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天下:战国全史-霸业初兴(8)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首先是齐国。吴起在鲁国时曾为将打败过齐国,自然对其底细十分了解,他认为齐国人性格刚强(想想聂政、聂荥这对姐弟),国家富有,君臣骄奢,国家政令比较松弛,俸禄分配不均。这些情况导致军队内部分化严重,强弱分明,故而与齐军作战,宜先击其弱旅,只要打垮其弱旅,齐军难逃败局。

    其次是秦国。吴起镇守西河,主要便是防秦,他对秦军的实力有很深的认识。秦国人性格倔强,国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秦政严厉,赏罚分明,士卒在战斗中有死斗之心。秦军士兵各自为战的能力很强,缺点是没有阵法,部署松散。击破秦军的方法是利以诱之,设置伏兵,在其阵势混乱后果断出击。

    除此之外,吴起还分析了其他几个国家军队的弱点:楚军不擅长打持久战;燕军善于防守,但不善于机动作战;赵、韩的军队没有决死拼斗的意志等等。

    从理论上说,各国军队都存在弱点,并非不可战胜。战胜敌人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实力要足够强大,自己的防御要无懈可击。因此吴起强调魏国军队必须要有超强的战斗力,要有“虎贲之士”,要有“力能扛鼎”、“搴旗斩将”的勇士。这些勇士要通过选拔得到,同时要爱惜、器重他们。这里吴起所说的勇士,又称“武卒”,在战国前期,魏国的武卒是最强悍的一支特种部队,我们来看看这些魔鬼战士是怎么选拔出来的。

    武卒的选拔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是极其高的,根据《荀子》一书所记,武卒要通过考试的办法录取。考试时,应试者要身装三套甲衣,身背五十支箭,还要扛着一把戈,头上要戴上盔帽,腰间还要挂一把利剑,另外携带三天的干粮。在全副武装,超重负荷下,必须要在半天内强行军一百里,倘若达不到要求,立即被淘汰出局。除了负荷行军外,还必须要有拉开十二石强弓的力气。只要能被选中为武卒,就可以免除其家的徭役,免收其田宅税,即便是他年老了,这个优惠政策依然有效。

    凭借这么一支强悍的军队,魏国能够与周围的数个大国抗衡、较量。

    不过,光靠勇士是不够的。魏武侯请教道:“兵何以为胜?”

    吴起回答说:“以治为胜。”必须要严格治军,才能确保其战斗力。魏武侯又问说:“不在于数量的多寡吗?”吴起答道:“倘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鸣金不能收兵,击鼓不能前进,即便有百万大军又有什么用呢?严格治军,就是驻扎时要有纪律,行动时要勇敢,前进时不可阻挡,撤退时无法尾追,排兵布阵讲求左右策应,即便队伍被敌军截断也要保持阵势不乱,队形被冲散了也要能恢复行列。与士兵同甘苦、同患难,这样队伍就团结一致、没有二心,不论投入到何处战斗,任何敌人都是不能抵挡的。”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将之一,吴起并非只会纸上谈兵,他身兼军事理论家与名将于一身。事实上,他不仅是守备西河的将领,同时也是魏国军事改革的灵魂人物。由于吴起在治军上的努力,魏文侯去世后,魏武侯仍然能维持魏国超级军事强国的地位。

    我们来看一下魏武侯即位后几年,魏国对外战争的情况。

    武侯三年(前393年),魏国出兵讨伐郑国,占领酸枣并在此修筑城池;同年,在注城之役中打败秦军。武侯五年(前391年),楚国进攻魏国,赵、韩两国出兵相救,三晋联军连败楚军于大梁、榆关。为了对付三晋,楚国以重礼贿赂秦国,与秦国结成统一战线。武侯六年(前390年),魏与秦战于武城。武侯七年(前389年),魏与秦战于阴晋。这段时间的历史有一个令人遗憾之处,便是史料的残缺。大的战争仅仅被凝结为简单的几字,小的战斗更是只字未提。譬如吴起在魏国身经数十战,可是史料却没有记录这些战斗的详细情况。上文所引的魏秦武城之战与阴晋之战,究竟谁胜谁负,也没给出答案,这为我们还原这段血战天下的历史制造了许多麻烦。

    在《吴子》一书中,有这么一个战例,时间是在吴起改革魏国军事后的第三年。这一年,秦国大举用兵,迫近西河。驻守西河的魏国士兵还没有等到上级的命令,便主动穿上盔甲,奋勇还击,体现出临危不乱的良好军事素养,为魏国主力部队大举出击赢得了时间。魏武侯对士兵的表现十分满意,他召见吴起并对他说:“先生以前的教导,如今已经看出成效了。”

    吴起答说:“现在士气高涨,士兵纷纷想上战场立功,请您拨给我五万名从来没有立过功的战士,我亲自率领他们去迎战秦军。要打胜仗,最重要的有三条:士兵乐于听命、乐于战斗、乐于拼死。要做到这三条,就要厚待立功之人,激励没有立功的人。如今每个战士都有立功的强烈愿望,我率领这五万名渴望立功的剽悍战士,如同五万名亡命之徒一样,敌人又岂能抵挡呢?”

    魏武侯于是拨给吴起五万人,战车五百辆,战马三千匹。在开战前一天,吴起向三军将士发表演说道:“诸吏士就要跟随我迎击敌军了。不论是车兵、骑兵或步兵,倘若车兵不能掳获敌人的战车,骑兵不能掳获敌人的战马,步兵不能掳获敌人的士卒,那么就算打败敌军,也不能算立功。”

    把士气提升到最旺盛的水平,这就是胜者之道。战斗命令很简单,效果却大得出奇。战斗的结果是,吴起以五万之众,大破五十万秦军,这是《吴子》一书中的说法,但很明显是吹牛吹过头了。古人打仗时,为了威慑对手,时常会夸大军队的数量,比如有十来万军队,对外就号称“五十万”,有二三十万人,就号称“百万”,这在史料中屡见不鲜。战国初期,秦国绝对不可能有五十万大军,即便日后秦国成为天下至强时,也绝少动用过五十万的兵力。因此,这场战役固然吴起赢得了胜利,但数字是有水分的。

    《吴子》一书中所记的这次战役,有可能就是武侯七年的秦魏阴晋之役。

    吴起是个大才之人,他为人耿直,不会耍阴谋诡计。他的才能有多大的发挥余地,关键看得到君主多大程度的支持。倘若君主无保留地支持他,那么他会成为像管仲那样的人物,实现“一匡天下”的梦想。魏文侯是一代名君,可惜的是去世早了,未能充分挖掘吴起的潜力;魏武侯也算是比较开明的君主,但似乎只是倚重于他的军事才能,却忽略了他在政治上的才华与抱负。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在选择宰相时,魏武侯先后任用商文与公叔,吴起一直被排斥在外。对于商文这个人,我们知道的不多,《史记》中记为“田文”,《吕氏春秋》记为“商文”,考虑到后来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也叫“田文”,为避雷同,笔者选择《吕氏春秋》的说法。商文被任命为相,吴起大为不满,认为这个人没有什么本事,不配当宰相。于是他冒冒失失地找到商文,要跟他理论一番。

    吴起对商文说:“我想跟你来比一比对国家的贡献,行不行?”商文答道:“可以。”

    吴起便单刀直入地说:“指挥三军部队,使士卒乐于效死,敌国不敢打我国的主意,请问你比得上我吗?”

    商文回答也爽快:“比不上。”吴起又滔滔不绝地说:“治理百官,亲近百姓,充实府库,这些事你比得上我吗?”“还是比不上。”“镇守西河,秦兵不敢向东迈进半步,韩国与赵国自愿追随我们,这些你比得上我吗?”“比不上。”吴起鼻孔“哼”了一声,傲慢地说:“这三点你都比不上我,但你的官位反倒在我之上,这又怎么说?”商文答道:“主上年少,时局多变,群臣相互猜疑,百姓尚未安定。在这个时候,宰相的位置,应该是你来当呢,还是由我来当呢?”吴起听罢沉默良久,最后悻悻而言:“看来还是得由您来当了。”其实商文说的话有点滑头。首先“主上年少”这个说法就很可疑了,魏武侯上台时,肯定不能算年少了。魏武侯魏击是公元前396年上台,在之前的公元前412年,魏击就曾经率领军队攻打秦国并夺取繁庞城。我们假设魏击为将时年仅十八岁,过了十六年,到他上台时,应该也有三十四岁了,怎么算是“年少”呢?所以要么是史料的记录出了问题,要么是商文明摆着忽悠吴起。

    倘若是商文忽悠,吴起最后怎么认输了呢?因为他的话,让吴起意识到了自己的一个大弱点,可能是他以前所未认识到的。这怎么说呢?

    吴起确实有非凡的军事与政治才干,他有理想有抱负,但他并不擅长官场中的明争暗斗。他之所以能取得非凡的成就,是因为有人支持他,使他在变革军政时所遇到的阻力是很小的。先是魏文侯支持他,后来是魏武侯支持他,没有这两位君主的支持,他什么事情也做不了。商文是干什么事呢?说白了,他做的事,就是稳固魏武侯的地位,魏武侯的地位稳固了,吴起才有用武之地。

    吴起认输了,他不能不认输,因为他意识到自己不是全能的。事实也是如此,吴起后来的遭遇可以证明这一点,有强有力的后盾时,他大刀阔斧,游刃有余;当他失去后盾时,必然遭殃,甚至送命。

    平心而论,吴起找宰相理论,这件事本身就说明他的性格太刚太直,在官场混最终必然倒霉,只是商文宰相肚里能撑船,否则他早就大难临头了。

    吴起很快就明白了,才能更多时候是换来别人的妒忌的。商文尽管不是吴起心目中的栋梁之材,但能容忍他的傲慢与跋扈,甚至还一如既往地支持他。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商文的肚量。过了一段时间后,商文或许是病逝,或许是告老退休,宰相易人了,吴起仍然被晾在一旁,上台的是公叔。公叔与商文不同,他上台是因为后台硬,他的妻子是魏国公主(估计是魏文侯的女儿),靠这个关系爬到宰相的位置。

    公叔权倾国内,可是他有一个心病:吴起太厉害了。公叔没有商文的胸襟,怕吴起有一天又要找他理论,甚至逼他下台。不行,要是吴起老待在魏国,始终是个威胁,得想办法铲除才行。人一旦满脑袋瓜都是自身利益时,恶就从胆边生了。要整垮吴起,就得寻找出他的弱点所在。吴起性格倔强刚强,眼中容不下沙子,口快心直,而且自以为是。他能使士兵乐于效死,却不能与同僚友好相处,因为在他眼里,其他人都平庸不堪,难免对人使白眼,他的傲慢自大在不知不觉中挫伤了同僚的自尊心,试问有几个人能像商文那样宠辱不惊呢?

    新宰相公叔要智取吴起,得先设一个圈套,让他钻进来。首先,公叔装模作样地在魏武侯面前说吴起的好话:“吴起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啊,可是——”他的话锋突然一转,魏武侯心里咯噔一下,拉长耳朵继续听,“我们魏国与其他大国相比,实在太小了,水浅留不住蛟龙啊,我看吴起怕是要离开了。主上何不试探他一下呢?”魏武侯一听脸都黑了。说实在的,魏国虽然武力最为强悍,但公叔说得没错,三家分晋后,新兴的三个诸侯,包括魏国在内,与传统强国齐、楚、秦相比,国土面积要小得多。魏国人才济济,别的国家总要来挖墙脚,特别像吴起这样的人才,哪国不想出高价聘用呢?

    “吴起有二心。”这个想法令魏武侯坐立不安了,他迫不及待地问:“那要怎么试探呢?”公叔耐心地编织着他的罗网,他不露声色地说道:“留住吴起的唯一方法,就是把一位公主许配给他。如果吴起拒绝这桩婚事,就可以料定他心不在魏国,肯定要投奔其他大国的。”那么把哪个公主许配给吴起呢,公叔建议,就选择自己夫人的妹妹。

    这是个办法。魏武侯的智慧不及其父魏文侯,没什么主见,被公叔耍了,成为这个阴谋棋局中的一颗棋子。

    接下来,公叔要实施他第二阶段的计划。他盛情邀请吴起到家里做客,摆了丰盛的酒宴。吴起这个人不是很有心机,自认为这个平庸的宰相请他吃饭,自然是想巴结自己,便欣然前往。酒宴开始了,公叔与他的妻子、魏国公主坐在上座,可是这位公主却十分蛮横刁钻,时不时出言不逊,当着众人的面羞辱自己的丈夫,而公叔却毕恭毕敬,奴颜婢膝的模样,逆来顺受。这个场面令吴起大吃一惊。要知道吴起是个大男子主义者,据传言他在鲁国时还杀了自己的老婆,你可以想象一下,女人在他心里是什么地位。可是眼前这位公主却高高在上,蛮横无理,无非就是凭恃自己高贵的身份嘛。吴起看了心里很不爽,公叔又乘机在一旁耳语,唉,命苦啊,谁让我娶了公主哇。

    这顿饭后,公主的刁蛮给吴起留下深刻印象,他庆幸自己没娶公主,不然还不是吃不了兜着走吗?可是他做梦也没想到,这是公叔设下的一个大陷阱,就等着他踩进来呢。宴席上公主与公叔夫妇两人,其实就是在唱双簧,那是演戏给吴起看的。

    吴起这个人,喜怒形于色,公叔一眼就看明白,他对公主的印象是极其恶劣的。好啊,越恶劣越好——公叔内心窃窃高兴。

    几天后,魏武侯召见吴起,跟他寒暄了几句后,便拉些家长里短的:您这一个人在外这么多年了,也没个家,没人照顾你啊,不然这样吧,我挑个公主嫁给你吧,你看怎么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