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风范:毛泽东的人格魅力-艰苦朴素平易近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49年11月,北京的天气已经显凉了,可毛泽东在中南海内居住的菊香书屋是老式建筑,没有暖气设备。为了解决这里的热水供应和取暖问题,中央办公厅行政处的人准备为毛泽东安装锅炉和暖气片,却被毛泽东制止了。

    毛泽东对行政处的人说:“现在刚刚建国,需要办的大事很多,这些小事以后再说。再说现在也没有足够的条件,即便条件好些了,也要先为全国的老百姓办事情。我们共产党人,无论办什么事情,首先要想到群众,要时刻想着人民。”

    行政处的人为难地说:“快入冬了,取暖问题总得考虑……”

    毛泽东摆摆手:“可以生炉子么!我们在延安、在西柏坡,不都是没得暖气么?在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照样打出了一个新中国。不要刚刚建国就讲条件,还要艰苦奋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道理你们应该懂得的。”

    没办法,既然毛泽东不同意装锅炉,这件事也就暂时搁置起来……

    11月末的一天下午,毛泽东走出菊香书屋到院子里散步,见到行政处修缮队的工人们正在几处房前搭木架子,立刻让李银桥叫来了阎长林,问他:“这是做什么呀?”

    阎长林告诉说是为了防止房柱的漆皮继续脱落,行政处要给门柱涂刷油漆。

    毛泽东一边摇头,一边摆手说:“你去告诉行政处的领导,这里现在不需要刷油漆,过几年再修理吧。我住的房子,不要和公共场所一样花那么多的钱,一切从俭,这样就很好了。”

    没办法,阎长林只得让修缮队的人们停了工,撤去了木架,然后去通知了行政处。

    在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觉得毛泽东在每一件事情上都严格要求自己,他要求大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同时首先约束自己、不搞任何形式的铺张浪费。

    1949年12月5日夜至次日凌晨,北京下了一场大雪。上午,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李富春、叶剑英、彭真、李维汉、郭沫若等人和在京的许多中央领导同志齐聚中南海勤政殿,为毛泽东即将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起程访问苏联送行。

    上午10时许,在雪后阳光的照射下,穿了一件深蓝色呢绒大衣的毛泽东同前来为代表团送行的人们一一握手告别。在毛泽东的身后,紧紧跟随着聂荣臻、罗瑞卿、李克农、毛岸英、叶子龙、陈伯达、汪东兴和中央办公厅的副主任兼俄语翻译师哲……

    就要离开中南海了,毛泽东突然把叶子龙招呼到身边,问他:“我那几件‘传统’带了吗?”

    叶子龙一时间被问愣了,想了想才突然明白过来,毛泽东所说的“传统”是他平日里睡觉用习惯了的一件带了好几块旧补丁的军用毛毯、一床棉被以及褥子、一个装了荞麦皮的布枕头和一双穿惯了的皮面软底拖鞋——想到这些,叶子龙急忙说:“去苏联还带这些?”

    “火车上还是要用的。”毛泽东嘱咐说,“再说回国后还要用,带上吧!”

    没办法,既然毛泽东交代了,叶子龙赶紧大步流星地跑回去找人收拾这些东西了……

    1950年2月27日上午,离开中国国土达80天之久的毛泽东终于回到了祖国大地,回到满洲里后,又到了哈尔滨。

    在哈尔滨,毛泽东和周恩来先去视察了一些地方,然后进到哈尔滨市颐园街一号院的房间内休息。

    在一楼会议室,毛泽东对陪同前来的哈尔滨市委的领导同志们说:“现在大家都进城了,住上了楼房,还坐上了小汽车;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要忘了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任何时候都不要忘掉革命的优良传统!”

    周恩来说:“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共产党的干部,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还要保持自我批评的作风。”毛泽东继续说,“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必须吃苦在前,只有把人民的事情办好了,我们共产党人才可以考虑办一办自己个人的事。如果我们的党员队伍中出现了先为自己办事的人,那就要毫不客气地把他开除出革命队伍去!”

    讲话时,毛泽东的表情严肃,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屏住呼吸认真听着……

    谈话后,毛泽东走进为他准备好了的休息室。

    见到弹簧床,毛泽东上前按了按厚厚的床垫,笑着对跟进来的叶子龙说:“你晓得我不习惯睡这种床,还是换木板床么!”

    叶子龙说:“主席,你先试着睡一下,如果感觉不舒服,以后到了别的地方咱再换。”

    “你还是派人去把我那几件‘传统’取来吧!”毛泽东摆摆手说,“被子、褥子和枕头,我睡自己的。”

    叶子龙笑了:“那好,我派人去给你拿‘光荣传统’!”

    1951年冬,北京的天气很冷。由于中南海院中的房屋都是古老的旧式建筑,尚且没有安装暖气设备,供热取暖问题再一次被提了出来。

    中央办公厅行政管理处的人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先派人去通知了阎长林,阎长林请示毛泽东,不想毛泽东依旧说:“冷些怕什么?自然规律么!我不要装什么暖气!”

    阎长林使用“激将法”说:“我知道主席不怕冷,可你也得为我们这些人想想啊?你就不心疼这大冷天的,你每天洗脸洗脚,还得让我们跑里跑外地去给你烧热水、端着盆子跑出去倒洗脚水,地下结了冰,也不怕我们磕着碰着……”

    听阎长林这样一说,毛泽东反倒哈哈大笑起来:“你什么时候学得会讲话了?我晓得你的用意,莫再讲了,还是麻烦你们继续为我烧洗脸水吧——我先谢谢你们!”继而又说,“长林啊,你是跟我从延安走过来的老同志了,要想想我们在延安、在西柏坡的日子,你就不这样讲了。”

    阎长林只得不再讲了。

    1953年2月中旬,毛泽东乘专列离开北京到南方视察。

    2月15日上午,专列途径河北省的邢台车站临时停车。车下上来一个人之后,专列继续向南行进了。

    上来的人是邢台县的县委书记张玉美。

    毛泽东让张玉美坐在自己的身旁,然后问他:“你以前见过我吗?”

    张玉美兴奋地说:“见过!”

    毛泽东一愣:“在哪里见过我呀?”

    张玉美回了回神说:“见过您的相片……”

    一句话,说得毛泽东仰脸大笑起来;笑声中,毛泽东继续问张玉美:“把你们县互助合作的情况,给我讲一讲好么?”

    “好!”张玉美见毛泽东用商量的口气同自己谈话,心中的紧张情绪完全放松下来,开始向毛泽东汇报县里的互助合作情况……

    列车在行进中。毛泽东专心致志地听,平心静气地问;从问题的提出、事情的发展过程,到如何解决了遇到的各种困难,哪怕是一个很细小的事态发展变化,毛泽东都询问得一清二楚。

    当张玉美汇报到妇女劳动力的问题时,毛泽东说:“妇女的伟大作用,首先是在经济方面;没得她们,生产就不能够进行了。你们要很好地总结经验呢!”

    吃午饭的时间到了。张玉美随毛泽东进到餐车,和毛泽东在同一张餐桌上吃饭。毛泽东问他:“你喝酒么?”

    “不喝。”张玉美恭敬地回答,“谢谢主席,我从来不喝酒。”

    “少喝一点还是可以的。”毛泽东口中嚼着辣椒说,“我也很少喝酒。”

    饭后,毛泽东只休息了10分钟,便将张玉美叫到他身边,两个人一直谈到了下午7点多钟。

    该吃晚饭了,毛泽东谈意不减,拉了张玉美的手说:“咱们到餐车再接着谈!”

    晚饭后,专列临近郑州火车站时,毛泽东亲切地对张玉美说:“今日同你谈得很好。回去以后,将你今日谈的情况写成材料,报中央办公厅给我看。”

    “我回去就写。”张玉美起身说。

    毛泽东对随行的杨尚昆说:“尚昆,你记着接收他的材料。”

    “是!”杨尚昆点头答应,“我记着。”

    临下车时,张玉美请毛泽东为合作社作指示,毛泽东讲了4句话:“积极领导,全面规划,典型引路,稳步前进。”

    车停郑州。张玉美向毛泽东告别。毛泽东再一次握了张玉美的手说:“日后有事,就找我毛泽东。”

    同毛泽东谈了800里路的张玉美含着激动的热泪告辞了……

    1955年3月1日,全国统一发行新人民币。1元折合旧币10000元,1角折合旧币1000元,1分折合旧币100元。

    从这时起,全国改供给制和包干制为工资制。江青每月100多元,毛泽东每月200元多一些。

    毛泽东的家庭账目全部由李银桥掌管。李银桥写了计划开支的明细表,包括穿衣、吃饭、房租、家具折旧费、子女的学习和生活费、支援困难同志和节约等几项。

    毛泽东看了后说:“我的生活费,一日3元高了吧?”

    李银桥解释说:“不高,招待客人也要从中支出呢!”

    毛泽东这才在李银桥写的计划表上批了两个大字:

    照办。

    6月19日,毛泽东在南昌电示在北京的李富春,要他在即将召开的中央各机关、党派、团体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严厉批评发生在人们身上的浪费现象。毛泽东电示说:“不增产节约不行,不反对铺张浪费不行,要狠狠批评那些搞浪费的人,告诉他们,任何一种铺张和浪费,对人民来说都是极大的犯罪。”

    李富春接到毛泽东的电示后,很快在中央各机关、党派、团体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厉行节约,为完成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报告,严厉批评了存在于某些人、某些部门、某些地方的浪费现象。

    视察途中的毛泽东得到北京的会议通报后,很认真地对随行的罗瑞卿、杨尚昆、汪东兴等人说:“我们在井冈山、在延安、在西柏坡都很节俭,大家都以艰苦朴素为荣,进城以后有些人放松了思想警惕和思想改造,这个问题是大问题呢!不要以为浪费点没什么,全国的老百姓不答应呢!我们党的纪律也不允许呢!我们要下大力量,一定要刹住铺张浪费的歪风!”

    1958年8月4日上午,毛泽东视察了河北省的徐水县。

    在徐水县委小礼堂听完汇报,毛泽东走出来,开始同县里的人们合影。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舒秉义拿了照相机站在人前,对了几次镜头,然后上起去拉了拉毛泽东的衬衣袖:“请毛主席再向前站一站……”

    站在毛泽东身边的徐水县委书记张国忠低声训斥舒秉义说:“你胆子可不小,胆敢拽毛主席!看我回去怎么收拾你……”

    毛泽东听到了张国忠说的话,制止张国忠说:“不要这样么!”然后对舒秉义笑一笑,按着他的要求向前迈了半步——舒秉义感动得都快要哭了,赶紧对镜头、按快门……

    毛泽东一行人离开县委大院以后,分头乘坐吉普车去参观了位于县城东侧的大寺各庄农田。看着大田里长势旺盛的棉花,毛泽东高兴地说:“要搞大公社,让我们的人民尽早过上好日子!”

    随后,毛泽东又迈步走向一片红薯地,蹲下身去伸手翻开红薯秧、扒开土,看看红薯长得有多大……

    接着,毛泽东又去视察了坐落在县城北上关西街的机械制造厂,听取了厂党委书记兼厂长的一位带职军人的工作汇报——在机械厂的党委办公室,毛泽东一见到这位党委书记即说:“我认得你,你是邸冲!”

    邸冲立正了回答:“主席的记性真好,我是邸冲!”

    “你怎么到这里来了?”毛泽东饶有兴趣地问,“你不是在河北省军区么?”

    “支援地方建设!”邸冲回答说,“组织上派我来这里搞工业,刚来时间不长……”

    “你带了多少人来呀?”毛泽东在一把宽大的太师椅上坐下来继续问。

    “带了一个汽车团和一个工程连!”邸冲颇显兴奋地说,“这里的山区储存有大量的铁矿,准备在这里大炼钢铁!”

    “军人带职搞工业,很好么!”毛泽东满面笑容称赞说,“这很能体现我们的军队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光荣传统!”并继续说,“一定要把工业搞上去,大炼钢铁,把机械制造业搞上去;你是军人,要有军人的作风,利用部队的优势,把全县、全地区的工业带动起来!”

    “是!”邸冲再次立正了回答。

    谈话中,毛泽东抬头看了看四梁八柱的大瓦房,见是方砖盖顶,又见是青砖铺地,不禁笑道:“这里以前一定是户有钱人家……”

    邸冲回答说:“以前这里是‘烧锅’。”

    毛泽东不解地问:“什么?”

    不等邸冲开口回答,一位近前为毛泽东沏茶水的姑娘抢先解释说:“就是造酒的人家。”

    “噢,晓得了。”毛泽东笑着问这位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呀?”

    姑娘红着脸说:“我叫曾翠萍。”

    邸冲介绍说:“她是曾子的曾,翠绿的翠,萍水相逢的萍。”

    毛泽东点点头:“曾子的曾,大户人家么!”

    曾翠萍忙说:“报告毛主席,我也是苦出身呢……”

    毛泽东再次笑了:“晓得,晓得呢!”

    离开机械厂,毛泽东一行人又去视察了建在县城以西的棉纺织厂。在棉纺织厂,舒秉义的大女儿是挡车工,早已得到她父亲的电话消息,提前站到了众女工的前面;当毛泽东与大家见面时,舒秉义拿着照相机连连按动快门,将他女儿和毛泽东在一起的感人镜头拍了不知多少张……

    1959年9月15日下午,毛泽东在新落成的北京人民大会堂邀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负责人和著名无党派人士举行座谈会。谈话中,与会人员纷纷颂扬共产党的政策英明而伟大,毛泽东吸着烟对大家摆手说:“英明不英明,伟大不伟大,要用事实讲话;要说没成绩,不是事实,我们现在就坐在成绩上嘛!人民大会堂就是很好的明证么!”

    接下来,毛泽东要求大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横下一条心,搞大跃进,大办钢铁,大办农业,大搞科学技术:“让我们的国家尽快富裕、强大起来,让全国的老百姓都尽快过上好日子!”

    在谈到知识分子问题时,毛泽东实事求是地讲:“知识分子大有进步,民主党派大有进步,工商界大有进步,但也不是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比如世界观的问题,洗脑子不容易一下子洗得那么干净,要慢慢来,解决世界观的问题不能搞‘大跃进’。”

    讲到这里,所有在座的人都被毛泽东的话说笑了,大家从毛泽东那平易近人的言谈话语中进一步切实感觉到了共产党政策的英明与伟大——笑声中,讲到“反右倾”问题,毛泽东明确指出:“在党外人士中现在不搞运动。”

    只此一句,再一次引得所有在座的人们掌声雷动……

    1960年5月3日,毛泽东在济南接见了来自拉丁美洲和非洲14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接见时,这些外国朋友们将满面笑容的毛泽东团团围住,大家在一起欢笑着、簇拥着,就像是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又重新见面了一样——毛泽东对大家说:“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美帝国主义,我们大家都是站在一条战线上,大家需要互相团结互相支持,”并说“全世界人民包括美国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

    5月7日和5月8日,毛泽东又在郑州接见了来自非洲、拉丁美洲等20个国家的朋友,指出世界和平的取得主要靠人民的团结和斗争。

    5月9日,又有8个拉丁美洲国家的朋友要求见一见毛泽东。毛泽东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随即安排了接见,毛泽东向大家介绍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当日,毛泽东还接见了来自伊拉克、伊朗和塞浦路斯的朋友,并发表谈话说: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主义是美帝国主义,在很多国家有它的走狗。帝国主义所支持的人,正是广大人民所唾弃的人。世界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都得到并将继续得到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的坚决支持……

    连日来,所有受到毛泽东接见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朋友们都盛赞毛泽东热忱好客、平易近人、是值得他们信赖的真正的朋友。

    10月22日,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颐年堂很高兴地会见了他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诺。

    老朋友见面,没有任何拘束,无话不谈,相互间完全没有一点儿顾忌。斯诺喝着茶水说:“我很喜欢喝中国茶。”又说,“比在延安时好多了。”

    毛泽东笑着说:“很久不见了,事情确实好转一点。不过,你没有变,我也没有变。”

    斯诺说:“但是,中国却是大变样了!”

    毛泽东不无感慨地说:“是变样了,这也有你的功劳么!21年前你不就已经预言红星要普照中国吗?”

    斯诺笑了,很自然地问起了中国的现行政策,并且问到了中国的“百花齐放”和反右派斗争。毛泽东对他讲:“你说我们停止了‘百花齐放’,那是传言,事实上我们并没有停止。我们主张社会主义的百花齐放。我们从开始就是这样的,不是说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都可以‘齐放’。”并讲,“将来财富应该集中在公共事业。个人的生活要比现在有所提高,要提高一倍、两倍、三倍、四倍,或者更多一点。太多就对身体不利,对人也不利。”

    斯诺说:“提高得越多不是越好吗?”

    “我不这样看问题。”毛泽东说,“奢而堕,浮而躁,我始终坚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并说,“安贫者能成事,太富了就要出问题。”

    斯诺又讲起了毛泽东在长江游泳的事:“我在外边看了报道,记得那时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游泳运动;在上海,由于参加游泳的人数太多,以至于外界又传起了中国大陆准备攻打台湾。”

    毛泽东哈哈大笑起来:“那个报道也太夸大了么!我们也没有落后到用游泳的力量去解放台湾,可见外国的舆论也真是不可信哩!”

    接下来,斯诺又谈及了有关中美关系的一些问题。最后,毛泽东以十分肯定的语气说:“台湾是中国的事情,我们坚持这一点。”

    斯诺敬佩毛泽东,也信服毛泽东。

    1961年8月21日,毛泽东上了庐山。

    自从毛泽东上庐山后,庐山上的工作人员都高兴得不得了。在一次为中央领导同志组织的舞会上,江西省农垦文工团的女演员邢韵声陪毛泽东跳舞,发现毛泽东的手腕上戴的一块手表已经很老、很旧了,便问毛泽东:“主席,表这么旧了,您怎么不换一块呀?”

    毛泽东连连摇头说:“哦,这可不能换!这块表跟了我十几年了,为我立下了大功呢!”

    原来,毛泽东戴的是一块老式的欧米茄手表,那还是在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时,郭沫若在重庆九龙坡机场迎接毛泽东时送给毛泽东的,至今毛泽东已经戴了整整16年了……

    这次毛泽东上庐山是来开会的。

    会议进行中,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同志恳托董必武请毛泽东写一首诗词。董必武将宁夏同志的意思对毛泽东讲了,毛泽东满口答应下来。

    9月8日,毛泽东将他以前写过的一首《清平乐·六盘山》词重写了一遍后,又给董必武写了一信:

    清平乐·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遵嘱写了六盘山一词,如以为可用,请转付宁夏同志。如不可用,可以再写。

    毛泽东

    一九六一年九月八日

    宁夏同志得到毛泽东的这首词如获至宝,一个个高兴得不得了,纷纷称赞毛泽东“真是太好说话了”……

    1962年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亲切会见了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丘钟惠、廖文挺、庄则栋、容国团等人。会见过程中,毛泽东同大家一一握手,一面称赞他们的乒乓球打得好,一面鼓励大家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会见结束后,丘钟惠、廖文挺、庄则栋、容国团等人久久沉浸在不能自抑的兴奋状态和幸福的回忆之中,个个都感到毛泽东实在是太亲切、太慈祥、太和蔼了,那平易近人的神态和那体贴入微的关怀,令他们久久不能忘怀……

    1965年7月20日,前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从海外归来抵达北京。

    7月27日下午,在周恩来的陪同下,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会客室内热情接待了李宗仁和他的夫人郭德洁及程思远先生。

    谈话中,毛泽东说:“跑到海外的,凡是愿意回来,我们都欢迎。他们回来,我们都以礼相待。”

    周恩来说:“毛主席说,如果‘蒋委员长’现在回来,他是要亲自去迎接的!”

    李宗仁说:“我想他蒋先生在台湾的日子也不好过,但他也不会捂着老脸主动回来……”

    毛泽东说:“不要捂着脸么!大大方方地回来,堂堂正正地做人;我们欢迎他,欢迎每一位从台湾、从海外归来的国民党朋友!”

    周恩来也说:“如果他真的想回来同我们一道共事,现在也不晚嘛!我可以去香港,甚至去台湾迎接他!”

    李宗仁感叹道:“我想现在他在台湾的处境也很尴尬,恐怕是‘有心归汉无力还’啊……”

    毛泽东风趣地说:“我看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吧?”

    李宗仁首先笑了,毛泽东和周恩来也一起大笑起来……

    谈了一会儿话之后,毛泽东提议大家到游泳池中去“凉快凉快”——毛泽东的这一“别开生面”的提议是李宗仁及程思远事先决然没能想到的,深感毛泽东没有拿他们当“外人”,欣然同意。

    几个人游了一会儿,毛泽东率先上岸了。当程思远上岸准备更衣时,毛泽东的卫士对他说:“毛主席请你去!”

    在会客室里,毛泽东先问了程思远的学历和工作经历,然后谈了美国的一些情况。程思远说,美国总统肯尼迪生前在他的办公桌上总摆放着一部英文版的《毛泽东选集》,看来他是要他的手下人研究中国;近来还有一位国民党的朋友告诉说肯尼迪也用毛泽东思想办事,肯尼迪把毛泽东思想概括成两句话:“调查不够不决策,条件不备不行动。”

    毛泽东吸着烟笑了,他问程思远:“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吗?”

    程思远一时之间不知道毛泽东问话的含意,只得回答说:“不知道。”

    毛泽东说:“我是靠经验吃饭的。”然后又说,“以前我们人民解放军打仗,在每个战役后,总来一次总结,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然后轻装上阵,乘胜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于毛泽东的亲切接见,李宗仁和夫人以及程思远都很受感动、很受鼓舞。事后,李宗仁对程思远说:“毛泽东的伟大,就在于他胸怀宽广、能容万物,而且对我们坦诚相待、平易近人;不像蒋介石,就知道扩充他的实力,排斥异己,结果丢了大陆的万里河山,只能跑到台湾去偏安一隅……”

    程思远说:“人心向背,不是哪一个人能左右得了的。”

    “啊……”李宗仁重复着说,“落叶归根,还是落叶归根啊!”

    1967年9月,毛泽东在上海。

    9月9日,是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40周年纪念日。往年,毛泽东没怎么看重这个日子;今天,他特意让机要秘书张玉凤通知了锦江饭店的炊事员,要给他做一碗红米饭烤几个芋头来吃。并说:“40年前的今天,我就是吃了一碗红米饭,拿了几个烤芋头参加暴动的……”

    张玉凤说:“那你不会吃些好一点的,总归是纪念嘛!”

    毛泽东笑一笑说:“正因为是纪念,才要这样吃的么!”

    张玉凤也笑了:“我说主席,你可真够节俭的!”

    毛泽东再次笑道:“艰苦朴素的传统不能丢……”

    1969年6月1日,毛泽东乘专列抵达武汉。

    在武汉,毛泽东住进了风景秀丽的东湖宾馆。

    6月3日,国防部前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逝世。

    毛泽东得到消息后,十分伤感地对汪东兴说:“记得我们在陕北转战时,许光达率晋绥野战军第三纵队增援陕北,在清涧战役中一举消灭了胡宗南的王牌整编第76师,还活捉了他的黄埔同学中将师长廖昂,那时是何等的威风啊!不想,他年纪比我小十多岁,就这样早早地去见马克思了……”

    汪东兴劝慰说:“主席不要过于伤感了,人哪有不死的呀?还是多保重身体要紧……”

    毛泽东不再说什么,等汪东兴离开后,他忽然又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招呼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你把我床前的那双拖鞋拿到外边去补一补吧!”

    工作人员走去毛泽东的休息室,拿了那双拖鞋去找人修补——走出东湖宾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修鞋匠,可人家接过拖鞋看过之后说没法修补:“都破成这样子了,实在没得办法补……”

    工作人员再三央告说:“好心的师傅,拿出您的手艺来,麻烦您就费心给补一补吧!”

    修鞋匠没办法,只得拆去了拖鞋的大半鞋面,重新换了新鞋面,用结实的尼龙线细细缝好了递给工作人员:“我说这位同志,不是我说你,你还真不如去买一双新的……”

    “谢谢师傅了!”付过钱,工作人员高兴地接过修补好了的拖鞋回宾馆了——他边走边想:修鞋师傅是不知道这双拖鞋是毛主席的,如果知道,他肯定乐意修呢!

    回到宾馆,工作人员对毛泽东讲了修鞋师傅说过的话,毛泽东先是说:“谢谢你!”继而又说,“你不晓得——22年了,这双拖鞋是许光达在陕北缴获的战利品呢!”

    1972年2月21日上午,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其夫人和国务卿威廉·罗杰斯、总统助理亨利·基辛格博士等美国官员的陪同下,乘飞机来到中国。

    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刚刚吃过午饭,周恩来便找了基辛格说:“毛主席想会见总统,请你也一同去。”

    基辛格听后有些惊奇,他没有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见到毛泽东;他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尼克松,这使他们很兴奋,但都尽力克制自己……

    这时在中南海,当毛泽东临时决定要见尼克松时,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也都感到措手不及;因为,毛泽东生病已经一个多月了,平时不出屋,在房间里衣貌不整,头发长长的,胡子也没刮,这样一副样子怎么会见尼克松呢?

    张玉凤对他说:“主席,你总得换件像样的衣服吧?”

    毛泽东摆了手说:“不用换,理理发就可以了。”

    张玉凤又说:“尼克松干吗非得这会儿来,也不挑个时候……”

    毛泽东笑了说:“美国人陷在越南拔不出脚来,能不急么?他们想要解决越南问题,不来找我们去找谁呀?”

    时间不长,尼克松和基辛格在周恩来的陪同下乘车到了中南海;一走进毛泽东的书房,张玉凤搀扶着毛泽东从沙发上站起身来,先后同尼克松、基辛格握了手。毛泽东因自己的说话能力受到限制,微笑着向美国客人表示歉意——毛泽东的这一笑,使尼克松和基辛格深深感到,毛泽东是一位十分可亲而又十分平易近人的人……

    按事前约定,为了毛泽东的身体健康,这次会见只进行15分钟;而在实际的会见中,毛泽东被相互间的谈话内容所吸引,同客人们足足谈了一个小时。

    谈到美国时,毛泽东向尼克松竖起了一个大拇指;在谈到中国时,毛泽东却幽默地伸出了自己的一个小手指。

    尼克松称赞毛泽东的伟大,领导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很短的时间内,不仅改变了中国,同时也改变了世界;当翻译向毛泽东讲了尼克松的这番话后,毛泽东却向客人摇了摇头说:“我没有改变世界,只改变了北京的几个地方……”

    谈话中,尼克松和基辛格注意到了尽管毛泽东的身体状况欠佳,但谈话内容却十分丰富且寓意深邃;他们看到毛泽东说话已经有些疲倦,但他的思维依然相当敏捷,用手势辅助表达所谈内容的方式依然坚定有力……

    尼克松主动向毛泽东谈了很多:

    “主席先生,在结束的时候,我想说明我们知道你和总理邀请我们来这里是冒了很大风险的。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很不容易作出的决定。但是,我读过你的一些言论,知道你善于掌握时机,懂得‘只争朝夕’……

    “主席先生,我们大家都熟悉你的生平。你出生于一个很穷的家庭,结果登上了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一个伟大国家的最高地位。我也出生于一个很穷的家庭,登上了一个很伟大的国家的最高地位。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我们具有不同的哲学,然而都脚踏实地来自人民,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实现一个突破。这个突破不仅有利于中国和美国,而且有利于今后多年的全世界。我们就是为了这个而来的。”

    尼克松和基辛格发现,毛泽东在谈话中虽然语言有些吃力,但却表现了他非同一般的思想、性格及其尽力表达自己意见的无比魅力;他没有客套话,也不谈具体问题,而是和尼克松谈哲学。所谈内容虽然使人感到很远、很远,但认真体味却又觉得和中美两国政府所要谈的一切都密切相关。这,使基辛格和尼克松从心底里钦佩毛泽东,因为他把一个极具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件,竟在谈笑声中完成了……

    1973年8月2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会见了美籍中国医生李振翩教授和夫人。

    会见结束后,李振翩和夫人深感毛泽东是一位既伟大而又十分可亲可敬的人……

    12月7日,尼泊尔比兰德拉国王和艾什瓦尔雅王后访问中国到达北京。

    次日,毛泽东会见了比兰德拉国王和艾什瓦尔雅王后,并在中南海游泳池的书房中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会见结束后,比兰德拉国王和艾什瓦尔雅王后深深感到毛泽东决然没有一点儿大国领导人的架子,而是把他们作为了真正的友好邻邦,坦诚相待……

    12月9日,毛泽东找了周恩来、王洪文、叶剑英、李德生、纪登奎等人来中南海游泳池谈话;谈话中,毛泽东提到了几个主要大军区的司令员互相调换的事……

    12月1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召集了部分中央政治局的人和军委办公会议的人,包括王洪文和邓小平,还有北京军区、沈阳军区、济南军区和武汉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们在一起,同大家认真谈了“要服从命令听指挥”和“准备打仗”的事。

    12月14日,叶剑英和李德生、纪登奎、汪东兴四个人一起到游泳池来见毛泽东,汇报说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在政治局会议后对人讲:“除了南京军区老子哪里也不去,是主席让我待在南京的!”

    “我是说过呢,怎么办啊?”毛泽东吸着烟,想了一下说,“东兴啊,你去请了许司令来!”

    “是!”汪东兴答应后,转身迅速离去了;别的人也就此向毛泽东告辞,都走了。

    时间不长,一身戎装的许世友来见毛泽东了;毛泽东笑着,坐在书房的大沙发上对许世友说:“许司令啊,你来了?”

    “我来见主席!”许世友近前立正了向毛泽东敬礼,然后就直挺挺地站在毛泽东的面前,问毛泽东,“主席有什么指示?”并表示说,“我坚决执行!”

    毛泽东依然笑着,招招手说:“我哪里有什么‘指示’啊?只是想见见你许司令,你陪我下一盘棋吧!”

    许世友以前曾两次陪毛泽东下过象棋,这时便放松了情绪说:“我下不过主席……”

    毛泽东说:“此一时、彼一时——我请你下呢!”

    这时许世友才注意到,在毛泽东的座位旁边,原先经常摆放书籍的那张茶几上已经摆放好了一盘象棋;看来毛泽东是真的想下棋了,许世友只得向前挪动了脚步说:“我听主席的……”

    许世友在毛泽东的对面坐下以后,请毛泽东先走第一步棋;毛泽东摆着手,让许世友先走:“红先黑后,你先走!”

    许世友见自己这边摆的是红棋子,便想挪动棋盘,被毛泽东制止了:“你先走么!”

    许世友只得动手拿起了棋盘上的一颗红棋子“卒”,向前拱了一步:“请主席走……”

    毛泽东看了许世友一眼,并不急于动自己这方的棋子,而是先吸着了一支烟,然后才缓缓地伸出手去,动了自己这方的一个棋子——许世友一看,毛泽东的第一步棋动得竟然是自己的老“将”、向上拱了一步,以为是他一时没看清而拿错了棋子,便提醒说:“主席身边有车有相、有炮有马,怎么先动老‘将’啊?”

    不料毛泽东却说:“老了,指挥不动了,只好自己挪一挪……”

    只此一言,许世友大吃一惊,立刻惶恐地站起身来说:“主席,我……坚决服从命令,你指到哪儿我打到哪儿!”

    毛泽东笑了:“这就对了么!”

    1974年12月上旬,英国前首相希思来华访问,在长沙会见了毛泽东。

    会见中,希思送给毛泽东一部达尔文所著第一版的《人类原始及类择》的书和一张达尔文的照片——照片的背面署有达尔文的亲笔签名和达尔文自己写下的一段话:

    这是我的确十分喜欢的一张照片,同我的其他照片比,我最喜欢这一张。

    毛泽东很高兴地接了书和照片,然后说:“达尔文,世界上很多人骂他。”

    希思说:“但我听说,主席很钦佩达尔文的著作。”

    毛泽东为希思了解他的读书生活而感到高兴,点了头说:“是这样呢!我读过他的书,帮他辩护的叫赫胥黎……”

    通过会见,毛泽东留给希思最深刻的印象是他那博大的胸怀和高屋建瓴的政治远见及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性格及朴实无华的伟人作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