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本经营方略-创新:知本经营的灵魂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创业家都从事创新。创新是展现创业精神的特殊工具。创业活动赋予资源一种新的能力,使它能创造财富。……创新活动本身创造了资源。”

    --彼得?德鲁克

    一、知本经营的生命在于创新

    创新对于知本企业经营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对于创富的经营者来说必须永葆创新的青春,才能立足于商海。一旦你停止了创新,停止了进取,哪怕你是在原地踏步,其实也是在后退,因为其他的创富者仍在前进,在创新,在发展。

    “创新者生,墨守成业者死”这是一条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真理。很多创富者就是不懂得这个规律,稍有成就就裹足不前,坐吃老本,不再创新,不再开拓,妄求保本经营,结果不几年,就落伍了,被时代前行的波浪淘汰了。

    商海中的弄潮儿则永远以创造的姿态博击风浪。有了一元钱,求10元钱,求百元钱、千元钱、万元钱……他们是一群思想极端活跃者,他们有无穷无尽的创造性想象力,原因是他们首先进行扩散思考。所谓扩散思考,就如同洒水器喷水一样,它是对一个课题做多方面联想的。在提出足够的办法之后,再加以集中考虑,宛如经过凸透镜上的光聚集于一点的焦点,或组合成许多主意,或加以筛选,然后找出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佳方案,思想活跃的人,采取首先做扩散思考,而后再集中思考的两段思考,往往就能想出比他人更好、更可行的主意来。而一般人进行的则是短路思考,即把最先浮现的想法不加处理地付诸于实施,因而大多数流于无的放矢。与扩散思考相联系的是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是思想活跃者的财富、创新的源泉。在想象力中,最主要的又是空想与联想。

    意大利的天才艺术家、科学家达?芬奇,曾遐想过人类也能象飞鸟一样翱翔在天空,这种遐想在当时被认为是空想,因为当时没有任何人认为是可行的,也没有任何人作过这样的遐想。然而达?芬奇却就此事做了种种空想,并画了草图,其中之一成了现今的日本航空公司社标。未过多久,达?芬奇的其他的一些空想图便具体化了,变为直升飞机、进而发展为喷气飞机、火箭。

    所谓天才,就是指空想力丰富的人。不论是天才还是普通人,他们同样都有着空想力和以现实的道理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过,普通人只能以现实的道理去思考问题,因而,他们的空想力便逐渐萎缩;而天才却乐于运用空想力,在他思考事物时,首先求之于空想。他在遥远的空想彼岸抓住启示,然后再返回现实中来,所以,他的思想飞跃度极高。要想成为能够推出飞跃的创造性思维的思想活跃者,就必须学习这种运用空想的天才的思考法。

    1知本创新即是创造财富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每个时代,每个世纪,总有两三项代表性的主要技术起着牵引历史前进的“火车头”的作用。

    蒸汽机、纺织机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机器制造技术,曾牵引历史由农业经济社会进入工业经济社会;化工、电力、内燃机技术曾加速工业经济社会历史车轮的旋转速度,并创造出两个世纪的辉煌--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电灯……无数的发明被创造出来;人类利用机器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物质财富的能力空前提高,工业经济社会巨大的生产力为人类带来无穷无尽的享受。本世纪中叶以来,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以及光导纤维、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等新的技术群的产生与发展,即将把历史的列车牵引到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或称智能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它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和智业为支柱。知识经济的发展不单纯依靠劳动力、资本、原料和能源而主要靠知识要素。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被凸显到非常突出的地位,人力资源的开发,特别是人力资源创造能力的开发在经济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同时,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如果说钢铁、汽车、电力、机械制造、石油化工构成工业经济的支柱,那么在知识经济社会,计算机软件、芯片、生物制品等高技术产品以及信息咨询业和管理为主的服务业(智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将大幅度提高,成为整个经济的先导和支柱。在知识经济中,一方面整个经济活动充分信息化、网络化,另一方面绿色产品、洁净生产成为社会消费、生产的时尚,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生态平衡得以真正实现,人类将第一次真正实现社会、科技、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在15年前,开始对世界富豪排名时,前10名几乎全是石油大王,而今天,排在前10名的世界富豪一半以上与信息等高科技产业相关。以往石油大王、汽车大王、钢铁大王的财富是建立在庞大的有形原料、产品之上的,而今天微软公司比尔?盖茨的财富则包含在计算机软件的知识当中。微软公司不但以市场价值2000亿美元超过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市场价值3倍,而且造就了比尔?盖茨510亿美元个人财产的全球首富以及2000多个百万富翁。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1998年世界十大富豪排行榜,比尔?盖茨位列第一,他的财产净值与一年前相比上升了40%以微软、英特尔、IBM为代表的知识经济产业,正以它新的观念、新的姿态和巨大的威力冲击着辉煌200年的工业经济社会,撼动着资源型经济赖以存在的根基。

    知识经济对传统理论的挑战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微电子革命开始时就已经开始,它培育了新一代的巨富,蕴育着“知识=财富”新分配观念的诞生,其中包含知识是创造财富赢得财富的基础,和知识的创造是财富创造的直接现实体现,它预示着一种新的财富分配格局--谁掌握了知识,创造了知识,谁就赢得财富。

    20年前,从哈佛大学毕业的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比尔?盖茨率领一班精英才子经营微软,从事计算机及软件开发。到今天,就是这个只有几座办公楼、雇员几千人的微软,终于使盖茨本人成为全球商界的新贵,个人财产高达510亿美元,一跃成为世界首富。他经营的微软股票资本高达900多亿美元,推出的“视窗”电脑软件,已经风靡世界。

    比尔?盖茨的巨额财富,让人产生深深思考。劳动创造财富,这是自古至今人人皆知的道理。令人感兴趣的是这种迅速扩大的财富来源。它没有大规模的生产,没有大规模的原材料消耗,没有大规模的产品堆积,它拥有的资源是知识和人的智慧。“开发部”是微软的核心,每个人拥有一个大约只有五平方米的办公室,除了一把椅子和4─5台电脑外,几乎见不到其他任何东西;它所进行的国际贸易基本是无形的,但价值与作用却难以描述。它的用户散布到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而且还在日益增加。盖茨作为世界首富,他的崛起反映的是:主要是知识创造财富,而不是机器、设备、原材料创造财富。这昭示着在知识经济社会里,自然资源的作用已远不如以前,知识的积累和创造成为创造财富更为有效的因素。

    中国也有许多人凭借知识谋生和致富。这些人甚至逐渐集中,形成了以出售知识成果换取财富的组织、行业。现在社会中的点子公司、策划公司、咨询公司等都是以加工知识、创造知识为经营对象的组织。新一代的富贵者向世人证实了积累知识、创造知识可以获得财富。但是在以往的历史中,知识的财富效应为什么没有如此明显呢?

    创新不是某些行业专有的,也不是超常智慧的人才具备。创新不需要天才。创新只在于找出新的改进方法。

    一个低收入的家庭订出一项计划,使孩子能进一流的大学。这就是创新。

    一个家庭设法将附近脏乱的街道变成邻近最美的地区。这也是创新。

    想法子简化资料的保存,或向“没有希望”的顾客推销,或让孩子做有建设的活动,或使员工真心喜爱他们的工作,或防止一场口角的发生,拿破仑?希尔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很实际的每天都会发生的创新的实例。

    2知本企业发展贵在创新

    美国企业界所取得的成就来自长期以来重视发挥个人作用、富有开拓精神、重实效和创新精神的传统。这种传统仍然鼓舞着千百万人。美国的传统培育了标新立异的精神、珍视青年人的作用、欢迎新手并且向来自基层的能力和本领敞开大门。在19世纪,像卡内基、弗里克、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抓住他们的机会。今天,他们的后人有比尔?盖茨、特德?特纳、拉里?埃利森克、雷格?麦考和其他许多人,他们都争相成为《福布斯》杂志列出的美国400名最富有者的前几名。

    美国的历史鼓励确立经营管理的传统。人类学家莱昂内尔·泰格认为,确立美国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是美国对巨大的市场、遥远的距离、民族的多样性以及它们在管理和经济上所提出的挑战所采取的对策。此外,支配企业界的是合同和法律,而不是亲属关系和风俗习惯,也不是长子继承权而是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货币化的市场经济,以及对技术和科学管理的信念。的确,管理学是美国人弗雷德里克?温斯顿?泰勒创造的。他是“时间与动作研究”的先驱,是批量生产技术之父。没有哪个国家符合新兴工业系统的要求,即需要人不仅肉体上而且心理上都很灵活。例如,没有哪个国家像美国那样主张根据数字和统计资料来制定政策。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民像美国那样容易接受自立、自我改进乃至自我革新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带到商业上。没有哪个国家在培训商业人才和对人民实行再培训方面投入那么多的钱--一年大约1000亿美元,此外还拥有世界上最多而且最好的商业本科生院和研究生院。没有哪个国家有那么多最有才华的人进入私人部门工作。在那里,最有成就的人受到赞扬并且作为实干家的国家的典范而受到奖励。

    知本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同样需要有创新的精神,需要有创新人员,从而使企业实现腾飞。在美国,开拓精神和个人的创造性是备受欢迎的,难怪90年代新开的公司有180万家,而80年代为150万家,在环境迅速变化的今天,较小的公司由于它的灵活性、采取对策迅速、开放性、革新精神和能够吸引最优秀的人员而显示出它的竞争能力。一些获利的企业和大公司已不再能够垄断招聘一流商业院校的最优秀、最出色的毕业生了。成千上万的这种小公司显示出蓬勃发展的潜力,尽管有数以万计破产了。只要开发出新产品和服务项目,美国企业便以其无与伦比的推销和广告宣传本领在国内外获得成功。

    从这些初创阶段的行业中诞生了一些小公司,它们使我们的经济增添了活力,并成了给我们增加就业机会的来源。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财富》双周刊上榜上有名的500家公司在80年代失去了大约300万个就业机会,预计90年代将再失去100万个机会。

    同早些时候批量生产的工业经济相比之下,美国的经济更适应今天变化迅速的知识经济。这种新的、由下而上的经济环境相当于一个庞大的信息处理系统。它提高了经济吸收、适应和运用正在进行的技术、信息和后勤革命的能力。这些革命由于充满活力和非常复杂,因此由上而下的系统是无法应付的,不管政府官员、政府或企业的卖主寡头垄断是多么精明。新的经济和美国旧传统的结合是有可能产生能够持久的相对优势。

    创造力是企业的最大财富、第一资源,这种新观念推动着企业的创造实践,企业的创造实践又造就了“全员创造”的新的现代管理思想。守业不如创业,企业应该是永远的创业。只有不断地开发全体员工的创造力资源,这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大源泉。

    企业的创造力开发是创造活动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创造的基本规律,按照创造规律来全面提高企业的素质。

    3精神创新,企业成败的关键

    创造的事业是人类最艰巨的事业。企业经营的进程时时都是竞争拼搏,处处会有风险与陷阱,失败的机会总比成功的机会要多,而最后伴随着少数成功者的,则只有强烈的创造精神、优秀的创造品格。

    创造规律告诉我们,创新精神品格是创造事业成败的关键,创造者与普通人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创新精神品格。

    创新精神品格具体由创造观念、创造意识、创造欲望以及由包括人的理想、意志、毅力、胆识、动机、自信、兴趣、情感、怀疑精神、风险精神、拼搏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组成的创造品格。创新精神品格就是创造者的精神素质,它无所不在、无处不有,驾驭着创造事业,决定着成败。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这个当代最宏伟的创造工程中,邓小平同志身体力行,以“中国人民的儿子”这个最平凡、最高尚的立场出发,屡膺重任、不畏艰险、英勇奋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邓小平同志最赞赏、最倡导的就是创造精神。小平同志指出,“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要克服一个怕字,要有勇气,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试第一个就要准备失败,失败也不要紧。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开展企业经营,首先要建立起这样的创新精神。

    要构建优良的企业创新精神,关键在于正确地认识自我,不断地超越自我。中国先哲老子说:“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只有首先“自胜”,才能“胜人”企业最大的敌人,不是国内外的竞争对手,而是自己。只有认识自我,才能战胜自我;只有战胜自我,才能战胜一切。战胜并超越自我,要求企业及其经营者必须战胜自满、战胜自卑、战胜习惯、战胜私心,这是成功的关键。这里,要求企业永不满足,善于以自己的新产品来打败自己的老产品,以企业的新机制淘汰自己的老机制,不断地研究市场经济规律,创造性地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这才能使企业无往而不胜。

    4知识创新,企业成功的基础

    创造是人类的本能,创造力人皆有之,在创造面前,不存在天生的天才。然而,创造也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凭空出不了人才。创造规律告诉我们,知识素质是创造的基础,是创造的一个智力因素。创造者是永远的自学者。

    知识既来自书本,更源于实践。企业经营的知识则具体包括商品经营决策、营销策划、战略战术、资本经营与资产经营、经济学、财务、会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产品开发、经济法律、外经外贸、行为科学、系统工程、信息科学、公共关系、企业文化、领导科学、创造科学等多方面的科学知识,而且新知识还在不断涌现、永无止境。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需要学习的知识也确实很多,而死记硬塞的结果也并不能有益于经营素质的迅速提高。这里十分重要的是怎么学习的问题。

    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必须要“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进而“学会生存”,而不是追求简单的“学会知识”创造离不开知识,知识也离不开创造,只有从自己的实际与经营竞争的需要出发,有方向、有目标、有选择地学,学通原理、掌握规律、懂得方法,创造性地学、创造性地用,这才能取得自己真正急需的那部分知识,并使其在应用中大幅度地增值。

    在市场经济时代,想仅靠过去的老本,做个经验型的经营者来搞好企业已越来越没有可能。仅有实践是决不够的,因为实践不能指导实践,只有理论才能指导实践。要不断地从书本上所获得的知识和实践中所获得经验中研究规律,认识规律,理解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指导好企业的经营实践,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真正目的。

    经营者除了开发好自己的知识素质外,还必须破除短期行为、眼前利益的观念束缚,舍得在全体员工的知识素质上投入,这是人才资源开发的要求,这对企业有极大的投入产出比。国外的研究表明,一般来说,文盲、初等文化、中等文化、高等文化员工的劳动生产率之比是1:15:2:4,而对高科技行业来说,影响则更大。教育是明天的生产力,科教兴国、科教兴企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因为知识是创造的基础。

    5创新工程,企业成功的保证

    创造离不开正确的创造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家巴甫洛夫指出:“科学技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方法的进步而进步的。”毛泽东主席更明确指出:“方法问题不解决,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创造规律告诉我们,方法素质决定了创造的效率与水平,必须以非习惯的方式积极开展创造性思维,才能获得与众不同、前所未有的创造成果。

    企业经营同样离不开正确的创造方法。从战略到战术,从市场研究到产品开发,从融资策划到投资决策,从广告、公共关系策划到综合性的上市策划,从改革、改组、改造方案到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从国内竞争到国际竞争,都离不开方法与策划,创造的方法素质是经营者手中的利器。

    创造方法的要诀在于用非习惯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哲学家詹姆斯曾指出:“所谓天才,仅是以非习惯的方式思考问题的能力。”只有以非习惯的方式思考问题,我们才能面对人所共见的相同的事物,想出与众不同的方法,从而获得非同凡响的成果。

    以非习惯的方式思考问题,要求我们从通常习惯的仅以逻辑思维来分析、研究问题,转为以想像、联想、直觉、灵感、逆向思维、侧向思维等非逻辑思维方式为先导,把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密切结合,来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要求我们把常规的只往一个方向思考问题的单向思维,及只习惯于考虑一个方案的单一思维,转为先广为拓宽思路的多方向、多数量的全方位地发散,再从数量到质量地从中优选出最佳方案的发散--集中思维,这就是创造学中基本的创造性思维方法。从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基本方法,还可以演化出成百种具体的创造技法,都各具其实用价值,构成了创造工程学中宝贵的方法知识。

    各种方法知识均可灵活具体地运用于企业经营,而对于企业经营决策来说,重要的则是必须根据市场竞争的情况及企业自身的实际,在广泛拓宽思路后,创造性地具体选用合宜的方法。

    方法是没有一定之规的,应该随机应变。但对于一些有时代特征的总体性的方法,则必须十分敏感,认真掌握其总体思路与要点,再结合自身实际灵活运用,便能先人一步取得主动。

    方法得当,必能大幅度地提高创造的效率与水平。

    二、知本经营的创新观念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而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总是以思想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为先导。任何物质生产和生活的内容及其方式的进步,总是伴随着人的思想和观念的进步。企业的发展,经济形态的转变,也同样不能离开思想的不断解放和观念的不断更新。科学技术即将把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时代或资源经济时代带到知识经济时代,在现阶段,谁能首先转变思想观念,谁就可能抓住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宝贵机遇而迅速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相对于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产,观念的创新必然是一个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毕竟是最痛苦和最艰难的事情。但是,观念的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又是十分关键的,无论是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还是管理创新等,都是以观念创新为先导的,否则,观念落后,抱守残缺,企业的一切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知识经济时代已非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相比,它是全新的,全球性的,是千年智慧不足以应付的。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创新的思维便没有创新的方法,没有创新的方法便不可能解决新问题,不首先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就难以产生新颖而有意义的行动。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兴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要求人们不断地更新思想和观念,以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合理同步。在世纪之交,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的前夜,迫切需要树立以下几种创新观念。

    1知识价值的观念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知识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80年代美国的工业竞争研究委员会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发现,在经济发展中知识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它所产生的影响力将超过18世纪末工业革命初期机器的产生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冲击。

    比尔?盖茨20多年前,率领一班精英才子经营微软公司,从事计算机及软件开发,它没有大规模的生产设备,没有大规模的原材料消耗,没有大规模的产品堆积;它拥有的资源是人的智慧,“开发部”是微软公司的核心,每个人拥有的一个办公室大概只有5平方米,除了一把椅子和一台电脑外几乎见不到任何东西;它所进行的国际贸易基本上是无形的,但价值与作用却难以描述。今天,就是这样一个只有几座办公楼,雇员几千人的微软公司,使盖茨本人成为全球商界新贵,一跃成为世界个人财产榜上的首富。他经营的微软股票资本高达900多亿美元,其市场价值约合2000亿美元,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市场价值的4倍。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创造财富的力量已不完全在于机器、设备、原料,而在于一种更为重要的资源--知识。技术和人的智力劳动的作用成为创造财富更为有效的因素,知识的价值更有效更直接地体现出来。企业如果看不到这一点,不重视知识,不尊重科学,不尊重人才,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难逃失败的厄运。

    2人力资本的观念

    人本管理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到了80年代已受到国内外企业的普遍重视。日本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说:“如果说,日本式经营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么,我觉得‘人’是一切秘诀最根本的出发点。”被人们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曾说,松下公司的口号是“企业即人”,并多次宣称“要造松下产品,先造松下人”美国的李·亚科卡以自己在美国福特和克莱斯勒两大公司长期管理的经验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人,在于那些富有激情和敬业精神的管理人才。”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传统的人事管理将进一步向人才开发管理发展。企业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全体职工所具备的现实和潜在的生产能力。传统的人事管理视人力为成本,往往以事为中心,注重现有人员的管理;而人力资源开发把人视为一种资源,以人为中心,强调人和事的统一发展,特别注重开发人的潜在才能。人才开发管理除具有人力资源开发的特征外,更加注重人的智慧、技艺和能力的提高与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人的智力资源的开发。知识经济社会企业的资本不仅仅是金钱,而是要求人的智能和发挥人才智力资本的作用。如果说传统产品属于“集成资源”,那么知识经济社会的产品则属于“集成知识”,正如有的外国学者说的,智力资本将导致世界财富的一次大转移,即企业的成功将从自然资源的拥有者手里转移到那些拥有思想和智慧的人的手中。也就是说,未来企业的发展,不只是依靠设备先进,技术高超,同时更要靠那些具有很高智慧的人。

    企业应加强智力资本投资,开发职工创造力。知识经济社会的企业需要具有创造力的人治理。美国通过开发人的创造力得出结论说,那些受过创造力开发训练的毕业生,其发明创造取得专利的比未经训练的人多三倍。

    智力资本是指花费在教育、培训等提高人综合素质方面的开发所形成的资本。它比一般的人力资本投入会带来更长期的收益。因为智力资本不像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那样,无法将它与所有者分离,它是人本身原本拥有的技术、知识、能力和价值的继承,它具有人才资本的积累性。

    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一定素质的劳动者,而且需要超出常人的、高素质的综合智能,它是用丰富的人才资本优势转化、代替物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的优势。所以人们都把智力资本的投资看作“一本万利”的事情,看成未来制胜的基础保证。

    日本的产品所以能够以压倒性的优势行销美国,关键之一就是它致力于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据美国所作的跨国性调查研究发现,美国中小学生的数理表现,远不如日本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生的美国青年人多是缺乏技术经验,半途辍学,现在这批人大量涌进就业市场,自然拼不过日本的技术工人。现代经济的竞争将是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竞争。西方和日本的许多企业都先后制定了未来人才的教学训练规划,其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已走出国门,面向世界。

    3新的竞争观念

    知识经济社会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缩短了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特别是国内外企业之间、以及他们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过去需要长途跋涉取得的信息,现今一个电话或者传真就能解决。随着生产的国际化、市场的国际化、消费的国际化,使众多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外市场的开拓与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利用。韩国三星集团董事长告诫自己的员工:“国际化是我们在21世纪赖以生存的关键。进入21世纪,不实行国际化,我们就无法生存。世界将走向自由市场,韩国也不例外。”为此,三星集团制定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国际化经营中的区域突破策略和技术领先策略、多元化经营结构调整策略等。可以说,企业经营管理的国际化,跨国公司的发展,对每个企业和世界经济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秘书处1996年的统计资料,全世界跨国公司大约有4万家母公司和25万家设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其生产总值已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5%,贸易量已占全球贸易成交总量的1/3

    具有全球意识的国际化经营与竞争观念,是每个企业必须具有的思想。为了使一些企业很好地步入国际化经营,除了要利用国际资源、占领国际市场的战略意识和雄心胆略外,还需要有全局的、分步实施的发展战略和策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有一个由初级形式向高级形式的发展过程。它一般都经历了从单一的贸易型或生产型向贸易、投资、生产、金融一体化,即向综合性跨国公司发展的过程。

    前不久,《中国科学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危机将至,狂者生存”,介绍世界上最大的微处理器生产商英特尔公司的总裁安德鲁?葛洛夫的新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书中讲到,我们正在进入10倍速度比的时代,失败和成功都以10倍速的变化发生,我们面对的是80%的危机,只有20%的机会,那么如何在这充满挑战的危机中,抓住战略转折点并越过死亡之谷?答案就是“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书中对“偏执狂”的解释是能够大胆创新,主动应变的智者,是一种深刻的,永不懈怠的忧患意识。该文章最后一段说:“在10倍速变化的时代里,企业领导者要随时觉察身边的变化,而且要知道是什么在变,知道怎么去适应变化。”这就是“高处不胜寒”的安德鲁?葛洛夫博士要告诉人们的肺腑之言。

    新的竞争观念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企业应该有“不创新、就死亡”的观念,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很注重效率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企业都在追逐效率。企业效率的高低往往注定了一个企业的存亡。

    4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存在的本质要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固然同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在同样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企业的优胜劣汰,无疑首先取决于企业的内部因素、功能的开发、运用和维护等方面。

    企业发展应当是持续性和阶段性的,因而企业内部支持发展的各种要素也应当具有可接替、可继承、可发展的梯队结构。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部梯队系统:第一,具备市场拓展功能的替代型产品技术梯队,这样的产品技术梯队带有多元化、新陈代谢、能够快速反应的特点;第二,具备开发和运用知识功能的层次型人力资源梯队,这样的人力资源梯队具有合理的知识技能结构与分布,以及合理的成本等特点;第三,具备把握和运作企业内外资源功能的后继型领导能力梯队,这样的领导能力梯队综合知识、个性、年龄等因素的合理匹配要求;第四,具备稳定与推进结合功能的多维型企业文化体系,包括管理机制、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等等。

    应当区分企业的“增长”和“发展”概念的不同含义。企业资产(资本)的保值增值是可持续发展的量化表现,经常情况下是一个“增长”的概念。但是,企业的“发展”是比单纯数量“增长”要求更高的概念。需要防止以牺牲企业“长远发展”的代价来换取企业“短期增长”的倾向。就现实情况而言,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企业领导能力。

    5网络化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初期的一大特点就是网络化。在数字化冲击下,旧时代的老观念已经无法适应网络时代,营销贸易乃至生产在网络时代都会变得更有效率。对于那些网上经营者,网络成了其施展才华的天地,而这一现象充分显示出知识的力度和神奇的作用。

    网络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晨钟,它的敲响意味着知识经济革命的全面展开。

    网络已改变了人们的一部分生活习性,各种电脑语言正被大众普遍认可。麦克尼里说:“网络就是生意所在,就是未来所在,就是一切的关键”

    为什么网络在现代社会如此重要?这是因为在数字化时代,人们需要获取大量的信息,单靠老式的通讯和人力是远不能达到的,而网络却能实现人们的这些愿望。在网络中,人们有机会用语言邮件、电子邮件、视频材料和环球网以及娱乐形式的数据来填补所需。网络不是一样东西,它是融许多东西为一体的集合体,它所集结的许许多多通信网都讲同一种数字语言。

    互联网络已改变了一般人的世界观,它代表的是一场可与印刷、电话、电视等发明相比的传播革命。互联网络与其他机制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互动潜力更大,它可以让使用者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做事,并在网络上找到其他志同道合的人。

    在这一场新的传播革命中,我们不必再自囿于自己所在的地理环境,也不一定要被城市的居住环境所局限。目前,我们还没有走到所有知识都已电子化,而所有商业都可以在电子媒体上进行交易的时代,但是,不会太久远,因为知识的价值在这个世纪末已经体现出重要性:网络本身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大部分革命都至少需要四五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但是新传播革命的速度会很快。互联网络已经成为大家聚会、信息产生、商机萌芽的地方,和两三年前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有了网络后,销售,甚至使用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模式便发生了变化。不久,人们可以不再购买软件,而是租用在线的最新版本软件。故此,网络是一种正在演化中的不同的商业模式,即一种服务模式。

    只有树立了新的观念,才能产生创新意识。只有创新,才能适应知本经营的要求,从而推动知本经营的发展。

    三、经营创新,企业发展之路

    企业的发展贵在创新,知本企业更是如此。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而言,创新是多方面的,其中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形象创新等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也构成知本创新经营的重要内容。

    1产品创新

    产品是公司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公司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围绕如何以其产品(或服务)满足社会消费需求这个中心进行的。知本企业的经营活动也是如此,它的生存和发展也应以开发产品这个中心来进行。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对残酷的市场争夺,企业为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提高经济效益,最有成效的战略之一,是以新产品代替老产品。产品创新,是开拓、创造新市场的金钥匙。世界上的优秀企业,它们不只是消极地满足市场的需要和适应市场的变化,而是能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来创造新的市场,使自己永远走在世界的前列。

    产品创新主要包括产品开发、更新速度及产品的质量和水平。公司产品创新能力的强弱,不仅反映了一个公司的综合素质,而且集中反映了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潜力。

    公司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依赖卓越的产品和服务去占领市场,因而,公司必须追求产品不断创新。

    在本节着重谈一下知识经济时代产品创新的两大发展方向。

    (1)开发绿色产品工业革命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危及人类生存的事件不断出现。这时人们才领悟到,工业与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繁荣,不能以损害全球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必须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建立一个以环境保护为标志的绿色文明,由此应运而生了绿色产品。

    绿色产品是由国家权威机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制定严格的标准,对产品的生产、运输、消费过程进行审查、监督,向符合“对环境无害”要求的产品颁发正式的“绿色标志”予以确认。这种带有“绿色标志”的产品即“绿色产品”绿色产品不仅在生产过程中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既不能受到污染,也不能造成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而且在消费过程中(即运输、使用、回收)也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损害极小,并有利于资源的再生利用,即对产品进行从“诞生到死亡”的全过程的控制。

    开发绿色产品的意义如下:

    一是促进企业的发展,增强其市场的竞争力。如我国青岛电冰箱总厂采取技术措施,使电冰箱发泡材料中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的氟利昂含量减少50%,获得了德国的环境标志,并顺利地打入德国市场。目前,产品环境标志在全球日益兴起,这将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致胜的锐利武器。

    二是“绿色消费”将逐渐成为主流消费,绿色产品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导产品。今日,在欧美各国的人们看来,消费绿色产品的意义已远远超出绿色产品本身,他说明消费者具有崇尚自然的意识,成为一种文明时尚。据统计,40%的欧洲人更喜欢绿色产品而不是传统产品。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教育的普及,体制的改革,法制的健全,人们对绿色产品的认识将会不断地提高,绿色消费也是大势所趋。

    三是产品的环境标志,除了环境因素外,直接影响国际贸易。可以预料,不带有环境标志的产品将被排斥而不能进入国际市场,我国“复关”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企业除了在产品质量、品种、信誉、服务等方面进行竞争外,还要在环境保护方面进行激烈竞争,试想没有绿色标志的产品不仅难以占领国际市场,还可能遇到以环境问题为名的贸易壁垒。

    目前,我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制定并发布了近期首先开展环境标志的六项产品,它们是:低氟氯化碳家用制冷器具、无氟氯化碳气溶胶制品(发胶、摩丝)、水性涂料、车用无铅汽油、再生的厕所用纸、丝绸类产品。

    (2)开发智能性产品在知识经济时代,除了开发绿色产品之外,更主要的就是开发智能性产品,从而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

    工业科技的进步,使人类享有高度满足的物质生活,“物美价廉”不再是消费的标准,产品的质量、设计,以及附属于产品中许多无形的价值,例如方便性、归属感、体贴、安心等感觉,往往才是购买的决定性因素。“未来,以智慧为主要附加价值的商品会越来越多。”日本思想家屋太一认为:“这就是智能型产品”

    未来学家《大趋势》作者约翰?奈斯比特非常喜欢斯坦?戴维斯所着的《2020年远景》。他认为“信息技术在今后30年内会对企业产生什么影响,该书作了精辟分析”戴维斯认为:信息和生物技术将使人类的生活和企业发生彻底的变化。企业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用新技术来改进产品和提高服务质量,如果固步自封,安于现状,则有被历史大潮淘汰的危险;相反,如以新的信息技术植根企业,衰老企业便能恢复活力并派生出新企业,并获得滚滚财源,而新企业创造的价值甚至会超过原来产生这些信息的老企业。其奥妙便是“找出企业的涡轮增压器”

    这种“涡轮增压器”是指企业提供与主要产品和服务有关的信息从而创造出价值的地方。以深圳的产业发展来看,随着证券业的发展,证券公司、经纪人迅速发展。而随着投资者增加、市场扩大,股民对信息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以发布证券信息为主的证券信息业也平地而起,如168证券投资专家分析、即时行情发布股票机等,获利甚丰。“在我们目前所处的经济达到其顶峰之前,许多其他的传统公司将会看到,某些独立的企业家和更加老练的竞争对手从它们的市场中夺走最有价值的战利品,那就是收集、加工和出售由核心企业产生的但却未为它们所赏识的至关重要的信息。”

    本世纪末起头的、以“信息高速公路”为最早端倪的下一波经济浪潮,开创的将是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微电子技术的不断突破,越来越意味着信息服务可以植入产品之中,并使其出现在客户的桌面或床头柜上”,当“产品与信息中介联系起来,便会创造从根本上来说是新的形式和功能,因而也就创造新的市场机会”

    这种智能型产品是市场最有竞争力、附加价值最早、最受顾客欢迎的产品。

    在未来的年代,人们对于智能型产品的利用,不论作为消费者或是在工作上,对他们经济上的成功都极为重要,企业的价值也同样因此而受决定:根基于提供信息给顾客的企业,将比未提供者经营得好,并且懂得如何把信息转化为知识的企业将最为成功。

    科技的进展正驱动着下一波的经济成长,为掌握这一成长优势,我们不仅要应用新科技,还要应用新思考方式。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对经济上,从数据如何转变为信息,再如何从信息转变为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多少。

    从信息经济到知识经济的转变,正开始引发出一个不同的情境:对知识价值(智慧价值)的认识,超越了许多企业自身商品或服务中抽离出其中所隐含智慧价值的能力,例如企业如何能从一双袜子、一笔房地产抵押贷款、一张电子账单中抽离出其中的知识价值。因此能真正理解智慧价值的企业,将衍生出如同资料及信息在过去为其带来的实力及利润。

    下一波经济增长的浪潮将来自智能型企业。这些企业和它们的产品与过去有什么不同?

    这些产品之所以聪明,是因为它们过滤并解释信息,使使用者能更有效地采取行动。智能型企业所创造的聪明产品,通常可以下列特征加以辨别:互动式的,越用越聪明,并且可随顾客意思而定。我们将进一步发掘这些特性。可以确定的是,当知识世界产生更多这样的产品时,更多的特性将不断出现。

    2技术创新,企业腾飞的羽翼

    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本国的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比,以提高本国的技术竞争力及技术创新的效率。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度增长,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首先,传统的靠增加数量、低质量的增长方式已不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要求,需要我们走以技术创新--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来推动经济增长的道路。其次,传统的靠引进来发展的模式已受到严重的挑战。因为引进难以引到国外最先进的技术,且不在引进基础上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就难以摆脱跨国公司、国外势力对我国的技术控制,就难以求得民族工业的长期发展。第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目标是完成生产计划,无创新需求,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只有创新,才能确保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但要真正实现技术创新型的管理模式还需作出许多努力。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的企业,只有这样,技术创新才会有一个坚实的制度基础。

    其次,原有的企业组织机构已不适合新的管理模式的需要,需要加强研究开发部门的建设、营销部门的作用,需要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等部门的有机配合。

    第三,企业的管理方式需要改变,以适应技术创新管理的需要。

    在新的形势下,技术创新,实现企业腾飞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

    (1)技术创新的国际化在企业技术创新的全球化方面,跨国公司起着巨大的作用。

    技术垄断优势一直是推动跨国公司成长与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和重要基础,几乎在所有的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都是构成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是绝大多数工业技术创新的最早采用者和垄断者。随着跨国公司无国界经营战略的提出和推行,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流动也出现全球化趋势,从而导致技术管理的创新。

    以往的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跨国公司的营销、生产以及财务等功能都较早地国际化了,但为了节省交易费用,跨国公司尽量将研究与开发(R&D)重心放在母国。但80年代以来,技术创新的全球化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个技术创新的国际网络正在形成,它对世界范围的技术革命与创新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一些经济学家称之为“一种崭新的技术经济(techno-economic)范式”

    技术创新的国际化趋向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是跨国公司纷纷在境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

    企业跨国设立研究与开发机构是一种新现象,通常采用下列三种形式:一是企业直接在国外独资或吸收部分国外资金组建创设全新的研究开发机构;二是通过全资收购或50%以上控股方式兼并国外原有的研究开发机构;三是对本企业原驻国外的一些产品维修、测试、售后服务机构进行投资改造,使其转变为跨国研究与开发机构。究竟采取何种方式则取决于企业的性质,所属产业的特点和所在国的技术资源、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对跨国设立研究与开发机构都予以高度重视。如日本企业近年来跨国研究与开发投资十分活跃,目前,在本国注册资金10亿日元以上的日本制造业企业中,拥有海外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已占10%以上。韩国自1991年政府推出鼓励本国工业独立发展,强化技术实力的有关计划后,一些大公司积极响应,如三星、金星等集团大幅增加了其研究与开发经费,并将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发展海外研究与开发机构。美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科技大国,科技精英云集,研究开发实力、技术基础设施堪称世界一流,拥有丰富的研究与开发资源和良好的研究与开发环境,因此,成为外国企业研究与开发机构设立最多的国家。截至1992年底,在美注册的外资研究与开发机构已超过250家。这些机构分属于日本、德国、韩国、英国等100多家跨国公司,其中一半以上是近5年来设立的。其中日本占了150家,韩国15家,西欧各国公司约占95家,机构背景大都属于实力雄厚的大跨国公司。

    跨国研究开发机构在资源获取与环境选择取向方面表现也很明显。

    据研究,许多制药与生化技术领域的跨国公司将重点放在海外实验室,而不是母国。原因是这些领域的规模经济不十分明显,产品生命周期相对较短,其“不动产”主要以科学家和实验员为主,因而公司发展战略一般都倾向于向人脑库的方向转移;从环境上讲,药品需求的市场具有巨大潜力,尤其是一些大国,其专利法、科学家的储备结构、市场竞争的结构都十分有利于新药的发展。

    二是跨国公司间的研究与开发相互控制反映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全球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数是,跨国公司全部研究与开发投资中,外国控制其研究与开发支出的比率。美国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支出中,外国控制的比率从1980年的5%上升到1988年的11%;英国从1981年的15%上升到1989年的17%;瑞典从7%上升到17%据加拿大官方统计,1989年,在加拿大境内具有研究与开发活动的3311家跨国公司中,有463个是外国资本控制之下的(占11%),加拿大资金控制为288亿美元,外资金额高达1788亿美元(占383%)。

    三是国际技术联盟。

    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公司或实验室之间以协议备忘录的形式规定的具体研究与开发项目,这是一种初级的联盟形式;另一种是不但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签署合作协议,而且在生产方面也进行风险共担的“合资生产”;再一种是较高级的技术合作联盟形式,它不但包括研究与开发生产,还包括有关促销的条款内容,即合资建立专门技术促销公司。1992年,IBM、西门子和东芝公司之间为开发新一代的记忆芯片而签署的一个引人注目的10亿美元的研究与开发项目合同,就属于第一种形式;1991年美国的摩托罗拉与加拿大北方电信公司为开发移动电话并为了与后者的中央交换系统相兼容所签订的合同,则属于第三种形式。

    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是它全球经营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跨国公司通过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寻求短缺的研究与开发资源,特别是培养周期较长的科研人才和技术人才;寻求良好的研究与开发环境,涉及到技术基础设施、法律保护、政策和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支持;在国际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设立据点和信息窗口,借此正确判明前沿技术发展的趋势,了解竞争对手的动态,加快自己开发先进技术的效率。同时通过联合开发,迅速筹集资金,分担风险,减少重复,相互传递技术,制约竞争对手。

    跨国公司在高新技术的创新和扩散中,不断提高研究与开发效率的运动,加快调整研究与开发战略步伐。如美国施乐公司组织了跨国设计小组,从构思到画出设计图的全过程,减少产品进入市场的总时间,共同设计5100种新型复印机,节省产品开发费用一千多万美金。据有关专家精密计算,产品开发时间每缩短一天,可增加03%的商业利润,缩短10天可增加35%的商业利润。如德国西门子仅缩短产品开发时间一项,每年获取10亿美金的纯利润。跨国公司大力发展海外研究与开发,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全球不同国家的技术优势,加快研究与开发节奏,获得领先一步的效应。

    (2)技术流动的全球化我们这里说的技术流动指的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和源头,向全球扩展其技术的覆盖面,借此实现其技术垄断优势,获取高额利润和加速技术研制成本的摊还与获利周期。技术流动全球化包括了技术渗透和技术转让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技术渗透。技术渗透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以公司所拥有的技术为武器和扩张手段,向目标国家的市场进行渗透。这在那些东道国设置贸易壁垒的情况下,有着特殊的意义。第二层含义是,公司为获取某项先进技术,对同行业的竞争对手进行渗透。技术渗透是在公司面临威胁的情况下一种十分有效的对策,同时也是公司巩固和提高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技术渗透最有效和最有控制度的做法,是在目标市场建立自己控制的子公司,然后让投资伴随着技术向东道国渗透。当东道国政府欢迎外来直接投资,或不限制外来直接投资,而且当地市场具有较大潜力时,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建立独资或拥有大多数股权的子公司。由于子公司为自己所控制,公司为增强子公司的竞争力,提高子公司的盈利水平,往往有意识地把技术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内容,从本国转移到东道国,投入子公司的生产经营中。特别是出于子公司为自己所控制,技术扩散到公司外部的可能性小,因此公司向子公司转让的技术是先进和比较先进的。同时在公司全资子公司中转让的技术可利用转移价格,因而具有财务上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技术渗透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合资企业进行渗透,从利用先进技术优势来占领扩展市场这一点来说,合资企业的形式也很容易达到,而且容易被东道国所接受,并通常能得到优惠条件,但是由于当地合伙人能够凭借股权参加企业管理,跨国公司就难以对渗透的技术加以有效控制。为此,跨国公司的一般对策是:一是向合资经营企业提供处于成熟阶段的技术,以便把技术扩散可能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二是对转让技术进行高折价入股,获得较多的股权和一次性收入;三是提出必要的附加条件,以制约合伙人非法使用技术和扩散技术的行为。

    随着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活动的开展,目前在世界上普遍采用一种“交叉授权”(crosslicensing)方式的技术交换,即在两家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签订正式技术授权合约,通过双方相互提供技术知识,使双方同时具有授权者和被授权者的身分,这样既可以省掉技术授权费,又可加强双方的技术交流和技术渗透。

    第二方面:技术转让。技术转让,是作为生产要素的技术,通过有偿的各种方式把技术转让给另一国的活动。在这里,主要指的是跨国公司的外部技术转移。

    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可能会出自各种目的:

    一是延长技术生命周期。

    随着技术生命周期日益缩短,跨国公司把在本国已处于成熟期的技术转让到需要这种技术的国家和地区,这样延长了获取该技术利润的期限,为更新技术腾出了时间和空间,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

    二是扩大技术效用。

    有的跨国公司在一项技术问世之初就尽快向国外输出,目的是凭其技术新颖性而在转让时索取高价,从而能迅速收回研制成本,取得巨额利润,并转化为下一轮新技术研制开发,以保持在该技术领域经常处于“领先”一步的地位,同时能迅速占领国际技术市场。

    三是为技术找出路。

    有些跨国公司发现自己拥有的技术在本国和本地区暂时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被“闲置”起来,这就很可能迅速被淘汰,造成无效劳动。与其被闲置,不如尽快出手,转让出去,收回成本,尽快投入新的研制开发。

    国际技术转让的具体形式很多,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是许可证贸易,即技术专利、专有技术(技术专门知识)和商标使用权的买卖;另一种是成套设备买卖,也称交钥匙工程,跨国公司负责设计、安装,直至建成全部工程移交给买方,有时还负责培训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

    3形象创新

    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和员工等对企业整体的印象和评价;简称CI即英文CorporationIdontity的缩写,它包括有形形象和无形形象,例如,公司的品牌和商誉。别具一格具独具魅力的公司形象,有助于公司取得社会公众的认同,赢得竞争优势,促进公司发展。商标和公司形象比产品和价格更为重要。

    我国的台湾较早地导入了CI战略。CI设计权威林磐耸先生把CI定义为:将公司经营理念与精神文化,运用统一的整体传达系统(特别是视觉传达设计),传达给公司周边的关系或者团体(包括公司内部与社会大众),并使其对公司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与价值观。这个定义和日本的CI理论基本上是一致的。

    我国导入CI还是近几年来的事,首次成功的范例是80年代末,广东省东莞市黄岗保健饮料厂实施CI战略。该公司变更了厂名品牌,同时注入全新的思想和市场战略,其推行结果表明:同样产品,叫“生物健”时仅500多万元营业额,称“太阳神”后2000多万元,从而确立了国人皆知的“太阳神”形象。总体上来说,我国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发育程度也不同,形成对CI的冷热并存。从本质上看,我国所谓CI系统中,只是热衷于外层次,而内层的MI和BI较冷落。这需要公司对CI体系作更深入的认识和计划,VI的根基在MI和BI,不可忽视,不能只看到“浮出水面部分的冰山”

    在剧烈的商品市场竞争中,人们可以体会到,一种产品由名不见经传的公司生产,销路往往不畅,但一旦冠以着名公司的商标,立即会身价百倍,供不应求。事实上,消费者购买A种商品而不去买B种商品,在某种情况下,主要取决于某个公司、某个品牌的综合印象,这种印象综合了公司历史、规模、产品品种、功能、质量、技术水平、价格以及售后服务诸方面的内容。如果公司或产品品牌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信任和赞许,该公司标志就会具有某种精神功能,给予消费者以某种荣誉,某种感情,某种性格上的满足。尤其对许多年轻人来说,着名公司的商标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有人在分析日本汽车世界几个大公司的公司形象与营业金额的关系后,得出结论认为:公司形象和营业金额之间是一种正相关关系,一流的公司形象有助于营业额的扩大,而营业额的扩大又有利于公司形象的确立。因此我们要认真审视公司形象机制,以避免因公司不佳的形象而在竞争中功亏一篑。

    在知本经营中也应注重形象经营,强化形象创新。形象创新重要的是形成良好的形象机制,这是因为企业的形象机制形成有以下作用:

    (1)公司形象有利于公司文化的建设公司文化是由公司传统和风气构成,此外,还包括公司的价值观,如进取性,守势、灵活性。它是公司成员在公司长期的生存发展中逐渐汲取经验和教训确立起来的,是公司生命的一个因素,对公司的现在和未来有着巨大的影响,是公司对付挑战和变化的力量源泉。如果一个公司组织缺乏坚强有力的文化,就将处于一盘散沙状态,难以成事。美国学者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认为,优秀公司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的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文化个性。公司文化的最大作用便是强调了公司目标和公司员工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强调了群体成员的公司信念、价值观念的共同性,强调公司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对公司的向心力,因此有巨大的聚集作用,使公司成员团结在组织内,形成一致对外的强大力量。公司文化也正是CI体系中深层次的灵魂,即MI部分。

    公司通过塑造优良的形象,使员工对公司有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在公司成员的心目中,理想的公司形象是,既承认普通员工的劳动价值并给予合理报酬与公正待遇,使员工愿意把自己托付给公司。能在其中掌握自己的命运,当家作主;同样又能使管理者施展才华,成就事业,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公司形象必将大大促进公司优秀文化的建设。这样的公司文化又有“雪中送炭”之功和“锦上添花”之妙。处于困境的公司,能够自我振兴,走出低谷;状态良好的公司,更能在市场竞争中搏击风云,破浪前进。

    公司文化的建设还可使公司和社会之间关系更加协调,内部员工的精神境界、文化道德素养得到提高,又能使CI战略得到更好的贯彻施行。

    (2)公司形象有利于加强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消费者的认同CI通过给人印象强烈的视觉识别设计,利于创造名牌,建立消费者的品牌偏好。如李宁运动服装,“李宁”两个汉字拼音字母的飘逸动感,洋益着蓬勃向上的青春美,受到广大青年人的青睐。太阳神的红色图形和黑色三角形构成的标志,产生了神奇的效应,其营业额由1988年520万元增长到1993年12亿元,其标志和广告语“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我们的爱天长地久”,深深地刻在了12亿消费者的脑海和心目中。美国可口可乐公司1970年毅然决然地推行庞大的“阿登计划”,以崭新的公司标志为核心。此举震惊了世界,但红白波浪图形造成的巨大冲击力使公司销售额呈天文数字上升。

    CI战略塑造的优良企业形象一定要有良好的产品形象为基础,创出名牌产品,是获取消费者信任的标志,由名牌中引伸出来的气派与身价,使消费者获得心理满足,这就是牌子形象的魅力。

    (3)公司形象有利于经营资源的运用公司经营资源包括人、财、物三个方面,推行CI战略,能使公司经营资源处于“活化”状态,改善公司的经营效果。

    一是利于员工队伍建设。良好的公司形象,既可以稳住现有的员工队伍,使之有强烈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又能获得人才市场的信赖,不断地招揽吸收优秀的人才。这种机制客观地又激发了员工积极向上,奋力进取,使公司保持强盛的青春活力。

    二是利于公司融资,扩大生产发展的社会资金来源。良好的公司形象,会增强股东,银行金融机构的投资信心,投资者从公司形象中感受到安全和信任。这就使公司融资能力加强。日本研究股票投资的专门杂志认为,公司名称的变更,正代表了企业的革新,所以会影响公司的股票价格。例如日本冷藏株式会社为配合多角化经营的发展,于1985年将公司名称改为“NICHIREI株式会社”,结果其股票价格飞涨过400日元。

    三是有利于争取更多的供销商,扩大公司的流通渠道。一般地公司购买和销售关系的基础是经验和形象两个方面。良好的公司形象能增强供应商和推销商的信心,勤进快销,并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供销网络与关系,不断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4)公司形象有利于公司公共关系的和谐运转公共关系旨在传递有关个人、公司、政府机构或其他组织的信息,并改善公众对其态度的种种政策和行动,公司通过传递有关信息,协调好与公众的各种关系,直接为公司经营发展服务。良好的公司形象使公司信息准确、简便、迅速地传播,能为员工关系、顾客关系、金融界关系、供销关系、政府关系、社区关系、新闻界关系等的和谐运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5)公司形象有利于公司开展多角化经营,向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多角化、集团化的经营,可以使公司各个经营项目之间共同利用某些资源,产生协同效果,达到成本资源节约,同时能增强公司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使公司运营更加稳健、安全。在多角化、集团化经营中,关键在于取得集团内各关系公司之间的有效协作,才能使各个经营项目紧密联系起来,相互助长。良好的公司形象是粘合剂,能有效地沟通集团内各关系公司,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同效应。

    公司在迈向国际市场时,更要求有良好的公司形象作为竞争基础。当今国际市场的竞争有价格竞争,更主要的已是非价格竞争,产品的质量、功能、服务方面的信誉和知名度很大程度地决定了其能够获得多大的国际市场的份额。因此,注重形象创新,迎接时代的挑战,是知本企业面临新的任务。

    4营销创新

    营销方式的创新对企业超速发展有着直接的意义。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里,信息爆炸,知识革命迫使人们弃旧图新,加快营销方式的变革,以期推动企业超速发展。

    营销方式的创新对企业超速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其超越的特性,其具体内容可归纳为:

    一是对市场营销组合的超越对传统的营销组合(“4P”即产品、价格、分销渠道和促销)的适用方式的超越,不仅在营销因素的组合上,而且在营销观念和战略思想上实现创新,例如,在“4P”组合处加上“权力”(Power)与“公共关系”(PublicRelation)。

    二是对营销管理思维的超越由于市场营销的多学科性、跨学科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强大的吸纳性,在思维方法上的超越,便成为营销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是对营销战略法则的超越对于科学的战略法则不断进行研究延伸并在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是营销方式创新的重要内容,美国的许多企业在开发和灵活运用蓝契斯特法则中大获成功,堪称对营销战略法则实现超越的典型。

    知本经营中的营销创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无店铺营销在信息化时代,用传统方法来管理具备现代化设备的百货商店,用行政手段和长官意志来指挥处于竞争中的市场营销活动,已行不通。

    大商场貌似火爆,实际上危机已潜伏其中,商场里人满为患便是社会发展落后的标志之一。因此,企业要摆脱落后的状态,就必须进行营销方式的创新,而企业通过无店铺售卖不但可以摆脱了落后的营销方式的桎梏,而且可以获得超速发展。美国雅芳化妆品公司成为世界直接销售业的顶尖公司;法国拉独特目录营销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目录营销公司;日本电话营销公司堪称电话售卖的佼佼者;美国仙妮蕾德公司成为世界传销领先公司;美国《读者文摘》不失为全球最大的直效行销成功者。归根结底,它们适应时代的要求,以超常的力量和胆识进行了营销方式创新,从而获得了超速发展。

    无店铺售卖是现代营销理论的新名词,见诸于中国报刊不过是近两年的事。能讲清其来龙去脉,分辨其大小范围者不甚寥寥,何况,现在仍未取得一致意见,各种说法、译法五花八门,非常不利于人们对无店铺经营的研究与实践。因此,有必要在此将这一大家庭的宗族关系交待明白。

    无店铺售卖的本质是无店铺经营,因此就与直销扯上了复杂的关系,因为直销是指零层渠道经营,排斥了零售店,而零售店无异于店铺售卖的同义语。但是,直销并非全是无店铺经营,纵观马路两旁,林林总总的店铺中,常常挂有“厂家直销”的牌子,厂家办店直销(包括租赁柜台)尽管仍为直销,但非属无店铺经营;相反,无店铺经营则被视为直销。

    归纳起来,无店铺售卖有四大类别:直接销售、直效营销、自动售货机和购物服务公司。

    直接销售,也有人称之为访问销售,它是利用人员入户的方式,进行推销产品和劳务的活动。其本质特征是人员销售,产品随身携带,当面交易。与店铺售卖相比,交易地点由商店变更到顾客工作或生活所在地,顾客仍有条件在若干样品中进行小范围的选择。

    “DirectMarketing”,中文有诸多不同的译法。港台称为直效行销,大陆有人译为直复式营销,还有人通俗译为通讯销售。从英文字面直译可为“直接营销”它不是以人员推销为媒介,也不是直接将商品实体展现在顾客面前,而是通过邮寄目录、广告或是电话、电视、报刊等媒体发出商品信息,使顾客对这些信息产生反应(回复)或效果。因此,我们借用港台的说法,译为“直效行销”,又因大陆一般称Marketing为营销,故转称为直效营销。

    自动售货,有人称为自动售卖,是利用自动售货机进行售卖的形式:买者向机器中投入特定的交易媒介(硬币或磁卡),机器自动交付商品或找付零钱。

    自动售货已被广泛地运用到多种商品上,包括那些方便性的冲动购买品,诸如香烟、软饮料、糖果、报纸和热饮料等,一般是满足人们临时性需要的;也包括一些日常用小商品,诸如点心、热汤、食品、袜子、化妆品、平装书、唱片、胶卷、T恤衫、鞋油等;另外,自动洗衣、自动电动游乐器、自动行李存放、自动计时停车场也属此类。

    购物服务公司是一种会员制的中介公司。它本身不设店铺,专门为某些特定的集团顾客提供服务。诸如学校、医院、工会和机关的成员构成了购物服务公司的会员,会员可以以优惠价格向指定的零售商购货,被指定的零售商需要向购物服务公司支付小笔费用。实际上,顾客最终还是在有店铺零售商那里完成购买的,只是购物服务公司自身属于无店铺售卖形式。

    (2)网络营销“网络营销”为借助联机网络、电脑通信和数字交互式媒体的威力来实现营销目标。

    网上营销给企业带来的优势一般有以下几点:

    便于控制营销预算。

    顾客可?以自行查询信息。

    联机信息服务器从不下班。

    网上营销最受渴求信息的买家和分析型买家青睐。

    联机网络创造了一个即时全球社区,它消除了同其他国家客户做生意的时间和地域障碍;同时,联机世界是一个无法比拟的平等世界。

    对于那些朝着新型经济转变的企业来讲,网上营销确能帮助他们获得改进因素直接带来的收益。它增加了互动性,减少了成本;增大了顾客的选择余地,减少了营销对文件的依赖;增加了产品和服务的“信息价值”,减少了在国际市场上开创或拓展企业的障碍。它彻底改变了我们对营销所持有的某些旧观念。

    网络营销主要包含以下两大方面内容:

    一是全球贸易网络化。

    今天,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商业自动化的发展,在国外一些发达地区已成为一种方兴未艾的事业。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零售业信息化网络服务作为一种崭新的服务方式成为必然。

    人们从营销角度对网络化商业企业进行了最初步的探索,从最初引进一个概念化的虚拟商店模型,逐步揭开网络行销的面纱,接着从消费者价值及企业对策两个层面分析,渐次触摸到了意义更为广泛的商业电子化的灵魂所在。

    比如EDI最大的特点是将商业文件标准化,用“电子数据”通讯方式将市场需求与销售,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保险、银行汇兑、货物托运及海关申报等贸易链中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减少以往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问题,消除了许多不必要的环节和中间过程,在人员干预减至最低的程度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贸易过程。此举为企业节省了一笔数目惊人的管理费用。

    在无纸贸易的情况下,企业可将购物订单过程的成本缩减至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

    商业电子化的发展对计算机软件开发商们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IBM通用电气信息服务公司、微软等一批公司都积极地投入到了一系列新的电子识别系统、软件服务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的开发研制之中。Internet的全球通用网(WWW)将成为全球商业电子化的基础设施,并辅以网络企业购物中心的开发,所有的企业都能在电脑空间找到合适的用户或供应商,如果发展顺利,在不久的将来,人们无须再东奔西跑,全球的贸易往来都将操纵于企业家们的指尖之下。

    二是电子商务迅速普及。

    企业间或企业与个人之间商业交易的电子网络,在几年之内已迅速普及。追究其发展过程,首先是1994年特定企业间的私人网络,或运用VAN网络;其次是1994~1995年在网络上进行广告、宣传、信息提供,发展电子出版及电子广告;之后便是1995年到现在,因解决了网络上清算的安全性问题,逐步实现“电子商务”,并形成电子市场。

    因交易主体的差异,电子商务分为消费者和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两种体系。前者以零售业和服务为主体,后者为企业本身。

    消费者与企业之间,利用互联网络等,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其发展的前提是家庭个人电脑的普及;升高“假想购物商品区”的商业空间魅力,同时利用信用卡之连线清算,更有利于加速“假想购物”的进展。运用互联网络邮购的最大特征为消费主导性,选择主动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中。其次,它根本改变了互联网络上的零售商顾客推销方法,即改变为消费者主导的“个人行销”导向。

    企业间电子商务以生产、筹措、运用支援综合信息系统或电子资料互换、运用资料交换或资料库来推动零售商、批发商或厂商的商业步骤重整工程,实现大幅度业务合理化及成本削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企业间电子商务促使多个企业进行共同工作。

    电子商务改变了现行商业系统,它由想要购买商品或服务的顾客与销售的企业,在网络上直接完成买卖。传统的商务运作之上的既有规划或权力结构已无适用意义。互联网络之上的电子商务发展,对于商业形态、流通系统、行销战略等有关零售、流通的商业系统,要做根本的转换。

    目前利用互联网络这种新式交换媒介进行的交互式行销,已经展现其突破传统、彻底改革行销市场的潜力。这是一场不容任何企业忽视的即将到来的浪潮和变革,那么,在面对这样一场变革时,企业该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固守传统,被新事物所抛弃,又不盲目轻信,随波逐流。这是企业要能够掌握网络行销的两个关键要点。

    利用交互媒介进行行销的首要特点,就是传递信息的花费远比传统行销方式低廉得多。这也是交互行销吸引众多企业蜂拥而上的一大优点,这对于着重提供大量信息,需要大量零售人员的企业来说,交互媒介无疑是威力强大又经济的工具。交互行销的另一项特点是需要消费者化被动为主动。消费者是否有主动查询信息的动机将是交互行销能否有效发挥潜力的关键性因素。在消费者搜寻信息的动机强烈,或是主动收买意愿高的市场中,交互媒介是强有力的行销工具,其力量超过零售商店等传统销售方式。另外,对于消费者占有充分信息,但还是愿意主动寻找的商品,也是交互行销占优势的市场。

    由于交互式行销需要消费者主动搜寻信息,因此厂商必须在消费者选购或是搜寻信息前,就建立品牌印象,才有机会将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在目前多种媒体并行,各有其特色和优势领地的情况下,借助于电视及其他媒介预告建立起品牌印象,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而当品牌印象一旦树立起来,消费者愿意主动了解这个产品的特色时,交互式行销便可利用其低廉的价格,提供详尽的资料,充分发挥它的功能了。

    由于互联网络及电子商务的种种特点,企业产品及服务品质的优异及特色化程度,成为吸引顾客上网,并保持持续上站查寻动机的一个关键因素。许多企业近年来更加致力于企业产品品质的提高和服务系统的科学化,为利用Internet加速企业商业发展提供了优势条件,同时此种行为本身也加强了企业自身实力的积累和整个商业行业产品、服务品质向更高层次发展,使企业在任何竞争环境下都更具竞争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