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兰克林财富成功思想全书-节制饮食,保持身心健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饮食节制常常使人头脑清醒,思想敏捷。世界上最大的笨蛋是酒鬼。很少有人死于饥饿,太多的人死于滥吃。吃得太好容易生病。少吃肉,多长寿。防疾病,千防万防,不如禁欲与节制。对酒肉、女色和惰性都要有自制,否则病痛和瘟疫就会抓住你。布匹应远离火种,青年应远离玩乐。只有会生活的人,才是伟大的学问家。每年改正一个坏习惯,会让我们中最差的人变好。

    节制饮食是一种好的习惯。

    富兰克林12岁那年,他的哥哥詹姆士从英国带回一架印刷机和一些铅字,在父亲的授意下,富兰克林开始当他哥哥的学徒,学习印刷术。

    一晃四五年过去了。其间,富兰克林和他的哥哥常常吵架,一方面是因为富兰克林年少气盛,经常顶撞哥哥;一方面詹姆士脾气也相当暴躁,动不动就对当学徒的弟弟拳打脚踢,搞到最后两人终于不欢而散。

    富兰克林后来辗转去了英国,原先以为在英国可以得到资助,实现自己创业的想法,但是因为进展不顺利,他只好先留在英国工作。英国的印刷工人大多是酒鬼,因为他们认为喝酒可以增长气力,但是富兰克林不同,他认为节制饮食能使人头脑清醒、思想敏捷、提升效率,所以他不仅不喝酒,还是个素食主义者。于是,工厂里的英国人都嘲弄他是“喝水的美洲人”。尽管喝水不喝酒,富兰克林还是特别努力、排字速度也最快,因此总是被指定做一些急件,所以他的工资也特别高。

    在饮食方面,富兰克林提出了“食不过饱,饮不过量”的节制原则。这一原则看起来简单,然而施行起来却也不容易。为了说明这一道理,在富兰克林的着作中,他讲述过一个“猴子节食”的故事:

    一群猴子决定要节食一天。

    “在我们开始之前,我认为我们应该把节食结束时要吃的食物准备好!”一只小猴子建议道。

    其他猴子点头表示赞成。于是,猴子都出去觅食了,等它们回来时,怀里都满满当当地抱着香蕉。

    “我认为在节食之前,我们还应该把香蕉分好了。这样一来,节食完毕时,我们就不需要花费时间来分香蕉了,可以想象那时我们该有多饿呀!”小猴子又建议道。

    猴子们又都点头表示赞成。然后,它们把香蕉一一分好,各自收好自己的那份香蕉。

    “为什么我们不剥开一个香蕉,做好充足的准备?”小猴子接着说。

    “好啊,剥吧!”一只胖猴子叫着附和道。

    “好吧!”年长的猴子看看众猴子说,“我们可以剥香蕉,但是无论如何不可以吃!”

    猴子们开始剥香蕉,剥好后放在面前,等着节食结束后吃。

    “为什么我们不把香蕉放在嘴里呢?这样的话,我们在节食完毕第一时间就可以吃到了!”说话的还是那只小猴子。

    众猴子看看年长的猴子,年长的猴子犹豫了一会儿说:“只要不吃,这完全可以。”

    就这样,猴子们把香蕉放到嘴里,开始节食了,它们含着香蕉,很不舒服地互相看着,一起等着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

    结果,它们的口水在嘴里越积越多,猴子们试图轻轻咽一下,谁知道,香蕉很快便顺着它们的喉咙消失了。

    节食宣告结束。

    富兰克林指出,节制饮食是一种好的习惯。然而,告别坏的习惯、养成一种好的习惯是不容易的。猴子节食的过程就像坏习惯的养成一样,犯一点小错误没关系,总是告诫自己,只要能守住心里的底线就没问题。结果,今天一点,明天一点,慢慢地,小毛病就像猴子嘴里的口水一样越积越多,直到控制不住,才酿成了大错。

    富兰克林还提醒我们:“每年改正一个坏习惯,会让我们中最差的人变好。”

    不能依靠麻醉神经来逃避沮丧富兰克林说:“世界上最大的笨蛋是酒鬼。”不管利用什么理由酗酒都是错误的,包括为了放松心情、逃避沮丧。

    逃避沮丧在美国以及世界各地都是成长最快的现象,这个实令人心寒,没有人确切知道,人们每年究竟花了多少亿美元在娱乐或排遣痛苦上。

    比如说在加州这个所谓美国的“水果及蔬菜之乡”,最赚钱的农作物不是柑橘或葡萄,也不是莴苣或番茄,而是大麻!吸食大麻给那些苦闷的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大麻成了美国第一号毒品,全美国承认曾“偶然或习惯”吸食的男女及青少年,大约有2250万人之多!

    目前,“消费者”只要以一盎司100~500美元的价码就可得到,这些薄绿叶被卷在衣缝或藏在巧克力中。如果一名“玩票”的吸食者每年消耗6盎司(600~3000美元),那么单就美国而言,每年就会有700亿美元是用在大麻交易上。

    古柯碱与海洛因的泛滥,也是美国的一大隐忧。我们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跳进这些毒品所制造的危险及致命的沉醉中;但知道,目前在美国及欧洲,已有50万人沉迷于海洛因中。目前海洛因是美国及欧洲迷幻药的代表,拿意大利米兰这个城市来说,每天从街上拾起的用过的注射器就有三四千个。

    有谁算过从纽约到旧金山,究竟可以在贫民窟或是高级大楼的垃圾桶内,发现多少支使用过的针头吗?有谁把海滩、国家公园、中学校园的露天看台,甚至大公司的会议室及五星级观光饭店里,所发现的空塑胶药瓶的数量加一加,看看究竟有多少?

    理查·亚许在英国医学期刊《刺血针》上曾说:“治疗绝望最好的药是希望,而非麻醉。”在我们时时提醒小孩们远离毒品时,却忘了酒精的泛滥已变得比海洛因、古柯碱或大麻,更加严重与要命。

    一个真正危险的说法最近常被提及,就是美国人已经减低他们喝酒的习惯。我们都知道,酒精饮料含有卡路里以及数克的脂肪,我们了解酗酒只会造成短暂兴奋与长期委靡的假性镇静而已;但我们仍然清楚地明白每个人或每个家庭,有多少开支是花在啤酒、葡萄酒以及其他酒类上。因此,想想国家曾实施的禁酒令,是绝对行不通的。

    酒精的泛滥在美国、欧洲或日本,都已达到如传染病一般的程度。以美国为例,过去30年来,酒品的消费量增长了50%,在德国增长了64%,在日本更是高达难以置信的73.5%。

    全美国每年平均有184.4万起的交通意外事故与酒精有关。我们必须支持那些接受禁酒团体或其他治疗计划的不幸人们,因为只有戒酒才是他们生存的唯一方法。另外我们也必须注意,在压力之下我们就容易误用酒精甚或上瘾。

    英国的罗素说:“酗酒是慢性自杀……它所带来的‘快感’只是消极的,暂时停止不快乐的感觉而已。”酒精泛滥已成为全国性的悲剧,但对个人而言,它只是一个极度抑郁的症候而已。往往在不能找出一个具备勇气及创造力的方法来正面处理沮丧时,我们却以酗酒来逃避。

    富兰克林提醒世人:我们在困顿时一定要小心,借酒消愁只会愁更愁。

    一定要限制自己的酒精摄取量。

    在《圣经》中,诺亚是一个了不起的信心伟人,结束旧时代、创始新时代的大人物,他甚至被《圣经》称为完美的人。但请注意:所谓“完美”,只是在“当时代”比较完美而已。但如今,洪水的灾祸已经过去了,旧时代已经结束了,全世界只剩下诺亚一家人,没有恶贯满盈的人跟诺亚比较了,他的“完美”也就完了,完美的诺亚也失败了!这是一项多么惨痛伤心的记载啊!一代伟人跌倒了!

    这被《圣经》称为完美的人的诺亚是经过上帝很长久的考验的。在那缺乏信仰的世代中,他专心信靠上帝,与上帝同行而遵行上帝的旨意。在整个世代只顾吃、喝、嫁、娶,只注重肉身方面之享乐的时候,诺亚一心以上帝的事为念。他整个人生的中心就是要完成上帝所托付给他的使命。在整个世代的人都不敬畏上帝的时候,诺亚却顺服上帝的呼召,传义道120年之久;虽然没有人相信他所传的,诺亚却不改变他敬畏上帝的生活。他传道的实际日子可能还不止120年,因为在诺亚造方舟之前,已被上帝看为一个蒙恩的义人,可能在那时他已经开始为上帝作见证。

    诺亚的忠心,是曾经长时间的考验的。他完成了从来没有人完成过的伟大使命,建造了一只方舟。可是这经得起长期考验的人,却在没有什么“考验”的时候失败了。

    诺亚是因饮酒而失败的。《圣经》说:“诺亚做起农夫来,栽了一个葡萄园。他喝了园中的酒便醉了。”——结果他在吃喝的事上失败了。

    《圣经》里记载许多人因为吃蝗而失败:亚当因吃善恶果犯罪;以扫为贪一碗红豆汤出卖长子名分;以色列人在旷野因吃喝问题多次发怨言,招惹上帝的怒气;还有《列王纪》中的神人,因没有遵从上帝的吩咐,在伯特利吃喝而被狮子咬死。

    富兰克林认为,诺亚喝醉酒这一件事,对那些嗜酒如命的人是很好的警戒。

    多年前,美国曾进行过一项调查,发现74%的大学生都曾醉过酒。在犯罪的记录上,与酒有关的罪犯占80%;有些严重案件,如杀人罪等,有40%与喝酒有关。这实在很清楚地告诉我们,醉酒能严重败坏人的德行。

    美国第9任总统威廉·亨利·哈里森,一生立志不饮酒。有一次,在一个公共宴会中,有人向他举杯祝贺,他举起一杯清水答礼。另一个人有意使他作难,再用酒敬他一杯,并要求他赏脸用酒答礼。哈里森总统严肃地说:“我曾立誓一生不饮酒,和我同期毕业的同学共17人,其中16人因醉酒失败或默默无闻,唯有我因立志严格戒酒,幸获今日的成就。我想你们都不想我今日背弃我自己的志愿吧!”他的话使那强求他用酒答礼的人满面羞愧。此后,再没人勉强他饮酒了。

    如果你有饮酒过量的不良习惯,现在,你该限制自己的酒精摄取量了。对许多决心要控制这一问题的人来说,这一点并不困难。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自己“要”减少饮酒量。如果你想要减少饮酒却无法做到的话,可参考下面的建议:

    1、为自己设定合理的限制。

    在一个特定场合中,决心饮酒不超过某个限度,并严格遵守自己的决定。一天不超过两瓶啤酒或两杯鸡尾酒,就算是一种合理的限度。如果你设定了这个目标,并经常不超过限度,那么你已对自己证明了你能控制自己。

    要学会说“不”。许多人“再喝一杯”,是由于同伴都再喝一杯,或是由于有人逼他们再喝一杯,并不是他们自己想喝。当你已经到你自己设定的合理饮酒量时,你要很有礼貌地但也很坚定地拒绝超此限度。如果你是位慷慨的主人,你可给自己斟一杯水或果汁“加冰块”。没有人会注意到你喝的是酒或是水。

    2、缓饮细品。

    永不要一口喝下一杯酒。选你喜欢的酒喝,而不是选“够劲”的酒喝。每啜一口酒,含在嘴里细细品味。

    3、稀释你的酒。

    如果你喜欢喝烈性酒,不爱喝啤酒,那你就应该试着缓慢地啜酒,将喝一杯酒的时间拉长。不要直接将纯酒喝下去。在喝烈酒前先将烈酒倒入一个高杯中,加上滋养水、苏打水或凉白开加以搅拌。这样,你可同时享受酒的香味,也可做出喝酒的样子来,使得喝一杯酒的时间延长了。同时,你可整个晚上只喝两杯酒,或是干脆就喝稀释烈酒的调拌水。

    4、不要独自一人喝酒。

    为了减少饮酒的次数,应限制自己只在社交场合中才喝酒。每天辛苦工作之余,有时候你会忍不住给自己倒杯酒轻松一下。但是许多以前曾经大量饮酒的人发现,来一杯咖啡或一杯茶,甚至是一杯软性饮料,也跟一杯酒一样能够满足这种需要,而且,在辛苦工作之余喝点饮料,只不过是个习惯而已。真正能够使你轻松下来,甚至连杯饮料也不必喝的东西,可能是一张舒适的椅子、宽松的衣服、一张乐声轻柔的唱片、电视节目,或是一本好看的书。

    精神上的自制力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富兰克林曾这样激励自己:“我要让自己适应一切,而不去试着调整一切来适应我的欲望。如果我无法控制自己,就不能有效地影响别人。”

    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做过这么一个有趣的试验:让十几位素不相识的人,围坐到一张圆桌边,给他们几个很普通的问题,不限时间地讨论。不久以后,他们中间,已经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头”,其他人已有意无意地认同他的权威,并且接受他的建议,这个人以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他人,并让别人不知不觉服从了他。

    这种力量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却又极其清晰真实客观的存在。这并不仅仅源于对方的权力地位,更源于一种强有力的个性中弥漫出来的氛围。

    优秀的人士,比如说,企业家、艺术家、学者、政府官员,他们品性各异、气质不同,但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一种能够使周围的气氛环境被他的言行举止控制住、吸引住的感染力、影响力、威慑力;而这种控制与吸引,并不缘于某种夸张激烈的表演性的情绪,而是基于一种明确的自控能力。就像在一个缤纷的晚会上,一个一身黑色礼服的女子,很静默地便把大家的视线吸引到她身上;而另外一些人,也许他们更博学、更富有、更显赫,但他们就是没有那种力量感,前者即使衣着简朴、言语不多,但你马上能在一大群人中强烈地觉察到他们磁性般的存在;而后者,即使衣着醒目、派头十足,那种深刻的无力感,还是使他们难免暗淡。

    这种能够影响他人的人,就是一个拥有心灵力量的人。为了获得这种力量,也许早在许多年前,他就开始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他必须全神贯注,放弃许多日常欲望,作出许多牺牲,体验许多挫折的滋味。在这样一个长时期磨炼之后,他的心灵已经变得非常强劲、坚忍、健全、平衡。

    这种力量的获得,没有天赋,只有依靠时间的修炼。但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这种力量,它就如同依附在他身上,成为他的一个组成部分,再也无法剥夺走。因为这种力量并不是外在的权力、地位、财富,而是一种内在的自信、自制、自尊。一个拥有了这种力量的人,他同时也就拥有了控制这种力量的能力。这就像一个暴发户会热衷于炫耀财富,而成功的大企业家绝不会沉湎于恣意挥霍;一个街头流氓会寻衅滋事,而一个黑带柔道高手却不可能轻易大打出手。力量与控制这种力量的能力,是在那个漫长的磨炼过程中,同时逐渐获得的另一种财富。

    从根本上来说,这种心灵力量,本质上就是一种自我控制能力。一个人,倘若能够真正地控制了自己,他也就能控制外界。绝大部分的人都会有共同的人性弱点:怯弱、犹豫、敏感、冲动、懈怠、易变……面对复杂的身外世界,他们往往难以把握自己,人们经常并不是缺乏知识与才能,而是缺乏选择的自信。而一个拥有这种自信、自制力量,不受制于任何外界影响的人,也就自然地产生了强大的魅力和影响力,成为人们的心灵可以依赖的“领袖”。因此,富兰克林非常喜欢这样两句古老的格言:“一个人,征服了自己,也就征服了世界”,“没有人能打败你,除了你自己”。

    自制不仅仅是人的一种美德,在一个人成就事业的过程中,自制也可助其一臂之力。

    自制,就要克服欲望。自制不仅仅是在物质上克制欲望,对于一个要想取得成功的人来说,精神上的自制力也是重要的。

    要培养自制力,就要努力做到:

    1、掌握自己的思想。

    没有意识作用先导,人就不可能有具体的行为。控制思想,就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这是认识问题。然后再弄清楚,怎样拒绝不能做的事,强制自己专做该做的事,这是方法的问题。最后再掂量一下,自己做了该会如何,不做又该如何,这是建立毅力的前提,是由控制思想向控制行为过渡的问题。

    2、控制目标。

    目标是思想的核心,更是行动的指南,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方法。人不可能无为而治,都要有一定目的;做事都要有计划,不能东一下西一下,无头无序。

    控制好目标是取得成功的一种重要方法。控制目标,就要制定目标。目标有长期的、中期的,也要有短期的。中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并举,做起来就心中有数,忙而不乱了。

    修订目标也是重要的一步棋。目标永远是超前的考虑,当做到某一步时,一些意料不到的事情就会出现、发生。在这个时候,如果不对目标及时地修订,那么目标因不能如约执行计划而处于废弃的危险境地。

    3、控制时间。

    人生活在空间和时间中,空间容纳人,时间改变人。很多人事情做不好,就是没利用好时间。

    操纵时间是门大学问。你应该把你计划要做的事,结合你的个人情况,做一个统筹的安排。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人们往往不但不明白自己要做哪些事,而且还不明白在什么时候,用多长时间来做某件事。但是,难的是如何将那么多事和有限的时间充分地融合在一起,事情做好了,时间也没白白浪费,你可选择时间来工作、游戏、休息,虽然客观的环境不一定能任人掌握,但人却可以自己控制时间。当我们能控制时间时,就能改变自己的一切。

    成功者总是约束自己按理智判断行事。

    富兰克林指出,控制自己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永远存在着理智与感情的斗争。自我控制、自我约束也就是要一个人按理智判断行事,克服追求一时感情满足的本能愿望。

    自我约束表现为一种自我控制的感情。自由并非来自“做自己高兴做的事”,或者采取一种不顾一切的态度。为了成功,一个人要学会战胜自己的感情,证明自己有控制自己命运的能力。如果任凭感情支配自己的行动,那便使自己成为了感情的奴隶。这样的人很难成就宏大的事业。

    在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在通过努力做使自己生活更有意义的事,并且在向着未来的目标奋进。但是,生活在现实的世界中,我们绝不应该采取仅使今天感到愉快的态度,而丝毫不顾及明天可能发生的后果。我们的感情大都容易倾向于获得暂时的满足,然而,那些提供大量暂时的满足的事,通常就是对我们长期的健康、快乐和成功最有害的事情。

    所以,我们应当努力预测自己所从事的事情对将来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在必要的时候,善于做好自我约束。不论我们现在如何享受目前的生活,深谋远虑总会有益于我们考虑未来。那些总是失败的人,一再使用“我没有另外的选择,我不得不这样”这种的借口。而实际上,是他们不愿作出下面的抉择:付出短期不自在的代价,换取享受长期的、更大的报偿。一个没有养成自我约束习惯的人,可能反复地屈从于一种诱惑,而从事一种不该做的事。这种错误的后果,甚至严重到能长期影响一个人的成败。

    用了同样的努力,有人成功了,有人则失败了。他们可能都知道成功的途径,但他们之间有一个主要的不同在于:成功者总是约束自己,去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成功的人总是容忍让自己的感情占上风。正如有人所说:“我常常做错事,但我的预见很少出错。”要具备自我约束的能力,必须不断地分析自己的行动可能带来的长期后果;同时必须不屈不挠地按照符合自己决心和长期的最大利益的决定而行动。

    富兰克林指出:凡成功者无不懂得自律。自律是修身立志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条件。每个追求财富和成功的人都必须要养成自律的习惯;在生活中时刻注重自律,注重自我约束。

    千万不要为了享乐而抛弃一切。

    不管我们做一件大事还是小事,最需要的是精力。一个人有了充沛的精力,干什么大事都不成问题。可是有不少人往往把他们那宝贵的精力胡乱挥霍在那些毫无意义、自讨苦吃的事情上了。那些事情对于他们人生的成功,一点也没有用处。

    富兰克林指出:如果你学会了操纵自己心力的方法,使它只管增强扩大起来,绝不让它一点一滴地漏到那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去,那么你在人生的战场上获胜的机会就会增加很多。

    在农村里,一般到了春天,河水往往很充足。这时农夫在河里建筑水闸,使水不致完全流失。因为一到夏天和秋天,河水常会干涸。如果我们在春天预先建筑水闸,把水积蓄起来,到了夏天,就不怕闹旱荒了。

    做人也是如此。青年时期全身都是精力,正如春天的河水那样丰富。我们应该赶快筑起意志的水闸来,不使宝贵的精力凭空漏去一点一滴;到了中年,就不致衰弱得无力继续工作了。

    一个人如果丧失了脑力,就不会再有创造力。那些脑力受了很大损害的人,无论他是由于狂饮滥赌,还是因为操劳过度,或者过于闲暇无事,他的健康、智慧、判断力、发明力乃至创造力都将遭受很大的损害,于是他们再也没有进步的希望了。

    世上真不知有多少青年,随随便便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睡眠时间,去换得一夕的狂欢,或是大大地放荡一下。他们对此毫不觉得可惜,也从未想到因此将使自己的前途失色不少。

    那些嗜酒如命的人,只知自己畅饮一次所费有限。但如果他客观地把自己仔细检查一下,真不知将吓成什么样子呢!他将会看见自己正在把一个可怕的炸弹装进脑子里去,迟早会把他炸得粉碎;他将会看见自己正在把一种吸血虫引进了血管,让它在里面把血液搅浊了,或是一口一口地吸了去,直到吸尽为止。总之,他将会看见自己全身各部分能力的迅速消退而大吃一惊。他一定将发誓从此与酒绝缘了。

    殊不知,我们全身的组织,正如一架精巧细密的机器——智慧、精神、躯体无不极其精确地配合好了的。一旦有一部分发生障碍,便会牵动全身,无论缺失大小或是在哪一部门,它使你读书、写作、说话、思想都将受到极大的牵连。因为我们身上的缺陷随时都会在我们的行动中表现出来。

    有些失败者往往为享乐所害。他们宁愿安乐一时,也不愿睁开眼来看看前面。他们以为除非享乐也能达到成功,他们是不愿为成功而花费心力的。

    富兰克林提醒我们:这不是很奇怪吗?一个人为什么要为了享乐而抛弃一切呢?为什么宁愿享受一时的安乐,不顾未来长久的苦恼呢?

    这种人为了一时的安乐,便与一个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失之交臂。他们贪一时被窝中的安乐,便不愿起早;外面天气冷了一些,或是刮风下雨,就不肯出门。那些难逢的机会就从这些地方悄悄地溜了过去,不再回来。而他们自己呢?再也不会被灿烂的前途所吸引。他们唯一的目标就是怎样安宁,怎样省点气力。只顾享乐的念头,真是成功的最大敌人。当然,世人个个都是“聪明”的,他们都爱拣那些省力而又舒服的事情去做,认为谁都不喜欢吃苦受累,谁都不喜欢往困难的方向走去。

    世上无数庸庸碌碌、地位卑微、薪额菲薄的人,大半是那些畏难怕苦、不肯前进的人。他们宁愿留在最低的一级,自得其乐,也不肯花些气力,攀高几级往上去。

    大自然公平地创造了人类,从不对谁歧视。成功是任何肯于努力、肯于上进的人都应享有的权利。英国从前有一个盲人,后来成为世界闻名的大音乐家、大慈善家和大数学家。有许多人慕他的名,跑去访问。他的妻子代他回答说:“他并不比任何人聪明,但是因为他能发展他的才干,随时抓住机会,所以能有今日的成就。”我们从这几句话中,可以体味到成功是怎么一回事了。

    记住,为了成为人生的这场战斗中的获胜者,你必须努力操纵你的意志、你的能力,积极地去发展你的才干,努力去拼搏,去奋斗;避免虚度年华,避免成为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

    战胜自己情欲的人是英雄。

    富兰克林在《穷理查历书》中写道:“布匹应远离火种,青年应远离玩乐。”“谁是英雄?战胜自己情欲的人是英雄。”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成年人吸烟,其中大多数据说已经上瘾。上瘾这个名词的含义是他们不能自制,亦即身不由己。可是我们知道,有许多吸烟的人不必经过治疗便戒了烟。他们只是决定把它戒掉——就这样把它戒了。

    假如他们是上了瘾的话,那又怎么能够把它戒掉呢?上瘾的定义不是说上瘾者处于一种“身不由己的状态”吗?

    吸香烟基本上是个习惯,并非上瘾。你跟吸烟的人谈论时,把习惯和上瘾区分清楚是非常重要的。许多人放弃戒烟,就是因为错误地认为他们的努力等于白费。我们承认,戒烟或去除其他陋习时,会带来诸多不舒服的“症状”,使抗拒引诱更加困难;但这并不是办不到的。

    球王贝利戒烟的经历或许对我们有所启迪。

    世界球王、被人们称为“黑珍珠”的巴西足球运动员贝利,自幼酷爱足球运动,并很早就显示出他超人的才华。

    有一次,小贝利参加了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累得喘不过气来。

    休息时,贝利向小伙伴要了一支烟。他得意地吸起烟,嘴里吐出一缕缕淡淡的烟雾。小贝利有点儿陶醉了,似乎刚才极度的疲劳也烟消云散了。

    不料,这一切全被他的父亲看到了。

    晚上,父亲坐在椅子上问贝利:“你今天抽烟了?”

    “抽了。”小贝利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红着脸,低下了头,准备接受父亲的训斥。

    但是,父亲并没有发火。他从椅子上站起来,在屋里来来回回走了好半天,才平静地对贝利说:“孩子,你踢球有几分天资,也许将来会有出息。可惜,你现在要抽烟了。抽烟,会损坏身体,使你在比赛时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

    小贝利的头低得更低了。父亲又语重心长地接着说:“作为父亲,我有责任教育你向好的方面努力,也有责任制止你的不良行为。但是,是向好的方向努力,还是向坏的方向滑去,作决定的是你自己。我只想问问你:你是愿意抽烟呢?还是愿意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呢?孩子,你该懂事了,自己选择吧!”说着,父亲还从口袋里掏出一沓钞票,递给贝利,并说道:“如果你不愿意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执意要抽烟的话,就用这点钱去买烟吧!”父亲说完便走了出去。

    小贝利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仔细回味着父亲那深沉而又恳切的话语,不由地哭了。他哭得好难过,过了好一阵,才止住哭声。小贝利猛然醒悟了,他拿起桌上的钞票还给了父亲,并坚决地说:“爸爸,我再也不抽烟了,我一定要当个有出息的运动员。”

    从此以后,贝利不但与烟无缘,还刻苦训练,球艺飞速提高。他15岁参加桑拖斯职业足球队,16岁进入巴西国家队,并为巴西队永久占有“女神杯”立下奇功。如今,贝利已成为拥有众多企业的富翁,但他仍然不抽烟。

    富兰克林一再提醒世人,“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成就大事业的基本前提。为了事业的成功,首先要努力战胜自己的情欲。

    劳逸结合,保持身心健康。

    富兰克林在《穷理查历书》中写道:“在现实生活中,健康是最重要的。一个疾病环绕的家庭几乎与兴旺和发达绝缘。”

    健康乃是生命力主要的源泉,如果没有了健康,则生趣索然,效率锐减,生命也因而暗淡。因此,一个人有健康的思想和健康的身体,本身就是一种大幸福。

    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有知识也有才能,可惜因为身体的健康原因,虽抱有远大的志向却终不能使之实现。无数的人因为身体的羸弱过着忧闷的生活,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纵有满腹经纶、雄韬伟略,却由于身体的原因不能发挥出来。

    一生中最令人失望的事情,莫过于壮志难酬。如果抱负远大,却因为缺乏身体的条件而不能实现梦想,乃是一生中最痛苦的事情。许多人之所以做了身体的奴隶,并由此而壮志难酬受着失望的痛苦,主要是他们一开始就不知道保养身心使之健全。所以,每个人都要懂得使自己身体和精神获得健康的方法。

    一个人如果全部精力都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上和工作上,绝少休息和娱乐,也绝少更换工作的内容与环境,有时候竟根本不更换,那么他的思想往往就没有活跃的机会。一个人若是呆板不变,也很少游戏娱乐,就容易对自己的职业感到乏味无聊。所以,一个整天埋头工作、在生活中绝少娱乐的人,往往会在事业上趋于早衰。而工作与生活上的没有变化与调节,也是使才能早衰甚至枯萎的最大原因。

    那些成年累月埋头死做,即使遇见老朋友也无暇谈话的人,往往不是成就大事业的人。

    一个生活谨慎、注重劳逸结合的人,体内就储藏着极大的能量,能够抵抗各种疾病的侵袭。但如果一个人耗尽了他所有的体力和精力,那么当意外情况发生时,他便无力抵抗,只好束手就擒了。

    “只工作而不游戏,使杰克变成了一个笨孩子。”这是富兰克林在《穷理查历书》中提出的一句在美国很流行的格言。人类的天性中,就有游戏娱乐的一面,所以游戏娱乐一事,是人们生活上所不可缺少的。

    不少人仿佛认为,在大自然的规则面前可以蒙混过关,所以他们破坏一切健康的规则,比如,两三天的工作用一天来做完,两三天吃的食物一顿就吃尽。他们还天真地以为打破了生物的规律,可用医疗方法来加以补救。这种思想与做法实际上是非常愚蠢的。

    还有很多人过着极端相反的生活,一方面滥用他们的身体,一方面请医生来诊治他们的身体。结果,胃病、失眠、癫狂、神经衰弱等病症,终于无法避免。

    一个人脑力的充足,全赖于身体的强健。而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其才干与效能,要超过10个体弱者的才干与效能。所以,我们所需要的乃是健全的身心,乃是过一种有节制的生活。

    注意健康与你的事业发展并不矛盾。

    富兰克林说:“聪明人永远不会因为忙而忽视了锻炼和保持身体的健康。他们知道,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一切都等于零。”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赚钱是人生中最大的快乐之一,它除了能够给人们提供主要的智力刺激和社会互动之外,还是许多经营者唯一能展露才能、并获得掌声的标准。拼命赚钱除了可以带来名声之外,还可带来财富、权力及擢升。但是,如果你真的把每一分钟清醒的时间都用来赚钱,而完全忽略自己的健康,那将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人不是那种只会干活不需要吃饭、睡觉和休息的机器。

    强健的心理、情绪与精神,都来自健壮的身体。假如你想功成名就,第一步,就是要考虑健康问题。因此,当你能够出人头地之前,首先需要学习的一个简单而重要的课题,就是让你自己——你的体格拥有强壮的能力。因为只有一个身体健壮的人,才能具有精明的脑子和旺盛的精力。没有好的身体,在这个物质世界上,什么都别想实现。简单地说,身体健康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硬件”,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是身体健康。通过体育锻炼和良好的饮食,才能有聪明睿智的脑子。

    然而,生活中大多数人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对于已经拥有的东西不怎么珍惜,而对于将要失去的却总想挽留,这一点在对待健康方面体现得最为明显。当一个人无病无灾时,他总觉得自己是“铁打”的机械人,可以不吃不喝一天干它24小时。这种情况多体现在年轻力壮正当年的人身上。因为年轻,他们不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天天为赚钱而奔波,在商场里逐鹿争雄,总想着出人头地。不过,当年龄到了一定的岁数,精神和体力都会明显衰退。到了百病缠身时,他可能要占用大量的时间用来休养,要花费无数的金钱进行治疗。其实,如果在年轻时就注意自己身体的保养,也可能用不了多少时间和金钱,你就会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虽然都市人的寿命在统计数字上看,确实是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而有所延长,但是人的健康状况却并不怎么如意。许多现代“文明病”随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食物的添加剂、空气污染、环境恶化等,而死死地“缠”住人类。

    比如说,交通拥挤、工作场所的明争暗斗、没完没了的高速工作,都会令人情绪紧张和呼吸急促,造成种种内分泌的失调,可能患上诸如便秘、痔疮等疾病,进而使人情绪不安和暴躁。据有关资料显示,很多病是与人的情绪有直接关系的,这些疾病包括糖尿病、忧郁症、关节炎、腰酸背疼、高血压、哮喘、头晕目眩、心律不齐、综合疲劳症等。

    到了生病时,人们一般都会下意识地去医院,但是许多人看病经常是属于“穷应付”,病情稍稍有点缓解就认为已经痊愈,而重新投入到给自己带来疾病的环境和工作之中。如此周而复始地恶性循环,最后实在坚持不住了,也失去了宝贵的治疗时机。对于疾病与健康,一般人最容易犯的毛病还有一个“侥幸”心理,总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小毛病一桩,坚持一下就过去了。这是最不可取的想法。

    其实,健康就是财富。一个人千万不要为了追求身外的财富而忽略了自己最大的“财富”——健康。做人除了要懂得给自己“减压”之外,及时进行适当的治疗和注意日常健康,也非常重要。

    只要合理安排,注意健康与你的事业丝毫不会产生矛盾。有时,一个微小的举动或者一个很简单的改进,都会令你享受到健康的快乐。比如,当疲惫不堪时,与其勉强苦苦地硬撑着在那里工作,何不稍稍休息一下,然后再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你会发现这样做之后工作效率可能更高。

    依照自己的价值去生活。

    富兰克林指出:一个人要想真正地富有,不在于是否拥有一大笔财产,而在于能依照自己的价值而活着。如果这些价值对他个人没有什么意义,那么不管他赚了多少钱,都不能满足他生活没有价值的那种空洞。

    有太多的人,他们一辈子活着就是要听命于别人,要做别人希望他们去做的那些事。他们强迫自己落入一种窠臼,压抑了自己的特性而模仿别人。

    “我本来要做个作家;我父亲拒绝听我的,坚持要我上法律学校,成为一名律师。我现在生活富裕,但是我好无聊,而且静不下来……”

    “我要卖掉我的事业,找个地方买片牧场;但是我太太不准,因为她担心我们会失去一笔收入以及声誉……”

    “我最恨的就是住在郊外了。我希望在城里有座公寓,但是我公司里其他的同人都住在郊外……”

    多少年来,像这种话,我们听得越来越多了。它们是一种个人不满的表白,但是它们也反映出这个时代一种不断成长的社会疾病。

    要出人头地和受人尊敬是一种基本的欲望。在某个大原则之下,而且在某些明显的范围内,那是一种有建设性的和有效的兴奋剂。这种上进的欲望,已经使得无数人对文化的进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不止一个人注意到,今天这种追求地位的理性和它所朝的方向,不但没有建设性,也不健康。所谓地位,是指同代人给予某个人对社会有不平凡贡献的奖励形式。它是一种必须努力才能得到的东西,一种成就的报酬。给予一个对大众有贡献者的奖励,跟成就的价值和重要性成正比。但是,这些年,大家几乎自动地把金钱上的成功,看成是社会地位。而且,社会地位的成功,被认为是最终的目标,对许多人来说,它已成为唯一的激励,唯一有价值的目标。

    很多人都相信,拥有许多钱以及金钱可以购买的那些东西,单单这些就代表了成就,包含了成功,得到了地位。他们聚积了钱和一些物质上的东西,他们以为那就是才能、成就和成功的铁证。他们有个错误的理论,以为他们只要比他们周围的人赚得多,买得多,就能赢得社会和别人的尊敬,而他们以为这个理论就是真理。他们对建立什么都不感兴趣。除了他们银行的存款,他们不关心价值,只关心他们买一件东西要花多少钱。

    对这种看法较有代表性的事例是,一名商人到伦敦来看格蒂,他带来了一封介绍信,是格蒂在纽约的一个朋友写的。客人花了两小时以上的时间,吹嘘他最近几年赚了多少钱,并告诉格蒂,他正要到法国去,要在那儿买一些绘画。

    “我听说你是个出色的名画收藏家!”他说,“我想你可以帮我一个忙,给我一些可靠的画廊或掮客的名字和地址,我可以向他们买画。”

    “你是对某个特别时代或特别学派的画感兴趣呢?还是要找某些特别的艺术家的作品?”格蒂问。

    “对我来说都没有区别。”那个人不耐烦地耸耸肩,“反正我一点都分不出来。我只是一定要买一些画,我至少要花上10万美元。”

    “你为什么不能少花一点呢?”格蒂问。奇怪,居然有人立下他要花钱的最低数额,而不是最高数额。

    “呵,你知道这种事的!”他严肃地解释,“我的合伙人几个月前来了这儿一趟,花了75000美元买了一些画。我想,要使国内的人对我刮目相看,我至少要比他多花上25000美元……”

    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得出这个人如何衡量价值。格蒂敢打赌,不管这位客人一生中做过什么,他的动机总是跟他“买画纯粹是为了追求地位”一样的浅薄和俗气。不幸地,世上跟他一样的人还不少呢!

    人类已经进步到超过以黑面包和煮白菜为满足的阶段时,我们必须有像样的生活水准及必需品,还要有生活上的许多奢侈品。为了这些东西,我们必须赚钱。但是,这并不会改变这个事实,除了在金钱的天平上,还有许多衡量价值的方法。一本写得糟糕、毫不出色的当代小说也许要卖15美元;然而,一本伟大的文学名着,也许2美元就能买到一本普及版。当然,后者的真正价值要比前者大得多,虽然它们在价格上有很大的差异。同样的道理,除了纯粹是金钱上的成功,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成功。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标准,不应该只看他的收入、拥有的金钱,或者他所有物的数量和金钱价值。

    过去和现在,都有着无数人对文明作了无价的贡献,但是他们仅仅得到一点点、甚至没有得到什么金钱的报酬。无数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和音乐家,一生中都是贫穷的。凡·高、贝多芬,还有其他同等地位的人,死的时候一文不名。现在,世界上没有人能算出这些过世的贤哲对人类所贡献的价值。

    设计一座美丽漂亮大楼的建筑师,跟那些要住进去的人比起来,显然是穷人。建造一座堤防的工程师,他工作所得到的酬劳,可能比那些田地受到灌溉的地主的收入少得多。建筑师和工程师建造了他们的业绩,但他们的成就,并不因为他们没有从工作中赚到大钱而减低。

    在这个一窝蜂为金钱和地位而挣扎的年代里,富兰克林提醒我们,除了金钱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富有。我们要追求生活的幸福,但是,在对金钱的欲望方面要有所节制——不能过分追求金钱!

    1、节制饮食是一种好的习惯。然而,告别坏的习惯、养成一种好的习惯是不容易的。

    2、酗酒是慢性自杀;千万不要为了追求快感而过量饮酒。

    3、只顾享乐的念头,真是成功的最大敌人。

    4、你觉得嗜好烟酒是一种必须改变的生活习惯吗?

    5、你有哪些不良生活习性呢?为了保持身心的健康,你觉得自己需要作出哪些努力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