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点-成为有影响力的人的6个方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委婉地暗示他人的错误

    没人喜欢被当面指责,如果你这么做了,肯定会遭遇反抗。但是如果你能换一种方式,提醒或者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则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有一天中午,史考伯路过自己的钢铁厂,看见几个工人蹲在“禁止吸烟”的牌子下面抽烟。史考伯是不是走过去说,你们这几个家伙,难道没看见牌子吗,赶紧出去抽。他确实不会这么做,否则他就不是史考伯了。他慢慢地走过去,递给每个工人一只雪茄,说:“诸位,如果你们可以不在这里抽烟,我将万分感激。”工人们马上明白自己犯了工厂的条规,但是史考伯没有责怪,只是使他们明白,还送了他们小礼物,这样的人谁不喜欢呢,这样的方式怎么可能引来怨恨呢?

    约翰·华纳梅克也是这样的人。他有一家自己的大商场,几乎每天他都要去转一转。有一次他看见商场的员工在一起说笑玩闹,根本没有注意有一个顾客在柜台前站了很久。华纳梅克一声不响地走过去,亲自接待了那位顾客,然后把货款交给了售货员,接着就走开了。

    人们常常批评政府官员拒民众以千里。他们确实非常忙碌,但大多时候是因为助理的过分保护。助理们不希望自己的上司被打扰,变成负担。卡尔·兰福特在奥兰多当了多年市长,他经常和属下说,不要拦住来访的民众。但并不管用,助理们仍然一如既往地拒绝来访的人。兰福特市长没有批评助理,只是找人把办公室的大门拆了,这下助理们明白了,再也没有阻拦来访者。

    很多人在必须批评的情况下都是先扬后抑。他们先真诚地称赞对方,然后必然要说“但是”,接着进入正题,开始批评。比如,你的孩子不专心学习,你很生气,但是你必须马上压抑住怒火,先从赞美开始,你可以说:“约翰,我们真为你感到骄傲,你这学期的学习成绩明显地进步了,但是,如果你再多用点功的话,肯定会表现得更好。”孩子一听就不对劲了,他们会敏锐地感觉到你表扬的目的是为了批评,就开始怀疑你表扬的可信度。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很简单,你把但是换成另一个关联词“而且”。

    同样是刚才那句话,我们可以这样说:“约翰,我们真为你感到骄傲,你这学期的学习成绩明显地进步了,而且如果你再多用点功的话,肯定会表现得更好。”这样说孩子就能欣然接受了,因为在这一句话中,前后是递进的关系,和消极的观点没有丝毫的联系,但是又把批评的意思很好地表现了出来。

    对那些非常敏感的人,用巧妙的暗示让他们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会收到奇妙的效果。罗得岛的玛姬·杰克曾经面对一群懒惰的工人。她家要装饰房子,所以请了工人过来。他们的技术都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工作完一天之后没人去收拾满地的碎木块。玛姬·杰克不好发火,她和孩子们捡起碎木块,整齐地摆在屋子的一角。第二天早上她见到工程的领队,对他说:“昨天的草地很干净,而且也没有打扰邻居,我们感到非常兴奋,真是感谢你们。”从那之后,工人每天下班前,都会收拾好碎木头,并整齐地放在一边。工头也每天都会来检查一次。

    在部队里面,正规军与后备军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是否剪头发,后备军人认为他们是普通民众,没有义务执行只有正规军才执行的命令——把头发剪断。陆军第542分校的士官长哈雷·凯塞负责一队后备军的领导,他不想让这种不满的情绪持续下去,那他该怎么办呢,强制吗?责骂吗?显然不能!但是话总得说,只是不能把意思用直接的方式来表达。他是这样说的:“诸位,你们全是真正的领导者,如果你们以领导者的身份来看待这件事情时那是最好不过了。很多人在尊敬你们,所以你们要为他们树立榜样。我马上也要去理发,而且头发会比诸位更短。你们站在镜子前想想,如果你想成为别人的榜样,是不是需要剪头发了,需要做一个像样的领导者。如果你们认为那样是一种莫大的光荣,我会安排合适的时间方便诸位到营区里剪发。”

    以这样的话所引导,结果是可以预料的。好几个人都走到镜子面前看了看自己,然后在凯塞安排的时间里去理发了。

    凯塞又于第二天早晨对大家说,他已经看到队伍中的很多人都已经拥有焕然一新的气质了,那是一种领导者的气质。

    1887年3月8日,美国伟大的牧师及演说家享利·华德·毕奇尔去世了,日本人对他的评价是,他让整个世界发生了改变。葬礼那天,莱曼·阿伯特被邀请去给伤心的牧师们作演说。他很激动,感到莫大的责任,为了使自己做最好的表现,他把自己的演讲稿反复修改,并像福楼拜那样雕辞琢句,然后让妻子听他读。

    实际上演讲稿写得很不好,就像一些例行的政府报告那样,枯燥无味。而他的妻子如果是那种急性子的女人,很可能会说:“亲爱的,我很难想像你把一篇重要的演讲稿写成这样,难道你不重视这次演讲吗?我真害怕,我的丈夫会让全场的观众在百科书似的说教中酣然睡去。看在你所信仰的上帝的份上,你能否顺其自然一点,不要把做作的语言当成华丽的。你如果拿着这个去上台读的话,只会给自己带来耻辱。”

    这样的话如果说出口,可以想像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她深知这一点,所以她不会那么做。她听完后,淡淡地说:“你这篇文章如果拿到专业的评论杂志上的话会非常好。”

    她说出了那篇稿子的优点,但是暗示给丈夫的是,作为专业评论的文章是非常好的,但是作为演讲稿则很不恰当。阿伯特明白了妻子的意思,所以在演讲时候就没有用那篇准备了很久的稿子,也没有用其它的稿子,而是采取了即兴演讲的方式,非常好地把握的了风格和尺度,既恰到好处地表达了的全场人的共同心声,又渲染了合适的气氛。

    先一步承认自己的错误

    我住的地方差不多是在纽约的地理中心点上。从我家步行一分钟,就可到达一片森林。春天,黑草莓丛的野花白茫茫一片,松鼠在林间筑巢育子,野草长到高过马头。这块没有被破坏的林地叫做森林公园——它确实是一片森林,或许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那天下午所看到的没有什么不同。

    我经常带雷斯到这个森林公园去散步,它是我的小波士顿斗牛犬。它是一只友善而不伤人的小猎狗,由于我们在公园里很少碰到其他人,所以我经常不给雷斯系狗链或戴口罩。

    有一天,我们在公园遇见一位骑马的警察,他仿佛迫不急待要表现出他的权威。

    “你为什么让你的狗跑来跑去,却不给它系上链子或戴上口罩?”他申斥我说,“难道你不知道这是违法的吗?”

    “是的,我知道。”我轻柔地回答,“不过我认为它是不会在这儿咬人的。”

    “你认为!你认为!法律是不管你如何认为的。它可能在这里咬死松鼠,或咬伤小孩。这次我不追究,但如果下回让我看到这只狗还没有系上链子或套上口罩在公园里的话,你就必须去和法官解释啦。”

    我客客气气地答应照办。我确实照办了——而且是好几回。但是雷斯不喜欢戴口罩,我也不喜欢那样,于是我们决定碰碰运气。事情很顺利,但接着我们撞上了暗礁。一天下午,雷斯和我在一座小山坡上赛跑,忽然间——很不幸地——我看到那位执法大人,跨在一匹红棕色的马上。

    雷斯跑在前头,径直向那位警察冲去。我想这下栽定了。清楚了这点,我决定不等警察开口就先发制人。我说:“警官先生,这下您逮了我一个正着,我有罪,我没话可说。你上星期警告过我,如果再带小狗出来而不替它戴口罩你就要罚我。”

    “好说,好说!”警察回答的声调很柔和,“我知道在没有人的时候,谁都忍不住要带这么一条小狗出来溜达。”

    “确实是忍不住,”我回答,“但这是违法的。”

    “像这样的小狗大概不会咬伤别人吧!”警察反而为我开脱。

    “不,它大概会咬死松鼠。”我说。

    “哦,你大概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了,”他告诉我,“这样吧,你只要让它跑过小山,到我看不到的地方——事情就算了。”那位警察,也是一个人,他要的是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于是当我责怪自己的时候,唯一能增强他自尊心的方法就是以宽容的态度表现慈悲。但假如我有意为自己辩护的话……嗯,你是否和警察争辩过呢?

    我没有和他正面交锋,我承认他绝对没错,我绝对错了,我爽快地、坦白地、热诚地承认这点。由于我站在他的立场上说话,他反而为我说话,整个事情就在和谐的气氛下结束了。查士德·斐尔爵士也不会比这位骑马的警察更和蔼,只是一个星期以前他还打算用法律来威吓我呢!

    所以,当我们知道免不了会遭受责备,何不抢先一步,自己先认错呢?听自己谴责自己不比挨人家的批评好受得多吗?

    你如果知道有某人想要或准备责备你,就自己先把对方要责备你的话说出来,那他就拿你没有办法了。十之八九他会以宽大、谅解的态度对待你,忽视你的错误——正如那位警察对待我和雷斯那样。

    费丁南·华伦是一位商业艺术家,他应用这个技巧使一位暴躁的顾客的情绪得到了缓解。

    “精确、一丝不苟,是绘制商业广告和出版物的最重要的项目。”华伦先生事后说。“有些艺术编辑要求他们所交下来的任务立即实现,在这种情形下,难免会发生一些小错误。我了解,某一位艺术组长总是喜欢从鸡蛋里挑骨头。我离开他的办公室时,总觉得倒足了胃口,不是由于他的批评,而是由于他攻击我的方式。最近我交了一件很急的定稿给他,他打电话给我,要我立即到他办公室去。他说出了问题。当我到办公室之后,正如我所料——麻烦来了。他满怀敌意,对于终于有了挑剔我的机会而感到兴奋。他恶意地责备我一大堆——这正好是我运用所学自我批评的机会。于是我说:‘某某先生,假如你的话不错,我的失误一定不可原谅。我为你工作了这么多年,确实该知道怎么画才对。我觉得惭愧。’”

    “他立即开始为我辩护起来。‘是的,你的话并没有错,不过毕竟这不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只是……’”

    我打断了他。‘任何错误,’我说,‘代价大概都很大,叫人不舒服。’

    他开始插嘴,但我不让他插嘴。我很满意。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在批评自己——我从前不喜欢这样做。

    ‘我应当更小心一点才对,’我继续说,‘你给我的工作很多,照理应当使你满意,于是我打算重新来。’

    ‘不!不!’他反对起来,‘我不想那样麻烦你。’他赞扬我的作品,告诉我他只需要稍微修改一点就行了,又说一点小错不会花他公司多少钱;毕竟,这仅是小错——不值得担心。

    “我急切地批评自己,使他怒气全消。结果他邀我共进午餐,分手之前他给我一张支票,又交代我另一项工作。”

    一个人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也能够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感。这不只能够清除罪恶感和自我卫护的气氛,而且有助于解决这项错误所制造的问题。

    新墨西哥州阿布库克市的布鲁斯·哈威,错误地核准给一位请病假的员工全薪。在他发现这错误之后,就把这件事告诉这位员工,而且解释说必须纠正这项错误,他要在下次薪水支票中减去多付的薪水金额。这位员工说这样做会给他带来严重的财务问题,于是请求分期扣回他多领的薪水。但这样做,哈威必须先获得上级的批准。

    “我知道这样做,”哈威说,“一定会使老板感到不满。在我考虑如何以更好的方式来处理这种状况的时候,我知道这一切的混乱都是我的错误,我必须在老板面前承认。”

    “我走进他的办公室,告诉他我犯了一个错误,然后把整个情形告诉了他。他大发脾气地说这应当是人事部门的错误,但我重复地说这是我的错误。他又大声地指责会计部门的疏忽,我又解释说这是我的错误。他又责怪办公室另外两个同事,可是我一再地说这是我的错误。最后他看着我说:‘好吧,这是你的错误。如今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吧。’这项错误改正过来了,而没有给任何人带来麻烦。我觉得我很不错,由于我可以处理一个紧急的状况,并且有勇气不去寻找借口。自那以后,我的老板就更加看重我了。”

    即便傻瓜也会为自己的错误辩护,但能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却会凌驾于其他人之上,并且有一种高贵怡然的感觉。比如说,历史上对南北战争时的李将军有一笔很美好的记载,就是他把毕克德进攻盖茨堡的失败全部归咎在自己身上。

    毕克德那次的进攻,无疑是西方世界最显赫、最辉煌的一场战斗。毕克德本身就很辉煌,他长发披肩,并且和拿破仑在意大利战役一样,差不多每天都在战场写情书。在那悲剧性的七月午后,当他的军帽斜戴在右耳上方,轻盈地放马冲击北军时,他那群效忠的部队不禁为他喝彩起来。他们喝彩着,跟随他向前冲刺。队伍密集,军旗翻飞,军刀闪耀,阵容威武、骁勇、壮大,北军也禁不住发出喃喃的赞赏。

    毕克德的队伍轻松地向前冲锋,穿过果园和玉米田,踏过草地,翻过山丘。同时,北军大炮一直没有停止向他们轰击。但他们继续挺进,毫不退缩。

    忽然,北军步兵从隐伏的墓地山脊后面窜出,对着毕克德那毫无防备的军队一阵又一阵地开枪。山间硝烟四起,惨烈犹如屠场,火山爆发。几分钟之内,毕克德麾下除了旅长一人之外,全体阵亡,五千士兵折损五分之四。毕克德统率其余部队拚死冲刺,奔上石墙,把军帽顶在指挥刀上挥舞,高喊:“弟兄们,弄死了他们!”

    他们做到了。他们跳过石墙,用枪把、刺刀拚死肉搏,最终把南军军旗竖立在墓地山脊的北方阵线上。

    军旗只在那儿飘扬了一会儿。即使那只是短暂的一会儿,但却是南军战功的辉煌纪录。毕克德的冲刺——勇猛、光荣,但是却是结束的开始。李将军失败了。他没办法突破北方,而他也明白这点。

    南方的命运决定了李将军大感懊丧,震惊不已,他将辞呈送交南方的戴维斯总统,请求改派“一个更年轻,有为之士”。假如李将军要把毕克德的进攻所造成的惨败归咎于任何人的话,他能够找出数十个借口:有些师长失职啦,骑兵到得太晚不能接应步兵啦,这也不对,那也错了……

    但是李将军太高明,不愿意责怪别人。当残兵从前线退回南方战线时,李将军亲自出迎,自我谴责起来,“这是我的过失,”他承认说,“我,因我一个人,败了这场战斗。”

    历史上很少有将军有如此勇气和情操,自己独负战争失败的责任。

    艾柏·赫巴是最具独特风格的作家之一,他那尖酸的笔触常常惹起强烈的不满。可是赫巴那少见的做人处世技巧,经常将他的敌人变成朋友。

    例如,当一些愤怒的读者写信给他,表示对他的某些文章不以为然,结尾痛骂他一顿时,赫巴就这样回复:

    回想起来,我也不全部同意自己。我昨天所写的东西,今天不见得全部满意。

    我很兴奋了解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下回你在附近时,欢迎驾临,我们可以交换意见。

    遥致诚意。

    赫巴谨上

    面对一个这样对待你的人,你还能说什么呢?

    当我们正确的时候,我们就要试着温和地、讲技巧地使对方赞同我们的看法;而当我们错了——若是对自己诚实,这种情形十分普遍——就要立刻而诚恳地承认。这种技巧不仅能产生惊人的效果,而且,信不信由你,任何情形下,都要比为自己争辩还有趣得多。

    别忘了这句古语:“用争斗的方法,你绝不会得到满意的结果。但用让步的方法,收获会比预期的高出很多。”

    请教或建议,而不是命令

    我最近有幸和美国最有名的传记作家伊达·塔贝尔小姐在一起吃饭。我对她说我目前正在写作一本有关人性的书,接着我们就围绕“如何为人处世”展开了讨论。她显然对这个题目也深有体会。

    她说她当初为了写欧文的传记,专门拜访了与欧文共事了三年的朋友。他们说,欧文在三年内从来没有说过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的话,他都是以尊重的口吻问别人,比如“你可以考虑一下这件事吗?”或者是“你觉得这样做合适吗”。他在让别人替他做速记后都要问,“你觉得怎么样。”如果哪里写得不是很好,他会说:“假如我们把这一句改成这个样子,你觉得会不会好一点?”他总是让别人尝试着自己去动手。他不会命令别人该怎么样,他希望大家都自己动手,有错误了就从错误中学习。这样的方法反而能让别人积极地处理问题,因为这是一种尊重的体现,当人们的自尊心得到认可的时候,他希望与你合作,而不是反抗你。

    反之,即使别人确实有错误,而你声色俱厉地指责别人,那产生抵触甚至愤怒的情绪是非常正常的事,他甚至能够很长的时间生气。而如果这样的粗鲁行为和言语来自一个有一定权威的人,那后果也不会很好。

    唐·斯塔瑞里是宾州威明市一所职业学校的老师。有一次,他班上的一个学生因为没有按照规章制度停车,给学校的一个入口带来麻烦。学校的一位老师为此怒气冲冲地来到班上狂吼:“是谁把车停在过道上?”车主举手应答。那位老师又转向他大吼:“你赶快把它开走,否则我就用铁链把它捆起来拖走。”

    那位学生是犯错了,他把车放在那里,妨碍了交通。但是结果呢,不但那位车主没有理会这个咆哮者,其他人也把车停在那里,以增加他的不便。事情原本不用这样。假如这位咆哮者换一种方式来说话,比如,他平和友善地和班里的人说:“请问堵住门口的那位车主是谁,你好,如果你能把它移开,别的车就方便通过了,麻烦您帮个忙,谢谢啦!”

    那位同学听到这样的话肯定乐意把车开走,心里还会有歉疚,其他人下次也会小心。

    一个疑问句之所以能够产生这样的作用,是因为这里面包含了尊重的前提。在企业里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提问,往往会激发员工的积很性和创造力。

    麦克是约翰内斯堡一家小工厂的老板,有一次,他的工厂获得了一张大订单。但如果签字,货期不一定能跟上,除非工人们加班加点地工作。为此,他没有发出强制性的命令,而是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先谈了这个大订单对整个工厂的意义,然后用诚恳地语气问大家:“我们是不是能想出办法来完成这张订单,有没有好的办法来处理时间和工作量的分配问题,大家想想办法,如果实在不行我们就不接这个订单了。”

    工人们听到这样的话马上要求接他签下这笔订单,然后他们再一起讨论办法。他们的态度只有一个,就是“我一定能办得到”。

    最后在所有人共同的努力下,他们接下了单子,保证了货期的兑现。而这一切,是强制所不能带来的。

    给对方留足面子

    通用公司曾经面对过一个棘手的问题,公司计算机部门主管查尔斯·史坦恩梅兹在职位上的表现非常糟糕,必须要免去他的职位,否则会给整个公司的战略执行带来麻烦。但要命的是史坦恩梅兹在电器专业方面是位一等的天才,在业内也非常有名气,得罪不起。公司想了一下,就给他换了个新头衔——通用电器公司工程部高级顾问,工作没有大变化,只是换了一种称呼。

    史坦恩梅兹几乎是公司内脾气最暴躁的人,但面对这项人事调动却表现出很高兴,周围的高级职员也很兴奋。但是,如果轻易地把他撤职,或者当众批评他,肯定要引起一场大风暴。但是他们给了他面子,十足的面子。这太重要了。

    想想我们身边,有多少人能慷慨地给别人面子呢。大家都在表现自己,夸奖自己,生怕自己不被全世界人知道。我们那么轻易地就去批评小孩或者员工,挑他们种种毛病,给予严重的警告,甚至不去考虑是否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其实,给别人一点面子,从别人的角度去朝窗外看,一点都不难。

    会计师马歇尔·克拉克曾经给我写过一封面信,大致内容如下:

    我们在三月份将要进行大裁员,没有人愿意做这样得罪人的工作。行业内已经积累了这样的习惯,处理这件事情一定要快刀斩乱麻,我们通常都是把别人叫进办公室,然后说:“请坐,一个季度又过去了,我们最近业务也不多,也没有太多的工作交给你处理,也许你也知道,你只是在业务比较繁忙的时候多做些事。”

    这些话给他们带来失望,他们感觉自己被遗弃了。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是以会计为终生职业的,像我们这么快就辞退他们,肯定不会被理解,这对我们公司也会产生很多不好的影响。所以我决定换一种方式,以婉转的、体谅的方式来解散公司的多余人员。

    我在仔细分析和考察了他们在冬季的工作表现之后,把他们叫进我的办公室。我说:“请坐,你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非常好(假如确实很好),上次你到纽约去出差,遇到了很多困难,而你处理得也很不错。我真诚地告诉你,公司以你为荣。你对我们这个行业的情况也很了解,所以你不管在哪家公司,都会干得很好,我们公司在这一点上非常相信,我们也会支持你,希望你不要忘记!”

    这样处理他们就能接受了,而且没有任何不快,他会理解我们,不会觉得是被遗弃的,并且假如哪一天我们需要他们,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投奔我们。

    我在上课的时候总是用很长的时间来讨论让人保留面子的重要性。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的弗瑞·克拉克在课上讲述了在他公司发生的一件事:

    “在我们的生产例行会上,一位副董事用尖锐的、毫不留情的语言责问一位流程监督,指责他的工作做得很差。而那位监督为了免予被羞辱,回答的时候就含糊不清。副董事暴跳如雷,认为监督在撒谎。

    从那一刻开始,那位监督就无心工作了,因为以前所有的努力都毁于这一刻。他本来是个很优秀的职员,但是在几个月后就辞职了,加盟了我们的竞争对手,工作仍然很出色。”

    安娜·马佐尼是我的另外一名学员,她也讲述了一件类似的事。她是食品包装行业的市场营销专家,她的工作是新产品的上市前期调研。她花了很长的时间做了一次市场调研,但在上交之前突然发现调研报告有一个很大的漏洞,这导致前面的努力都白费了,必须重新来一遍。但是在开会之前她没有时间去和经理讨论,只好硬着头皮站在台上。她用尽全力稳定自己的情绪,因为那些人本来就认为女人太容易闹情绪而无法担任重要的行政工作。她简单地做了一下报告,说因为调研中发生了一些错误,所以她会作修正,下次开会时再拿出来。她心想老板肯定会批评她。可没想到他走过来,除了感谢她的工作之外,只是强调说在一个新计划中犯错误有时候是很难避免的。他对下一次的调研会充满信心,认为一定会对公司的帮助更大。对于这样的老板,她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绝不让老板失望。

    事情在很多时候是这样的,即使我们完全正确,而别人确实是错了,我们也不能让别人丢脸而伤害他的自尊。法国作家安托安娜·德·圣苏荷曾写过:“我们没有权利和资格以语言或者某件事去贬低别人,事情的重要性不在于我觉得他怎么样,而在于他觉得他自己如何,打击别人的自尊是一种可怕的罪行。”

    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的人物,都不会花费时间去满足他们情绪上的小满足。这里有一个例子:

    一九二二年的土耳其在与希腊进行了几个世纪的敌对之后,决定把希腊赶出土耳其领土。穆斯塔法·凯末尔站在演讲台上,对着众多士兵说了一句充满斗志和激情的话,他说:“你们的目的地在地中海。”接着世界近代史上最为悲惨和壮烈的战争爆发了。最后土耳其人取得了胜利,希腊两位高级将领去土耳其本土签署了投降协议。他们遭到土耳其国民的辱骂,但是凯末尔没有表现出一个胜利将军的骄傲。他拉住两位高级将领的手说:“两位一定走累了。”商议完投降协议的种种条款之后,他用军人之间说话的方式说:“战争是不好说的,即使是最优秀的将领也会犯错误,胜败对军人来讲不是不可接受的。”

    凯末尔在那样举国欢庆的时刻都没有忘记尊重别人,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用美誉激励他人

    我们常常犯一个错误,就是把别人看起来不算严重的错误夸大,以突出事情的严重性,引起对方的注意和警惕。实际上,错误和警惕是有的,但改正就很难了。

    我的一个大龄未婚男友终于订婚了。他的未婚妻希望他去学一学老式的舞蹈。

    回忆起这件事时,他说:“也许只有上帝才知道我是不是需要上舞蹈课。我的姿势和步伐和20年前无异,还是老旧的一套。第一个老师告诉我,我全都错了,必须忘记以前所有的东西,这样才能重新开始。第二位老师则不是这么说的,她说,我的姿势和步伐也许有点陈旧,但看得出来,还是有一些功底的,所以不用多久就能学会新的舞步。第一位老师说得也许是大实话,但这样的实话并不是教育的唯一方式,她使我冷淡灰心,而第二位老师则先赞扬我已经有的优点,然后降低难度,给了我信心,这才是重要的。她还说我有跳舞的天赋,她是第一个这么说的人。”

    “我时常和自己说,我是一个四等的跳舞者,但是第二位老师告诉我,我是天生的跳舞者,这句话点燃了我内心深处所有的兴趣和热情,我从此也明白了,错误总是相对于正确而言的,而正确却是潜藏的,前者易见,但只要别给错误打气,让信心从内心涌出,事情看起来就容易做到。这样看来,我们平时总是强调爱人、孩子、员工是错误的,是没有天赋的,抹煞了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只要我们稍微注意一点说话的技巧,给予鼓励和赞扬,那么对方很可能因此做出超越自我的努力。”

    我的朋友托马斯是个人际关系方面的高手,他具有赋予别人信心和力量的能力。上星期我去参加他们的桥牌友谊赛。我根本就不会玩桥牌,纯属看看热闹。

    托马斯对我说:“为什么不尝试和我们一起玩呢,桥牌需要的只是一些记忆力和判断力,谈不上什么复杂的技巧。所以对于你来说是很容易的。更何况你还研究过人类记忆组织的。”在我还在发愣的时候,他们就拉我了进去。那是我生平第一次打桥牌,我觉得桥牌并不算难,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给我信心的托马斯。

    说到桥牌,让我想到了艾利·库柏森,他写的有关桥牌的书籍被译成十几种语言,在各地出版发行,羸得了百万册以上的销量。但他对我说过,这一切都来自一位年轻女士的鼓励,否则他不会是现在的样子。

    1922年,托马斯来到美国,他想到一份教哲学和社会学的工作,但是他没找到。后来他又先后卖过煤,卖过咖啡,但都失败了。那时他也玩桥牌,但他从来没想过他会用教这个作为职业。那时他玩牌的技术很差,并且非常固执,每玩一圈他都会提出疑问,玩完后还要不停地讨论,所以人们都不再愿意跟他玩。

    后来,他遇到了约瑟芬·迪伦,她是一位美丽的桥牌教师。他们相爱了,并且结了婚。她发现他总是非常用心地研究他的牌,于是,她对他说,他在桥牌上有未被挖掘的天赋。这使他把桥牌作为职业。

    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我们课程的一位导师琼斯,讲述了怎样用这个道理来改变他儿子的事。

    1970年,他15岁的儿子大卫曾到辛辛那提跟他生活过一段时间。大卫的过去很不幸,在1958年,他在一次车祸中头部受伤,因为手术而在头部留下了一道很大的疤痕。琼斯和妻子在1960年离婚了,刚开始时大卫和母亲在德州的达拉斯生活。15岁以前,他在学习上有些迟钝,校方认为他的大脑受过伤,有障碍,所以让他留级了两次。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大卫迷上了研究收音机和电视机,他想成为一个电视机技师。当大卫来到辛辛那提跟父亲生活在一起之后,琼斯对儿子的爱好非常支持,不过,他对大卫说,如果想成为一句优秀的电视机技师,必须先学好数学,在这之前,大卫的数学成绩一团糟。

    琼斯决定帮助儿子把数学学好,他给大卫买来了包括加减乘除的四组彩色卡片,还和他一起看卡片,一起学习。经过一系列的训练,以及在父亲的不断激励下,大卫的数学成绩终于有所长进了。

    不久之后,大卫便拿回了一张成绩是B的数学成绩单,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与此同时,在其他方面,大卫也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他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并开始表现出了绘画的天赋。到了学期末,科学老师让大卫筹备参加一个展览比赛,大卫利用杠杆原理设计并制造了一个高难度的模型。在这个展览中,大卫获得了第一名,因此,他又参加了辛辛那提市科学展览的比赛,并且成为全市第三名。

    琼斯在回忆这一切的时候说:“是鼓励让大卫做到了这些。曾他,他是一个留级的孩子,校方认定他大脑受损,他的同学叫他‘现代原始人’,而当他突然发现学习并不那么难,有些东西还很有趣时,奇迹出现了。从八年级的第2学期起一直到高中,他都上了荣誉榜,在他上高中期间,全国荣誉协会选上了他。当他发现学习的容易和乐趣时,他整个人生都不一样了。”

    帮助别人,成就自己

    对别人好不是一种责任,它是一种享受,因为它能增进你的健康与欢乐。你对别人好的时候,也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时候。

    当我动手写这篇文章时,我曾设了一个200美元的奖金,征求那些“我怎样战胜忧虑”的真实动人故事。

    这项征文有三位评委:东方航空公司总裁艾迪·瑞肯贝克、林肯纪念大学校长斯图沃特·麦克兰德以及广播新闻分析家卡腾·博恩。我们收到的故事中,有两篇精彩得不分上下,无法决出一二,我们决定把奖金平分。以下叙述的是其中一个故事——波顿的故事:

    波顿9岁失去了妈妈,12岁丧父。爸爸死于意外,妈妈有一天离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就这样,波顿再也没有机会见到她那两个小妹妹了。妈妈离家7年后才给他寄来了第一封信。

    波顿妈妈出走以后的第3年,他的爸爸死于一次意外事件。他有两位姑姑,她们又老又病又穷,收留了波顿家三个小孩。最后,只剩下波顿和他的小弟弟没有人要,镇上人怜悯我们,收留了他们。他们当时最害怕别人把他们当孤儿看,但这种恐惧是躲不过的。

    波顿在镇上一个穷人家寄居了一阵子,但那年头光景不好,一家之主失业了,他们再也没有能力多养活一口人。于是,洛夫廷夫妇把波顿接到离镇十一英里的农庄,并收留了他。洛夫廷先生当时已70岁了,长年卧病在床,他告诉波顿只要不撒谎、不偷窃,并且听话,就能一直和他们住在一起。这三条戒律成了波顿的圣经,他一直恪守这些规则。

    刚开始上学的第一个星期对波顿来说糟透了。其他的小朋友不断取笑他的大鼻子,骂他是笨蛋,叫他“小孤儿”。波顿心里难受极了,很想揍他们一顿。但洛夫廷先生却对他说:“永远记住!一位真正的男子汉不会随便和人打架。”

    洛夫廷太太给波顿买了一顶新帽子,他很喜欢。一天一个大女孩把他的帽子抢走并弄坏了,波顿回到家大哭起来。洛夫廷太太教了他一个化敌为友的方法。她对波顿说:“拉尔夫,如果你先对他们感兴趣,看看能帮他们什么忙,他们就不会再逗你,或叫你小孤儿了。”波顿听了她的话,开始用功读书,而且开始帮助同学,帮他们写作文,帮他们写辩论稿。渐渐的,同学们再也没有人欺负他,或者叫他“小孤儿”了,而是开始越来越喜欢他。

    在平常的生活中,波顿也开始不断帮助其他人。村中有两位老农人相继去世,一位太太被丈夫遗弃。长时间以来,波顿一直在帮助这几位寡妇。上学和放学途中,他会到她们家,帮她们砍柴、挤牛乳、喂牲畜。现在人们不再诅咒他,反而称赞我。每个人都把他当作朋友。当他由海军退役回来时,人们都对他流露出真正的感情。到家的第一天,就有二百多位邻居来看望他。有人开了80英里的车,他们对波顿的关心是那样真诚。

    波顿先生万岁!他懂得怎样交朋友!他也知道怎样战胜忧虑、享受人生。

    西雅图的弗兰克·卢帕博士也是一样。他已瘫痪了23年。但西雅图《星报》的斯图尔特·怀特豪斯告诉我:“我采访过卢帕博士很多次,我不知道还有谁比他更无私,更善用人生。”

    这位卧床不起的病人怎么能善用人生呢?我让你猜两次。他是因为批评抱怨而做到的?不是……那是因为自怜,把自己当作一切的中心?又错了!他做到了,因为他遵循威尔斯王子的誓言:“我服务于人。”他收集了许多其他瘫痪病人的姓名地址,给他们写信鼓励。事实上,他组织了一个瘫痪者联谊俱乐部,让大家相互写信,最后他组织了一个全国性的社团组织。

    他躺在床上,平均一年要写1千封信,给成千上万个同病相怜的人带来喜悦。

    卢帕博士与其他人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因为他有一种无穷的精神力量,有一种使命感。

    他深切体会到,比自身生命更高贵的奉献动机,会带来真正的喜乐。正如萧伯纳所说:“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总是在抱怨世界不能顺他的心,使他欢乐。”

    我可以写一本有关忘我而找回健康欢乐的书,这种故事太多了。先说说玛格丽特·泰勒·耶茨的故事,她是美国海军最受欢迎的女性。

    耶茨太太是一位小说家,但她写的小说没有一部比得上她自己的故事真实而精彩,她的故事发生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那天早晨。耶茨太太由于心脏不好,一年多来躺在床上不能动,一天得在床上度过很长时间。最长的旅程是由房间走到花园去进行日光浴。即使那样,也只有在女佣的扶持下才能走动。她告诉我她当年的事情。

    “我当年以为自己的后半辈子就这样卧床了。如果不是日军来轰炸珍珠港,我永远都不能再真正生活了。”

    “发生轰炸时,一切都陷入混乱。一颗炸弹落在我家附近,震得我跌下了床。陆军派出卡车去接海、陆军军人的妻儿到学校避难。红十字会的人打电话给那些有多余房间的人。他们知道我床旁有个电话,问我是否愿意帮忙作联络中心。于是我记录那些海军陆军的妻小现在留在哪里,红十字会的人会叫那些先生们打电话来我这里找他们的眷属。”

    “很快我发现我先生是安全的。于是,我努力为那些不知先生生死的妻子们打气,也安慰那些寡妇们——很多妻子都失去了丈夫。这一次阵亡的官兵共计2117人,另有960人失踪。”

    “开始的时候,我还躺在床上接听电话,后来我坐在床上。最后,我越来越忙,又亢奋,忘了自己的毛病,我开始下床坐到桌边。因为帮助那些比我情况还惨的人,使我完全忘了我自己,我再也不用躺在床上了,除了每晚睡觉的八个小时。我发现如果不是日本空袭珍珠港,我可能下半辈子都是个废人。我躺在床上非常舒服,我总是在消极地等待,现在我才知道潜意识里我已失去了复元的意志。”

    “空袭珍珠港是美国史上的一大惨剧,但对我个人而言,却是最重要的一件好事。这个危机让我找到我从来不知道自己拥有的力量。它迫使我把感觉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别人身上。它也给了我一个活下去的重要理由,我再也没有时间去想自己或照顾自己。”

    心理医师的病人假如都能像耶茨太太所做的那样去帮助别人,起码有三分之一可以痊愈。这是我个人的想法吗?不,这是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说的,他说:我的病人中有三分之一都不能在医学上找到任何病因,他们只是找不到生命的意义,而且自怜。

    换个方式说,他们一生只想搭个顺风车,而游行队伍就在他们身边经过。于是他们带着自怜、无聊与无用的人生去找心理医师。赶不上一班渡轮,他们会站在码头上,责怪所有的人,除了他自己,他们要求全世界满足他们自我为中心的欲求。

    你现在也许会说:“这些事也不怎么样,如果圣诞夜遇到孤儿,我也会关心他们;如果我碰到珍珠港事件,我也会很兴奋做耶茨太太所做的事,可是我的状况和人家不一样。我的日子再平凡不过了。我一天得做八小时无聊的工作,从来没有任何有趣的事发生在我身上。我怎么会有兴趣去帮助别人呢?我又干嘛要帮助别人?那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这个问题还算合理,我来试着回答。不管你的人生多么单调,你每天总不免要遇到一些人,你对他们怎样?你只是视而不见,还是想多认识他一点?例如邮差,他一天得跑几百里路,为人们送信,你可曾费心了解他住哪儿?看看他妻女的照片?你关心过他是否疲倦或觉得无聊吗?

    杂货店小弟、送报生、擦鞋童呢?他们也都是人啊!他们也有烦恼、梦想、野心咽!他们也想与他人分享,问题是你有没有给他们机会?你可曾对他们表示过热切真诚的兴趣?我谈的就是这一类的事。你用不着变成南丁格尔或社会改革者,才能帮助这个世界——你个人的世界,你可以从明早碰到的第一个人开始改变。

    这样做对你有什么好处?好处确实是带来更大的欢乐、更大的满足,更以自己为荣。亚里斯多德把这种态度称之为“开化了的自私”。波斯宗教家左罗斯特说:“对他人好不是一种责任,它是一种享受,因为它能增进你的健康与欢乐。”富兰克林说得更简单:“你对他人好的时候,也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时候。”

    纽约心理服务中心主任林克曾说:“我觉得,现代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发现就是,科学证明为完成自我实现与得到欢乐,自我牺牲与纪律都是必要的。”

    多想想别人不仅能使自己免于烦恼,也能结交更多朋友,得到更多乐趣。我曾为此请教耶鲁大学的威廉·费尔普斯教授,以下是他的回答:

    “我去旅馆、理发店或商店时,一定会和我碰到的人谈谈话。我要让他们觉得他们是一个人,而不是一部机器上的螺丝。有时我会夸美发店里的女服务生眼睛或头发很美。我会问她们理发时站一整天累不累,我问她是怎么进入理发业的,干多长时间啦?理过多少回啦?”

    “我帮她一起数。我发现对人们感兴趣给他们带来很大的乐趣。我常和行李搬运工握手。工作了一整天,这会令他精神振作。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到火车餐车上去吃午餐。餐车挤得水泄不通、闷热无比,而服务又很慢。服务生终于过来把菜单给我,我说:‘在厨房做菜的那些人今天可惨了。’服务生开始责骂,我以为他生气了,他说:‘老天啊!客人都在抱怨食物不好,他们埋怨服务太慢,又嫌这里太热、东西太贵。我听这些抱怨听了19年,你是第一位也是惟一位对厨师表示过同情的客人。我祈祷有更多像你这样的客人。’”

    “服务生只因为我把厨师当人看待就如此惊异,人所企求的,只不过是希望自己被当作人对待。有时我在路上碰到有人牵着狗散步,我总不忘赞赏那只狗。我走过后回头看时,常会看到那人很欣赏地拍拍他的狗,我的赞赏重新引起了他的欣赏。”

    “有一次在英国,我碰到一位牧师,我真心称赞他那只壮实聪明的牧羊犬。我请他告诉我怎样训练那只狗。我走开后,回头看见那牧羊犬搭在它主人的肩上,而它主人正在拍它的头。就因为对牧人的狗表示感兴趣,我就能使那牧人开心,那只狗也开心,确实我自己更开心。”

    一个常和搬运工握手,又能对厨子表示同情的人,或是常称赞别人的狗有多棒的人,你能想象他们会终日愁眉不展,需要心理医师吗?你一定想象不出吧!有一句中国谚语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下面这段是一位女士的故事,她现在已经当祖母了,几年前,我去她住的小镇演讲,住在她家一个晚上,第二天她开车送我去50英里外的车站坐火车。车上,我们谈到怎样交朋友,她说:“卡耐基先生,我要告诉你一件我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的事——连我先生也不知道的事。我们家以前在费城是靠社会救济金生活的。我年轻的岁月中最大的悲剧都来自我们的贫困。我从来不能像别的少女们那样享受正当的社交生活。我衣着寒酸,而且这些衣服总是很小,绷在身上,当然款式也都过时了。我觉得无颜见人,经常哭着睡去。绝望中,我忽然心生一计,每次在聚会里,我都请我的男伴谈谈他的经历、想法以及对未来的计划。我提出这些问题,倒不是对他们的回答非常感兴趣,实在只是希望分散他们的感觉力,不让他们看出我的装扮寒酸。可是,奇妙的事发生了:当我听这些青年谈话时,我学到了一些东西,而开始产生了真正的兴趣。我变得兴味盎然,自己也忘了服饰的问题。可是最令我吃惊的是;因为我是个很好的聆听者,又鼓励他们谈论自己,他们和我在一起时总是很欢乐,我竟渐渐成为最受欢迎的女孩,有三位男士都要求我嫁给他。”

    看人看到这里可能会说:“什么对别人的事感兴趣,这全是胡说。我才懒得过问别人的事,我只要自己赚到钱,得到我所追求的东西就行了,管别人闲事干嘛?”

    确实,你有选择的自由,你可以按自己的意思去做,不过,如果你是对的,那样所有的古圣先贤——耶稣、孔子、佛祖、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苏格拉底等就全都错了。也许你对宗教大师有反感,那样,让我来举几个无神论者的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剑桥大学豪斯曼教授,他是当代很负盛名的学者。1936年,他在剑桥做演说《诗之形与核》中曾提到:

    耶稣说:“人因我失去生命者,将得永生”。这实在是永恒的真理,也是最深刻的道德发现。我们一天到晚从传教土那里听到这种论调,而豪斯曼教授是一位无神论者,也是一位悲观主义者,他却依然发现,一个人只想到自己,是不可能活出真正的人生来的,事实上,他会活得很糟。相反的,忘记自身、服务他人的人才得以享受人生之喜悦。

    如果这也不能打动你,我们再来看看20世纪最杰出的美国无神论者——西奥多·德莱塞。德莱塞把全部的宗教都看成神话,而人生只是“一出傻瓜说的故事,没有任何意义。”但德莱塞却遵循耶稣的一个道理——服务他人。德莱塞说过:“如果人想从人生中得到任何欢乐,就不能只想到自己,而应为他人着想,因为欢乐来自于你为别人、别人为你。”

    让我用德莱塞的另一段话来结束之个话题:“帮助别人过得更好,我们就应该立即行动,不要再浪费时间。这条道路,我只能经过一次,假如我能行任何善事——请让我现在就做,不要让我拖延,也不要让我轻视,因为,我再也不能回到这条道路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