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名言故事-人生故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看信人生二百年,会击水击三千里。

    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期间,毛泽东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这样一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诗句充分显示了毛泽东豪迈、自信的性格。后来这两句诗一直深深地印记在毛泽东的脑海,而且时时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

    《毛泽东诗词十九首》公开发表之后,很多人纷纷为之作注,毛泽东对此作做了如下的批示:我的几首歪词,发表以后,注家蜂起,全是好心。一部分说对了,一部分说得不对,我有说明的责任。对《沁园春·长沙》中的“击水”一词,毛泽东自注:“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1966年7月8日,毛泽东离开韶山滴水洞后,来到了武汉。在武汉,毛泽东给江青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段:“在重大问题上违心地同意别人,在我一生还是第一次。叫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吧。晋朝人阮籍反对刘邦,他从洛阳走到成皋,叹道: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鲁迅也曾经对于他的杂文说过同样的话。我跟鲁迅的心是相同的。我喜欢他那样坦率。他说,解剖自己,往往严于解剖别人。在跌了几跤之后,我亦往往如此。可是同志们往往不信。我是自信而有些又不自信。我少年时曾经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可见神气十足了。但也不很自信,总觉得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我就是变成这样的大王了。”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版,第9页;谢柳青编着《毛泽东家,书》,中原农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18-420页。)

    2.与天奋斗,其乐无旁!

    早在1917-1918年,毛泽东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反映了毛泽东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1959年2月,美国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和美国着名黑人学者杜波依斯夫妇来华访问,会见时,毛泽东问道:“你们都会游泳吧?”“我们会。听说主席在水中一泡就是几个小时。”毛泽东听到这个“泡”字,不以为然地说:“错了,那不是泡,是水中击浪,征服惊涛,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大自然斗其乐无穷,我那是与水斗,见到狂澜,我总要斗它一斗。”斯特朗问道:“主席都游过些什么地方?”毛泽东挥动右手,说:“我几乎每年都要游长江,或者游其他江河。”他又扳着指头说:“如广州附近的珠江,我老家的湘江,还有钱塘江、北戴河,建国之初,我在游泳池里游泳,但那太受局限了。游大江大海,很壮阔,用中国的俗话说,那叫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的整个身心都是自由的……我还打算游黑龙江!”斯特朗有些惊异地说:“那你就要游到俄国去了?”毛泽东说:“哎,你完全正确!”沉吟片刻,毛泽东又讲道:“如果你们3位允许,我愿去横渡你们的密西西比河。大概另外3位先生杜勒斯、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不会欢迎我去吧!不过,我是个乐观的人!”

    (陈冠任编着《毛泽东个性化的健康之道》,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年6月版,第19、33页。)

    3.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人民。

    1921年冬天,毛泽东从长沙风尘仆仆回到韶山。

    农历正月初八,是毛泽东母亲的冥诞。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以及弟媳王淑兰、表兄文南松、表弟文东仙等围在火炉边烤火。毛泽东对泽民说:“这几年我不在家,泽覃也在长沙读书,家里只有你两口子撑着。父母死了,都是你们安葬的,我没有尽孝,你们操了不少心。”接着,毛泽东又问:“是不是欠了别人的钱?”毛泽民和王淑兰分别叙说了这几年家里生活的艰辛,毛泽东不胜感慨嘘唏,说:“你们讲的这些都是实在的。我的意见,把屋捡一下场,田也不做了,都跟我出去。泽民、泽覃到长沙读点书,边做些事,将来再做一些有利国家、民族的事……

    毛泽东提议把家中的东西,该送的送,该丢的丢,都处理掉。“家里发出的票子,写个告示出去,请他们几天内来兑钱。你把猪赶到银田寺卖了,准备点钱,让人家来兑。牛就让别人去喂,不要向别人要钱,快春耕了,不能让别人卖牛啊!别人欠我们的就算了。”他又对毛泽民、王淑兰等人说:“光顾自己有饭吃不行啊!要使全国的老百姓都有饭吃。怎么才能办得到呢?那就是要走出去干革命,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人民。”毛泽东和弟弟妹妹们,围坐在家里的火炕上,畅谈国家大事,讲述革命道理,他教导弟弟妹妹要为民族振兴,舍弃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为改造中国与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在哥哥的耐心开导下,毛泽民和弟妹们懂得了“国乱民不安生”的道理,决心舍家为国,舍己为民。他们将他人的欠债全部勾销,将欠款字据一把火烧毁,自己的家产全部奉献于革命事业,兄妹四人都毅然地投身于伟大的革命运动。正月初十,毛泽东离开了韶山。泽覃、泽建也跟着走了。一个星期后,毛泽民和妻子王淑兰也带着孩子离开了韶山冲,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去。为了中国革命,毛泽东一家就有六位亲人为国捐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杨开慧、毛楚雄、毛岸英,他们为了实现毛泽东的伟大理想,真的是舍自己为人民。毛泽东有两个孩子下落不明,唯一的儿子也是病痛缠身。毛泽东前妻贺子珍身上至今仍有弹片在身上隐隐做痛。毛泽东就更不用说了,他的整个一生都融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

    (毛泽东和弟妹们的谈话,《半岛晨报》1998年12月11日12版。)

    4.登山不柏高,只要肯登攀。

    1939年秋的一天,毛泽东来到戴镜元所在的机要工作人员住地,听取戴镜元的工作汇报后,毛泽东说:“你们的工作是一门科学,科学事业的成功,是靠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坚忍不拔,顽强钻研创造取得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登山不怕髙,只要肯登攀,只要有毅力,有钻劲,不怕挫折,敢于走‘之’字路,就能步步胜利。”后来,1965年5月毛泽东在重回井冈山的时候,作了一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他再一次豪迈地向世人这样说道: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诗人的豪迈、激情由此可见。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缅怀毛泽东》编辑组编《缅怀毛泽东》(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206页。)

    5.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未山泛重;眷法西斯粪力,昝到削人民和压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泛轾。

    1944年,党中央准备次年在延安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了给代表们准备防寒取暖用的木炭,同时也解决中央领导同志的取暖问题,中央办公厅决定把各代表的警卫员组织起来,到山中去烧炭,由张思德和另外两名同志负责。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领着几位战士在陕北安塞烧炭,突然,“轰”的一声。炭窑由于年久失修而崩塌,张思德和两位战士被压在了下面。两位战士压得不太深,张思德当时就停止了呼吸。不幸的消息传到警卫队。队长很难过,急忙跑去报告毛泽东。毛泽东听了古远兴的报告,从桌前站起来,生气地责备道:“前方打仗死人是没有办法的,后方生产劳动死人就是不应该的,这件事你向上级汇报了吗?”“没有,我想直接报告主席就行了。”“这不行,要向你们上级报告。”毛泽东又补上一句:“张思德是个好战士,还陪我外出过,很熟悉,什么时候开追悼会,告诉我,我去参加。”张思德因公牺牲,毛泽东非常难过,他关心地问起张思德的遗体放在什么地方?古远兴说还在窑里压着,毛泽东生气地看着古远兴说:“要很快挖出来放好,山中狼多,不要被狼吃了,要是被狼吃了,你这个队长就当不成了。”古远兴请示能否把张思德的遗体挖出来就地安葬,毛泽东沉默了一会儿。掰着手指头指示说:“第一,给张思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第二,搞口好棺材;第三,要开个追悼会,我要去。”并让警卫员坐上他的汽车,把张思德的遗体运回了枣园。

    9月8日,延安枣园沟口的操场上显得格外肃穆,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备团共一千多人在这里开会追悼张思德同志。毛泽东身穿深灰色的旧夹袄,头戴八角帽,也来参加会,并向烈士遗像敬献了花圈,花圈的挽联上有他亲笔题写的一行大字。“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警备团领导介绍过张思德的生平事迹和牺牲经过之后。毛泽东缓步登上一个土墩,以清晰洪亮的声音发表追悼张思德的演讲,这篇演讲就是着名的《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开宗明义地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接着,毛泽东又引用了我国古代一千多年前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的一段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髙度评价张思德的一生。“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正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毛泽东用浅显易懂的道理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

    (张诚主编《新编毛泽东故事集》,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版,第194-196页;《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004页。)

    6.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毛泽东的这两句话最早是在1945年9月9日和郭沫若谈话时说到的。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应蒋介石的邀请,亲赴重庆进行国共和谈,9月9日那天下午,毛泽东在红岩村会见郭沫若、于立群等同志、并与他们共进晚餐。他们边吃边聊,场面和气氛都非常热烈。席间,郭沫若谈及在文化界应采取的态度时,毛泽东认为态度应强硬些,要有斗争。他对郭沫若深情地指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后来,毛泽东从重庆回到延安,向延安的干部群众作了题为《关于重庆谈判》的演讲,在演讲中他再一次说道:“我们要承认困难,分析困难,向困难作斗争。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要贪便宜。不能设想,哪一天早上,一切反动派统统自己跪在地下。总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966年8月,毛泽东在韶山滴水洞给江青写了一封长信,对江青第一次敞开心扉,将“文化大革命”的作用、意义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也可以说是关于“文化大革命”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在信中毛泽东感慨地说:“这是一次全国性的演习,左派、右派和动摇不定的中间派,都会得到各自的教训。结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还是这两句老话。”

    (袁永松主编《伟人毛泽东》(上卷),红旗出版社1997年4月版,第854页;谢柳青编着《毛泽东家书》,中原农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21页。)

    7.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有一次,李银桥问毛泽东:“主席在诗里说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指的是什么人呢?”毛泽东思考了片刻说:“风流人物,是说我们共产党人,说我们这支革命队伍……这是一首词,也是诗吧,是我十多年前刚到陕北时,看到大雪后写的。”这首词的公开发表是颇费了一番周折的。

    1945年11月11日,重庆的《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首柳亚子和毛泽东词韵的《沁园春》,引起山城重庆文化界的普遍关注,人们一致认为,既有和词,当然应该有原作。纷纷要求柳亚子公开毛泽东的原作。柳亚子那边还没有答复,就在这个时候,有人给《新民报》送来了毛泽东的原作。

    (11月14日《新民报晚刊》首刊此词。)

    一时在重庆引起轰动,死寂的重庆文坛一时间活跃起来,很多诗人纷纷步韵唱和。引起国民党的惊恐。

    原来,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应蒋介石之邀,从延安飞抵山城重庆,开始同国民党谈判。在这期间,毛泽东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重庆的民主人士进行广泛的接触交流,宣传国共合作的重大意义。8月30日,毛泽东的老朋友、着名诗人柳亚子前来拜会毛泽东,二人触膝相谈,非常融洽。回去后,柳亚子赋七律一首《赠毛润之老友》,登载在9月2日的《新华日报》上。9月6日,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一起来到柳亚子的寓所。因柳亚子正在着手编一本诗集,准备收录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请来毛泽东对它进行校对。毛泽东对柳亚子手中的《七律·长征》进行了校对。10月7日,毛泽东又以《沁园春·雪》赠柳亚子。柳亚子得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欣喜若狂,并和词一首,准备在《新华日报》上一起发表。但是,报社的同志说发表毛泽东的着作(包括诗词)要经过延安的批准,而且要征得毛泽东本人的同意,所以柳亚子只好将自己的和词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在等待延安回复的这个空当,有人不知从哪里抄得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并将其在《新民报晚刊》上予以发表。以后很多报刊相继转载,多有讹传,1951年《文汇报附刊》将作者书赠柳亚子的这首词的墨迹制版刊出。

    (刘汉民编着《毛泽东诗话词话书话集观》,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版,第67页;袁永松主编《伟人毛泽东》(上卷),红旗出版社1997年4月版,第839-840页。)

    8.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1949年4月23日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天险,占领南京,宣布国民党22年的反动统治终于结束。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今天见到了胜利的曙光。毛泽东心潮澎湃,诗意飞扬,当即吟成一首伟大的革命史诗。毛泽东写完之后又觉得不甚满意,揉成一团扔进了纸篓里。田家英在收拾文稿时,细心地从纸篓中拣了回来,并妥善地收藏起来。1963年,在编辑出版《毛泽东诗词》的时候,田家英献出了这首诗,毛泽东说:“忘了还有这一首。”1963年12月5日,毛泽东给田家英的信中专门谈到这首诗:“‘钟山风雨’一诗,似可以加人诗词集,请你在会上谈一下,酌定。”可见,毛泽东对这首诗是比较钟爱的。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是诗中最有名的一句,而且也是毛泽东自己最满意的,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

    建国前后,毛泽东多次看《霸王别姬》这出戏,并让其他中央领导都去看。每每看到楚霸王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与虞姬生离死别,他的睫毛时常抖个不住,眼睛里湿漉漉的。他是很爱动感情的。他曾用一根指头按住李银桥胸前的纽扣,用沙哑的声音说:“不要学楚霸王。我们都不要学!”1949年11月1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会见了杨开慧的表弟向三立。饭后,毛泽东的兴致很高,大家在一起聊天,吃水果,气氛非常融洽。这时,刘思齐给毛泽东沏了一杯茶,毛泽东一边喝茶一边给刘思齐讲了一个对联故事。

    他说:古时候有两个秀才,一个姓刘,一个姓李,两个人都爱作对联,一见面就想对对子。一次,两个人又见面了,商量着对对子,谁对不上来就要受罚。李秀才出了这样一个上联:

    “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刘秀才知道李秀才用了老子李聃骑青牛过函谷的典故,心想:“他想占我的便宜,没门!看我非损他一下不可!”他略一思索,对出了下联:

    “斩白蛇,兴汉室,高祖是刘”。

    李秀才听了刘秀才的对联,知道刘秀才是自比汉高祖刘邦,对联对得非常高明,不觉感到非常佩服,连说:“高明,高明!”刘思齐和向三立都听得津津有味。

    这时,毛泽东话锋一转,将学习历史和治国兴邦联系在了一起。

    他说:“刘邦出身贫苦,没有多少兵力,没有万贯家财,却能称霸一方,统一天下,并且使汉朝长治久安,其原因主要是他善于用人。他手下有两个重要的谋士,一个是张良,另一个是韩信,这两个人能够为他所用。刘邦的对手楚霸王项羽却是个孤家寡人。当初,他的势力比刘邦大多了,拥有庞大的军队,统治着楚国这块富庶之地,兵强马壮,不可一世。但他有勇无谋,刚愎自用,不听谋士的进言,鸿门宴放走了刘邦。当然,项羽心肠好。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羽却不肯杀刘邦,刘邦说了几句好话,他就心软了。范增向他进言,他却不杀刘邦,而把刘邦放了,等于放虎归山。项羽没有理睬他的话,结果被范增言中。刘邦逃走后,势力不断扩大,与项羽争雄,结果打败了项羽。项羽被围在垓下,只得别姬自刎。项羽也不善用人,不能招贤纳士。韩信去拜访项羽,项羽却看不起韩信,结果韩信却被刘邦所用,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毛泽东越说越有兴致,大家越听越感兴趣。毛泽东最后深情地说:“殷鉴不远,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要汲取项羽的教训,切不可骄傲自满,对敌人更不可心慈手软。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易孟醇、易维着《诗人毛泽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272页;权延赤着《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6月版,第46页。)

    9.凡事不冒险,就不能成功,许多成功就是通过冒险才取得的。

    1954年夏,毛泽东带着几箱书来到了北戴河。

    一天下午,毛泽东看书看累了,说:“走,去观潮落。”来到海边,但见海面狂风大作,波涛汹涌,毛泽东立刻面露喜色,一种强烈的征服欲涌上心头。大家纷纷劝到:“风浪太大,我们回去吧!”毛泽东却说:“风浪越大越好,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一个人战胜困难的勇气。”毛泽东毅然地向大海走去。

    毛泽东的水性极好,他漂浮在惊涛巨流之中,一会在浪尖上,一会在波谷中,在风浪中搏击了一个小时才上岸。

    面对大家的担忧,毛泽东说:“你们不要怕什么冒险,凡事不冒险,就不能成功,许多成功就是通过冒险才取得的。这取决于一个人有没有勇气,敢不敢于排除万难。我说你们要有决心和信心,当然不是盲目地冒险。”

    (袁永松主编《伟人毛泽东》(中卷),红旗出版社1997年4月版,第174页。)

    10.无限风光在险峰。

    1958年毛泽东为杨开慧写了一首《蝶恋花?,这首词公开发表之后,江青极为不悦。特别是“骄杨”的“骄”字,深深刺痛了江青的心。她是一个嫉妒心极强的女人,她一而再、再而三地乞求毛泽东为她也写一首诗。其目的就是想和《蝶恋花》抗衡。

    1961年,江青拍摄了一张庐山仙人洞的照片,照片选择了庐山在薄暮时分傲然屹立的剪影,富有诗情画意。她请毛泽东为照片题一首诗,也许画面的意境触动了毛泽东的诗兴。

    1961年9月9日,毛泽东挥笔写下了一首七绝: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毛泽东将其题为“为李进同志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李进同志”不是别人,就是江青,她的心理终于平衡了。

    “无限风光在险峰”显示了毛泽东敢于向困难、敌人、矛盾挑战的一贯作风和性格。

    (叶永烈着《江青传》,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234-235页。)

    11.世界上有些大的系西,其实并不可怕。

    1958年,北戴河会议之后,张治中陪同毛泽东南下,视察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地。

    9月10日到15日,毛泽东在六天之内六次畅游长江。当时,国家一级游泳运动员赵锦清、陈鄢屏、陈廷兰和毛泽东住在同一个宾馆里,毛泽东会见了他们,聊天的时候,毛泽东说:“要走出游泳池。在江河游泳,有逆流,可以锻炼意志和勇敢。”他还说:“全国江河这样多,能不能利用起来游泳呢?全国六亿人口,能不能有三亿人口都来游泳呢?”可见,毛泽东对游泳的确是情有独钟的。

    15日,张治中陪同毛泽东乘江峡轮离开武汉,于16日到达安徽的安庆江面。当时,正刮着六级大风,江面上波涛汹涌,水流像射箭一般直往船上窜,水面上漂着一些草根木片,一眨眼就在眼前消失了。毛泽东说下江游泳。张治中关怀地说:“今天风浪这样大,不要游了吧?”毛泽东说:“试试看。”说着就下江去了。张治中和其他人站在船上做“观潮派”,他们惊心动魄地看毛泽东在水中和险恶的风浪搏击了近20分钟。毛泽东上来后感慨地说:“长江,别人都说很大,其实大并不可怕。世界上有些大的东西,其实并不可怕。”

    (袁永松主编《伟人毛泽东》(中卷),红旗出版社1997年4月版,第296-297页。)

    12.世界上有人怕鬼,也有人不怕鬼。

    1959年5月6日,毛泽东和苏联等11个国家的代表团和驻华使节在一起交谈,毛泽东说:“世界上有人怕鬼,也有人不怕鬼。鬼是怕它好呢,还是不怕它好?”中国的小说里有一些不怕鬼的故事。我想你们的小说里也会有的。我想把不怕鬼的故事、小说编成一本小册子。经验证明鬼是怕不得的。越怕鬼就越有鬼,不怕鬼就没有鬼了。有个狂生夜坐的故事。有一天晚上,狂生坐在屋子里。有一个鬼站在窗外,把头伸进窗内来,很难看,把舌头伸出来,头这么大,舌伸得这么长。狂生怎么办呢?他把墨涂在脸上,涂得像鬼一样,也伸出舌头,面向鬼望着,一小时,二小时,三小时,望着鬼,后来鬼就跑了。今天世界上鬼不少。西方有一大群鬼,就是帝国主义。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也有一大群鬼,就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反动派。

    ……我们的策略是使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劳动人民得到一次教育,使这些国家的共产党也学会不怕鬼。

    (李景元主编《听毛泽东讲古今故事》,红旗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461页。)

    13.路是人走出来的!

    1959年6月,毛泽东离开韶山乘专列北上。一天,列车行驶到一片空旷原野的时候,毛泽东吩咐停车。他走下火车,做了一个深呼吸,山野里清新的空气使他精神大振,站在列车边,目光停在远处的一个山冈。一条小路从铁路边蜿蜒蛇行,通向远处的山冈。但是,面对眼前的小路,毛泽东却没有走,而是踩着碎石和青草沿着一条自己心中划定的路线向山冈的方向走去。

    山野里荆棘丛生,乱石随处可见。有人劝毛泽东走现成的小路,毛泽东却自信地说:“路是人走出来的!”然后他回身问身边的卫士:“你们怎么办?”“我们跟主席走。”“那好,我们就试一试。”他们一行在山野中艰难地向山上走去。

    1965年5月,在离开这里38年之后,毛泽东终于再一次踏上了井冈山的山间小路。那一天,毛泽东带着自己的竹拐杖攀上了井冈山宾馆的后山,毛泽东在前边自信地走着,这时陪同人员提醒毛泽东说:“主席,那边没有路,不能去了!”毛泽东听罢,说:“路是人走出来的!我就不信前面没有路,有山就有路!”说着,他挥起手中的拐杖拨开两边的荆棘,继续向山上走去,随即给后面随从的人员踩出一条小路……

    这就是毛泽东,独立特行的毛泽东,独辟蹊径的毛泽东。

    “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游击战争”、“四渡赤水”……无一不体现了毛泽东敢于“走自己的路”革命气魄。这样的话,毛泽东在不同的场合还说过多次。

    (袁永松主编《伟人毛泽东》(中卷),红旗出版社1997年4月版,第175-176页、520页。)

    14.困难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不要怕困难。

    1960年3月15日下午,上海锦江饭店对面的倶乐部的会议室里坐着好多人。毛泽东在上海市的领导人陈丕显、魏文伯、刘述周的陪同下,在这里宴请上海的工人代表。

    由于人不太多,毛泽东提议两桌拼一桌。入坐后,毛泽东微笑着说:“这一次,上海工人在党的领导下,技术革命搞得很好,我想请大家吃饭,可是上海那么多工人,不可能把大家都请来。你们是上海工人的代表,你们多吃一点吧。”那一天,《解放日报》正好头版用大字标题刊登了上海工具厂革新成果的长篇报道,还配发了朱富林等同志的照片。毛泽东笑着对朱富林说:“你是革新闯将。我国军事战线上出了个‘朱总司令’,现在上海工业战线上也出了个‘朱总司令’,太好了!毛泽东又关切地问朱富林:“搞试验有没有困难?”朱答:“没有什么困难。”主席听了回答笑着说:“不见得吧?困难肯定有的。你搞了多少次才成功的?”朱富林说:“228次。”“是嘛,你们上海有个王鹤林,发明高压电桥不是经过300多次试验吗?困难是不小的。但是,困难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不要怕困难。”毛泽东接着又说:“革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今天。你们在大搞技术革命的时候,尤其要记住这条真理。搞试验,一次不行,十次、百次、甚至几百次,最后还是会成功的。不试验,不失败,不成功!凡事都要经过试验,在失败中取得经验,然后才会成功。”

    (张诚主编《新编毛泽东故事集》,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版,第330-332页。)

    15.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

    1961年12月25日,毛泽东给身边工作人员和亲属谈话,他说:“像今天我们在一起吃饭一样,大家团结得很好,这就好。你们整风,检查一下,批评一下,大家还是团结在一块。这就叫作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问题得到解决,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批评就是帮助,对人是有好处的。”接着,毛泽东给大家讲了《张仪列传》中张仪的故事,毛泽东详细讲述了张仪在发迹以前所受到的压力。一是在楚国张仪被怀疑偷了和氏璧而遭到毒打;二是他厚着脸皮投奔能力在自己之下的同学苏秦,却受到了极大的“羞辱”。于是,张仪在这样的压力下开始发奋努力。最后当上了秦国的宰相。

    最后,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看,苏秦对张仪是好意还是坏意?我们之间,进行批评帮助都是好意。就是明明知道某些批评是恶意也要听下去,不要紧嘛!人就是要压的,像搾油一样,你不压,是出不了油的,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党的文献》1993年第4期。

    16.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1963年元旦,郭沫若满怀激情地填写了一首《满江红·领袖颂》: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人六亿,加强团结,坚持原则。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听雄鸡一唱遍寰中,东方白。

    太阳出,冰山滴;真金在,岂销铄?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桀犬吠尧堪笑止,泥牛入海无消息。迎东风革命展红旗,乾坤赤。

    这首词在1963年1月1日《光明日报》上发表后,触动了毛泽东的词兴,他在1月9日和词一首:

    满江红和郭沐若同志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毛泽东的和词高屋建瓴,总揽世界全局,不仅有强烈的政治意义,对当时风起云涌的世界革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词调高昂。用词非同凡响,对活跃我国诗词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也就是在这一年,《毛泽东诗词》正式出版了,而且在国际上也造成了很大的轰动,很多外国友人纷纷索要《毛泽东诗词》。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为了满足这些国际友人的要求,开始组织翻译出版英译本。1964年1月,毛泽东应英译者的请求,就自己诗词中的部分词句作了一些口头解释。毛泽东对“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样解释:“你要慢,我就要快,反其道而行之。你想活一万年?没有那么长。我要马上见高低,争个明白,不容许搪塞。但其实时间在我们这边,‘只争朝夕’,我们也没有那么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版,第135-139页;刘汉民编着《毛泽东诗话词话书话集观》,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版,第247页。)

    17.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可怕的……

    1964年9月,毛泽东从南方回到北京。当他听说司机朱德魁患肺病住进医院的时候,立刻派护士吴旭君和保健医生李志绥到医院去看望。两个人向朱德魁表达了毛泽东的问候,并嘱他好好休息,不要紧张,听大夫的话,配合治疗,并将毛泽东让他们带来的300元钱交给了朱德魁,让他增加些营养。

    300元钱对当时一个月只有几十元工资的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差不多是朱德魁一年的工资。朱德魁曾经回忆道:“当时我总在琢磨自己是否已离死期不远了,情绪非常低落。主席知道这种情况后,又多次派身边工作人员来医院看望我,安慰我,并亲笔写下了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鼓励他说“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可怕的,更不怕养不好病了。”

    (刘汉民编着《毛泽东诗话词话书话集观》,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版,第240页。)

    18.不到长城非好汉。

    “不到长城非好汉”,出自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原诗为: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其中“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毛泽东时常在不同的场合自己引用,而且常常是带有幽默意味地使用,无形中增加了很多欢乐的气氛。

    1973年,毛泽东在北京见到歌唱演员小叶,知道小叶首次进京,叮咛小叶一定要去长城看一看,一定要登上烽火台。还对小叶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嘛!”遵照主席的指示,小叶到了八达岭,并鼓起勇气攀登了险峻的烽火台。小叶回来向主席汇报了自己的感受,主席含笑夸奖:“好,困难锻炼人的意志,坚持上去了就好。”

    (吴直雄着《毛泽东妙用诗词》,京华出版社1998年6月版,第176页。)

    19.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一家牺牲了六位亲人。毛泽东的夫人杨开慧,1930年就义于长沙,那时候她才29岁;毛泽东的大弟毛泽民,1943年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杀害于乌鲁木齐,时年47岁;小弟毛泽覃,1935年与国民党军作战,阵亡于江西瑞金和福建长汀交界地区,时年不满30岁;从小在毛泽东家长大的堂妹毛泽建,1929年牺牲于衡山,年仅24岁;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1950年殉难于抗美援朝的前线,年仅28岁。他的侄儿、毛泽覃的独生子毛楚雄,1946年牺牲于陕西南部,年仅19岁。

    一个多么伟大的革命家庭啊!时隔38年,毛泽东回到阔别多年的韶山,旧地重游,万千感慨涌上心头。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国家的振兴,为了人民的幸福,共产党人甘洒热血,前仆后继。如今,革命的目标正在--化为现实,但是曾经一起奋斗的亲人却为国捐躯。毛泽东发自内心地、豪迈地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诗句:《七律·到韶山》,其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堪称全诗的点睛之笔。

    ( 谭振球编《毛泽东外巡记》,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年3月版,第15页。)

    20.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不是为了吃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毛泽东的饮食极为简单,一般情况下就是四菜一汤,并不讲究,要说“讲究”,一是讲究吃辣椒,要干烘吃个纯味;二是讲究吃红烧肉,他一生没有吃过任何补品,只要求“一碗红烧肉”“补补脑”。1947年,沙家店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对李银桥说:“银桥,你想想办法,帮我搞碗红烧肉来好不好?要肥的。”李银桥回答说:“打了这么大的胜仗,吃碗红烧肉还不应该?我马上去搞。”当时,战局非常紧张,毛泽东为了指挥战役,三天两夜没有合眼,听了李银桥的话,毛泽东摇了摇头说:“不是那个意思。这段时间用脑子太多,你给我吃点肥肉对我脑子有好处。”于是,李银桥告诉炊事员高经文烧了一碗红烧肉。

    红烧肉端上来了,毛泽东先用鼻子深深地吸吮肉的香气,两眼一眯,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啊,真香!”然后,抓起筷子,三下五除二,转眼之间就吃了个碗底朝天。

    毛泽东放下碗筷,忽然发现李银桥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有点馋了……打胜仗了,我的要求不高吧?”这次战役俘敌6余人,毛泽东几天几夜没有睡觉,只要求一碗红烧肉。李银桥的眼圈一下子红了,用力摇摇头说:“不高,不髙,主席要求的太少了,太低了。”有一次人们劝慰毛泽东吃点有营养的食品,补养一下身体,毛泽东说:“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不是为了吃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这才是人跟其他动物的区别。”

    (袁永松主编《伟人毛泽东》(中卷),红旗出版社1997年4月版,第136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