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与富人的50个思维差异-耕种财富梦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当所有的外在条件具备后,富人独特的思维开始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他自己的发财梦。从投资到消费,从赚钱到花钱,富人和穷人不同的理财观念导致了不同的结局。

    1.富人赚钱目标明确 穷人赚钱漫无目的

    富人通常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赚钱,然后比照目标一步一步地逼近,慢慢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财富。穷人经常漫无目的,没有目标自然不能确定路线和方案,不知道往哪里走也就不知道怎么走,所以永远走不出财富的荒漠。

    有个叫哈罗德的青年,开始只是一个经营小型餐饮店的商人。他看到麦当劳每天人潮如水潮的场面,便感叹那里面所隐藏的巨大商业利润。

    他想,如果自己可以取得经营麦当劳的代理权,那利润一定是非常可观的。

    他马上行动,找到麦当劳总部的负责人,说明自己想代理麦当劳的意图。但是负责人的话给哈罗德出了一个难题——麦当劳的代理需要200万美元的资金才可以。而哈罗德并没有足够的金钱去代理,而且相差甚远。

    哈罗德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决定每个月都给自己存1000美元。于是每到月初的1号,他都把自己赚取的钱存入银行。为了害怕自己花掉手里的钱,他总是先把1000美元存入银行,再考虑自己的经营费用和日常生活的开销。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一直坚持这样做。

    哈罗德为了自己当初的计划,整整坚持不懈存了六年,由于他总是在同一个时间——每个月的一号去存钱,连银行里面的服务小姐都认识他,并为他的坚韧所感动。

    现在的哈罗德手里有了7.2万美元,是他长期努力的结果。但是对200万美元来讲仍然是远远不够的。

    麦当劳负责人知道了这些,终于被哈罗德的不懈精神感动了,当即决定把麦当劳的代理权全部交给哈罗德。

    就这样哈罗德开始迈向成功之路,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向新的领域发展,成为一代巨富。

    目标明确,路线既定,然后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这是富人们的致富思路。道理很简单,方法也不难找,难就难在有没有目标以及目标的选取上。

    有这样一个故事。父亲带着三个儿子到草原上猎杀野兔。在到达目的地,一切准备停当要开始行动之前,父亲向三个儿子提出了一个问题:

    “你看到了什么呢?”

    老大回答道:“我看到了我们手里的猎枪、在草原上奔跑的野兔,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

    父亲摇摇头说:“不对。”

    老二的回答是:“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野兔,还有茫茫无际的草原。”

    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

    而老三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只看到了野兔。”

    这时父亲才说:“你答对了。”

    富人有明确的目标,他们的致富行动也有正确的方向,所以他们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事实上,漫无目标,或目标过多,都会阻碍我们前进。

    2.富人赚一切可能赚的钱 穷人总是挑肥拣瘦

    富人认为只要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一切钱都可以赚,能赚到什么就先赚什么,所以他们的财富积累特别快;而穷人却有种种自我局限,挑来选去最后却什么都赚不到。

    日本浅野水泥公司的创建者浅野总一郎是日本的水泥大王,二十多岁时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失魂落魄地从故乡富士山走到东京。因为身无分文,又找不到工作,很长一段时间他每天都处在半饥饿状态之中。正当他走投无路时,东京的炎热天气启发了他。“干脆卖水算了。”他灵机一动,便在路旁摆起了卖水的摊子,桌椅板凳大部分都是捡来的,只是从一个小商店里讨来了一点儿糖。“来,来,来,清凉的甜水,每杯一分钱。”浅野大声叫卖。果然,水里加一点儿糖就变成了钱了。头一天他的水摊一共赚了6角7分,但是时间一长,来的人越来越多,他的钱包也越来越鼓。简单的卖水生意使这位吃尽千辛万苦的青年摆脱了忍饥挨饿的生活。

    浅野后来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无用的东西,任何东西都是可以利用的,只要有利可图,就赶紧去做。”浅野后来又卖了两年水果,25岁时已赚了一笔为数不少的钱,于是开始经营煤炭零售店。30岁时,当时的横滨市市长听说浅野很会使人们看似无用的东西产生价值,就召见他说:“你是以很会利用废物闻名的,那么人们的排泄物你也有办法利用吗?”浅野说:“收集一两家的粪便不会赚钱,但是收集数千人的大小便就会赚钱。”市长问:“怎么样收集呢?”浅野说:“盖个公共厕所,我做给你看,好不好?”这样,浅野就在横滨市设置63处日本最初的公共厕所,因而它就成为了日本公共厕所的“始祖”。

    厕所盖好以后,浅野把汲粪便的特许权以每年4000日元的代价卖给别人,两年后设立一家日本最初的人造肥料公司。很多商界大亨们都非常震惊,谁也没有想到设立日本最大的水泥公司的浅野水泥公司的资金就是从这些公共厕所的粪便上赚来的。

    对任何事情都能够好好地加以利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赚一切可以赚的钱,这是有钱人的精明之举。

    菲勒出身在一个美国贫民窟里,他和很多出身在贫民窟的孩子一样争强好胜,也喜欢玩,调皮捣蛋甚至旷课逃学都是家常便饭。

    但与众不同的是,菲勒从小就有一种善于发现财富的非凡眼光。他把一辆从街上捡来的玩具车修好,让同学们玩,然后向每个人收取0.5美分。在一个星期之内,他竟然赚回一辆新的玩具车。菲勒的老师深感惋惜地对他说:“如果你出生在一个富人的家庭,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但是,这对你来说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你能成为街头的小商贩就不错了”。

    菲勒中学毕业后,正如他的老师所说,成了一名街头小商贩。他卖过电池、小五金、柠檬水等小商品,每一样都经营得得心应手。与贫民窟的同龄人相比,他已经可以算是出人头地了。但老师的预言也不全对,菲勒靠一批丝绸起家,从小商贩一跃而成为真正的商人。

    那批丝绸来自日本,数量足有一吨之多,因为在轮船运输过程中遇到了风暴,等到了美国港口打开一看,发现这些丝绸被染料浸染了。如何处理这些被染料浸染的丝绸,让日本人非常伤脑筋。他们想卖掉,却无人问津;想运出港口扔掉,又怕被环境部门处罚。于是,日本人打算在回程的路上把丝绸抛到大海里。

    在港口区里有一个地下酒吧,菲勒经常到那里喝酒。那天,菲勒喝醉了。当他步履不稳地走过几位日本海员身边时,海员们正在与酒吧的服务员说那些令人讨厌的丝绸之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感觉到发财的机会来了。

    第二天,菲勒来到轮船上,用手指着停在港口的一辆卡车对船长说:“我可以帮你们把这些没有用的丝绸处理掉。”日本船长喜出望外,把这些被染料浸染的丝绸一股脑儿给了菲勒。没想到,菲勒把这些丝绸运回去以后竟然用这些丝绸制成迷彩服装、迷彩领带和迷彩帽子。几乎一夜之间,他就拥有了10万美元的财富。

    有一天,菲勒在郊外看上了一块地皮。他找到这块地皮的主人,说他愿花10万美元买下来。地皮的主人拿到10万美元后,心里还在嘲笑他:“这样荒凉偏僻的地段,只有傻子才会出那么高的价钱!”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一年后,市政府宣布在郊外建环城公路。不久,菲勒的地皮就一下子升值了150倍,城里的一位富豪找到他,愿意用2000万美元购买他的地皮,富豪想在这里建造别墅群。但是,菲勒没有那么轻易就把他的地皮卖出去,他笑着告诉富豪:“我还想等等,因为我觉得这块地皮应该增值得更多。”

    果然不出菲勒所料,3年后,那块地皮卖了2500万美元。他的同行们很想知道当初他是如何获得那些信息的,他们甚至怀疑他和市政府的官员有来往。但结果令他们很失望,菲勒没有一位在市政府任职的朋友,他所凭借的完全是他的直觉。

    菲勒活了77岁,临死前,他在病床上让秘书在报纸上发布了一条消息,说他即将去天堂,愿意给失去亲人的人带口信,每人收费100美元。这一荒唐的消息,竟引起了无数人的好奇心,来找他带口信的人络绎不绝。结果他赚了10万美元。如果他在病床上多坚持几天,赚得还会更多。

    他的遗嘱也十分特别,他让秘书登了一则广告,说他是一位绅士,愿意和一位有教养的女士同卧一个墓穴。很多人觉得他真是糊涂了。但是没过几天,一位性命垂危的贵妇人委托人给他的秘书打来电话,说她愿意出资5万美元和菲勒一起长眠。就这样,菲勒死后又赚了一笔。

    富人眼中的钱无处不在,他们认为只要肯赚就可以处处赚得到。穷人眼中的钱若即若离,不想赚的离他很近,想赚的又离他非常遥远,忙活来忙活去,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3.富人懂得取舍 穷人抱残守缺

    富人的赚钱心态往往闲适悠然,所以他们也从来不会被金钱套牢,他们潇潇洒洒,该放手时就放手,在他们眼里,抱残守缺只会白白浪费精力和财力。穷人把钱看得格外重,投入了就不想亏本,亏本了还不愿承认,死抱着不放。

    挪威的船王阿特勒·耶伯生出生在卑尔根的一个殷实的家庭,其父科列斯蒂·耶伯生是当地的一个小船主,家庭经济生活比较富裕。他开始在一所教会学校读书,后来到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就读。毕业后,曾到奥斯陆、汉堡和纽约做过商业经纪人。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耶伯生从小就接受了实业思想的熏陶,因此,早在青年时期他就表现出做生意的非凡才能。1967年8月,他父亲在外出旅游途中不幸因车祸而丧生,31岁的耶伯生继承了父业,开始管理一家船业公司,从此走上了经商的道路。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耶伯生公司从父亲在世时候的只有7条船的小公司,变成了拥有总载重量达120多万吨的由90多条船组成的大型船队,并且在世界各地的油田、工厂和其他许多项目中拥有大量投资。公司到底有多少资产,连耶伯生自己也说不清楚:“我唯一能说清的是,接受保险的资产大约是57亿克朗。”

    他的船运公司曾获得“挪威1977年最佳企业”称号,这在挪威航运界是独一无二的。

    耶伯生父亲在世时曾尝试过经营油船,但是耶伯生接管一年后就果断决定卖掉油船,从运油行业里退出来。他的理由是:当时的航运公司没有实力,命运操纵在石油大亨们的手中,如果把本钱的大部分压在两三条油船上实在没有把握。耶伯生退出运油业后,迅速将资金转到散装货物的运输业上,并与工业部门签订了长期的运输合同。

    事实证明,耶伯生的分析判断是有道理的。油船脱手后,虽然他没有获得1973年石油运输短暂兴旺带来的短期利润,但是当石油运输的投资家们在70年代中期连遭厄运打击时,他也一样稳如泰山,丝毫无损。

    他以长期合同为基础获得了大量信贷资金,他又陆续添置了6千吨至6万吨的散装船,为大企业运输钢铁产品和其他散装原料,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富人致富的信念是:必须及时把握资金动向,哪里不赚钱就赶紧退出来,哪里有可利用的资本,就马上把资金转移到哪里去。这就是有钱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之处。而穷人的想法往往是等等看,说不定原来不赚钱的项目还会赢利,明明知道鱼已经烂掉了,还不舍得扔。

    台湾良机实业总公司总经理张广博,素有“水塔王”之称。他幼时家境贫寒,很小的时候就要经常帮人割草、放牛或卖冰棒以补贴家用。在那段辛勤苦干的童年时光里,幼小的张广博领悟了许多令他以后受益无穷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其中令人最难以忘怀的是卖冰棒所给他的启示。

    在炎热的夏天每到放学后,还在念小学的张广博都会背上一个装着四十根冰棒的木箱,沿街叫卖。有一天,刚刚卖出三支冰棒,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等雨停下来,张广博心疼地发现木箱内的冰棒开始渐渐融化了。而且因为刚刚下了雨,气温降低,天气凉爽,任凭他如何叫卖却也无人来买他的冰棒了。

    眼见箱内所剩的三十七支冰棒就要全部化掉,张广博特别着急,不时地打开箱子查看冰棒的融化程度。哪知他越急,打开箱子次数越勤,冰棒化得越快。

    这下子可把他急坏了,想扔掉吧又觉得实在可惜,思来想去,最后想:反正就要化掉了,还不如自己吃了。于是打开木箱,把所剩的三十七根冰棒吃个精光。

    张广博本来就被暴雨浇湿了,有点儿感冒,这次又一下吃掉那么多冰棒,结果病情加重,转为重感冒,还发起了高烧,迷迷糊糊地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月,这才逐渐康复。那天的冰棒倒是没有扔掉,但是在养病的两个多月里,他一根冰棒也没卖出去,反而花掉了一大笔医药费。这次惨痛教训使张广博深刻认识到,有的时候必须当机立断,忍痛割爱,这样才不至于因小失大。

    穷人的思维特质之一就是不懂得取舍,微薄的钱投出去了,即使眼瞅着要打水漂了也不舍得甩手抛掉,总是觉得弃之可惜,却没想到会因此遭受更大的损失。

    4.富人善用每一分钱 穷人不在意小钱

    富人知道每一分钱都有价值,每一分钱都是一颗生财的种子。所以他们从来不会把钱无节制地花掉,在他们眼里,随意地挥霍那就是在杀一只还没有长成熟的母鸡。而穷人却总以为钱只是个鸡蛋,用完了可以再让母鸡下蛋,他们总是把“钱是王八蛋,花了再去赚”这样的话放在嘴边。

    两个年轻人一同寻找工作,一个是英国人,一个是犹太人。在应聘的路上,他俩同时发现一枚硬币躺在地上,英国青年看也不看地走了过去,犹太青年却激动地将它捡起。

    英国青年对犹太青年的举动露出鄙夷之色:一枚硬币也捡,真没出息!犹太青年望着远去的英国青年心生感慨: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真没出息!两个人同时走进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资也低,英国青年不屑一顾地走了,而犹太青年却留了下来。

    两年后,两人在街上相遇,犹太青年已成为老板,而英国青年还在寻找工作。英国青年对此不可理解,说:“你这么没出息的人怎么能这么快就发了?”犹太青年说:“因为我没有像你那样绅士般地从一枚硬币上迈过去。你连一枚硬币都不要,怎么会发大财呢?”

    穷人们并非不要钱,可他眼前盯着是大钱而不是小钱,所以他的钱总在明天,他根本不知道怎样利用小钱,这使他永远不会有大钱。而富人不看轻小钱,小钱在他们手里慢慢地成了大钱。

    很久以前,有一个身无分文的年轻人,偶然逮住了一只野兔,他把兔子卖给了饭店得到了两枚硬币。他用这两枚硬币买了一些糖果,然后兑上水给苗圃里的工人们喝,工人们给了他5株树苗。他把这些树苗送给了一个正准备修建花园的老妇人。老妇人给了他十枚硬币。这天夜里,狂风大作,雷雨交加,城外树林里一片狼藉。年轻人马上用10个硬币买来糖果,然后找到一群小孩子,让他们到林中把折断的树枝捡回来,就这样一包糖果换回了一车的柴。年轻人把柴卖给一家酒店,得到了20个硬币。

    骄阳似火,年轻人在城外的马路边摆了一个小摊子,旁边放一个盛满水的大水罐,来往路过的人们口干舌燥,纷纷坐下来喝碗水歇息一下,再继续赶路。一位商人告诉他,明天将有一队骑兵从这里经过,他们可能需要一些饲料。于是他用卖水得到的50个硬币买来200捆草。第二天,真的有一队骑兵路过了,年轻人把草卖给了士兵得到了200个硬币。他拿着这200个硬币来到一个繁华的城市,买了一匹健壮的骡子给人运送行李,慢慢地他赚了几万块。

    后来,当他听说人们想建一所学校的时候,他便找到负责人,把承建工程接了下来。就这样,几年后,年轻人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翁,他发家的本钱是一只野兔换来的两枚硬币。

    富人信奉的是钱没有大钱小钱之分,每一分钱都有它的价值,哪怕是极小的钱只要会利用也能获得极大的收益,自己应该做的就是充分地发掘利用每一分钱的价值。而穷人却对微薄的钱毫不在意,他们总觉得那一点点钱不足以成事,所以总是觉得没钱可用。

    “紧紧地看住你的钱包,不要让你的金钱随意地出去,不要怕别人说你吝啬。你的钱每花出去一分都要有两分钱利润的时候,才可以花出去。”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这个信条虔诚的遵守者,节约在他的一生里都是很明显的。

    洛克菲勒早年在一家大石油公司做焊接工,任务是焊接装石油的巨大油桶。要焊接就会有焊条的铁渣掉落,他细心地发现他每焊接一个油桶要掉落的铁渣每次不多不少正好是509滴,他想要焊接那摞得像山一样的油桶要浪费多少焊条呀!于是他改进了焊接的工艺和焊接的方法,让每次滴落的铁渣正好是508滴。这样这家大石油公司全年的节约资金是5.7亿美元之多!而洛克菲勒本人也因此获得了一次极佳的晋升机会。

    当他有了一些积蓄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创业。由于刚开始步入商界时,经营步履维艰,很快就花完了他好不容易积攒的一点儿钱。于是他冥思苦想怎样发财,却苦于没有方法。一天晚上,他从报纸上看到一则广告,推销一种发财秘诀。他为此高兴极了,第二天急急忙忙到书店去买了一本。他迫不及待地把买来的书打开一看,只见书内仅有“勤俭”二字,就再没有任何内容了,这使他大为失望和生气。后来,他反复考虑这个“秘诀”的“秘”在哪里?起初,他认为书店和作者在欺骗他,一本书只有这么简单的两个字,他想指控他们在欺骗读者。后来,他越想越觉得此书言之有理。确实,要想发财致富,除了勤俭之外,没有其他办法。这时,他才恍然大悟。此后,他将每天应用的钱加以节省储蓄,同时加倍努力工作,千方百计地增加一些收入。这样坚持了五年,积存下800美元,然后将这笔钱用于经营煤油。在经营中他精打细算,千方百计地将开支节省,把赢利中的大部分储存起来,到一定时间再把它投入石油开发。照此循环发展,如滚雪球一般使其资本越来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经过30多年的“勤俭”经营,洛克菲勒成为北美最大的三个大财团之一,其财团下属的石油公司,年营业额可达1100多亿美元。

    努力挣钱是开源,设法省钱是节流。巨大的财富需要努力才能追求得到,同时也需要杜绝漏洞才能积聚。

    洛克菲勒成为亿万富翁以后,他的经营管理也是以精于节约为特点的。他给部下的要求是提炼一加仑原油的成本要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三位。每天早上他一上班,就要求公司各部门将一份有关成本和利润的报表送上来。多年的商业经验让他熟稔了经理们报上来的成本开支、销售,以及损益等各项数字,他常常能从中发现问题,并且以此指标考核每个部门的工作。1879年的一天,他质问一个炼油厂的经理:“为什么你们提炼一加仑原油要花19.8492美元,而东部的一个炼油厂干同样的工作只要19.849美元?”这正如后人对他的评价,洛克菲勒是统计分析、成本会计和单位计价的一名先驱,是今天大企业的“一块拱顶石”。

    到了老年,有一天,他向他的秘书借了五美分,当洛克菲勒给秘书还钱的时候,秘书不好意思要,洛克菲勒当即大怒:“记住,五美分是一美元一年的利息!”由此可见,他对于金钱的节俭和计算到了一种怎样的境界!

    很多人之所以不能致富,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习惯了乱花钱,而且都是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这是一种导致贫穷的坏习惯。真正的有钱人,都非常节俭,他们挣钱多,花钱少,并把节余的钱拿来投资。因为他们深知在财富的积累方面,讲究的是滴水穿石。

    日本三菱财团创业者岩崎弥太郎是个神话般的人物,在明治时代,日本海运由他一手独占,财力可影响整个日本,号称明治时代财界第一人。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岩崎在公益、慈善事业上相当慷慨,自己的生活却很简朴,公司也绝不允许有一点儿浪费。他的得力干将近藤廉平曾用公司的信笺写私信,被岩崎发现后,立即将他的月薪减了三分之一。

    岩崎经常说:“酒桶塞子一掉下,任何人都会急急忙忙把它塞紧。但桶底如果有缝隙漏酒,往往就没有人发现,也不会把它当做一回事。渗漏虽然是微不足道的损失,但长年累月就可观了,比塞子掉落事态严重得多。”

    其实,很多时候,节约并不完全是为了降低成本,严格说来,它是一种意识,是境界和习惯的产物。

    据路透社报道,虽然卡普拉德身为世界上第四号富人,但他的节俭却是出了名的。在接受瑞士广播公司的采访时,他证实自己那辆沃尔沃轿车已经开了15年,但他觉得这不算什么,那车“几乎还是新的呢”。而且,他花每一分钱都要仔细计算,平常买菜也要选在最便宜的下午去。

    卡普拉德不仅自己厉行节约,而且还把这种理念贯彻到了公司经营中。主持人开玩笑地说,宜家的职员总是听到诸如“纸要两面用”这样的叮嘱,在乘飞机出行时,包括他在内的宜家员工都只能坐经济舱。

    卡普拉德不以为然地说:“为什么不呢?如果确实有所谓领导艺术的话,那我认为就是做出好的表率。我必须为所有的宜家雇员这样做……人们觉得我太吝啬,我并不介意他们这么想。能够遵循我们公司的原则行事,我感到非常骄傲。”

    相反,穷人喜欢摆阔,对穷人来说,奢侈是一种光荣,在他们的思维里面,如果不够奢侈那就是跟不上时尚,跟不上潮流,那可是丢面子的大事。

    有一位美国人,他已经非常富有了,却仍然住在很小的旧房子里。有一次,他在一笔生意中赚了很大一笔钱,为了犒赏自己,这个人决定买一个十分考究的新沙发。为此,他花掉了三万美元,这相当于它几年的生活花销。漂亮的沙发运来了,华贵而又高雅,可是摆放在如此简陋的房间里,那个人左看右看都感觉不舒服,原来是房屋中间的茶几不配套,为此,美国人又更换了茶几。但是他仍然瞅着房间的配套设施不顺眼,于是,便将桌子、椅子依次换掉,最后将全部家具都换掉了。

    这时,房间里的家具已经焕然一新,但他又发现房子显得太破旧了。于是,又找来工人,将旧房拆掉,建起一幢和新家具般配的新房。至此,他的花费已经高达30万美元,不但如此,房屋、家具的维护费每年还需要几万美元。

    为了一个沙发,这个美国人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他看着眼前的一切,想起以前只花几千美元清闲自在的简单生活,心中后悔不已。

    这就是穷人的思维,一味的奢侈挥霍之后,曾经的财富都付诸东流。穷人并不一定都是穷人,他也曾经富有过,但是遗憾的是,他们奢侈的思维葬送了他们的“钱程”。

    5.富人精于理财 穷人成为债奴

    富人们精于理财,即使面对负债的情况,也能败中取胜,扭亏为盈。而穷人却往往被负债所累,永远摆脱不掉债务的枷锁。

    英国科学考察团主席富兰克林·卡尔德威尔教授赴美索不达米亚希拉考察,委托诺丁汉大学考古学系教授斯图伯瑞翻译在巴比伦废墟发现的五块黏土板,它记录着关于一个叫达巴瑟的人还债的故事,在翻译的过程中,斯图伯瑞教授夫妇竟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验证了它的伟大。

    第一块黏土板:

    讲述达巴瑟曾在叙利亚做奴隶,刚逃回巴比伦,决心偿还所有的债务,成为一个富有而受人尊敬的人。达巴瑟接受好朋友马顿的建议——他是个借贷商人,决定按计划去做,让他们指引和帮助自己实现愿望。

    首先,把计划写在黏土板上(5000年前还没有纸),这个计划将使“我”发达(富有的人将给家人带来幸福;贫穷的人不会善待家人,因他内心痛苦)。为此,要将自己收入的1/10留给自己存起来。其次,这个计划可以使“我”的家人提供衣食品(照料好妻子会使人拥有自尊,而且能使他有更大的决心和力量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用收入的7/10来养家,好让生活中也有些享受和快乐。马顿强调:如果要实现目标,成功的关键就是必须把收入的1/10存起来,7/10维持生活,决不能花更多的钱,或不自量力地购买任何东西。

    第二块黏土板:

    第三,这个计划可让“我”用自己的收入还清所有的债务。所以,把债务详细记录下来,每个月都要从收入中拿出2/10的钱尽量平均地分别偿还给各个债主。

    第三块黏土板:

    “我”欠的债务很多,所以让妻子回娘家住,自己则离开巴比伦找发财机会,但遭厄运,被卖为奴。现受马顿启发,意识到自己当初为逃避追求奢侈生活所带来的后果而离开是愚蠢的。

    于是,拜访了所有债主,向他们解释每月用自己收入的2/10还债,让他们耐心等,最终会全部还清。大部分人都接受建议,使“我”更坚定实施计划的决心,相信还债比躲避更容易做到。

    第四块黏土板:

    “我”一直努力工作,并保持着心灵的平和,家人也尽力帮助。第一个月的收入分三份:1/10存,7/10生活开销,2/10还债。债主们对“我”的努力大加赞赏(以前达巴瑟逃到外国去,债主们以为借出的钱已没了),自己的债务减少了,还存了钱。

    第二个月收入少了点,只好节衣缩食减少开支,但坚持按计划行事,虽然还的钱也少了点,但大多债主都表示满意。第三个月收入很好,家人都买了新的衣服和鞋,食物也丰盛了。

    三个月过去了,“我”开始有了一定的钱,一家人生活很愉快。这个计划真是无价之宝,它使“我”成了一个正直的人,而不是一个逃走的奴隶。

    第五块黏土板:

    已经过去了一年,“我”还清了所有债务,目标终于实现了,并受到了所有人的赞扬。

    “我”的成功全都要感谢那个计划,它不仅使“我”还清了债务,还让“我”的钱袋里装满了金币。所以,“我”向所有希望生活变好的人推荐这个计划,它会帮助其他的人实现财务独立。“我”并没有停止进行这个计划,因为“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自己就会成为一个富有的人。

    上文中所述的就是五块黏土板的内容。没想到的是,这古老的故事让斯图伯瑞教授夫妇也摆脱了苦日子。

    斯图伯瑞教授夫妇的财务状况不大好,长期被旧账纠缠着,过着担惊受怕而又屈辱的日子,唯恐有些债主四处宣扬,让自己丢了在大学教书的工作。他们把所有收入都还债了,但还不够。另外,还不得不继续赊账,尽管这样做要多花些利息。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使情况越来越糟,已经山穷水尽。不能搬到便宜些的房子住,因欠房东租金。

    斯图伯瑞通过翻译在巴比伦废墟发现的五块黏土板关于一个叫达巴瑟的人还债的故事,斯图伯瑞教授夫妇决定尝试用他的方法解决自己的财务危机。

    斯图伯瑞按书上的方法先列出自己的所有债务,把它拿给所有债主看,解释还债办法,大家同意并签了字,保证在定期偿还债务前不能来骚扰自己及家人。接下来,夫妇俩开始想办法用收入的7/10维持生活,并且把余下的1/10存起来。其实,想方设法用7/10的收入生活得舒适并不困难,还是件有趣的事:首先他们考虑节省房租,搬到租金便宜的房子住。然后丈夫放弃了从前对茶叶品牌的执著,而且惊喜地发现,用更低的价格就可以买到一流好茶(我们习惯用钱的多少来衡量物质的好坏,不买最好的,只买最贵的)。没有了过去旧账的纠缠,夫妇俩都感觉放松多了,生活得很愉快。

    斯图伯瑞开始把另外的1/10收入存起来,并把其中一部分加入投资(投资要稳当),在逐渐还清债务的同时,投资也不断增加。另外,他的财务状况渐渐好了起来,他激动地说:“谁能相信按照财务计划行事和自由放任这两者能带来如此不同的结果呢?”“现在,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感谢那位老人(达巴瑟)了吧,是他的计划帮助我们摆脱了人间地狱。”“他知道这种感觉,因为他也曾有过同样的经历,并想让其他人从他的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他就是为了这个原因才会活那么长的时间,费力地把这些故事刻写在黏土板上的。”

    这五块黏土板记录的是理财的大智慧,体现了富人思维的睿智,“七二一”式的理财方案帮助他们轻松摆脱债务的泥沼,走向财富大道。而穷人往往陷入债务之中不可自拔,戴着“债奴”的帽子永远疲于奔命地忙碌。

    杨小姐是一家IT公司的工程师,月收入7000元,在工作3年后,存折上终于有了8万元的数额。她决定拥有自己的住宅,在形式上结束“北漂”生活。

    杨小姐买房时显露出了她买时装时的血拼作风,攥着8万元,签下了总价74万元的房子。杨小姐购房的两个重要标准就是:在单位附近,半个小时以内的路途;还要精装修。

    最后,她在距离单位十分钟车程的北三环马甸附近买了一套每平方米7300元的房子,付了10%的首付款,而贷款总额达到66万元之巨,加上15年利息,就是80多万元的负债。最初几个月,杨小姐一直沉浸在坐拥豪宅的自豪当中,觉得自己马上要跻身富婆的行列了。

    杨小姐在那里大约住了一年,但这一年,月供几乎成了她的噩梦。每个月将近5000元的月供,让杨小姐的生活突然变了质。旅游计划取消了,泡酒吧的时间缩短了,时装行头的知名度也下降了,随之心情也越来越糟糕。

    除了每个月的月供外,那里的各项收费都太高了,物业费每平方米2.8元,这一年她感觉压力非常大。自认为一直活得很潇洒的她,以前工作上有什么不顺心,决不会迁就,始终抱着大不了走人的态度。可这一年,杨小姐变得谨小慎微,唯恐丢了饭碗,个性也损失了不少。

    杨小姐觉得这样的“负”婆当得实在有点儿太辛苦、太沉重了,她说,每个月去银行付月供都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自己的花样年华都被这套房子压得没有了光彩。当初决没有料到的是,房子能使她的生活变得如此灰暗,她真的有点儿后悔买这个房子。

    考虑再三,杨小姐决定卖掉房子,但因为贷款未还清,产权证还押在银行,而能够一次付全款的人少之又少,这着实让她苦恼了。后来听朋友说,光大银行可以跨行转按揭,在那里,杨小姐很快就找到了买主,因为银行有很多想贷款买卖二手房的人的登记资料。

    银行把杨小姐名下的按揭贷款连同产权证都转到了该行账下,买杨小姐房子的人成了新的债务人。杨小姐是以78万元的总价与那位买方成交的,银行还有贷款未还余额61万元,所以,她收到购房人交给她的17万元现金。

    杨小姐说,以这个价钱卖掉房子,自己没赔也没赚,已经很知足了,也不再考虑什么精神补偿了。

    从负债中逃脱出来的杨小姐松了一口气。

    不善于理财,便会被钱控制,穷人大都背着这样沉重的负担,干什么都无法集中全力,他们陷入了债务的旋涡而不能自拔。

    6.富人有钱去投资 穷人有钱存银行

    有钱就去存银行是大多数人的一种选择,他们觉得那是最安全最明智的选择,除了比较保险以外,还可以每个月赚到利息。其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穷人思维,因为他们忽视了物价上涨等等因素。富人深谙此道,所以他们很少储蓄,他们选择了基金、股票、房产等各种各样的投资。

    《圣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地主,一天将他的财产托付给三位仆人保管与运用。他给了第一位仆人5份金钱,给第二位仆人2份金钱,给第三位仆人1份金钱。地主告诉这三位仆人,要好好珍惜并善加管理自己的财富,等到一年之后,他会检验仆人们处理钱财的结果。

    第一位仆人拿到这笔钱之后,仔细考察了当地的经济情况,利用这笔钱在一些赢利的商业铺子进行投资;第二位仆人则买下原料,做成各种商品出售;第三位仆人为了安全起见,将它的钱埋在树下。一年后,地主召回三位仆人检查成果,第一位和第二位仆人所管理的财富皆增加了一倍,地主深感欣慰。唯有第三位仆人的金钱丝毫未增加。他向主人解释说:“我尊敬的主人,我就是害怕您给我的金钱运用不当而遭到损失,所以把钱存在安全的地方,今天将它原封不动地奉还。”

    地主听了大怒,骂道:“你这愚蠢的仆人,竟然不好好利用你的财富!”

    储蓄是将活的财富变成死的资金,而投资则是将死的资金变成活的财富。储蓄的人手中的钱一直没有增长,投资的人却拥有了更多的钱,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投资之后,储蓄的人手中的钱实际上已经大大贬值了。

    富商凯尔拥有资产上亿美元,然而他却很少把钱存在银行,而是将大部分现金放在自己的保险库里,随时启用。

    一次,一位在银行有几百万存款的日本商人向他请教这一令他疑惑不解的问题:“凯尔先生,对我来说,如果没有储蓄,生活就等于失去保障。你有那么多钱,却不放进银行,为什么呢?”

    “认为储蓄是生活上的安全保障,储蓄的钱越多,则在心理上的安全保障程度越高,如此积累下去,永远没有满足的一天。这样,岂不是把有用的钱全部束之高阁,把自己赚大钱的机会减少了,并且自己的经商才能也无从发挥了吗?你想想,哪有省吃俭用一辈子,光靠利息而成为世界上知名富翁的?”凯尔不慌不忙地应答。

    日本商人虽然无法反驳,但心里总觉得有些不服气,便反问道:“你的意思是反对储蓄了?”

    “当然不是彻头彻尾地反对,”凯尔解释道,“我反对的是,把储蓄当成一种嗜好,而忘记了等钱储蓄到一定时候把它提出来,再活用这些钱,使它能赚到远比银行利息多得多的钱。我还反对银行里的钱越存越多时,便靠利息来补贴生活费,这就养成了依赖性而失去了商人必有的冒险精神。”凯尔的话很有道理,金钱只有进入流通领域,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因为,躺在银行里的钱,几乎和废纸没有什么区别。而且个人因为储蓄失去了冒险精神就会使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世界闻名的诺贝尔基金会每年发布奖项必须支付高达500万美元的奖金。我们不禁要问:诺贝尔基金会的资金到底有多少?事实上,诺贝尔基金会的成功,除了诺贝尔本人在100年前捐献一笔庞大的基金外,更重要的是归功于诺贝尔基金会的理财有方。

    诺贝尔基金会成立于1896年,由诺贝尔捐献980万美元。由于该基金会成立的目的是用于支付奖金,管理不允许出现任何的差错。因此,基金会成立初期,其章程中明白地确定基金的投资范围,应限制在有且固定收益的安全项目上,如银行存款与公债。这种保本重于报酬率、安全至上的投资原则,的确是稳重的做法。

    但牺牲报酬率的结果是:随着每年奖金的发放与基金运作的开销,历经50多年后,到1953年该基金会的资产居然只剩下300多万美元。

    眼见基金的资产将消耗殆尽,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及时觉醒,意识到投资报酬率对财富积累的重要性,于是在1953年作出突破性的改变,更改基金管理章程,将原来只准存放银行与买公债,改变为应以投资股票、房地产为主的理财观。资产管理观念改变后,就此扭转了基金的命运。1993年基金的总资产滚动至2亿多美元。

    在富人的头脑中,只有投资,金钱才会真正的保值,才会越来越多。这也是他们敢于冒险的结果。穷人不敢投资,深恐投资失败,所以他们宁愿把钱财存到银行,甚至紧紧握在自己手里,成为死钱。

    7.富人盯着明天的钱 穷人花光今天的钱

    富人的眼光比较长远,他们的消费都给自己留有后路,他们从来不会像穷人那样干出杀鸡取卵的傻事,他们也不会像穷人那样把今天的钱一下子花光,而是留足本钱,然后想着怎样去赚明天的钱。

    一只叫三瓣的兔子长大了,在离家前,兔妈妈苦口婆心地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把窝边的草吃掉。”三瓣在山坡上安家了,为了安全考虑,它在三个地方设计了出口。母亲的嘱咐一直放在心上,外出吃草时,三瓣总是跑到离洞口很远的地方。整个秋天,三瓣没有遇到任何危险。

    冬天来了,西北风呼呼刮过,三瓣外出觅食时被寒风逼出一个冷战。想到外面的寒冷,它不仅有了退意。“我只吃一丁点儿,一旦天气晴朗,我就到远的地方觅食。”三瓣为自己开脱,但一吃起来却打不住,肚子吃得滚圆滚圆。

    几天过去了,大雪纷纷扬扬,三瓣又在洞口吃草填肚子,但它另外换了一个洞口。它为自己开脱说:“我的洞口多达三个,并且每个洞口都青草繁茂,在天气不好的时候,每个洞口轮流吃一点儿根本算不得什么。”从此,一遇到不好的天气,三瓣就在洞口吃草,并为这种便利感到满意。

    一天夜里,沉睡中的三瓣感觉到某种不祥。他睁眼四处看,发现一只硕大的狼霸道地堵住他的洞口,正在试图挖开洞口。三瓣赶忙找别的出口,却悲哀地发现其他两个洞口已经被牢牢堵死。

    “从你第一次动了窝边草后,我就推测这里必然有兔子,但一般说来狡兔有三窟,没确定另外两个洞口所以我不敢下手,一直等到现在。”看到即将入口的美食,狼美美地说。

    这时三瓣想起了母亲的嘱咐,后悔得直掉眼泪。

    兔子把窝边的草吃没了,断了自己的退路,而穷人则是把手中的钱连本都花掉了,失去了进一步赚钱的依靠。

    约瑟和曼代在一个小村庄合开了一家酒店。一天,他们卖完存货后,一起开车去城里进了一桶威士忌。

    回程时气温降低了很多,北风刮得呼呼直响,两个人冻得直打哆嗦,于是相互取笑着说对方心里最想喝威士忌。但如果真喝起他们做生意的酒来,问题很严重。在装酒时他们就约定,天气再冷谁也不能喝一口酒,因为一周的生活费还得从这桶酒里赚出来。

    但这难不倒约瑟这个聪明人,他翻遍口袋找到五毛钱,交给曼代说:“给你5毛钱,从你那部分酒里卖点儿给我喝。”

    曼代以酒店老板的身份说:“既然你有现金,那自然是要卖给你的。”于是他舀了一杯酒给约瑟。约瑟喝完之后身子暖和了许多,神情有点兴奋起来,但曼代的鼻子更是冷得铁青铁青。他简直嫉妒约瑟的好运气,口袋里刚好有那么5毛钱!但是当他发觉那5毛硬币在自己口袋里时,心里动了一下。“现在约瑟的钱归我所有了!”曼代自个儿说,“何不用它买酒喝呢?”于是他对约瑟说:“约瑟,给你5毛钱,在你的那一份里卖点给我喝吧。”约瑟立刻回答说:“有现钱就好。”他也为曼代舀满了一杯酒,5毛硬币重新回归他所有。

    然后,用唯一的5毛钱,约瑟和曼代轮流着买酒喝一路上喝个不停。在快到达他们的酒铺子时,他们两个已经醉眼蒙眬了。

    约瑟嚷着说:“天大的奇迹!看看,喝完整整一桶威士忌才只要5毛钱!”

    穷人今朝有酒今朝醉,从来不作长远打算,为了今天的舒适花光自己眼前的钱,连本钱也全部投了进去,结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终将在以后的日子里陷入窘境。富人的眼睛始终盯着明天,他们想方设法赚明天的钱,时刻为自己留有后路。

    三个探险者陷身孤岛,与世隔绝,他们分别是美国人、法国人、犹太人。由于百无聊赖,他们开始祈求上帝,上帝应声而至。

    上帝告诉他们:“以后你们每天都会得到我的衣食,此外还可以得到一样你们想要的东西,但在此岛,你们需要待足5年。”

    三个人齐声答应说:“好吧,我们遵从上帝的旨意。”

    上帝说:“请问,你们需要什么东西?”

    美国人喜欢抽雪茄,所以对上帝说:“我想要10箱雪茄。”

    上帝说:“没问题。”10箱雪茄就出现在了美国人身旁。

    法国人比较喜欢罗曼蒂克,于是他说:“请您赐给我一位美女陪伴吧。”

    上帝说:“好的。”于是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女如愿出现在了法国人身旁。

    后来,犹太人恳切地说:“我要一部可以和各国通讯的电话机。”

    这样的小要求,当然难不倒上帝。

    5年过去了,上帝又一次现身,原来他是来送他们离开孤岛的。第一个离开孤岛的人是美国人,他满嘴满鼻插满雪茄,大声喊着:“火,给我火!”原来5年前他忘了跟上帝要个打火机。第二个离开的人是法国人,他领着三个灰头土脸的孩子,身边的美女已经成了黄脸婆,还腆着肚子,穿着孕妇装。最后离开的是犹太人,他很感激地说:“上帝啊,这5年来,我虽然没有直接与外界接触,但我的生意从来没有中断过,反而还增长了一倍。为了表示对您的谢意,我想赠您一辆劳斯莱斯!”

    富人认为,明天的钱都是由今日而来,要赚明天的钱,今天就要留足本金。只有现在想好对策,及时播种,将来才会有收获。穷人不顾明天,只顾今朝有酒今朝醉,自然只能成为秋天不储粮的蟋蟀最终饿死在冬天。

    8.富人认为钱是赚来的 穷人认为钱是攒来的

    穷人和富人对于如何获取金钱有不同的认识。穷人认为钱都是一分一分攒出来的,一个月一个月的工资加在一起就是他们一生的财富,结果屈指一算,一座房子要用一辈子的钱才能住得上。而富人认为钱是赚来的,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只要开始的时候把雪球攥得硬硬的,就可以一股作气地让它成几何级数增长。

    犹太巨富比尔·萨尔诺夫小时候生活在纽约的贫民窟里,他有六个兄弟姐妹,全家只依靠父亲在一家公司做一个小职员所得的微薄收入勉强生活,所以生活极为拮据,他们只有把钱省了又省,才可以艰难地度日。

    到了他15岁那年,他的父亲把他叫到身边,对他说:“小比尔,你已经长大了,要自己来养活自己了。”小比尔点点头,父亲继续说:“我攒了一辈子也没有给你们攒下什么,我希望你能去经商,这样我们才有希望改变我们贫穷的命运,这也是我们犹太人的传统。”

    比尔听了父亲的忠告,于是去从事经商。3年之后,就改变了全家的贫穷状况,5年之后,他们全家搬离了那个社区,7年之后,他们竟然在寸土寸金的纽约买下了一套房子。

    犹太人世代都在经商,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经商才能赚取更多的利润,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一代代犹太人从事经商,赚取了让世人瞠目的财富。

    犹太人还有这样一个关于赚钱与省钱的故事:

    卡恩站在百货公司的前面,目不暇接地看着形形色色的商品。他身旁有一个穿戴很体面的绅士,站在那里抽着雪茄。

    卡恩恭敬地对绅士说:“您的雪茄很香,似乎不便宜吧?”“两美元一支。”

    “好家伙……您一天抽多少呀?”“10支”。“天哪!您抽多久了?”“40年前就抽上了。”“您仔细算算,要是不抽烟的话,那些钱就足够买这幢百货公司了。”“那么说,您也抽烟?”“我才不抽呢。”

    “那么,您买下这幢百货公司了吗?”“没有啊。”“告诉您,这幢百货公司就是我的!”绅士说。

    谁也不能说卡恩不聪明,第一,他账算得很快,一下子就计算出每支两美元,天天10支,抽了40年的雪茄烟钱可以买一幢百货公司;第二,他很懂勤俭持家、由小到大的道理,并身体力行,从来没有抽过一支两美元的雪茄。

    然而,卡恩的聪明是死聪明,绅士的聪明是活聪明;钱是靠钱生出来的,不是靠拼命克扣攒下来的!

    富人们认为赚钱就是让钱流动起来,所谓“有钱不置半年闲”就是这个道理。富人们把钱放出去让钱生钱,这样才能赚钱,他们眼中的钱是活的。而穷人的思维模式是钱靠攒来的,必然会越花越少,所以一定要尽量节省着少花,而且有一点儿积蓄之后就不能随便动,拿出来就没了,他们眼中的钱是死的。

    虽说“钱能生钱”,但真正实现这一步并不容易。“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成功经历,可以充分说明富人是怎样具体操作的。

    松下极有赚钱的眼光,他喜欢对各种事物、情况进行预测、推想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知道在眼前或是未来即将发生什么。松下清楚这些以后,他就不会停留在认识的表层,他会积极地付诸行动去做,并且主动超前规划。松下电器企业从最初的家庭作坊一跃成为跨国际的企业集团,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这一点。

    20世纪30年代末期,家电热在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但还处在一个隐蔽阶段。松下凭着自己敏锐的直觉,嗅出了这一潜藏的商机,意识到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有一场家庭革命运动,家电热冲击每一个家庭,而这其中家电动力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于是,在1938年,松下幸之助非常果断地成立了一个松下电动机公司,专门生产马达。松下原来所从事的家电生产按其分类是属于轻工业的,而马达生产则属于重工业,松下从一个熟悉的领域迈进了另外一个陌生的领域,令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有人甚至提出了质疑,问松下是否由于家电行业前景暗淡,转而投资其他产业,以谋发展。但松下的想法和目的却又与之截然不同,他说:“转产马达,并非说明家电业前景暗淡,而是为其蓬勃发展作准备。诸位家庭也许还未使用小马达,但有的家庭已经使用,如电风扇、小型水泵等。再过几年,你们就可能看到,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必然会借助某种动力,美国家庭中使用的马达已由一台增至十几台,日本很快也会如此。只要一按电纽,一切都会动起来的时代不久就会到来了。”

    松下的话很快应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家电热席卷全球,而马达作为家电的心脏,更显得供不应求。50年代初期,松下电动机公司的门真马达厂日产量就达到了5万台。

    松下及时地作出企业发展的调整,牢牢地把握住了市场。不仅在国内打下了坚实稳固的基础,就是在国际市场上也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松下电器公司要走向国际了,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更大更多的挑战。松下意识到如果企业还走以前的老路子,不一定能在国际市场上长久地立足,所以必须要吸收一些新的经验和方法,融入到其中,使它更趋于完善,这样才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功。于是在1951年1月8日,作为松下电器走向世界的象征,松下幸之助首次出访美国。

    一个月的访美时间,对松下而言,真是获益匪浅。他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其实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体制的民主化,二是企业的科技化。松下相信,如果能将这些先进的思想经营理念,融入到自己的企业管理当中,肯定也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松下从美国回到日本,就马上将取到的真经付诸行动,进行又一次改革。虽然这其中存在着许多的障碍和困难,但把这些都一一扫清以后,观其后效,与想象中的相差无几。狭小的日本市场已经无法满足松下电器企业的高速发展了,松下集团到了开始真正走向世界的时代。

    松下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使自己的企业成为以生产电子产品为主的国际性的庞大的企业集团。到1990年的时候,公司员工已达19.83万人,资产197.48亿美元,在世界500强中名列第17位,松下本人连续十年荣登“日本最高纳税人”榜单的榜首。

    从最初的家庭小作坊不断做大,资本如雪球般不断滚动积累,这样的钱,是怎样省也省不出来的。

    节省是一种优良的传统品质,但我们除了要生活节俭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自己聪明去用钱赚钱,能够不断通过钱赚钱,有效的实现金钱的成倍增值。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让自己的生活的物质品质得到不断地提升。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