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陇南-伏羲感天生仇池教,女娲抟土造人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蒙昧荒野的原始社会,群山起伏的陇南,森木蔽日,湖泽草甸遍布山川。大约距今万年之遥,瑞云呈祥,霞光丽天,中华人文初祖伏羲降生在陇南的仇池山上。这是中华民族惊天盖世的一件大事。伏羲的降生,揭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为陇南的人类活动历史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的一页。

    三皇五帝,乃中华民族之始祖。伏羲位于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伏羲亦作伏戏、虑羲、宓羲、包牺、疱牺,在伏羲名前加个“帝”号“太昊”,又称“太昊伏羲氏”。风姓。

    《遁甲开山图》曰:“仇池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太平御览》曰:“大迹出雷泽,华胥履立,生宓牺。”传说伏羲之母华胥氏,在雷泽地方,履大人足迹,因而有娠,生伏羲。雷泽即今仇池。伏羲生于原始群婚制的母系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履大人迹者,他的出生非凡俗可比。《水经注》曰:“武都郡,天池大泽在西。”汉代的武都郡在仇池山下的洛谷,洛谷水边有个长2.6尺的大人足迹,水涨则为泥沙所淹,传说此迹即伏羲母亲履足之迹。据《竹书纪年》载:“秦置武都道于洛谷,隶陇西郡。是年见大人迹出雷泽。”又据《中国历史纪年表·唐纪年表》载:“周武则天久视元年,仇池山见大人迹,武后以为祥兆,遂改久视元年为大足元年。

    伏羲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先祖,他的足迹遍布中华大地。

    宋《路史》说:“伏羲生于仇夷(仇池),长于成纪。”成纪即天水。天水有“伏羲庙”,称伏羲故里。又有荣氏《遁甲开山图》称:“伏羲生于成纪,徙治陈仓。”陈仓即宝鸡。仇池、成纪属天水文化带,而仇池、成纪、陈仓又属渭河文化带,伏羲长于成纪,在天水的时间较长,说他生于成纪者,是泛指天水文化带而言。仇池、成纪、陈仓是他出生、成长和活动的重要地域。

    《三皇本纪》曰:伏羲“都于陈”。陈即今河南淮阳。离开成纪后,伏羲氐族向东迁徙,建都于河南淮阳,死后亦葬于淮阳。淮阳有伏羲墓,古柏参天,碑石林立。再后来,伏羲的支系又向东向南迁徙,西南地区的苗族也以伏羲为始祖。这些记载清楚无误地勾画出伏羲带领他的氐族部落不断迁徙的路线图。

    伏羲是中华文明的开拓者,画八卦是他著名的贡献。《周易》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八卦是用八个符号代表自然界的八种事物,包括天地、水火、风雷、山泽,是对自然界一切事物进行仰观俯察之后的抽象概括,其目的在于“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八卦的创始,集中体现了伏羲的智慧、思想、经验、气质,乃至“包举天下”的胸怀,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大飞跃,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思想。

    八卦也是对原始启蒙时代的卜签以及天文、气象、历法、医学起源的一大贡献。

    伏羲是卜签的奠基人。八卦为决吉凶而制,把原始社会祓祸求福的占卜活动用八卦来代替,开创了古代占卜之法。

    伏羲“作历度,以定节气”,是古代以甲子记岁的肇始者。《春秋内事》称:伏羲始作八卦,定天地之位,分阴阳之数,推列三光,建分八节,以爻应气,凡二十四,消息祸福,以制吉凶。

    八卦对医学的发展作用很大。元代之后,人们把伏羲与神农、黄帝当作医皇祭祀,古之医(医)字,下从巫,表明古代的医术源于巫术。《帝王世纪》说:“伏牺画卦,所以六气、六腑、五藏、五行、阴阳、四时、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病之理,得以有类,乃尝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天枉。”伏羲画八卦,兴卜巫,被奉为“巫医之祖”。神农尝百草,着《本草》,被称为“药医之祖”。黄帝有《内经》《素问》之着,被尊为“医术之祖”。

    神秘的八卦符号是数字符号。18世纪德国著名数学家莱布尼认为:伏羲的八卦符号创造了“二进制算术”,反映了伏羲有简单数字观。八卦符号也是一种文字符号。伏羲“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结束了简单的结绳记事,代之以符号帮助记忆,传递信息。

    伏羲使人类摆脱了洪荒时代的朦胧状态,把以采集和狩猎为主的原始民族,引入以结绳织网为主的渔猎生活时代,推进了原始人类的文明发展。《易经》曰:“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狩猎捕鱼是氐族社会的原始捕猎方式。伏羲教民结绳织网以狩猎、捕鱼,是捕猎技术的一大进步。距今七八千年的秦安大地湾遗址,是伏羲氐族繁衍发展的实物资料。在大地湾文物中,有纺织坯和尖状骨锥,都是用于结绳织网的工具。陇南出土的陶器上印有网状交叉绳纹,也有鱼纹图案。结网捕猎成了氐族的主要生活来源。

    《绎史》引《河图挺辅佐》载:“伏羲禅于伯牛,钻木取火”。伏羲教民钻木取火,生食变为熟食,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一大飞跃,随之而产生的是煮食物的火灶和盛食物的陶器等等。大地湾乃至陇南的早期遗址发现了用于钻木取火的大量磨制骨锥、角锥。发现了灰坑、灶台和火塘。

    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的文明进步,使原始群婚制开始动摇。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夫妻婚姻嫁娶制度开始萌生。俪皮者以两张鹿皮作为男女双方的礼物。鹿皮是他们遮体的重要衣料,以成对的鹿皮为聘礼,取男女婚配、吉祥如意的意思。婚嫁制度促成了家族的出现。大地湾出土的建筑物有大房子,小房子,大房子是氐族大家庭生活的地方,而小房子则逐步演变为小家庭的居室。

    伏羲定都于陈之后,在部族管理上也采取了不少改革。最重要的是立九部,设佐官。“立九部而民易理”,设佐官以察职守,画地而治,分部设官,治而不乱,教而有序。重视礼乐之治。《礼记·曲礼》云:伏羲“作琴瑟以为乐”。《三皇本纪》云:“作三十五弦之瑟”。《世本》云:“宓牺作瑟,八尺二寸,四十五弦”。他与女娲所作的乐曲,取名《扶来》,又名《立基》。

    伏羲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或者说是伏羲氐族的一位杰出首领。史书说他肇始了中华文明,是一点也不过分的。他不是一个先知先觉的神,他非凡的创造力,来自于他的大智大勇。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汲取前人的经验,所以,他的身上始终闪烁着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思想光辉,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渴望生存、追求进步的主体精神。

    女娲与伏羲是同胞兄妹,自然也是华胥氏所生。后来结为夫妻。《风俗通》曰:“女娲,伏希之妹。”卢全在《与马异结交诗》中咏道:“女娲本是伏牺妇。”伏羲死后,女娲代立,袭据尊位,称女皇氏,是中国上古时代第一位“女王”。《路史》云:“太昊氏衰,共工为始作乱,振滔洪水,以祸天下……覆中冀人不堪命。于是女皇氏役其神力,以与共工氏较,灭共工氏而迁之……女娲氏乃立,号曰女皇氏。”共工是伏羲氐族中较剽悍的一支之首领。伏羲死后,女娲与共工之间发生了一场大规模争权战争。共工“滔洪水以为乱”,汪洋水患使“冀中人不堪命”。女娲乃运用她的“神力”,率领拥戴她的氐族部落,把共工氏的首领杀了,并将该氐族部落迁徙流放到僻远之地。后来,女娲率领她的部落继续东迁,徙都于任,即今山东济宁县南。任有女娲陵庙。

    在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是一位神通广大、顶天立地的英雄。据《淮南子》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岛裂,天下兼复,地不周载。“火烂焱而不灭,水汪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搜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庐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蛟虫死,颛民生。女娲补天的神话,表达了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先祖们征服自然、改造江河的非凡气魄和胆识,象征着中华民族永不妥协、顽强搏击的大无畏精神。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广泛流传于中华大地。《太平御览》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縆于泥中,举以为人。”这是中华民族对自己生命起源的天真想象。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古代氐族都有自己所崇拜的图腾。龙是伏羲氐族所崇拜的氐族形象标志。东汉王廷寿《鲁灵光殿赋》称:“伏羲鳞身,女娲蛇身”。伏羲、女娲塑像身上有蛇鳞状的装饰物,正是这种标志的体现。伏羲、女娲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他(她)们俩繁衍了整个中华民族,所以,中华民族自称龙的传人。

    仇池山位于陇南西和县之南的群峰巨壑中。史学界称为“人间福地”。《元和志》云:仇池“四面壁立,峭绝险固,石角向外……上有平地,方二十余里,田百顷,泉九十九源。”宋《仇池碑记》对仇池胜迹有绘形绘色的描写:“云舒雾惨,常震山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群谷环翠,流泉交灌”。“神鱼闻于上古,麒麟瑞于近世,有长江穷谷以为襟带,有群峰翠麓以为黼藻”。“虽无琼台珠阁,流水桃花,其雄峻之状,壮丽之观,即四明、天台、青城、崆峒亦未过此。非轻世傲物,餐霞茹芝者,似莫能宅之”。仇池山有伏羲崖,崖上有伏羲庙,不知建于何时,当地百姓世世代代祭祀之不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