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不凶不吼教出好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成器。要想将孩子雕琢成器,培养其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但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父母有技巧、有耐心地付出心血栽培训练。因此,父母应该顺应孩子的愿望和需要,适时放手,让孩子做他能够做、应该做的事,从点滴小事入手,逐渐树立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

    好习惯培养要趁早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定型性的行为,就会变成人的一种自觉需要。它不需要别人的提醒,不需要别人的督促,也不需要自己意志力的支持,已经变成了一种自动化的动作和行为。

    北京某外资企业招工,报酬丰厚,要求严格。一些高学历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几乎就要如愿以偿了。最后一关是总经理面试。总经理说:“我有点急事,你们等我10分钟。”总经理走后,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们围着总经理的大办公桌,你翻看文件,我看来信,没一人闲着。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宣布说:“面试已经结束,很遗憾,你们都没有被录取。”年轻人大惊大惑:“面试还没开始呢!”总经理说:“我不在的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本公司不能录取随便翻阅领导人文件的人。”年轻人全傻了。因为从小到大,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一常识,更谈不上养成习惯。

    由此可见,习惯的力量多大,人一旦养成了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正如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对习惯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认为:“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还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概括地说:一个人如果养成了好的习惯,就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

    1998年,世界巨富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应邀到华盛顿大学演讲,当学生们问“你们怎么能变得那么富有”时,巴菲特的回答是:“非常简单,原因不在于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会做一些阻碍自己发挥全部功效的事情呢?原因在于习惯、性格和心态。”比尔·盖茨听后也表示十分赞同。

    由此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

    一次,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使您获得成功的东西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回答:“是在幼儿园。”

    问的人感到很奇怪:“您在幼儿园学了些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便语重心长地回答:“把自己所拥有的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向他人道歉;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总之,我所学到的全部东西很多都是从幼儿园学到的。”

    在幼儿时所学到的东西,即使年老还会记忆犹新。这只能诠释一个道理: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

    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这句话虽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确实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家长赠予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好的习惯会陪伴孩子一生,对于孩子今后的生活、学习、事业的成败关系重大,也是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每位父母都要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的大事来抓。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孩子的心灵是洁白无瑕、天真淳朴的,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就会被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家长处事的态度和作风,会父传子,兄传弟,夫妻影响,相互助长,形成一种家风。受什么样的家风熏陶,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是好学上进,还是懒惰拖拉;是待人热情诚恳,还是圆滑世故;是做事认真负责,还是敷衍了事等。

    布莱克夫妇有三个可爱的孩子,都乖巧伶俐,学习很是自觉,布莱克夫妇因此深得邻居羡慕。

    其实,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布莱克夫妇的用心教育下逐渐养成的。布莱克夫妇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大儿子还很小的时候,布莱克夫妇就经常和儿子围坐在一张桌子上,教孩子画画和识字,养成一起愉快游戏并学习的习惯。

    在他们有了第二个孩子以后,一起学习的好习惯仍然保持着,哥哥读书时,弟弟就在旁边学画画儿,爸爸妈妈一有空就围在桌边跟他们一起学习。

    之后,又一个小妹妹出生了,妹妹渐渐长大,也跟着哥哥们开始自觉地学习。当妹妹开始在桌上学画画儿时,大哥哥就到另一张桌子上去独自学习。

    看到哥哥每天独自一人学习,弟弟妹妹们也跟样学样。没过多久,老二也自己找了一张专用的桌子,每天主动地学习。之后,最小的妹妹也在两个哥哥的榜样作用下,找了一张自己的桌子,开始独自学习起来。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事实正是如此,孩子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我们要切实负担起孩子教育的责任来。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父母要给孩子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无论是哪方面的养成教育,都需要父母给孩子的行为规定一个目标或者是要求,这个要求要尽量具体一点,使孩子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理解、掌握和执行。如果父母只告诉孩子要认真学习、孝敬父母、抓紧时间,而不告诉孩子怎样才算认真学习、怎样去孝敬父母、抓紧时间的窍门是什么,那么孩子可能就不知道从何处做起。

    有一个男孩子刚开始上小学,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存在着贪玩、自觉性较差、晚上不能按时睡觉等缺点,时间利用得也不好,她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为此,他的父亲根据孩子做不好的几件事情,设计一个周考核表。表上共有5项内容,都是每天要做的事情,执行时间是周一到周五。它包括:早晨起床、完成家庭作业、练琴情况、在家情况、晚上上床睡觉情况。

    每一项都有具体的规定,早晨起床这一项,对他的要求是:按时起床,不能晚,也不能太早;起床后穿衣服动作要快,洗漱及吃早饭动作要快;晚上按时上床,上床后不说话,尽快入睡等。按照每天表现情况打分,每个项目满分为5分,一周满分为125分。一周得100分以上,给一种奖励;112分以上,给两种奖励。奖励内容包括出去玩、讲故事等。

    一个月过去后,这个男孩子的坏习惯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这位父亲对孩子的要求很具体,而且他用考核表的形式来对孩子进行习惯培养,结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节俭不是小气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从小培养孩子的节俭美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对社会及对孩子一生都是有益的。

    比尔·盖茨是微软的创始人,目前,他的身价高达720亿美元。据说他每秒赚250美元,每天赚2000万美元,一年赚78亿美元。如果他掉了一张1000美元的钞票,他没有必要弯腰捡起来,因为四秒钟之后他就能把掉的钱赚回来。美国国债约为5620亿美元,如果让比尔·盖茨来还,他10年之内就能搞定。这么一个会赚钱的有钱人,更是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我有钱,但不意味着可以乱花”是他的心态,“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是他的原则。

    有一次,比尔·盖茨和一位朋友同车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由于去迟了,以至找不到车位。他的朋友建议把车停在饭店的贵客车位,“噢,这可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比尔·盖茨不同意。“我来付。”他的朋友说。“那可不是好主意,”比尔·盖茨坚持道,“他们超值收费。”由于比尔·盖茨的固执,汽车最终没停放在贵客车位上。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即使是大富豪比尔·盖茨,也仍然懂得节俭的重要性。他戒奢以俭,不靡费财物,是值得我们崇尚的美德。

    节俭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作风形象。节俭不是吝啬,而是美德,有助于一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也是一个人事业有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有句老话:“成由勤俭败由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孩子生来无忧虑,他们消费观念较强,用起钱来大手大脚,生活上追求享受,物质上随便浪费,毫无节俭意识,这不由得让人担心。这些孩子不知道父母每天在忙些什么,不知道自己吃的穿的用的东西是哪来的,反而觉得自己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孩子们大手大脚花钱,奢侈浪费的情况已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如果不好好教育引导,难以成才,更难于成人。

    孩子手中的钱来源于父母,从根本上来看,孩子的浪费是父母约束不力造成的。因此,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让孩子从小懂得钱来之不易,应把钱用在刀刃上,而不应花在贪图享受上;过度的挥霍,只会培养浪荡分子和败家子,再大的家产也会坐吃山空,金山银山也有吃光的一天。

    在美国,一对非常年轻的父母经常带着自己刚上学的女儿去逛街。一天,在一个繁华的街市交叉口,一位老爷爷正在卖报纸。这时,小女孩的父亲从口袋里掏出5美元交给女儿,让她去买10份报纸。女儿买回报纸,父母跟她商量,按原价把报纸再卖出去,看看是否可以很快卖完。女儿在父母的支持与帮助下,费了不少时间才把10份报纸卖出去。然后,父母让小女儿去问卖报的老爷爷,一份报纸能赚多少钱。孩子从老爷爷那里得知,卖一份报纸只赚几美分。她算了一笔账,花了这么长时间才能挣几十美分,而且费了很多口舌。“爸爸妈妈,我以后可不能随便花钱了,挣钱太不容易了。”父母为孩子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高兴。后来,这个女孩变成了一个懂得节俭的孩子。

    节约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美德。从小培养孩子的节约美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必将使孩子终生受益。要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既要强化孩子的节约意识,也要帮助孩子积累一定的节约经验、手段和方法,最后让节约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

    帮孩子树立节俭的意识

    让孩子树立“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观念,让节俭的思想观念在每一个孩子身上生根发芽,使节俭成为每个孩子的自觉行动。

    王琦从小花钱就没有计划也不节约,一切随着性子来,想怎么消费就怎么消费。转眼间,王琦上大学了,爸爸为了限制王琦花钱的速度,跟他约定每月的1号给他寄1000元的生活费。

    然而,多年的习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改掉的,王琦照旧花钱如流水,毫不节制。有时,他跟朋友出去到餐馆或娱乐场所挥霍,请一次客就能把一个月的生活费都花光。所以,每月不到15号,王琦就囊中羞涩了。

    每当王琦身无分文时,就会立刻打电话给爸爸,要求父亲提前寄下个月的生活费过来。父亲总是心疼儿子,容忍了孩子的错误行为。这也使王琦更加肆无忌惮,他花钱无度的毛病也越来越严重了。

    这天,王琦又出现“金融危机”了,他联络父亲说:“爸爸,我饿坏了。”若是以往,爸爸隔天就会寄钱过来。然而,这次王琦没有看到汇款,他收到了来自父亲的简短回复:“孩子,饿着吧。”

    接下来的日子就难熬了。王琦想尽办法节衣缩食、精打细算,对每一分都作好计划安排。然而,事情也确实很奇妙,身上只剩100元钱的王琦居然撑了足足一个月。体验到吃苦受罪滋味的王琦,学会了有计划地花钱。

    以后的每个月,王琦居然还能省下几百元存起来。这样,王琦的生活变得丰富也有意义了。王琦用这些钱买了自己喜欢的书、唱片。他的大学生活,也因为学会了勤俭节约而比以前过得更加充实了。

    用节俭的行为影响孩子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如果家长在生活中就不懂得勤俭节约,让孩子自己学习勤俭节约则是不可能的。所以,家长要以自己的节俭行为影响孩子,用自己艰苦朴素的作风感染孩子。

    某小学以前是在学期初统一派发新的作业本给学生用的。新学年开始了,同学们都把刚做作业的新本交到老师处,但有一个学生所交的本有点特别,亦新亦旧。说它新,是由于这个学生刚做的作业也是从本的第一页做起,说它旧,原因是这个本与其他同学的不一样,是个制作不是很精良的旧本,封面写着的年级、班别还是上一学年的!原来,这个学生的作业本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封面来自上学年的旧作业本,内页是从以前还未用完的作业本上撕下的空白页。由于他每年都这样做,现在,他省下了读到初中也几乎用不完的新本。这个孩子之所以会这样做,完全是因为受父母平时的影响。小孩的家虽然有高大的楼房,拥有汽车,但他的父母在生活中依然非常俭朴:五六年前的衣服,只要仍未破烂,在平时还经常穿,只有在外出的时候,才换上像样一点的衣服;家里虽然有汽车,但总是在外出而且距离目的地远的时候,或虽然距离目的地近但当时天气恶劣的情况下才使用,平时就喜欢开摩托车或骑自行车;周末周日,邻居们都带着孩子去饭店大快朵颐,整条巷经常就他们一家人在家中吃饭;撕下的旧日历纸是孩子父亲的草稿纸,淘米水是蔬菜的农家肥……所有这些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那个孩子幼小的心灵。所以,大家都没有怀疑他能有制作出这种亦新亦旧的作业本的创意。

    珍惜时间的孩子才能创造辉煌

    在快节奏的生活年代,谁能够把握、利用时间,谁就最能够接近成功的终点。所有希望孩子成才的家长,要培养孩子做时间的主人,这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深夜,一个危重病人迎来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分钟,死神如期来到了他的身边。在此之前,死神的形象在他脑海中几次闪过。他对死神说:“再给我一分钟好么?”死神回答:“你要一分钟干什么?”他说:“我想利用这一分钟看一看天,看一看地。我想利用这一分钟想一想我的朋友和我的亲人。如果运气好的话,我还可以看到一朵绽开的花。”

    死神说:“你的想法不错,但我不能答应。这一切都留了足够的时间让你去欣赏,你却没有像现在这样去珍惜,我把你的时间明细账罗列如下:做事拖延的时间从青年到老年共耗去了36500个小时,折合1520天。做事有头无尾、马马虎虎,使得事情不断地要重做,浪费了大约300天。因为无所事事,你经常发呆;你经常埋怨、责怪别人,找借口、找理由、推卸责任;你利用工作时间和同事侃大山,把工作丢到了一旁毫无顾忌;工作时间呼呼大睡,还和无聊的人煲电话粥;你参加了无数次无所用心、懒散昏睡的会议,这使你睡眠远远超出了20年;你也组织了许多类似的无聊会议,使更多的人和你一样睡眠超标;还有……”

    还没说完,这个危重病人就断了气。死神叹了口气说:“如果你活着的时候能节约一分钟的话,你就能听完我给你记下的账单了。哎,真可惜,世人怎么都是这样,还等不到我动手就后悔死了。”

    善用时间就是善用自己的生命。莎士比亚说:“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如果你从手上放走时间,你就是放走自己的生命;你把时间掌握在手中,你就掌握着自己的生命。

    时间是组成生命的因子,生命只不过是一条在时间中流动的河。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取决于这个人对时间利用的多少。生命每一段、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值得珍惜的,应把每一分钟都当成最后一分钟来对待,让每分钟都过得有价值、有意义。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在中篇小说《查第格》中,讲了这样一则既有趣又颇发人深省的故事:“世界上哪样东西最长又是最短的,最快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又是最值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这是什么?众说纷纭,捉摸不透。

    后来,有一个叫查第格的智者猜中了。他说:“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远无穷无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它使许多人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对于在等待的人,时间最慢;对于在作乐的人,时间最快;它可以无穷无尽地扩展,也可以无限地分割;当时谁都不加重视,过后谁都表示惋惜;没有时间,世界上什么事都不可能做成;对于一切不值得后世纪念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使人淡忘;而对于一切堪称伟大的,时间能使其永垂不朽。”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教育孩子珍惜时间、有效地利用人的短暂的一生,去成就他辉煌的事业,这是家长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都抱怨孩子松松散散、拖拖拉拉,“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考试不能按时交卷,上课总是迟到,一天到晚匆匆忙忙却徒劳无功,放学的路上边走边玩儿,几分钟的路程可以走上一个小时等,这都属于孩子缺乏时间管理理念的表现。孩子成了时间的奴隶,而不是时间的主人。这不但不利于孩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形成,而且对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发展都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教孩子如何珍惜时间、有效地利用人的短暂的一生,去成就辉煌的学业和事业,这是每一位家长应该认真思考的人生课题。

    通过讲故事引导孩子珍惜时间

    孩子往往对故事书很着迷,不如找一些有关名人守时的儿童读物,让他自己看,或者亲自给他讲一讲;有时也可以讲一些因为不遵守时间而造成重大损失的故事。生动的故事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下面两个故事可作参考。

    在富兰克林报社前面的书店里,有一天来了一位男士。这位男士犹豫了近一个小时,终于开口问店员:“这本书多少钱?”“1美元!”店员回答。“1美元?”这人又问,“你能不能少要点?”“它的价值就是1美元。”店员回答。这位顾客又看了一会儿,问道:“富兰克林先生在吗?”“在,他在印刷室忙着呢。”“那好,我要见见他。”在顾客的坚持下,富兰克林被找来了。“富兰克林先生,这本书您能出的最低价格是多少?”这个顾客问道。“1美元25美分。”富兰克林不假思索地回答。“1美元25美分?你的店员刚才还说1美元1本呢!”“这没错,”富兰克林说,“但是我情愿给你1美元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工作。”这位顾客惊异了,他心想,算了,结束这场自己引起的谈判吧,便说:“好,这样吧,你说这本书最少要多少钱?”“1美元50美分。”“又变成1美元50美分啦?你刚才不还说1美元25美分吗?”“对,”富兰克林冷冷地说,“我现在能出的最低价格就是1美元50美分。”那位客人再也说不出话来,他默默地拿出钱放在了柜台上,拿起书离开了书店。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及政治家给他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对于有志者,时间就是金钱。

    有一次,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便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既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家长可以通过类似的故事,使孩子逐步认识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逐步树立时间观念,增强时间意识,从而在学习、生活中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就不会具备合理把握时间的能力。时间资源利用得好,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就会产生很大的帮助。孩子的随意心理比较严重,但是父母要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这是让孩子养成时间观念的最好途径。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让孩子感觉到时间的流逝以及时间与自己某些活动的联系。如起床、吃早饭、上学、放学回家、午睡、下午上学、放学回家、做家庭作业、上床睡觉等,该从什么时间开始干,最多花多少时间干完等。

    另外,家长不应该将自己的想法和规则强加在孩子身上,而应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和他一起商量制定适合的计划表,这是父母尊重孩子的表现。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下有一种参与感,体验到父母对他的尊重。而且,这样的时间计划表是真正意义上孩子自己制定的时间规则,孩子比较乐意接受。

    教孩子利用零碎的时间

    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一样,但是善于利用零碎时间的人,就能得到更多的益处。

    所谓零碎时间,是指不构成连续的时间或一个事务与另一个事务衔接时的空余时间。这样的时间往往被人们毫不在乎地忽略过去。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零星、片断的时间,如车站候车或吃饭排队的三五分钟,睡前或医院候诊的半个小时等。教孩子珍惜这些零碎的时间,把它们合理地安排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积少成多,就会成为一个惊人的数字。

    肖丽是一位钢琴教师。有一天,她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忽然问大家,每天要花多少时间练琴。

    有一个叫林超的学生说:“大约三四个小时。”

    “你每次练习,时间都这么长吗?”肖丽老师又问。

    “我想这样才好。”林超说。

    “不,不要这样。”她说,“你将来长大以后,每天不会有长时间的空闲。你可以养成习惯,一有空闲就几分钟几分钟地练习。比如在你上学以前,或在午饭以后,或在休息余暇,5分钟、10分钟地去练习。把练习的时间分散在一天里面,如此弹钢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那时林超大约只有14岁,对于肖丽老师所说的道理未加注意,但后来回想起来真是至理名言,尔后他从中得到了不可估量的益处。

    当林超在师范大学教书的时候,他想兼职从事创作。可是上课、看卷子、开会等事情把他白天晚上的时间完全占满了。差不多有两个年头他一字未动,他的理由是没有时间,这时,他才想起了肖丽老师告诉他的话。

    到了下一个星期,他就把老师的话实践起来。只要有5分钟的空闲时间,他便坐下来写作100字或短短几行。

    出乎他意料的是,在那个周末,他竟写出相当数量的稿子了。

    后来,林超用同样的方法积少成多,创作长篇小说。他的授课工作虽然十分繁重,但是每天仍有许多可利用的短短余闲。他同时还练习钢琴,他发现每天小小的间歇时间,足够他从事创作与弹琴两项工作。

    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多的零散时间,就算把生活安排得再怎么井然有序,难免还是会在无意中多出一些零碎时间。很多人往往浪费了这些零散的时间,没有能够将这些零散的时间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做其他事情。父母可以教孩子学会利用每一点零散时间,譬如让孩子在排队等车的时候背背英语单词,那么积少成多,相信孩子的英语词汇量会不断地增加。

    “自我激励”对孩子很重要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得到别人的鼓励,更要学会自己鼓励自己,也就是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激励是人生中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在人生前进中能产生无穷的动力。

    所谓自我激励,就是通过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使人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这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常能使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打消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

    1968年,在墨西哥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中,出现了一个感人的场面:坦桑尼亚选手阿赫瓦里在左膝盖受伤的情况下,凭着坚强的意志力跑完了全程。当他到达终点时,比赛的名次早已排满了记录板。事实上,对他来说,他跑不跑到终点,都已经没有名次了。但是,他还是坚持跑完全程。当他跑到终点的时候,一位记者问他:“什么力量让你坚持一定要跑到终点?”他回答:“我只是不断告诉自己,一定要跑完!”

    这种自我激励的精神让他赢得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

    学会自我激励,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素质。一个善于自我激励的人,总是能够发挥自身的潜能,创造出超越自己能力的神话;而一个不会自我激励的人,就算拥有良好的天赋,也无法开发出自己的潜力,甚至会走上绝路。

    对于孩子来说,通过进行自我激励,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从而使他们有更好的表现,而良好的表现,又会促使孩子做出进一步的自我激励。在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激励,让孩子在自我激励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潜能,走向成功。

    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父母帮助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给自己喝彩。积极的心理暗示,为孩子提供了充沛的原动力,使他可以冲破重重障碍,成为一个自强不息的人生斗士。

    孙老师的女儿孙冉考大学前的第一次模拟考试考得很不理想,孙冉心里很不好受。考完后的孙冉给爸爸打电话的时候是哭着打的,回到家后,孙冉依然挂着泪水,神色黯然。这时,孙老师对女儿说:“没事,你考得不错,你现在这个成绩上大专够了,又不是不上线,没问题。现在离高考还有两个月,只要你努力,是有可能发生奇迹的。”

    然后,孙老师让孩子做了一件自我激励的事情。他从复旦大学买了一本报考手册,手册上面印着这样几句话:“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自己选择的成功的人生!”孙老师让女儿每天早晨起来在阳台上把这几句话大声地喊三遍。第一天,女儿喊的时候声音非常小,只有她自己一个人听得见。孙老师对她说:“你这样是不行的。你这样就是不相信自己,要大声地喊,使劲地喊。”

    后来,女儿真的放开嗓子喊了,结果,女儿发现自己的心态非常好,精神抖擞。这种自我激励一直坚持到高考。结果,孙冉的高考成绩比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提高了100分!

    帮助孩子确立自我激励的目标

    目标就是前进的方向,它是人们迷茫时的召唤,在困难时毅然奋起的信心,是受挫时永不屈服的勇气,是失败时永不放弃的追求。

    善于自我激励的人必然有自己的目标,他会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所以,父母要鼓励孩子树立自己的目标,并引导孩子向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在制定目标时,应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不可过大过高,最好先制定那些容易达到的目标,然后再逐渐增加目标的难度。

    王可很喜欢打羽毛球,可是他的技术很一般,为此他对自己很失望,爸爸经常见他在打球的时候摇头,然后就会收起球拍,爸爸从他的动作中发现他的情绪变化,想到通过为他制定目标的方法,来帮助他学会自我激励。

    爸爸首先让他选择同学中几个打球打得比较好的人,将他们作为孩子的学习和竞争的对象,王可观看了几次他们的比赛,还向他们取经。

    最开始,王可看得出他们有些看不起自己,正是这样,王可暗自鼓励自己一定要争气,苦练羽毛球,后来终于超越了他们。

    这时候,爸爸又向他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让他向市里打羽毛球比较优秀的孩子学习,王可在爸爸的指导下,确立了向这些孩子学习的目标,不断鼓励自己,最终在市里的羽毛球赛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如果家长遇到困难时,能够不断地鼓励自己,增强信心,进而克服困难,孩子自然能够受到感染,从家长身上学习到责任心和价值感,实现他的人生理想。

    一个父亲是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家,他总是用这样一段话来激励自己:“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一次,他投资失败,陷入了困境。他的儿子很想知道父亲在失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他偷偷地观察父亲的生活,父亲每天仍然坚持跑步,每天都在书房看书。直到有一天他看到父亲在健身房,一边满头大汗地锻炼,一边说:“坚持!坚持!相信自己!我一定可以挽回失败的。”后来,这位父亲真的把这次失败的损失减少到最小。这样的父亲给孩子的榜样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后来,儿子也成为一个很了不起的实干家。

    妈妈要给孩子选择一个好榜样

    物理学家赫兹的母亲在赫兹很小的时候就把他送到了叔父那里学习。赫兹的叔父是19世纪有名的电磁学家。每天叔父在繁忙的研究工作外,总是抽半个小时时间对小赫兹进行教育。小赫兹从小就把叔父当成了自己心中的榜样。

    在赫兹8岁那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年仅37岁的叔父英年早逝了!

    出殡那天,许多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不远千里前来吊唁,甚至连国王和王后也来了。母亲拉着赫兹的手,指着长长的送殡队伍对赫兹说:“你叔父献身科学事业,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无限敬仰,你一定要向你的叔父学习呀!”

    赫兹记住了母亲的话。后来,赫兹拜读了叔父遗留下来的全部书籍和日记。每当遇到了挫折和困难,他总是用叔父的日记来鼓励自己。后来,赫兹真的成功了!

    在生活和学习中,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榜样之后,会模仿他们的言行,朝着他们的榜样努力,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地激励自己,给自己加油打气。父母可以为孩子选择身边比较熟悉的人作为学习的榜样,也可以选择在孩子比较感兴趣的领域里有突出贡献的人作为他们的榜样。

    鼓励孩子学会自我反省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天,一只鸭子跑到国王面前控诉:“国王陛下,法令曾宣布森林里的动物之间要相互友爱、和平相处,但现在却有人违背了这原则。”

    “谁这么大胆,竟敢打破和谐的秩序?”国王急切地问道。

    鸭子抹了抹眼泪,委屈地说道:“今天上午,我潜到水底之前,把我的孩子托付给老马照顾,它非但不好好照管,还踩伤了我的孩子,现在,我要来讨回公道!”

    于是,国王在森林里召开了公开的审判大会,他把老马叫来,问道:“你受人之托,应当忠人之事,你为什么不好好地照看鸭子的孩子?”

    老马委屈地回答道:“是的,我本应好好照看,但是,我的确不是故意的,更不是有什么邪恶的目的,我听见啄木鸟用长嘴敲出鼓一样的声音,我以为战争降临了,惊慌失措地急于逃避战争,不慎踩到了鸭子的孩子,我发誓,我绝对不是有意的。”

    国王叫来了啄木鸟问道:“是你敲出鼓声宣告战争要降临了吗?”

    啄木鸟回答道:“是我,国王,但我这么做是因为看到蝎子在磨它的匕首。”

    国王叫来蝎子问道:“你为什么磨你的匕首?”

    蝎子回答说:“因为我看见乌龟在擦它的盔甲。”

    国王叫来乌龟问道:“你为什么擦你的盔甲?”

    乌龟辩解说:“因为我看见螃蟹在磨它的刀。”

    国王叫来螃蟹问道:“你为什么磨刀?”

    螃蟹回答说:“我看见虾在练标枪。”

    国王叫来虾问道:“你为什么练标枪?”

    虾辩解说:“因为我看见鸭子在水底吃掉了我的孩子!”

    听完了上面的回答,国王看着鸭子说:“现在,你明白孩子不幸的根源了吧!主要责任不在老马身上,而应该算在你自己的头上,这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发现别人的错误容易,认识自己的错误很难,其实,人们经常犯下类似鸭子的错误,看不到自己的过错,总是把责任推给别人,不懂得反省自己的行为。

    自省是一个人得以认识自己、分析自己,并有效提高自己的最佳途径。自省,是对自己的行为及思想做深刻检查和思考、修正人生道路的一种方法。懂得自省,人格才能不断趋于完善,人才能慢慢走向成熟。通过自省,做人才会越来越成功,生活才会越来越幸福。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活在世上,谁都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谁都难免有丑陋的一面。就连爱因斯坦都宣称,他的错误占90%,那么普通人身上的错误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每个人都要经常跳出自身反省自己,取出自己的心,一再地检视它,这样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孩子的年龄小,心志不成熟,很容易犯错误,家长有必要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省。

    著名作家李奥·巴斯卡力,写了大量关于爱与人际关系方面的书籍,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据说,他之所以有这样卓越的成就完全得益于小时候父亲对他的教育,因为每当吃完饭时,他父亲就会问他:“李奥,你今天学了些什么?”这时李奥就会把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告诉父亲。如果实在没什么好说的,他就会跑进书房拿出百科全书学一点东西告诉父亲后才上床睡觉。这个习惯一直到今天还坚持着,每天晚上他都会拿十年前父亲问他的那句话来问自己,若当天没学到什么新知识,他是不会上床睡觉的。这个习惯时时刺激着他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并不断进步着。

    事实证明,自我反省能力能够促使孩子更快地成长。他们通过反省及时修正错误,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做事方法,所以孩子掌握了自我反省的能力,就等于掌握了自我完善和健康成长的秘方。

    自我反省是孩子成长的一个秘诀。家长们不妨在每天结束时,让孩子好好问问自己下面的问题:今天我到底学到些什么?我有什么样的改进?我是否对所做的一切感到满意?如果孩子每天都能改进自己的能力并且过得很快乐,必然能获得意想不到的丰富人生。真诚地面对这些提出的问题就是反省,其目的就是让孩子不断地突破自我的局限,省察自己,开创成功的人生。

    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省

    叔叔送给洋洋两条美丽的小金鱼。洋洋十分喜欢,把鱼儿放在玻璃缸里,看它们在水中自由地畅游。有一天,洋洋突发奇想,把金鱼从水中捞出来,丢在地板上。看到金鱼不停地甩动尾巴,洋洋觉得很好玩。

    “洋洋,你怎么这么残忍!鱼会干死的,赶快把它们放回水里去。”爸爸看到这一情景,大声呵斥洋洋。洋洋无动于衷,对爸爸的呵斥置若罔闻。这时,妈妈走过来说:“洋洋,如果你口渴时不给你水喝,你会怎样呢?”

    “我会很难受。”洋洋有过口渴难耐的经历,便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是啊,没水喝很难受,可你把鱼从水里抓出来丢到地上,让它们没水喝,你说它们难不难受啊?而且,鱼是水生动物,比人类更需要水,一旦离开水,会很快死的。它们拼命甩动尾巴,是因为它们太难受了。”妈妈开导洋洋道。

    洋洋不作声了。沉思了片刻,洋洋对妈妈说:“妈妈,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把金鱼丢到地上玩了。”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改正的过程。当孩子犯有过错时,有些家长往往不能容忍,一味责备孩子,甚至打孩子,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如果家长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家长的用意,愿意接受家长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可让孩子进行自我反省,明辨自己的过失。上例中的洋洋在母亲的引导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省,最终认识到了错误。

    让孩子自己承担犯错的后果

    孩子做错了事,许多家长常常替孩子去承担犯错的后果,使孩子觉得做错了也没关系,从而丧失了责任心,不利于培养其自我反省的能力,使他以后容易再犯类似的错误。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承担犯错的后果,让孩子明白,一旦犯错,将会造成不良甚至严重的后果。

    有一位爸爸发现自己的儿子在犯错后总是推卸责任,于是想找个机会好好教育一下儿子。

    有一次,儿子要在周六去参加学校的奥林匹克数学比赛。平时,儿子的数学成绩非常好,而且又善于动脑筋,在这个比赛中取胜的可能性太大了。

    周五晚上,儿子像平常一样,放学回家后就去跟同学踢球了,然后看电视、读课外书一直到11点才睡。每个周六早上,儿子都要睡到9点多才起床。这天,爸爸硬着心肠不叫他,结果,儿子果然9点才睡醒。等儿子赶到学校的时候,考试已经开始了。由于儿子迟到了快一个小时,考试成绩可想而知。

    儿子回家后非常沮丧,责怪爸爸没有叫他早点起床,使他在这次考试中失败了。

    爸爸却对儿子说:“儿子,你明明知道周六要去参赛,为什么不早睡?爸爸周六要去加班的时候,有没有要求你来叫醒我?你总习惯别人提醒你做你自己的事,但是,别人是不可能一辈子提醒你的,你要学会自己提醒自己,做错事后自己反省自己的错误!”

    从此以后,这个孩子做错事后就会自我反省,只要他错了一次,就很少再犯同样的错误。

    启发孩子思考事情的后果

    孩子的意志力较差,容易受他人语言、行为的影响,而且孩子容易情绪激动、做事冲动,容易不计后果地做事情。因此父母应该适当地启发孩子思考事情的后果,让孩子进行自我反省。

    有一次,爸爸带小明去逛街。小明看到了一双带皮毛的漂亮鞋子,非常喜欢,就吵着要爸爸买下来。爸爸不同意,因为这是一双木头做的鞋子,不适合孩子穿。

    小明哭闹着执意要买。爸爸想了想,就对小明说:“我可以答应给你买这双鞋子,但是,你要承诺,买了以后你必须穿这双鞋子,否则我就不给你买。”

    小明想着可以买自己心爱的鞋子,高兴地答应了。

    谁知,鞋子买回来后,小明才发现穿起来会“咔嗒咔嗒”作响,非常不舒服。如果长时间穿这双鞋子,脚会很累。现在他才知道父亲之所以不让自己买这双鞋子的原因,自己确实太虚荣了。

    聪明的父亲看出了小明的想法,他对小明说:“孩子,我并不强迫你去穿这双鞋子,但是,你要学会反省自己,不要让自己陷入不良思想的陷阱。”

    虽然父亲没有强迫小明再穿这双鞋子,但是,小明觉得应该给自己一个警示。于是,他把这双鞋子挂在自己房间容易看到的地方,让它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任性,不要贪慕虚荣。

    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产生的内心体验,在面对一些烦琐的事情时,人都容易产生焦躁不安,或者悲观,或者焦虑,或者沮丧,或者愤怒……这些都是情绪的一种表现。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情绪的海洋中。情绪这东西十分微妙,难以言传,它看不见,摸不着,对我们的影响往往超乎想象。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余威是一名大三的学生,好多年幼时的经历他都已经忘记了,但在他9岁那年发生的一件事却一直令他记忆犹新。那一年的一个周末,他和朋友约好去郊外远足,但父母却说什么也不同意他去。余威感到十分愤怒,他跑回自己的房间,捏紧拳头在墙壁上猛击。他一边哭一边打,双拳血肉模糊都没感觉到。任何人的劝说他都听不进去,最后,父亲气得揍了他一顿。后来,母亲一声不吭地进来给他涂止痛药,并包扎好,但是,母亲始终也没有说一句话安慰他。于是,又恨又怒的余威又倒在床上大哭了半个多小时。直到他心态平和后,母亲才进来对他说:“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发怒本身就是一种自我伤害,而且对事情的解决是于事无补的,需要好好克服。”

    就这样,母亲所说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余威的心中。虽然现在他已经成年了,懂得了许多道理,但只要一回想起那件事情,他就觉得母亲那次对自己的谈话是这一辈子最值得珍惜的谈话。

    看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相当重要的,它是我们成功的前提,更是我们身心健康的保证。

    情绪控制是一个人人都必须掌握的很重要的能力,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应该对自己的情绪学会收放自如,情绪控制不好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和性格,最终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具有的情绪调节能力,而不是他们的智力,是他们以后生活中能否成功、是否快乐的最好预示。

    情绪愉悦的孩子,身体健康,充满活力,能更冷静更客观地对待困难和挫折,并寻找办法战胜它们。而情绪低落的孩子,其前进的动力、决心和成功的欲望更容易受到压抑和摧毁,这将阻碍他们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可以说,积极的情绪虽然不能保证孩子将来一定能成功,但至少能奠定成功的基础。所以,教导孩子妥善管理情绪,是给孩子一把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家长不可等闲视之。

    妈妈应对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进行反省

    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情绪表达习惯,父母首先应对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进行反省,因为父母的榜样作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生活中,有些家长心情好,就对孩子溺爱得要命;而一旦心情糟糕,看见孩子就觉得不顺眼,少不了训斥打骂。这样一紧一松的家庭教养方式实在有些糟糕。

    父母情绪的起伏变化直接作用于孩子,这会使孩子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成人之后,情绪也会起伏不定,忽冷忽热,也有可能最终学会粗暴待人等不良习惯,这会对孩子的未来造成消极影响,不利于孩子以后的生活和事业。因此,父母要对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进行反省。

    教孩子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个钉子。第一天,男孩钉了37个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得多。终于有一天,他一个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

    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拔掉一个钉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最后,钉子被拔光了。爸爸的方法让这个小男孩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是正在成长中的人,他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他没有那么多心力来承担成人的喜乐哀愁。父母要以安慰的言辞和关爱对孩子施与同情心,帮助孩子发泄他们的情绪,辅导孩子进行情绪调整。如冷处理、设法转移孩子注意力等。同时家长也应帮助孩子学习主动自觉地控制其情绪。例如,在盛怒时,不妨赶快跑到其他地方,或找个体力活来干,或者干脆跑一圈,这样就能把因盛怒激发出来的能量释放出来。

    让孩子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

    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激发人体的潜能,使其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维护心理健康;消极的情绪体验只能使人意志消沉,有害身心健康。为此,学会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情绪,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父母,要教育孩子乐观地面对人生,帮助孩子进取,克服一些他现在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教会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保持乐观。

    晓霞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小女孩。一次,她不小心把姑姑送给她的手表弄丢了,那是她最心爱的手表,因此她非常伤心。丢表了以后,晓霞几天都无精打采、情绪不佳,看谁都有点儿不顺眼,因此总是乱发脾气,结果没几天就病倒了。

    后来,姑姑来看望晓霞。得知她生病的原因后,姑姑拉着晓霞的手,亲切地对她说:“傻丫头,如果你损失了一百元钱,那你还会损失两百元吗?”晓霞有气无力地说:“当然不会了。”她不解地看着姑姑,不明白姑姑为什么会问她这样的问题。

    “这就对了。你看,你只不过丢失了一块手表,可是你一连好几天都不开心,结果卧病在床。你丢的不仅仅是手表,还有快乐的心情以及健康的身体。”姑姑心疼地对晓霞说。听了姑姑的话,晓霞如醍醐灌顶,她终于明白了,面对无法挽回的局面,应该调整情绪、积极面对,不能让消极的情绪左右自己。

    于是,晓霞不再为那只丢失的手表伤心了,她调整情绪,努力学习,又拥有了快乐的心情。

    劳动教育必不可少

    劳动,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基本条件,人类能够繁衍生存下去,是离不开劳动的。不管社会怎样进步、科学怎样发展,劳动永远是人们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根源。现代社会的每一位家长,都应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劳动观念的培养、劳动技能的掌握,是孩子成才的必要条件。

    劳动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孩子爱劳动,就能尊重劳动人民,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爱惜公共财物;能懂得幸福生活要靠劳动创造,要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创造,从而养成勤俭朴实、热爱集体、谦虚谨慎的良好品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孩子从小生活在较为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家长习惯于包揽孩子的一切,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很少有劳动锻炼的机会,这使他们缺乏劳动意识,更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中国孩子与国外孩子在独立意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等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这不由得让人担心,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未来一代是轻视劳动、缺乏劳动技术能力的一代,那么将来他们靠什么去生存立足,又怎么能担当起建设国家的重任呢?

    因此,父母应该从小注意对孩子进行劳动意识的教育,进行对劳动实践的培养,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快乐和喜悦,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

    希尔顿是美国希尔顿饭店的创始人,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注重培养他劳动实践的能力。

    有一天,天刚亮,父亲就把希尔顿叫起来,把一个大约两米长的草耙交给他,并用愉快的声调说:“你可以到畜栏里工作了。”小希尔顿接过这个比他的个头高两倍的草耙,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劳动。就这样,希尔顿少年时代便在父亲的带动下,边读书边干活,养成了勤勉和善于经营的本领。

    希尔顿上学后,父亲专门开辟了一块地给他,让他自食其力,学会耕种赚钱。他在地里种上青菜,每天放学后就跑去松土、浇灌和施肥。等青菜收获了,他便拿到市场上去卖。这时,他的第一个顾客往往是他母亲。当他接过母亲手中的钱时,他总是深深地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倍加珍惜。

    学校放假时,小希尔顿就跑到父亲的商店里去打工,跟父亲学做生意。父亲教会他如何处理各种各样的业务,如何衡量信用,如何与顾客讨价还价,如何揣摩顾客的心理需求,如何进货退货,以及如何在紧要场合保持心平气和。有一次,父亲让他帮忙进货,他一个人跑到离家几百里的地方,一去就是十几天。在这样的磨炼中,他得到了许多经验,胆子也越来越大,迅速地成为一个出色的小生意人。而正是这些必要的训练和宝贵的经验,促成了他日后的成功。

    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有好处的。劳动不仅能够造就一个人,而且能够给人以快乐和幸福。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劳动是人生一桩最紧要的事情。”法国著名作家法朗士也说:“人类的劳动是唯一真正的财富。”所以劳动对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孩子当然也不例外。从小就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是对孩子自主能力的一个很好锻炼,对其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是所有父母应尽的职责。

    舍得让孩子流汗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孩子对劳动产生兴趣时,家长却对其百般阻挠。殊不知,家长对孩子的“不舍得”,在孩子眼中却是“不信任”的表现,这是对孩子劳动潜意识的扼杀,也是对孩子劳动积极性的打击。

    有个中学生回老家看望80岁高龄的外婆,想为老人做点事,但老人不让干。一清早,孩子去喂鸡。老人见了,一把夺过饲料说:“大清早的,谁让你干这活儿,回屋去。”下午,孩子去扫院子,老人又说:“天这么热,毒日头底下晒不得,快进屋看书去。”

    许多孩子的无能和懒惰,就是这样逐渐形成的。所以,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不要拒绝孩子,应该抓住这个引导、教育孩子劳动的大好机会,不仅要耐心地手把手去教孩子,而且要告诉孩子劳动的正确方法和技巧,还要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以及在劳动中保护自己。只有这样循循善诱,家长才能让孩子始终保持对劳动的热情,从而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

    让孩子学会做家务

    做家务是培养孩子劳动能力的好办法。父母适当地交给孩子一些工作,让孩子学着做些简单的家务,不仅能减轻父母的负担,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孩子的好办法。孩子也可以充分体会到父母平时的辛苦,也能够使他们学会自我负责、生活自理。

    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很小的时候,就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会了做家务。在学习之余,艾森豪威尔不仅要砍柴、做饭、打扫卫生,还要在自家的空地里学种蔬菜,参加家庭劳动。

    有一年,艾森豪威尔的弟弟染上了猩红热,家里顿时紧张起来,猩红热是一种传染病,病人必须和家里人隔离开。于是,父亲便和几个孩子挤着住在楼下,由母亲来照看弟弟。由于父亲每天要工作,两个哥哥又在外地打工,其他的几个孩子年龄尚小,所以母亲就把烧水做饭的事情交代给艾森豪威尔去做。小艾森豪威尔此前根本不会做饭,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也只有下定决心把饭做好。

    刚开始,母亲手把手地教他生火、切菜、做饭的一整套程序,每天把要做的饭菜都准备好,小艾森豪威尔便开始一个人在厨房里忙活起来。凡事都是被逼出来的,他虽然从来没有做过饭,但对做饭还是感到很新鲜有趣,所以就做得很认真仔细。刚开始的时候厨艺不精,做出来的饭菜常常让家里人难以下咽,但母亲每次都吃得很起劲,还鼓励他说做得很好吃,让他继续努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艾森豪威尔的厨艺有了很大的提高,还练就了几个拿手好菜,看到家里人每天吃饭狼吞虎咽的样子,他高兴极了。

    从此以后,艾森豪威尔便承担起了家里做饭的任务。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学校组织郊游,由他来负责给大家烧饭。凭着母亲教给自己的手艺,他做了一顿丰富的野餐,令同学们赞不绝口。这也使他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依靠艰苦的劳动,才能改变和创造生活,赢得他人的赞赏。

    直到晚年,艾森豪威尔还常常津津乐道地向别人讲述自己少年时期做饭的经历。

    教给孩子一些劳动技能

    有一次,艳红在帮助妈妈洗碗的时候,由于碗碟没有摆放好,最后斜着倒地,那些碗变成了碎片。艳红惊慌失措,胆怯地望着妈妈,不知如何是好。妈妈笑着安慰艳红说:“没关系的,你能帮妈妈洗碗,妈妈已经很高兴了,打碎几个碗没什么大不了,以后小心点儿就是了。”在妈妈的安慰下,艳红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接着,妈妈又给艳红示范洗碗时的注意事项,告诉艳红放碗和碟子时,一定要摆放稳当,洗碗的水龙头不要开得过大……在母亲的鼓励和教导下,艳红很快成了家里的劳动能手。

    可见,劳动需要一定的技能,干什么活都有一定的干法,这就要求父母教给孩子一些劳动的程序、劳动的操作要领、方法及劳动的技巧。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父母应该耐心地讲解劳动的各种步骤、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项。父母在教孩子学会劳动技能的时候不要急于求成,而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逐渐提高劳动的难度和强度。在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哪怕这个进步是非常微小的,父母也要鼓励孩子,让孩子从劳动中体验到快乐和幸福。

    理财要从娃娃抓起

    理财是人生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成人必备的,也是孩子不可或缺的课程。正确的金钱观和理财方法,会成为孩子未来事业、生活的好帮手。

    当社会变得越来越商业化的时候,许多家长害怕自己的孩子“有了钱就变坏”,于是严格控制孩子的零花钱,以为这样就能端正孩子的消费观和金钱观。其实,这种观念是落后的,这种做法也没有什么好处。

    一个在金融界打拼多年的父亲,去世后留给未满二十岁的儿子上亿元的财产。结果在他过世后,儿子随即大肆买房、买跑车、出国旅游,恣意享受人生,结果不出三年,上亿元的遗产被挥霍一空。

    可见,若没有尽早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理财智商,留给他们再多的财富,终究会挥霍一空。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孩子对金钱的兴趣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早期的金钱教育对儿童树立一个正确积极的金钱观,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与技巧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作用。

    一项对2000余名未成年犯和1000余名普通未成年人的调查显示,未成年犯的零花钱明显多于普通未成年人,而且在所有犯罪类型中,因为抢劫、盗窃等与“钱”有关的罪名而入狱的孩子占到全部未成年犯的70%以上。未成年人因钱迷途的教训,反映出对孩子的理财教育的缺失。没有受过理财教育的孩子只知道花钱,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和创造财富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

    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指导孩子熟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与工具,从短期效果看是养成孩子不乱花钱的习惯,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孩子及早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使其在高度发达、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具有可靠的立身之本。

    鼓励和引导孩子学会储蓄

    家长都不希望孩子乱花钱,而且最好是能把一部分的零钱或压岁钱存起来。但是,孩子大多数是立即享乐主义者,除非有很好的理由,否则很难让他们存下钱来。父母可以利用孩子要求买一些价格较贵的东西,如他想买一套音响或一辆自行车,建议他开始存钱。为了鼓励孩子,建议父母提供给孩子那部分的补助的比例要相对提高。例如,6岁大的孩子想买一件价格200元的模型汽车,父母可以告诉他:“只要你存了40元,我出其他的160元。”而如果父母告诉他的是各出一半钱,孩子一想那要存多少才能得到,就可能放弃了存钱的念头。此外,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存钱是为了将来买到真正需要的东西,因此有时得忍痛放弃一些眼前想买的东西。通常,买的东西虽然孩子只出了一元钱,孩子也会比较爱惜的。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常会代管孩子的礼金或压岁钱做储蓄,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得账目清楚,最好的方式是准备一本账簿,清楚地记下每一笔进出金额的数字和日期,其意义并不是与孩子锱铢必较,而是兼具互信和鼓励的表现。

    孩子上小学以后,父母可以陪孩子到银行办理账户的申请,也可趁机教导一些存取款的手续和知识。当孩子拥有自己的一本存款簿,知道其中的数字意义,他会愉快地看着日渐增加的存款,进而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如果存款簿的数字很少,而又有想买的东西时,孩子自然得加紧储蓄的努力了。

    劳动是最好的赚钱方式

    现在,大多数孩子只管伸手要钱,似乎永远是理所当然的消费者,从来没有通过自己劳动挣钱的体验。他们不是靠自己的付出得到等价的报酬,却有着强烈的消费需求和欲望,使他们对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很多家长对孩子教育中的一个盲点。所以,家长要多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让孩子理解金钱是通过劳动取得的,让孩子懂得勤劳致富光荣、好逸恶劳可耻。父母还可引导孩子适当参加劳动,以获得劳动报酬,体验用劳动换取金钱的快乐。

    李丽的妈妈很注重对孩子理财方面的教育,每次给孩子零花钱,她都会告诉孩子这些钱是父母通过劳动挣来的,而且还告诉孩子,自己通过劳动挣来的钱花起来才会开心,并且鼓励孩子也用自己的劳动去挣钱。

    这样,李丽不但很早就知道金钱是通过劳动换来的,而且开始做家务的时间也比较早。她根据父母的吩咐,把“义务劳动”做完之后,又做了父母给他安排的有报酬劳动。李丽的许多零花钱都是通过自己的额外劳动挣来的,她为此很自豪。

    李丽的父母看着孩子知道通过劳动挣钱,而且能够把这些劳动和义务分开,感到十分欣慰。

    鼓励孩子自己挣钱,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只有体会到了挣钱的不易,孩子才会改正大手大脚、挥霍浪费的坏习惯,而开始精心地计划自己的财务收支,这样就逐渐提高了他的理财能力。孩子在体验中也学会了理财的方法。

    引导孩子合理消费

    家长可以协助孩子拟定一个消费计划并正确执行。让孩子通过亲身的消费体验,学会精打细算,不乱花钱,不浪费钱财。

    暑假到了,爸爸妈妈要带11岁的小明从北京家中出发到青岛旅游,小明没想到妈妈竟把这次一家三口的旅途开支任务交给了自己。计划是在青岛玩五天,开支不得超出5000元,而且剩下的归自己。

    小明事先设计了一个简易账本,其中分总额、支出、备注三大项,在支出栏中,小明将每天的花费情况都逐一对应地记录在账本上,而且每天都搞预算,原则上是:只许结余,不准超支。五天下来共花费4700元,其中:车费1500元,景点门票费1200元,食宿费1000元,购物费1000元,这样回到家中还结余300元,作为一项父母对自己的奖励。

    小明通过一次亲身消费体验,树立了节俭、节省的观念,学会了如何用较少的钱去办较多的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