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争霸:中国历史演义春秋战国篇-桓公首霸群雄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齐襄公帮助郑国立了国君,实际上也就控制了郑国。之后,他又接连出兵周围的几个小国,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结果使各国百姓受尽战乱之苦。对国内百姓,他也是又残暴又凶狠,所以非常不得人心,连他的两个兄弟都被逼得逃到别的国家避难去了。齐襄公没有儿子,只有这两个弟弟。一个叫公子纠,一个叫公子小白。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纠就躲到了鲁国;公子小白因母亲是莒国人,就躲到了莒国。两个公子各有一位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管仲和鲍叔牙都是当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也是最要好的朋友,他俩一起做买卖,一起当兵打仗,互相理解,互相帮助,比亲兄弟还要好。所以后人往往用“管鲍之交”来形容好朋友。

    齐襄公为人不好,对手下人不是打就是骂,也不关心百姓疾苦,所以在他的两个兄弟出走后不久,即被手下的两个大臣杀死了。齐国另外又立了一个国君。没几天,新君又被杀死。大臣们决定还是由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回来做国君,究竟让谁回来呢?有的人主张请公子纠回来,因为他是哥哥;有的人主张请公子小白回来,因为他有才干,本领大。结果意见不统一,争论的双方便各自派人分别到鲁国和莒国去了。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听到消息后,当然马上起程回齐国。他们很清楚,谁先回到齐国谁就可以做国君。

    管仲作为公子纠的师傅,非常愿意公子纠回国做国君。他想,公子小白在莒国,离齐国近,万一他先回去做了国君,事情就麻烦了。于是,他就先带一队人马,去追赶公子小白的车马,想拦住他。而公子小白也怕公子纠先回去,所以急急忙忙赶路,一路上几乎都不休息,走得很快。管仲和他带的士兵快马加鞭,跑得大汗淋漓,赶了几十里路,总算追上了。他也顾不得看别的,只找公子小白。一看,公子小白正坐在车里,管仲便走上前去,一边行礼,一边问:“这么久没见公子了,公子好吗?公子要到哪儿去呀?”公子小白一看是管仲,感到很吃惊,就说:“我要回去办丧事。”管仲却说:“有您哥哥公子纠回去办,您就不必这样急急忙忙地往回赶了。”鲍叔牙虽然是管仲的好朋友,可这时他为了自己的主人,就很不高兴地对管仲说:“管仲,各人有各人的事,你管得着吗?”管仲还要说什么,一看旁边的士兵都凶狠地瞪着他,好像要与他打仗似的,也就不敢再说什么了。他一边往后退,一边拿出了箭,瞄准坐在车中的公子小白,“嗖”的一声射过去了。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中。鲍叔牙和士兵们赶紧去救,一看公子小白已经直挺挺地躺在车上,昏迷不醒了,便全哭了起来。管仲一听那边的哭声,心里暗自高兴,赶紧趁着混乱带着自己的人马返回鲁国。一边走一边想:这回好了,公子小白死了,公子纠的君位也就坐稳了。回到鲁国以后,他先与鲁庄公、公子纠庆贺了一番,然后他们一起带着人马不慌不忙地向齐国进发了。

    谁知公子小白并没死。虽然管仲箭法高强,百发百中,可他射向公子小白的那一箭,正巧射在小白的衣带钩上,并没有射到小白身上。小白怕管仲再来一箭,那可就真的没命了,他赶紧大叫一声,躺倒在车上,还咬破舌头,吐几口血,假装已被射死。这不仅骗过了管仲,连鲍叔牙和他的随从也被骗过了。等管仲和他的兵士们走了以后,他才坐了起来。鲍叔牙一面称赞公子小白有计谋,一面更加小心地安排公子小白换上了兵士的衣服,坐在有篷的车上,急急忙忙向齐国赶路。不几天,就到了齐国都城。这时,鲁庄公和公子纠及管仲还在路上慢悠悠地走着呢!

    齐国的大臣们一直在等公子纠回来,立他为国君。见公子小白先赶回来了,就有人反对说:“公子纠大,按道理应该立公子纠。”还有人说:“已经派人去接公子纠了,现在如果立了公子小白,公子纠回来了怎么办呢?”鲍叔牙说:“我们齐国连着闹了两回内乱,两个国君被杀,现在一直也没安定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选一位有能耐的人当国君,齐国才能安定下来。”他又列举了公子小白的许多优点,说他定能做最好的国君,并且还说:“鲁国送公子纠回国做国君,将来必定会让齐国报答他,以后齐国就得听鲁国的了,那怎么能行啊?”大臣们听了鲍叔牙的话,都认为有道理,就于公元前685年立公子小白为国君。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

    鲁庄公、管仲他们过了好几天才慢吞吞地来到齐国都城。一听说公子小白没被射死,还被立为国君,公子纠等人气坏了,马上发兵向齐国进攻。齐国当即应战,结果鲁国军队打了败仗。鲁国的大将差点儿战死,土地还被齐国占了一大片。

    鲁庄公刚刚气急败坏地回国,齐国又跟着打过来了,要求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交出管仲,才不打鲁国,才与鲁国交好。鲁庄公一看大兵压境,齐国这样强硬,没有办法,只好逼死了公子纠,把管仲抓了起来。

    鲁国有个非常有计谋的人名叫施伯,他对鲁庄公说:“管仲本领太大了,如果把他放回齐国,齐国重用了他,对我们可不利呵!不能让他活着回去。”可是齐国来要管仲的使臣却说:“管仲用箭射过我们国君,我们国君对他恨之入骨,非得亲手杀了他才解恨,请您把他交给我们吧。”鲁庄公只好把管仲连同公子纠的头一同交给了齐国的使臣。

    管仲刚踏上齐国的土地,鲍叔牙早就在等着他了,马上把他安排在自己家里住下,然后去找齐桓公推荐管仲。

    齐桓公一听鲍叔牙向他推荐的是管仲,气就不打一处来,说道:“让我重用管仲?他射我那一箭的仇我还没报呢!我恨不得亲手杀了他才解恨,怎么还能重用他?”

    鲍叔牙见齐桓公这样生气,知道他一时转不过弯来,就耐心地劝说道:“主公一向贤明大度,应该想到管仲当时心里只有公子纠,他用箭射您也只是为了公子纠。现在您用了他,他当然就只能想着您了。再说您想要富国强兵,称霸中原,没有管仲这样有才能和本领的人帮助您是不行的。”齐桓公说:“我早想好了,在我的大臣中,你是最忠心、最能干的了,我要拜你为相国,你一定能帮我富国强兵,把齐国治理好。”鲍叔牙劝他说:“主公应该把眼光放远一点。如果您只想治理好一个齐国,那有我协助您也就够了。如果您想称霸,那就非管仲不可。管仲才是真正有雄才大略的人。您如果重用了他,他一定能帮助您治国平天下。”齐桓公见鲍叔牙这样看重管仲,就说:“那你明天带他来见我吧。”

    再说管仲,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自己辅佐公子纠没有成功,现在再去侍奉公子纠的仇人,于心不忍。鲍叔牙便耐心地劝导地说:“我们忠于的应当是自己的国家。这样,当然也就要忠于代表齐国的国君,而不是忠于哪一个人。你有治国平天下的本领,理当为国出力,为民造福。这样做,归根结底,也是为了齐国的利益呵!”听了鲍叔牙的话,管仲再也不说什么了。

    终于,齐桓公与管仲见面了。齐桓公开始还挺冷淡,心想:我倒要看看你有多大本领。可是几次谈话之后,齐桓公发理管仲果然有经天纬地之才。不禁大为佩服,便放下架子,虚心向管仲请教富国强兵、建立霸业的方法。管仲说得头头是道,两人也越谈越投机。不几天,齐桓公就拜管仲做了相国,鲍叔牙反倒做了管仲的副手。

    消息传到鲁国,鲁庄公气得要死,大骂上了齐国的当,后悔不该不听施伯的话,当初就把管仲杀了。可后悔也晚了,只好整顿军队,准备找机会攻打齐国,出出这口气。

    齐桓公听说鲁国操练兵马,要打齐国,心想:正好我要找机会露一手,好树立一下在国内的威信。于是,便准备先出兵攻打鲁国。

    管仲听说齐桓公要出兵打仗,赶忙来劝阻。他对桓公说:“主公才即位,本国还没安定,兵力也还不强,怎么能对外用兵呢?”齐桓公不听,说:“我的主意已经定了,你不用再说了。你不同意我用兵打仗。我就拜鲍叔牙为大将,不用你为将了。”管仲还是苦苦劝阻,并说:“主公不听我的话,会打败仗的。”齐桓公正在兴头上,哪里听得进去?就这样,公元前684年,齐国军队由鲍叔牙为将开始攻打鲁国。大兵出发以后,一路上打了几个小胜仗。齐桓公更加骄傲了,认为鲁国不难打,命令军队长驱直入,很快就打到鲁国的长勺。

    鲁庄公又气又急,立即召集大臣们商量对策。大臣们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说话。只有大夫施伯上前对鲁庄公说:“主公不要着急,我推荐一个人,请他带兵打齐国,准能打胜。”鲁庄公一听,就着急地催问施伯:“谁呀?还不赶快把他找来?”施伯说:“这个人姓曹名刿(ɡuì),是我的朋友,很有本领。对这样有本领的人,不能随便去叫他来,得真心实意地去请他才行。请来后还要让他领兵打仗,那样才能发挥他的才能。”鲁庄公马上派施伯去请曹刿。

    曹刿读过许多书,懂得很多知识,也很有谋略,文武双全。但他是一个平民百姓,家里穷,虽然想为国家出力,但总是找不到机会。朝廷整个都被达官贵人们控制着,所以他很失望。这次施伯来请他,他就装着不关心的样子说:“国家的大事,有你们做大官的、吃大鱼大肉的人去管,哪里用得着跟我们这些吃野菜的小百姓商量呢?”施伯知道曹刿说的不是真心话,就说:“好兄弟,现在大敌当前,国家要紧,百姓的性命要紧。你就别再这样说了,还是出来为百姓们想想办法吧。”曹刿见施伯这样恳切,也就不再说什么了,跟着施伯来见鲁庄公。

    鲁庄公见曹刿来了,便问:“齐国那样强大,我们能打败齐国吗?”曹刿说:“只要全国上下一条心,就能打退敌人。至于到底怎样打,那可说不定。战场上千变万化,指挥打仗要看实际情况,随机应变才行。”庄会认为曹刿的话很有道理,就拜他为大将,和他一起领兵去长勺抵抗齐军。

    他们到了长勺,就扎下营寨,摆下战阵,远远地对着齐国的兵营。

    鲍叔牙上次打败了鲁国军队,这次也很有把握。他看见远处鲁国军队摆好了阵势,却不进攻,以为他们不敢,就命令士兵打鼓,发起冲锋,要来个先发制人。士兵们听见鼓响,就大声呐喊着向鲁国阵地冲来。

    鲁庄公听见对面鼓声震天响,齐军也冲过来了,就着急地也要叫士兵擂鼓出击。曹刿赶快拉住他说:“不要着急。齐军现在正在兴头上,我们不能和他们硬拼,先等等。”鲁庄公因为已拜曹刿为大将,也就只好听他指挥了。曹刿下令让将士们只管守住阵脚,不许喊,更不许出阵。

    这时齐军已像潮水般地冲过来,但曹军阵势纹丝不动。齐军冲不动,更打不进去,只好退回去了。过了一会儿,鲍叔牙又命令士兵打鼓,再次发起冲锋。可是鲁军仍然不动,一个人也不出来,齐军只好又退回去了。鲍叔牙一看,接连冲了两次,鲁军都不应战,以为鲁军真的是害怕齐军,就对士兵们说:“鲁军一定是连续吃败仗,吓破了胆,不敢出来与我们作战。我们再冲一次,不管他们出来不出来,一直冲进去,定能把他们冲垮!”接着就命令士兵打第三遍鼓。

    齐军士兵接连冲了两次,早已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一听见又打冲锋鼓,只好强打精神,拖着长矛,扛着刀枪,无精打采地冲过去。他们认为鲁军仍会像前两次那样不动,没想到鲁军阵中此时鼓声大作,将士们“哗”的一下子都冲了出来,如猛虎下山一般。疲惫不堪的齐军士兵哪里抵挡得住?一下子就被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四散而逃了。

    看见齐军士兵拼命逃窜,鲁庄公就要追上去,曹刿拉住说:“慢着,让我看看。”他跳下车来,仔细查看了地上车轮的印子,又跳上车去,细细看了看前方,才发命令说:“快追!”鲁军一直追了三十里地,缴获了齐军许多兵器和车马。

    鲁军打了大胜仗,鲁庄公却有许多不明白。他问曹刿:“齐军头两次打鼓,你为什么不让咱们也打鼓?为什么要等他们第三次打鼓,咱们才打鼓?”曹刿说:“打仗全凭的是士气。士气旺盛,就会胜利。士气衰落,就要失败。打鼓就是给士兵鼓劲的。打第一次鼓,将士最有劲。第二回就差了。等到打第三次鼓,就没有多少士气了。我不着急打鼓,就是为了让士兵保持旺盛的士气。等对方三通鼓过去,没多大劲的时候,我们‘一鼓作气’打过去,哪能不赢呢?”鲁庄公和将士们听得都直点头。但鲁庄公还有问题,他说:“齐军士兵溃逃,你为什么又不让立刻追上去呢?”曹刿说:“齐国一向诡计多端。我担心他们逃跑也许是个计,说不定前面还有埋伏。所以不敢马上追击。等我看到他们的确车子乱了,军旗也倒了,说明真的是大败而逃,这才能追上去。”鲁庄公听了曹刿的议论,佩服地说:“你真是个精通兵事的将军!”立刻拜曹刿为大夫,让他帮助管理鲁国的军事。

    齐桓公长勺之战打了败仗,后悔没听管仲的话。他主动向管仲承认错误说:“我没听您的话,结果打了败仗。以后治理国家的事,就按照您说的办吧。”并且下了命令:“今后国家大事完全由管仲决定。”

    在齐桓公的支持下,管仲对齐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经过改革,百姓们各得其所,大家齐心协力进行生产。不几年,齐国就富强起来了。

    本来齐桓公就一直想做中原的霸主,可是长勺战败之后,他不好意思再提称霸的事了,就听管仲的话,一心一意地先治理国家。等到国家一天天富强起来,他想称霸的心情也一天天强烈起来,只是找不到机会。

    有一天,管仲兴冲冲地来见桓公,一进门就说:“主公您称霸中原的机会来了。”桓公听了,非常高兴,连忙问:“什么好机会,快说!”管仲迅速走到桓公身边,附在桓公耳朵上,低声说了半天,听得桓公不住地点头,最后忍不住高兴地大声说:“很好!很好!一切就照你说的办吧。”

    原来,周朝天子周庄王刚刚去世,周僖王即位。各国诸侯早就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所以谁也没来祝贺。周僖王当然心里很不是滋味。齐国看准了这是个机会,就派使臣带着贺礼来祝贺了。这正是管仲的计谋,他想借周天子的力量,打着周天子的旗号来实现齐国称霸的愿望。

    齐国使臣见了周僖王,跪下读了贺词之后,就对周僖王说:“近来宋国闹得挺厉害,连续杀了好几个国君。如今在位的新国君还没得到各国承认。请天王下一道命令,由我们主公出面召集诸侯国来确定宋国的君位,就可以平定宋国的内乱了。”

    有强大的齐国来向他祝贺,周僖王心里本来就够高兴的了,又听说自己还可以号令诸侯,就更高兴了,马上写了一道命令交给齐国使臣。

    齐桓公收到了周僖王的命令,立即向各诸侯国发出通知,约定日期开会订立盟约。

    开会的日期到了,结果通知到了十几个国家,来开会的才有四个国家。齐桓公感到很扫兴,就想改会期。管仲不同意,说:“现在加上我们有五个国家开会,完全可以签订协议。第一次会合诸侯,我们要讲信用。”

    就这样,会议开始了。齐桓公先对各国诸侯拱了拱手,然后说道:“我今天是奉了周天王的命令来会合诸位,共同商讨怎样扶助王室的事情,还要确立宋国的君位。如此,则需要有一个盟主。请诸位考虑,推选谁做盟主合适?”几个诸侯对承认宋国国君的事,还挺痛快。可一推选盟主,就都不说话了。会场沉默了好长时间。最后还是陈宣公年龄大,知道齐桓公的用意,就站起来说:“既然天王委托齐桓公召集我们开会,就推选齐桓公为盟主吧。”其他诸侯虽然有的心里不同意,嘴上也不好说什么,只好表示同意。齐桓公假意谦让了一番,就坐到了盟主的位置上。他先率领诸侯们向虚设的天王座位行了大礼,然后共同订立了盟约。盟约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尊重王室,扶助弱小国家,还要共同抵御外族入侵。

    就这样,齐桓公当上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开创了诸侯争相称霸的先河。

    这次会盟,虽然确认了宋国国君的地位,但宋桓公并不满意。当天晚上,他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他想:齐侯只是个二等诸侯,倒做了盟主。还要我们这一等诸侯国听他的,好没道理。想来想去,也没同齐桓公打招呼,连夜带着随从回国去了。

    第二天,齐桓公听说宋公不辞而别,大为恼火,当即就要派兵去追赶。管仲拦住说:“他们是来会盟的,一定要走,我们就不应该追。齐国要称霸诸侯,主要的是要使远近各国心服。我们离宋国远,鲁国近,应该先让鲁国服我们,这是很重要的。”桓公问:“我们以什么名义出兵呢?”管仲说:“以他没参加会盟为理由就行。”

    于是,齐桓公率领大军直逼鲁国。鲁庄公连忙召集大臣们商量对策。大家都认为,齐国现在如此强盛,又是打着天子的名义来讨伐的,还是应该以和为主。鲁庄公就写了封信给齐桓公,表示愿意和好,并马上去参加会盟。齐桓公很高兴,随即撤了兵。

    鲁庄公由曹刿陪同,到了会场。会场上兵士林立,刀剑闪亮,鲁庄公很是害怕。曹刿手握剑柄紧随其后。齐、鲁两位国君刚要歃血立盟,曹刿抢前一步,一把抓住齐桓公的袖子,另一只手紧握宝剑,说:“你们齐国仗着力量强大,总是欺负弱小的国家。霸占了我们汶阳的土地,还要和我们签订和约。你们若果真有诚意,请先把汶阳的土地归还我们!”齐桓公一看这阵势,只好对曹刿说:“好吧,我退还汶阳的土地。”曹刿这才放开手,收起了宝剑。

    回到住处后,齐国的大臣都非常生气,齐桓公也感到有些窝囊。管仲却严肃地说:“咱们应该讲信用。有了信用,才可以称霸。主公好好想一想,土地比信用,哪个更重要呢?”齐桓公毕竟是个有政治眼光的人,他便按照管仲的意见,热情地招待了鲁庄公,当天就把汶阳的土地归还了鲁国。

    诸侯们听说后,都佩服齐桓公讲信用。他的霸主地位,也得到了更多诸侯国的承认。但是,南方的楚国却不肯参加联盟。楚国本身比较强大,这几年国力发展很快,又把郑国拉了过去,很有到北方来争雄称霸的可能。所以,齐桓公就和管仲商量,准备出兵征伐楚国。

    正在此时,北方的燕国派使臣前来告急求援。原来,北方有一个山戎部落与燕国为邻。山戎人善骑善射,经常侵扰燕国。每次侵犯,总是不仅抢粮抢物,还掳掠年轻人,使得燕国常年不得安宁。燕庄公也曾派兵驱逐,但等燕兵一到,戎人早已跑掉。这次戎主又率领戎军一直打到燕国内地,来势非常凶猛。燕国接连打了几个败仗,燕庄公见形势紧急,只好赶紧派人向盟主求救。

    齐桓公本想伐楚,可是燕国又来求救,一时拿不定主意。管仲说:“还是要先去救燕,这正是我们发挥盟主作用的时候。只有北方安定了,我们才能专心对付南方。”齐桓公认为有理,第二天率领大队人马,北去救燕。

    等到齐军晓行夜宿,浩浩荡荡来到燕国时,山戎人早已抢了许多粮食、衣物、牲畜逃走了,还劫去了成千上万的青年男女,燕国北部被山戎兵破坏得不成样子。燕庄公及燕国百姓见齐国大军前来救援,都非常感激,夹道相迎。但又怕齐军一走,山戎还会再来侵扰,又都非常忧虑。可总不能让齐军长久住在这儿啊,管仲了解到这种情况,就对齐桓公建议说:“山戎没等到我们打就撤走了,等到我们一走,他们必定还会再来抢劫。北方要安定,必须把山戎打败。”齐桓公想了想,说:“也是,我们出兵一次也不容易,就继续追击吧。”

    燕庄公非常高兴,要带着本国军队打前锋。齐桓公说:“燕国军队已经十分辛苦了,还是在后面帮助军队运运粮、接应接应吧。”燕庄公听了,觉得齐桓公果然有霸主的风度,能处处替别人着想,心里很是佩服。他建议说:“前边有个无终国,与我们燕国交往较深。他们对这一带地理熟悉,我们可否请他们做向导?”齐桓公立即备了礼物,派人去无终国。无终国则派了一位大将带领两千骑兵前来相助。

    三国人马共同向北进发。到了孤竹国附近,就碰到了山戎的大王密卢和孤竹国的大将黄花。密卢和黄花自以为地理熟悉,想用埋伏之计打败齐军,没想到被管仲识破,他们反倒中了齐军的埋伏。戎兵一见中了埋伏,大吃一惊,不战自乱。齐军乘机四面出击,打得戎兵丢盔弃甲。密卢一看不好,只好带着残兵败将逃跑了。许多戎兵成了俘虏。齐桓公下令不许杀俘虏,不许侵扰当地百姓,受到百姓的称赞。

    晚上,齐军安营扎寨,准备休息好了第二天继续追击。齐桓公与燕庄公及大将们正在商量破孤竹国的计策,有人进来报告说:“孤竹国的大将黄花前来投降。”齐桓公不明真假,就让黄花先进来。黄花见了齐桓公,先呈上一样东西,然后说:“这是山戎国主密卢的头。他与我们主公答里呵一起同贵军作战,不听我等的劝告。我不愿继续打仗,使百姓受苦,所以就杀了密卢,前来归顺盟主。答里呵跑了,我情愿带路去追赶答里呵。”齐桓公和管仲仔细看了看密卢的头,果然没错,就相信了黄花。

    第二天,齐桓公和燕庄公跟着黄花进了孤竹国的都城,这里果然是一座空城。齐桓公怕答里呵跑远了,就让黄花带路,继续北去追赶。追赶了一天,还没见答里呵的影子。走着走着,天快黑了,向四外看一看,才发现这个地方黄沙一片,既没有树木,也不见人烟。一阵阵寒风刮来,刺入骨髓。齐桓公问:“我们到了什么地方?”旁边没有人能答上来。管仲说:“我记得古书上说,北方有个地方叫‘旱海’,方圆几千里全是沙漠。我们可能是到了‘旱海’了,不能再走了。”齐桓公马上下令停止前进,命人去找黄花来。可是哪里找得到黄花的影子?齐桓公知道中了计,急忙下令撤军,可是往哪里撤呢?

    管仲访问了一些老兵,回来对齐桓公说:“我听老人们说,‘狗记千里,猫记八百’。马也许同样有记路的本领。我们有一些马都是从沙漠北边买来的,可以选一些老马在前边走,也许能走出这个地方。”齐桓公正愁得没办法,只好听从管仲的安排。管仲挑了几匹老马,让它在前边走,大军就在后边跟着。这几匹老马,被卸去笼头,解开缰绳后,便自由自在地走起来。果然老马识途,它们领着大队人马终于走出了“旱海”,回到原来的路上。

    齐桓公率领大军走出了旱海,就向孤竹国都城赶去。远远看见当地百姓扶老携幼急急赶路,便派人前去询问。百姓们说:“我们大王打退了燕国人马,命令我们回去。”齐桓公和管仲这才明白,前天看到的空城也是答里呵和黄花的诡计。管仲就叫一部分士兵扮作孤竹国百姓的模样混进了城里。到了半夜,齐桓公率领大队人马来到城外,发出信号,混入城内的士兵在里边放起火,打开了城门。齐军里应外合,两下里夹击,直杀得敌人叫苦连天。答里呵和黄花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在混战中被杀死了。

    孤竹国灭亡了。齐桓公对燕庄公说:“孤竹和山戎已经平定了,这一带五百多里土地就都是燕国的了。”燕庄公说:“这怎么能行呢?我们燕国靠您的帮助,才打垮了入侵的敌人,正该好好谢您,怎么还好意思要土地呢?”齐桓公说:“齐国离这儿太远,管理不方便。燕国是北边的屏障,您治理得好,使敌人不再进犯,中原也得到了安定,这也是您的功劳。”燕庄公见齐桓公这样诚恳,就谢了齐桓公,不再推却了。就这样,燕国一下子增加了五百里土地,变成了大国。齐桓公打了胜仗又不贪图土地,也受到了诸侯们的称赞。

    不久,狄人大举进攻邢国。齐桓公问管仲:“我们是否还去帮助邢国?”管仲说:“狄人和戎人一样,都像虎狼一样,决不能让他们得志。我们作为霸主,不能不去救助自己的兄弟。”于是,齐桓公派了一支军队去救了邢国,还帮助邢国建了一座新城。不久,狄人又进攻卫国,杀了卫懿公,拆掉了卫国的城墙,烧杀抢掠。齐桓公赶快派公子无诡带领人马前去救援,打跑了狄人。但是卫国连城墙都没有,没办法固守和治理。齐桓公又联合宋国和曹国,帮助卫国建了一座新城。这样,他在诸侯国中的威望更高了,他的霸主地位也更加牢固了。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死。他一死,齐国的霸业就结束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