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县军事志-军事环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概述

    富县,北枕榆林,南俯关中,东达山西,西通兰州。自古以“三川交汇、五路咽喉”而为兵家必争之地。境内地形复杂,原、山、川、沟纵横交错、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

    第一节 地理形势

    一、地理位置

    富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南部,距延安市90公里,距西安市290公里。地处东经108°29′30″~109°42′54″,北纬35°44′6″~36°23′之间。东依黄龙山系与宜川、洛川相邻,西依子午岭与甘肃合水、宁县相接,南与黄陵隆坊原相靠,北缘丘陵沟壑区与志丹、甘泉、宝塔区相连。东西宽111公里,南北长73.7公里,总面积为4182平方公里,占延安市总面积的11.7%。

    二、辖区沿革

    富县,原名鄜县,始设于秦代。

    战国初期富县属魏,筑有雕阴邑。公元前330年,秦将龙贾率兵伐魏,夺取雕阴邑,后设雕阴县。西汉时设雕阴、直路二县,东汉时直路县并入雕阴县。东汉末年,匈奴等族内迁,县废。

    前秦永兴二年(358),在境内设立长城县,西魏废帝三年(554)改名三川县。隋开皇三年(583)分北部增设洛交县,唐武德元年(618)在洛交城兼设鄜州,将洛交、三川二县各一部分另设直罗县。北宋熙宁七年(1074)将三川县并入洛交,元至元四年(1267)撤销洛交、直罗二县,辖地并入鄜州。

    民国二年(1913)撤销鄜州,设立鄜县。1934年,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在境内设立鄜甘、鄜西、中宜三县,1935年10月鄜甘、鄜西二县合并为鄜县,12月,中宜县迁设于今黄陵县境内。

    1958年12月撤销鄜县,辖地并入洛川县,1961年9月恢复鄜县,1964年9月1日,因“鄜”字生僻,国务院颁布:鄜县更名为富县。

    三、行政区划

    明弘治年间(1488—1505),鄜州辖地划编为利民、忠义、思义、太安、好德五乡,五十二里。

    民国元年(1912),废州设县,沿清末十六里建制。

    1940年2月,鄜县正式归属陕甘宁边区辖治,全县划编为大申号、交道、牛武、城关、永平、太乐、道德、张村驿、直罗、大义10个区,58个乡。

    1949年10月,全县重新划编为城关、交道、羊泉、寺仙、张村驿、黑水寺6个区。

    1958年12月,撤销鄜县,辖地并入洛川县。

    1961年9月,鄜县与洛川分县,恢复鄜县建制。

    2005年,全县共辖城关、茶坊、交道、牛武、羊泉、张村驿、直罗、张家湾镇及吉子现、钳二、南道德、北道德、寺仙13个乡(镇),城区街道办事处1个,行政村241个,自然村564个。

    第二节 自然环境

    一、地形地貌

    富县县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川地最低处位于葫芦河出口处,海拔846.6米;山地最高点位于县西南部子午岭最高峰,海拔1687米。境内川原交错,沟壑纵横,植被覆盖率高。从地貌上看,可分为台原、丘陵、河谷等多种地形。

    台原,境内分布甚广,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河流的两侧。原面宽窄不等,原上基本平坦,为农耕地带。川原交界处,坡度较大。主要台原有交道原、羊泉原、北道德原、寺仙原等。

    丘陵,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和东部林区。海拔1172~1526米。沟谷切深300米左右。

    河谷,主要分布于洛河及葫芦河川道,海拔846.6~1091.7米。川道土地比较平坦,水资源丰富。

    二、地质

    富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属华北陆台的鄂尔多斯地台的一部分,地质结构比较稳定。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岩石在全县均有分布。

    全县岩石自西向东大致为:槐树庄和大东沟以西为褐红色中厚层细砂岩;张家湾至黑水寺之间为褐红色块状中细粒砂岩,厚度在100米以上,性松易开凿。从黑水寺向东到安家川,沿沟南北袋状分布着灰色泥灰岩,厚度约100米,性脆坚硬,不易开凿。从安家川沿葫芦河到真庄,南北袋状分布着灰绿色块状中细粒砂岩,性略坚硬。从真庄向东包括张村驿、北道德、钳二、茶坊和城关大部分布着灰白色中细砂岩与绿色含砂泥岩互层。羊泉、交道原面地区,岩石多被厚150米左右的黄土覆盖。

    三、气候

    富县地域属大陆半寒带气候。全县除羊泉、交道两大原外,其余均系山区,具有山沟、丘陵地的小气候特点。冬季长,春、秋、夏三季短,气候变化剧烈,降水分布极不均匀。

    降水:年降水量一般为500~600毫米,年最大降水量871.9毫米(1975年),年最小降水量325.2毫米(1995年),日最大降水量149.5毫米(1992年8月12日),最高月份降水量344.5毫米(1988年7月),降水强度大的阵性降水天气出现在7、8、9月。降雪一般开始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次年4月份以后不易形成积雪。年降水多集中于夏、秋两季,约占全年降雨量的2/3以上。

    气温:年平均温度9.3℃,地域气温差异较大,最大差值2度左右,极端最高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26℃;年最冷的月份80%出现在1月,平均气温在-5℃以下;最热月份在7月份,平均气温在20℃以上。

    风:年平均风速为2~3米/秒,最大风速为20米/秒,60%的大风出现在4~6月。

    雾:全年雾日多达50天,年平均出现24天。8~10月雾日出现最多,雾消时间在上午8~10时。

    冻土:冻土平均初期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平均终期在3月下旬、4月上旬。年最大冻土深度原面70厘米,川道冻土深度在70~100厘米之间。

    结冰:平均结冰厚度为26厘米。特别寒冷的年份,冰层厚度可达80厘米左右。

    四、水源、水库

    境内川道水源丰富,埋藏较浅。原区水源一般埋藏较深,深达100~150米,但水质好,贮量大。境内主要河流有洛河、葫芦河,主要水库有大申号水库、柳梢湾水库和川口水库。

    洛河:由茶坊镇黄甫店村入境,流经县城,从洛阳石门子村出境。境内长度26公里,流域面积1124.57平方公里。河床平均比降1/250。年平均流量35822万立方米,年平均流量18.91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6000立方米/秒(1994年8月31日)。封冻期65~71天。

    葫芦河:由张家湾五里铺村入境,流经直罗、张村驿、吉子现、南道德乡镇,从南道德乡新民村出境。境内流长109公里,流域面积3057平方公里。河床平均比降1/500,年均径流量11746万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1240立方米/秒(1996年7月31日)。

    大申号水库:位于县城北6公里处,城关镇莲花池村附近。库容314万立方米,有效库容量174万立方米。坝体均为黄土,高16米,顶宽8米,底宽104米。

    柳梢湾水库:位于牛武镇管头村附近。库容23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量124万立方米。坝高17米,长388米,顶宽4米,底宽70米。

    川口水库:位于张村驿镇西1公里的川口村。库容37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00万立方米,坝体均为黄土,高26米,顶宽5米,底宽141米。

    五、矿产及森林资源

    富县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种类较多,石油、天然气和森林资源尤为突出。

    石油:主要在张家湾、直罗、张村驿、牛武一带。至2005年,已探明地下原油储藏量1743万吨,年开采量2万吨。

    天然气:主要分布在葫芦河上游的直罗、张家湾等地区。至2005年,已探明地下储藏天然气14.8亿立方米,现在年开采量达440万方。

    煤:煤储量177.5万吨。分布在牛武、张村驿镇和寺仙乡地域。

    森林:主要分布在县西部的张家湾、直罗、张村驿和东部的牛武、茶坊镇一带。截至2005年,全县共有森林387.1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1.73%。木材蓄积量为711.66万立方米。

    第三节 人文环境

    一、人口

    自人类社会尚处于“饮血茹毛”的原始时代,富县就有先民活动。从秦、汉开始到元、明时期,县域人口起伏变化较大。隋大业五年(609),境内洛交、三川两县,约为21396户,106978人。唐武德元年(618),境内洛交、三川两县,约为681户,20486人;唐天宝元年(742),境内有洛交、三川、直罗三县,约为1409户,92228人。宋崇宁元年(1102),境内有洛交、直罗两县,约为17705户,46208人。元中统四年(1263)境内约有409户,5915人。清道光三年(1823),鄜州直辖23里,7333户,75220人。民国十七年(1928),鄜县有4784户,27010人。1946年,全县人口发展到8521户,41252人。1947年,国民党军侵犯陕甘宁边区,因战争人口有所减少,1948年全县有8228户,36953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1949年,全县有9100户,41400人;1972年有19069户,100100人;1985年有25523户,120849人;1995年有33529户,137472人;到2005年年底,全县共有44487户,147512人,其中男性77224人,女性70288人。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30457人。主要民族是汉族,占全县人口的99.9%。

    全县信教人员2000多人,主要分布在交道、茶坊、牛武、北道德、钳二等乡镇。

    二、经济

    县域自古为传统农牧区,生产力低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发展速度在不断提高。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富县工业、农业、商业和多种经营等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经济形势越来越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到2005年,县工农业总产值达152785万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898万元,工业总产值107887万元。全县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153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380元,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431元。

    三、教育

    富县文化教育历史悠久,曾设有私塾、社学、州学、书院,唐代曾是陕北文化教育的中心,宋代至民国时期,由于受战乱影响,文化教育逐渐衰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富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2005年,全县共有各类学校231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3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215所。在校学生31548名,其中高中学生3853名,初中学生10523名。全县有专职教师2186人,其中高中教师168人,初中教师559人。

    第四节 交通、通信

    一、交通

    (一)古道

    秦直道: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命大将蒙恬南起林光宫(今淳化县武帝村)、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监修直道,全长700公里。秦直道经黄陵县境在古道岭的三面窑进入富县,沿子午岭东侧北上,途经直罗、张家湾镇的防火门、八面窑、槐树庄、白家店、大麦秸、五里铺、水磨坪等村庄,从八卦寺村墩儿梁进入甘泉县。县境内秦直道长90公里,宽30~40米。

    五交古道:东晋时期,前秦苻坚在位时(357~385)建五交城。两晋时期,五交古道东经牛武通往定阳(今宜川县);东南经交道鲁家庄红火店、相思铺通往洛川县旧县镇,再经草地、槐北、石头通华州;南经姚家原、石家河、吉子现、三川驿通杏城(黄陵)往同官(铜川);西经羊泉、张村驿、直罗、王家角、和尚原通甘肃庆阳;北经雕阴古邑(今茶坊镇黄甫店村南西侧)往甘泉通延州(今延安市区)。

    大夏古道:东晋义熙十二年(416),赫连勃勃攻打后秦军事要地杏城(今黄陵县城西南),发役修筑行军运粮道路,从鄜县境内通过,故称大夏古道。此道北起大夏都城统万城(今靖边县白城子),经志丹县后进入鄜县张家湾乡八卦寺村的墩梁,沿洛河与葫芦河的分水梁南下经降台、巴掌坬、高坡、照八寺到南道德出县境,直通杏城。大夏古道在鄜县境内里程约为130公里,路面宽3~5米。

    唐古道:鄜县与黄陵县交界的桥山山脉有一条古道岭,因山岭上有唐武德二年(619)秦王李世民北征时修建的一条行军运粮道路而得名。唐古道东起鄜县三川驿,经桃园、寺仙、太平、柏树店、天池湾、三面窑、月亮坪,西出兴隆关通甘肃陇东地区。在县境内里程100多公里,路面宽5米左右。

    (二)骡马大路

    陕甘宁边区时期物资运输主要靠牲畜驮运。驮运所行走的道路称骡马大路。当时出县境的有鄜延、鄜宜、鄜旧、鄜黄、鄜马、鄜庆、鄜定七条骡马大路。

    鄜延路:县城经甘泉至延安。境内路长22.5公里。

    鄜宜路:县城经牛武过晋师庙梁到宜川。境内路长45公里。

    鄜旧路:陕甘边区时期,因洛川有国民党封锁,南下渭北,从县城出发经交道、鲁家庄相思铺出县境到洛川旧县镇。境内路长15公里。

    鄜黄路:县城经羊泉,越葫芦河,过瓦渣岭,再经寺仙现头村出县境到黄陵县城。境内路长45公里。

    鄜马路:县城经羊泉、张村驿进川口沟,再经四家岔、党家河、柏树店、双龙至旬邑县的马栏。鄜县至马栏131公里。境内路长60公里。

    鄜庆路:鄜县经羊泉、张村驿、直罗、王家角、和尚原的雷家角出县境至甘肃庆阳。县境内路长90公里。

    鄜定路:鄜县到定边驮盐,走大路经甘泉、延安、子长、绥德、米脂、横山。1941年改道经羊泉、张村驿、直罗、王家角、和尚原进入念沟,经水磨坪、八卦寺、油坊头翻越分水梁到志丹县,再经旦八、吴起梁庄至定边、盐池,全程425公里。境内120公里。

    (三)公路

    1.国家公路

    黄陵—延安高速公路:是国家南北大动脉包(头)茂(名)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境内,南起交道镇界子河村,北到牛武镇四家岔四号沟,长41.3公里。全封闭双向四车道,晴雨无阻。境内隧道有3处:燕麦沟隧道、羊泉沟隧道、四号沟隧道。共有大小桥梁59座。

    西安—包头公路:原名咸榆公路。县境内南起界子河,北至黄甫店,长40.8公里。二级公路,晴雨无阻。

    兰州—宜川公路:东起宜川壶口,西至兰州。在晋师庙梁隧道入境,途经牛武、茶坊、富城、北道德、张村驿、直罗、张家湾等乡镇,于雷家角进入甘肃省合水县。境内路长189公里,为三级路面。

    2.地方道路

    富县县城—张村驿寺峪村公路:起于富县县城,止于张村驿镇寺峪村,为沥青路面,路面宽6米,三级油路,全长43.5公里。

    黄陵—直罗镇香炉沟公路:起于黄陵龙首,止于直罗镇香炉沟,为沥青路面,三级油路,路面宽5~6米,全长71.27公里,境内路长43.5公里。

    富县吉子现—洛川公路:起于吉子现乡,止于洛川县城,路基由砂砾土组成,路面宽6米,通车里程12.2公里。

    牛武—洛川旧县公路:起于牛武镇,止于洛川县旧县,砂砾路面,宽3~6米,境内通车6.8公里。

    羊泉—南道德公路:起于羊泉镇,止于南道德接香黄路(黄陵至香炉沟),全长40.5公里,沥青路面,宽6米,三级公路。

    (四)铁路

    西安—延安线铁路:南起西安,北至延安,为神(木)延(安)铁路之一段,全长315公里。自黄甫店入富县境内,从峪口界子河出境,境内总长33.5公里。富县火车站位于县城北教场。

    二、通信、网络

    1952年,富县架设了第一条通往甘泉、延安的明线通信线路。在随后的50多年里,电信事业有了快速的发展,截至2005年,全县已建成光缆传输线路409.75皮长公里,交换、接入网点35个,小灵通基站55个,小康通基站4个,交换容量29444门,用户25696户,数据端口容量3536个,用户1816户。实现了全县13个乡镇,241个行政村,村村通电话,60%的行政村具备通宽带业务。

    三、邮政

    宣统元年(1909),鄜州城始设邮政代办所。1936年,开通鄜县—洛川—中部(黄陵)和县城—北道德及县城—张村驿步班邮路。张村驿设邮政代办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邮政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截至2005年,全县设邮政所11个,信报箱186个。农村投递线路36条,邮路总长单程1395公里。投递256个行政村,231所学校。有780个固定投递点。全年投递函件21.6万件,包件1.62万件,报刊发行量127.44万份。随着交通设施的不断改善、交通工具的变化,全县境内,重要信件一日内便可送达乡村。

    四、广播电视

    1958年,鄜县创办广播站。1975年4月,陕西第一部同步脉冲峰值3瓦晶体电视插转机在富县调试成功。截至2005年年底,全县241个行政村广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并建成106个有线电视接入网点,50个数据宽带接入网点,数据端口容量1000个。广电通讯光缆长245.27公里,电缆皮长587.655公里,网络覆盖全县达70%以上。2006年全县广播覆盖率达91.6%,电视覆盖率达95.7%,有线电视覆盖率43%。实现了有线电视、数据业务、党政信息三网合一,前端与末端信息互动共享。

    第五节 军事要地

    富县历来为陕北的战略要地。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进驻关中,中原民族北上反击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境内战事频繁,特别是在陕甘宁边区时期,富县成为国共两党两军斗争的前沿阵地,其军事地位更加突出。

    一、历代战场

    雕阴城:地处茶坊镇黄甫店村南西侧,战国时期,此地为魏国的雕阴县城。秦惠文王八年(前330),秦国命公孙衍为统帅出师伐魏,在雕阴城下,魏将龙贾战败,被秦军伏兵抓获。

    沙西沟:地处县城西6公里,城关镇与钳二乡交界处。唐贞元三年(787),鄜州守将吴法超起兵叛乱。唐德宗命陕西防务御使李密率兵围歼叛军。李密兵埋伏在沙西沟一带,吴法超叛军4000步骑,行至沙西沟,被李密伏兵全部围歼,吴法超当即被斩。

    鄜州城:地处富县县城。清同治七年(1868)二月,回民军统帅王疯子、马复胜率两万兵力围攻鄜州城。清军主将刘端冕和副将田玉广领兵向鄜州进剿。一场激战,回民军伤亡惨重,溃退鄜州城。

    榆林桥:地处茶坊镇榆林桥村,距茶坊10公里。1935年10月25日,红军十五军团第75师、第81师和鄜县游击队,在榆林桥围歼了国民党东北军第107师第619团和第620团的一个营,生俘第619团团长高福源。

    直罗镇:地处县城西部的葫芦河川道。该镇北与甘泉县府村乡相接,东与北道德、岔口相连,南伴张村驿,西靠张家湾。全镇面积295平方公里。

    1935年11月21日,中央红军在直罗镇全歼国民党军第109师和第106师的一个团,第109师师长牛元峰被击毙。

    二、军事重镇

    茶坊镇:位于县城东1.5公里,309国道(兰宜公路)与210国道(西包公路)交会处;黄(陵)延(安)高速公路的必经地段;西延铁路隔洛河相望。茶坊镇南通西安,北接延安至内蒙古,东控宜川到北京,西扼庆阳至兰州的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秦、汉时,茶坊为咸阳至上郡的必经之路。隋、唐、宋时,为延州道的重镇。北可阻匈奴、西夏之南侵,南可进关中,东能控黄河。抗日战争时期,为陕甘宁边区南大门。该地濒临洛河,地势险要,既可固守,也能机动,军事地位十分突出。

    张家湾镇:位于县城西部,距县城87公里。西与甘肃省合水县相邻,北与志丹、甘泉境相接,是古秦直道经过富县的主要地段。此镇是今309国道(兰宜公路)必经之地,为陕西、山西两省通往甘肃的关口。其背靠子午岭山脉作屏障,沿子午岭两侧的萧关道和马莲河通道直趋关中,为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避过延州(今延安)向南进攻的重要道路。唐、宋时期,这两条通道上的战争频繁发生。张家湾地域森林茂密,地形复杂,容易隐蔽,1947年国民党侵犯陕甘宁边区,中共鄜县县委、县政府和县游击支队进驻该镇的碾沟川八卦寺一带,领导全县10个游击队转战西部山区。张家湾镇既能隔断由子午岭东西两侧通道南进之敌,又便于依托山地向两侧通道出击,该镇在军事地理上占有重要位置。

    三、主要制高点

    子午岭:位于县境域边陲,以岭脊分水梁为界,与甘肃省宁县、合水县相邻。南北走向,海拔为1274~1687米,相对高差为437米。

    古道岭:位于县境西南边,属子午岭山系支脉。古道岭东西走向,西起境内子午岭主峰兴隆关(海拔1687米),向东山势逐渐降低。其岭延伸经月亮坪、三面窑、天池湾、柏树店等山岭村庄,一直到寺仙乡太平村夷为平原。

    关山梁:子午岭山系支脉,位于葫芦河以北西部边缘,南北走向。北起张家湾镇八卦寺的高腰子,南至张家湾镇五里铺村雷家角。最高处海拔1609.4米。

    分水梁:子午岭山系支脉,自西北而东南走向,海拔1512米。山势从西北八卦寺村的高腰子起,往东南山势逐渐降低,盘绕墩梁、风胜窑子、庙儿崾崄、降台、八掌坬后分支。一支往东南延伸到北道德乡的照八寺高地(海拔1390.3米);另一支往东盘绕八十亩原、榆树原、北崾崄等山地村庄延伸到茶坊镇北部洛河西岸的东红(维磨寺)、李家川等村背靠雕山(海拔1172米)。墩梁是分水梁上的一座凸起山峰,海拔高度1625.4米。西北接志丹县界,东北临甘泉县界。

    艾蒿梁:位于县境东北部,牛武镇与延安市南泥湾之间。属黄龙山系支脉,自东南而西北走向,最高海拔1433米。

    晋师庙梁:位于县境东部,属黄龙山脉系支脉,南北走向,是富县与宜川县的天然分界线。最高海拔1478.1米。

    四、古代军事设施

    (一)魏长城

    战国时期,富县属魏国。魏筑长城以御秦。今富城镇监军台石曹沟后山至交道小原子之间,有魏长城遗迹。

    (二)南北教场

    明天启三年(1623),巡河西道张国瑞在鄜州城南边、北边各设防御营一处,辟有“校场”(习武练兵场所)。南校场原有资武亭三间,退庭(军官休息室)三间,台一座,照壁一座。校场东西宽43米,南北长205米。

    南、北教场古称“南校场”“北校场”,后谐音演变为“南教场”“北教场”。

    (三)监军台

    位于县城南2公里,洛河东。唐贞观十一年(637),尉迟敬德为鄜州督都,此设监军行台(军事机关),后称监军台。

    (四)古城堡

    雕阴城:位于今县城以北20公里处,黄甫店李家川一带。《括地志》记载,“雕阴县在鄜州洛交县北三十里,雕阴古城是也”,延安地方志上也有记载。1981年,在黄甫店出土一块唐开元二十年(732)“大唐故左领军卫引驾和府君墓志铭”,其中记载:“开元廿年冬十一月廿七日合葬于雕阴之左原礼也。”

    五交城:为东晋前秦苻坚在位时(357~385)修建。隋大业三年(607),鄜城郡自杏城(黄陵)迁至五交城,改称上郡。唐武德元年(618),改隋上郡为鄜州以后,鄜州城取代了五交城的名称。民国元年(1912),废州设县。1964年9月改称鄜县为富县。

    唐代贞观年间,尉迟敬德任鄜州都督,扩建城池,修塔筑桥。都府州署,建筑林立,五路交通,商贾云集,鄜州城为繁华要地。鄜州城池东临洛河,西依龟山,南至贺家沟口,北至秋家沟口,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0.5公里,周长5公里。唐麟德二年(665)夏季,洛河大洪水,冲毁鄜州城邑。

    长城县城:据《魏书地理志》记载,前秦永兴元年(357),主设“长城县”(今吉子现固险村)。属中部郡辖,至西魏文帝大统元年(535)改长城县为三川县。

    三川城:位于吉子现乡葫芦河川的三川驿村。西魏文帝元年(535),迁长城县改为三川县,延续至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废三川县为三川镇。古城垣址至今可见残存城墙,东西约490米,南北约320米,厚9米,城门宽4米,高3.5米。古街市馆舍、祠庙、仓廓等遗迹较为明显可辨。

    直罗城:位于直罗镇直罗村。汉高祖元年(前206),此地设“直路县”,隋大业年间(605~617),崔仲方被命为上郡(鄜州)太守。崔仲方在任期间,曾主持修筑直罗城,明弘治《延安府志》载:“直罗城,隋崔仲方筑。谓其枕罗原川,其川平直,故名。”直罗县古城遗址位于直罗寨子山脚下,古城墙东西长1000余米,南北宽400余米。

    牛武城:汉高祖元年(前206),项羽立董翳为翟王,董翳步将筑城练兵,畜牛备战,故名牛武城。

    (五)山寨

    富县较大的村庄都有山寨。诸如县城西山寨、交道山寨、逊村寨、阳畔寨、羊泉寨、立石寨、张村驿寨、直罗寨、南道德寨、北道德寨等山寨,全县共有100多个大小山寨。

    (六)烽火墩(台)

    据《鄜州志》载,城南、城北各有墩台1处,兵房1座;榆林桥墩台1处,烟墩5座,驻兵2名;袁家村墩台1处,烟墩5座,兵房1座,驻兵2名;界子河墩台1处,烟墩5座,兵房1座,驻马兵2名;相思辅、牛武城、寺峪、张村驿、代师店、胡家坡、黑水寺、王家角、和尚原均有墩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