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反应心理学-情绪心理学:掌控情绪,做自己心情的主人(4)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好的,我收回以前的话,但我的意思并不是这样。在我看来你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但考虑到你卑贱的家庭,而且还有那样一个声名狼藉的父亲……”

    “你才是个声名狼藉的恶棍!”候选人又愤怒了。

    “请付5美元。”

    在候选人的惊愕中,政界前辈说:“现在,就不是5美元的问题了。你要记住,你的每一次发火或者你为自己所受的侮辱而生气时,至少会因此丢失一张选票。对你来说,选票可比钞票值钱得多。”

    当人在受到足够的负面刺激后,会产生剧烈的愤怒情绪,从而导致理智丧失,做出冲动的事。正如那句俗话说的,愤怒就像火山,不仅会伤及别人,也会灼伤自己。

    历史上,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使清军入关,改写了中国历史;而现代日常生活中的怒,轻则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重则损坏财物,伤害他人。可见,愤怒情绪的危害是巨大的。有人说,当愤怒的人重回理智时,会把怒气转移到自己身上,如同银行的存款可以产生利息般。停滞在心中的怒气,他日会变成痛苦的根源。

    愤怒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对面临的困境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使难题得以真正的破解。

    一个能理智地控制自己情绪的人,能在发怒前的一秒钟内迅速考虑到发怒会导致的严重后果,从而控制住自己,避免事态向坏的一面发展。如果我们能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及时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并及时从愤怒的情绪中摆脱出来,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更加安宁、和平。

    心理学要点:

    愤怒的火焰会吞噬掉自己的工作、朋友、家庭和声誉,以及心灵的宁静和健康,甚至会失去自我。收起你愤怒的火焰吧,用一种平和的心态,让生命中宁静温馨的百合花常开!

    每当恐惧不安的时候,要往好的方面去想,不要被焦虑压倒

    在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焦虑愈来愈成为一种易发的情绪病。

    焦虑是一种令人提心吊胆、紧张不安的情绪感受。焦虑时,人会表现出坐立不安、心烦意乱的症状。白天头昏脑胀、无精打采,对身边的人和事始终心存疑虑,非常敏感;夜里失眠多梦,常常从噩梦中惊醒,从而出现睡眠不足、精神萎靡、口干舌燥、血压升高、心跳过度等生理上的多种不良症状。

    焦虑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心理因素,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会出现紧张不安、心烦意乱,或是莫名的恐惧的时候,你就需要及时对自己的情绪加以调整了。

    乔治是某石油公司的老板,有些运货员偷偷地扣下了给客户的油量卖给了他人,而乔治却毫不知情。有一天,来自政府的一个稽查员告诉乔治,他已经掌握了乔治员工贩卖不法石油的证据,并要检举他们。但是,如果乔治贿赂他,他就会网开一面。当时乔治非常厌恶稽查员的行为和态度,一方面他觉得这是那些盗卖石油的员工的问题,与自己无关;但另一方面,法律又有规定“公司应该为员工的行为负责”。可是,万一案子上了法庭,就会有媒体来炒作,一旦传出去会影响到公司的名声和生意。乔治为此感到非常焦虑,三天三夜无法入睡。

    乔治无法做出正确的决定,每天为此担心。一天,他问自己:如果不付钱的话,最坏的后果是什么呢?后来,在一个星期天的晚上,他碰巧拿起一本叫做《如何不再忧虑》的小书,这是他去听卡耐基公开演说时所拿到的。乔治开始阅读,读到威利·卡瑞尔的故事,里面说:“面对最坏的情况。”于是乔治问自己:“如果我不肯付钱,那些勒索者把证据交给地方检察官的话,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呢?”答案是:毁了我的生意——最坏就是如此。我不会被关起来。所可能发生的,只是我会被这件事毁了。于是乔治对自己说:“生意即使毁了,但我在心理上可以接受这点,接下去又会怎样呢?”那就是:我的生意毁了之后,也许得去另外找件差事。这也不坏,我对石油知道的很多——有几家大公司可能会乐意雇用我……这样想着,乔治开始觉得好过多了。3天3夜来,他的那份忧虑开始消散了一点,他的情绪稳定了下来……更意外的是,他居然能够开始思想了。

    乔治头脑清醒地看出第三步——改善最坏的情况。就在他想到解决方法的时候,一个全新的局面展露在他的面前:如果我把整个情况告诉我的律师,他可能会找到一条我一直没有想到的路子。他知道这乍听起来很笨,因为他起先一直没有想到这一点——当然是因为他起先一直没有好好思想,只是一直在担心的缘故。乔治马上打定了主意,第二天清早就去见他的律师。接着他上床,睡得安安稳稳。

    第二天早上,乔治的律师叫他去见地方检察官,把整个情形告诉他。乔治果然照他的话做了。当乔治说出原委之后,出乎意外地听到地方检察官说,这种勒索的案子已经连续好几个月了,那个自称是政府官员的人,实际上是警方的通缉犯。当乔治为了无法决定是否该把5000元交给那个职业罪犯而担心了3天3夜之后,听到他这番话,真是松了一大口气,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下来了。这次的经历使乔治终生难忘,从此以后,每当乔治开始焦虑担心的时候,就会用那次的经验来帮助自己摆脱焦虑。

    消除焦虑心理,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松自己的身心。

    应该学会自我疏导。当你发现自己已经被焦虑的情绪左右时,应该及时进行自我疏导,适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将思维转移到愉快的事情上。也可以通过自我宣泄和放松,改变对生活事件、挫折、压力的看法,参加体育运动,亲近大自然、陶冶性情,向家人、朋友倾诉等方式来缓解焦虑。此外,可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医生,也可进行药物治疗。

    心理学要点:

    焦虑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心理因素,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会出现紧张不安、心烦意乱,或是莫名的恐惧的时候,你就需要及时对自己的情绪加以调整了。远离焦虑,保持乐观心理,知足常乐,让生活淡定,让人生从容。

    碰到紧急情况,心烦意乱不如保持静默,冷静寻找出路

    所谓“慌不择路”,表面的意思就是因为惊慌、忙乱而顾不上选择道路。这是许多人遇上紧急情况时的一贯反应。这种反应对解决问题没有丝毫的帮助,反而会令事情越来越槽。

    有几个老矿工,他们终日在极深的坑道中工作。有一天,矿灯突然熄灭了,他们顿时惊惶失措,开始胡乱的寻找出路。一阵混乱的摸索后,他们竟然迷失了方向,几个人走得精疲力竭,只好坐下来休息。

    大家谁也不说话,空气中是令人窒息的恐惧,好像死亡即将来临。一些人根本坐不住,烦躁地走动着。这时,一个平时处事冷静的老矿工开口说话了:“与其这样盲目乱找,不如坐在这里,看看是否能感觉到风的流动,因为风一定是从坑口吹来的。”

    大家听了他的话似乎看到了希望,都稳稳地坐了下来。刚开始没有一点的感觉,可是一段时间后,他们的心思变得很敏锐,逐渐感受到阵阵微弱的风轻抚脸上。他们顺着风的来处,终于找到出路了。

    在慌乱中寻找人生的出路,往往会失去方向,不如保持静默,拭去心灵的浮躁,出路往往就会出现在你面前。

    还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木匠在工作的时候,不小心把手表掉落在满是木屑的地上,他一面大声抱怨自己倒霉,一面拨动地上的木屑,想找出他那只心爱的手表。

    许多伙伴也提了灯,帮他一起找,可是找了半天,仍然一无所获。等这些人去吃饭的时候,木匠的孩子悄悄地来到屋子里,没一会工夫,他居然找到了手表!

    木匠又高兴又惊奇地问孩子:“你是怎么找到的?”

    孩子回答说:“我只是静静地坐在地上,一会儿我就听到‘滴答’的声音,就知道手表在哪里了。”

    是啊,心烦意乱是不能让问题得到解决的,倒不如静下心来,也许一切便迎刃而解。

    心理学要点:

    在慌乱中寻找人生的出路,往往会失去方向,不如保持静默,拭去心灵的浮躁,出路往往就会出现在你面前。

    摆脱“齐氏效应”的困扰,从紧张压抑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激烈、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这就不可避免地给人带来许多紧张和压力。精神紧张一般分为弱的、适度的和加强的三种。人在做事的时候需要适度的精神紧张,这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因为,适度的紧张,可以集中人的注意力,帮助人迅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我们常说万事过犹不及,倘若过度紧张了,就可能会因此导致失误和失败。人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浑身肌肉收缩、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思维也会停滞。

    学生学习紧张,运动员训练紧张,职场人员工作紧张……这个社会的人们几乎都难以避免齐氏效应的困扰。什么叫齐氏效应呢?

    齐氏效应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心理效应,指由于工作压力过大而造成的心理上的长期紧张状态。齐氏效应源于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所做过的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验——“困惑情境”实验。齐加尼克先把一批受试者分成甲乙两个组,然后让他们同时完成20项工作。其间,他对甲组受试者进行干预,让他们不能继续工作而没能完成任务,让乙组受试者顺利完成所有工作。实验结果表明,尽管每个受试者在接受任务的时候都呈现出一种紧张状态,但顺利完成任务者的紧张状态随之消失,而没完成任务者的紧张状态继续存在,他们的思绪总是被那些没能完成的工作所困扰。后一种情况就被叫做“齐氏效应”,也称为“齐加尼克效应”。

    齐氏效应告诉我们样一个事实:在接受一项任务的时候,人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唯有完成任务,这种紧张感才会消除。在没有完成任务之前,紧张感会一直持续下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知识信息量的飞速增长,我们要承担的工作量和要学习的知识量也相应地大大增加,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心理负荷也日益加重。

    比如,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大、越来越沉,眼镜镜片也越来越厚,业余时间只能转战于各种英语学习班、奥数培训班以及钢琴训练班中;都市白领的工作节奏也日趋紧张,永远都有做不完的工作,就连吃饭的时候,也很难让一直持续高速运转的大脑休息一下;新闻媒体的工作者在节目播出前、上班外的时间,依旧会考虑编排和制作等情况;置身于某一攻关项目的科研人员,哪怕休息时也会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另外,企业家、医务人员以及作家等,大部分人也都避免不了齐氏效应的困扰。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师傅正在传授射箭的技巧。师博问徒弟:“你的臂力强吗?”

    “当然了!七石的弓(古代以石论弓的强度),我常把弓拉满几个时辰都不放。”言语间自豪之情难以掩饰。

    “很好!现在我要你把箭射出去!看看你能射多远!”师傅说道。

    信心百倍的徒弟忙用自己拉满七石的弓将箭射了出去。

    师傅看后,也跟着射出一箭,用的是自己六石的弓,但是却比徒弟射得远很多。

    看着徒弟惊讶的表情,师傅开口了:“强弓要虚的时候多、满的时候少,才能维持弹性,成为强弓。倘若弦总是被拉紧的,就不可能射出有力的箭了。”

    原来,箭射得是否足够远,并不单单倚靠弓的强度,绷得越紧的弦就越容易断。人的精神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一味将自己置身于紧张的学习、工作中而不得丝毫休息的时间,忽略我们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的承受压力,那就得不偿失了,甚至会本末倒置。

    1888年,在美国第23届总统竞选当天,候选人本杰明·哈里森十分平静地在等候最终的结果。但是,他的票仓主要设在印第安那州,而那里宣布竞选结果时已是晚上11点了。后来,有一个朋友打电话祝贺他,却被告知哈里森已经上床睡觉了。

    次日上午,那位朋友问他,选举结果快要出来了,他为何睡得那么早。哈里森解释道:“睡不睡觉并不能改变选举的最终结果,就算当选,我也知道自己前面的路会非常难走。所以,不管结局如何,休息好都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句话说得很对,“休息好是明智的选择”。不管学习和工作有多么忙碌,我们都该经常想着哈里森的这句话。

    心理学家认为,紧张是一种有效的反应方式,是人应对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准备。有了这种准备,便可产生应付瞬息万变的力量。因此紧张并不全是坏事。然而,持续的紧张状态,则会严重扰乱机体内部的平衡,并导致疾病。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自我消除紧张状态。

    要想有效消除紧张心理,从根本上来说,首先要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一个人如果十分争强好胜,事事都力求完美,事事都要争先,自然就会经常感觉到时间紧迫、匆匆忙忙。而如果能够认识到自己能力和精力上的局限性,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凡事从长远和整体考虑,不过分在乎一时一地的得失,不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自然就会使心境轻松一些。

    另外,还要学会调整节奏,劳逸结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调整好节奏。工作学习时要思想集中、心无杂念;休息时要暂时把工作放在一边,痛痛快快地去玩。另外,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安排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心理学要点:

    紧张是一种有效的反应方式,是人应对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准备。有了这种准备,便可产生应付瞬息万变的力量。因此紧张并不全是坏事。然而,持续的紧张状态,则会严重扰乱机体内部的平衡,并导致疾病。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自我消除紧张状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