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争霸:中国历史演义春秋战国篇-庄公克段战周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从镐京迁到了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所以历史上就把周朝京都在镐京的时期称为西周;洛邑在东边,就把平王东迁以后到秦统一中国前这一时期叫做东周。

    周平王东迁的时候,许多诸侯国都带着兵马前来护送,有的还上表祝贺。周平王挺高兴,就用土地封赏护送东迁有功的诸侯。可是这样一封赏,各个诸侯国的势力都强大了,周王朝的势力却比以前更弱了。

    郑国的郑武公在平王东迁的时候出过力,周定都洛邑后又出过一些好的计策,所以,周平王也赏给他一些土地。从此,郑国的势力越来越强大。而且,郑武公还是周平王的卿士,在周朝廷中掌管着朝政,所以,他想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在诸侯国中做个霸主。可是,他的两个儿子总是闹纠纷,使他的打算没有成功。

    郑武公的两个儿子是亲兄弟,他们闹什么纠纷呢?

    原来,郑武公的妻子叫姜氏,姜氏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寤生。姜氏生他的时候难产,差一点儿死了,所以她就特别讨厌这个儿子。姜氏非常疼爱小儿子,小儿子名叫段。姜氏很想让小儿子做太子,就经常在郑武公面前夸奖他怎样怎样好,但是武公没有答应,还是立寤生为太子。后来武公去世了,寤生就继承了父亲的君位,当了郑国的国君,这就是郑庄公。郑庄公还接替他父亲继续做周王的卿士,在朝廷里办事。

    姜氏非常不高兴,因为她喜欢的小儿子没当上国君。怎么办呢?她想了许久,想了一个好办法。有一天,她把庄公找来,对他说:“你现在当上了国君,全国都归你所有。可是你的弟弟,还没有合适的领地,成什么样子呢?”庄公平时非常孝敬母亲,这时就说:“母亲您看怎么办好?我听母亲的。”姜氏早就有了主意,一听庄公问她,便说:“你把制邑封给他吧。”制邑是郑国的一个很险要的地方,特别在军事上很重要。庄公不愿把制邑封给弟弟,就对母亲说:“制邑是郑国最重要的地方,父亲早就说过这个地方不能封。除了这个地方,母亲要我封他哪个地方,我都同意。”姜氏听后很生气,想了一会儿,没好气地说:“那就把京城封他!”京城是个大城,庄公也很不愿意把京城封出去,就低着头不说话。姜氏一看更加来气了,就说:“你这个城不许封,那个城不答应,干脆把你弟弟赶出去饿死算了。”郑庄公一看母亲生气了,赶紧赔不是说:“不敢,不敢,母亲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第二天,郑庄公召集了文武百官,对大家说,要把京城封给他的弟弟段。大夫祭仲马上反对说:“不能这样,京城是个大城,跟咱们的都城一样,地大人又多,是个很重要的地方。你把京城封给了段,等于宣布一个国家有两个国都,有两个君主。谁都知道,太夫人非常宠爱段,要是他得了京城,势力大了,将来要出事的。”其他大臣也都说:“不该这样做。”庄公见大臣们都不满意,就解释说:“这是我母亲的意思,我做儿子的怎么敢不听从呢?”就这样,庄公把京城封给了弟弟段。

    段就要到京城去了,临走前他来到后宫向母亲姜氏告别。姜氏拉着他的手说:“我还有话说。”然后把左右侍奉的人都支开,轻声对他说:“你到了京城,可不能只贪玩儿,要注意招兵买马,好好操练,做好准备。将来一旦有了机会,我赶紧派人给你送信。你带兵马从外面打进来,我在里边做你的内应。那样,郑国还不是你的了?!要是你当了国君,我死了也能闭上眼睛了。”段听了母亲的话,就带着亲信,到京城去了。从此,人们就称段为“京城太叔”。

    太叔段到了京城以后,就开始招兵买马,积草屯粮,加紧训练军队。附近地方的奴隶和犯罪的人逃到京城来,他都收留。他还以打猎的名义,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夺取了周围一些不属于他的地方。这样过了几年,太叔段的势力越来越大。

    这些事当然早就有人报告给了郑庄公,有的大臣甚至请庄公快点儿想办法管管太叔段,说他要谋反。庄公听了,只是笑笑,并不着急,而且还说:“太叔这样不怕辛苦,训练兵马,都是为了国家,怎么好去问罪呢?”大臣们都替庄公担心。有个叫公子吕的大将沉不住气了,对庄公说:“太叔倚仗着太夫人对他的宠爱,又凭着京城的坚固,以打猎为名,训练兵马,其实心里打着坏主意。我这就领一队兵马,到京城去把他捉来,免得以后出乱子。”庄公把脸一沉,批评他不该这样怀疑太叔。庄公说:“太叔是我母亲最喜爱的,又是我的弟弟,我怎么能那样做?我宁可失掉一些土地,也不能伤了兄弟情分,叫母亲伤心。”公子吕仍然很担心,他严肃地对庄公说:“我很担心郑国以后要不安定了。现在,太叔的势力越来越大,到处横行,大家都人心惶惶,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主公这会儿由着太叔,只怕太叔以后不由着主公了。”庄公却很有把握,安慰了公子吕一番,不紧不忙地说:“你们不用多说了,他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到了那会儿,谁是谁非,大家就都知道了。”

    但是大臣们私下里还是在议论,都为国家担心。公子吕有一天对大夫祭仲说:“我们主公只讲兄弟之情,却不顾国家的安危,真让人担心哪!”祭仲却说:“你不必担心,主公很有主意,不会不考虑国家大事的,也许是当着大家的面不好说。你应该了解主公的特点,他一定会有好办法处理这件事。”听了祭仲的话,公子吕还是半信半疑。于是,他又去见庄公,对庄公说:“我很担心太叔段势力越来越大,他是主公的弟弟,又受太夫人宠爱,将来除不了怎么办?”庄公说:“不必害怕,一个人坏事干多了,必然惹起更多人的反对。反对的人多了,他就一定会垮台的。太叔段做的一些事,虽然有些不对,但还不是叛乱,我还不能去把他抓来。如果我现在动手去抓他,母亲一定会出来阻止,我还担个不孝的名声。我们现在不去管他,只是多留点儿心就行了。”公子吕看到庄公已经都考虑到了,也就不再担心了。

    过了几天,郑庄公吩咐大夫祭仲管理国内和朝中的事情,自己要上洛阳去朝见周王,并说要去好长时间。

    姜氏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写了一封密信,打发一个心腹送到京城交给太叔段。太叔段接到密信,非常高兴,马上写了回信,与姜氏约好五月初五攻打郑都,叫姜氏做内应。

    太叔段一边做着发兵的各种准备,一边做着就要当上国君的美梦。他怎能想到郑庄公早就派公子吕做好了应付他的一切准备。公子吕派人在半路上捉住了那个给姜氏送回信的人,搜出信来,交给庄公。庄公看了信,心想:果真弟弟早就暗算我了,好在我已经有了准备。这样,他就假装去洛阳,偷偷地绕了一个弯儿,带领着军队,来到京城附近埋伏好,单等太叔段动手。

    同时,公子吕又派了一些人,打扮成商人的样子,混进城去,只等太叔段的兵马一出城,他们就可以抢占城门,把城外早已埋伏好的大军放进来,一举夺下京城。

    一切准备都做好了,太叔段就对手下士兵们说:“我奉了主公的命令发兵去保卫都城。”这样,他就率领着训练好的全部兵马出了京城,浩浩荡荡向郑国的都城出发。

    太叔段的车马一出城,公子吕的士兵们就抢占了城门,在城门楼上放起火来。早已埋伏在城外的士兵们一看见城楼上起火,城门大开,立刻大声呐喊着,冲进城去,没费什么事,就占领了京城。

    公子吕占领了京城以后,就贴出了告示,告诉城中百姓庄公如何德行好、讲仁义,又列举了太叔段不仁不义的种种行为。同时,公子吕还号令兵士们要守纪律,不能随便抢百姓的东西。这样,京城的百姓也都拥护庄公,反对太叔了。

    太叔段刚离开京城不久,听说京城丢了,那还了得?他连忙带领兵马连夜赶回来攻城,哪里攻得下?没办法,他只好先在城外扎下营寨。士兵们见到这种情形,才知道太叔段出兵原来是要去打国君,为他自己篡夺君位,便都说:“我们怎么能这样糊里糊涂地为他卖命呢?赶快走吧。”不几天工夫,兵士们便乱哄哄地跑了一半。

    太叔段一看兵士们跑的跑,变心的变心,知道再也夺不回京城了,只好叹了口气说:“母亲待我太好,反倒害了我了,叫我再也没有脸面见人了。”说完拔出剑来,自杀死了。

    郑庄公让大夫祭仲把姜氏送到城颍去住,免得回到京城再见到她。他埋怨母亲不该叫弟弟干这种事,发誓说:“不到黄泉,再也不见母亲了。”庄公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辈子都不愿意再见到母亲了。

    姜氏见到了庄公派大夫祭仲送来的信——一封是自己写给小儿子的,一封是小儿子的回信——知道小儿子发兵攻打郑都已经失败,并且自杀死了,又懊悔,又惭愧。她觉得再也没脸见大儿子,就按照祭仲的安排,收拾东西,离开郑都,到城颍去住了。

    正当郑庄公为这件事心中很不痛快的时候,有一个名叫颍考叔的小官吏来了。他打了一只特别的鸟,说是向庄公进献野味,求见庄公。庄公见他提着鸟进来,就叫人把礼品收下,然后问他:“这是什么鸟?”颍考叔说:“这鸟叫夜猫子,白天看不见任何东西,连一座大山在它面前也看不见。但是到了晚上却什么都能分清,在黑暗中连最细微的东西它也能分清。真是日夜颠倒,不分是非的坏东西。这鸟小的时候,母亲为它捉虫子,自己不吃,喂给它吃,辛辛苦苦地把它养大。它翅膀硬了,反倒回过头来吃它母亲身上的肉,真是个不孝的鸟!这种鸟,人们都很厌恶它,所以总把它捉来煮了吃。”庄公听了这些话,明白他的意思,脸红了一阵,但什么也没说。

    可巧到了吃饭的时候,庄公就叫颍考叔一起吃。他们吃的是蒸羊。庄公夹了几块肉给颍考叔吃,颍考叔行了礼,接过羊肉,拣几块顶好的包了起来,恭恭敬敬地放在一边。庄公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吃,他说:“我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还从来没吃过这么好的肉。今天主公赏赐给我这么好的东西,我想起老母亲还没吃过,自己哪能咽得下去呢?我想把主公赐给我的肉带回去给老母亲尝一尝,主公不会怪罪我吧?”郑庄公听了他的话,心事重重地长叹了一口气说:“你可真孝顺啊!”说着,两眼止不住流下泪来。颍考叔显出十分惊奇的样子说:“主公为什么叹气啊?臣有什么地方冒犯了主公,请主公治罪。”庄公摇摇头说:“唉!你做臣子的有母亲奉养,我做了诸侯,却不能有像你那样奉养母亲。做儿子的不能孝敬母亲,叫我如何是好啊!”说着,一脸愁苦的样子。颍考叔还是装作不知怎么回事,说:“主公这是什么话呢?太夫人不是很健康吗?谁都知道主公非常孝顺太夫人,怎么说不能奉养她呢?”庄公叹了一口气,把姜氏如何怂恿太叔段攻打国都,太叔段最后被击败,他又怎样安置姜氏,还赌咒起誓不到黄泉不再见面的事,详细说了一遍。说完以后,又很后悔地说:“当时正在气头上,就把母亲送到城颍去了,处理得太急了,也不恰当。现在想起来很是难过。可是当时已经立下誓言,现在后悔也没办法了。”

    颍考叔听完庄公的话,就说:“主公在这儿惦记着太夫人,太夫人一定也惦记着主公。我们都知道主公是非常孝顺的,如果是因为发过不到黄泉不相见的誓,这也并不难解决。黄泉不就是地下的泉水吗?人不一定要死了才能到黄泉。咱们可以挖个地道,挖出水来,就是黄泉了。再在地道里盖一所漂亮的房子,请太夫人先住到里面。主公走进地道去跟太夫人见面,不就应了当初的誓言吗?然后再把太夫人请回来,主公不就可以实现孝敬太夫人的心愿了吗?”

    庄公听了颍考叔的话,非常高兴,连忙夸赞颍考叔既聪明机智,又忠诚孝顺,就派颍考叔带人去办这件事。

    颍考叔立即带了五百个人,在一个山下挖地道。不几天,地道挖好了,又盖房子。房子也在很短时间内盖好了。一切就绪,颍考叔就先去城颍见姜氏。他将主公思念母亲的心情向姜氏说了,把姜氏先接到地道下的漂亮房子里住下,然后又去请庄公从地道里进去。

    庄公见到了母亲,连忙跪下说:“儿子不孝,这么长时间没来孝敬母亲,求母亲恕罪!”说着说着,禁不住哭了。姜氏又惭愧又伤心,也为庄公的行为所感动,连忙搀起庄公说:“是我不好,哪能怪你!”母子俩抱头痛哭了一场。

    庄公扶着母亲出了地道,又扶着母亲上了车,一同在街上行走,让百姓们看看,然后慢慢回到了宫里。

    百姓们看见庄公恭恭敬敬地把母亲接回了宫里,都称赞说:“庄公可真孝顺呵!”对庄公更为服气了。

    太叔段有个儿子叫公孙滑,一心要替父亲报仇,便跑到卫国去借兵攻打郑国。卫国没借兵给他,他就带了自己的人马攻打郑国的一个小城,失败后又逃到卫国。因此,郑国许多大臣都主张斩草除根,把公孙滑捉来杀掉,以免后患。郑庄公却不想这样做。因为他明白公孙滑已经没有多大力量反对他了。正好他的母亲姜氏又派人来替公孙滑求情,庄公便放过了公孙滑,还与卫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这样,郑庄公不仅给本国百姓一个既忠又孝的好印象,而且在与周围邻国的交往中,几件事都处理得比较得当,也落了个仁义的名声。再加上他足智多谋,又有本领,把郑国治理得越来越强。同时,郑庄公还在周王朝中做卿士,几乎独霸朝纲。于是,不仅各诸侯国,如齐国、鲁国、宋国、卫国、陈国等都尊敬他,与他来往,连周平王都怕他三分。周平王死后,周桓王继位。周桓王不想继续被郑庄公控制,便想把郑庄公手中的权夺回来。一天早朝时,群臣都来参见周桓王,郑庄公也来了。桓王对庄公说:“你是先王老臣,我还年轻,不敢用先王的老臣,请您自便吧。”郑庄公一听就明白了,于是说道:“我早就要辞职,只是先王不答应。现在陛下英明,体谅我的难处,我马上就走!”说完,头也不回地退朝走了。虽然这样说,心里还是觉得挺憋气。回国后,大臣们也都愤愤不平。有的大臣说:“出兵去打死那个昏王,再另立新王。”有的大臣不同意,说再等等看。大夫祭仲出了一个主意:“我们带兵去周王处借麦子,不给就抢,看他怎么办。”郑庄公同意了。祭仲就带着军队抢割了本属于周所有的温这个地方的麦子和城周附近的稻禾。这样一来,郑庄公和周桓王的关系恶化了。周桓王更加坚定了把郑庄公在朝廷的职务全部撤掉的想法,他要让虢公林父一人掌管朝政。大将周公黑肩说:“这样不好,不如让他们两个分别为左右卿士,不给郑伯实际权力,免得矛盾闹大了。”桓王采纳了周公黑肩的意见。郑庄公对这种安排只是笑了笑,并没做任何反应。因为在这期间他正忙着要攻打宋国。找不到别的理由,他就打着周天子的旗号,说是宋国长期不到朝廷进贡,周王命令他亲自带兵去讨伐问罪。他还写信联络了齐、鲁等国,并绣了一面写有“奉天讨罪”字样的大旗,于公元前713年,三国大军浩浩荡荡杀向宋国。出师不久,便接二连三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宋国虽然向卫国、蔡国借了兵,还是被打得一败涂地。郑军大获全胜,缴获了许多兵器和粮食,凯旋回国。

    这一仗,使郑庄公更加威名大振,也把周桓王气坏了。他说:“我从来就没说过要打宋国,寤生打着我的旗号去进攻另一个诸侯国,岂不坏了我的名声?哪能容忍这样的欺君行为!”一气之下,他撤销了郑庄公在朝廷中的一切职务。郑庄公听说后,也很生气,干脆再也不去朝见周桓王了。周桓王见郑庄公一连五年不来朝见,怕这样影响了自己的威信,就发恨地说:“寤生实在太可气。我如果不去问罪,其他诸侯国也学他的样子,那还有什么天子的威严?我一定要亲自率领大军去讨伐他!”随即不顾大臣们的劝告,号令蔡、陈、卫、虢等国一同出兵去讨伐郑国。郑庄公不动声色,他等着周桓王先出了兵,才率领自己的军队前去迎战。这一年,是公元前707年。

    打仗之前,郑庄公带着祭仲和其他将领,来到阵前高处观察敌阵,并根据敌阵的部署情况一一作出了安排。他命大夫曼伯率领右军去攻击敌人的左军,然后返回夹击中军;又让祭仲带领左军去攻击敌人的右军,然后也迅速回返夹击中军;自己则带着祝聃等大将攻打周王的中军。

    周桓王自认为是天子,按道理无论讨伐谁,都不会遇到反抗,只能是被讨伐者出来谢罪。而这一次郑庄公不仅不出来谢罪,还摆出阵势要迎战。周桓王更是气上加气,一定要亲自率领大军去打郑庄公。他本来想先在阵前历数庄公的罪状,然后再开战。没想到郑庄公根本不理会他这一套,既不上前,也不出阵搭话。无论周王怎样讨战、驱兵出击,郑军都稳稳守住阵脚,一动不动。待周王军一连冲杀几次,锐气大减之时,郑庄公才发出了冲击信号。郑军一直没动,早就憋足了劲,一看中军指挥发出了冲击信号,便如狼似虎般地冲杀了出来。只听鼓声、呐喊声响成一片。周王的军队是从各国召集来的,本来就无心打仗,加上阵前指挥不灵,在郑军如风暴般的冲击面前,毫无招架之力,顿时乱作一团。左右两军迅速溃败,中军勉强战了几个回合,也都各自夺路逃跑。周桓王一看不好,刚要下令撤退,就被郑军包围住了。幸好碰上大将周公黑肩,他们冲杀出一条血路,催马就逃。郑军大将祝聃带着兵马在后面紧追不放。追了一程,祝聃看见前面车中坐着的人衣服与别人不同,料定是周王,便拿出箭来,瞄准他“嗖”地一箭,正射在周王的左肩上。桓王应弦倒在车中,幸好他穿的是双层铠甲,总算没丢了性命。祝聃一看射中了,追得更起劲了。郑兵也是越杀越勇。周桓王眼见难以逃脱,幸好郑军这时在后面鸣金收兵了。祝聃回来后非常惋惜没捉到周桓王,郑庄公却很满意地说:“我们本来也没打算捉到他。射他一箭,让他知道我们不是好随意摆布的就行了。”当天晚间,郑庄公还装出“尊王”的样子,派祭仲带着礼物探望、慰问受了伤的周桓王。周桓王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也只好借此下了台阶,领着残兵败将回洛邑了。

    周桓王本想通过讨伐来制服郑国,恢复周天子的权威。可是事与愿违,他早已没有了实力,哪能取胜?打了败仗,更加威信扫地。从此周王号令诸侯的地位彻底失去了,大国争霸的局面开始了。

    后来,北戎攻打齐国,齐国向郑国求救。郑庄公派太子忽率军去救援,大败戎军。这样,郑庄公在诸侯中的威信更加高了。春秋早期,中原地区就形成了“郑庄公小霸”的局面。

    郑庄公为自己的称霸事业一直奔波努力,不幸尚未成功便病倒了。他病得很重,知道将不久于人世,便把大夫祭仲叫到床前,非常担心地对他说:“我的八个儿子,个个本领高强,我很怕他们争夺君位打内战。郑国一打内战,我这一生的奔波就白费了。”祭仲安慰了他一番,让他好好养病。他含着泪说:“郑国怕是从此要多事了。”不久,郑庄公病死。果然,他的几个儿子争斗起来。按老规矩,长子忽继位,当了国君。没几天,二子突又将忽赶走,自己做了国君。三子、四子也来争夺。当时齐国的国君齐襄公正想扩大自己的势力,便帮助四子杀了正在君位的三子,把四子立为国君。就这样,庄公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君位,只顾打内战,闹得全国不得安宁,百姓们也无法安心生产。郑国从此便渐渐衰弱下去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