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风范: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反对张扬不讲排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20年12月间,毛泽东在长沙组建共产主义小组的同时,还认真料理着新民学会的许多具体事务。

    在《新民学会会务报告(第1号)》中,毛泽东要求学员们努力做到:

    潜在切实,不务虚荣,不出风头。

    纯洁,诚恳,奋斗,服从真理。

    不标榜,不张扬,不求急效,不依赖旧势力。

    头脑清新,富战斗精神、互助及牺牲精神。

    1937年11月下旬的一天,一位八路军的旅长从前线骑马回到延安来办事,许多人都热情地上前同他打招呼;这位旅长习惯地递给接待处的同志一张他自己的名片,上面赫然印着“国民革命军少将旅长”的官衔,接待处的人看了也没多说什么。

    这时候,恰巧毛泽东走了来;他一见这位旅长,便亲热地叫着他的名字,同时伸出手去同他握手。旅长连忙立正了向毛泽东敬礼、握手,然后随毛泽东进到了接待处的窑洞中。

    坐下以后,谈话开始了。这时,接待处的同志将旅长的那张名片递给了毛泽东;毛看了看这张制作精致的名片,脸上轻轻一笑,随手将它放在了一旁。

    谈话中,毛泽东询问了前线的战斗情况。当毛泽东问到这个旅在历次战斗中一共牺牲了多少共产党员时,旅长却吞吞吐吐地回答不上来。

    这时,毛泽东以极其严厉的态度批评说:“同志,每个共产党员和每一个革命战士,都是我们的亲兄弟;不,比亲兄弟还亲!爱护他们要像爱护自己一样,甚至应胜过爱护自己!可是你连他们牺牲了多少都不晓得,证明你对下面的情况了解得太差了,而且对同志关心不够……”

    说到这里,毛泽东拿起了那张名片,又说:“名片上印了你少将的头衔,少将有什么好夸耀的?我们固然不反对个人应有的官衔,可是绝不能学国民党那一套,拿着官牌子去吓唬人!我劝你还是收起这张名片吧!一个共产党员,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要坚持党的原则,保持无产阶级战士的本色!”

    这位旅长被毛泽东说红了脸,像是无地自容的样子,惭愧地接过名片,站起身来说:“主席,我改!请看我今后的行动吧!”

    毛泽东笑了:“这就对了么!”

    1940年初秋的一个早晨,早饭前,延安马列学院的党总支书记张启龙、副院长范文澜把教育处长邓力群、校务处长韩世福、教育干事安平生和宣传干事马洪叫去,说:“今天请毛主席来学院作报告,由你们接送。早饭后你们赶紧到杨家岭去接毛主席。”

    这时延安正处在困难时期,马列学院里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又总不能赶着骡马去接毛泽东来作报告,被叫来的四个人都感到难为情。张启龙却说:“毛主席和党中央知道我们的情况,不要紧,去接就是了;无车无马,你们就陪着主席走走吧。”

    从马列学院到杨家岭,少说也有八九里的路程,中途还隔着延水河。四个人走了一半的路,刚刚踏上延河桥头,就见毛泽东已经风尘仆仆地走来了。

    四个人都愣住了,见毛泽东来得这样早,脚上的布鞋已经蒙了一层黄土,可想而知毛泽东走得很急;没等四个人开口问话,毛泽东抢先问了他们:“你们四个风风火火的,要干什么去呀?”

    邓力群回答说:“学院领导派我们来接主席……”

    “接我?”毛泽东踏了踏脚,幽默地说,“嗯,我晓得了,是怕我忘了今日有报告会吧?”然后挥了挥手又说,“你们放心好了,学校给我的任务,那是忘不了的!”

    邓力群急忙解释说:“是要我们来接主席的,我们来晚了,很不像话……”

    毛泽东抬起手来摆了摆:“这样做就有些不妥了,一个人作报告要四个人接,要不得,要不得!”

    说着话,毛泽东走过了延河桥,四个人跟在毛泽东的身后,一起向马列学院走来。路上,毛泽东很认真地对大家说:“哦,你们4个人,为什么没有抬轿子啊?你们不是抬了轿子来接我呀?下一次,跟你们的领导去说,再加四个人,来个八抬大轿,又体面,又威风;如果再有人,来几个鸣锣开道的,派几个摇旗呐喊的,你们说好不好?”

    随行的人都笑了,谁也不说话;毛泽东也笑了,一边摇头一边说:“那才不像话哩!对么?过去皇帝出朝,要乘龙车凤辇;官僚出阁,要坐八抬大轿。那样前呼后拥的,浩浩荡荡,摆威风,其实辛苦了老百姓。我们是共产党人,是讲革命的,要革皇帝官僚的命,把旧世界打他个落花流水!”

    毛泽东边走边说:“我们既要革命,就要同旧世界和旧制度决裂,就万万不能沾染官僚习气。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十里八里路,两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这几步路算不得什么;我又不是不晓得道路,不要接接送送。我们要很自觉地养成一种新的风气,这就是延安作风。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国民党的西安作风!”

    毛泽东的话,说得四个人连连点头称是……

    1950年1月15日,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首次出访苏联的毛泽东乘车离开莫斯科到了列宁格勒。

    在列宁格勒,毛泽东一行人首先参观了基洛夫机器制造厂,受到了工人们的热烈欢迎。

    离开基洛夫机器制造厂,毛泽东一行人又在苏方人员的陪同下,驱车去看了十月革命时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领导的俄国工人阶级进行武装革命、炮击冬宫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看了苏德战争中苏联红军的防御工事,最后才参观了俄国沙皇的斯莫尔尼宫,看了沙皇的寝宫、客厅和藏书室。

    当天晚上,列宁格勒市政府的苏联官员为毛泽东一行人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欢迎仪式结束后,又举行了气氛热烈的欢迎宴会。

    宴会结束后,毛泽东一行人又被苏方人员请到基洛夫歌舞剧院,观看了芭蕾舞剧《巴亚捷尔卡》。

    夜间,按照列宁格勒市政府的安排,安置毛泽东在斯莫尔尼宫休息。面对富丽堂皇的宫殿,四壁尽是欧洲风格的石刻雕塑和建筑物,比比皆是一尊尊赤身裸体的大理石女神雕像,使毛泽东感到浑身不自在。他要求换个地方休息,并坚持说:“我可以睡普通的小旅店。”

    那怎么行呢?列宁格勒市政府的官员们为此征询陪同毛泽东进行参观访问的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的意见,葛罗米柯回答说:“Het,Het!”——这句话用汉语发音为“涅特,涅特!”意思是说“不行,绝对不行!”

    考虑到毛泽东的特殊身份和“特殊”要求,苏方官员只好为他另行选择了一处既安全又舒适的大旅店下榻。

    事后,列宁格勒市政府的官员们都说:毛泽东是个既不讲究又很普通的人;他是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领袖,很像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列宁,是一个很朴素的人……

    1952年6月下旬的一天晚上,杨尚昆邀请毛泽东去看由他夫人李伯钊创作的歌剧。盛情难却,毛泽东走去中南海怀仁堂看了由李伯钊创作的歌剧《长征》。

    演出开始后,当剧中出现了毛泽东的舞台艺术形象时,大厅内一片欢腾,观众席上的热烈掌声经久不息,以致几次影响了场上剧情的发展……

    观看演出过程中,毛泽东没有发表任何评论。

    回到丰泽园后的一个星期天,毛泽东让他的大女儿李敏去见李伯钊,转达了他对《长征》剧的意见。

    李敏说他爸爸说,写革命、写长征,他都赞成,但不能拿他爸爸当“菩萨”拜;党内有那么多好同志,许多人还牺牲了他们的生命,应该大力歌颂他们。再说长征,有好几个方面军,有许多领导同志,应当写朱德伯伯、周恩来叔叔、任弼时叔叔,写几个方面军的叔叔伯伯和阿姨们,还不应忘记红五军团的董振堂叔叔。没有他们,她爸爸“独龙也不能下雨”,光写她爸爸不行呢!

    李伯钊和杨尚昆听了,都感到毛泽东的意见很正确,也很深刻,表示将《长征》再认真改写,一定写出让党和人民都满意的好作品来。

    1953年2月16日晚11时,毛泽东乘专列抵达了汉口车站。

    次日,毛泽东提出要到武汉三镇去走一走、看一看;随行的杨尚昆和罗瑞卿商议后,进一步征询湖北省委王任重、杨奇清和武竞天等人的意见,王任重、杨奇清和武竞天等人虽然同意毛泽东的要求,但却提出需要派出警卫人员保卫毛泽东的安全。

    杨尚昆和罗瑞卿对毛泽东讲了湖北省委的意见,毛泽东连连摆手说:“派警卫干什么?我只是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不要张扬么!再说了,一旦派出警卫,四下里戒严,脱离群众么,这样的事情我毛泽东不干!”

    杨尚昆和罗瑞卿向湖北省委的人转达了毛泽东的话,王任重、杨奇清和武竞天等人虽然答应了不再派警卫,却又提出了另一个条件,那就是必须戴上口罩。

    毛泽东服从了这样的安排,戴了口罩,在众人的簇拥下首先开始游览汉阳城北的龟山;游罢龟山,毛泽东一行人又乘渡轮过江,而后登上了长江南岸的蛇山。

    山上的名胜古迹很多。由于是春节期间,山上的游人很多。毛泽东没有多少时间一一游览众多的名胜古迹,便径直走向了旧时残存的黄鹤楼……

    游人中有一个小孩子见毛泽东一行人当中只有毛泽东一个人戴了个大口罩,觉得好奇,便忽闪着两只大眼睛紧盯着毛泽东看,竟认出了是毛泽东,不由喊叫起来:“毛主席!他是毛主席!毛主席万岁!……”

    这一喊不得了,游人大乱,像潮水似的涌来;毛泽东一行人猝不及防,想脱身已经来不及了。但见眼前一片人海、一堵堵人墙,大人孩子们拥挤着、男人女人们欢呼着,一起涌向毛泽东……

    转瞬间,蛇山上的人越聚越多,简直是万头攒动、人潮如海;情急之下,护卫在毛泽东身边的罗瑞卿大喊一声:“尽快脱离!”

    脱离?谈何容易!一眼望去,山上的人都挤满了,山下的人还在往山上冲;毛泽东身边的几名卫士使出了全身的气力,围护着毛泽东往山下挤,在人群中一步挤一步地向前移动脚步……

    众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到了江边;然而江边上也都挤满了人,几名卫士大声喊叫着向前冲,终于在人群中冲开一条缝,保护着毛泽东上了渡轮。

    到了船上,毛泽东立刻摘掉了挂在脸上的口罩,回身向岸上的人群挥手致意——此时此刻,岸上的人群如海潮般地起伏波动开来,鼓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震动了整个蛇山上下、江南沿岸……

    面对此情此景,罗瑞卿和随行的杨奇清等人深感不安,主动向毛泽东检讨说:“安全保卫工作没做好,我们要负完全责任……”

    毛泽东没有责怪任何人,只是笑着说了一句:“真是下不了的黄鹤楼啊!”

    1954年1月,毛泽东在杭州。

    2月初的一天早晨,毛泽东乘汽车到杭州郊区的龙井村去了解那里的茶叶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情况,走下汽车后却发现家家户户都紧闭着门窗,村上见不到一个人影,只见到一只大公鸡在啼叫;毛泽东很失望,气愤地白了跟在他身边的汪东兴一眼,用带了讽刺的口吻批评说:“群众都没得一个,只有大雄鸡在欢迎我们!”

    返回西湖岸边的住处后,毛泽东极其严厉地批评了汪东兴:“三令五申,不要张扬么!这可倒好,什么人也见不到,什么情况也摸不到,违背了我们党的宗旨么!”

    汪东兴表示接受批评,随即集合警卫人员开会,认真总结了搞警卫形式主义的教训……

    1955年4月28日,毛泽东再一次参观了捷克斯洛伐克在北京举办的成就展览,乘车返回中南海途中突发奇想地对跟在他身边的李银桥说:“银桥,咱们找个饭馆吃饭去吧!”

    李银桥知道毛泽东非常留恋普通人的生活,尤其反对张扬和摆排场,想了想说:“行!咱吃羊肉泡馍去,我去那儿吃过。”

    临到小饭馆,毛泽东和李银桥提前一段路下了车。在饭馆坐下以后,李银桥请厨师做了泡馍,毛泽东不大爱吃羊肉,但兴致很高——李银桥心里清楚,在这种小饭馆里坐一坐,对毛泽东来说,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和国家副主席宋庆龄、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率中国党政代表团乘飞机访问苏联抵达莫斯科。

    在机场,苏联党政主要领导赫鲁晓夫、布尔加宁、伏罗希洛夫等人站在凛冽的寒风中迎接。对于中国党政代表团的到来,苏联事先准备了规模盛大的欢迎仪式,200万人上街欢迎。毛泽东知道后,建议苏方取消这些烦琐的仪式:“不要张扬么!能省的节目最好都省去,最多只能让300人欢迎我,再加上仪仗队。”

    苏联方面表示尊重毛泽东的这些意见,虽然欢迎仪式比较简朴,但迎接的规格和礼遇都很高。在机场上,一面面苏联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一条条用俄文和中文书写的大字横幅被高高地举起在列队欢迎的人群当中,列队整齐的苏联红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精神抖擞地准备接受毛泽东的检阅,欢迎的人群高举着无数束鲜花和一面面红旗……

    11月5日,中国代表团在毛泽东的率领下,集体去到红场拜谒列宁墓。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苏方准备出动120名警力提前进入红场,毛泽东知道后反对说:“太多了!如果一定要出的话,最多不可超过20人!”

    苏方尊重毛泽东的意见,提前派出20名警力布控在了列宁墓的周围——在列宁墓前,毛泽东久久地、久久地肃立在那里,不说一句话;此时此刻,激荡在他胸中的热血涌动着,充满了对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敬仰之情……

    1958年2月12日,毛泽东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辽宁视察;抵达沈阳后,在没有提前通知任何人的情况下,毛泽东视察了辽宁黎明机械厂。

    次日,依旧是在不提前通知任何人的情况下,毛泽东只带了他的随身卫士李银桥和田云玉,乘车去了沈阳市东陵区高坎乡的向东合作社,然后又乘车去了抚顺煤矿和二整流所——所到之处,由于毛泽东的突然到来,令见到毛泽东的人们欣喜望外,纷纷奔走相告:“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看望我们了!”

    此时的东北大地正是一片冰铺雪盖的季节。放眼远山白雪皑皑,近处的田野和城郊、村庄也是白雪茫茫一片,树上的雪挂映着冬日的阳光,尽显一派北国风光……

    越往北走越冷,毛泽东冒着严寒继续视察。

    2月14日,毛泽东到吉林省视察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当天下午,毛泽东乘飞机返回了北京。

    晚上,在中南海颐年堂,毛泽东对朱德和周恩来等人说:“我这次突然去了趟东北,了解了许多实际情况,所到之处一点儿准备也没有,比提前通知人家大有收获哩!”

    朱德和周恩来都知道,毛泽东喜欢深入群众、亲自掌握第一手材料……

    3月4日,毛泽东再次带着卫士李银桥和封耀松等人乘飞机离开北京,当天抵达成都。

    在成都,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并多次发表讲话,提出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理论、观点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3月成都已是春暖花开,到处呈现着一派蓬勃向上的气息。

    会议期间,毛泽东想去文殊院看看那里的寺庙和佛像、了解一下传统文化,被随行的杨尚昆劝止了:“主席,现在正是人们游春踏青的时候,城里的人特别多,保卫工作不好做;你出去了,肯定会被人民群众围住……”

    “我还不自由了呢!”毛泽东无可奈何地说,“那我就在房间里憋死吧!”

    杨尚昆不敢再说什么,毛泽东也不再坚持外出……

    可巧,第二天下雨了。小雨如丝如线,飘飘洒洒地滋润着大地。毛泽东高兴了,在院落中淋着雨对李银桥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啊!走,我们到杜甫草堂去!”

    李银桥劝阻说:“主席,杨主任杨主任,指杨尚昆。说不让你出去……”

    “怕什么!”毛泽东出主意说,“你去叫杨尚昆,拽上他同我们一起去!难得在成都遇上春雨,‘花重锦官城’么!现在街上人少,我们穿了雨衣去……”

    李银桥只得叫来了杨尚昆,杨尚昆又叫来了罗瑞卿,毛泽东带了李银桥、封耀松和叶子龙,一行人穿了雨衣,乘车去到西郊的浣花溪畔看杜甫草堂——临行前,罗瑞卿想通知成都市公安局的人,被毛泽东制止说:“就我们几个人,什么人也不要通知!”

    罗瑞卿只得照办……

    1959年6月25日下午,毛泽东乘坐一辆银灰色吉姆轿车,经湘潭返回故居韶山冲。

    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10年后第一次回韶山。

    当日晚,韶山招待所安排了这样一桌饭菜为毛泽东“接风”:

    风味辣子鸡、爆炒腊肉、焖炖羊肉、红烧水鱼、清蒸青鱼、素炒空心菜、家常烧豆腐、煎烹苦瓜片外带一盘炒辣椒。这样的安排,毛泽东很满意,因为家乡的人民知道毛泽东喜欢吃鱼。

    6月26日晚,毛泽东在韶山招待所摆下酒宴招待家乡父老。酒宴一共摆了8桌,请了七八十人,包括毛泽东的本家堂弟毛泽连和外祖家亲戚表兄文涧泉、文梅清、表侄文九明等,还有烈属贺菊英、沈素华,乡亲毛宇居、毛顺清、郭伯田、谭熙春等人……

    毛泽东安排请客吃饭,一方面是为了感谢故乡人民半个多世纪以来对他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是他想借此机会倾听群众对当前农村工作的意见。酒宴开始前,随行的汪东兴曾问他:“主席,你看摆多少桌合适?”

    毛泽东说:“七八桌就行了,最多不超过十桌。”并说,“我们不能像汉高祖刘邦那样,返回沛县时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劳民伤财么!”还说,“也不能像朱元璋那样,一回凤阳就大排酒宴,单是桌子就排了十多里……”

    酒宴上,排上桌的菜肴有:

    凉菜:香肠切片、咸鸭蛋、卤味拼盘、凉拌苦瓜条

    热菜:大锅炖杂烩、木耳炒鸡块、回锅肉、爆炒鸡杂、红烧青鱼、烧丝瓜、炒豆角、清炖排骨

    主食是米饭、面卷、大米稀饭

    酒宴开始前,毛泽东召集一些年长的乡亲和当地社队的基层干部开座谈会,对大家说:“我离开家乡30多年了,今日请大家来,想听听列位的意见,想请你们对我,也是对政府提些意见,要尽量提、放心讲。”

    一听这话,乡亲们一个个表现得面面相觑,谁也不出头说第一句话;难堪的沉默过后,终于有人说话了:“搭帮您老人家翻了身,想要感谢还来不及呢,哪能有什么意见啊……”

    这话说得听上去很勉强,毛泽东收敛了脸上的笑容,极其严肃地说:“我不回,你们望我回;回来了,又不跟我讲真话!”

    众人一听,毛泽东明显不满意了,这才开始讲了存在于农村兴修水利、办大食堂、缺医少药、乡村教育中的诸多弊病和不足;毛泽东以他博大的胸怀认真听着,尽管表现在他脸上的依然是笑容,但人们看得出他的心情很沉重,仿佛看到了广大农村冲天干劲背后的诸多隐患……

    座谈会临结束时,毛泽东对大家说:“你们的意见提得很好。”并说,“像这样的话,只有在家乡、在韶山才能听得到,在中央、在其他地方是听不到的。”

    为了表示鼓励,毛泽东特意请大家同他一起合影留念,并总结说:“乡亲们,你们提意见是对党的热爱,对政府的支持,希望你们今后还要多提,大胆地提、大胆地讲。回到北京后,中央要开会,好好研究,向全国下个文,统一解决农村大食堂的问题。”还说,“我们搞社会主义,这才刚刚起步,没得经验,出了问题,中央要负责,特别是我要负责。”

    1964年4月2日,毛泽东乘专列抵达武汉。

    这次毛泽东到武汉没有去东湖,而是住进了武昌区大东门外的洪山宾馆。

    洪山坐落在武昌市区,山虽不高,但苍松翠柏掩映了整个山麓,一派郁郁葱葱。

    4月4日下午,毛泽东带了随行的张耀祠、卫士张景芳等人走出宾馆去登洪山——临行前,张耀祠请示毛泽东要不要派出警戒哨?毛泽东摆手说:“不要!”并说,“我最讨厌领导人出行前呼后拥的,又是派警卫,又是派警车,搞什么搞?一是劳民伤财,二是扰民,不是共产党人的作风么!”

    登山路上,毛泽东解开了中山装上衣的所有衣扣,敞露了毛衣,大踏步地登上了洪山南麓宝通寺后面的山顶。这里,高高的灵济寺威武挺拔,势欲遏云。这是一座七层八面的内砖外瓦、仿木结构的元代建筑,后经清同治年间重修,虽经多年的战火纷乱,但整个塔身依然保存完好,故又有“洪山宝塔”之说。

    毛泽东伫立山顶,背向宝塔,向西览视不远处的长江大桥,对跟在他身边的几个人说:“大革命时期,北伐军打到了武汉,可恨被蒋介石中途断送了!”

    张耀祠说:“我们党后来总算吸取了教训……”

    毛泽东感叹着说:“那时候,大革命失败了,当时我和我的两个弟弟都在武汉,许多人对革命前途感到悲观、感到渺茫,我对我的两个弟弟讲,‘大鹏鸟也有折翅的时候,只要它养好了伤,会飞得更高、更远’!”

    张耀祠低声说:“革命总算成功了,我们共产党人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毛泽东说:“所以说,我们这一代人要好好地教育下一代,不要将老子打下来的江山给断送了……”又说,“一代、两代,到第三代、第四代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啊?现在还很难讲。帝国主义的预言家们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的第三代、第四代身上,我很担心……”

    张耀祠说:“主席,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强大,子孙后代不会忘本。”

    毛泽东开始在山间散步,同时说:“我是曾经讲过的,‘霸主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这是王安石的诗,古时候的人是很注重后继有人无人的问题的。我们共产党人为人民打天下,也要考虑江山将来变不变色的问题,现在苏联已经改变颜色了,我们党内也有修正主义……”

    张耀祠跟在毛泽东的身后说:“中国的老百姓在旧社会受苦受难深重,就是有人想叫他们走回头路,恐怕也难……”

    “问题不是这样看。”毛泽东对跟在身边的人们说,“中国的老百姓受苦受难深重,一旦过上好日子,也会忘乎所以。我们搞社会主义,搞经济建设,没有多少经验,很容易走弯路。从现在起,对于反修防修,防止倒退,就要提高警惕。这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

    临下山时,毛泽东又说:“我已经是71岁的老人了,你们还都年轻,要教育子孙后代永远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