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病活到天年-营造一个和睦的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节 理解、尊重病人

    病人需要爱来滋养

    在越来越物质化的今天,你是否还在相信爱?也许,那只留在你心底深处,不会提起,对着旁人你会对爱不屑一顾,不相信,更无法理解爱能创造奇迹。但是,世间就是存在着某种深刻的爱,这种爱可以延续生命,与死神抗衡。

    21年前的一天,下着下雨,胡新姣吃完中饭,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去上班。在上班的路上她被迎面开来一辆货车撞飞,重重地摔在了路边的护栏旁……肇事司机逃跑,胡新姣被好心的路人送到医院抢救。

    当远在外地出差的丈夫接到消息赶回家时,一下子懵了:好端端的妻子已高位截瘫,生命垂危。

    医生预言,她活不过一个星期。

    然而,一星期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二十一年过去了,胡新姣不仅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很好,看到了孩子成家,孙子出世。

    这为历经人生最大的打击——高位截瘫的妇女是如何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呢?她说,“能活到现在,是家人的爱在养着我”。

    是啊,21年来,妻子大小便不能自控,丈夫坚持为妻子换尿布,体贴入微;为了防止妻子肌肉萎缩,他天天都按时给妻子按揉四肢;他每天起得早,睡得晚,几十年如一日的照顾妻子。

    看了这样的真实故事,你是不是也一样被感动,相信爱是可以创造奇迹的。胡新姣也曾想过自杀,但是家人的温暖让她舍不得离开。是的,我想胡新姣能活这么久,绝不单单因为药物的作用,更多的是家人的爱和需要让她觉得,活着才能看到幸福。

    爱可以为你解开不死之谜。在病魔面前,病人肯定会有不知所措的时候,这时他最需要的是爱,只有爱才能给他战胜病魔的巨大勇气与力量,而一切魔鬼在爱的面前终归会退缩。

    也许你认为病人需要的是最高超的医疗,其实,有时病人最渴望,最需要的是家人的爱。那么,作为家人,该如何付出你的爱呢?病人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为病人做一切你所能做的事?只充当病人撒气发火的回收站?爱,不是这样的。

    首先,家中有人生病,特别是严重的疾患,最为忌讳的是家人先乱了方阵,不知所措。有些家人甚至会比病人更紧张,痛苦,表现出悲观情绪。要知道,此时,病人最需要的是鼓励和支持,他们本身已经心理压力重重,若再被如此悲哀情绪所包围,只会影响他们康复的进程,甚至求生的念头。

    所以,作为家人,当面对病人突如其来的疾患时,你首先要保持冷静,镇定,你可能无法掩饰自己的担心、痛苦,但必须承认并接受这样的现实,与病人沟通,做病人心中苦痛的聆听者。也许,你真的不愿意听,听了让你更难受,但我相信只要有爱,你可以理解病人的痛,你也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一个病人发现自己患了重症,可能在一时之间难以接受,会产生极大的悲痛。这都是正常的。作为家人,你需要告诉他无论何时,你都会陪在他的身边,不会因为疾病而放弃他。难关,需要家人和病人共同闯过。

    生病的人,难免会出现焦虑、烦燥的情绪,每一个家人都会急切地想帮助他。若是这样的话,最好征求一下病人的意见:“需要帮忙吗?”然后了解一下病人烦燥的原因是什么。

    不过,此时,也是最容易引起误会之时,应明白病人语言中的真正含义。有时病人自暴自弃,他可能会说:“别再管我了,反正我已经这样了”等,这些话语都是情绪化的,并不能当真,更不能接着他的话继续说下去,要想办法平复他的心情,并绕开话题。

    如:“要不要吃个苹果,看这苹果多漂亮”;或者“今天天气不错,咱们出去透透风”等,这样做,你可以巧妙的避开他烦燥的心情,让他顺着你的思维进入一个平静的状态,而病人也能在这样的对话中体会到你对他的好,令他感到刚才自己的傻话是多么可笑。

    当然,有时病人也会提出无礼的要求,你也不必一味地忍受,可以平心静气的告诉他:“你现在的样子,我知道你很难过,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也和你一样的难过,甚至比你还多。因为我爱你,我愿意忍受,但你要是总这样,我可真的支持不住了啊。”这样说的目地,表明你了解病人的感觉,而同时也坦诚地表达了你自己的感受,让他觉得你也需要理解和关心。

    总之,必须记住的一点:和病人相处,你应该给予更多的爱;你是倾听者,千万不要因为你自己焦急而抢着来表达。在病痛中病人本来就有许多需要找人倾诉,可又不知道应该从哪里说起,所以有时候表现出相对无言也是很自然的事。有时,爱就是无言也可以传递。我们能够给病人的就是用大爱养着他们。

    病人心理你了解多少

    病人一旦知道自己患了病,在心理上必然有大的反应,概括起来,病人容易于产生如下各种心理活动。当我们了解了病人的心理后,才能理解病人的行为,更好的去照顾病人,帮助他与病魔对抗。

    抑郁

    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情,它主要是因现实丧失或预期丧失引起的。疾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不太愉快的事,多少都伴随着丧失,因此大多数病人都会产生轻重不同的抑郁情绪。但病人抑郁情绪的表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有的少言寡语,对外界任何事物没什么兴趣;有的故作姿态、极力掩饰;有的哭叫连天或是饮泣不语;还有的自暴自弃,放弃治疗,甚至会出现轻生的念头。

    严重的抑郁又往往会引发失助感和绝望情绪。这是一种无可奈何、无路可走、悲愤自怜的情绪状态,大多发生在患有预后不良或面临生命危险的病人身上。因此,面对病人的这种心理,家人应积极引导,帮助他走出抑郁情绪。

    焦虑

    任何人在一生之中都难免会有焦虑时刻。病人患病,当然更避免不了焦虑情绪。焦虑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

    引起病人焦虑的因素很多。比如,疾病初期对病因及疾病转归,特别是预后不明确,可导致与疾病无关的焦虑,或者是对病因、疾病转归和预后过分担忧。此时,若医生、护士、家人不及时向病人讲清楚,就会出现夸大病情严重性的倾向。

    总之,病人生了病,是不愉快的情绪刺激,很容易形成不良的心境。心境不佳,就会事事处处不顺眼,总感到心烦意乱,在这种心境之下,就很容易出现焦虑或是消沉的情绪反应。男性会多表现为为一点小事吵吵嚷嚷,而女性则多表现为抑郁哭泣。特别是当遇到病情有变化,或是做特殊检查,或准备手术时,情绪更易激惹,睡不好,吃不好,动辄生气,甚至任性。

    不过,也有的人会出现一些反常行为,比如:有的人突然理发刮脸、梳洗打扮;有的狼吞虎咽地吃起东西来;有的挥笔大量写信,也有的长时间向窗外眺望,还有的会蒙头大睡等。

    要想完全消除病人的焦虑是不容易的,何况轻度的焦虑状态对治疗疾病还有益处。不过,家人、医生对极端焦虑和长期处在焦虑之中的病人要格外重视,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避免妨碍对疾病的治疗,以及诱发其它疾病。

    怀疑

    病人的怀疑多数一种自我消极暗示,因为缺乏根据,常常影响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患病后会变得异常敏感,一听到别人低声细语,就以为是在说自己的病情严重或是无法救治。即使是对别人的好言相劝也是半信半疑,甚至曲解原意。疑虑重重,总担心误诊,怕吃错了药、打错了针。

    也有的单凭自己一知半解的医学和药理知识,推断药物,推断预后;害怕药物的副作用;担心偶尔的医疗差错或是意外会不幸降落在自己身上;当身体某部位稍有异常感觉,就乱作猜测。若是严重偏执,甚至还会出现病理性的妄想。

    有些病人由于文化程度低,缺乏科学的生理、药理知识,总是以封建迷信来理解自己生理机能的不正常现象。一旦病程与他自己预想的不一致时,就陷入迷茫之中,甚至惶惶不可终日。

    家人和医护人员需在和病人交谈中,或从其病友的反映中发现病人的种种疑虑,努力帮助解决。

    孤独感

    有些病人,由于病情原因需要住院,离开了家庭和工作单位,周围接触的全都是陌生人。医生也只在每天一次的查房时与病人说几句话,护士定时打针送药,交谈机会较少。如此,病人就很容易产生孤独感。所以,在他们住进病室的第一天时常有度日如年之感。他们希望可以尽快熟悉环境,希望能尽快结识病友,也希望亲友的陪伴。

    有的病人夜间不容易入睡,烦躁不安,有的起来踱步,也有的多次按信号灯借故与值班人员说几句话。医护人员应当理解病人这种孤单寂寞的心情,耐心安慰病人,让他安静入睡。

    社会信息剥夺和对亲人依恋的需要无法满足是病人产生孤独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条件允许之下,亲友应经常探视或昼夜陪护。

    被动依赖

    病人一旦进入病人角色之后,大都会产生一种被动依赖的心理状态。这是由于一个人一生了病,自然就会受到家人和周围人的关心照顾,即便往常在家中或是单位地位不高的成员,现在也会突然升为被人关照的中心。而且通过自我暗示,病人自己也变得软绵绵的不再象以往那样生气勃勃,变得顺从、娇嗔、被动、依赖,变得情感脆弱甚至带点幼稚的色彩。

    只要亲人在场,本来完全可以自己干的事也会让别人来做;本来能吃下去的东西非要几经劝说才吃下去;一向自负好胜的人变得没了信心;一向意志独立性很强的人也变得没了主见;即使是一直做领导工作和处于支配地位的人,对医务人员的嘱咐也是百依百顺。此时,他们的爱和归属不断增加,希望能得到更多亲友的探望,希望可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温暖,否则就会感到孤独、自怜。

    当前护理学新的理论观点认为,病人患病后所产生的这种被动依赖心理对疾病是不利的,因此提出了“健康自控”之说,主张发挥病人在病程转归当中的积极主动性。因此,主张不应迁就姑息病人的依赖心理,而应尽力鼓舞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自理。

    否认

    在临床上,有的病人怀疑或否认自己患病。特别是对癌瘤等预后不良的疾病,否认心理更为常见。

    有一位主任医师,明知自己患有癌症,却矢口否认,当她看到病历上写的诊断时,还说是经治医生写错了。有的医护人员会对这种现象会感到不可思议,事实上这正是某些病人应付危害情境的一种自我防卫方式。

    研究证明,一定程度的否认,对于缓解心理应激是可取的。否认犹如瞳孔对光的反射,一旦遭遇外界的强光刺激,瞳孔就自行收缩,以此来避免视网膜免受过分的刺激。而病人的否认也有类似作用,当难以承受的恶劣病情袭来时,自我否认能够避免过分的焦虑与恐惧。

    否认虽在一定程度上起自我保护作用,可在许多情况下又起贻误病情的消极作用。比如:有位女青年身患肺癌,自己却矢口否认,拒绝治疗,在半年内就因脑转移而死亡。有人对乳腺癌的女患者进行调查,发现那些延误诊治的人,大都是带有否认倾向的人。

    侥幸

    病人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侥幸心理。比如,疾病初期不少人迟迟不愿进入病人角色,总希望医生的诊断是错误的。特别是那些对疾病不敏感的人,侥幸心理就尤其严重。有些已经明确诊断的人,也会往往存在侥幸心理。

    有这样样两种情况,一是对自己疾病的诊断仍在半信半疑,所以,有时不按医嘱行事;二是缺乏医学知识又缺乏科学态度的人,说什么“不要听大夫吓唬人,老天不一定和我过不去”。

    其实,这样贻误病情以及导致不良后果的病人是常有的。所以,家人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病人的具体心理,仔细解释,耐心说服,尽量让病人树立对疾病的科学态度,以克服侥幸心理。

    为病人做正确的事

    沟通是指两个人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想法、情感、需求和打算等。其目的在于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同时也可促进个人的自我理解,促进双方的满足。

    很显然,沟通十分重要。对健康人而言,沟通可促进我们生活的丰富度和幸福度。夫妻之间有效沟通可增进感情,同事之间经常沟通,可令工作顺利,效率提高,同样家属与病人之间的沟通也是极为重要的。

    若是家属和病人都能将自己真实的感受、想法、情绪、需要、打算等,彼此沟通,相互理解,很多事情就好办了。相互理解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会,还能够促进每个人的自我理解。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我们每个人自我理解的最好办法就是将自己的内心世界用确切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说,沟通和相互理解的过程,也促进了双方各自对自己的更深理解。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物质生活的需要、生理上的需要、精神上的需要和情感上的需要。若双方经过沟通,彼此理解,就有利于各种需要的满足。

    而从对病人关心的角度讲,沟通显得更加重要。这是家人首先应为病人做的事情。

    沟通不但可以了解病情的变化,也是对病人最有效的照料和治疗。比如,病人有某些健康的想法、健康的需要或高层次的追求,这本身就意味着病人在健康方面有着积极因素。

    反之,通过沟通我们能够了解到病人的需求及追求有所减少,我们就应该意识到,病人的病情可能在恶化。所以,单纯着眼于精神症状是不够的,要全面了解病人有怎样的感受、想法、需求和打算。了解得越多,我们就越有可能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价,对疾病可能发展的趋势作出更加精确的推断。

    作为病人家属,应尽量支持病人、爱护病人,与病人积极沟通的同时,还应让病人对其自身的健康负责任,帮助病人主动地参与到康复活动中来。

    所以,在照顾病人时,我们要尽量将他看成是有能力承担责任的人,而不要将他看成毫无自救能力的人。对此,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有些病情不要隐瞒

    很多家人总认为对病人隐瞒病情是为了不影响他的心情,但往往弄巧成拙,对治疗疾病十分不利。正确的做法应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是否该对癌症患者隐瞒病情,可根据患者的阅历、学识、性格、社会地位、心理状态、承受能力以及病期早晚,以及预后情况,酌情决定。

    不过,告知病情一定要注意讲究策略和艺术。告知的目的是为了争取病人积极的配合治疗,而不是去增加病人的思想包袱。因此,对于有承受能力的患者,应该选择适当时机将病情和盘托出,令之迅速克服心理和生理上的创伤,更好的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而对于那些心理较脆弱的患者,在婉转告知病情的同时,还应着重介绍当相似病情已恢复的生动事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

    不过,若是面对一个病情十分严重甚至已经濒临死亡的病人,从人性的仁慈是不应该再增添其恐惧、悲伤和绝望情绪的,因此,对于这样的病人隐瞒病情不仅是可以的,也是明智的选择。

    不可事事代劳

    有不少家人对病人的一切都包办,这看起来好象是“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其实家人的这些行为反而促使病人更加懦弱,令其有了更深的“寄托感”。作为病人,也需要对自己身心健康负责任。而事实上,若病人没有了这种责任,那病魔就更加容易催毁他。

    很多病人会因为疼痛、乏力,以前轻轻松松就可做的事可能做不下了,此时大多数的家人可能会直接想办法尽量地帮助他,替他做这做那,包括病人还没想到的,甚至就连病人能自己做的也全部揽下来,认为这样可以让病人更好的放松,休息,以为这才是很好的关心他、爱护他,事实上这种帮助方式正好孤立了病人,让他少了与疾病作斗争的一项基本武器。

    不要在病人面前谈论治疗费

    在病人生病后,常常会抱怨自己很没用,变成了家里的负担,不但需要家人的照顾和帮助,往往还要承担高额的治疗费,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非常自责。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或是重症病人,这样的想法就更加严重。所以,家人应该尽量不要在病人面前谈治疗费,避免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

    鼓励病人积极参与康复活动

    每一个家人都期望病人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恢复健康,那我们就应该告诉病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且,在鼓励病人去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的同时,对于他所作出的不依靠他人的生活自理行为,要予以爱护、鼓励和支持。同时,我们应该时时刻刻的提醒和帮助他,不要单单在他身体虚弱时才这样对待他。

    若是对病人所有的关心爱护只是出于他身体的虚弱,那么,疾病就会成为他的一种寄托,造成他精神上的颓废,从而无法激励他恢复健康。

    第二节 你知道吗?家人和你一样痛苦

    不要对家人说恶毒的话

    我们都有自己的家人,父母、妻子、丈夫、儿女……他们是我们最近亲的人,家人的爱无处不在。也许,平时太忙绿,或是已经习惯家人的存在,没有感觉到那样的爱,更多的可能因为你并没有理解它。

    父母琐碎的叮嘱,是对儿女的关心,可是,儿女有可能会觉得父母太“罗嗦”、太“唠叨”;妻子不断的电话,仅仅是出于对丈夫安全的担心,丈夫可能理解为“不信任”;当我们生病时,面对家人的关心,觉得是理应享受的……就是这样无数的错误理解,渐渐疏离了我们和亲人的感情。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过于在意自己,关注于自己的痛苦,忽略了家人的痛苦。“一个人认识自己的痛苦很容易,认识别人的痛苦较难。”当你生病时,你认为你应该被家人理解,于是肆无忌惮的向家人索取爱。你难受了,疼痛了,心情郁闷了,便冲着家人随便发火,说狠话,你的行为渐渐的只会让“爱”变成“受”。

    于是,“受不了”“受够了”……这些针尖和麦芒,就会粗暴地跳出你的嘴唇,刺伤那些爱你和你爱的人。

    所以,无论何时,都请不要对家人说恶毒的话,我们痛苦时,也要理解家人的痛苦。

    有一位樵夫上山砍柴,他看到了一只受伤的小熊。于是,他好心将小熊带回家,给小熊包扎伤口,而后,又为小熊准备了一顿非常丰富的晚餐。到了晚上,樵夫睡在自己的床上,而小熊就睡在他的床下。

    第二天,小熊向樵夫告辞。小熊说:“非常感谢您对我的救助,我给您添了不少的麻烦。以后您到山上,请一定要到我的家里坐坐,我会好好招待您。”

    樵夫却摇了摇头说:“不用客气,我非常喜欢你,唯一不喜欢你的地方,就是你身上那股臭味,真让我受不了。”

    小熊听后,闷闷不乐地走了。

    很多年以后,樵夫又遇到已经长大的小熊,问起它身上的伤口如何了,熊说:“哦,那次痛了一阵子,后来也就不痛了,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可是,那次您说的话,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虽然樵夫对熊有救命之恩,可小熊还是没能忘记樵夫那句饱含伤害的话。即使樵夫当时并没有恶意伤害它的想法。

    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时候:心无伤人意,可却说了伤害人的话。这样的错误多出现在家庭成员之间。面对家人,我们总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完全不顾家人的感受,只急着诉说自己的痛苦。

    不要认为自己生病了就可以随意的恶语相向,这不是你伤害家人的理由。想想,当你生病时,是谁彻夜守在你的病床前?是谁为你说尽要努力、坚持的话语?是谁为你默默垂泪,转身抹去,不愿你看到?是谁就是你骂他,他依然笑呵呵的对着你?是谁在医院跑前跑后,求医生,找护士?

    为你做这些事情的人,是你的家人。当他们面对你的痛苦时,最恨自己无法为你分担身体的疼痛,恨不得躺在病床上的是他们。面对这样的亲人,面对这样的爱,你怎么忍心说出恶毒的话呢?

    瞧瞧你说的这些话:“不要管我了,用不找你管”;“让我死了算了,反正我不想活了”;“这什么饭,这么难吃,你们不知道我病了,还做这无味的东西”……等此类的话,有发泄,有想解脱,可让家人听来是多么伤心。

    无论你说时是否意识到会伤害家人,可是你的这些恶毒之语对家人造成的伤害肯定是实实在在的。语言伤害,刺伤的是心、是灵魂,有时它超过肉体所遭受的侵害。

    也许,面对你这个病人,家人不会多与你计较,这并不等于他们没有受到伤害。他们可能将这样的伤害深埋在内心,渐渐成为一种难以抚平的精神疤痕。时光流逝,也是无法冲不走伤害引起的隐隐灼痛。

    恶毒的语言,会如一把弯刀,就那么几个字,也可以给人带来沉重的伤害。虽然你病了,也不能只顾自己说话痛快,发泄情绪,而不考虑家人的感受。

    当然,无论是健康还是疾病,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都应该保持语言的文明,面对家人,我们更不应该那些尖刻、恶毒的话。即使是在愤怒、痛苦之中;哪怕家人犯了错误;哪怕真的是家人让我们伤心了……也不能说恶毒的话,家不是你丢弃坏情绪的垃圾箱、家人也不是你的出气筒。

    家人的痛,你知多少

    病人,特别是重症病人,难免会怨天尤人,乱发脾气,这样不仅影响了家人的工作、休息,甚至还会将生活弄得一团糟,却不知道,因为自己的生病,家人也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痛苦,你再这么一折腾,家人心力交瘁。

    因此,病人也应该理解家人,支持你的家人,虽然病在你身,但痛在家人心,他们也会被这突入袭来的疾病感到恐慌,我觉得作为病人,也有必要了解一下家人的心理,看看他们有怎样的心理变化?

    首先是恐惧与不安,当确诊病人患上了重病之后,家人会一下子感到难以置信,不愿意相信现实,突如其来的打击,容易让病人的家人出现思维混乱,不知所措,甚至自我失控,泣不成声,严重的甚至因承受不了这样的精神刺激而晕倒,昏迷。

    其次是悲伤与绝望,如果病人患上了重病,尤其是癌症,家人会十分悲伤,越是深爱对方,越是难以接受现实,越觉得悲伤和绝望。比如感情深厚的夫妻,一旦一方患上重病,即将离世,另一方的悲伤、绝望程度会比子女更加深切,这种痛苦是其他家属无法比拟的。

    此外,自责与内疚也常常伴随家人左右,当得知病人即将不久于人世,家人除了悲伤、痛苦外,还会感到非常自责与内疚,认为是自己没有照顾好病人,以前做过对不起病人的事情,这些都会令家人陷入无尽的内疚和自责的情绪。他们会觉得自己从前做的事情不对,而今后又无法弥补,从而感到后悔万分。特别是因为各种原因和病人产生误会、隔阂的亲人,在此时的内疚负罪感将更加严重。

    病人的家人长期受这种不良情绪的影响,也会影响到自身的健康。一项调查表明,癌症病人的家属在得知病情后,食欲、体力、精力、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等各方面都发生一些不良的变化,同时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对任何事情都表现出不关心,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自己,身心处于极度疲惫状态。

    我们知道,家人身心健康是照顾病人的基础,如果连家人都病了,更无法照顾好病人,所以,家人应该进行合理的心态调适,缓解心理压力。

    全力医治病人

    即使病人已经病入膏肓,家人也不能放弃希望,要尽全力为病人医治,只要有一线希望就有可能产生奇迹。永不放弃不仅能为病人挽回生的希望,家人心理也会感到安慰,即使结果不尽人意,但至少已经尽全力了。

    给临终的病人温暖的关怀

    如果病人即将离开人世,家人应做好临终关怀,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完成他未完成的心愿,让病人不带遗憾地离开人世。这样做家人也感到问心无愧,从而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

    做好自我安慰

    病人的离去,就给家人带来无法承受的痛苦,但这是一个事实,谁也无法改变,家人不能总生活在痛苦之中,应学会自我安慰,调整心态。人总是要死的,有一天自己也会离开人世,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家人也悲伤过度,痛不欲生。

    所以,病人的心理也是一样的,他不希望由于他的离去给家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悲伤,而是希望家人能够坚强的好好生活。家人应该为了爱你的人好好活下去,这是病人的心愿。

    避免过于自责

    也许你与病人曾经发生过矛盾,这个矛盾一直深深地埋藏在你的心里,久久不能释怀,而如今,病人已经病入膏肓,你感到无比的自责,认为自己不应该那样对待他。其实,这种想法只是你自己认为的,也许在病人心中早已经原谅了你,是你自己无法原谅自己。

    如果实在想不通,最好在病人还清醒的时候向他承认错误,并请求病人的原谅。还可以用行动来表达,做一切自己能够做到的对病人有益的事情来弥补过错,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缓解你心理的不安与自责。

    最后还需提醒大家一点,家人应重视与病人的沟通,在家中照顾重病人是颇为吃力的,很多时间花于行动上,往往容易忽视彼此的沟通,若能够尽量抽出时间与病人交谈,倾诉与聆听彼此的看法和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节 病人的家庭应该处处洒满阳光

    面对重病,团结起来

    生活中,一个人难免会遇上重病,甚至癌症这样的绝症。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癌症也不一定是绝症。然而,其治愈率依然很低,当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对患者本身来说,无疑就是一种灾难。

    在癌症患者刚刚得知自己有癌症时,一般会产生一种否认心理,如:在他们内心中会激烈地反应“不,这不可能是真的。”“我怎么会得了这样的病呢”这种否认心理是一种防御机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强大刺激对于心理的伤害,可是,由于癌症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否定机制无法长期起作用,患者始终要面对现实的。

    当残酷的现实再一次被清楚地摆在患者眼前,否定机制就会被打破,这时很多患者会进入拒食、发脾气、自虐。这都是他们用以宣泄内心痛苦的一种手段。

    作为患者的家属,其心理上的反应往往要经历和患者一样的历程,从否认事实到非常悲伤。由于家人和病人接触密切、距离近,因此,二者之间的坏情绪容易进入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这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都非常不利。

    此外,部分患者和家人还不得不面对经济的压力,这令他们更加感觉到无助和伤痛。所以,癌症患者与家人必须适度调整自己的情绪,让生活变得阳光。

    首先,迟早要认清现实,尽管面对现实是残酷的,可是只逃避更是无济于事,承认现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在内心告诉自己这个痛苦是正常的。不论谁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感到痛苦,但要和自己的痛苦做斗争,采取正确的方式去宣泄痛苦,比如,可以向别人倾诉。

    然后,积极了解相关知识。恐慌与无助是癌症患者,以及家属最常见的心理反应。一般来说,当我们对一件事物不了解的时候,就更易出现恐慌感,如:刚开始我们对流行性脑膜炎很恐惧,那就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流脑,不知道它的治疗方法。

    对于癌症也一样,若是我们仅仅认为癌症就是绝症,那么内心的恐惧感就会加强,而最好的办法是咨询医生,查阅相关资料,一旦你对患病原因,以及治疗方案有一定了解,内心恐慌就会降低。

    其次,要积极寻找癌症康复案例,来对患者及家人进行鼓励。在随着医疗条件的发展,有很多癌症病人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癌症患者的家人可以尝试着找一些这方面案例,与癌症患者共同学习,学习应对困难的能力和一种乐观态度,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来面对疾病。

    再次,寻找一个圈子,以获取情感支持。癌症患者及家人不妨有意识地寻找一个圈子,由于圈子成员拥有某些共同遭遇,因此更容易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最后,丰富自己生活,转移注意力。如听听音乐,散散步,养养花这些业余爱好都可以很好地转移注意力。所以,在保证患者休息基础上,也要积极丰富他们的生活,让生活有滋有味起来。

    总之,病人和家人应一起努力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来对抗疾病,与疾病做斗争,只有乐观的精神,良好的环境,正规的治疗才会是灵丹妙药。

    给癌症病人一个温暖的家

    癌症属于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我国大约有150万人发生癌症。由于癌症治疗复杂,康复期时间较长,不可能令所有癌症病人长期都在医院里进行康复治疗,相当多的癌症病人在医院经综合治疗以后,需要回到家中继续进行治疗和渡过康复期,所以,作为癌症病患者的家属,应该考虑如何为癌症患者获得一个温馨的家?

    这个家的“质量”对癌症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癌症患者在自己家中疗养,能够得到周围亲人的照顾和关怀,可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医生完成治疗方案,有助于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作为家属,应该在以下方面多加注意:

    创造一个修养环境

    要注意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幽雅、舒适和谐的家庭休养环境,令病人逐渐了解自己的病情变化,及学会自我照料的方法。

    稳定病人情绪

    癌症病人往往有“求生不成,求死不能”的消极情绪,会对自身的康复失去自信,对家庭成员和医生出现怀疑,也会对周围环境常产生厌烦及愤怒情绪。

    那么,应针对病人的种种心理变化,从各个方面进行心理调节,稳定病人情绪,消除不良因素,维持心理平衡。千万不要在病人面前悲伤,尽量与病人说说笑笑,谈谈愉快的事情,莫要谈及诸如“某某人生癌死了”这类等悲哀的话题。

    注意谈话方式

    在家庭中照顾病人应注意言谈话语,语言是人们重要的感情交流工具,癌症患者容易急躁、发脾气,因此家人应该注意谈话方式。正所谓:“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半句六月寒”,听到病人不顺耳的话,应该耐心解释,绝不可以牙还牙,以“恶语”泄愤。

    调整病人饮食

    调整病人饮食很重要。可适当增加蛋白质、糖、水果、蔬菜的摄入,同时应本着少而精、少食多餐的原则。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对卧床不起的病人,应防止发生褥疮,对可活动的病人,应鼓励和协助病人积极进行适量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引导病人自我管理

    注意引导癌症病人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有的癌症病人,尤其是早、中期病人,经过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和缓解,这时,有的病人会要求上班工作,参加正常活动等,我们应该看到,病人的这种要求说明他们已经顺利闯过了恐癌关,同时树立了战胜癌症的信心。不过,家属在鼓励病人进行力所能及的工作和活动的同时,劝告病人注意休养,防止过度疲劳。

    防止感染

    癌症病人抵抗疾病的能力差,容易受到外界病毒、细菌的侵袭而发生感染之类的疾病,比如:扁桃体炎、急性咽炎、肺炎、菌痢、肠炎、流感等,出现这些疾病必然会导致病人身体抵抗力降低,免疫力随之下降,容易令某些癌症复发或恶化,所以,防止感染对癌症病人的康复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家中一人生癌,全家人心理都非常沉闷,在与病人相处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很多控制之外的问题,家人不仅应该让癌病人得到恰当的治疗和照顾,还应鼓励病人用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与家人一起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从而令他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这样可以有效地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