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活用博弈论全集-信息:博弈成功的筹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信息的优劣和多寡决定你的胜算

    有一只青蛙生活在井里,这里有充足的水源。它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每天都在欢快地歌唱。

    有一天,一只鸟儿飞到这里,便停下来在井边歇歇脚。

    青蛙主动打招呼说:“喂,你好,你从哪里来啊?”

    鸟儿回答说:“我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而且还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所以感觉很劳累。”

    青蛙很吃惊地问:“天空不就是那么点大吗?你怎么说很遥远呢?”

    鸟儿说:“你一生都在井里,看到的只是井口大的一片天空,怎么能够知道外面的世界呢!”

    青蛙听完这番话后,不以为然,它想:“世界就是这么大呀!”

    后来,井水干涸,青蛙渴死了。

    这是一个人们早已熟悉的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蛙由于不了解外面的信息,便以为世界只有“井口那么大”,从而不愿跳出井口,寻找另外的生活,最终落得个被渴死的下场。

    这个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信息的重要性,信息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人生中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博弈中,一个人所拥有的信息的多寡和优劣,决定了他的胜算。

    以前有个做古董生意的人,他发现一个人用珍贵的茶碟做猫食碗,于是假装很喜爱这只猫,要从主人手里买下。古董商出了很高的价钱买了猫,之后,古董商装作不在意地说:“这个碟子它已经用惯了,就一块儿送给我吧。”猫主人不干了:“你知道用这个碟子,我已经卖出多少只猫了?”

    古董商万万没想到,猫主人不但知道,而且利用了他“认为对方不知道”的错误大赚了一笔,这才是真正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劣势,几乎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困境。谁都不是全知全觉,那么怎么办?首先,为了避免这样的困境,我们应该在行动之前,尽可能掌握有关信息。人类的知识、经验等,都是你将来用得着的“信息库”。

    华尔街历史上最富有的女人——海蒂·格林是一个典型的葛朗台式的守财奴。她曾为遗失了一张几分钱的邮票而疯狂地寻找数小时,而在这段时间里,她的财富所产生的利息足够同时代的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生活一年。为了财富,她会毫不犹豫地牺牲掉所有的亲情和友谊。无疑,在她身上有许多人性中丑陋的东西,但是,这并不妨碍她成为资本市场中出色的投资者。她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决定任何投资前,我会努力去寻找有关这项投资的任何一点信息。赚钱其实没有多大的窍门,你要做的就是低买高卖。要节俭,要精明,还要持之以恒。”

    我们并不一定要知道未来将会面对什么问题,但是你掌握的信息越多,正确决策的可能就越大。在人生博弈的平台上,你掌握信息的优劣和多寡,决定了你的胜算。

    信息是知识的一种

    有了知识,行为就不会盲目,这一点在商业争斗、军事战争、政治角逐中都表现得十分明显。《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说明掌握足够的信息对战斗的好处是很大的。在生活的“游戏”中,掌握更多的信息一般是会有好处的。比如,你要恋爱,你得明白他(她)有何所好,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投其所好,才不至于吃闭门羹。你猜拳行令(南方的人们喜欢在喝酒时猜拳助兴),如果你知道对方将出什么,那你绝对赢。

    信息是否完全会给博弈带来不同的结果,有一个劫机事件的例子可以说明。假定劫机者的目的是为了逃走,政府有两种可能的类型:人道型和非人道型。人道政府出于对人道的考虑,为了解救人质,同意放走劫机者;非人道政府在任何时候总是选择把飞机击落。如果是完全信息,非人道政府统治下将不会有劫机者(这与现实是相符的,在汉武帝时期,法令规定对劫人质者一律格杀勿论,有一次一个劫匪绑架了小公主,武帝依然下令将劫匪射杀,公主也死于非命,但此后国内一直不再有劫人质者),人道政府统治下将会有劫机者。但是,如果想劫机的人不知道政府的类型,那么他仍然有可能劫机。所以,一个国家要防止犯罪的发生,仅有严厉的刑罚是不够的,还要让人民了解那些刑罚(进行普法教育),因为,他不知道会面临刑罚,就不会用那些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有史以来,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刻地意识到信息对于生活的重要影响,也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现在一样,信息如此繁多,这就需要我们要时刻准备着,及时掌握各方信息,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信息实际上也是知识,拥有某方面信息就是拥有某方面知识。比如,你拥有一条甲商场货品比乙商场货品便宜的信息,就相当于你拥有“知道在甲商场买东西更便宜”的知识。

    春秋时代的“空城计”

    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宰相)公子元,在他哥哥楚文王死了之后,非常想占有漂亮的嫂子文夫人。他用各种方法去讨好,文夫人却无动于衷。于是他想建立功业,显显自己的能耐,以此讨得文夫人的欢心。公元前66年,公子元亲率兵车六百乘,浩浩荡荡攻打郑国。楚国大军一路连下几城,直逼郑国国都。郑国国力较弱,都城内更是兵力空虚,无法抵挡楚军的进犯。

    郑国危在旦夕,群臣慌乱,有的主张纳款请和,有的主张拼一死战,有的主张固守待援。这几种主张都难解国之危难。上卿叔詹说:“请和与决战都非上策,固守待援倒是可取的方案。郑国和齐国订有盟约,而今有难,齐国会出兵相助。只是空谈固守,恐怕也难守住。公子元伐郑,实际上是想邀功图名讨好文夫人。他一定急于求成,又特别害怕失败。我有一计,可退楚军。”郑国按叔詹的计策,在城内作了安排,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来,不让敌人看见一兵一卒,令店铺照常开门,百姓往来如常,不准露一丝慌乱之色,大开城门,放下吊桥,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子。楚军先锋到达郑国都城城下,见此情景,心里起了怀疑:莫非城中有了埋伏,诱我中计?不敢妄动,等待公子元。公子元赶到城下,也觉得好生奇怪。他率众将到城外高地眺望,见城中确实空虚,但又隐隐约约看到了郑国的旌旗甲士。公子元认为其中有诈,不可贸然进攻,应先进城探听虚实,于是按兵不动。

    这时,齐国接到郑国的求援信,已联合鲁宋两国发兵救郑。公子元闻报,知道三国兵到,楚军定不能胜,好在也打了几个胜仗,还是赶快撤退为妙。他害怕撤退时郑国军队会出城追击,于是下令全军连夜撤走,人衔枚,马裹蹄,不出一点声响,所有营寨都不拆走,旌旗照旧飘扬。第二天清晨,叔詹登城一望,说道:“楚军已经撤走。”众人见敌营旌旗招展,不信已经撤军。叔詹说:“如果营中有人,怎会有那样多的飞鸟盘旋上下呢?他也用空城计欺骗了我们,急忙撤兵了。”

    这种“虚者虚之”的策略,用真实信息去引诱对手并且利用对手的疑虑误导对手的做法,正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空城计”。实际上,空城计并非创始自三国时代的诸葛亮,而是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投入使用,并且在此后的历史上批量生产了。

    你看到的信息总是真假杂糅

    信息的提取和甄别,是博弈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在博弈过程中,不但要发出一些影响对方决策的信号,还要尽量获取对方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和鉴别。

    引用很多的一个例子,是所罗门王断案的故事。

    所罗门王曾断过一个妇女争孩子的案子。有两个妇女都说孩子是自己的,当地官员无法判断,只好将妇女带到所罗门那里。所罗门稍想了一下,就对手下人说,既然无法判定谁是孩子的母亲,那就用剑将孩子劈成两半,两人各得一半。

    这时,其中的一个妇女大哭起来,向所罗门请求,她不要孩子了,只求不要伤害孩子,另一个妇女却无动于衷。所罗门哈哈一笑,对那个官员说:“现在你该知道,谁是那个孩子真正的母亲了吧。任何一个母亲都不会让别人伤害自己的孩子的。”

    在这个故事里,所罗门并没有把这件事看做一个直截了当的、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通过恐吓性的试探,提取到了情感和心理深处的信息。

    所罗门通过挖掘深层信息对事件有了更全面的把握,而有的信息不需挖掘,事件本身就一直向人们传达着信息。但这样的信息往往真假难辨,就需要对信息进行甄别。当然,凭常识判断,有的可以一下看出信息的真假,比如市场上许多良品的商誉都是花不小的代价建立的,有的甚至经过几十年才累积了一个品牌,而消费者对它们也格外信赖。相反,如果建立商誉的成本很小,那么大家都会建立“商誉”,结果等于谁也没建立商誉,消费者也不领情。比如,在大街上,我们看惯了“跳楼价”、“自杀价”、“清仓还债,价格特优”等招牌,这也是商誉,但谁相信它是真的呢?但有的信息是以假乱真的,这种情况就需要仔细分析以选出真正的有利信息,就要像所罗门那样挖掘深层次的信息以用于事件的判断。

    商战中,信息战是一种常用的伎俩。重庆通讯市场曾发生过一起案例,就说明了隐瞒信息的重要性。前几年,中国联通重庆公司在报上突然发布广告:次日手机降价。中国电信重庆公司随即获悉这一消息,当天下午即商讨对策,晚上将电信手机降价方案送往报社立即发排。第二天清早,电信一些员工和雇佣的临时的广告派发员便将电信手机即日降价的广告发给过往的行人。结果,电信打了一个漂亮的“后发制人”的仗。联通的失败在于,他们谋划已久的降价商业秘密没有保守到最后的时刻,从而为电信采取行动留下了空隙。

    用“假冒伪劣”的信息来迷惑对手

    在信息是公共的情况下,彼此都知道对方的情况和虚实,就需要一些设局之策来达到博弈胜利的目的。所谓兵不厌诈,双方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计谋来取得胜利。

    三国时期,曹操率领的号称八十三万大军,准备渡过长江,占据南方。当时,孙刘联合抗曹,但兵力比曹军要少得多。

    曹操的队伍都由北方骑兵组成,善于马战,可不善于水战。正好有两个精通水战的降将蔡瑁、张允可以为曹操训练水军,曹操把这两个人当做宝贝,优待有加。

    一次,东吴主帅周瑜见对岸曹军在水中排阵,井井有条,十分在行,心中大惊。他想一定要除掉这两个心腹大患。

    曹操一贯爱才,他知道周瑜年轻有为,是个军事奇才,很想拉拢他。曹营谋士蒋干自称与周瑜曾是同窗好友,愿意过江劝降,曹操当即让蒋干过江说服周瑜。

    周瑜见蒋干过江,一个反间计就已经酝酿成熟了。他热情款待蒋干,酒席筵上,周瑜让众将作陪,炫耀武力,并规定只叙友情,不谈军事,堵住了蒋干的嘴巴。

    周瑜佯装大醉,约蒋干同床共眠,并且故意在桌上留了一封信。蒋干偷看了信,原来是蔡瑁、张允写来,约定与周瑜里应外合,击败曹操。这时,周瑜说着梦话,翻了个身子,吓得蒋干连忙上床。过了一会儿,忽然有人要见周瑜,周瑜起身和来人谈话,还装作故意看看蒋干是否睡熟。蒋干装作沉睡的样子,只听周瑜他们小声谈话,听不清楚,只听见提到蔡、张二人。于是蒋干对蔡、张二人和周瑜里应外合的计划确认无疑。

    他连夜赶回曹营,让曹操看了周瑜伪造的信件,曹操顿时火起,杀了蔡瑁、张允。

    等曹操冷静下来的时候,就会知道中了周瑜的计。从周瑜所施的这个计谋来看,不难看出周瑜的聪明之处,还有周瑜的设局之策,如果他不采取这个策略,那么蒋干就会处于主动的地位,他即使不被蒋干说服,也不会得到什么好处。然而,他采用了这个反奸之计,不仅没有给蒋干做说客的机会,而且还除掉了蔡瑁、张允两个心腹大患,可谓是一举两得。曹操派蒋干来刺探军情,是想充分了解敌人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将计就计无疑是最佳策略,因为表面上虽然曹操掌握了对方的信息,而实质上正中了周瑜的将计就计,这其实是一种虚假的公共信息环境。

    周瑜故意发布一些让对方上当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曹操来说得之不易,又被认为准确可靠而极其有用,达到了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境界,所以,这个假象很快被曹操承认,并成为其行动的依据。这样,周瑜的目的就达到了。

    基于社会的复杂,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要懂得伪装自己、克敌制胜。不知你是否知道乌龟在遇到天敌时是如何保护自己的?当人开始抓乌龟头,它便立刻将头和爪子全缩进壳内装死,几分钟后才慢慢将头伸出来张望,等敌人走了,它才敢爬动起来。也许,你也听说过兔子蹬鹰的故事。鹰的眼睛锐利,在高空中便能看清地面上的兔子,而此时兔子并不慌忙,它只是顺势打个滚,装作死去,鹰一个俯冲下来,本想这下可抓住兔子了,可是奇迹发生了,当鹰到达地面伸开双爪时,兔子却一跃而起用双爪猛抓鹰的胸肚部位,终于,鹰悲鸣几声,带着伤痕逃离了地面。

    这些虽然都是发生在自然界里的普通故事,也是动物不同的以伪装欺诈对手而求生存的实例。在人性的丛林中,这一法则也同样适用,因为人人都想战胜对手,当敌我力量悬殊时或势均力敌时,用自己的伪装欺诈对方,会使对方上你的当,处于你的摆布之中,而你此时已成了狩猎的猎人了。当你的力量处于优势时,也不妨采用一下伪装的战术,这样会使你事半功倍,你的目标便唾手可得。

    情报:企业成功的关键

    市丸良一的公司起源于市丸家的酱油铺。由于小本经营,难以同大企业竞争,市丸家的酱油铺只好改做淀粉生意,取名“市丸产业公司”。后来公司取得了关于淀粉供求信息的情报。当时日本处于战后恢复时期,对淀粉的需求量很大,而做淀粉的原料甘薯主要出产在气候温暖的南方鹿儿岛县,市丸产业公司占有“地利”之便,因此经营得很顺利。由于得到了准确的市场供求信息,“市丸产业”在短短几年中便发展成为一家庞大的企业,在日本淀粉公司中居第三位。

    后来,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以后,日本农林省决定减少淀粉公司的数目。在提前获得此准确情报后,已经当上“市丸产业”公司总经理的市丸良一当机立断,于1976年买进3辆小汽车,改营出租汽车业。市丸良一全力以赴地经营,只用两年时间就正式办起了市丸交通公司,到1984年发展为九州最大的出租汽车公司,共拥有出租汽车369辆。

    在经营出租汽车事业的同时,又是市丸良一及早发现不动产业有利可图,便设立“市丸商事公司”,办起了修建和出租公寓事业。他又利用西乡隆盛(日本明治维新时著名人物,出生于鹿儿岛加治屋)逝世100周年,以及他在鹿儿岛人心目中崇高的威望大做广告,宣传他建筑的“加治屋公寓”,使其公寓销路十分顺畅。

    市丸良一就是这样一个善于捕捉信息和分析形势、经营得法的企业管理者。现在,市丸商事公司已成为鹿儿岛最大的公寓开发商。

    毫无疑问,市丸良一之所以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与他注意信息情报的收集是分不开的。

    在现代这个竞争激烈的商场上,拥有广泛的信息网络,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一个人的信息量是很有限的,要通过群体拓展思路、打开局面,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爱情中的优势策略

    “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在中国已经成为一条尽人皆知的熟语,还有一些俗话如“好汉无好妻,赖汉娶个花枝女”等表达的也是相同的意思。如果用博弈论来分析,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逆向选择现象。

    在大学校园里,人们发现,一对对恋人总是很不协调,常常出现一方特别优秀一方资质平平甚至有明显缺点的现象。这种结果通常是逆向选择造成的。虽然每个人在选择自己的另一半时总是抱着很大的期望,希望能够找到最理想的好对象,并因此把自己的优势表现得完美,以引起好女子或好男子的青睐。就像报纸上最常见的征婚广告,都是这么介绍自己的:“年轻美貌、身体健康、才华丰富、爱好广泛,对爱情执著,对缘分珍惜。”但是最终的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这是因为,爱情本身也可以看做一场交易,男女双方各取所需的一场交易。在当代的信息社会里,如何才能实现一宗公平的交易呢?首先需要双方的诚信,需要双方都拥有足够的共同信息,互通有无,彼此了解,因为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假信息实在太多了,只有获得的信息是真实而可靠的,买卖双方的最终决策,才能是最好的“抉择”。

    但事实是很多情况下,卖方知道的信息内容,买方不一定知道,而买方的价格底线,卖方也不知道。甚至,卖方有时候为牟取暴利,故意隐瞒某种对自己不利的信息,由于信息不对称,买方无法排除干扰,作出逆向选择,买方的利益受到损害。

    《情归阿拉巴马》里的女主人公叫梅兰妮,在纽约,没有什么人知道她的来历,只知道她漂亮、聪明,做事干练,惹人爱怜。

    其实,梅兰妮出生在美国南部的阿拉巴马,从小就向往繁华的都市生活,所以她来到纽约寻找自己的未来。单身女郎的她,事业上顺风顺水,上帝更是偏袒她,让全纽约“万人迷”的单身贵族安德鲁疯狂地爱上她。两个人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是随着幸福的一步步靠近,梅兰妮心里的不安和焦急却一天天猛烈。

    原来,梅兰妮并不是真正的单身女郎,在家乡的时候,她已经和一个名叫杰克的小伙子结婚有一段时间了,如今她又接受了安德鲁的求爱,但家乡的杰克却始终拒绝和她在离婚协议上签字。不得已,梅兰妮亲自回到阿拉巴马,劝自己的丈夫离开自己……

    俗话说:从西京到东京,买家不如卖家精。但在爱情婚姻市场上,当你是卖家的时候,你一定会刻意隐瞒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而只把那些最出彩的精华部分提供给对方。因为爱情的市场经济也是契约经济,契约经济讲究合同关系,所谓合同就是结婚证,以领取结婚证的时间为界限,在这之前,所有的爱情都会存在“逆向选择”的问题,也就是在契约达成之前,买卖双方总是想绞尽脑汁瞒骗对方。

    不过,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有好也有坏,有利也有弊,它既保护你也伤害你。因为在寻觅爱情的时候,是你自己主动出击,你是卖方市场,这样的话你就会隐瞒自己的某些真实信息。而一旦你寻觅到爱情,两个人真正进入恋爱期的时候,双方的位置就进化成互为卖方市场,就他爱上的并不是100%真实的你这一点来推论,他也不可能是100%真实的他。

    但爱情里有时候需要故意的“逆向选择”,不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而是故意“反其道而行之”,这和穿衣服是一个道理,虽然今年流行长裙,有的人却选择一条超短裙。这时候的“逆向选择”可以避免潮流引领下的撞衫尴尬,可以突显自己的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吸引公众眼球。爱情还是需要更多的诚实,哪怕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诚实也比不诚实的收益显著。

    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选择风险

    在诸葛亮与司马懿西城大战期间,司马懿和诸葛亮都成功地利用了信息不对称,通过逆向选择给对方制造了很大的麻烦。最后,司马懿杀了孟达,诸葛亮吓跑了司马懿,一胜一负,两人打了个平手。

    诸葛亮和降魏原蜀将孟达商议好,孟达在新城举事反魏,准备一起攻取洛阳,诸葛亮率蜀军主力攻取长安。当诸葛亮听说司马懿官复原职,在宛、洛起兵,于是派人提醒孟达,一定要小心司马懿,不能轻视。孟达觉得不必害怕司马懿,宛城离洛阳大约800里,到新城有1200里。司马懿要是知道自己想反魏举事,一定会向魏主禀报的,这样一来,时间至少需要一个多月,那时,我孟达把城墙加固好了,司马懿就是来了也没有什么用了。“人言孔明心多,今观此事可知矣”,诸葛亮真是多虑了。

    司马懿知道孟达准备反魏,便想到如果先上奏魏王,待魏王回复来回要一个月,那时早已无济于事了。于是他来了个逆向选择,日夜兼程,通宵达旦,不到10日便赶到新城擒获了孟达。

    在这个回合中,司马懿胜就胜在利用信息的不对称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孟达没有料到司马懿的心机。诸葛亮要高出孟达许多,熟悉司马懿的心路历程。司马懿利用逆向选择赢了孟达,诸葛亮却“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在西城,空城计的成功同样归功于孔明的逆向选择。

    耳熟能详的空城计可谓是把信息不对称发挥到了极致。

    在空城计这一回合中,司马懿对诸葛亮的了解也就是孟达的水平,在他眼里,诸葛亮就是一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而这次诸葛亮偏不这样,他来了个逆向选择。司马懿认为我不弄险,我偏给你弄个大的险看看。只见西城4个城门大开,不见一兵一卒,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在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结果呢,司马懿退了。

    在真实的生活中,信息相对不充分的一方也会作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比如说,经济学大师阿克洛夫最早研究了二手车市场,他发现一辆即使是今天买了,明天就卖的车,价钱也会比原值低得多的多。买次品车的人对车的熟悉程度肯定不如车主,信息是严重不对称的。他们的理性选择就是认定所有的旧车都是次品车,只愿意出最低的价格,这样好的车也不会在这里销售了,最后,买者和卖者的利益都受到了损失。信息不对称的双方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彼此作出了不利于对方的选择,结果导致了双败的局面。经济学的理论已经证明了合作是最优的,众人拾柴火焰高,信息的不完全使我们失去了很多本来属于我们的东西。

    信息不对称是造成逆向选择的重要因素。

    在商品市场上,买者和卖者了解的信息是不一样的。

    卖者比买者更清楚产品实际的质量、性能和相应的成本,这种情况在经济学中称为买者和卖者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双方中必然有一方对信息掌握得多一点。经济学中所说的理性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相对充分一方的所作所为将会为你带来一种风险,叫做逆向选择。

    避免职业选择中的“双输现象”

    逆向选择在招聘场合也是经常发生的现象,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单位又慨叹招不到合适的人才,造成了一种让人遗憾的“双输现象”,即招聘方和应聘方都没能达成所愿。我们看到招聘会里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我们又看到企业求贤若渴,迫不及待。两相对比的反差,正是招聘里逆向选择的规律在起作用。很多企业总是发愁,一个个求职者的简历五花八门,好不容易筛选出一份简历来,面试过关了,一工作,却没有实际能力,给企业造成了浪费和损失。尤其是高层次人才,讲起话来滔滔不绝,使听者觉得他见多识广,经验也好像非常丰富,可是一工作,就总是漏洞百出。

    A集团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但是最近老总却陷入烦恼中。公司准备投资一项新的业务,已经通过论证准备上马了,但是几位高层在事业部总经理的人选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一派认为应该选择公司内部的得力干将小王,而另一派主张选用从外部招聘的熟悉该业务的小李,大家各执己见,谁也不能说服对方,最后还是需要老总来拍板。那么,究竟哪一种选择更好呢?

    就经验而言,外聘的小李显然经验要丰富得多,小李到此工作属于空降,而本公司的小王更具有本土优势,对业务也十分熟悉;但人事这一块,应该还是外聘较好吧,因为老总觉得自己公司活力不足,应该填充些新鲜血液。最终老总拍板,决定用外聘的小李。小李开始正式走马上任。小李的优势很明显,美国著名高校的MBA,完全的洋式经营理念。而小王不过中专毕业,是从底层一步步熬上来的。老总对小李寄予厚望,小李也很努力,开始认真地对公司的人力资源进行诊断,并煞有介事地挑出了一堆毛病。老总一看,心里开始担忧,这些毛病要整改完成,自己公司将会垮掉!时间一久,小李只知道挑毛病,却没有对公司进行任何实际操作,弄得公司人人自危,怨声载道。老总一看,这样不行,于是迫不得已又把小李辞退了,而此时的小王却因为没有得到老板的重视,已经跳槽去别的单位了。A集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最终不但没有给公司带来效益,反而使公司发生了危机。

    A集团所碰到的就是典型的逆向选择。正是因为彼此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老板不知道小李的实际操作能力,只看到了小李的海外镀金背景,结果弄得自己很狼狈。要解决这种招聘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其实老板应该给小王和小李每人一段试用期,试用期内的工资就算是了解信息的成本。如果这个成本也不愿花,那就应该选择小王,因为小王毕竟是本公司的,老板可能更加熟悉,对小王的信息掌握得更加充分。小王虽然可能达不到老板的预期,但至少也不会带来什么损失。但外聘的人,老总知道的信息就比较少了,需要花费成本来了解,所以为了避免逆向选择,信息是必要的判断依据。

    利用信息不对称取得有利地位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情况下并不是都能处于公共信息的环境。有时候一点也不知道信息,就要参加一场博弈。比如,人寿保险公司并不知道投保人真实的身体状况如何,只有投保人自己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才有最确切的了解;政府官员廉洁与否,一般的公民并不是非常清楚;求职者向公司投递简历,求职者的能力相对而言只有自己最清楚,公司并不完全了解。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时,对交易商品的质量高低,自然是卖方比买方更加了解。

    这些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件,这种情况就属于信息不对称。

    之所以有这些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是因为存在“私有信息”。所谓“私有信息”,通俗地讲,就是如果某一方所知道的信息对方并不知道,这种信息就是拥有信息一方的私有信息。简单地说,如商家的产品是否有严重缺陷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往往只被能接近和熟悉这种产品的人观察到,那些无法接近这种产品的人无从了解或难以了解。

    在信息不对称的时候,要善于利用假信息迷惑对方,取得自己的有利地位。比如:商家经常以次充好,战场上以弱示强,政治上以假乱真,官场上欺上瞒下。贾似道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而官运亨通的。

    宋理宗过世后,度宗即位。度宗本是理宗的皇侄,因过继为子而即位,时年25岁。度宗上台之后,曾一度亲理政事,限制大奸臣贾似道的权力,显得干练有为,确实干了几件好事,朝野上下为之一振,觉得度宗给他们带来了希望。贾似道的权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有人上书弹劾贾似道。贾似道看到,如果这样下去,自己将会有灭顶之灾。

    于是,贾似道精心设计了一个巨大的阴谋。

    他先弃官隐居,然后让自己的亲信吕文德从湖北抗蒙前线假传边报,说是忽必烈亲率大兵来袭,看样子势不可当,有直取南宋都城临安之势。度宗正欲改革弊政、励精图治,没想到当头来了这么一棒。他立刻召集众臣,商量出兵抗击蒙军之事。宋度宗万万没有想到,满朝文武竟没有一人能提出一言半语的御兵之策,更不用说为国家慷慨赴任,领兵出征了。这时,贾似道却隐居林下,优哉游哉地过着他的隐士生活。

    第二步,自己再出面解决问题。

    前线警报传来,数十万蒙古铁骑急攻,都城临安急需筑垒防御,这一切,使得度宗心惊肉跳,他不得不想起朝廷中唯一的一位能抗击蒙军取得“鄂州大捷”的英雄贾似道。他深深地叹了口气,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好以皇太后的面子,请求贾似道出山。谢太后写了手谕,派人恭恭敬敬地送给贾似道。这么一来,贾似道放心了。他可得拿足了架子再说,先是搪塞不出,继而又要度宗大封其官。度宗无奈,只好给他节度使的荣誉,尊为太师,加封他为魏国公。这样,贾似道才懒洋洋地出来“为国视事”。

    贾似道知道警报是他令人假传的,当然要作出慷慨赴任、万死不辞,甚至胸有成竹的样子。他向度宗要了节钺仪仗,即日出征,这真令度宗感激涕零,也令百官惶愧无地。天子的节钺仪仗一旦出去,就不能返回,除非所奉使命有了结果,这代表了皇帝的尊严。贾似道出征这一天,临安城人山人海,都来看热闹。贾似道为了显示威风,居然借口当日不利于出征,令节钺仪仗返回。这真是大长了贾似道的威风,大灭了度宗的志气。等贾似道到“前线”逛了一圈,无事而回,度宗和朝臣见是一场虚惊,额手称庆尚且不及,哪里还顾得上追查是谎报还是实报。

    第三步,借机好好敲打一下对手。

    贾似道“出征”回来,度宗便把大权交给了他,贾似道还故作姿态,再三辞让,屡加试探要挟,后见度宗和谢太后出于真心,他才留在朝中。这时,满朝文武大臣也争相趋奉,把他比做是辅佐成王的周公。通过这场考验,年轻的度宗对朝臣完全失去了信心,他至此才理解为什么理宗要委政于贾似道,原来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可用。贾似道虽然奸佞,但危难当头之际,只有他还“忠勇当前”,敢于“挺身而出”。度宗哪里知道,满朝文武懦弱是真,贾似道忠勇却是假。

    度宗被瞒,不知不觉地坠入了贾似道的奸计之中。从此,度宗失去了治理朝政的信心和热情,把大权往贾似道那里一推,纵情享乐去了。

    贾似道再一次“肃清”朝堂,他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朝廷上下全换成了自己的亲信,甚至连守门的小吏也要查询一遍。这样,赵宋王朝实际上变成了贾氏的天下。

    贾氏从头到尾的信息都是假的,他利用朝廷与战场信息不对称的环境,制造假信息,迷惑对方,达到了自己控制朝廷的目的。

    创造一种困境,让别人无条件帮你

    春秋时伍子胥的大名在中国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祖父伍举、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俱是楚国忠臣。公元前522年,楚平王怀疑太子“外交诸侯,将人为乱”,迁怒于太子太傅伍奢,将伍奢和伍尚骗到郢都杀害,伍子胥只身逃往吴国。

    在逃亡中,伍子胥在边境上被守关的斥候抓住了。斥候对他说:“你是逃犯,必须将你抓去面见楚王!”伍子胥说:“楚王确实正在抓我。但是你知道楚王为什么要抓我吗?是因为有人跟楚王说,我有一颗宝珠,楚王一心想得到我的宝珠,可我的宝珠已经丢失了。楚王不相信,以为我在欺骗他。我没有办法了,只好逃跑。现在你抓住了我,还要把我交给楚王,那我将在楚王面前说是你夺去了我的宝珠,并吞到肚子里去了。楚王为了得到宝珠,就一定会先把你杀掉,并且还会剖开你的肚子,把你的肠子一寸一寸地剪断来寻找宝珠。这样我活不成,而你会死得更惨。”斥候信以为真,非常恐惧,赶紧把伍子胥放了。伍子胥终于逃出了楚国。

    在伍子胥被斥候抓住以后,人们禁不住为他捏了一把汗,他当时所处的几乎是一种绝境了。但是伍子胥毕竟不是凡夫俗子,他采取了一个绝妙的策略,让自己绝处逢生。

    其实,伍子胥是利用了他和斥候的信息不对称:他知道楚王抓他的真正原因,但是斥候不知道。他利用这一点设了一个局,在他设的局中,斥候只能帮助他。对于伍子胥的话,斥候为了小心起见,一定会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对伍子胥大为有利,并最终帮助他摆脱了困境。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伍子胥三言两语巧妙地转换了自己的劣势处境,并且把个人的困境与对手的困境捆绑在了一起,迫使其作出了帮助自己解围的理性选择。

    这对于我们每个人在处于劣势时转换思维方式,是很有启示的。创造一种困境,使对方陷入与你一样无法全身而退的困境,那么即便在这种困境出现之前,他本来拥有拿走你所有的一切的优势,此时他也只能被迫进行理性的决策,与你合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