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你吃出来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食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食谱

    当地饮食专治“水土不服”

    现在流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外出旅游都成了常态,不像我们的老祖宗那样几辈子都守着自己的家乡。

    人群的流动性带来经济的发展,也带来大量的“水土不服”。

    我们常说的“水土不服”是指一个人到了一个地方后出现许多不舒服甚至生病的现象。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殊菌群。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皮肤、黏膜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都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存在。这些菌群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彼此和平共处,维持着人体与外界的平衡。正常菌群对人体的消化过程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制约着人体健康。

    一个人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时,外界环境变了,体内环境也随之发生改变。比如一个人到了新的地方很快会发烧、嗓子疼,那是因为新环境中的这种菌或者病毒以前没有接触过,人体要重新认识。等过一段时间,你的微生态环境调整得与当地人差不多了,也就适应了当地的生活。

    第二,当地的食物适合在这个地区生活的人。

    以前我们的祖辈世世代代在一个地方繁衍生息,吃的食物相对固定。但是现在人们流动性很大,去新的地方出差或者旅游,品尝当地饮食,了解风土人情,这很好。但是如果在这个地方长期居住,一定要搞清楚新的地方与自己原来居住的地方饮食有什么不同,让自己慢慢适应新地方的饮食。比如东北人到海南长期居住,一方面不要总抱着原来的东北饮食不放,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逐渐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

    有一年7月,我去新疆讲课,在那里和当地人一起吃羊肉串、大盘鸡。当地正是空气凉爽,天高云淡的季节,我经常把窗户打开,让清新凉爽的空气吹进来。

    过了几天,我从新疆坐飞机去广西南宁,一下飞机,就被潮湿闷热的空气包围,坐着不动都会汗流浃背。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广西人喜欢喝汤汤水水,喜欢吃水果蔬菜,肉类里羊肉、牛肉吃得不多,主要吃鸭肉和鱼肉。这是因为鸭子和鱼都是水里的动物,偏寒,而羊肉、牛肉偏热,不适合当地气候。

    当时我就想,广西巴马出长寿老人,如果把这个地区老年人常吃的食谱搬到新疆,那么新疆人肯定会冻坏的。因为新疆寒冷,人体需要更多的油脂和蛋白质,这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最真实体现。

    还有一次,有个药品宣传员来向我介绍一种新药。女孩大约23岁,身材不错,但是脸上满是红疙瘩,惨不忍睹。

    因为工作习惯,我遇到一个现象,总喜欢和饮食联系起来。

    面部长红疙瘩一般是一些代谢产物要从皮肤中出来,第一可能是吃了许多垃圾食品,第二就是水土不服,比如吃辣椒。

    女孩的回答证明了我的推断。

    她是四川人,半年前来到北京,从此脸上的红疙瘩层出不穷。

    我告诉她,四川地区潮湿,吃辣椒有去湿气的作用,但是北京干燥,就不适合吃辣椒了。她明白了,回去后努力克制自己吃辣椒的习惯。

    半年后,我再看见她,脸上已经干干净净,重新恢复了自己的清秀容貌。突然发现,这位姑娘原来是个美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就应该按照当地的饮食习惯吃,顺应当地的气候条件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健康。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喝汤保养

    我国地质条件很复杂,地形也多种多样,但总的来说,山区多于平地。

    山区包括山地、高原和丘陵,占全国总面积的2/3以上。据统计,全国山地约占33%,丘陵约占10%,高原约占26%,平原约占12%,盆地约占19%。我国不仅多山,而且多高山,特别是青藏高原周边的山脉,很多山峰海拔都超过6000米。

    中国四大平原有三个在东部,只有关中平原在西北地区。东部平原气候温暖,水源充沛,而关中平原寒冷干燥,所以各地都有适合自己当地人生存的法则。比如说四川、湖南、湖北、贵州气候湿冷,这种气候导致汗液排出困难,使人经常烦闷不安,还易患上风湿寒邪、脾胃虚弱等病症。而吃辣可使人浑身出汗,又可驱寒祛湿,养脾健胃,对当地人的健康极为有利。山东、江苏北部、东北平原、内蒙古地区气候干燥,冬天的时候大多数人家都有暖气,如果也是无辣不欢,就会火上浇油,面部红疹层出不穷,口腔溃疡迁延不愈,而且脾气会变得火暴。

    生活区域不同,饮食调理的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如山区人缺碘,容易患“大脖子病”,应该适当多摄取含碘的海产品,也可以吃加碘盐,像四川的火锅或者麻辣烫中就经常出现海带的身影,这是个很聪明的办法;气候干燥的西北平原,则应多吃温润的食物,少吃辣椒;对于沿海地区和平原地区,温度要比山区高,所以要多吃蔬菜、水果。

    尊重当地的饮食习惯,从个体到环境整体考虑自己的饮食方式,而不是盲目追求流行和口味,不要人云亦云,才能做到吃对少生病。

    例如,北吃肉,南喝汤,这是中国人过去的传统习俗。不过现在,南粤地区的煲汤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饮食,传播到了大江南北。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北方人,从过去不喝汤,到现在也学会了饭前喝汤暖胃;南方人更是把汤的做法、食材种类、喝汤时间等细节,演绎到了极致。

    近几年来,总是有人说喝汤对人体多么有好处,多么滋补,电视里有很多大师侃侃而谈,甚至还现场制作汤品供大家品尝。

    我每次看到这种节目就非常着急,广东人喜欢喝汤,有它独特的地域因素,而让北方人都像广东人那样喝,是会出问题的。

    先搞清楚人为什么要喝汤。

    肉类(畜禽类和鱼类)加上配料经长时间煲制,会有不少营养素溶入汤中,比如游离氨基酸、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盐及微量元素。但是从营养成分的浓度来讲,肉还是比汤更有营养。按理说多吃肉才对,可是如果你问老百姓:鸡汤有营养还是里面的鸡肉更有营养?十有八九人们会说汤有营养。为什么回答都是颠倒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中国过去很穷,一家人偶尔吃到一只鸡,煲成汤,全家可以喝好几天。如果吃鸡肉,一顿饭就没了。

    第二,中国过去动物性食物摄入很少,所以那个时候人们的消化能力特别弱,偶尔吃到肉还消化不了,于是在加工方面下足功夫,延长肉在锅里加热熬煮的时间,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第三,中国过去以农业为主,农民下地干活,出汗多,回来喝上一大碗汤,正好补充了水、盐、脂肪、蛋白质和一些微量元素,因此喝汤盛行。

    中国老百姓对汤情有独钟,尤其是南方地区和一些潮湿闷热的西部山区,喝汤成了养生的好办法,被一代一代传了下来。但是适合潮热地区的生存法则并不一定适合北方的寒冷地区。

    南方温度高,湿度大,人们在运动时不但会消耗脂肪,盐分也会经汗液排出,所以喝汤对身体有好处;而北方天气寒冷,人们在户外活动很少,很少出汗,如果喝了很多汤,多去几次厕所问题不大,关键是汤里的盐、嘌呤只能从肾脏排泄,这样不但增加了肾脏的压力,还容易患高血压和痛风。

    现在即便是南方,也不一定要像以前那样天天喝汤。时代变了,过去人们完全依赖于外界环境,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然而如今的环境变了,不是大环境,而是小环境。南方依然湿热,可是人们所处的小环境就不一定了。比如汽车里、办公室里大多有空调,气温可以一直保持恒温,不冷也不热,所以人们以前防中暑,现在防空调病。

    同样的道理,如果让南方人像北方人一样大块吃肉、大口喝酒,也会出现许多不适,比如上火、消化不良等。在南方吃鱼比吃羊肉好,鱼和鸭属于肉类中偏寒的食物,适合天气湿热的地方。北方天气冷,尤其是冬天,要吃羊肉、牛肉,才会有御寒的能力。

    所以在考虑到底应该多吃菜还是多吃肉、是喝汤还是喝牛奶这些问题时要看环境——不仅看大环境,是南方还是北方,是夏天还是冬天;还要看小环境和个人差异,长期在室外还是在室内,有暖气没有,有空调没有,是天天开车还是偶然坐车,运动量大不大。总之,量出为入才是保持平衡的好办法。

    千万别错过孩子营养摄入的窗口期

    如果我问你,七八岁的孩子和七八十岁的老人对营养的需求一样吗?你肯定会觉得好笑,当然不一样了。但实际生活中,让孩子像大人那么吃的人不在少数。

    有一次坐高铁,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位年轻女子带着一个小男孩。

    小男孩5岁,瘦瘦小小的,面色较白,小胳膊也细细的,一路上不断干咳。

    妈妈对孩子说:“儿子,咱们到姥姥家后去医院输液。”

    这孩子好像已经习惯了输液似的,点了点头。

    我忍不住问孩子妈妈:“孩子没有发烧,只是干咳就去输液,是去输抗生素吗?为什么要输液啊?”

    孩子妈妈说:“他总是咳嗽,我着急呀,以前输过几次液,总没去根。”

    我又忍不住劝道:“总是输液对孩子不好,一方面抗生素对慢性咳嗽无效;另一方面抗生素会杀死肠道很多正常菌群,将来对孩子一生的健康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还是要找原因啊。”

    聊着天,我自己在心里琢磨:没有去根应该是一直没有找到造成咳嗽的原因,慢性干性咳嗽是呼吸道黏膜干燥所致。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是呼吸道内膜的柱状上皮萎缩,杯状细胞分泌黏液不足,应该是磷脂、蛋白质、胆固醇这些细胞的结构成分不足以及维生素A摄入不足所致。我一问,果然如此。

    孩子妈妈说:“我们家很少吃肉,我们也不吃内脏,他随我们。”

    我又问:“你们吃鸡蛋怎么样?孩子喝牛奶吗?”

    孩子说:“我不爱吃鸡蛋,鸡蛋有臭味。我爱喝可乐,不爱喝牛奶。”

    我想了想,跟孩子妈妈说:“现在孩子才五岁,已经出现慢性气管炎的问题,这与身体缺乏蛋白质、油脂、维生素、钙等营养素有关。我们的气管是结缔组织,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尽管孩子吃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C,但是蛋白质不够。呼吸道的上皮细胞更新很快,需要不断地供应营养素。你们家孩子要多喝牛奶、吃猪肝,多吃各种肉类和鱼类。孩子在长身体,吃的饭不能和大人一样,否则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健康,这也叫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的妈妈非常无奈地说:“孩子他不想吃,我们拿他简直没办法啊。”

    其实妈妈最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说“他不想吃,我们没办法”这句话,越是当面说或者让孩子听见,越是巩固这个观念,孩子会越发觉得自己不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妈妈以为是爱,实际上有可能是害了孩子。

    其实很多营养摄入都是有窗口期的,孩子的营养摄入比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变化。

    0~6个月,脂肪在营养素中所占比例最高,达到47%,几乎占了一半。随着年龄的增加,脂肪比例逐渐降低,到了4岁,与成年人的比例相当,占总能量的25%~30%。这个量不能再降低,否则会影响大脑发育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摄入。

    0~6个月的孩子只喝母乳、牛奶或者配方奶,不吃粮食和蔬菜,也能够很快长大,说明母乳、牛奶和配方奶已经包含了人体需要的所有营养成分。

    孩子6个月时,开始加辅食。第一个加的辅食就是鸡蛋,鸡蛋里有磷脂、蛋白质和胆固醇,而且鸡蛋富含的磷脂是卵磷脂,正好是大脑生长发育最好的原材料。以后孩子的辅食再逐渐增加粮食和蔬菜,慢慢过渡到普通饮食。

    在孩子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很多家长以孩子吃饱为原则,总拿馒头、粥、面条喂养孩子,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也是营养最全面的营养品:奶类和蛋类。

    青春期营养不良最容易伤及大脑

    孩子在生长发育期,细胞有丝分裂活跃,细胞总数在增加,相当于正在盖高楼。虽然与成年人一样每天会有细胞死亡,但是合成细胞的速度一定比细胞死掉的速度快,数量也多得多。因此,孩子吃饭时要特别注意多供应些与结构成分有关的营养素。

    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案例。

    有一位14岁的女孩,经常突然在夜间全身抽搐、咬破舌头,每次持续发作1~2分钟,可她清醒后根本记不起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她一个月要发作4~5次,医院诊断为“癫痫大发作”,要吃抗癫痫药。

    因为我曾经在神经内科工作了20多年,当这名孩子和父亲找到我时,我很清楚这个诊断没有问题,用药也很规范。但是现在我学了营养和健康管理,思路发生了变化,不想只是解决症状,更希望找到源头。

    我问孩子的父母:“这个孩子以前没有类似症状,发育也还正常。最近有什么特殊的事情没有?比如月经状况、学习压力情况。”

    这么一问,提醒了孩子父母:“对,她来月经一年多了,发作是在来月经之后。学习压力不大,不过现在喜欢看手机,手机不离手,有时候晚上很晚还在看。”

    我又询问饮食情况,她父亲说;“她什么都吃,我们吃什么她吃什么。不过,她不喜欢吃肉。”

    “那你们大人平时吃什么?”我刨根问底。

    “我们喜欢吃面条、馒头、炒菜。我和她妈妈经常吃肉,但是她说不好咀嚼,就是不吃。鱼要挑刺,所以她也不吃。”

    “你们家怎么吃鸡蛋?”这是我特别关心的问题。

    孩子爸爸说:“我们只吃老家带来的鸡蛋,不买市场上的鸡蛋。一年我们家大概能吃10斤鸡蛋。”

    10斤鸡蛋什么概念?1斤鸡蛋大概是7个,10斤70个,三个人吃,一个人一年只吃20多个,相当于一个月不到2个。

    我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牛奶上面,孩子爸爸的话又让我失望了:“我们家从来不买牛奶。早上喝各种粥,孩子现在特别喜欢喝饮料。”

    我终于明白这个孩子为什么会癫痫发作了。

    女孩子从青春期开始,生长发育增快,同时有月经出现,每个月都会流失一些血液,之后需要尽快补充蛋白质、脂类、铁、钙、镁等营养素。另外,这个孩子喜欢用手机,用手机会大量消耗维生素A和必需脂肪酸。但是这个孩子的饮食不是根据需要来改变,而是根据口味喜好来决定。大脑长时间缺乏营养素,造成大脑的神经结构出现问题,神经递质也会出现紊乱,于是某些大脑细胞出现异常放电,导致癫痫发作。

    我告诉她父母:“孩子必须补充动物蛋白,把甜食去掉,米饭、馒头不能吃这么多。你们当父母的要干许多活,运动量大,但孩子运动很少,脑子和眼睛反而很辛苦,不能和你们吃的饭一样。”

    她父母听取了我的意见,把粮食改成粗粮,每天让孩子吃鸡蛋、牛奶,多吃各种肉类。3年后,我又见到了这个姑娘,她的癫痫从原来一个月发作4~5次已经减到一年1~2次,更可喜的是她服用的抗癫痫药从两种减成了一种。

    产妇饮食要清淡是个伪命题

    膳食指南主要针对本国或者本地区居民的普遍性营养问题,所以并不完全适合本国或本地区的所有居民。产妇的营养需求比一般人大,通常各个国家都会把这部分内容单独提出来写,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把一般人的饮食标准放在产妇身上。

    有一天,有个朋友特别高兴地告诉我他当父亲了,孩子出生一个月了,同时他问了我一个问题:“夏大夫,我们家的月嫂告诉我们要少吃油、少吃肉,清淡饮食,这对吗?”

    我听了之后怒火冲天,哪里来的这样的月嫂,骗钱不说,还坑害产妇和孩子。我告诉他:“这样的月嫂赶紧辞了,产妇应该吃什么都不懂,还干什么活?连没有文化的农村大妈都懂,产妇刚刚生完孩子,身体亏损严重,要多补充高营养的食物,比如鸡蛋、鱼类、肉汤、肝脏。再说,孩子喝的奶是妈妈身体中浓缩的精华,母乳中的蛋白质质量很高,包括酪蛋白和乳白蛋白,脂肪含量比牛奶和羊奶都高,约占总能量的47%,还包含大量的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E)。如果产妇的饮食中没有油脂和优质蛋白质,母乳中的这些营养成分从哪里来?产妇的饮食是要补充两个人的需求量的,所以产妇要比正常人多吃肉、蛋、奶、鱼才对。”

    我的朋友恍然大悟:“怪不得我老婆总说头晕,一点力气都没有。前几天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她贫血。看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讲的坐月子要多吃鸡蛋,多喝骨头汤、鱼汤和猪蹄汤还是有道理的。”

    我点头赞成,说:“这段时间给产妇补充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一方面可以把生孩子过程中失去的血补回来;另一方面多补充营养,奶水的质量也会好。”

    老年人吃好比吃饱更重要

    老年人总体代谢水平下降,咀嚼能力降低,消化酶的分泌量减少,所以总觉得口干、肠蠕动慢。但是老年人的营养需求与成年人差不多,膳食结构应按照成年人的方法计算,依然要做到食物多样化,只是加工时注意做到好消化、好吸收、易咀嚼就可以了。

    老年人吃饭最容易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只求容易咀嚼,不求吃好,只管吃饱。一些人觉得自己的咀嚼能力差了,就天天喝粥、喝汤、吃面条,要不就把菜煮很长时间。

    特别提醒老年人们,在吃食物以前先看看吃的食物里面含有什么营养素,有多少种,然后再想怎么加工才好消化和吸收。

    第一,要学会正确地喝粥。

    粥是通过长时间加热把米粒熬成糊精,虽然易消化吸收,但容易迅速升血糖。如果您血糖不高,又特别想喝粥,可以往粥里加入多种食物,做成更有营养的食物,比如粗粮粥、瘦肉粥、猪肝粥等。而且一次要少喝,再增加一些蔬菜、肉类,这样升糖力量会弱一些。

    第二,吃肉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由于胃蛋白酶和胃酸的减少,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对蛋白质的分解能力下降,但是身体每天都需要蛋白质。肌少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老年人因为肌肉无力而摔倒致残甚至致命的事情常常发生,延缓肌肉衰减对维持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和健康状况极为重要,所以老年人要努力补充蛋白质。

    怎么努力?把肉炖烂,每天吃些很好咀嚼的肉类。对北方人来讲要多吃肉,少喝汤;还可以买肉馅,做成各种各样的食物。鸡蛋每天必须保证,另外要多喝牛奶、酸奶或者奶酪,买奶粉喝也可以。

    第三,三餐正常吃,加餐也很必要。

    前文讲到现在上班族流行加餐,能减轻以往正餐大量进食时肠胃的压力,减轻胃肠道负担,促进新陈代谢,减少体脂,有利于健康。其实,老年人也不要太遵守一日三餐的老习惯,要增加餐次,少吃多餐,把一天身体需求的营养通过嘴巴补进去。

    病人饮食要侧重纠偏

    如果说我们的健康是一条康庄大道,那平衡膳食就是走在大路的中间道,但如果饮食不平衡,就如同走路朝一个方向偏,短时间内可能还在路上,时间长了,早晚会掉进两边的“沟”里。为什么说是两边的“沟”?一些人吃米面和肉类很多,喝饮料,不爱吃菜,造成腹胀、便秘和肥胖,血压高,血糖高,这属于往左偏的一类;另外一类人怕多吃,不敢吃肉类,躲避油类,整天吃粗粮吃蔬菜,属于往右偏的一类。这两类人都容易早早出现健康问题。

    方向跑偏,就如生活中吸烟喝酒,或吃咸菜吃面条,短时间内看不出问题,甚至觉得很享受,但是在日积月累中会造成大问题。在每一天的跑偏中,不知不觉,人就会逐渐觉得不舒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的人去医院检查也没什么问题,但就是不舒服。这时候,就要好好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赶紧纠正。我们在饮食上要看自己是否做到饮食摄入与自己输出的平衡,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把偏离的“航线”纠正过来,才能继续在健康的大道上前行。

    如果不去纠正,继续偏下去,你会感觉更加不舒服,化验结果开始出现问题,血压开始升高,心率开始加快,于是你开始就医,希望医生把问题给你解决了。但是医生也不知道你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只好给一些药物对症处理。

    如果已经出现了疾病症状,说明身体里的营养“亏空”已经很严重了,靠普通人的膳食已经纠正不回来了,所以往往此时我们给的营养方案也很“偏”。

    总的原则是把不良习惯去掉,然后把亏空不足的营养尽快地补回来。

    某些食物在一段时间内甚至要禁止吃。如高血压患者,不许吃咸菜、面条,连汤都不许喝。同时,有些东西要狠补,要比正常人吃得还多,比如蔬菜要大量吃,还有牛奶,一般人每天喝300毫升,而患者每天要喝500毫升。

    除了饮食要经常调整,确诊1~3个月的患者必须要去复诊,因为要观察纠偏到什么程度了。

    我有一位高血压患者,刚开始我不让他吃面条,不让他喝汤,而是喝牛奶,多吃瘦肉、蔬菜、水果,让他多运动。他执行得特别好,整体健康状态越来越好,降压药从三种降到一种。

    有一天,他突然可怜兮兮地问我:“特别想吃面条,一点儿面条都不能吃吗?”

    我一听就乐了,我说:“以前你血压控制不好,所以不让你吃面条、喝汤。现在你血压达标了,人也经常运动,出汗比以前多了,可以吃一点儿面条或者喝些汤,适度就好。”

    工种不同,饮食有别

    工作种类不同,所消耗的营养成分也不同,饮食当然也要有所调整。

    前段时间我家装修,第一部分是拆除工作。几个工人抡着大锤子,背着水泥块,汗流浃背。他们个个身材标准,不胖不瘦,并且肌肉发达。这些体力付出非常多的人就应该多吃面条、红烧肉和大馒头,吃的菜也要咸一些。

    经过一个月的装修改造,终于到了装电灯的时候。我一边看着我喜欢的电灯往墙上挂,一边和这个电工聊天。他告诉我他血压180/100毫米汞柱,间断吃药。

    我赶紧嘱咐他必须按时吃药,如果不吃药很有可能会出现脑出血或者脑梗死,同时告诉他:“千万别吃咸菜,别吃面条。”

    他惊讶地瞪大眼睛:“我天天吃咸菜,也天天吃面条。我从小就吃这些。”

    我问:“你们是装修队,你做电工,体力活儿多吗?”

    他说:“不多,比起瓦工我这是轻体力活。除了安装电灯,布线,其他力气活没有。”

    所以呀,同是装修队的工人,付出的体力不同,吃的食物也不能一模一样。

    接触电离辐射多的人员应保证充足的营养,尤其要注意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肉、蛋、奶;宜选富含必需脂肪酸和油酸的油脂,如葵花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这些营养素可降低对辐射损伤的敏感性;还要多吃蔬菜、水果。

    经常运动的人和农民、建筑工人等体力劳动者,能量消耗巨大,膳食方面要提供充足的能量,保证谷物摄入充足,适量增加红肉等的摄入,如多吃牛肉等。另外,多吃鱼类、鸡蛋、乳制品等,有助于壮骨强筋,降低外力挫伤损害。

    脑力工作者,比如文字编辑、程序编辑员等,长期在室内伏案工作或操作电脑,容易引起脑细胞疲劳,久而久之产生头晕、失眠、记忆力下降等神经衰弱症状。长时间静坐工作,能量消耗少,易出现脂肪堆积。在饮食上,早餐绝对不能少,碳水化合物应选择各类粗粮谷类,适当提高蛋白质比例,如奶、蛋、鱼、瘦牛肉、虾等;脑内需求最多的脂类为卵磷脂,因此要增加磷脂食物,如鸡蛋、肝脏、大豆、花生仁、核桃、芝麻等;还要多吃蔬菜、水果。

    长期面对电脑工作,要特别注意维生素A的补充,这对提高视力、防止眼睛干涩有好处。而补充维生素A最好的方法是吃动物肝脏,另外也可以补充植物中的胡萝卜素。

    另外,女性与男性的生理结构、饮食偏好、个人嗜好等方面的不同,对于营养素的需求量及需求种类也是不同的。

    男性肌肉多,女性肌肉少,男性吃肉就得比女性多一点儿。

    一些男性喜欢熬夜、吸烟、喝酒,导致体内多种维生素的需求增大,所以更应该多吃蔬菜、水果,多吃动物内脏,多吃坚果,多补充维生素A。

    女士每个月有月经血的输出,所以应该更多地补充些动物肝脏、血制品和有补铁效果的植物性食物,比如猪肝、猪血、鸭血、芝麻、蘑菇、木耳、海带、紫菜、桂圆等。补铁同时补充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吸收,所以要多吃水果。

    男性精液里含有大量的锌,体内锌不足,会影响精子的数量与品质,而维生素E、维生素A都对提升男性生殖能力非常有帮助。所以,男士应多摄入一些富含锌、维生素E和维生素A的食物,如牡蛎、杏仁、榛子、胡桃、小麦胚芽、白萝卜和动物内脏等。

    女性在备孕期、怀孕期以及哺乳期对营养素有更多的需求。比如叶酸对想要生孩子的女性尤其重要,如果在怀孕前3个月内缺乏叶酸,可引起胎儿神经管发育缺陷,导致畸形。所以准备怀孕的女性要多吃富含叶酸、锌、铁、钙的食物,为孕早期胚胎正常发育打下坚实基础。

    女性要侧重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维生素A、铁、钙等营养素。更年期、孕期和哺乳期时女性都需要更多的钙,所以一定要多喝牛奶或者吃奶制品和鸡蛋。

    总之一句话,只有因时、因地、因人施膳,才能达到祛病延年的效果。

    kfYV3CVOqu5RygoNDVhFXYgR7MVO7+MK1n+KdMT6Vtc9XpQgYuCWHP5REKg40ddUbIZxKO3XZlXwIziPYIz09g==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