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反应心理学-追求身心健康,创造美好人生(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心理的力量无穷无尽,以积极健康的意念激发出积极健康的心理

    无数事实都证明:人的心理确确实实在影响着人的健康和幸福。

    “二战”时期,德国的纳粹分子曾进行了一次触目惊心的心理实验,他们声称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处死人,这种方式就是抽干人身上的血液。实验那天,他们从集中营挑选来两个人,一个是牧师,另一个是普通工人。纳粹士兵将俩人分别捆绑在床上,用黑布蒙住双眼,然后将针头插进他们的手臂,并不时地告诉他们:“现在,你已经被抽了多少升血了,你的血将在多少时间内被抽干!”其实,纳粹士兵并没有真的要抽干他们的血,而只是在他们的手臂上插进了一支空针头。结果,普通工人的面部不断抽搐,脸色变得惨白,渐渐地在惊恐万状中死去。显然,这位普通工人内心充满了恐惧,恐惧的心理使他心力衰竭,导致了死亡。而那位牧师却始终神情安详,死神没有夺取他的生命,他活了下来。事后,人们问他当时想些什么,他说:“我的内心很平静,我不害怕,我问心无愧,即使死了,我的灵魂也会进入天堂。”

    纳粹分子的这个实验虽然残酷,但却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心理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如果你有一个好心理,你就可以选择生;如果你有一个坏心理,你就只能选择死。

    西方心理学家反复证实了一个观点:心灵会接受不管多么荒谬的暗示,一旦接受了它,心灵就会对之做出反应。这就是说,人的理智接受事实,人的心灵则接收暗示。人如果给心灵以积极的暗示,心灵就会呈现出积极的状态;人如果给心灵以消极的暗示,那么,心灵就会呈现出消极的状态。

    俄国作家契诃夫曾写过一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小说讲,有一个小公务员一次去看戏,不小心打了一个喷嚏,结果口水不巧溅到了前排一位官员的脑袋上。小公务员十分惶恐,赶紧向官员道歉。那官员没说什么。小公务员不知官员是否原谅了他,散戏后又去道歉。官员说:“算了,就这样吧。”这话让小公务员心里更不踏实了。他一夜没睡好,第二天又去赔不是。官员不耐烦了,让他闭嘴、出去。小公务员心想,这下子可真是得罪了官员了,他又想法去道歉。小公务员就这样因为一个喷嚏,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最后,他……死了。

    契诃夫对小公务员死因的描写虽有些夸张,但却说明一个人的心理对其身心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西方一位心理学家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他的一位亲戚向一位印度水晶球占卜者卜问吉凶,后者告诉他,他有严重的心脏病,并预言他将在下一个新月之夜死去。

    这一消极的暗示进入了他的心灵,他完全相信了这次占卜的结果,他果然如预言所说的那样死了,然而他根本不知道他自己的心理才是死亡的真正原因。这是一个十分愚蠢、可笑的迷信故事。

    让我们看看他真正的死因吧:这位心理学家的亲戚在去看那个算命巫婆的时候本来是很快乐、健康、坚强和精力旺盛的,而巫婆给了他一个非常消极的暗示,他则接受了它。中国有句古语:信则灵,不信则不灵。消极的暗示使他的心理变得消极起来,他非常害怕,在极度恐惧和焦虑中不停地琢磨他将死去的预言。他告诉了每一个人,还为最后的了结做好了准备。这种必死无疑的心理终于让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毫无疑问,不同的人对同一暗示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例如,如果你走到船上的一位船员身边,用同情的口吻对他说:“亲爱的伙计,你看上去好像病了。你不觉得难受吗?我看你好像要晕船了。”

    根据他的性情,他要么对你的“笑话”抱以微笑,要么表现出轻微的不耐烦。你的暗示这次毫无效果,因为晕船的暗示在这位船员的头脑中未能引起共鸣。一位饱经风浪的水手怎么会晕船呢?因此,暗示唤醒的不是恐惧与担忧,而是自信。

    而对于另一个乘客来说,如果他缺乏自信,晕船的暗示就会唤醒他头脑中固有的对于晕船的恐惧。他接收了暗示,也就意味着他真的会变得脸色苍白,真的会晕起船来。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的信仰和观念,这些内在的意念主宰和驾驭着我们的生活。暗示一般是无法产生效果的,除非你在精神上接受了它。

    因此,我们一定要以积极健康的意念来激发出积极健康的心理,因为只有心理健康了,我们才能有健康的身体。

    心理学要点:

    如果给心灵以积极的暗示,心灵就会呈现出积极的状态;人如果给心灵以消极的暗示,那么,心灵就会呈现出消极的状态。

    人的健康不仅仅指强健的体魄,也必须包含心理的因素

    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健康,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但对于健康的认识却往往比较模糊,人们总是简单地认为身体没疾病就是健康,而事实上,不是的。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做了如下定义:“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具体可以化为三个标准:一是没有器质性和功能性异常,二是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三是没有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可见健康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道德健康的综合体。

    人的心理活动对生理反应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当一个人心情难过时,肠胃的蠕动就会下降,消化液分泌减少,从而导致食欲降低,会吃得很少;而当人情绪愉快时,胃粘膜就会增加,胃壁运动也会明显增强,食欲就会比较旺盛。一般的情况下,积极、乐观的心理因素能有效地促进人的身心健康,而消极悲观的心理因素则会有损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身心是否健康。

    乐观的心态可增进身体健康。当人愉快时,大脑会产生一种物质“安多芬”,使人增加舒服畅快感受。乐观有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些人因拥有较正面的情绪,所以别人喜欢与他们交往,而他们也会积极主动地去建立友谊,关心及体贴别人的需要,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相反,如果一个人心态悲观,那么他会觉得所有的人都对自己不够友好,所有的人都在想方设法地对付自己,感到生活总是毫无意义,工作总是枯燥乏味,加班总不心甘情愿。会觉得领导总是不考虑自己的感受,朋友总是不够真诚,家人总是不够体贴……总而言之,一切都糟透了。积极乐观心态也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忧虑与烦恼中,疾病也就会找上门来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个人得了一种怪病,他终日为疾病所苦。为了能早日痊愈,他看过了不少医生,都不见效果。有一天,他听人说远处有一个小镇,镇上有一种包治百病的水,于是就急忙赶过去,跳到水里去洗澡,但是,这不但没有治好他的病,反而病情还加重了。

    有一天晚上,他在梦里梦见一个精灵向他走来,关切地问他:“所有的方法你都试过了吗?”他说:“试过了。”“不,”精灵摇头说,“过来,我带你去洗一种你从来没有洗过的澡。”

    精灵将这个人带到一个清澈的水池边对他说:“进水里泡一泡,你很快就会康复。”说完,就不见了。这个人跳进了水里,等他从水中出来时,所有的病竟然真的消失了。他欣喜若狂,猛地一抬头,发现水池旁的墙上写着“抛弃”两个字。这时他也醒了,梦中的情景让他猛然醒悟:原来自己一直都没有把那些坏心、情抛弃,才得了这样的怪病。从那以后他不再消极,没过多久,他的身体就康复了。

    我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意思是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助于延长寿命。美国科学家通过15年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常识。大卫·斯诺登是肯塔基大学教授,他从1986年开始就对圣母修女学院的678位修女进行跟踪研究,这些修女每年定期体检,而且同意死后将她们的大脑捐献出来供医学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年轻时比较乐观的修女,到年老后不容易患早老性痴呆症。越乐观的人,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对自身造成的压力就越小。相反,经常焦虑、动怒的人岁数大后更容易中风和患心脏病。

    几年前,斯诺登和他的同事开始仔细阅读180位修女在她们20多岁时写的自传,对生活持乐观向上态度的修女在她们自传中喜欢用“幸福”、“快乐”、“爱”、“满意”和“充满希望”等字句,而且她们要比悲观的人平均多活10年。

    另外,美国明尼苏达梅奥医院人员对800多人进行了为期30年的跟踪研究,发现情绪乐观的人生存率远远高于预期值。另一方面,情绪悲观的人实际寿命与预期寿命相比,提前死亡的可能性高19%。

    由此可见,良好的心理对保持身体的健康是多么地重要。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身体生病了,而是我们的心理生病了。我们应该多注重心理的调节,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凡事想开些,克服紧张、恐惧、焦虑和痛苦等不良情绪,这样才能够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我们生理机能的完善和健全。

    现代社会虽然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和享受,并且创造了很多机遇和成就,但同时也让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无尽的烦恼。心理过于疲惫,从而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乘虚而入。

    因此,要想拥有健康,我们除了关注身体健康、注重身体锻炼和保养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心理健康的状态,注重心理素质的提高,这才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根本。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人类的幸福只有在身体健康和精神安宁的基础上,才能够建立起来。”只有拥有了身与心的健康,我们的生活才会幸福美满。

    心理学要点:

    健康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道德健康的综合体。只有身心都保持良好的状态,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和快乐。

    调节心理的失衡状态,加重补偿功能的砝码以恢复平衡

    心理失衡的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大凡遇到工作不如意、与家人争吵、被人误解讥讽等情况时,各种消极情绪就在内心积累,从而使心理失去平衡。消极情绪占据内心的一部分,而由于惯性的作用使这部分越来越沉重、越来越狭窄;而未被占据的那部分却越来越空、越来越轻,因而心理明显分裂成两个部分,沉者压抑,轻者浮躁,使人出现暴戾、轻率、偏颇和愚蠢等难以自己的行为。这是心理积累的能量在自然宣泄,其行为具有破坏性。

    这时需要的是心理补偿。纵观古今中外的强者,其成功之秘诀就包括善于调节心理的失衡状态,通过心理补偿恢复平衡,甚至增加建设性的心理能量。

    有人打了一个颇为形象的比方:人好似一架天平,左边是心理补偿功能,右边是消极情绪和心理压力。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加重补偿功能的砝码而达到心理平衡,你就在多大程度上拥有了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待你完成的任务,并有充分的乐趣去享受人生。

    维护心理平衡,保持良好心态,是热爱自己、热爱生活,也是热爱别人、热爱社会的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久之,更是一种生活习惯。维护心理平衡,保持良好心态,实在是一个人的智慧、一个人的能力、一个人的品味。因此,心理平衡被WHO(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健康的四大基石之一,被国际社会《维多利亚宣》视为三大里程碑之一。

    那么,人怎样才能养成令自己保持心理平衡的习惯,使自己处于健康而良好的状态呢?

    其一,对自己不苛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抱负,有些人把自己的抱负目标定得太高,根本实现不了,于是终日抑郁不欢,这实际上是自寻烦恼;有些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有时近乎苛刻,往往因为小小的瑕疵而自责,结果受害者还是自己。

    其二,暂时逃避。在现实中,受到挫折时,应该暂将烦恼放下,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如运动、打球读书、欣赏等,待心境平和后,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思考解决的办法。

    其三,不要处处与人争斗。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为他们处处与人争斗,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其实,人际之间应和谐相处,只要你不敌视别人,别人也不会与你为敌。

    其四,对人表示善意。生活中被人排斥常常是因为别人有戒心。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示自己的善意,诚挚地谈谈友情,伸出友谊之手,自然就会朋友多,隔阂少,心境自然会变得平静。

    其五,适当让步。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非原则问题方面无需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其六,找人倾诉烦恼。生活中的烦恼是常事,把所有的烦恼都闷在心里,只会令人抑郁苦闷,有害身心健康。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向知己好友倾诉,心情会顿感舒畅。

    其七,知足常乐。不论是荣与辱、升与降、得与失,往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荣辱不惊,淡泊名利,做到心理平衡是极大的快乐。

    实践证明,心理平衡的作用,超过一切健康保证的总和,所以,心理平衡,对于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意义,实在太重要;对于维护每个家庭幸福、社会和谐与稳定,也实在太重要!

    心理学要点:

    维护心理平衡,保持良好心态,实在是一个人的智慧、一个人的能力、一个人的品味。

    抛弃杂念,修身养神,从内心中寻找宁静

    在喧嚣的生活中,当你感到疲惫、当你感到烦恼、当你被某个问题难住的时候,你不妨静静地独处一会儿,让身心放松,默默地冥想,或者什么也不想。你会发现,这是一种很有益处的修身养性的方法,也是一种开启智慧和灵感的有效方法。

    中国的古人就深谙此道。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