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庄公矜勇力不顾行义晏子谏第一

    [原文]

    庄公奋乎勇力①,不顾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②。故晏子见公。

    公曰:“古者亦有徒以勇力立于世者乎?”

    晏子对曰:“婴闻之,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汤、武用兵而不为逆,并国而不为贪,仁义之理也;诛暴不避强,替③罪不避众,勇力之行也。古之为勇力者,行礼义也。今上无仁义之理,下无替罪诛暴之行,而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家残。”

    “昔夏之衰也,有推侈、大戏;殷之衰也,有费仲、恶来。足走千里,手裂兕虎④,任之,以力凌轹⑤天下,威戮无罪。崇尚勇力,不顾义理,是以桀纣以灭,殷夏以衰。今公自奋乎勇力,不顾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身立威强,行本淫暴,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反圣王之德而循灭君之行,用此存者,婴未闻有也。”

    [注释]

    ①庄公:齐庄公,春秋末期齐国国君。奋:骄夸,崇尚。②逼迩:近臣。引过:指出过失。③替:灭,废。④兕(sì四)虎:兕,雌性犀牛;虎,此指乳虎,在哺乳中的雌虎。此二者均极凶猛。⑤凌轹(lì力):欺压。

    [译文]

    齐庄公崇尚勇猛有力之人,却不想去推行礼义。于是勇猛有力的人,对国家的法令制度毫无顾忌,王室亲族不敢进忠言,亲近的臣子也不敢进谏,所以晏子见庄公。

    庄公问晏子说:“古时候也有凭借勇力在世上立身的人吗?”

    晏子回答说:“我听说,为了使自己的行为遵行礼义而把生死看得很轻的人才叫勇,诛灭凶暴而不畏强悍的人才叫力。所以勇力的树立,是为了推行礼义这样的原则。商汤、周武王兴兵伐罪不被看作忤逆的行为,吞并了暴君的国土不是贪婪,因为这符合仁义的原则。诛灭恶人不畏惧强暴,消灭罪恶不害怕势众,这就是勇力的行为。古代勇力的人,遵循的是礼义。如今国君没有推行仁义的美德,没有消灭罪恶诛灭凶暴的行为,而仅仅凭勇力立身于世上,那么,诸侯这样做国家就会危险,大夫这样做就会破家。”

    “从前夏朝衰落的时候,出现了推侈、大戏这样的人物;商朝衰落的时候,出现了费仲、恶来这样的人物,他们步行千里,徒手撕裂猛兽,因为有勇力的得到重用,于是就欺压百姓,乱施淫威,杀戮无辜的人。崇尚勇力,不重视仁义的道理,所以桀、纣因此遭到灭亡,殷、商因此而衰败。如今国君只崇尚勇力,不重视礼义。勇力的人,在国内横行肆虐,毫不顾忌。依仗威猛强悍在朝廷上肆无忌惮,恣意暴虐,这样一来,王族不敢进忠言,近臣不敢谏过失。违背圣王的仁德,而重蹈亡国之君的覆辙,因此而能国家万代不朽的,我没有听说过呢。”

    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第二

    [原文]

    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①。”

    晏子蹴然②改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其君,而礼不使③也。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日易主。”

    今君去礼,则是禽兽也。群臣以力为政,强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④’礼不可无也。”公湎而不听。

    少间,公出,晏子不起;公入,不起;交举⑤则先饮。公怒色变,抑⑥手疾视,曰:“向者⑦夫子之教寡人无礼之不可也。寡人出入不起,交举则先饮,礼也?”

    晏子避席⑧,再拜稽首⑨而请曰:“婴敢与君言而忘之乎?臣以致无礼之实也。君若欲无礼,此是已。”

    公曰:“若是,孤之罪也。夫子就席,寡人闻命矣。”觞三行⑩,遂罢酒。盖是后也,饬法修礼,以治国政,而百姓肃也。

    [注释]

    ①无为礼:不要拘执于礼节。②蹴然:心神不安的样子。③使:当作“便”,形近而讹,利于。④胡:何,为何。遄:快,迅速。⑤交举:相互举杯敬酒。⑥抑:按。⑦向者:刚才。⑧避席:离开座位,表示郑重或敬意。⑨稽首:古时一种跪拜礼,叩头到地,是九拜中最为恭敬者。⑩觞三行:举杯三次。

    [译文]

    齐景公喝酒喝得高兴了,说:“今天我想和诸位大夫喝个痛快,请你们不要为礼法所拘束。”晏子神色不安地说:“君王的话不对。群臣本来就希望君王不遵守礼法。力量大的人是完全能够欺负长官的,勇猛的人是完全能够杀死国君的,但鉴于礼法制约着他们的行为。禽兽凭借力气做了头领,于是强的欺凌弱的,它们的头领每天都在更换。如今君王丢弃礼法,就和那禽兽的情况一样了。

    “现在君王把摈弃了礼法,所有的臣子都靠着勇力来处理国事,强大的侵凌弱小的,天天更换君主,那么将君王放在什么位置呢?人之所以比禽兽高贵,是因为有礼仪的约束,所以《诗经》说:‘人假如没有礼仪,何不快快死去。’礼仪不可以没有呀。”

    景公背过身子不听晏子的劝谏。

    过一会儿,景公出去了,晏子并没有起身恭候;景公进来的时候,晏子又没有站起来;大家一起举杯时,晏子竟然自己先喝了下去。景公为此感到很气愤,变了脸色,手向下按,怒视着晏子说:“刚才先生教训我不可不讲求礼法,我出入你都不起身致意,大家一同举杯你却自己先喝了,这是难道符合礼法吗?”晏子离开座席,拜了两拜,叩头谢罪说:“我哪敢忘记和君王说的那些话呢?我只是向您展示一下不讲求礼法,有什么样的后果。”

    景公说:“如此说来,这是我的过错了。先生请入座吧,我采纳你的劝告了。”君臣举杯三次之后,就结束了酒宴。从此以后,景公便整顿法度,修明礼治,凭借这里来治理国家政事,因此百姓们也恭敬有礼了。

    景公饮酒酲三日而后发晏子谏第三

    [原文]

    景公饮酒,酲①,三日而后发。

    晏子见曰:“君病酒乎?”

    公曰:“然。”

    [注释]

    ①酲(chéng):即下文所说的“病酒”,因喝醉了酒而神志不清。

    [译文]

    景公喝酒喝得大醉,三天后,才酒醒起身。晏子拜见景公说:“君主喝醉了吗?”景公回答说:“是的。”

    [原文]

    晏子曰:“古之饮酒也,足以通气合好而已矣①。故男不群乐以妨事,女不群乐以妨功。男女群乐者,周觞五献②,过之者诛③。君身服之,故外无怨④治,内无乱行。”

    “今一日饮酒而三日寝之,国治怨乎外,左右乱乎内。以刑罚自防者,劝乎为非;以赏誉自劝者,惰乎为尊。上离德行,民轻赏罚,失所以为国矣。愿君节之也!”

    [注释]

    ①而已矣:等于说“罢了”。②周觞五献:轮番往酒杯里斟酒五次。③诛:责备。④怨:通“蕴”,积聚。

    [译文]

    晏子说:“古时候的人喝酒,觉得只要达到能够疏通气脉调和精神就足够了。因此男子从不聚会饮酒作乐,妨碍干正事,妇女从不聚会饮酒作乐,妨碍做女工。男子、妇女聚会饮酒作乐,只需要轮番敬五杯酒,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受到责备。君主应该身体力行,所以朝上没有积压下来的政事,宫内没有祸乱朝纲的行为。”

    “如今君主一天到晚都在饮酒,三天了才酒醒起身,国家的政事都因此积压下来,君主身边的人不敢在宫内作乱。这些人的指责原本是以刑罚来防止别人干坏事的人,现在却监守自盗;这些人原本以赏赐、荣誉作为勉励做好事的人,自己却疏于职守。君主违背道德,百姓不重视赏罚,这就丧失国之根本了。希望君主节制饮酒。”

    景公饮酒七日不纳弦章之言晏子谏第四

    [原文]

    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

    弦章①谏曰:“君欲饮酒②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也。不然,章赐死。”

    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③;不听,又爱其死。”

    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今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于是公遂废酒。

    [注释]

    ①弦章:又作“弦商”,景公臣。②上文言景公饮酒七日七夜,此处不当言“欲饮酒”,“欲”字盖为衍文。③臣为制也:臣子成为制约君主的人了,即君主为臣子所制约。

    [译文]

    景公饮酒,一连喝了七天七夜还没有喝完。

    弦章劝谏说:“君主喝酒喝了已经七天七夜了,我希望君主赶紧不要喝了,不然的话,就赐我死。”

    晏子进宫拜见景公,景公说:“弦章劝谏我说:‘希望君主不要喝酒了,不然的话,就赐我死。’我如果就这样听从他的劝谏,那样岂不是被臣子制约了;如果不听从他的劝谏,又舍不得他死。”

    晏子说:“弦章遇上君主真是幸运啊!如果弦章遇上的是夏桀、商纣那样的君王,弦章早就死了。”于是景公不要喝了。景公饮酒不恤天灾致能歌者晏子谏第五

    [原文]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①。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巡国②,致能歌者。

    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③粟于氓,致任器④于陌,徒行见公曰:“十有七日矣!怀宝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⑥,饥饿不得糟糠,敝撤无走⑦,四顾无告,而君不恤,日夜饮酒,令国致乐不已,马食府粟,狗餍刍豢⑧,三保之妾,俱足粱肉。”

    “狗马保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婴奉数之策⑨以随百官之吏,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

    再拜稽首,请身⑩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趣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驱及之康内。

    [注释]

    ①霖雨:连绵不止的雨。②柏遽:人名,景公近臣。③家:春秋时诸侯以封邑立国,大夫以禄田立家。④任器:指装载粮食用的器具。⑤怀宝:当为“坏室”之误。⑥短褐:古时平民所穿粗布之衣。⑦敝撤:行走困难。⑧刍豢:牛羊猪狗之类的家畜。⑨奉数之策:拿着简册记事。⑩请身:指辞职。古代臣事君,等于把身体交给君主,所以把辞职叫“请身”,意思是请君主把身体交还给自己。兼于涂:加倍赶路。康内:指大道上。五达谓之康,即四通八达的道路。

    [译文]

    景公在位的时候,一连十七天都是阴雨连绵的天气。景公于是趁此不管黑天白夜地喝酒。晏子请求景公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多次请求都没有得到允许。景公命令柏遽打破国内巡行,把善唱歌的召来。

    晏子听说了这件事,内心十分不高兴,就把自己家的粮食分发给灾民,并把装运粮食的器皿放在路旁,自己步行去见景公,说:“大雨一连下了十七天了,每乡有数十家的房屋被毁。每里有数家的百姓挨饿。年老体弱的人,天寒地冻的连个段夹袄都穿不上,忍饥挨饿,连糟糠也吃不上。现在眼看着步履艰难,无处流浪,想要找个救命的地方也没有。而君王日夜饮酒,命令在国内大肆搜罗会唱歌的人。您的马匹吃的是府库的粮食,狗吃的是牛羊肉,后宫姬妾都有充足的粮米肉食。

    “您对待犬马姬妾不是太优厚了吗?对待百姓岂不是太刻薄了吗?所以间里内的百姓贫穷,也没有地方寻求活命的寄托,于是就不会喜欢有这样的官府了;饥饿而没有地方寻求活命的寄托,也就不会喜欢有这样的国君了。我拿着记事简策,跟随在百官之后充数供职,却让百姓饥饿贫困而没有地方寻求活命的寄托,让君王沉迷于饮酒作乐,失去民心而不知担忧,我的罪过实在太大了。”

    晏子说完,向景公两次跪拜叩头,请求辞去官位,做完这些之后,晏子快步走出朝堂。景公急忙追赶晏子,即使日夜兼程,也没能追上晏子。景公又命人驱车追到晏子的家中,仍然不见晏子,只看到晏子家中的粮仓已经空空,担载粮食的器具都放置在道路上。景公又驱车追到通衢大道上,才找到晏子。

    [原文]

    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①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

    遂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禀②巡氓,家有布缕之本③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④之氓,与之薪橑⑤,使足以毕霖雨。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死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损肉撤酒,马不食府粟,狗不食肉⑥,辟拂⑦嗛齐,酒徒减赐。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钟⑧,薪橑万三千乘;怀宝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

    公然后就内退食⑨,琴瑟不张,钟鼓不陈。晏子请左右与可令歌舞足以留思虞⑩者退之,辟拂三千谢于下陈,人侍三、士侍四,出之关外也。

    [注释]

    ①社稷:代指国家。②禀:人名。③布缕之本:农桑。此指农耕的种籽。绝食:断炊。④委积:刍米菜薪。⑤薪橑:柴火。⑥肉:拌着肉的饭。⑦辟拂:歌舞者。⑧钟:古代容量单位,六斛四斗一钟。⑨退食:指削减饮食。⑩虞:通“娱”,娱乐。

    [译文]

    景公于是下车跟在晏子身后,说:“我有罪,如今先生竟然要抛开我,不再辅佐我了,我也没什么能阻拦住您的,但先生也不顾念国家和百姓了吗?希望先生赐幸还留在我身边,我请求拿出齐国的粮食财物,赈济百姓。至于使用多少粮食财物,全听先生的。”

    于是就在通衢大道上把这事拜托给晏子,晏子这才返回去,命令禀去巡视各处,百姓家里有布匹却没有粮食的,让给他们有一个月的粮食积存;没有布匹的,让给他们一年的粮食积存。没有积存柴草的,给他们一些柴草,让他们可以烧到雨停止。又命令柏遽去巡视各处,百姓居室不能遮风避雨的,给他们金钱去修缮;寻找那些缺少财物的百姓。这些在三天之内要办完,超过日期的,按违抗命令的罪行论处。

    景公出宫居住,减少了酒肉的供应。马不再吃仓库里的粮食,狗不再吃肉,削减宠幸大臣的俸禄,减少好喝酒之人的赏赐。过了三天,官吏向君主报告处理完毕。统计数量显示,有贫困百姓一万七千家,用掉粮食九十七万钟,柴草一万三千车。房屋遭到毁坏的有二千七百家,用掉金钱三千。

    景公这才搬回宫内居住,减少食物供应量,不弹琴瑟,不击钟鼓。

    晏子请求将身边近臣和那些能歌善舞这类能令人留恋娱乐的人都遣散,歌舞伎人三千名从后宫侍从的队列中斥退,姬妾三人,近臣四人,都遣送出宫。

    景公夜听新乐而不朝晏子谏第六

    [原文]

    晏子朝,杜扃望羊①待于朝。晏子曰:“君奚故不朝?”对曰:“君夜发②,不可以朝。”晏子曰:“何故?”对曰:“梁丘据③入歌人虞,变齐音。”

    晏子退朝,命宗祝④修礼而拘虞。公闻之而怒,曰:“何故而拘虞?”晏子曰:“以新乐淫君。”公曰:“诸侯之事,百官之政,寡人愿以请子。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夫子无与⑤焉。夫乐,何必夫故⑥哉?”

    对曰:“夫乐亡而礼从之,礼亡而政从之,政亡而国从之。国衰,臣惧。君之逆政之行有歌。纣作北里⑥,幽、厉之声,顾夫淫以鄙,而偕亡。君奚轻变夫故哉?”公曰:“不幸⑦有社稷之业,不择言而出之,请受命矣。”

    [注释]

    ①望羊:通“仿(páng)佯”,游荡无定的样子。②发:通“废”,未入睡。③梁丘据:复姓梁丘,名据,景公时的谄谀之臣。④宗祝:官名。⑤与:通“预”,干预。⑥故:通“古”。⑥北里:一种淫靡的歌舞。⑦不幸:此处为幸运之意。

    [译文]

    晏子去上朝,看到杜扃在朝堂上四处张望。晏子说:“君主为什么还不上朝?”杜扃回答说:“君主昨天夜里没睡觉,所以今天不能上朝。”晏子说:“为什么没睡觉?”杜扃回答说:“梁丘据进献了一个名叫虞的歌手给君王,并改变了齐国的音乐。”

    晏子从朝堂回去以后,命令宗祝按照礼仪法度把虞拘捕了。景公听到这事以后,很生气地说:“先生为什么拘捕虞?”晏子说:“因为他竟敢用新音乐惑乱君主。”景公说:“处理诸侯之间的事务,治理官吏们的政事,我愿意拿来请教您;但喝喝美酒,听听音乐,希望先生不要干涉。音乐,为什么一定要旧的呢?”

    晏子回答说:“一旦音乐衰亡了,礼仪也跟着要衰亡;一旦礼仪衰亡了,政事也跟着要衰亡;一旦政事衰亡了,国家也跟着也衰亡。我恐怕您实行暴政的开端,竟然是由唱歌引起。商纣王创作了北里那样的靡靡之音,周幽王、周厉王的音乐,也是淫荡而粗俗的音乐,因而他们的国家都灭亡了。您为什么觉得改变旧音乐就如此简单呢?”景公说:“我不幸担负着国家兴亡的大业,刚才一些话,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轻易说了出来,请让我接受您的指教。”

    景公燕赏无功而罪有司晏子谏第七

    [原文]

    景公燕①赏于国内,万钟者②三,千钟者五,令三出而职计莫之从③。公怒,令免职计,令三出而士师④莫之从。公不说。

    晏子见,公谓晏子曰:“寡人闻君国者,爱人则能利之,恶人则能疏之。今寡人爱人不能利,恶人不能疏,失君道矣。”

    晏子曰:“婴闻之,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之逆。今君赏谗谀之民,而令吏必从,则是使君失其道,臣失其守也。先王之立爱,以劝善也,其立恶,以禁暴也。昔者三代⑤之兴也,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⑥。”

    “及其衰也,行安简易⑦,身安逸乐,顺于己者爱之,逆于己者恶之,故明所爱而邪僻繁,明所恶而贤良灭,离散百姓,危覆社稷。君上不度圣王之兴,下不观惰君之衰。臣惧君之逆政之行,有司⑧不敢争,以覆社稷,危宗庙⑨。”

    公曰:“寡人不知也,请从士师之策。”国内之禄,所收者三也。

    [注释]

    ①燕:通“宴”,用酒饭招待人。②万钟者:指享有万钟俸禄的人。③“之”是“从”的宾语。④士师:官职名,掌法律及刑罚。⑤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⑦简易:简慢轻忽。⑧有司:有关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职官为“有司”。⑨宗庙:古代天子、诸侯祭祀祖先的地方。

    [译文]

    景公设宴犒赏国内的臣子,有三人被赏赐万钟俸禄,有五人被赏赐千钟俸禄,命令发出了多次,但是职计都没有听从景公的命令。景公为此大怒,下令罢免职计的官职,命令发出多次,但是士师也都不听从景公的命令。景公很不高兴。

    晏子觐见景公,景公对晏子说:“我听说治理国家的君主,爱恋谁就能让谁得利,厌恶谁就能疏远谁。如今我爱恋的人不能得利,我厌恶的人却不能疏远,这岂不是已经失去了作为国君应有的准则了。”

    晏子说:“我听说过,君主为政公正而臣子服从叫作顺从,君主行为乖张而臣子服从叫作背逆。如今您赏赐谗佞谄谀的人,却让官吏一定服从,那就是所谓的让君主失去当君主的准则,让臣子失去当臣子的职守了。先王之所以确定所喜爱人,是为了用来勉励百姓行善;他们之所以确立所厌恶人,是为了用来制止凶暴。从前夏、商、周三代兴盛的时候,对国家有利的人,君主就爱他;对国家有害的人,君主就厌恶他。所以,明确什么样的人被喜爱,因而天下贤良的人就多了;明确什么样的人被厌恶,因而邪僻的人就灭绝了。因此天下清明安定,百姓和睦安定。

    “等到夏、商、周三代衰败的时候,君主的行为安于简慢轻忽,自身安于放纵享乐。只要顺从自己的人,君主就喜爱他;只要违背自己的人,君主就厌恶他。所以,明确什么样的人能被爱,邪僻的人就多了;明确什么样的人能被厌恶,贤良的人就灭绝了。百姓流离失散,国家面临灭亡的危险。您上不思考圣贤的君主兴盛的缘由,下不审察荒怠的君主衰亡的教训。我担心您有违背政道的行为的时候,主管官吏们不敢谏诤,因而使国家倾覆,危机宗庙。”

    景公说:“我不明智啊,请按士师的办法办吧。”国内赏赐的禄米,又收回了不少。

    景公信用谗佞赏罚失中晏子谏第八

    [原文]

    景公信用谗佞,赏无功,罚不辜①。晏子谏曰:“臣闻明君望圣人而信其教,不闻听谗佞以诛赏。今与左右相说颂也,曰:‘比死者②勉为乐乎!吾安能为仁愈黥③民耳矣!,故内宠之妾,迫夺于国;外宠之臣,矫夺于鄙④;执法之吏,并荷⑤百姓。民愁苦约病,而奸驱尤佚⑥,隐情奄恶,蔽谄其上。故虽有至圣大贤,岂能胜若谗哉?是以忠臣之常有灾伤也。臣闻古者之士,可与得之,不可与失之;可与进之,不可与退之。臣请逃之矣。”遂鞭马而出。

    公使韩子休⑦追之,曰:“孤不仁,不能顺教,以至此极。夫子休国焉⑧而往,寡人将从而后。”

    晏子遂鞭马而返。其仆曰:“向之去何速?今之返又何速?”晏子曰:“非子之所知也,公之言至矣。”

    [注释]

    ①不辜:指没有犯罪的人。②比死者:将要死的人。③黥:古代一种刑罚,在人脸上刺字并涂上墨。④矫夺于鄙:在边远的地方假托君命夺取民财。⑤荷:通“苛”。⑥奸驱尤佚:奸邪的人更加安乐。⑦韩子休:姓韩,名子休。⑧焉:语气词,无实义。

    [译文]

    齐景公听信谗邪奸佞的人的谗言,赏赐没有功劳的人,惩罚没有罪责的人。晏子进谏说:“我听说圣明的君主仰慕圣人德行而听从他们的教诲,没有听说他们听从谗邪奸佞的人的谗言来进行赏罚的。如今君王与亲近的人相互逢迎,说:‘将死的人还尽力寻欢作乐呢,我们怎么能为了仁义而活得还不如有罪的人呢?’所以宫内受宠的姬妾强夺豪取国库资财,宫外受宠的臣子在地方上假托君王之命抢夺百姓的财产。执法的官吏,也加入进来,一起苛虐百姓。百姓愁苦不堪,而奸佞的人却更加猖獗,隐瞒真相,掩盖罪恶,蒙蔽迷惑他的国君,所以即使有最为圣明和贤德的人,也难抵制这些谗佞之人。所以忠臣常常遭受灾祸。我听说,古代的贤士,遇到可以亲近的国君便出仕,遇到不可亲近的国君就隐遁。国君可以亲近,他们就进身,国君不可亲近,他们就隐退。我请求离去了。”于是策马离开了朝廷。

    景公派韩子休前去追赶晏子,传话给晏子说:“我不仁德,不能按您的教诲去做,所以到了如今的这种地步。如果先生您弃国出走的话,我也随后跟着您出走。”

    晏子于是用鞭子赶着马返回来。他的驭手说:“您刚才离开得为什么那么快?如今回来得又为什么如此快?”晏子说:“这不是你所能知道的,君主的话说到头了。”

    景公爱嬖妾随其所欲晏子谏第九

    [原文]

    翟王子羡①臣于景公,以重驾②,公观之而不说也。嬖人婴子③欲观之,公曰:“及晏子寝病也。”居囿④中台上以观之,婴子说之,因为之请曰:“厚禄之!”公许诺。

    晏子起病而见公,公曰:“翟王子羡之驾,寡人甚说之,请使之示乎?”

    晏子曰:“驾御之事,臣无职焉。”

    公曰:“寡人一乐之,是欲禄之以万钟,其足乎?”

    对曰:“昔卫士东野⑤之驾也,公说之,婴子不说,公曰不说,遂不观。今翟王子羡之驾也,公不说,婴子说,公因说之;为请,公许之,则是妇人为制也。且不乐治人,而乐治马,不厚禄贤人,而厚禄御夫。昔者先君桓公⑥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今君,一诸侯无能亲也,岁凶年饥,道途死者相望也”。

    “君不此忧耻,而惟图耳目之乐,不修先君之功烈,而惟饰驾御之伎,则公不顾民而忘国甚矣。且《诗》曰:‘载骖载驷⑦,君子所诫。’夫驾八⑧,固非制也,今又重此,其为非制也,不滋甚乎!且君苟美乐之,国必众为之,田猎则不便,道行致远则不可,然而用马数倍,此非御下之道也。淫于耳目,不当民务,此圣王之所禁也。”

    “君苟美乐之,诸侯必或效我,君无厚德善政以被诸侯,而易之以僻,此非所以子民、彰名、致远、亲邻国之道也。且贤良废灭,孤寡不振,而听嬖妾以禄御夫以蓄怨,与民为仇之道也。《诗》曰:‘哲夫成城,哲妇倾城⑨。’今君不免成城之求,而惟倾城之务,国之亡日至矣。君其图之!”

    公曰:“善。”遂不复观,乃罢归翟王子羡,而疏嬖人婴子。

    [注释]

    ①翟王子羡:翟王之子名羡。②重驾:十六匹马驾车。③婴子:景公的姬妾。④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⑤东野:人名,卫国一个善于驾车的人。⑥桓公:即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⑦骖:一车驾三马。驷,一车驾四马。⑧驾八,固非制也:驾八匹马本来就不符合礼仪制度。⑨哲夫,才能见识超越常人的男子。哲妇:指幽王的宠妃褒姒。

    [译文]

    翟王的儿子翟羡凭借能驾驭十六匹马的马车,而当了景公的臣子。景公看他驾车,内心却不喜欢。景公的宠妾婴子也想前去观看翟羡驾车,景公说:“等晏子卧病在床,行动不便的时候,您就站在园子里的高台上,来观看。”婴子看了翟羡驾车之后,很喜欢,于是就替翟羡请求说:“您何不给他优厚的俸禄。”景公答应了。

    晏子病愈后前去拜见景公,景公说:“翟王的儿子翟羡驾车,我很喜欢,让他驾给你看看吗?”

    晏子说:“驾驭车马的事,并不在我的职权范围之内。”

    景公说:“我对他驾车感到很高兴,打算给他万钟俸禄,你觉得够了吧?”

    晏子回答说:“过去,卫国人姓东野的驾车,您很喜欢,可是婴子不喜欢,您也说自己不喜欢,于是就不再看他驾车了。如今翟王的儿子翟羡驾车,您不喜欢,可是婴子喜欢,您于是也就喜欢了。婴子替他请求俸禄,您二话不说就应诺了。这样一来,您岂不是被妇人制约了。再说,您不喜欢治理百姓,却喜欢调理马匹;不给贤德的人优厚的俸禄,却给赶车的人优厚的俸禄。从前我们的先君齐桓公的领土比如今狭小,可他整顿法纪,推广政教,因而能称霸诸侯。如今您不和其他诸侯亲近,加上年成不好,道路上随处可见饿死的人。

    “这些事情,您不觉得担忧,也并不因此而感到耻辱,却只顾贪图享乐;不继承先君的功业,却只讲求驾驭车马的技巧。这样一来,您不关心百姓疾苦、忘掉国家盛衰,也实在到了过分的地步了。再说,《诗》上说:‘三匹马驾车四匹马驾车,是诸侯到来了。’用八匹马驾车,本来就不符合礼制了。如今又用十六匹马驾车,这样一来,岂不是更不符合礼制了吗?再说,您如果以此为美,以此为乐,国内一定有很多人会效仿。驾这么多马去打猎也不轻便,到远方去就更不合适,可是使用的马匹却多了几倍。这不是驾驭臣子们的办法。过分追求享乐,不妥善处理百姓的事务,这不是圣贤的君主所做的事情。”。

    “您假若以此为美,以此为乐,诸侯一定会有人效仿,您不但没有拿淳厚的道德、美好的政事来引导诸侯,却用这样邪僻的行为来影响他们,这不是用来爱护百姓、使名声显赫、使远方的人归附、使邻国亲近的做法。再说,贤良的人被废弃,孤儿寡妇得不得救济,却听信宠妾的话增加赶车人的俸禄,从而加深百姓的怨恨,这是与百姓为敌的行为。《诗》上说:‘睿智的男子可以使国家稳固,聪明的女子却能使国家倾覆。’如今您不考虑如何让国家稳固,却只干些使国家倾覆的事。国家灭亡指日可待。希望您慎重考虑!”

    景公说:“您说得很对。”从此不再观看驾车,黜退了翟王的儿子翟羡,也疏远了婴子。

    景公敕五子之傅而失言晏子谏第十

    [原文]

    景公有男子五人①,所使傅之者,皆有车百乘者也,晏子为一焉。

    公召其傅曰:“勉之!将以而所傅为子②。”

    及晏子,晏子辞曰:“君命其臣,据其肩以尽其力,臣敢不勉乎!今有车百乘③之家,此一国之权臣也。人人以君命命之曰:‘将以而所傅为子。’此离树别党,倾国之道也。婴不敢受命,愿君图之!”

    [注释]

    ①当时景公有儿子五人,其末子尚未出生。②子:此指太子,即君位继承人。③车百乘:一百辆四马拉的车。家:此指古代大夫的家族。

    [译文]

    景公有五个儿子,派去给他们做老师的那些人,都是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个。

    景公分别召见这些老师说:“请尽力!我将把你所教的儿子立为太子。”

    等到召见晏子的时候,晏子谢绝说:“您命令您的臣子,根据自己肩负的责任尽力而为,臣子怎么敢不尽力呢!如今拥有百辆兵车的这些大夫们,都是全国有权势的臣子。对他们每个人说:‘我将把你所教的儿子立为太子。’这是从中制造分裂,树立党羽,使国家倾覆的办法啊。我不敢接受您的命令,希望您慎重考虑!”

    景公欲废适子阳生而立荼晏子谏第十一

    [原文]

    淳于①人纳女于景公,生孺子荼②。景公爱之。诸臣谋欲废公子阳生③而立荼,公以告晏子。

    晏子曰:“不可。夫以贱匹贵,国之害也;置大立少,乱之本也。夫阳生而长,国人戴之,君其勿易!夫服位④有等,故贱不陵贵;立子有礼⑤,故孽不乱宗⑥。愿君教荼以礼,而勿陷于邪;导之以义,而勿湛⑦于利。

    “长少行其道,宗孽得其伦。夫阳生敢毋使荼餍⑧粱肉之味,玩金石之声,而有患乎?废长立少,不可以教下;尊孽卑宗,不可以利所爱。长少无等,宗孽无别,是设贼树奸之本也。君其图之!古之明君,非不知繁乐也,以为乐淫则哀。非不知立爱也,以为义失则忧。

    “是故制乐以节,立子以道。若夫恃谗谀以事君者,不足以责信。今君用谗人之谋,听乱夫之言也,废长立少,臣恐后人之有因君之过以资其邪,废少而立长以成其利者。君其图之!”公不听。

    景公没,田氏杀君荼立阳生⑨,杀阳生立简公⑩,杀简公而取齐国。

    [注释]

    ①淳于:古国名。②荼:景公之子。③公子阳生:景公子。④服位:指所处的地位。⑤立子有礼:接宗法制规定,立嫡长子为太子。⑥孽不乱宗:庶子不跟嫡子作乱。孽,庶子,非正妻生的儿子。宗,嫡子,正妻生的儿子。⑦湛:通“沉”,陷入。⑧餍:吃饱,满足。⑨田氏杀君荼立阳生:田乞废晏孺子荼而立公子阳生(是为悼公),并派人杀死了荼。⑩杀阳生立简公:阳生实为鲍牧所杀。杀简公而取齐国:田乞子田常杀死简公,立平公,专齐国政。

    [译文]

    淳于国人把一个美女进献给了景公,她生了孺子荼,景公十分宠爱他。

    景公的众臣商量要废掉公子阳生而立荼为太子。景公把这件事告诉了晏子。晏子说:“不行。让地位卑贱的与地位尊贵的匹敌,是国家的祸害;废弃年长的而立年幼的,是祸乱的根源。阳生年长,国内的人对他都很爱戴他,君王还是不要废长立幼!人的地位本来就有等差,所以地位卑贱的人不敢欺凌地位尊贵的人;立太子有一定的礼仪制度,所以庶子不能超越嫡子。希望君王用礼仪来教诲荼而不要让他陷于邪恶,用道义来引导他而不要让他沉湎于利欲。

    “不管年长与年幼,都要按各自的原则行事,嫡子、庶子的关系就符合伦常。阳生怎么会不让荼享受美味、欣赏音乐歌舞,而让他陷入祸患呢?废除长子,改立少子,这样做不可能对臣子们有教益;让庶子变得尊贵而让嫡子的地位卑下,这样做不可能让君王所爱的人有利。长子少子之间没有等级,嫡子庶子之间没有差别,是留下灾害种下祸乱的根源。君王要慎重考虑!从前圣明的君主,并不是不懂得尽情享乐,而是他们懂得一旦享乐过度就会有陷入悲哀,并不是不懂得要确立自己所宠爱的人,而是懂得丧失了道义就会有忧患。

    “所以创作音乐有节制,确立太子必须遵循礼制。至于那些凭借进谗言来侍奉君王的人,不能重用他们。如今君王听从谗谀的人的主张,听信作乱人的言论,废长子立少子,我担心以后的人会利用君王的过失来助长他们的邪念,废掉少子立长子来达到他们个人私利。希望君王慎重考虑!”景公不听从晏子的劝谏。

    景公死后,田氏杀掉了已立为君的荼,改立阳生为君;后来又杀掉了阳生,重新立简公为君,又杀掉了简公,最终窃取了齐国。

    景公病久不愈欲诛祝史以谢晏子谏第十二

    [原文]

    景公疥且虐①,期年不已,召会谴、梁丘据、晏子而问焉,曰:“寡人之病病矣,使史固②与祝佗巡山川宗庙,牺牲珪璧,莫不备具,数其常多先君桓公,桓公一则寡人再。病不已,滋甚,予欲杀二子者以说于上帝,其可乎?”

    会谴、梁丘据曰:“可。”晏子不对,公曰:“晏子何如?”晏子曰:“君以祝为有益乎?”公曰:“然。”

    命会谴毋治齐国之政,梁丘据毋治宾客之事,兼属之乎晏子。晏子辞,不得命,受相退,把政改月而君病悛③。

    公曰:“昔吾先君桓公,以管子④为有力,邑狐与穀⑤,以共宗庙之鲜⑥,赐其忠臣,则是多忠臣者。子今忠臣也,寡人请赐子州款。”

    辞曰:“管子有一美,婴不如也;有一恶,婴不忍为也,其宗庙之养鲜也。”终辞而不受。

    “若以为有益⑦,则诅亦有损也。君疏辅而远拂,忠臣拥塞,谏言不出。臣闻之,近臣默,远臣喑⑧,众口铄金。今自聊、摄⑨以东,姑、尤⑩以西者,此其人民众矣。百姓之咎怨诽谤,诅君于上帝者多矣。一国诅,两人祝,虽善祝者,不能胜也。且夫祝直言情则谤吾君也,隐匿过则欺上帝也。上帝神,则不可欺;上帝不神,祝亦无益。愿君察之也。不然,刑无罪,夏、商所以灭也。”

    公曰:“善解予惑,加冠!”

    [注释]

    ①疥:疥癣。虐:疟疾。②史固:史,官名;固,人名。祝佗:祝,官名:佗,人名。③悛:止,指痊愈。④管子:即管仲,名夷吾,名仲,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⑤狐:城邑名。毂:毂城。⑥鲜:野兽。⑦“若以为有益”上当脱“晏子免冠曰”五字。⑧喑(yīn):哑。⑨聊、摄:都是地名。⑩姑、尤:都是水名,绕流齐东界。且夫:表示要进一步发议论。“夫”是发语词,“且夫”略等于单说一个“且”。神:灵验。

    [译文]

    景公生了疥疮,不幸的是疟疾也接踵而至,病了一年也没见好,于是就召见会谴、梁丘据、晏子,问他们说:“我的病这么严重了,派史官固和祝官佗去祭祀山川之神和祖宗神灵,牛羊猪和琏璧等祭品全都准备妥当了,数量比先君桓公的还多,桓公用一份祭品,我却用两份祭品。可是病仍旧不见好,而且更严重了,我打算杀掉这两个人来取悦天帝,你们觉得可以吧?”

    会谴、梁丘据说:“可以。”晏子不回答。景公说:“晏子的意见如何?”晏子说:“您认为祈祷有好处吗?”景公说:“是的。”

    景公命令会谴不要再插手齐国的政事,梁丘据也不要再插手接待诸侯宾客的事务,把这些事全都交给晏子管辖。晏子却推辞不敢,可是景公执意如此,这才接受了。会谴、梁丘据都让出了职务。晏子开始执掌国政。转过月来,君主的病就痊愈了。

    景公说:“从前我们先君桓公觉得管仲有功劳,给了他狐邑和谷邑两地作食邑及狩猎之地,以例供给祭祀宗庙用的野兽。赏赐忠臣。那就是赞美忠臣。如今您是忠臣,请让我赏赐给您州款作食邑。”

    晏子谢绝了说:“管子有一个优点,我比不上他;他有一个缺点,我却不愿意效仿,他竟为宗庙饲养供宰杀的禽兽啊。”终于推辞了,没有接受。

    晏子说:“假若您认为祝告有好处,那么诅咒同样也会有害处了。君王疏远身边的股肱之臣,忠臣纳谏的路就被阻塞了,劝谏的话没有人敢说,我听说君王身边的臣子大都缄口不言,远离君王的臣子也沉默不语。众人之口可以销熔金属,如今从聊、摄以东,姑水、尤水以西广大地区,这些地方人口众多,百姓憎恨怨恶指责君王的过失,向上天诅咒您的人就很多。全国人诅咒,两个人为您祝福,即使是善于祝福的人也不能祝福成功。再说,祝福的人直言真情,就是指责诽谤我们的君王;如果隐瞒过失,就是欺骗天帝。天帝如果真的有神灵,就不可能受欺骗;天帝如果没有神灵,那么祝福也没有用处。希望君王审度这件事。不然,杀死无罪的人,就是步上夏朝、商朝灭亡的后尘了。”

    景公说:“先生善于消解我的迷惑,应该给您加官进爵!”景公怒封人之祝不逊晏子谏第十三

    [原文]

    景公游于麦丘①,问其封人②曰:“年几何矣?”对曰:“鄙人③之年八十五矣。”公曰:“寿哉!子其祝我!”封人曰:“使君之年长于胡④,宜国家⑤。”公曰:“善哉!子其复之!”曰:“使君之嗣寿皆若鄙臣之年。”公曰:“善哉!子其复之!”封人曰:“使君无得罪于民!”公曰:“诚有鄙民得罪于君则可,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

    晏子谏曰:“君过矣!彼疏者有罪,戚者⑥治之,贱者有罪,贵者治之;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

    公曰:“寡人固⑦也。”于是赐封人麦丘以为邑。

    [注释]

    ①麦丘:齐城邑名。②封人:管理疆界的官。③鄙人:谦称自己。④胡:指齐之先君胡公静。因其享国久,所以用为祝辞。⑤宜国家:对国家有利。⑥戚者:亲近的人。⑦固:固陋,不通达。

    [译文]

    景公出游到了麦丘,问邑人说:“你岁数多大了?”邑人回答说:“我八十五岁了。”景公说:“真长寿啊!你为我祝福吧!”邑人说:“祝愿君王寿命比齐国先君胡公静还长,为国家造福。”景公说:“好啊!你再为我祝福吧!”邑人说:“祝愿君王的后嗣都像我这么长寿。”景公说:“好啊!你再为我祝福吧!”邑人说:“祝愿君王不要得罪百姓。”景公说:“只有百姓得罪君主的说法,哪里有君主得罪百姓的道理呢?”

    晏子听后劝谏说:“您错了。那些远在地方上的官员犯了罪,有朝廷的大臣代替您去整治他;地位低贱的人犯了罪,自然有地位尊贵的人去处治他们;君主得罪了百姓,谁将处治他们呢?我冒昧地问一问:夏桀、商纣,是当国君的人杀的呢,还是被百姓杀的呢?”

    景公说:“我太固鄙了。”于是把麦丘赏赐给那个邑人作食邑。景公欲使楚巫致五帝以明德晏子谏第十四

    [原文]

    楚巫微导裔款以见景公①,侍坐三日,景公说之。楚巫曰:“公,明神之主,帝王之君也。公即位十有七年矣,事未大济者,明神未至也。请致五帝以明君德。”景公再拜稽首②。楚巫曰:“请巡国郊以观帝位。”至于牛山而不敢登,曰:“五帝之位在于国南,请斋而后登之。”公命百官供斋具于楚巫之所,裔款祝事③。

    晏子闻之而见于公曰:“公令楚巫斋牛山乎?”

    公曰:“然。致五帝以明寡人之德,神将降福于寡人,其有所济乎!”

    晏子目:“君之言过矣!古之王者,德厚足以安世,行广足以容众。诸侯戴之,以为君长;百姓归之,以为父母。是故天地四时,和而不失;星辰日月,顺而不乱。德厚行广,配天象时④,然后为帝王之君,明神之主。古者不慢行而繁祭⑤不轻身而恃巫⑥。今政乱而行僻,而求五帝之明德也;弃贤而用巫,而求帝王之在身也。夫民不苟德,福不苟降,君之帝王,不亦难乎?惜夫!君位之高,所论之卑也。”

    公曰:“裔款以楚巫命寡人曰:‘试尝见而观焉。’寡人见而说之,信其道,行其言。今夫子讥之,请逐楚巫而拘裔款。”

    晏子曰:“楚巫不可出。”公曰:“何故?”对曰:“楚巫出,诸侯必或受之。公信之以过于内,不知;出以易诸侯⑦于外,不仁。请东楚巫⑧而拘裔款。”公曰:“诺。”故曰送楚巫于东,而拘裔款于国也。

    [注释]

    ①巫:古代以舞降神代人祈祷的人。②稽(qǐ)首:古代一种最隆重的跪拜礼,叩头至地。③祝事:治事。指处理斋戒之事。④配天象时:指与天地合德,与四时相符。⑤不慢行而繁祭:不行为简慢而祭祀频繁。⑥不轻身而恃巫:不轻视自身的努力而依仗巫祝的祷告。⑦易诸侯:使渚侯轻信。⑧东楚巫:把楚巫迁到东方去。

    [译文]

    楚国有个叫微的巫师借助裔款的引荐,他见到了景公,在景公身边陪坐了三天,景公很赏识他。楚巫对景公说:“您是圣明贤德的君主,是能成就帝业的国君啊。您在位已有十七年了,事业没有取得明显的成就,这是因为您的圣明与贤德还没有显现出来。请让我向五帝之神说明这件事,以此来彰明您的贤德。”景公向楚巫拜了两拜,叩头到地。楚巫微说:“请让我到都城的郊外去查看一番,好确立一下五帝之神的方位。”景公和楚巫微到了牛山,却不敢登上去,楚巫微说:“五帝之神的方位,在国都的南边,请斋戒以后再登上去。”景公命令百官在楚巫微的住所供奉斋祭的用品,由裔款主持这件事。

    晏子听到这事以后,就去见景公,说:“您让楚国巫斋戒牛山吗?”

    景公说:“是的。想请五帝之神来昭明我的德行,神灵将降福给我,大概会对我大有好处的吧!”

    晏子说:“您的话错了。古时候的王者,道德淳厚,足以使国家安定,品行广博,足以包容大众。诸侯们拥戴他,把他作为领袖;百姓们归附他,把他当成父母。所以天地四时,和谐而不失次序;日月星辰,依次运行而不混乱。道德淳厚,心胸宽广,顺乎天意,合于四时,然后才能成为称帝称王的国君,成为圣明神圣的君主。古时候的明君不会做事懈怠,祭祀频繁,不轻视自身的力量而依仗巫者的求福。如今政事混乱,行为邪僻,却祈求五帝之神使自己道德彰明。抛弃贤人,任用巫者,却想成就帝王伟业。百姓不会随便对君主感恩戴德,福不会随便降到君主身上。您想成为帝王,不是很难吗?可惜啊!您的地位如此之高,可是言论却如此低贱啊。”

    景公说:“裔款把楚巫微推荐给我说:‘您不妨见他一见,看看他究竟有什么能耐。’我见了楚巫微就喜欢他,相信了他所说的一套,于是就按照他的话去做。如今先生指责这件事,请让我把楚巫微驱逐出去,拘捕裔款。”

    晏子说:“您还不能把楚巫微驱逐出齐国。”景公说:“为什么呢?”晏子说:“如果您将楚巫微驱逐出齐国,必定还会有其他诸侯收留他。一旦君王听信他,就会在国内造成祸患,这是不明智的方法;如果把他驱逐出去,这样祸患就会转嫁给齐国以外的其他诸侯,这就是不仁义的行为。请把楚巫微放逐到东面滨海边地,并把裔款囚禁起来。”

    景公说:“好吧。”于是就把楚巫微放逐到东面滨海边地,把裔款囚禁在国都内。

    景公欲祀灵山河伯以祷雨晏子谏第十五

    [原文]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云祟①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②,可乎?”

    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无益。”

    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③,可乎?”

    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泉将下,百川竭④,国将亡,民将灭矣⑤,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景公曰:“今为之奈何?”

    晏子曰:“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

    于是景公出野居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尽得种时⑥。景公曰:“善哉,晏子之言!可无用乎⑦?其维有德⑧。”

    [注释]

    ①祟:作祟,指降下灾祸。②灵山:指有灵应的山。③河伯: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④百川竭:所有的河流干涸。⑤民将灭:此指鱼鳖将因河道干涸而死去。⑥时:通“莳”,种植。⑦可无用乎:可以不听从吗。⑧其维有德:他是有功德的。维,句中语气词,无实义。

    [译文]

    齐国遇到大旱,眼看着雨季已经过去了,可是滴雨未落,景公召集群臣问道:“天不下雨已经很久了,百姓也都饥饿难挨。我让人占卜了一卦,说这是高山大河之神降下的灾祸。我想稍微征收点赋税,以便用这些钱财祭祀灵山,可以吗?”

    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晏子上前回答说:“不可以。祭祀灵山不会带来什么好处。灵山本来以石头为身躯,以草木为毛发。天这么久不下雨,它的毛发将被晒焦,身躯将被晒热,它难道就不希望下雨吗?所以祭祀它没有用处。”

    景公说:“如果不去祭祀灵山,我打算去祭祀河神,可以吗?”

    晏子说:“不可以。河伯以水作为自己的国家,以鱼鳖作为自己的百姓。天很长时间不下雨,泉水将下降,川流也将干枯,它的国家也将灭亡,它的百姓也将灭绝,它难道就不希望下雨吗?祭祀它有什么好处?”

    景公说:“那么如今的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晏子说:“您假如离开宫室,到露天的地方居住,跟灵山河神一起为干旱忧虑,或许侥幸能下雨吧!”

    于是景公出宫,到野外住在露天下居住。过了三天,天果真下了大雨,百姓全都得以播种了。景公说:“晏子的话真对啊!岂能不听他的呢?他是有功德的。”

    景公贪长有国之乐晏子谏第十六

    [原文]

    景公观于淄上①,与晏子闲立。公喟然叹曰:“呜呼!使国可长保而传于子孙,岂不乐哉?”

    晏子对曰:“婴闻明王不徒立,百姓不虚至。今君以政乱国、以行弃民久矣,而声欲保之,不亦难乎?婴闻之,能长保国者,能终善者也。诸侯并立,能终善者为长;列士并学②,能终善者为师。”

    “昔先君桓公,其方任贤而赞德之时,亡国恃以存,危国仰以安,是以民乐其政,而世高其德。行远征暴,劳者不疾;驱海内使朝天子,而诸侯不怨。当是时,盛君之行不能进焉③。及其卒而衰,怠于德而并于乐,身溺于妇侍,而谋因竖刁④,是以民苦其政,而世非其行。”

    “故身死于胡宫⑤而不举,虫出⑥而不收。当是时也,桀、纣之卒不能恶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⑦。’不能终善者,不遂其君。今君临民若寇雠⑧,见善若避热,乱政而危贤,必逆于众。肆欲于民,而诛虐于下,恐及于身。婴之年老,不能待于君使矣。行不能革⑨,则持节以没世耳⑩。”

    [注释]

    ①淄上:淄水岸边。②列士:众多读书人。③进:超过。④竖刁:内竖名叫刁,齐桓公时的宦官。桓公死后,与易牙等作乱。⑤胡宫:一名寿宫,齐宫室名。不举:指不能发丧。⑥虫出:尸虫出户。⑦靡,没有谁。初,开始。鲜,少。克,能够。⑧寇雠:仇敌。⑨革:更改。⑩没世:等于说“终其一生”。

    [译文]

    景公在淄水的边上欣赏美景,晏子悠闲地陪在君王身边。景公无比感慨地说:“唉!如果国家可以千秋万代,岂不是一大乐事?”

    晏子回答说:“我听说圣明的君主不是凭空确立的,百姓不是凭白无故就来归附的。如今您用政令使得国家混乱,用行为背弃百姓已经很长时间了,可是还说想千秋万代,不是很难吗!我听说过,能够千秋万代,是能够始终行善的人。各国诸侯并存,能够始终行善的才能当首领;众多学子在一块学习,能够始终行善的才能当老师。

    “从前先君桓公,当他任用贤人、崇尚道德的时候。被颠覆的国家靠了他才得以保存下来,处境危险的国家依仗他才得以安定下来,所以百姓喜欢他的政令,世人推崇他的道德。他去远方征讨残暴的人,受劳苦的人没有牢骚;驱使天下诸侯让他们去朝拜周天子,诸侯们没也有怨言。那个时候,盛德之君的行为也不能超过他。等到他最后衰微的时候,道德荒怠,纵情享乐,自身沉溺于女色,而国家大事全依仗竖刁,因此百姓对他的统治苦不堪言,世人都责备他的品行。

    “因此他自己死在胡宫里而不能发丧,尸体生的蛆虫爬出门外而得不到收殓。那时候,夏桀、商纣的死亡也不能比这更悲惨了。《诗》中说:‘万事大多有个好的开头,很少有人能坚持到最后。’不能行善到底的,不能始终做君主。如今您面对百姓就像面对仇敌一样,看见善行就像躲避炎热一样。搞乱了国政而危害到贤良的人,必定危及到自身。对百姓随心所欲地搜取财物,对下属残暴地诛杀,必定危及到自身。我年纪大了,不能再为您做牛做马了。您的行为如果不能改变,那就坚持自己的操守,以便终生保持住国家。”

    景公登牛山悲去国而死晏子谏第十七

    [原文]

    景公游于牛山①,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②、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刷③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

    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④、桓公将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则灵公⑤、庄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则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见一,谄谀之臣见二⑥,此臣之所以独窃笑也。”

    [注释]

    ①牛山:山名,在临淄南。②艾孔:姓艾名孔。③刷:擦拭。④太公:齐太公吕尚,齐国始君。⑤灵公:名环,庄公之父。⑥谄谀之臣见二:阿谀谄媚的臣子见到两个(指艾孔、梁丘据)。

    [译文]

    景公出游,到了牛山,向北眺望齐国的都城,泪流满面地说:“为什么要离开这繁华的都城而死去啊!”艾孔、梁丘据都陪着景公一起哭泣落泪,只有晏子在一旁独自发笑。景公擦掉泪水,回头看着晏子说:“我今天出游,内心很是伤感,艾孔与梁丘据都跟着我一起伤心落泪,先生却独自发笑,这是为什么?”

    晏子回答说:“如果贤德的人永远守住国家,那么太公、桓公将会永远守住国家;如果勇武的人永远守住国家,那么灵公、庄公将会永远守住国家。这几位君主如果能常守国家,那么您怎么能得到这个位置而成为君主呢?所以他们交替当君主,交替离开君位,这才传到您这里;可是只有您为此而流泪,这是不仁德的行为。我看到了一位不仁德的君主,看到了两个阿谀奉承的臣子,这就是我独自私下发笑的缘由啊。”

    景公游公阜一日有三过言晏子谏第十八

    [原文]

    景公出游于公阜①,北面望睹齐国曰:“呜呼!使古而无死,何如?”晏子曰:“昔者上帝以人之殁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若使古而无死,丁公、太公②将有齐国,桓、襄、文、武将皆相之③,君将戴笠衣褐,执铫耨④,以蹲行畎亩之中,孰暇患死!”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⑤,而梁丘据御六马而来。公曰:“是谁也?”晏子曰:“据也。”公曰:“何知?”曰:“大暑而疾驰,甚者马死,薄者马伤,非据孰敢为之?”公曰:“据与我和者夫!”晏子曰:“此所谓同也。所谓和者,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咸⑥。今据也,君甘亦甘,所谓同也,安得为和?”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日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伯常骞⑦,使禳⑧去之。晏子曰:“不可!此天教也日月之气,风雨不时,彗星之出,天为民之乱见之,故诏之妖祥⑨,以戒不敬。今君若设文而受谏,谒圣贤人,虽不去彗,星将自亡。今君嗜酒而并于乐,政不饰而宽于小人,近谗好优,恶文而疏圣贤人,何暇在彗?茀⑩又将见矣。”公忿然作色,不说。

    及晏子卒,公出背而泣曰:“呜呼!昔者从夫子而游公阜,夫子一日而三责我,今谁责寡人哉!”

    [注释]

    ①公阜:齐国地名。②丁公:名伋,太公之子。③桓、襄、文、武:指齐桓公、齐襄公、齐文公、齐武公,均为齐国国君。④铫耨:大锄和小锄,田器。⑤无几何:没多久。⑥“群甘”二句:比喻说法,意谓臣不应一味顺从君,而应匡其过失,这样才能配合好。⑦伯常骞:人名,齐国大臣。⑧禳:祭祷消灾。⑨妖祥:凶兆和吉兆。⑩茀:通“孛”,彗星的一种。背:当作“屏”,屏门。

    [译文]

    景公到公阜游玩,向北望去,看到了齐国的都城,说:“啊!如果自古以来没有死亡,该怎么样呢?”晏子说:“古代,天帝把人的死亡当成好事,仁德的人可以在地下得到安息,不仁德的人可以在地下得到藏伏。如果自古以来没有死亡,那么太公、丁公将永远享有齐国,桓公、襄公、文公、武公都只能做他们的相国,您将头戴斗笠,身穿布衣,手持农具,在田野里劳作劳动,哪里还有工夫忧虑死亡呢?”景公听了此话,内心很不高兴。

    没多久,梁丘据驾着六匹马拉的车从远处来了。景公说:“是谁来了?”晏子说:“是梁丘据。”景公说:“您怎么知道的?”晏子说:“大热天的却驾着马奔跑,如果往严重了说,马会死掉,如果往轻了说,马也会受伤,如果不是梁丘据,谁敢这么干?”景公说:“梁丘据是跟我和谐的人啊!”晏子说:“这只能说是相同。所谓和,如果拿味道做比方,是指君主如果是甜的,那么臣子应该是酸的;君主如果是淡的,那么臣子应该是咸的。如今梁丘据是甜的而君主是甜的,这也只能说是相同,怎么能够算得上和谐?”景公气忿地变了脸色,很不高兴。

    没多久,天色黯淡了下来,景公向西望去,看到了彗星,立刻召见值常骞,让他祈祷消除灾难。晏子说:“不可以这样做。这是上天的告诫啊。日月出现圆晕,风雨失调,彗星出现,这是上天因为民间混乱而显现的征兆,所以上天用不祥的征召来警诫百姓的不恭敬行为。如今您如果修文德纳谏言,求教圣人贤人,即使不祈祷消除灾难,彗星也将自行消失。如今您好酒贪杯,纵情作乐,不整顿吏治,宽容小人,亲近谗佞的人,喜欢歌舞乐工,厌恶礼乐制度,疏远圣人贤人,岂止有彗星显现,茀星也将出现了!”景公气忿地变了脸色,很不高兴。

    等到晏子死后,景公从屏门内出来,哭着说:“唉!从前我带着先生游公阜,先生一天之内三次责备我,如今谁还能责备我呢?”

    景公游寒途不恤死胔晏子谏第十九

    [原文]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①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今君游于寒途,据②四十里之氓,殆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③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④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⑤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藉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⑥死胔,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⑦其年,公三月不出游。

    [注释]

    ①籍敛:征收赋税。②据:处于。③周役:完成劳役。④骄泰:骄恣放纵。⑤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⑥敛:通“硷”,给死者穿衣入棺。⑦服政:从事徭役。

    [译文]

    景公出宫在寒冷的路上巡游,看见路边有尚未完全腐烂的尸体,冷眼以对,漠不关心。晏子进谏说:“过去我们的先君桓公出游,看见饥饿的人就给他们分发食物,赈济他们,看见有病的人就给他们钱财,役使百姓,也从不会让他们过于劳苦,征收税赋也不让百姓耗费过多的钱财。先君桓公将要出游的时候,百姓都说:‘君王应该会巡游我们乡里吧!’如今君王在寒冷的路上巡游,在周围四十里内居住的百姓,即使把钱财全部贡献出来也不够上缴税赋,耗尽全力还不能服完劳役,百姓饥寒交迫,腐尸一个挨着一个,而君王对此却漠不关心,您已失去当国君的原则了。钱财耗尽,人力枯竭,百姓就不会拥戴君王;骄奢淫逸,君王也不会怜惜百姓。君王和百姓之间上下不同心,国君臣子相互不和睦,这就是三代之所以衰亡的原因。如今君王正在这样做,我恐怕王室会有倾覆的危险,而成就了异族他姓啊!”

    景公说:“对。身居尊贵的地位而忘了下民的疾苦,过多地征敛而忘了百姓的艰难,我的罪过太大了。”于是,盛殓了死尸,给百姓发放了粮食,在方圆四十内的百姓,一年内不服徭役,景公三个月也不出游。

    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晏子谏第二十

    [原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公被狐白之裘②,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③者兼月,疾者兼岁④。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

    ①霁:雨、雪停止,天转晴。②狐白之裘:用狐狸腋下白毛部分制成的皮衣。③事:指冠、婚、丧、祭等花费多的事情。④兼岁:两年。指发给两年的粮食。

    [译文]

    景公在位的时候,一连下了三天雪仍不见晴天。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晏子进去拜见景公,站了一会儿,景公说:“真奇怪呀!大雪下了三天了,可是天气竟然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真的不寒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的贤明君主,自己吃饱了,却关心那些挨饿的人;自己穿暖了,却记挂那些受冻的人;自己安逸了,却担心受劳苦的人。如今您不知道这些啊。”景公说:“您说得好。我受教了。”

    景公于是下令拿出皮衣和粮食,发放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下令在路上看到这些人,不要问他是哪个乡的;在村里看到这些人,不要问他是哪一家的,按照国家的规定,统计这些人的数目,按需发放给他们,不必他们说出姓名来。这些人中已经担任职务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有病的人,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到这事以后说:“晏子能够明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景公能够去做自己认为美好的事情。”

    景公异荧惑守虚而不去晏子谏第二十一

    [原文]

    景公之时,荧惑守于虚①,期年不去。公异之,召晏子而问曰:“吾闻之,人行善者天赏之,行不善者天殃之。荧惑,天罚也,今留虚,其孰当之?”晏子曰:“齐当之。”

    公不说,曰:“天下大国十二,皆日诸侯,齐独何以当之?”晏子曰:“虚,齐野也②。且天之下殃,固于富强。为善不用,出政不行;贤人使远,谗人反昌;百姓疾怨,自为祈祥;录录③强食,进死何伤。是以列舍无次④,变星有芒。荧惑回逆,孽星在旁。有贤不用,安得不亡?”

    公曰:“可去乎?”

    对曰:“可致者可去,不可致者不可去。”公曰:“寡人为之若何⑤?”对曰:“盍去冤聚之狱,使反田矣;散百官之财,施之民矣;振孤寡而敬老人矣。夫若是者,百恶可去,何独是孽⑥乎?”公曰:“善。”

    行之三月,而荧惑迁。

    [注释]

    ①荧惑:火星。虚:二十八宿中的虚宿。古代迷信认为,荧惑是不祥之星,它出现于某方,预示着某方将有灾祸降临。②虚,齐野也:虚宿相对应的是齐国分野。古代星象家把天上的星宿和地面上的州国相配合,称之为分野。③录录:通“碌碌”,无所作为。④列舍:即列宿(xiù),谓二十八宿。次:古代把周天分成十二等份,叫十二次,每一次都与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宿相结合。⑤为之若何:怎么对待它。⑥孽,指荧惑。

    [译文]

    景公在位的时候,火星停留在虚宿的位置上,整整一年也没有离去。景公感到很惊异,召来晏子问道:“我听说过,人行善事,上天就赏赐他;不做恶事,上天就让他遭殃。火星,是上天将实行惩罚的先兆。如今它停留在虚宿的位置上,谁将承受惩罚?”晏子说:“齐国将承受惩罚。”

    景公不高兴了,说:“天下有十二个大国,都是诸侯,为什么单单是齐国遭受惩罚呢?”晏子说:“火星,是齐国的分野。再说,天下的祸患,都是起于富国乱政。现在的齐国,做善事的人,不被任用,发出的政令得不到施行,贤人被疏远,奸邪小人反而得志;老百姓深恶痛绝,自己招来的灾祸,碌碌无为却强加掩饰,自取灭亡有何可悲伤的。所以各星次顺序紊乱,灾星发出亮光,火星失常,灾星就在我国的分野附近。有贤能的人而不重用他们,怎能不亡国呢?”

    景公说:“可以让它消除吗?”

    晏子回答说:“可以消除的自然就能消除;不可以消除的,也就不能消除。”

    景公说:“我应该怎么做?”

    晏子回答说:“您为什么不平反冤狱,让受冤屈的人回去种田;散发群臣百官的钱财,施舍给百姓;救济孤儿寡妇,敬养老人。假如这样做了,各种邪恶都可以消除,岂只是这个灾星呢?”景公说:“您说得好。”

    这样做了三个月之后,火星就移走了。

    景公将伐宋梦二丈夫立而怒晏子谏第二十二

    [原文]

    景公举兵将伐宋。师过泰山,公梦见二丈夫①立而怒,其怒甚盛。公恐,觉,辟门②召占梦者。至,公曰:“今夕吾梦二丈夫立而怒,不知其所言,其怒甚盛。吾犹识其状,识其声。”占梦者曰:“师过泰山而不用事③,故泰山之神怒也。请趣召祝史,祠乎泰山,则可。”公曰:“诺。”

    明日,晏子朝见,公告之如占梦之言也。公曰:“占梦者之言曰:‘师过泰山而不用事,故泰山之神怒也。’今使人召祝史祠之。”晏子俯有间,对曰:“占梦者不识也。此非泰山之神,是宋之先汤与伊尹④也。”公疑,以为泰山神。晏子曰:“公疑之,则婴请言汤、伊尹之状也。汤皙⑤而长,颐以髯,兑⑥上丰下,倨⑦身而扬声。”公曰:“然,是已。”“伊尹黑而短,蓬而髯,丰上兑下,偻身而下声。”

    公曰:“然,是已。今若何?”晏子曰:“夫汤、太甲、武丁、祖乙⑧,天下之盛君也,不宜无后。今惟宋耳,而公伐之,故汤、伊尹怒。请散师以平宋。”景公不用,终伐宋。晏子曰:“公伐无罪之国,以怒明神,不易行以续蓄,进师以近过,非婴所知也。师若果进,军必有殃。”

    军进,再舍⑨,鼓毁,将殪⑩。公乃辞乎晏子,散师,不果伐宋。

    [注释]

    ①丈夫:男子的通称。②辟门:开门。③不用事:指不祭泰山之神。④伊尹:商朝初期政治家。名伊,尹是官名。辅佐商汤灭掉夏桀。⑤皙(xī):人皮肤色白。⑥兑:通“锐”。⑦倨:微曲。⑧太甲、武丁、祖乙:都是商朝有作为的君主。⑨舍: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再:二。⑩殪(yì):死。不果:没有实行,没有成为事实。

    [译文]

    景公派兵将要攻打宋国,军队途径泰山,景公梦见两个男子站在他面前怒气冲冲,他们怒气大极了,景公害怕极了梦中惊醒了。于是他打开门召见占梦的人,占梦的人来到,景公说:“今天夜里我梦见两个男子站在我的面前怒气冲冲,不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他们怒气大极了,至今我还能记得他们的音容相貌。”占梦的人说:“军队途径泰山而没有祭祀,所以泰山的山神发怒了。请您赶快召来祝史让他祭祀泰山山神,这样就可以了。”景公说:“好吧。”

    第二天,晏子前来朝见景公,景公把占梦人说的话给晏子说了。景公说:“占梦的人说:‘军队经过途径泰山却没有祭祀泰山的神灵,所以泰山的神灵发怒了。’如今我派人召祝官和史官来,让他们去祭祀泰山的神灵。”晏子低头思考了一会儿,回答说:“占梦的人不认识,这不是泰山的神灵,这是宋国的祖先汤和伊尹。”景公不相信晏子的话,认为就是泰山的神灵。晏子说:“您不相信我的话,那么请让我描述一下汤、伊尹的外貌特征吧。汤长得白净高大,两腮长满了胡子,头部上窄下宽,背部略微驼背,声音高昂。”景公说:“是的,是这样的。”“伊尹长得黑瘦矮小,两腮的胡子往横里长,头部上宽下窄,背部佝偻,声音暗哑。”

    景公说:“是的,的确是这样。如今应该怎么办?”晏子说:“汤、太甲、武丁、祖乙,是天下闻名的盛德之君,他们不应该没有后代在世上。到了现今,他们的后代只有宋国罢了,可是您却去攻打它,所以汤、伊尹生气了。我请您遣散征讨宋国的军队,与宋国和好。”景公没有采纳晏子的话,执意要去攻打宋国。晏子说:“您攻打毫无罪责的国家,因而惹得神明发怒,如果不改变您的策略以便继承和宋国的友好关系,军队再继续前进,将会面临灾祸,这不是我所能理解的。军队假如真的继续前进,必定有祸殃。”

    齐军前进了六十里,结果战鼓被毁坏,将帅也陆续死亡。景公这才向晏子谢罪,遣散军队,没有攻打宋国。

    景公从畋十八日不返国晏子谏第二十三

    [原文]

    景公畋于署梁①,十有八日而不返。晏子自国往见公,比至,衣冠不正,不革衣冠,望游②而驰。公望见晏子,下而急带③,曰:“夫子何为遽?国家得无有故乎④?”

    晏子对目:“不亦急也!虽然,婴愿有复⑤也。国人皆以君为安野而不安国,好兽而恶民,毋乃⑥不可乎?”

    公曰:“何哉?吾为夫妇狱讼之不可乎?则泰士子牛⑦存矣。为社稷宗庙之不享⑧乎?则泰祝子游存矣。为诸侯宾客莫之应乎?则行人⑨子羽存矣。为田野之不辟,仓库之不实?则申田⑩存焉。为国家之有余不足聘乎?则吾子存焉。寡人之有五子,犹心之有四支。心有四支,故心得佚焉。今寡人有五子,故寡人得佚焉,岂不可哉?”

    晏子对曰:“婴闻之,与君言异。若乃心之有四支,而心得佚焉,可;得令四支无心,十有八日,不亦久乎!”公子于是罢畋而归。

    [注释]

    ①署粱:齐地名。②游:旌旗上的飘带。③急带:急忙束紧衣带。这是为了整饬威仪。④得无有故乎:该不会有变故吧。⑤复:告,禀告。⑥毋乃:表揣测的词,意思和现在的“恐怕”、“大概”差不多。⑦泰士子牛:泰士,又作“大士”,官职名,掌狱讼。子牛,人名。⑧享:献给鬼神祭品。⑨行人:官职名,掌朝觐聘问之事。⑩申田:官职名,即“司田”,掌农田仓库之事。吾子:对对方的尊称。四支:四肢。得令:假使。

    [译文]

    景公到署梁去打猎,过了十八天还没有返回。晏子从国都前往署梁去见景公。到了署梁,晏子没有正衣冠,也没有用皮带将衣服、帽子束系好,就冲着旌旗飘动的地方奔去。景公看见晏子跑向自己,于是下了车,赶紧束好衣带说:“先生为什么这样匆忙?国内该不会有变故吧?”

    晏子回答说:“您不是太着急了吗!虽然如此,我希望向您禀告。百姓都觉得君王乐于在野外打猎而不愿在朝打理朝政,喜好野兽而讨厌百姓,这恐怕不可以吧?”

    景公说:“您指的是什么呢?我难道为百姓审理案件不公正吗?那泰士子牛(官职名称)在替我审理案件呀;难道为国家与宗庙的祭祀缺少供奉吗?那泰祝子游(官职名称)在替我祭祀宗庙呀;难道为诸侯宾客没有人接待吗?那行人子羽(官职名称)在替我招待呀!难道为土地田亩还没有开垦、仓库不充实吗?那申田(官职名称)在替我开垦田地、充实房屋呀;难道为国家的盈余或不足无人主管吗?那有先生您在替我打理呀。我有你们五位,就好像心有了四肢一样,因为心有了四肢,所以心能感到逸乐。如今我有五位大臣,所以我能够得到逸乐,难道不行吗!”

    晏子回答说:“我听说的,和您说的截然不同。假如心脏拥有四肢,心脏就能得安逸,行;假如四肢没了心脏,已经十八天,不是太漫长了吗!”所以,景公停止狩猎,回到国都。

    景公欲诛骇鸟野人晏子谏第二十四

    [原文]

    景公射鸟,野人骇之。公怒,令吏诛之。晏子曰:“野人不知也。臣闻赏无功谓之乱,罪不知谓之虐。两者,先王之禁也。以飞鸟犯先王之禁,不可!今君不明先王之制,而无仁义之心,是以从欲①而轻诛。夫鸟兽,固人之养也②,野人骇之,不亦宜乎!”公曰:“善!自今已后,驰鸟兽之禁③,无以苛民也。”

    [注释]

    ①从欲:即纵欲。从,通“纵”。②疑此句脱“非”字,作“固非人之养也。”③鸟兽之禁:指君王捕杀鸟兽时对百姓的禁忌。

    [译文]

    景公射鸟,乡野里有人把小鸟吓飞了,景公为此很生气,命令官吏杀掉他。晏子说:“乡野之人也是无意的行为。我听说奖赏无功之人叫乱,治罪不知情之人叫作虐。这两条,都是先王的禁令。所以飞鸟触犯先王的禁令,不可以!如今君王不知道先王的法令,又没有仁爱之心,因此放纵自己的欲望,轻易杀人。鸟兽本来不是人喂养的,乡人不小心吓飞了它,不也应该吗?”景公说:“好!从今以后,放宽对捕猎时的禁令,不用它来苛待百姓。”

    景公所爱马死欲诛圉人晏子谏第二十五

    [原文]

    景公使圉人①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②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右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③。”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④!”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

    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⑤,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一杀公马,使公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

    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注释]

    ①圉(yù)人:养马人。②解:肢解,古代一种酷刑,先把人的四肢砍断,然后再砍头。③景公回答“从寡人始”,似是答非所问。其实,这是景公猛然醒悟到尧舜从不肢解人,故仓促间回答肢解人“从寡人始”。④以属狱:把他交给狱吏治罪。⑤善:喜爱。

    [译文]

    景公让养马人饲养自己所喜爱的马,可是马却突然死了。景公为此勃然大怒,派人拿刀把养马人肢解了。这时晏子正陪伴在景公身边,景公的近侍拿着刀往前走,晏子拦住了他们,向景公问道:“古代尧、舜肢解人,先从身体的哪一部分开始?”景公猛然醒悟到尧、舜从不肢解人,吃惊地说:“肢解人的事从我开始。”于是就取消了肢解养马人的念头。景公说:“把他交给狱吏治罪。”晏子说:“这样,他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何罪,因而被处死。我替您详细说说他的罪状,让他知道自己到底犯了何罪,然后再把他交给狱吏治罪。”景公说:“可以。”

    晏子数说养马人说:“你的罪行有三条,君王让你养马而你却把马养死了,是你的第一条死罪;你养死的是君王最喜爱的马,是你的第二条死罪;你让君王因为死了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得知这件事情后,一定会怨恨君王,诸侯得知这件事后,必定会轻视我们齐国,你养死了君王的马,使百姓对君王心存怨恨,使军队比邻国衰弱,这是你的第三条死罪。如今把你交给狱吏治罪。”

    景公长叹一声说:“先生放了他!先生放了他!不要损害我的仁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