稳定性。

    腰背疼痛经常是因为肌肉、韧带的扭伤或是变形所导致。普拉提可以通过增强腰背和胃部周围的核心肌来令变形的组织归位。

    跑步:缓解关节疼痛

    若是你认为跑步会伤害膝关节和髋关节,那么你就需要好好反思一下。现在,新的研究表明,经常跑步可保护脆弱的关节,令其免受损害和疼痛之苦。

    研究认为:成年人坚持跑步,会令患肌肉与骨骼疼痛相关疾病的几率降低25%,到了老年,与不跑步的人相比,得关节炎的几率会低。

    一位运动理疗师这样说:“关键是坚持,若是你能坚持跑步,关节、筋、韧带、椎间盘和肌肉就可适应习惯性的震动,身体就会提供补给,所以跑步一定不会引起疼痛。”

    瑜伽:治疗头痛

    一位医学博士认为,瑜伽可以治疗头痛。有75%的头痛都是因为姿势不正确而导致颈椎部位肌肉紧张所造成。弯腰驼背的人,因身体长期处于这种不适的状态,最终会导致头部肌肉疼痛。

    而定期练瑜伽,可以“锻炼上背肌肉的延展性,做扩胸运动、旋转肩部并将头躺正休息”,如此便可以治疗头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