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景公藉重而狱多欲托晏子晏子谏第一

    [原文]

    景公藉重①而狱多,拘者满圄②,怨者满朝。晏子谏,公不听。公谓晏子曰:“夫狱,国之重官也,愿托之夫子。”

    晏子对曰:“君将使婴敕其功③乎?则婴有一妄能书足以治之矣;君将使婴敕其意乎?夫民无欲残其家室之生以奉暴上之僻者,则君使吏比而焚之④而已矣。”

    景公不说,曰:“敕其功,则使一妄;敕其意,则比焚。如是,夫子无所谓能治国乎?”

    晏子曰:“婴闻与君异,今夫胡猪戎狄⑤之蓄狗也,多者十有余,寡者五六,然不相害,今束鸡豚妄投之,其折骨决皮⑥,可立得也。且夫上正其治,下审其其论,则贵贱不相逾越。今君举千钟爵禄而妄投之于左右,主右争之,甚于胡狗,而公下知也”。

    “寸之管,无当,天下不能足之以粟。今齐国丈夫耕,女子织,夜以接日,不足以奉上,而君侧皆雕文刻镂之观,此无当之管也。而君终不知。五尺童子⑦,操寸之烟,天下不能足以薪。今君之左右,皆操烟之徒,丽君终不知。钟鼓成肆⑧,干戚成舞⑨,虽禹不能禁民之观。且夫饰民之欲,而严其听,禁其心⑩,圣人所难也,而况夺其财而饥之,劳其力而疲之,常致其苦而严听其狱,痛诛其罪,非婴所知也。”

    [注释]

    ①藉重:赋敛重。②圄(yǔ):囹圄,监狱。③敕其功:整顿治狱的事情。④使吏比而焚之:派官吏挨门逐户地把债券烧掉。这样做是为了使民心归附。⑤胡猪戎狄:都是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狢当作“貉”。⑥决皮:撕掉皮。⑦五尺童子:古代尺小,一尺约当现在七寸,所以把儿童叫“五尺童子”。⑧钟鼓成肆:钟鼓排成排。钟和鼓部是古代乐器。肆,列。⑨干戚成舞:指手持武器跳舞。⑩严其听,禁其心:严禁人们去听、去想。

    [译文]

    在景公的治理下,齐国赋税沉重,狱讼众多,监狱里的犯人,人满为患,外朝的人怨声载道。晏子劝谏景公,景公就是不听。景公对晏子说:“监狱,是国家重要的政府机构,我希望把它托付给先生您。”

    晏子回答说:“您打算让我整顿诉讼的事情吗?那么,我有一个能书写的小妾,她有妇人的仁慈的胸怀,就足以把狱讼治理好了。您想让我整顿民心吗?百姓没有谁想弄得自己家破人亡以便供奉贪暴君主享乐的,那么,您让官吏挨门逐户把债券都烧掉就可以了。”

    景公听了很不高兴,说:“我让你整顿刑狱,你觉得认为胡乱派一个人就行了,我让你整顿民心,你就说挨家挨户地诛灭,如此说来,先生就不是所说的能够治理国家的人了!”

    晏子说:“我听说的与君王却截然不同。那些胡、貉、戎、狄等部落的人养狗,多的人家养十几条,少的人家也养五六条,但是这些狗之间互相和睦。如今把鸡猪捆扎起来,随便丢人狗群之中,它们互相争夺,咬断骨头,撕破皮肉的血腥场面,可以马上展现出来。君王要是端正治国的策略,我认真对待等级伦常,那么尊贵与贫贱就不会互相错位。如今君王将千钟的爵禄,毫不顾忌地就赐给您身边的人,这些人之间互相争夺赏赐,比胡人的狗斗得还凶,而您竟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一寸粗的管子假如没有底,普天下的粮食都不能把它填满。如今齐国的男子耕田,女子纺织,夜以继日地劳作,也不够供奉君王;而君王身边所使用的一切,都雕刻着精致的花纹图案,这就是所谓的没有底的管子,而君王竟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足五尺高的孩童,拿着很短的火把,普天下的柴草都不够烧的。如今君王身边的人,全都是拿着火把的人,而君王竟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排列好钟鼓等乐器奏乐,拿着盾牌和斧子舞蹈,即使大禹在世也不能禁止百姓去观看。再说,抑制百姓的欲望,严格控制他们的言行举止,即使是圣人也难以办到,何况掠夺他们的财产让他们受饥挨饿,征用他们的劳力让他们疲惫不堪,经常给他们带来痛苦,却严厉地处理他们的案件,狠狠地治他们的罪责,这些做法不是我所能理解的。”

    景公欲杀犯所爱之槐者晏子谏第二

    [原文]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①守之,植②木县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之者死。”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③焉。

    其女子往辞晏子之家,托曰:“负廓④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

    晏子闻之,笑曰:“婴其淫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虽然,是必有故。”令内⑤之。女子入门,晏子望见之,曰:“怪哉!有深忧。”进而问焉,曰:“所忧阿也?”

    对曰:“君树槐悬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妾父不仁,不闻令,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妾闻之,明君莅国⑥立政,不损禄,不益刑,又不以私恚⑦害公法,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不为野草伤禾苗。吾君欲以辩木之数杀妾父,孤⑧妾身,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

    “虽然,妾闻之,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昧墨与人比居庾肆⑨,而教人危坐。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邻国闻之,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

    [注释]

    ①谨:谨慎,小心。②植:埋植,竖立。③加罪:治罪。④负廓:负郭,靠近城郊。⑤内:同“纳”。⑥莅(lì)国:治理国家。⑦恚(huì):忿,怒。⑧孤,用如使动词。⑨昧墨:黑暗。庾:露天的积谷处。

    [译文]

    景公喜欢一棵槐树,派官吏小心地守护它,并在树的旁边立了一个木桩,上面挂上牌子,写着命令:“如果碰了槐树,就要受到刑罚,如果伤了槐树,就要被处死。”有一个人,没有听到命令、酒醉后碰了槐树,景公听说此事后,说:“这个人先触犯了我的命令。”于是让官吏拘捕了他,将要治他的罪。

    这个触犯罪责的人的女儿到晏子家去,托人传话说:“我是住在外城的一个百姓的女儿,有话要对相国说,我无限想往,愿意在相国的后宅充数当个侍妾。”

    晏子听到这话以后,笑着说:“我难道是个好色之徒吗?为什么我年纪大了,还有女子投奔我?虽说如此,这里面肯定有什么缘故。”于是命令让她进来。女子进了门,晏子远远地望见她,说:“奇怪呀!这个人面带忧伤。”等她进屋后,晏子问她说:“你为什么事感到忧伤啊?”

    女子回答说:“君主种了一棵槐树,并悬挂上命令,如果碰了槐树,就要受到刑罚,如果伤了,就要被处死。我的父亲缺少才智,没有听到命令,酒醉后碰了槐树,官吏将要治他的罪。我听说,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制定政令,不轻易减少俸禄,不随便加重刑罚,又不因为私怨损害公法,不因为禽兽伤害百姓,不因为草木损坏禽兽,不因为野草糟践禾苗。我们国君因为树木的缘故打算杀死我父亲,让我成为了孤儿,这命令已经对百姓实行并且成为国家的法令了。

    “虽然如此,我听说,义勇的人不会因为人多势众而去伤害孤独无依的人,圣明贤德的国君不违背正确的原则去满足自己的贪欲。这就好像自己烹饪鱼鳖的人,去掉它的腥臊之味。冒昧贪婪的人与别人并肩蹲在稻草堆旁,却叫别人坐在在危险的地方。如今国君向百姓发出命令,如果能够在全国施行,而且它的好处有利于后世百代,那我的父亲死也是应该的,我为他收尸也是应该的呀。太过分了!如今的命令却不是这样,因一棵树,治我父亲的罪,我恐怕这样做会伤害官吏的执法准则,更进一步说,伤害圣明国君的仁政了。邻国听到这件事后,都会说我们的国君因为喜爱槐树而残害百姓,这可以吗?希望相国仔细考虑我说的话,以便裁处触犯禁令的人。”

    [原文]

    晏子曰:“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归。

    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好玩,威严拟①乎君谓之逆,刑杀不辜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今君穷民财力,以羡馁食之具②,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县爱槐之令,载③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拟乎君,逆之明者也;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④,贼民之深者。君享国⑤,德行未见于众,而三辟著于国,婴恐其不可莅国子民⑥也。”

    公曰:“微⑦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

    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⑧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注释]

    ①拟:类似。②羡:丰饶。馁:当作“饮”。③载:驾车。④称:相称。⑤享国:享有国家。⑥子民:统治百姓。⑦微:表假设的否定词,“如果没有”的意思。⑧拔置:拔下并收起来。

    [译文]

    晏子说:“太过分了!我替你向国君陈说这件事。”于是派人送女子回家。

    第二天早朝,晏子向景公进言说:“我听说,把百姓的财力搜刮殆尽,来供自己的奢欲的人称作是暴虐,喜好玩物,把它的威严提高到国君的地位上去,这称作是反常,刑杀无罪的人称作是残暴,这三条,是国家存亡的大祸患。如今君王搜尽百姓财物,用来使饮食器具更加精美;聚敛钟鼓乐器,将宫室布置的富丽堂皇,这是施行暴政到顶极点的事了。喜好玩物,悬挂喜爱槐树的禁令,这样一来,坐车经过的人也赶紧奔驰而去,步行路过的人也要快跑而去,槐树的威严已经达到国君的地步了,反常之事是很明白的了;触犯槐树的人,就要处以刑法,伤害槐树的人,就要处死,刑杀与国法不相称,百姓受到的摧残也够深了。君王享有国家,德行还没显现在百姓当中,而三种邪僻却著称于国,我恐怕您不能再执掌国政事理百姓了。”

    景公说:“如果没有大夫您教诲我,我简直要酿成大罪了,从而连累到国家。如今大夫您教诲我,这是国家的福气,我受教了。”

    晏子从朝廷当中出来以后,景公命令赶快停止看守槐树的差役,并拔掉木桩,扔掉挂着的牌子,取消伤害槐树治罪的命令,释放因触犯槐树被拘捕的囚犯。

    景公逐得斩竹者囚之晏子谏第三

    [原文]

    景公树竹,令吏谨守之。公出,过之,有斩竹者焉。公以车逐,得而拘之,将加罪焉①。

    晏子入见,曰:“君亦闻吾先君丁公乎②?”

    公曰:“何如?”

    晏子曰:“丁公伐曲沃,胜之,止其财③,出其民④。公日自莅之。有舆死人⑤以出者,公怪之,令吏视之,则其中金与玉焉。吏请杀其人,收其金玉。公曰:‘以兵降城,以众图财,不仁。且吾闻之,人君者宽惠慈众,不身传诛⑥。’令舍之。”

    公曰:“善。”

    晏子退,公令出斩竹之囚。

    [注释]

    ①焉:于之。在那里。②丁公:齐国初期的君主,太公望之子。③止其财:禁止财物出城。④出其民:让城里的人出去。⑤舆死人:用车装着死人。舆,车,这里用作动词。⑥不身传诛:不亲自传令杀人。

    [译文]

    景公种了竹子,并派官吏小心地看守它。景公外出,从竹子旁边经过,看到有个人在砍竹子,于是就坐着车追赶他,追上之后把他抓了起来,将要治他的罪。

    晏子入宫去拜见景公,说:“您也听说过我们的先君丁公吧?”

    景公说:“怎么样?”

    晏子说:“丁公攻打曲城,打赢了,却不轻易搜刮曲城人的钱财,只是让城里居住的人迁移出去。丁公每天亲自到曲城处理政务,看到有人用车子拉着死人出城,丁公感到奇怪,派官吏前去查看,发现车中装的全是金玉财宝。官吏请求杀掉这个拉车的人,没收他的财物。丁公说:‘凭借武力使城池投降,又靠人多势众去夺取钱财,不是仁厚之人的做法啊。再说,我听说,作为一国之君,对百姓应该宽厚仁慈,不亲自传令行刑杀人。’丁公下令释放了载金玉财宝出城的人。”

    景公说:“好啊!”晏子退朝之后,景公下令释放了砍竹子的人。

    景公以抟治之兵未成功将杀之晏子谏第四

    [原文]

    景公令兵抟治①,当臈②冰月之间而寒,民多冻馁,而功不成。

    公怒曰:“为我杀兵二人!”晏子曰:“诺。”

    少为间③,晏子曰:“昔者先君庄公之伐于晋也,其役杀兵四人。今令而杀兵二人,是杀师之半也④。”

    公曰:“诺。是寡人之过也。”令止之。

    [注释]

    ①抟治:当指“抟埴”,用手拍捏粘土使成陶坯。②臈:当为“腊”,指腊祭,冬至后三戊举行的祭祀。③少为间:即“少间”,过了一小会儿。④是杀师之半也:您让杀死的士兵数等于庄公杀死士兵数的一半。

    [译文]

    景公派士兵制作陶器的坯子,这时正当寒冬腊月之间,天气异常寒冷,百姓又饿又冷,因而未能及时完工。

    景公大怒说:“给我杀掉两个士兵。”晏子说:“是。”

    过了一会儿,晏子又说:“过去,我们的先君庄公进攻晋国,那一次战役只杀掉了四个士兵,如今君王命令杀掉两个士兵,是那次出师杀死士兵的一半了。”

    景公说:“是!这是我的过错了。”下令制止行刑。

    景公冬起大台之役晏子谏第五

    [原文]

    晏子使于鲁,比其返也,景公使国人起大台之役,岁寒不已,冻馁之者乡有焉。国人望晏子①。晏子至,已复事②,公延坐,饮酒乐。晏子曰:“君若赐臣,臣请歌之。”歌曰:“庶民之言曰:‘冻水洗我,若之何!太上靡散我③,若之何!’”歌终,喟然叹而流涕。

    公就止之曰:“夫子曷为至此?殆为大台之役夫!寡人将速罢之。”晏子再拜,出而不言,遂如大台,执朴鞭其不务者④,曰:“吾细人⑤也,皆有盖庐⑥,以避燥湿,君为一台而不速成,何为?”国人皆曰:“晏子助天为虐。”

    晏子归,未至,而君出令趣罢役,车驰而人趋。仲尼闻之,喟然叹曰:“古之善为人臣者,声名归之君,祸灾归之身,入则切磋其君之不善,出则高誉其君之德义,是以虽事惰君⑦,能使垂衣裳⑧,朝诸侯,不敢伐其功。当此道者,其晏子是耶!”

    [注释]

    ①望晏子:盼望晏子回来。②已复事:已将出使之事禀告完毕。③太上靡散我:上天使我消灭。靡散,散碎、消灭。④执朴鞭其不务者:用木棍抽打不干活的人。朴,未经加工的木材,此指木棍。⑤细人:小民,微不足道之人,这是晏子的谦词。⑥盖庐:有顶的房子。⑦惰君:懒惰懈怠的国君,即昏君。⑧垂衣裳:穿着宽长下垂的衣裳。按:此指垂衣拱手,无为而治。

    [译文]

    晏子出使到鲁国,等他回来的时候,景公征召都城的人修建高台,天渐渐变冷了,但工程还未完成,每乡都有很多受冻挨饿的人。都城的人寄希望于晏子,晏子到了朝廷,汇报完出使的事宜,景公让他入座,一起饮酒作乐。晏子说:“君王如果赏脸,我请求为君王唱一首歌。”他唱道:“百姓说道:‘寒冷的水浇着我,我能怎样?上天残害我,我能怎样?’”唱完了之后,感慨万千,叹息地流下了眼泪。

    景公于是走到晏子面前,劝他说:“先生为什么这样,大概是因为高台徭役的事情吧,我会立刻停止这项工程的。”晏子拜了两拜,回去后,对于景公允诺的事情也没有声张。晏子于是到了高台的施工现场,拿着鞭子抽打不干活的人,说:“我是个小吏,但还有伞盖和草庐用来遮风挡雨,国君建一个台子却不能马上建好,为什么?”国都之人都说:“晏子是助天子为虐啊。”

    晏子返家,还未到家门口,君王就发出命令,立即停止筑台的徭役,人与车各自散去。孔子听说这件事,感慨地叹道:“古代所谓的善于做君王臣子,往往都是把好名声归于君王,把罪过拦在自己身上。在内能指正君王的过失,在外则大加称颂君王的仁德礼义。因此,即使侍奉的君王是个昏君,也能做到无为而治,使诸侯前来朝聘,不敢自夸其功。能承担这种道义的,只有晏子一人呀。”

    景公为长欲美之晏子谏第六

    [原文]

    景公为长①,将欲美之,有风雨作。公与晏子入坐,饮酒,致堂上之乐。酒酣,晏子作歌曰:“穗乎②不得获,秋风至兮殚零落。风雨之弗杀③也,太上之靡弊④也。”歌终,顾而流涕,张躬⑤而舞。

    公就晏子而止之,曰:“今日夫子为赐⑥而诫于寡人,是寡人之罪。”遂废酒罢役,不果成长。

    [注释]

    ①长(lái):长大的房舍。,舍。②乎:与下文“兮”同是表感叹的语气词。③弗杀:通“拂槃”,击落,吹散。④靡弊:与上章“靡散”义同,离散。⑤张躬,舒展开身躯,躯,身。⑥为赐:赐教。

    [译文]

    景公修建长台,打算把长台修筑的气势恢宏。一天风雨大作。景公和晏子一起入座饮酒,将宫里的乐工招来歌舞助兴。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晏子起身唱起歌来:“禾苗有穗啊颗粒无收,秋风吹来啊全部散落。风雨吹拂摇散它啊,上天凋敝生民啊!”唱完,转过头泪流满面,又张开双臂跳起了舞。

    景公走近晏子,迫使他停下来,说:“今天先生给我告诫,我明白了,这是我的罪过啊。”于是撤去酒宴,取消劳役,不再修建长庲台。

    景公为邹之长途晏子谏第七

    [原文]

    景公筑路寝之台①,三年未息;又为长庲之役,二年未息;又为邹之长途②。晏子谏曰:“百姓之力勤矣③!公不息乎?”公曰:“途将成矣,请成而息之。”

    [注释]

    ①路寝:古代君王处理政事的宫室。②邹之长途:景公要从营丘修筑一条到达邹国的路,路长数百里,故谓之长途。③力勤矣:劳役太多了。

    [译文]

    齐景公修筑宫殿正厅的高台,三年还没有完工,接着征役建造长庲台,二年还没有完工,又修建到邹国的长路。晏子进谏说:“百姓的徭役太多了,国君不停下来能不能暂时消停一下吗?”景公说:“大路都快修完了,修完了再停止力役吧。”

    [原文]

    对曰:“明君不屈民财者,不得其利;不穷民力者,不得其乐。昔者楚灵王作顷宫,三年未息也;又为章华之台①,五年又不息也;乾溪之役②,八年,百姓之力不足而自息也。灵王死于乾溪,而民不与君归。今君不遵明君之义,而循灵王之迹,婴惧君有暴民之行,而不睹长庲之乐也。不若息之。”

    公曰:“善!非夫子者,寡人不知得罪于百姓深也。”于是令勿委坏③,余财勿收,斩板而去之④。

    [注释]

    ①章华之台:即章华台。②乾溪之役:楚灵王即位后,曾会诸侯于申,举兵伐吴,楚灵王十一年,兵次于乾溪,次年灵王弟弃疾杀王太子,灵王恐,逃走至山中,后自缢而死。③勿委坏:不要将已修筑好的路委弃损坏。④斩板:把缚夯筑路基模板的绳砍掉。按:古代筑墙筑路,均先于两侧立木板作模,然后填土夯实。

    [译文]

    晏子说:“君主耗尽民财,最终自己也不会获得丝毫的利益;君主使百姓精疲力竭,最终自己也能不能得到丝毫的快乐。过去,楚灵王修建顷宫,花了三年时间还没完工;又建章华台,花了五年时间还没完工;伐吴的乾溪战役打了整整八年,因为百姓的精疲力尽而自动结束的。楚灵王死在乾溪,百姓不答应把他的尸体运回国。如今君王不遵循圣明君主的道义行事,却按照楚灵王的足迹走,我恐怕君王有残害百姓的行为,却不能看见长庲台建成的那一天了,不如停止。”

    景公说:“好!要不是先生刚才的教导,我还没有意识到得罪百姓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于是下令不要损坏已修好的道路,剩下的赋税不再收敛,拆掉筑路的模板,让服徭役的人回家。

    景公春夏游猎兴役晏子谏第八

    [原文]

    景公春夏游猎,又起大台之役,晏子谏曰:“春夏起役且游猎,夺民农时①,国家空虚,不可。”景公曰:“吾闻相贤者国治,臣忠者主逸。吾年无几矣②,欲遂③吾所乐,卒吾所好,子其息矣④。”

    晏子曰:“昔文王不敢盘游于田。故国昌而民安楚灵王不废乾溪之役,起章华之台,而民叛之。今君不革,将危社稷,而为诸侯笑。臣闻忠不避死,谏不违罪。君不听臣,臣将逝矣。”

    景公曰:“唯唯⑤,将弛罢之。”未几,朝韦冏⑥解役而归。

    [注释]

    ①夺民农时:使人民失去耕种的时机。②吾年无几矣:我剩下的年岁没有多少了。意思是说自己年老了。③遂:与下文的“卒”都有“终、尽”的意思。④子其息矣:您还是算了吧。⑤唯唯:应答的声音。⑥朝韦冏:朝,通“召”。韦冏,人名。

    [译文]

    景公春、夏两季都要去游玩打猎,又征发民众修筑大台。晏子劝谏说:“春、夏两季征发徭役,而且去游玩打猎,这样就让百姓错过了耕种的最佳时机,国家就会空虚,不可以这样做。”景公说:“我听说如果相国贤明,国家就治理得好;如果臣子忠诚,君主就安逸。我的寿命已经走到了尽头,我想尽情地做完我喜欢的事情,尽情做完我爱好的事情。您还是不要干涉的好吧。”

    晏子说:“古代,周文王不敢享受游玩打猎的乐趣,所以国家昌盛,百姓安定乐业。楚灵王不取消乾溪的战役,又兴建章华台,所以百姓背叛了他。如今您如果不改正自己的过失,国家就会危险了,从而被诸侯们耻笑。我听说忠臣不怕死,劝谏君主也获罪。您假若不听从我的劝告,我将要离开您。”

    景公说:“好,好,我将取消徭役。”不久,就召来韦冏,派他去废除徭役,让服役的人回家去。

    景公猎休坐地晏子席而谏第九

    [原文]

    景公猎,休,坐地而食。晏子后至,灭葭而席①。公不说,曰:“寡人不席而坐地,二三子莫席②,而子独搴草③而坐之,何也?”

    晏子对曰:“臣闻介胄④坐陈不席,狱讼不席,尸坐堂上不席⑤。三者皆忧也,故不敢以忧侍坐。”

    公曰:“诺。”令人下席⑥,曰:“大夫皆席,寡人亦席矣。”

    [注释]

    ①灭葭(jiā)而席:砍下苇子铺在地上当席子坐。葭,未秀穗的苇子。②二三子莫席:二三子,指身边的人。③搴(qiān)草:拔取草。④介胄:甲胄,铠甲和头盔。⑤尸坐堂上不席:尸体在堂上,守丧之人不坐席子。⑥下席:铺下席子。

    [译文]

    景公打猎累了,停下来休息,坐在地上吃饭,晏子很久了才到这里,他拔了很多芦苇垫在地上当席子坐。景公见了,很不高兴,说:“我没有垫席子,直接坐在地上,身边几个人也跟着自己坐在地上,而你却拔取芦苇当席子坐在上面,这是为什么?”

    晏子回答说:“我听说,披甲戴盔的人在阵前从不坐席子,打官司的人从不坐席子,守丧的人在停放尸体的从不坐席子。这三种情况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忧伤,所以我不敢用表示忧伤的方式侍坐。”

    景公说:“你说得对。”于是命人铺下席子说:“大夫都坐席子了,我也坐席子吧!”

    景公猎逢蛇虎以为不祥晏子谏第十

    [原文]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①所谓不祥也?”

    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②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③,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④为不祥也!”

    [注释]

    ①殆:大概。②是:这,指遇虎蛇之事。③任:听凭,信任。④曷:通“何”。

    [译文]

    景公外出打猎,在山上看见了虎,到了草泽又遇见了蛇。回来后,召见晏子问他说:“今天我外出打猎,在山上看见了虎,到了草泽看见了蛇,这可能就是所谓不吉祥的征兆吧?”

    晏子回答说:“国家有三种不吉祥的事情,都与这些截然不同。国家有贤能的人而不懂得赏识,这是不祥之一;识得贤能的人而不任用他们,这是不祥之二;任用了贤能的人而不能委以重任,这是不祥之三。所谓国家有三种不吉祥的事情,就是这三种情况。如今君王在山上看见了虎,山本来就是虎藏身的地方;到了草泽遇见了蛇,草泽本来就是蛇出没的地方。到了虎藏身的地方,到了蛇出没的地方,看见了它们,怎么说是不吉祥呢?”

    景公为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第十一

    [原文]

    景公为台,台成,又欲为钟①。晏子谏曰:“君国②者不乐民之哀。君不胜欲③,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民必哀矣。夫敛民之哀,而以为乐,不祥,非所以君国者。”公乃止。

    [注释]

    ①钟:古击乐器,青铜制。悬挂于架上,用槌叩击发音。②君国:统治国家。③不胜欲: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

    [译文]

    景公修筑高台,高台刚刚建成,又想铸造钟。晏子劝谏说:“当国家的一国之君,不把百姓的哀痛当成自己的悲伤。您的欲望永无止境,已经修筑了高台,如今又要铸造钟,这样就要对百姓加重赋敛,百姓必定对您痛心疾首。搜刮民财,百姓哀痛不已,君王乐此不疲,这是不吉祥的,这不是当国家君主的人应该做的。”景公这才打消铸编钟的念头。

    景公为泰吕成将以燕飨晏子谏第十二

    [原文]

    景公为泰吕①成,谓晏子曰:“吾欲与夫子燕②。”

    对曰:“未祀先君而以燕,非礼也。”

    公曰:“何以礼为?”

    对曰:“夫礼者,民之纪,纪乱则民失③。乱纪失民,危道也。”

    公曰:“善。”乃以祀焉。

    [注释]

    ①泰吕:即“大吕”,钟名。②燕:通“宴”,亦作“宴飨”、“燕飨”,指国君宴饮臣下。③民失:人民失去行动准则。

    [译文]

    景公大吕钟铸造完工,对晏子说:“我打算与先生一起宴饮。”

    晏子说:“还没有用它去祭祀先君却用来宴饮作乐,这不符合礼仪。”

    景公说:“还讲什么礼仪?”

    晏子说:“礼仪,是约束百姓的纲纪,一旦纲纪混乱就会失去百姓,失去百姓,这是危险的做法啊。”

    景公说:“说得对啊。”于是就先用大吕钟祭祀齐国的先君。

    景公为履而饰以金玉晏子谏第十三

    [原文]

    景公为履,黄金之綦①,饰以银,连以珠,良玉之②,其长尺。冰月服之以听朝。晏子朝,公迎之,履重,仅能举足。问曰:“天寒乎?”

    晏子曰:“君奚问天之寒也?古圣人制衣服也,冬轻而暖,夏轻而清。今君之履,冰月服之,是重寒也。履重不节,是过任也。失生③之情矣。故鲁工④不知寒温之节,轻重之量,以害正生,其罪一也;作服不常⑤,以笑诸侯,其罪二也;用财无功,以怨百姓,其罪三也。请拘而婕吏度之。”

    公苦请释之⑥,晏子曰:“不可。婴闻之,苦身⑦为善者,其赏厚;苦身为非者,其罪重。”公不对。

    晏子出,令吏拘鲁工,令人送之境,使不得入。公撤履,不复服也。

    [注释]

    ①綦(qí):系鞋的带。②(qú):鞋头的装饰物,以色丝编织而成。③生:通“性”。④鲁工:鲁国的工匠。⑤不常:不符合常规。⑥公苦请释之:此句义不可通,当有脱误。⑦苦身:使自身苦,即自己吃苦。苦,用作使动词。

    [译文]

    景公做了一双鞋子,黄金锻造的鞋带,白银装饰的鞋面,珍珠连接其间,美玉装饰的鞋头,鞋总长一尺,在寒冷的月份穿着它来听取百官朝奏。晏子朝见景公,景公起身迎接他,可是鞋子太重,勉强能抬起脚。景公问:“天冷吗?”

    晏子说:“君王为什么问天冷呢?古代的圣人裁制衣服,冬天的衣服质轻而暖和,夏天的衣服质轻而凉爽,如今君王的这双鞋子,冬月里穿上它,是愈发的寒冷,鞋子的重量也太重,脚的负担就重,这是违背人的本性了。因此鲁国的工匠不懂得鞋子要冷暖适度,轻重适量,用这样的鞋子来伤害人的正常本性,这是他的第一条罪状;裁制衣服不依照常规,因而被诸侯嘲笑,这是他的第二条罪状;耗费钱财但是没有成效,招致百姓怨恨,这是他的第三条罪状。请拘捕鞋匠,以便让官吏量罪判刑。”

    景公说鞋匠制作这双鞋子也不容易,要求放过他。晏子说:“不行。我听说,自身苦而去做善事的,对他的赏赐就要丰厚;自身苦却去做坏事的,对他的惩罚要加重。”景公不回答。

    晏子出朝,命令官吏拘捕那个鲁国鞋匠,派人把他遣送国境,不许他再踏入齐国半步。景公脱下鞋,从此不再穿了。

    景公欲以圣王之居服而致诸侯晏子谏第十四

    [原文]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①,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②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③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夫冠足以修敬④,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衣不务于隅阰之削⑤,冠无觚羸之理⑥,身服不杂采,首服不镂刻。且古者尝有衣挛领而王天下者⑦,其义好生而恶杀,节上而羡⑧下,天下不朝其服,而共归其义。古者尝有处橧⑨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

    “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首服足以修敬而不重也,身服足以行洁而不害于动作。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⑩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雠。”

    “今君欲法圣王之服室,不法其制。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为雠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注释]

    ①前“服”字之义为“穿”,后“服”字之义为“衣服”。②三王:指尧、舜、禹。③若:顺。④修敬:展现肃敬。⑤隅:角。舭:当为“肶”(zì),“眥”的异体字,本指衣的交领。引申为差、斜之意。⑥觚(gū):棱角。引申为方形花纹。羸:当作“蠃”(luó),通“螺”。引申为圆形花纹。⑦(zhì):缝,补缀。挛:卷曲。⑧羡:盈余。⑨橧(zēng):聚积柴木以作住处。⑩明堂:天子处理政事的朝堂。台:累土而成的高台。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有屋顶而无墙壁的敞屋。雠:敌。

    [译文]

    景公问晏子:“我打算穿上古代圣王的服饰,居住古时圣王的房屋,这样做了,诸侯会来朝吗?”

    晏子回答说:“如果效法古代圣王的节俭是可以的,这是任何人都没有异议的,如果效法他们的服饰、房屋,那不会带来什么好处的。夏禹、商汤、周文王穿着不同的服饰而得到天下打了天下,这说明不是因为服饰才使诸侯归附的呀。全心全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执行善政,天下的人都感念他们的恩德,从而归附于他们的仁义。这就是着装节俭而百姓喜欢的缘故。

    “帽子只要能表示庄敬就行了,不必刻意追求装饰华美;衣裳只要能蔽体御寒就行了,不必追求华贵无比。衣服上不裁制斜角削领,帽子不追求高狭的形状,身上的穿着不必多彩艳丽,头上戴的帽子不必镂刻花纹。再说,古代的人曾经有穿缝缀简朴,衣领卷曲的服饰而统有天下的,他们的仁义在于喜好百姓的安定而厌恶杀戮,君主节俭而百姓富庶有余,天下的人不是因为他们的服饰来朝拜,而是归附他的仁义。古时候曾经有人居住橧巢和洞穴,也从没有怨言,给予百姓财物,却不向百姓索取,天下不朝拜他们的居室,而是归附他们的仁义。

    “到了三代裁制衣服,是为了增加敬肃之意。头上戴的帽子能够表示敬肃就行了,不要求贵重,身上穿的衣服能够行动自如就行了,不要妨碍行动。衣服的厚薄轻重只是为了方便身体的行动,使用钱财的多少也应该按照百姓的能力量力而行。后来,百姓不再建橧巢居住,是为了能更好地避风雨;不再筑洞穴居住,是为了能更好地避潮湿。因此,他们修建宫室的原则是,使地面的潮气不能浸上来,天上的寒暑之气不能侵入屋内。用土建的房屋也不描绘纹彩,用木头建的房屋也不雕刻图案,给百姓来了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头。等到这种良好的节俭风气衰败,衣服的奢侈也已经超出了古代表示敬重的本意,宫室的华美大大超过避开潮湿的标准,过多的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是与百姓为敌的做法。

    “如今君王想效法古时候圣王的服饰,却不想效法他们的仁义制度,如果效法他们的节俭,即使不能完全治理好国家,但这样的做法也不会有什么害处的。如今君王您把楼台亭榭建得气宇恢宏,池塘挖得纵深无比,这样的贪念永无止境,追求刻镂的精巧细致、涂饰的华丽高贵,这样的欲望永不满足,那也是与百姓为仇敌啊。如果你真像我所忧虑的这样做了,恐怕国家就会有危险了,而君王也不会有什么太平日子了。君王希望诸侯来朝,不是很困难吗?君王的话错了。”

    景公自矜冠裳游处之贵晏子谏第十五

    [原文]

    景公为西曲潢①,其深灭轨,高三仞②,横木龙蛇,立木鸟兽。公衣黼黻③之衣,素绣之裳,一衣而五彩具焉;带球④玉而冠且,被发乱首,南面而立,傲然。

    晏子见,公曰:“昔仲父⑤之霸何如?”晏子抑首而不对。

    公又曰:“昔管文仲之霸何如?”晏子对曰:“臣闻之,维翟人⑥与龙蛇比。今君横木龙蛇,立木鸟兽,亦室一就矣,何暇在霸哉?且公伐宫室之美,矜衣服之丽,一衣而五采具焉。带球玉而乱首被发,亦室一容矣。万乘之君而壹心于邪⑦,君之魂魄亡矣,以谁与⑧图霸哉?”

    公下堂就晏子曰:“梁丘据、裔款以室之成告寡人,是以窃袭⑨此服,与据为笑,又使夫子及。寡人请改室易服而敬听命,其可乎?”

    晏子曰:“夫二子营⑩君以邪,公安得知道哉?且伐木不自其根,则蘖又生也。公何不去二子者,毋使耳目淫焉。”

    [注释]

    ①潢:积水池。②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尺为一仞。③黼黻:古代礼服上绘绣的花纹。黼,黑白相次,作斧形,刃白身黑。黻,黑青相次,作亚形。④球:美玉的一种。⑤仲父:指管仲。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被尊为“仲父”。⑥翟人:即狄人,中国境内少数民族。⑦万乘:指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壹心:专心。⑧谁与:宾语前置,即“与谁”,和谁一起。⑨袭:穿。⑩营:迷惑。蘖:树木被砍掉后又长出的芽子。

    [译文]

    景公在都城的西边修建了一个弯曲的水池,水池很深,能没过车轴头,水池上面,建有一座两丈多高的宫室,只见横着的木料上都雕刻着龙蛇,竖着的木料上都雕刻着鸟兽。景公穿着绣着黑白相间花纹的上衣,白底的绣着各色花纹的下衣,全身五颜六色。衣带上镶着玉石,帽子上系着丝带,头发四散在肩上,乱蓬蓬的没有章法,只见他面向南站立着,神态矜持有礼。

    晏子去见景公,景公说:“古代,管仲称霸诸侯时情形怎么样?”晏子低下头,没有言语。

    景公又说:“古代,管仲辅佐先君桓公称霸的时候是什么形象?”晏子回答说:“我听说,只有狄人拿自己与龙蛇相比,如今君王在宫室的梁上雕刻龙蛇,柱子上雕刻鸟兽,不过是一间屋子的成就罢了,哪有闲暇去考虑霸业呢?再说,君王夸耀宫室的华美,赞许衣服的艳丽,一身衣服就各种颜色都齐备,衣带上缀满美玉,披头散发,也不过在一间屋子里打扮罢了。我觉得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君,却把心思用在这类邪僻的事情上,君王的魂魄都丢失了,还跟谁一起图谋霸业?”

    景公下堂走到晏子的面前说:“梁丘据、裔款把宫室建成的事告诉我,因此私下里穿上这身衣服,与梁丘据等一起取乐一番,不想被先生碰上,请允许我到另外的房里换了衣服再来听先生的教诲,这样好吗?”

    晏子说:“梁丘据、裔款这两个人用邪僻的东西来迷惑君王,君王哪里还能懂得治国的道理呢!砍伐树木要不连根拔除,新的枝条又会长出来,君王何不黜退这两个人,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耳目不再受到诱惑。”

    景公为巨冠长衣以听朝晏子谏第十六

    [原文]

    景公为巨冠①长衣以听朝,疾视矜立②,日晏③不罢。晏子进曰:“圣人之服中④,侻而不驵⑤,可以导众⑥,其动作,侻顺而不逆⑦,可以奉生⑧,是以下皆法其服⑨,而民争学其容。今君之服,驵华不可以导众民,疾视矜立,不可以奉生,日晏矣,君不若脱服就燕⑩。”公曰:“寡人受命。”退朝,遂去衣冠,不复服。

    [注释]

    ①巨冠:又高又大的帽子。②疾视矜立:迅速地扫视傲然自得地站立。③晏:晚。④圣人之服中:谓圣人的衣服不长不短,取其适中。⑤侻,简易。驵,大。⑥导众:引导众人。⑦侻顺而不逆:简易轻便不违背常规。⑧奉生:有利于生命的延长。⑨法其服:效法他的穿着。⑩燕:通晏,休息。

    [译文]

    景公命人给自己制作了一顶高帽子和一身长的服饰,并穿戴这身衣服来临朝听政,他目光迅速扫视朝堂,傲然自得地站立,天快黑了还不散朝。晏子进谏说:“圣人的服装简洁适中,可以引导众百姓,他的一举一动轻松得体,并不违背常规,可以延年益寿,所以下边的人都效法他的穿着,而百姓争着学习他的仪容。如今君王的服装,大而华丽并不能用来引导百姓,目光迅速转动,傲然而立,劳形亏神,不可以延年益寿,天晚了,君王不妨脱掉这身衣服休息去吧。”景公说:“我接受您的劝告。”退朝后,立即就脱掉这身衣服,从此不再穿它。

    景公朝居严下不言晏子谏第十七

    [原文]

    晏子朝,复于景公曰:“朝居严乎?”

    公曰:“严居朝,则曷害于治国家哉?”

    晏子对曰:“朝居严则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下无言则吾谓之喑①,上无闻则吾谓之聋”。

    “聋喑,非害国家而如何也?且合升鼓②之微,以满仓廪;合疏缕之纬③,以成帏幕④。太山⑤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夫治天下者,非用一士之言也。固有受而不用,恶⑥有拒而不受者哉?”

    [注释]

    ①喑:哑。②鼓:古量器名,即斛。③纬:织物的横线。④帏幕:帐幕。⑤太山:泰山。⑥恶(wū):何,哪里。

    [译文]

    晏子入朝,向景公禀报说:“君王临朝听政时是否太严厉了?”

    景公说:“临朝严厉,这对于治理国家有什么不好呢?”

    晏子回答说:“临朝严厉,那么臣下就不敢直言纳谏,一旦这样,那么君王就不知道下情了。臣下不直言纳谏,我把它叫作哑,君王不知道下情,我把它叫作聋。”

    君主和臣下又聋又哑,难道不是对国家有害又是什么呢?我们应当知道,只有把一升一斛的粮食会聚起来,才能装满粮仓;只有把一根一根的经纬线聚集起来,才能织成帷幕。泰山所以高大,并不是只用一块石头就能垒成;只有把一块块小的石头累积起来,才形成了高大的泰山。治理天下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能偏信一个人的意见。虽然说有的意见,我们听了可以不采纳,但是哪有拒绝广开言路的道理呢?”

    景公登路寝台不终不悦晏子谏第十八

    [原文]

    景公登路寝之台,不能终①,而息乎陛②,忿然而作色,不说,曰:“孰为高台?病③人之甚也!”

    晏子曰:“君欲节于身而④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今高,从之以罪;卑,亦从以罪。敢问使人如此,可乎?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以便生,不以为奢侈也。故节于身,谓⑤于民”。

    “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璇室玉门⑥。殷之衰也,其王纣作为倾宫灵台。卑狭者有罪,高大者有赏,是以身及焉⑦。今君高亦有罪,卑亦有罪,甚于夏、殷之王。民力殚乏矣,而不免于罪。婴恐国之流失,而公不得享也。”

    公曰:“善。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非夫子之教,岂得守社稷哉?”遂下,再拜,不果登台。

    [注释]

    ①不能终:不能登到顶点。②陛:台阶。③病:劳累,这里用作使动词,④而:则。下句“而”字与此同。⑤谓:勤。⑥璇(xuán)室玉门:宫室及门都是美玉做成的。⑦身及焉:自己遭遇了灾祸。

    [译文]

    景公攀登路寝宫前的高台,一时半会到不了顶端,于是中途在台阶上休息,他怒容满面,很不高兴,说:“是谁修建如此高的台!累死人了!”

    晏子说:“君王要想节省体力,就不要让人把台造得如此高;既然让人把台造得如此高,就不要怪罪别人。如今台高了,就因为此事怪罪别人,低了,也因为此事怪罪别人,请问可以这样役使人吗?古时候的人修建宫室,只求生活便利,不是为用来奢侈享受的,所以他们能节省体力,勤于民政。

    “夏朝衰落的时候,其国君夏桀违背了作为君主的德行,修建用美玉做成的宫室和门户;殷朝衰落的时候,其国君商纣建造顷宫灵台,并命令修得低小的有罪,修得高大的有赏,因此祸及自身了。如今对君王来说,台修高了有罪,修低了也有罪,你的这种做法比夏朝、殷朝的国君还要苛刻。百姓已经精疲力竭,仍然要受到罪责,我担心国家会有覆灭的危险,而君王也将要失去齐国了!”

    景公说:“说得好!我也认为这确实劳民伤财,觉得没有实际的用处,这次又怪罪他们,这是我的罪过了!如果不是先生的教诲,我哪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呢!”于是走下台来,再次拜谢晏子,最终没有再登上台顶。

    景公登路寝台望国而叹晏子谏第十九

    [原文]

    景公与晏子登寝①而望国,公愀然而叹曰:“使后嗣②世世有此,岂不可哉?”

    晏子曰:“臣闻明君必务正其治,以事利民,然后子孙享之。《诗》云:‘武王岂不事?贻厥孙谋,以燕翼子③。’今君处佚怠④,逆政害民有日矣,而犹出若言,不亦甚乎?”

    公曰:“然则后世孰将把齐国⑤?”

    对曰:“服牛⑥死,夫妇哭,非骨肉之亲也,为其利之大也。欲知把齐国者,则其利之者邪?”

    公曰:“然,何以易?”

    对曰:“移之以善政。今公之牛马老于栏牢⑦,不胜服也;车蠹⑧于巨户,不胜乘也,衣裘襦袴⑨,朽弊于藏,不胜衣也;醯醢⑩腐,不胜沽也;酒醴酸,不胜饮也;府粟郁而不胜食。又厚藉敛于百姓,而不以分馁民。夫藏财而不用,凶也。财苟失守,下其报环至;其次昧财之失守,委而不以分人者,百姓必进自分也。故君人者与其请于人,不如请于己也。”

    [注释]

    ①登寝:指登上路寝台。②后嗣:子孙后代。③贻:给。厥,其,燕,通“宴”,安。翼,帮助。④佚怠:安乐懈怠。⑤把齐国:掌握齐国政权。⑥服牛:驾车的牛。⑦栏牢:关养牲畜的圈。⑧蠹:用如动词,生蛀虫。⑨襦袴:襦,短衣。袴,胫衣,类似后世的套裤。袴,后来写作“裤”。⑩醯醢(xihǎi):醯,醋。醢,肉酱。府粟郁:仓库里的粮食腐烂了。这两句不好理解,姑作如下解释:财物如果丢失了,下面的报告就频繁地到来;其次是隐瞒财物丢失的情况,即使丢弃了也不拿来分给人民,这样,就会逼得老百姓自己去分财物。

    [译文]

    景公与晏子一起登上路寝台,眺望齐国都城,景公满面忧伤,慨叹地说:“让子孙世世代代都享有齐国,难道不可以吗?”

    晏子说:“我听说圣明的君主一定很好地治理国家,只做有利于百姓的事,然后他们的子孙才能千秋万代的享有国家。《诗经》中说:‘难道武王闲着无事?留下安民好谋略,保护儿子把国享。’如今君王也是闲逸懈怠的状态,违反德政损害百姓已经时间不短了,可是您还说出这样的话来,不是太过分了吗?”

    景公说:“如此说来,那么齐国谁将执掌齐国呢?”

    晏子说:“耕牛死了,夫妻都替这头牛伤心,他们与牛并不是有血缘关系,而是因为耕牛对他们的利益很大。您要想知道将来谁执掌齐国的大权,大概就是使齐国百姓得到利益的人吧?”

    景公说:“的确是如此,用什么办法来改变这种境况呢?”

    晏子回答说:“君主可以政事清明,以此来改变这种情况。如今君王的牛马在圈里都关老了,不能再耕地拉车了;车子在车库被蠹虫蛀坏了,不能再乘坐了;衣服皮袄等在衣橱里腐朽了,不能再穿了;醋和肉酱腐烂变质了,不能再出售了;美酒变酸了,不能再饮用了;粮仓里的粮食发霉了,不能再食用了;现在您仍旧加重税赋搜刮百姓,而不把这些积存的东西分发给饥饿的百姓。如果把财物储藏起来不使用,这是不吉利的事情。如果死守着财物,往轻里说,会惹来抱怨,往重里说,是死守着贪冒得来的财物,宁愿丢弃了也不愿分给百姓,百姓一定会前来自己瓜分享用。所以当国君的人如果打算改变目前的情势,与其求助于人,不如求助于自己。”

    景公路寝台成逢于何愿合葬晏子谏而许第二十

    [原文]

    景公成路寝之台。逢于何①遭丧,遇晏子于途,再拜乎马前。晏子下车挹之②,曰:“子何以命婴也?”对曰:“于何之母死,兆在路寝之台牖③下,愿请命合骨。”晏子曰:“嘻!难哉!虽然,婴将为子复之。适为不得,子将若何?”

    对曰:“夫君子则有以。如我者侪④小人,吾将左手拥格⑤,右手梱⑥心,立饿枯槁而死,以告四方之士曰:‘于何不能葬其母者也。’”晏子曰:“诺。”

    遂入见公,曰:“有逢于何者,母死,兆在路寝当牖下⑦,愿请合骨。”公作色不说,曰:“自古及今,子亦尝闻请合葬人主之宫者乎?”

    [注释]

    ①逢于何:人名,姓逢,名于何。逢,通“逄”。②挹:通“揖”,作揖打躬。③牖:“墉”的俗字,墙。④侪(chái):辈。⑤格:通“辂”(lù),车辕前的横木,用来牵引车。⑥梱:通“捆”,叩打。⑦牖下:旧作“如之何”,据王念孙说改。

    [译文]

    景公的路寝台修建完工。逢于何遇上丧事,在路上碰到晏子,就跪在晏子的马车前再三叩拜。晏子下车向他拱手还礼,说:“您有何事吩咐我?”逢于何回答说:“我的母亲去世了,我家墓地的界域在路寝台的墙基下,希望您请求国君答应将我母亲、父亲合葬。”晏子说:“啊!这是难办啊!尽管如此,我打算把这件事禀告给君主。如果此事办不成,您打算怎么办?”

    逢于何回答说:“您肯定有办法的,像我这样的无用小民,我打算用左手挽着灵车车辕上的横木,右手捶胸,始终站着,直到饿得枯干而死,用这种方式告诉四方的人士说:‘于何是连自己的母亲都不能安葬的人。’”晏子说:“好吧。”

    于是晏子入朝拜见景公,说:“有个叫逢于何的人,他的母亲死了,他家的墓地的界域在路寝台的墙基下,您说怎么办呢?他请求将自己的母亲与父亲合葬。”景公脸色变了,很不高兴,说:“从古至今,先生曾听说过请求在国君的宫中安葬死人的吗?”

    [原文]

    晏子对曰:“古之人君,其宫室节,不侵生人①之居;其台榭②俭,不残死人之墓。故未尝闻请葬人主之宫者也。今君侈为宫室,夺人之居;广为台榭,残人之墓。是生者愁忧,不得安处;死者离易,不得合骨。丰乐侈游,兼傲生死,非仁君之行也。遂欲满求,不顾细民,非存之道也。且婴闻之,生者不得安,命之曰蓄忧;死者不得葬,命之曰蓄哀。蓄忧者怨,蓄哀者危。君不如许之。”公曰:“诺。”

    晏子出,梁丘据曰:“自昔及今,未尝闻求葬公宫者也,若何许之?”公曰:“削人之居,残人之墓,凌人之丧,而禁其葬,是于生者无施,于死者无礼。《诗》云:‘穀③则异室,死则同穴。’吾敢不许乎?”

    逢于何遂葬其母路寝之牖下,解衰去绖④,布衣縢⑤履,元冠茈武⑥,踊⑦而不哭,躃⑧而不拜,已乃涕洟而去。

    [注释]

    ①生人:旧作“生民”,据王念孙说改。②台榭:台是高而平的建筑物,台基用土堆成。榭是建在高台上的敞屋。③榖:活着。④衰:亦作“缞”,古代丧服,用粗麻布做成。绖:古时丧服中的麻带,在首为首经,在腰为腰经。⑤縢:绳索。⑥元:通“玄”,黑色。茈:草。武:通“”,系帽子的带子。⑦踊:以脚顿地。⑧躃:通“擗”,用手拍胸。

    [译文]

    晏子回答说:“古代的君主,他们对于居住的宫室,修饰的非常节俭,从不侵犯活着的人的居所,楼台亭榭也俭朴,不毁坏死人的坟墓,因此从未曾听说有请求在国君的宫中埋葬死人的。如今君王把宫室修建得如此豪华,不但侵占了百姓的居所,而且到处建楼台亭榭,毁坏了死人的坟墓,这样的做法,使得活着的人忧愁,不能安居,死去的人分离,不能合葬。这种过度奢侈玩乐的行为,对活着与死去的人都是一种轻慢无礼的做法,不是做国君的德行啊。如果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与需求,不顾念百姓的感受,这不是使国家长久的办法。”再说,我听说,活着的人不能安居,被称作蓄积忧愁,死去的人不能安葬,被称作蓄积悲哀。忧愁蓄积就怨恨,悲哀蓄积就很危险,君王为什么不答应他的请求。”景公说:“好吧。”

    晏子从朝堂中退下之后,梁丘据前去对景公说:“从古至今,从没有听说过请求在君主宫中埋葬死人的,您为什么答应了?”景公说:“侵占别人的住处,毁坏别人的坟地,冷观别人的丧事,阻止人家埋葬,这样就是对活着的人不施恩惠,对死了的人不讲礼仪。《诗》上说:‘活着不能住一屋,死后也要葬一墓。’我岂能不答应呢?”

    于是,逢于何就把他母亲与父亲合葬在路寝台的台基下,他脱去了孝衣孝服,穿上布衣和草鞋,戴上黑帽子。脚用力踏着地,但没有啼哭。手使劲捶着胸,但没有跪拜。埋葬完了以后,才流着鼻涕眼泪离开了。

    景公嬖妾死守之三日不敛晏子谏第二十一

    [原文]

    景公之嬖妾婴子死,公守之,三日不食,肤著于席①不去。左右以复,而君无听焉。

    晏子入,复曰:“有术客②与医俱言曰:‘闻婴子病死,愿请治之。’”公喜,遽起曰:“病犹可为乎?”

    晏子曰:“客之道也,以为良医也,请尝试之。君请屏洁③,沐浴饮食,间病者之宫,彼亦将有鬼神之事④焉。”

    公曰:“诺。”屏而沐浴。

    晏子令棺人入敛,已敛而复曰:“医不能治病,已敛矣,不敢不以闻⑤。”

    公作色不说,曰:“夫子以医命寡人,而不使视;将敛,而不以闻。吾之为君,名而已矣。”

    晏子曰:“君独不知死者之不可以生邪?婴闻之,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之逆。今君不道顺而行僻,从逆者迩,导害⑥者远。谗谀萌通,而贤良废灭,是以谄谀繁于间⑦,邪行交于国也”。

    [注释]

    ①肤著(zhuó)于席:指坐在席子上。②术客:有道术的客人。③屏(bǐng)洁:退居洁室。④鬼神之事:指向鬼神祈祷之事。⑤以闻:以之闻,把这件事告诉您让您知道。⑥导害:指匡正君主过失。⑦间:侧,近旁。

    [译文]

    景公的宠妾婴子死了。景公始终守在她的尸体旁,一连三天都茶不思饭不想,坐在席子上不离开。身边的人前来禀报事情,景公也不理会。

    晏子进去禀告说:“有个懂道术的客人跟医者一起到来,说:‘听说婴子死了,希望允许把她治活。’”景公听了很高兴,赶紧起身说:“婴子的病还可以治好吗?”

    晏子说:“据客人说,他是一个高明的医者,不妨让他试一试。请您退居清洁的地方,洗澡吃饭,离开病人的宫室,他将向鬼神祈祷。”

    景公说:“好吧。”于是就退出去洗澡。

    晏子命令管棺材的人把尸体收殓起来,等这一切收拾完毕,他向景公禀报说:“医者不能治活婴子,已经把尸体收殓起来了,不敢不前来禀告您。”

    景公面有怒色,很不高兴,说:“先生假托医病人支使我离开,不让我看;要殡殓尸体却又不让我知道,我这一国之君,也徒有虚名罢了。”

    晏子说:“君王难道不清楚死后不能复生吗?我听说,国君清明,以致臣子服从叫作顺从,国君邪僻,以致臣子服从叫作乖逆。如今君王不走正道而走邪道,顺从您走邪道的人,您就就亲近,劝导您做善事的人,您就疏远。这样一来,谗谀小人明目张胆地结党营私,而贤德善良的人遭到废黜,所以阿谀之辈在您的身边越聚越多,邪僻的行为遍布国内。”

    [原文]

    “昔吾先君桓公用管仲而霸,嬖乎竖刁而灭。今君薄于贤人之礼,而厚嬖妾之哀。且古圣王畜私①不伤行,敛死不失爱,送死不失哀。行伤则溺己,爱失则伤生,哀失则害性,是故圣王节之也。死即毕葬,不留生事②;棺椁衣衾③,不以害生养;哭泣处哀,不以害生道”。

    “今朽尸以留生,广爱以伤行,修哀④以害性,君之失矣。故诸侯之宾客,渐入吾国;本朝之臣,惭守其职。崇君之行,不可以导民;从君之欲,不可以持国。且婴闻之,朽而不敛,谓之僇尸⑤;臭而不收,谓之陈胔⑥。反明王之性,行百姓之诽,而内嬖妾于僇胔,此之为不可。”公曰:“寡人不识,请因夫子而为之。”

    晏子复曰:“国之士大夫、诸侯四邻宾客皆在外,君其哭而节之。”

    仲尼闻之,曰:“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⑦;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废;君子之非,贤于小人之是也⑧。其晏子之谓欤⑨!”

    [注释]

    ①畜私:养活自己宠爱的人。②不留生事:不保留尸体望其复生。③棺椁(guó)衣衾(qīn):内棺叫“棺”,外棺(套在棺外面的)叫“椁”。衾,被子。④修哀:王念孙谓当为“循哀”,悲哀不止。⑤僇(lù)尸:陈列尸体。僇,通“戮”,陈尸。⑥胔:指腐烂的肉。⑦曀曀(yùyù):阴晦的样子。⑧这句意思是,君子的缺点,也比小人的优点强。⑨按孔子说这些话的意思是,晏子假医生之命骗君主虽是小过,但其目的是为了匡正君过,这是大事,因而应予赞扬。

    [译文]

    “从前,我们的先君桓公成就了霸业,就是因为任用桓公,之后,霸业逐渐衰败,就是因为宠幸竖刁。如今君王对贤人轻慢无礼,而对宠妾的哀痛却如此深切。再说,古代的圣王虽然蓄养媵妾,但从不损害自己的德行,殡殓死者不过分关爱,送葬死者不过分悲哀。德行一旦受到损害,就会使自己沉溺在自己的私欲中,过度关爱就会损伤身体,过度悲哀就会损害本性。因此圣明的君主能对这些事情都加以节制。人死了就应该立即收殓,不要心存死者复生的侥幸心理,棺椁衣被的耗费要适度,不要因此有损活人的衣食供养,哭泣哀伤也要节制,不能因此损害生存的原则。

    “如今君主您还把腐烂的尸体保留着,希望能死而复生,过分的关爱,因而伤害了您的德行,悲哀不止,因而损害了您的本性,这是君王的过失了。因此诸侯派来的使者,因为到我国来而感到羞耻,本国的臣子因为在齐国的职位上而感到羞耻。如果推崇君王的行为,就不能引导民众;如果顺从君王的贪念,就不能保持住国家。再说,我听说,尸体腐烂了而不入敛,这叫作侮辱尸体,尸体腐臭了不殡殓,这叫作陈设腐肉。您违背圣明君王的本性,做百姓不喜欢的事情,竟然将宠妾放在陈尸受辱的地步,不可以做这样的事情。” 景公说:“我不懂得其中的道理,请按先生的意思处理此事吧。”

    晏子又说:“齐国的士大夫,诸侯四邻的宾客都在外面,君王哭的时候要尽力克制。”

    孔子听说此事后,说:“群星的光亮,都比不上被云遮住的月光。做小事成功,比不上做大事失败。君子做错了事,还是比小人做了好事强很多,这大概说的就是晏子吧!”

    景公欲厚葬梁丘据晏子谏第二十二

    [原文]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①,高大其垄②。”

    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与爱于君者,可得闻乎?”

    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共也③,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

    晏子目:“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④,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妻专其夫,谓之嫉。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⑤,施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为妻之道,使其众妾皆得欢忻于其夫,谓之不嫉”。

    “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丽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壅蔽⑥君,无乃甚乎⑦?”

    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

    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⑧,群臣陈过而谏⑨。故官无废法⑩,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注释]

    ①丰和厚都用作使动词。②垄:坟墓。③“我”是“共”的前置宾语。④臣专其君:臣子一人独自得到君主的宠爱。⑤吴则虞谓“以钟爱其兄弟”上当脱“导父”二字。⑥壅蔽:隔绝。壅,菠。⑦无乃甚乎:恐怕太厉害了吧。无乃,表委婉语气的副词,常与句末语气词“乎”呼应着用,可译为“恐怕……吧”。⑧据法而责:根据法律来处理事情。⑨陈过而谏:陈述君主的过错来劝谏。⑩官无废法:官吏没有废弃法律不遵守的。臣无隐忠:臣子没有隐藏自己的忠心不显露的。

    [译文]

    梁丘据死了,景公召见晏子,说:“梁丘据忠心耿耿,而且对我十分亲爱,我打算把他的丧事办得隆重一点,把他的坟墓修得高大雄伟。”

    晏子说:“您可以梁丘据的忠君与爱君的事例,说给我听听吗?”

    景公说:“我有喜好的玩物,一旦主管官吏那里没有,梁丘据就将他的给我,所以知道他是忠于我的;每逢刮风下雨,即使是晚上召他来,他也一定会前来问候,我所以知道他爱戴我。”

    晏子说:“我假若回答的您话,可能与君王的看法不一,很可能得罪君王,假若不回答你的话,那又表示没有侍奉好君主,我怎么敢不回答呢?我听说,臣子让君王专宠他一个人,叫作不忠;儿子让父亲只喜爱他一个人,叫作不孝;妻子让丈夫只爱她一个人,叫作嫉妒。侍奉君主的原则,是淳淳诱导君主对父兄亲近,对群臣有礼,对百姓有恩,对诸侯有义,这叫作忠。做儿子的原则,是钟爱自己的兄弟,对待自己的伯父、叔父就还比对待自己的父亲,对所有的孩子仁慈有爱,对朋友忠诚有信,这叫作孝;做妻子的原则,是让众妾都能得到丈夫的喜爱,这叫作不妒嫉。

    “如今齐国四境之内的百姓,都是君王的臣民子民,可是只有梁丘据能够尽心爱戴君王,为什么爱戴君王的人这么少呢?四境之内的货物,都属于君主,而只有梁丘据用他的私物来效忠君王,为什么忠于君王的人这么少呢?梁丘据堵塞群臣的纳谏之路,蒙蔽国君,不是太严重了吗?”

    景公说:“说得好啊!如果不是先生,我还不晓得梁丘据的害处已到这种地步了。”于是取消为梁丘据修坟的工程,停止厚葬梁丘据的命令。并命令各部门的主管官吏严格按照本朝律法来要求下属,群臣陈述君王过失来劝谏。因此官吏没有不遵守法律的行为,臣子没有不以谏过来表露忠心的,百姓为此感到很欣慰。

    景公欲以人礼葬走狗晏子谏第二十三

    [原文]

    景公走狗①死,公令外共之棺②,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

    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

    晏子曰:“君过矣!夫厚藉敛不以反民,弃货财而笑左右③,傲细民之忧而崇④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

    公曰:“善。”趣庖治狗以会朝属⑤。

    [注释]

    ①走狗:善跑的狗。②共之棺:供给狗棺材。③笑左右:使左右笑。笑,用作使动词。④崇:重,看重。⑤趣庖治狗以会朝属:催促厨师宰杀狗,用来宴会群臣。

    [译文]

    景公的猎犬死了,景公命令外府给它准备棺木,内府给它供应祭品。晏子听到此事后,劝谏景公。

    景公说:“这不过是件小事,只是用它来与身边的人取笑为乐罢了。”

    晏子说:“君王做错了!您加重赋税,却不把这些赋税用之于民,反而浪费财物来与身边的人作乐,不看重百姓的忧虑,而重视身边的人的嬉笑,那国家没有什么指望了。再说,孤儿老人正在受冻挨饿,而狗死了却要大加祭奠,鳏夫寡妇得不到抚恤,而狗死了却准备棺木,行为这样的不合情理,百姓听说此事,一定会怨恨我们的君王;诸侯听到此事,一定会轻视我们的国家。一旦百姓中的怨恨的情绪聚集,诸侯就会轻视国家的权威被轻视,而您却认为是小事,请君王慎重考虑。”

    景公说:“说得对。”于是立即叫厨师烹治死狗,用它来宴会朝臣。

    景公养勇士三人无君臣之义晏子谏第二十四

    [原文]

    公孙接①、田开疆②、古冶子③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④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⑤。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⑥也,不若去之。”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⑦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

    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计吾功者。不受桃,是无勇也。士众而桃寡,何不计功而食桃矣!接一搏⑧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

    [注释]

    ①公孙接:名子车,齐顷公之孙。②田开疆:姓田,名开疆。③古冶子:姓古,名冶。④长率:长幼。⑤尊和重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⑥器:这里用以指人。⑦勍(qíng):强。⑧(jian):三岁的兽。

    [译文]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共同辅佐景公,他们凭着勇猛有力能徒手搏击猛虎而在齐国闻名。晏子从他们面前经过,都要毕恭毕敬地小步急走,他们三人却从不起身。晏子入朝拜见景公说:“我听说,圣明的君主蓄养的勇猛之士,他们对上要懂得君臣之大义,对下要知道长幼伦常,对内可以使用暴力,对外可以威慑敌军,国家因为他们的功绩而得到好处,臣下也敬服他们的勇力,所以让他们的地位尊贵,让他们的俸禄丰厚。如今君王蓄养的勇士,对上没有君臣的大义,对下不懂得长幼伦常,对内不能禁止暴力,对外不能威慑敌军,这是危害国家的人啊,不妨除掉他们。”

    景公说:“如果要制服这三个人,搏击,恐怕不能胜过他们,刺杀,恐怕不能刺中他们。”

    晏子说:“他们都是力大无穷能攻取强劲敌人的人,但是彼此之间不讲长幼之间的礼让。”于是请景公派人送了两个桃子给他们,说:“你们三人为什不按功劳的大小来吃桃子呢?”

    公孙接抬头望着天叹息说:“晏子是个有智慧的人啊!我们可以让景公计算替我们论功,不能得桃子的,就是没有勇力的人,如今人多桃子少,岂能不按照功劳大小来吃桃子呢?我公孙接曾经一出手就徒手打死了一只敢于追赶老虎的猛犬,再出手又打死一只已经产仔的母虎,像我公孙接这样有如此大的功劳,可以吃桃子而不与他人同享。”说完就拿起一个桃子站起身来。

    [原文]

    田开疆曰:“吾仗兵而却三军者再①,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②于河,鼋衔左骖③以入砥柱④之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⑤而出。津人⑥皆曰河伯也,若冶视之,则大鼋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

    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⑦,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⑧,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⑨而死。

    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桃而宜⑩。”亦反其桃,挈领而死。

    使者复曰:“已死矣。”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

    [注释]

    ①仗兵:依仗着士兵,即带领着士兵。却:退,这里用作使动词。②济:渡水。③鼋(yuán)衔左骖:大龟叼着左边拉车的马。鼋,大龟。左骖,辕马两旁的马叫“骖”,左边的叫“左骖”。④砥柱:砥柱山,在黄河之中。⑤鹤跃:像鹤那样跳起。⑥津人:河边的人。⑦“子”是“若”的前置宾语。⑧然而不死:这样,可是却不去死。⑨挈领:当作“契领”,刎颈。⑩这两句不好理解,姑作如下解释:虽说这样,公孙接、田开疆二人同吃一桃而加以节制,我独自吃一桃是合适的。按这是古冶子设想的计功食桃的办法。

    [译文]

    田开疆说:“我手执兵器两次击退三军齐备的强劲敌人,像我田开疆这样这样有如此大的功劳,也可以吃桃子而不与别人分享。”说完也拿起一个桃子站起身来。

    古冶子说:“我曾经与君王一起渡过黄河,大鼋死死咬住着左面拉车的马,之后潜入暗礁激流之中,那个时候,我年纪尚轻,也不会游水,就潜入水中步行,逆水前进行进了百步,又顺流行了九里,才促住大鼋并杀了它。我左手握住马尾,右手提着大鼋的头,像白鹤飞跃一样跃出水面。渡口的船夫都说:‘是河神!’再仔细观察,原来是大鼋的头。像我古冶子这样这样有如此大的功劳,也可以吃桃子而不与他别人分享。你们二位为什不把桃子给我!”说完拔剑而起。

    公孙接、田开疆说:“我们的勇力不如你,功劳也不及比不上你,我们拿走桃子,却没有谦让,是贪功的表现;假如不死,就不是勇士了。”这两个人都退回了他们所拿的桃子,刎颈自杀而死。

    古冶子说:“既然你们两个人都死了,我独自活着,这是不仁的表现;我用言语羞辱别人,来抬高自己的名声,这是不义的表现!如果不满自己的行为,不去死,也不算勇士。虽然可以这样说,他们二人同吃一个桃子是合适的,我一人吃一个桃子也是应该的。”说完也交还桃子,刎颈自杀而死。

    使者回去禀告说:“三人都死了。”景公于是派人用官服收殓了三人的尸体,用葬士的礼仪安葬了他们。

    景公登射思得勇力士与之图国晏子谏第二十五

    [原文]

    景公登射①,晏子修礼而侍。公曰:“选射之礼②,寡人厌之矣。吾欲得天下勇士,与之图国。”

    晏子对曰:“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夫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然而不敢者,维礼之谓也③。礼者,所以御民也;辔④者,所以御马也。无礼而能治国家者,婴未之闻也。”

    景公曰:“善。”乃饰⑤射,更席,以为上客,终日问礼。

    [注释]

    ①登射:走向射箭的位置射箭。②选射之礼:古代有通过射箭选拔人才的制度,射箭时有一套礼仪,所以这里说“选射之礼”。③“礼”是“谓”的宾语。之,代词,复指“礼”。④辔(pèi):马缰绳。⑤饰:通“饬”,整治。

    [译文]

    景公举行大射,晏子依照射箭的规定陪伴景公。景公说:“通过大射选拔人才这一套礼仪,我已经厌烦了。我想得到天下的勇士,与他们一起谋划国家大事。”

    晏子回答说:“君子假若没有礼仪,那就是一般人了;一般人假若没有礼仪,那就是禽兽了。这样一来,过于勇猛的人就会杀死他们的君主,过于有力的人就会杀死他们的长辈,然而他们不敢这样做,只由于有礼仪约束啊。礼仪,是用来统治百姓的;缰绳,是用来驾驭马匹的。没有礼仪却能把国家治理好的,我不曾听说过。”

    景公说:“你说得好。”于是就派人整备射礼,更换坐席,把晏子当成坐上宾,一整天都向晏子询问礼仪的事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