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教故事-山鸡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印度的北方,有一座极高极险峻的大雪山。山上终年白雪皑皑。杳无人烟。

    大雪山下,却是另一番景象。那里四季如春,绿草如茵,清清的山泉绕朴而过,茂密的树林中花果不断,四李飘香,是个极美丽极富饶的地方。

    有一年,一大群山鸡飞到这里来落户,据说它们原本住在离大雪山很远很远的一个小市镇边上。那里的人经常捕杀山鸡,当做美味。山鸡们为了生存下去,只好背井离乡,逃到这人烟稀少的大雪山下来了。

    这群山鸡的头领,是山鸡王。它高高的个子,红红的冠子,雪白的羽毛没有一点儿杂色。它英武挺拔,对山鸡们又极仁慈,深受山鸡们拥护。正是山鸡王深谋远虑,带领众山鸡,从遥远的市镇边上,来到大雪山下安家落户的。

    山鸡王把所有的山鸡分咸几个小组,老、幼、青搭配好,又在树林中,选择粗壮的大树,在上面建造精致的小屋,以避祸害骚扰。

    山鸡王还挑选精壮的山鸡,组成卫队,在林中巡逻,保卫着老老少少,使它们平安度日。

    在山鸡王的治理之下,这群山鸡休养生息,很快地繁衍起来,成了一个大的山鸡王国。

    在雪山下密林附近,居住着一只恶猫。它无恶不作,称霸一方,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坏蛋。这些日子,恶猫听说林子里来了很多山鸡,早已垂涎三尺,天天转着眼珠子,想坏主意,要抓几只山鸡来解解馋。

    恶猫蹑手蹑脚地溜到林子边上,向里窥视,只见一队队卫士严阵以待,往返巡逻,便不敢轻举妄动。无奈嘴馋心痒,恶猫天天在林子边上转悠,想找机会捕食山鸡。

    这一日,恶猫计上心来,对着镜子打扮了一番,扭动着细腰肢,一步三摇地向树林子走来。它对守在林边的山鸡卫士们说:“快去禀报你们大王,就说猫女士来拜访他。”

    卫士们派了一名山鸡,去禀报山鸡王。

    山鸡王早已听说了恶猫的所作所为,心想:“恶猫此来,定无好意,我要小心提防。”就对手下的卫士们说:“快告诉各家各户,严加防范,看好孩子,关好门户,不要让那恶猫有机可乘。快去!”

    布置完毕,山鸡王派卫士,把恶猫带进来。

    恶猫装模作样地走着,扭着,一路上贼眉贼眼地到处窥探,见家家门户紧闭。它无从下手,只恨得牙根痒痒的,却又无可奈何。

    来到山鸡王宝座前,恶猫假惺惺地说:“听说大王驾到此处山林,不曾前来拜访,还望大王原谅。今日前来,是想与大王交个朋友,望大王不要嫌弃。”

    山鸡王道:“此言差矣,想我山鸡王,向来对朋友敬如上宾,何谈嫌弃二字?”

    恶猫听了,笑道:“大王的好客,我久有耳闻,今日看来,更是名不虚传呀!我能与大王交上朋友,实在是三生有幸。大王何不到我那寒舍去坐坐?”

    山鸡王心想:“别看它脸上带笑,却是腹中藏刀,我要小心为是。”便笑道:“我山鸡交友的规矩,是只交素食之友,不知先生可改变了膳食习惯?”

    恶猫一听,张口结舌,半晌说不上话来,只是“这个,这个”地支支吾吾着。

    山鸡王笑道:“如此说来,这个朋友不太好交了,先生还是请回吧!”

    恶猫听了,冷笑一声,叫道:“你个不知趣的山鸡,你以为我真要与你交朋友吗?看我怎么吃掉你!”说着一下子扑了上去。

    说时迟,那时快,山鸡王一拍桌案,叫道:“给我拿下去!”立时,从四边拥上许多持枪拿剑的卫士,几下子就把恶猫抓了起来,押出树林,并把它痛打了一顿。

    恶猫被打得哭天喊地,叫道:“饶了我吧,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众山鸡卫士这才放了它。

    恶猫一瘸一拐地走回家去。再也不敢到树林中去了。

    父转为狗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城化缘,信步走到鹦鹉摩牢兜罗子家,恰好主人不在家。其家中有一条白狗,名字叫“具”。

    这狗非常受主人优待,住的是铺得很舒适的褥子,吃的是金碗中盛的米和肉。

    这狗见世尊释迦牟尼从远处走来,就汪汪大叫起来。

    世尊见了,对它说道:“不要乱叫了!你本来不该这样叫的,而应该发那乞食之声呀。不想至今还这般糊涂!”

    白狗听了,不觉一怔,立时止住了叫声。但愤怒之情溢于言表。它从褥垫上溜到门边,气得直喘粗气。

    过不多久,摩牢兜罗子回来了。他一眼看到那心爱的白狗在门边趴着喘气,就问邻家的人:“这是怎么回事儿?”

    邻家之人便告诉了他刚才所发生的事。

    他听后,勃然大怒,一路上骂骂咧咧,直奔释迦牟尼佛所住的孤独园而来。

    世尊远远望见他来,就对座下诸比丘叹道:“此人嗔恨心如此之大,死后当生于恶道之中。”

    这时,摩牢兜罗子已走入园内。上前质问世尊道:“你这沙门,今日来我家乞食。我的白狗怎么招惹了你,你竟弄得它郁闷不乐?”

    世尊回答道:“我今日去你家乞食,那白狗对我叫,我就对他说:‘你别再糊涂乱叫了,你本不应发这种声音,而应发乞食之声才对。’你那白狗就愤怒难堪,郁闷不乐了。”

    摩牢兜罗子听了,又生气地反问:“你为什么对狗说这些话?难道这中间与我有什么瓜葛不成?”

    世尊实在不忍令他难堪,轻轻一摆手,说道:“不必多问,还是算了吧。”

    世尊这样答话,却引起了他的好奇心,忍不住再三发问。

    世尊无奈,只得说明原委:“这白狗前世本是你那故去的父亲,名叫兜罗……”

    话音未落,摩牢兜罗子早已怒不可遏,厉声喝道:“我父亲生前多行善事,因此死后生在梵天之上,你怎么说他转生狗身?”

    世尊答道:“你父确曾转生梵天之上,但其后傲慢之心大增,专横跋扈,故又转生恶狗。”接着,又随口说一偈,道:

    梵志增上慢,此中生六趣,

    鸡猪狗野狐,驴卵地狱中。

    世尊继续说:“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就回家对白狗说:‘你若前世本是我父亲的话,就马上回到褥垫上去吃金碗中的米和肉,然后请你告诉我父亲临终时所藏财物之地。我至今尚不知他临终将那些财物藏于何地。”’

    摩牢兜罗子听了,半信半疑。回到家中便将原话对白狗说了。

    那白狗听了,摇摇尾巴,果然回到褥垫上,吃下金碗中的米和肉,然后跑到后面卧室中,在床脚处,用爪子拼命抓地。

    于是,鹦鹉摩牢兜罗子拿来锹镐,挖开这块地面,发现里面果然埋了很多钱财,心中大喜。他双膝跪地,面对孤独园方向,虔心向世尊忏悔。

    第二天一早,他出了舍卫国,径直奔孤独园而来。

    世尊早已看得分明,对众比丘说道:“你们看见摩牢兜罗子来了吗?”

    众比丘回答道:“是的,世尊。看来,兜罗子现在已由衷发起善心,因此,他命终时当往生善处了。”

    世尊微微一笑,道:“说得很对!一切众生都是如此,若持善心,死后便可往生善处……”

    正说话间,兜罗子已来到世尊面前,跪倒赞叹道:“世尊所说的话,果然是丝毫不差呀! ”

    花鬘师和乌龟

    在一条名叫波梨耶多的河边上,有一座花园。花园的主人,以编结花环为业,人们都叫他花矍师。

    有一天,一只乌龟从河里爬出来。它想找吃的东西,便爬进了花园里。乌龟在花园里到处乱爬,把花园里面的许多花都弄坏了。

    这时,花鬘师来到花园里想采些花编结花环。当他看到花园被乌龟糟踏得乱七八糟,许多花都被折断了茎,心疼得不得了。他捉住乌龟,把它放进一只筐里,准备把它杀了吃掉。

    乌龟被放进筐中,心想:“看来我今天是逃不过这场灾难了。不行!不能就这么让人把我吃掉,我得想个巧妙的办法脱身。”

    乌龟想了一会儿,便对花鬘师说:“我刚才从水中爬出来,沾了一身的泥。现在你把我放在筐中,和你的花放在一起,我真怕把你的花和筐弄脏了。”

    花鬘师心想:“这乌龟说得也对,弄脏了我的花,编出的花环谁还要呢?对,我把它拿到河边去洗一洗。”

    想到这儿,花鬘师便提着乌龟走到河边。他把乌龟放到一块石头上,捧起水,正要冲洗乌龟,没想到,乌龟用力一挣,滚进了水里。

    花鬘师看见乌龟落进水里,心想:“这乌龟真是神奇,居然撒谎骗我。我今天也骗骗它,让它从水中出来。”

    花鬘师便对着河水说道:“聪明的乌龟,你听我说。如今你到我家来一趟,哪能就这么让你回去呢?不如我编个花环给你戴在脖子上。你回去见到亲朋好友,大家一定都很高兴。”

    乌龟听了花矍师的话,心里想:“这个花矍师,还想骗我。我知道,他母亲生病在床,他和姐姐采花编花环,卖掉花环好活命。他怎么会白白送我花环呢?所以他说的这些话,一定是在骗我。他想引诱我出来,捉住我,把我吃掉。”

    想到这里,乌龟便躲在水中对花矍师说:“我知道你家今天来了许多亲戚,你已经为他们备下了酒饭,你想捉住我去做菜吃。”说完,乌龟便游走了。

    狐随狮学艺

    在森林里有一只狐,它得知林中的狮子凶猛无比,经常能捕食鲜肥的猎物饱餐,所以想投奔狮子门下,学习捕捉猎物。

    这头狮子捕猎本领确实高强,一见猎物便眼露凶光,尖利的牙齿咯咯直响,待猎物接近,便猛然从林中跃出,一双利爪死死抓住猎物脖颈,鲜血立刻“扑”地一声喷出,狮子就可以美餐一顿了。

    狐来到狮子跟前。请求拜师学艺。狮子收留了它。每次狮子捕得美味,都将残食余骨分给狐,狐填满肚皮,心里美滋滋的。它十分感激狮子,并以侍狮为自己的荣耀,在森林里倚仗狮威,洋洋得意。

    但好日子不长,一连几天,狮子未逮到猎物。原来,林中动物都远远避开这一对贪婪凶恶的师徒。狮子饿得直心慌,气得咬牙切齿,凶残的目光突然集中在狐的身上。

    狮子假惺惺呼唤狐到身边来。狐见狮子久未言语,突召自己,还以为又要分残食给自己,好不欢喜,因为他也饿极了。

    谁知,狮子用鼻子嗅了嗅它的身子,即刻用利爪抓住它的脖子,准备吞食它。狐怎么也想不到,它所拜的这个师父要吞食它了。

    狐惊慌失措。此时,狮子已将它送到嘴边。狐还未断气,用恐惧的声音拼命地呼喊求饶道:“您别吃我呀!大家救救我呀!我可是个好心肠的狐狸呀!”

    狮子根本不理睬狐,它好久未饱餐一顿,早已不耐烦了。狮子凶性大发,毫无半点慈悲之心,哪里还念及师徒之情。狮子心中暗道:“养你这么肥壮,就是为了做储备,饿极了的时候,作为食物吃的。蠢东西!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狐百般挣扎,最终还是被狮子吞食了。狮子得到这一顿美餐之后,又身强力壮了。

    诱人的酥煎麦

    大月支国是远近闻名的富国。那里的农民以种麦为生。国君施行仁政,休养生息,轻摇薄赋,治国有方,感动了上苍,致使天灾人祸从来都不曾降临这个国家。所以,庄稼连年丰收,百姓过着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日子。

    年景一好,又有余粮。故而家家都养猪养鸡,日子过得更是红火。当地有个风俗,习惯用酥煎麦做饲料喂猪,这样猪仔吃得多,长得快,膘肥体壮,要不了几个月就能出栏了。因此人们都按照这个常规饲养,堪称“绝招”。

    官府中也抽出剩余人力养猪,猪圈就盖在离马棚不远的地方。每天,猪倌提着盛满酥煎麦的大木桶到圈里喂猪。酥煎麦散发出阵阵香味,顺风飘散到隔壁的马棚里,直往正在吃草的小马驹的鼻子里灌。

    “哇——好香哪!咦,哪儿来的这股香味?肯定是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啦。”

    这香气引得马驹抬起头,使劲吸嗅着,好像这样就能把好吃的吃到嘴里似的。它摆着脑袋,四下张望,连槽里的草都顾不得吃了。

    忽然,几步之外的猪圈里的骚动声引起了它的注意,定睛一看,只见猪仔们一瞧见猪倌挖食的勺子,就立刻欢蹦乱跳起来,争先恐后地跑到食槽前,挤挤挨挨,你顶我,我撞你的,都想抢占个有利位置。酥煎麦往食槽里一放,猪仔们蜂拥上前,连吃带扒,发出一阵响亮的“唏里呼噜”的咀嚼吞咽之声,一会儿的功夫,槽里的酥煎麦便一扫而光!猪仔们叭哒着嘴,拖着圆鼓鼓的肚子,一歪一扭地走开,各找各的窝,舒舒服服地躺倒,不一会儿,又听见“呼——呼”声大作——睡得真香哪!

    马驹瞧着这帮猪仔狼吞虎咽地吃着美味佳肴,听着它们如打雷般的鼾声,真是又馋又羡慕,又急又生气,心想:“怎么相隔咫尺,就这样有厚有薄?这难道公平吗?真不明白!我得到母亲那儿问个究竟。”

    马驹走到老马面前,气哼哼地问道:“母亲大人,我们为国王竭诚尽忠,全力以赴。无论是运货载物,送人接友,还是传递消息,救急救难,向来随叫随到。起早贪黑,从不顾惜精神体力,不计较路途远近,不遗余力地拚命卖力。每次都能按时、圆满地完成国王派遣的任务,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义务和职责,而且甘心情愿,毫无怨言。可国王给我们吃的是什么呢?茅草!喝的是什么呢?污水!”

    再瞧瞧那边的猪,整天躲在圈里,吃饱了睡,睡足了吃,什么都不干,什么也都不会干,好像它们天生就是为了吃、睡才到这个世上来的。可国王赏给它们的又是什么呢?香喷喷的酥煎麦!

    我们为国王立下的功劳和它们相比,是天壤之别;而我们得到的待遇和它们相比,可就是天“壤”之别啦!您说这是为什么?这岂不是太不公平了吗!

    老马安详、耐心地听着马驹这一大堆委屈,望着它满腹牢骚不平,一脸蒙冤受屈的样子,轻轻摇了摇头,笑了笑,怜爱地对它说:“好孩子,别生气,别着急。你可不要只因为没有吃到香喷喷的酥煎麦,就发这么大的怨气呀。你若是想吃酥煎麦,那就再等上两个月,到时候再吃也不晚哪。”

    马驹听了母亲这话,似懂非懂,很是纳闷;又觉得话里有话,可一时又弄不清原委,心想:“既然母亲说等两个月,时间不长,不如到时候再说……”

    这之后的两个月里,猪仔还是天天吃酥煎麦。马驹还是天天吃茅草,喝污水;猪仔自在逍遥美滋滋,马驹耿耿于怀气不平。

    眼瞅着猪仔一天天长大,长胖,长壮,个个肥头大耳,大腹便便。

    两个月过去了,要过年啦!家家张灯结彩,户户请神迎联,举国上下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为了祭祀天神,奠拜祖宗,人们东奔西跑,忙忙碌碌,赶着置办供品和年货。

    这天,天刚蒙蒙亮,马驹就被一阵噪杂声和尖叫声惊醒,寻声观望,依稀看见几个身强力壮、膀大腰圆的小伙子,把已经长得膘肥体胖的猪一个个地拽出圈来,用绳子把四蹄和那张贪吃的大嘴巴捆了个结结实实。肥猪躺在地上,动弹不得,只有哼哼的份了。院子中央支起几口特别大的锅,锅底下堆着柴禾,火苗窜得老高,锅里是滚开的水,腾腾地冒着热气。这时,一个屠夫走到猪旁边,手起刀入,血溅心破,两人一抬,往沸腾的锅中一扔……

    马驹被这场面惊得目瞪口呆,浑身战果,紧闭双眼,再也不敢看下去了。可它耳朵里仍响着猪痛苦绝望的惨叫悲号。它的心咚咚直蹦,好像就要跳出来了:“我的天!这,这,这太可伯了!太……”

    一直站在一边注视着他的老马,此时,轻轻地走过来,用头爱抚地蹭了蹭受惊的马驹,宽慰而郑重地说:“看到了吧?这就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猪的归宿。不必,乞惊和恐惧,它们也只能是这个命运——被人宰割,做了上供的祭品,宴饮的佳肴。人们喂它‘佳肴’,为的是让它更快更好的成为佳肴呀。

    世上的万物,各有各的秉性,也就各有各的用场。这是天经地义的。我们马,有自己的秉性和职责,怎能和猪相比呢?何况你只是因为酥煎麦的好吃而羡慕猪的运气,抱怨马的命运呢?那么,现在你还要不要酥煎麦吃了?”

    马驹羞愧地低下头,慨然回答:“母亲,我明白了。看来,这‘酥煎麦’也不是好吃的呀!”

    母子俩都会心地笑了。

    孪生证道

    过去,在一座大山中住有两个比丘。他们整天精进修道,已修成了多种神通。

    在离他们不远处,有一只母狮,生下了两只小狮。等小狮稍微长大一点儿后,母狮要外出觅食,便将两只小狮子寄放在两个比丘处。大约过了五六天,母狮带回许多肉食,喂饱两只小狮子后,又出去觅食。

    小狮子与两个比丘一直相处得很好。小狮子慢慢地长大了。这一天,母狮又出去觅食,而两个比丘也出去办事,只剩下两只小狮。

    有一个猎人遇上这两只小狮,正准备用弓箭射它们,可这两只小狮返身就跑,几个纵跳就消失在林中不见了。猎人心想:“这两只狮子经常与比丘在一起,我如装成比丘,穿上法衣,便能抓到它们!”

    于是,猎人到山洞中穿上比丘的袈裟,慢慢地接近这两只小狮子。那两只小狮以为是比丘回来了,便兴奋地向他跑去。猎人遂轻而易举地抓住两只小狮,将它们杀了,剥下狮皮,准备在市场上卖掉。

    等到两个比丘返回,因到处找不到那两只小狮子,便入禅定,看到这两只小狮已被猎人所杀。比丘大惊,忙运用神足通的功夫追上那个猎人,将两只小狮的皮夺了回来。

    这两个比丘痛心之余,便把狮皮作为坐垫和褥子,长久地抚摸着,希望能使它们得到解脱。

    他们想知道这两只狮子转生何处去了,遂又入禅定,看到他们都投生到一个长者家成为双胞胎,而其母自己还没有察觉。

    这两个比丘便找到这家,问长者现在最想得到什么。

    长者答道:“我家很富有,但是惟一遗憾的是膝下无子啊!”

    两个比丘微微一笑,对他说道:“不必着急,我们可以让您有儿子。”

    长者喜出望外,深深感谢两个比丘的大恩。

    比丘又道:“您如果得了儿子,应该怎样报答我们呢?”

    长者实在太高兴了,就随口说道:“如有儿子,长大后就给您二位送去当弟子。”

    这两个比丘闻言心喜,又祝福了一番,便回去了。

    过了几日,长者妻子果然发觉已有身孕。十月怀胎,生下一对非常可爱的双胞胎。

    等到了两个儿子长到八岁时,那两个比丘又来到长者家。由于宿有缘分。那两个孩儿一见到两个比丘,就感到十分亲近,并非常尊敬他们。

    比丘对长者说道。“老者,您还记得过去所发的誓约吗?”

    长者由于以前曾发过誓,迫不得已,便将两个儿子交给二比丘。

    这两个孩子欢天喜地随比丘出家,做了沙弥,他们精进修行,不久也都得道。

    一日,他们坐在狮皮上坐禅,才知道这两张狮皮即自己前身的皮,并且得知前一世及这一世的种种因缘,遂一起去师父处,顶礼而感谢道:“我们现在能修行得道,实在是您二位的大恩大德啊!”

    饶舌丧命

    很久以前,在一座大雪山下有两只野兽,一只叫好毛狮子,一只叫好牙虎。它们两个关系非常好,常常闭着眼睛,把头凑在一起,相互舐吻。

    好毛狮与好牙虎经常一块出去觅食,并且共同分享。

    离它们不远处,有一只爱饶舌的狐狸。它看到狮虎老是有肉吃,十分羡慕,但自己又非常懒,只想着不劳而获,于是心生一计:“我去对它们悦,要和他们做朋友,他们只要允许,我不就有肉吃了吗?”

    随即,它便找到狮虎,说了它的请求。狮与老虎答应了,并且让它吃了许多吃剩的肉。

    吃完了肉后,狐狸又想:“这狮子与老虎关系那么好,整天耳鬓厮摩,还常常得到大量肉食。如果有一天,它们寻找不到猎物,非一起将我吃掉不可!我还是先下手为强,挑拨它们的关系,使它俩离心离德。这样,对我来说更安全些!”

    狐狸打定主意,就去好毛狮子处,私下里对它说道:“那只好牙虎对您已有厌恶之心,并且说你们能找到这么多肉食都是靠它的力量。”

    好毛狮奇怪地问狐狸:“你怎么知道的呢?”

    狐狸回答道:“您要不信,明天白天,那好牙虎看见您,肯定会傲慢地闭着眼睛,来舐您的毛,对您显示它的威势。”

    随后,狐狸又悄悄地溜到好牙虎住的地方,对它说道:“那只好毛狮子对您已有厌恶之意,并且说你们能找到那么多的肉食全是靠它的力量。”

    好牙虎也奇怪地问他是怎么知道的。

    狐狸回答道:“您要不信,明天白天,那好毛狮子看见您,肯定会傲慢地闭上眼睛,来舐您的毛,对您显示它的威势。”

    老虎听完后,心想:“狮子的威势确实很大呀!”心中便有些害怕起来,忙到狮子的住处问道:“您是否对我已经生了厌恶之心?”

    那好毛狮子反问道:“这话你是听谁说的?”

    好牙虎说道:“是那只狐狸说的。”

    好毛狮子又问道:“那你是否对我也感到厌烦了?”

    好牙虎说道:“哪儿的话,我从来没有啊!”

    这时,好牙虎又说道:“是否有什么人在您身边挑拨离间?”

    好毛狮子闻言怒道:“肯定是那只狐狸饶舌,来破坏我们俩的关系。我们怎么能和他在一起呢?”接着又说一偈:

    若信是恶言,则速别离去,

    当坏其愁忧,嗔恨不离心。

    凡为善知识,不以他语离,

    不信欲除者,若信他别离,

    则为其所食。不信两舌者,

    还共作和合,所怀相向说,

    心净言柔软,应作善知识,

    和合抓水乳。今此弊小虫,

    生来性自恶,一头而两舌。

    杀之则和合。

    好毛狮与好牙虎知道事情的真相后,一齐抓住狐狸,将其分而食之。

    野狐称王

    迦夷国是个很富传奇色彩的国度。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仙人,他的头发是金黄色,故而人称“黄头仙人”。他在此地修身养性,炼道制心,所以,此地风水相和,是块神秘吉祥的福灵宝地。

    迦夷国的国王除了以拥有这方国土而自豪之外,还有一件引为骄傲的事。那就是他爱如掌上明珠的公主。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公主沾了这块土地的仙灵之气,不但貌美无比,而且活脱脱透着一种灵秀光洁、高雅贤德的风韵,有着绝非一般美女佳人所能具备的天资气度。这怎能让国王不珍爱呢!

    忽然有一天,守城兵士仓惶来报:“陛下,不好了!城外聚集了成千上万匹野兽,有狐狸、大象、老虎、狮子,吼声阵阵,乱成一片,很是可怕。为首的是只野狐,骑在一头大白象上,耀武扬威,前呼后拥……”

    没等兵士讲完,大为震惊的国王便急忙问道:

    “怎么会有这等奇怪之事?它……它们要干什么?”

    “属下不敢说。”兵土连连嗑头,伏在地上。

    “快快讲来!”

    “那野狐扬言说,它是百兽之王,要娶咱们公主殿下为妻。还说陛下要是不答应,它一声令下,百兽便入城屠杀百姓,灭了迦夷国!”

    国王、众臣无不大惊失色,惊恐万状。国王定了定神,越琢磨越觉得蹊跷,忙问左右辅佐大臣:“这野狐的来历如何?它怎么可能成了一呼百应的兽王呢?”

    这时,站出一位博学广识的谏议大臣,拱手奏禀道:“陛下不必惊慌,事情是这样的……”

    那大臣开始讲起来——

    山中住着一位致学儒道的少年书生,整日整夜潜心苦读。有一天,他正在诵读《王论》一书,恰巧被路过此处的一只野狐听到。那野狐又惊又喜,心想:“啊——原来这书里讲的都如何称王至尊的事呀!”

    它心里不禁一动,计上心来:“嗨,要是我学懂精通了这本书,做兽中之王岂不是富富有余嘛!太棒啦!”野狐想到这儿,竟手舞足蹈,笑出声儿来,好像已经“称王称霸”了似的。它赶紧凑到书生窗下,屏气凝神,聆听默记起来。

    几天之后,这只得了“做王”真传的野狐,开始理直气壮地在山中走来走去。迎面来了一只骨瘦如柴的狐狸,野狐一看,正是自己抖抖威风的机会,待到瘦狐走近,野狐一把抓住它,厉声喝道:“站住!你这丑陋无用的狐狸,不如杀了算了!”瘦狐吓得浑身哆嗦,摇摇欲倒,颤声间道:“你为什么要杀我呀?”

    “这还用问,我是兽王,想杀谁就杀谁!”

    “看样子你也跟我一样是狐狸嘛,山里还有力大无比的大象,凶猛骁勇的老虎,还有威严勇猛的狮子,你怎么会成了‘兽王’呢?”瘦狐狸壮着胆子问道。

    “住嘴!不得胡说!我说我是兽王,就是兽王,你若不服不信,这就杀了你这个抗旨诬君的家伙。”野狐被瘦狐的话一激,恼羞成怒,就要动手杀它。

    瘦狐见势不妙,扑通跪倒在地,使劲地嗑头,嘴里不住地求道:“大王饶命,大王饶命呀!卑臣有眼不识泰山,信口胡言,罪该万死。求大王恕我不死,卑身愿终生追随陛下,做牛做马,听由差遣,尽忠报恩……”

    野狐哪里受过这等“大礼”,哪曾有人对它如此卑躬屈膝,又何时听到过这样“动听”的言语。它转怒为喜,还封给瘦狐一个官衔。

    从此,两只狐狸一起游历山中,演出了一出又一出“兽王戏”。就这样,野狐降服了所有的狐狸,又仗着狐群征服了所有的大象,然后仗着象群又征服了所有的老虎;最后又仗着虎群收服了所有的狮子。想着自己的赫赫霸业,野狐得意忘形,狂妄之极,竟然确认自己就是名副其实的兽中之王啦。

    这位新任的兽王刚刚安稳下来,又动了念头:“我是至尊至上的大王,也要封一位王后才成体统。我可不能娶兽为妻。听说迦夷国的公主才貌德行无以伦比,我一定要娶她。要让群兽看看我的本事,管你是大象、老虎,还是狮子,都得五体投地地拜伏在我的脚下。”于是,野狐乘着白象,率领百兽,直逼城下。

    国王听了谏议大臣诉说的来龙去脉,环顾左右,问道:“众爱卿,你们说该怎么办呢?”

    大臣们齐声答道:“还是把公主嫁给它吧。我们国家出征打仗靠的都是大象和骏马,可野狐拥有的是雄武勇猛的狮子。真的打起仗来,两军对垒,还没交手,那象、马一看见狮子,肯定就会吓得腿软骨悚,瘫伏在地,更不用说冲锋陷阵了。所以,战则必败无疑。陛下不青色因为一个女子就置国家社稷于不顾呀!总之,舍不得公主就会惨遭丧国破家的大祸,请陛下明断,三思呀!”

    国王又急又怕,更舍不得公主,可国家又危在旦夕。他一时绝望,不由落下泪来。

    正在这时,方才那位谏议大臣走上前来,义正辞严地说:“自古以来,把公主嫁给无情无义、凶狠残暴的野兽,臣闻所未闻!这种恶事也绝不能发生在我们这个祥和仁义的国家里!臣虽不才,但能杀死野狐,驱散众兽,保住公主,恢复国家安定。”

    这位大臣平素足志多谋,行事有方寸,有远虑,是个睿智有为的人。国王转悲为喜,忙问道:“爱卿快快讲来,有什么好办法能救国救女?”

    大臣答道:“陛下派使臣会给野狐下战书,定好开战日期,但同时要提出一个条件:必须让它的狮子先参战,但不能吼叫,战后才能吼叫。那野狐听了咱们的条件,必定会认为咱们胆怯了,害怕听狮吼,所以它也必然会让狮子先吼后战。那么,咱们就……”

    国王按照大臣的计谋调派军务。到了宣战的那天,国王又降旨,城里所有的军士、战马、百姓、牲畜必须把耳朵塞住。大家都觉得奇怪,不过大敌当前,哪顾得上多问,尊旨便是。

    城门一开,迦夷国将士们精神抖擞,威风凛凛地列队出城,可野狐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两军相对,摆开阵势,一声号令,正要交战。这时,野狐果然不出大臣所料,先让狮子吼叫助威,没想到群狮咆哮,震天动地,撼人心肺。只看那位“兽王”吓得魂飞天外,心凉胆破,“扑通”一声,从高大的大象背上跌落在地,头破血流。群兽一看这般情景,轰然四散,一会功夫就跑得不见踪影了。

    迦夷国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祥和。

    二牛角力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头大黑牛。

    这一天,他牵牛路过一个土坡,看到土坡前围了一群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也凑了过去。只见一个人在人群中吆喝道:“谁有牛敢跟我的牛比试比试?力大者为胜,以财物押赌,有没有敢的?”

    “不妨赌一次试试,”这人一边想,一边挤进人群“来,我来跟你比!”

    于是两人都给牛套上车,在车上装了很重的东西,停在坡下。

    黑牛主人手中拿起鞭子,厉声喝道:“喂,你这弯角的黑牛,待会儿我狠抽你这贱家伙几下,你就会把车拉到坡上去了!”

    黑牛听了,面现惊慌之色。比赛一开始,它费尽力气,却不能拉车上坡。

    结果,黑牛主人输了很多财物。

    那人又继续吆喝,邀别人来与他赌牛。

    黑牛转头对主人说道:“你再答应他,继续赌一场试试。”

    主人忿忿地说道:“还赌什么?都是你这笨牛,害得我输了那么多财物!还要赌,难道想把我的财物输光了你才肯罢休?”

    牛很委屈,对主人说道:“刚才你在众人面前侮辱我、吓唬我,我心中害怕,所以感觉浑身无力。现在如果再赌的话,你不要用恶语伤我,而对我说:‘你是好大黑牛,天生神力,两只利角又粗又直。’我想会有好结果的。”

    黑牛主人听了这话,想想也觉得有理,干是便把黑牛全身洗刷干净,头戴花饰,重新套上车,准备开赌。他大声对黑牛好言激励:“我那有着象征着力量的又粗又直的牛角的天生神力的黑牛哇,拿出你的威风,把这车重物拉上坡去,我将为你感到无比骄傲!”

    黑牛听罢,顿觉信心百倍,气力顿增,发一声低吼,把那车重物径直拉上了土坡。于是,黑牛主人赢回了三倍的赌金。

    黑牛主人心中非常高兴,就随口诵一首偈语:

    载重入深澈,随我语能去,

    是故应软语,不应生恶言;

    软语有色力,是牛能牵重。

    我获大财物,身心得喜乐。

    上面这个故事,本是佛陀释迦牟尼为了说明“软语”的作用,而讲给众比丘听的。说到这里,释迦牟尼佛总结道:“畜生听到恶语,尚且失去色力,何况人呢?”

    所以,佛教众生,不可恶语伤人,不可花言巧语骗人,不可大话欺人,要说真话、善言。果真能人人如此,世界岂不是很美好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