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县军事志-序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序一

    《富县军事志》是富县有史以来第一部军事专业志书。它的编修是继《富县志》出版后地方志书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为繁荣富县文化、丰富志书宝库增添了一份珍贵史料。

    富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史料丰富。历史上战事频繁,是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在革命战争时期,着名的直罗镇战役,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陕甘宁边区时期,富县是边区的“南大门”,位居革命前沿阵地。英勇的富县人民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涌现出诸多英雄人物,如富县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的创建者王树勋、英雄团长乔凤鸣、为革命临死不惧的妇女干部郎秀英等。他们的英雄事迹谱写出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是富县人民永久的宝贵精神财富。

    《富县军事志》,融古贯今,纵达历史,横分门类,较完整地记述了富县清代及清以前军事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地方武装组织在革命战争中的丰功伟绩;记述了人民军队和民兵为解放富县、保卫富县、建设富县作出的重要贡献。

    温故而知新。总结历史经验,对我们继承发扬革命优良传统、提高双拥工作水平、加强国防建设、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和谐富县将起到资治当代、教育后代的重要作用。

    值此该志书出版之际,谨对完成此项重要军事文化工程的富县人民武装部、各有关配合单位和辛勤编修人员表示感谢。

    2008年8月16日

    序二

    《富县军事志》是继1994年《富县志》出版之后又一部门类齐全、纵贯古今的地方志丛书。它的编修出版为富县史志文库增添了一份宝贵资料。

    富县地理位置独特,北枕榆林,南俯渭北秦川腹地,东达山西,西通兰州,自古以“三川交汇,五路咽喉”着称,为兵家必争之地。

    在富县这块历史悠久的黄土地上,从古代到近代,军事活动频繁,战事发生较多。战国初期,秦、魏雕阴之战就发生在境内。魏将龙贾战败,全军覆没,秦军大获全胜,从此秦国走向强大。唐代富县为鄜州,唐太宗李世民看重鄜州的军事位置,委派名将尉迟恭(敬德)任鄜州督都,统领四州兵马达六年之久。清代回民军视鄜州为战略要地,与清朝官兵多次交战,争夺此地。中华民国时期,着名的榆林桥战役、直罗镇战役就发生在这里。陕甘宁边区时期,英雄的富县人民为保卫“南大门”,配合八路军进行持久的反摩擦斗争。在解放战争时期,富县游击队与国民党军队战斗达120多次。革命战争年代,英雄的富县人民为革命胜利抛头颅、洒热血,涌现出众多英雄人物和革命志士,他们的英名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富县是一片红色的革命土地,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革命前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富县军事志》较完整地征集记述了本地军事史料,它的出版对我们今天继承发扬革命优良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搞好人民武装工作,做好非战争军事行动准备工作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8年9月8日

    概述

    富县位于延安南部,距延安市90公里。辖13个乡镇,1个街道办,241个行政村,564个自然村。全县有44487户,147512人。总面积4182平方公里。县域地理位置独特,川、原、山脉相间,沟壑纵横,森林茂密,地形复杂,地势险要。自古以“三川交汇、五路咽喉”而着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一)

    富县历史悠久。禹贡时期属雍州,夏商为西河国地,唐代废县建州。辛亥革命后,废州设县。1964年9月,国务院颁布更名为富县。

    战国初期,富县属魏。魏惠王十二年(公元前358年),令大将龙贾北上修筑长城,在雕阴建造城池,驻军10万御秦(今富县茶坊镇黄甫店村西南侧)。秦惠文王八年(公元前330年),秦、魏“雕阴之战”,魏败于秦,将黄河以西15座城池献秦,富县始为秦地,设雕阴县。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令大将蒙恬修筑直道,穿越雕阴西部林区(直罗、张家湾地域),长达90公里。夏凤翔五年(417),大夏天王赫连勃勃为攻打杏城(黄陵),南下夺取长安,修行军运粮道路,穿越境内张家湾、北道德、南道德,长达130公里。唐代是富县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秦王李世民北征行至直罗,看重富县的军事地位。贞观十七年(643),鄜州设都督府,尉迟恭任鄜州都督,统领鄜、坊、丹、延四州兵马达六年之久。唐德宗贞元三年(387),鄜州兵马使吴法超起兵叛乱,被陕西防务御使李密率兵围歼在鄜州城西沙西沟。吴法超当即被斩,其4000余名步骑兵全军覆灭。

    明、清两代,鄜州辖洛川、中部(黄陵)、宜君等县。清同治年间,回民军抗清战就发生在富县。同治七年(1868),回民军统帅王疯子、马复胜率领两万多兵力围攻鄜州城。清军与回民军在富县进行了四次战斗,即鄜州城之战、吉子现之战、牛武川之战、石厂子之战。同治八年(1869),清军在张家湾石厂子击败回民军,守住鄜州境地。

    (二)

    民国时期。1931年冬,鄜县田厢村的王树勋和三名同学秘密筹集资金,购置枪弹,组织了鄜县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与此同时,刘志丹在鄜县西部利用哥老会的掩护,秘密开展革命活动。1932年5月,陕甘游击队转战到鄜县,开始与国民党军队及地方民团作战。1933年春,红军消灭了槐树庄国民党驻军和民团武装,扩大了红军在鄜县的军事势力和影响。在共产党联络员李彦的帮助下,在鄜县槐树庄组建赤卫队,并扩大为鄜县游击队。1934年4月,中共陕甘边特委、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在鄜县葫芦河川一带和鄜县与甘泉交界地区分别创建鄜西革命委员会、鄜甘革命委员会;1935年春,在鄜县与黄陵交界地区建立中宜革命委员会。至此,鄜县境内形成鄜县、鄜甘和中宜三块红色区域和政权组织,同时三个政权组织组建了所属的游击队、游击大队、警卫队等地方武装力量。

    1935年8月,国民党东北军侵占鄜县大部分地区。红十五军团取得甘泉劳山战役的胜利,挥师南下,进入鄜县连续取得羊泉原郭丰、钳二村战斗和榆林桥战役战斗的胜利。11月11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中央红军到鄜县北道德东村,部署直罗镇战役。鄜县地方武装力量在当地县委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密切配合红军,进行积极备战。11月21日,直罗镇战役打响,鄜县游击队、游击大队、警卫队、保卫队等地方武装全部投入战斗。红军在毛泽东主席的亲自指挥下,歼灭国民党1个师和1个团,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伟大胜利,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1936年春,红军主力东征,国民党东北军乘虚侵占鄜县。中共鄜县县委、鄜县苏维埃政府合并成立鄜县战地委员会,带领地方武装组织转战大申号一带进行游击战。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以后,鄜县国民党政府多次制造反共摩擦事件,中共鄜县县委组织警卫队、自卫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940年2月,在驻县八路军的配合下,推翻了国民党在鄜县的各级政权,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新政权,全县成立10个区委,54个乡,各区、乡建立自卫军组织。从此,鄜县正式划归陕甘宁边区管辖,成为边区的“南大门”。毛泽东主席当时讲过:“陕甘宁边区南面有条界子河,界子河南是洛川,河北是鄜县。河南河北两个世界,河南是国民党的,因为我们没有去,人民没有组织起来,龌龊的东西多得很。而鄜县则是一个新世界。”鄜县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权后,多次粉碎国民党对边区实行的封锁,肃清县境内土匪,破获特务组织,安定了社会秩序,全县迅速掀起大生产热潮。

    同时,通过办冬学、夜校、送字上门等形式开展全民业余教育。县、区、乡、行政村建立健全自卫军大队的营、连、排、班制。

    1945年秋季,鄜县党、政、军、民紧急动员起来,开展支援前线、保卫和建设后方的活动。全县动员160名青年参军,并整顿基干自卫军、县保安大队,组织以区为单位的自卫军短期训练。开展群众性的自制地雷、手榴弹、火药、雷管等武器活动。1946年10月9日到11月3日,太乐、大义、交道、牛武等自卫军配合驻军在督河、东屯磨、茹子等地击退国民党军队的12次骚扰和入侵。11月17日,彭德怀副司令员到鄜县茶坊视察南线防务,号召边区军民做好坚壁清野等战备工作。全县人民开始坚壁清野,紧张备战,做好了自卫战争准备。

    1947年1月,胡宗南部队165旅459团的一个营偷袭交道区吉家村,被驻防军和自卫军击退。2月,胡宗南部459团两个营和一个小炮排进犯太乐区,又被驻防军和自卫军击退。鄜县县委、县政府为了镇守住边区“南大门”,决定从全县基干自卫军中挑选300名青年,组成区游击队,坚持武装斗争。3月11日,彭德怀副司令员在茶坊召开第一纵队和新编第四旅营以上干部会议,部署南线防务,要求军民严阵以待,痛打入侵之敌。14日,鄜县游击队自卫军配合驻军完成对国民党军队的阻击任务。县委、县政府针对战斗形势变化,决定转移。同时成立鄜县游击支队,下设三个游击大队和青山游击大队、中心游击大队。各游击队在县支队的统一指挥下,坚持就地作战,灵活出击,互相配合,共同打击国民党军队。此时,国民党军队入侵鄜县县城,县游击队开展分散作战。5月29日,鄜县县委、县政府在套洞原安乐沟召开区委书记、区长、自卫军营长联席会议,总结了自卫战争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号召开展全民游击战,收复失地。并决定给游击支队补充600名队员,增强战斗实力。6月,县游击队分两路掩护县委、县政府机关和学生转移出县境。第一路是牛武、交道等区干部和游击队员沿东路撤至延长县归东工委领导;第二路在西工委的率领下取道甘肃太白,沿子午岭北上到达志丹、吴旗、靖边等地。8月,游击支队回到鄜县,在张家湾大东沟开展游击战斗活动,摧毁了国民党在榆林桥、岔口、磁窑的保公所。9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二、四纵队开展南线作战,县党政干部和学生及地方武装人员全部回到鄜县。延安军分区决定,在鄜县成立西三县指挥部。在西三县总指挥部领导下,鄜县武装收复失地,屡战屡胜。

    1948年2月,在延属地方武装第10团、11团两个连的配合下,收复了张村驿等地。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在鄜县游击队的配合下,收复了牛武。3月,国民党鄜县党、政、军、特机关和武装组织弃城西逃到羊泉原的上立石、雷村、曲南固守待援,被延属地方武装10团、11团围歼。5月,国民党黑水寺保公所120多人投诚。至此,鄜县光复。光复后,从瓦子街战役开始,一直到解放兰州和大西北,在支援解放战争中,全县共动员了12支长、短期担架队和运输队,参加人员达10万余人次,多次受到上级的嘉奖,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入和平时期。1949年10月,鄜县组建民兵大队,健全民兵组织。1950年设鄜县人民武装科。1951年2月,鄜县人民武装科改称陕西省延安军分区鄜县人民武装部。解放初期,鄜县民兵组织配合驻军和县公安机关开展镇压反革命分子活动,取缔一贯道首及其反动组织。民兵踊跃报名参军支前,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3年以后,全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鄜县民兵组织在经济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加入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全县以民兵为骨干,参加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

    1958年12月,鄜县人民武装部并入洛川县人民武装部。1961年9月,陕西省鄜县人民武装部恢复。全县民兵总数发展到1.9万多人,羊泉公社基干民兵连长任润保和茶坊公社民兵高明有光荣地出席了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这一时期,各级领导对民兵工作特别重视,民兵组织健全,人数不断增加,人人都为加入民兵组织感到光荣。民兵在重大节日期间及县城、人民公社组织的大型集体活动中,积极配合公安人员维护秩序、保卫安全。民兵组织成为维护全县社会治安秩序的可靠力量。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1967年,县人民武装部按照上级命令担负“三支两军”任务。“文化大革命”期间,县人民武装部对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实行军事管制,并担负“抓革命、促生产”任务。1969年,珍宝岛事件发生后,县革命委员会、县人民武装部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提出的“要准备打仗”和“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先后成立人民防空领导小组、战备办公室和城防领导小组等机构。并组建了战时民兵预备部队1个连,集中进行军事训练。同时,全县普遍开展战备教育、人民战争思想教育和人民军队光荣传统教育,战备工作紧张有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开始战略性转变,县人民武装部认真贯彻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和指导方针,使人民武装工作以适应新时期形势变化,坚持以军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标准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1986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富县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建制,改称为陕西省富县人民武装部。在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指导下,民兵组织通过整顿调整,向精干、专业技术化转变,全县民兵从1980年的29338名,调整到1990年的10921名,民兵训练采取缩小训练范围,减少训练人数,缩短训练周期,减少训练时间,突出训练重点,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训练质量,使民兵工作更加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和应急突发事件及抢险救灾的需要。

    同时,县人武部积极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深入农村开展帮助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奔小康活动。先后在岔口乡的高家庄、北道德乡的纪录等村进行帮扶活动。1991年,中共陕西省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军区授予富县“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模范县称号。

    1996年4月,县人民武装部收归军队建制,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富县人民武装部。2000年以后,县人武部机关在加强自身建设中,重视现代化条件下军事理论和高技术知识的学习。结合人武部工作实际,突出干部职工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开展以会输入、会编程、会制图、会使用业务软件、会网上传输文件等主要内容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学习。同时加强机关正规化建设,库室设施功能齐全,民兵的军事训练完全步入基础化、科学化、规范化、正规化。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人民武装工作以新的姿态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的需要。

    大事记

    清及清前

    周武王十三年(前1122):武王起兵伐纣,放戎夷于泾河洛河以北,以时入贡,命曰:“荒服。”富县地处洛河中上游地段,是武王流放战俘的主要地域。

    晋文公二年(前635):晋为强国,占据黄河以西、无定河与洛河之间的大片地域,富县属晋。今富县与宜川交界地有晋师庙梁(山),相传为晋文公驻扎军队的地方。

    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韩、赵、魏共灭智伯,三分晋地。富县始为魏国上郡辖地。

    魏惠王十二年(前358):魏国大将龙贾(音古)自今华县沿洛河北上修长城至上郡(今榆林鱼河堡),并在雕阴建造城池(今富县茶坊镇黄埔店村南西侧),驻军10万御秦。今交道小原子,富城镇山城原至北道德照八寺一带有魏长城遗迹。

    秦惠文王八年(前330):秦魏“雕阴之战”,魏将龙贾被秦军俘获。

    《史记·魏世家》载:秦败龙贾军,斩首四万五千。今富城镇太安原有伏龙村,相传是秦军俘获魏将龙贾的地方。

    秦惠文王十年(前328):魏献黄河以西15座城池于秦,富县始为秦地,秦在境内设雕阴县。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秦大将蒙恬自今淳化县至内蒙古包头市,堑山填谷,修筑直道。“秦直道”于古道岭三面窑进入富县,沿子午岭东侧北上,跨越直罗、张家湾两乡镇,于八卦寺分水梁出县境。

    高祖元年(前206):刘邦出陈仓,定三秦。境内设雕阴、直路二县。

    光武帝建武元年(25):地广人稀,直路县废。

    建武二年(26):光武帝刘秀封信都太守任光(雕阴人)为河陵侯。

    《鄜州志》载:任光为乡贤之首。

    安帝永初五年(111):诏上郡徙地避羌。刈禾砌屋,逼民内迁,雕阴县废。地入羌胡。

    前秦永兴元年(357):苻坚在今县南60里的古县(固险)村设长城县,同时动工修建五交城(今富县城)。

    夏凤翔五年(417):大夏天王赫连勃勃修直道穿越境内,南道头(南道德)、北道头(北道德)因此而得名。据载,赫连勃勃南下长安,曾于县西南36里处筑城留太后驻守,故称夏太后城(今羊泉乡太宜村)。

    赫连昌承光二年(426):魏攻夏,入统万,又取长安。秦雍氏叛夏。

    今富县为北魏所有。魏在长城县内分设利人县。

    西魏废帝三年(554):长城县治迁址三川(今吉子现乡三川驿),改称三川县;撤销利人县,属地划归三川县。

    开皇三年(583):分三川、洛川县地北部,于五交城(今富县城)设置洛交县。

    大业三年(607):鄜城郡由杏城(黄陵)迁址洛交县治五交城,改称上郡。上郡太守崔仲方奉命修建直罗城;教民秧禾,开渠灌田。

    武德元年(618):改隋上郡为鄜州,分洛交县地,北设伏陆县(今甘泉县)。

    武德二年(619):秦王李世民北征至直罗。自三川县至兴隆关修直道穿越西南林区。

    武德三年(620):分洛交、三川县地西设置直罗县。鄜州统领洛交、三川、直罗、伏陆、洛川五县。

    贞观元年(627):五交城设唐都督府。帅称鄜州都督。

    贞观三年(629):鄜州宝室寺铸造铜钟,重1500公斤,称天下第一古钟。

    贞观六年(632):鄜州都督府升为大都督府。

    贞观十三年(639):尉迟敬德任鄜州都督,统领鄜、坊、丹、延四州军马;动工扩建鄜州城池,建造鄜州宝塔。

    麟德二年(665):洛河大水,冲毁鄜州城垣。

    开元十二年(724):唐玄宗李隆基北征至直罗。

    开元十五年(727):洛河水涨,溢入州城,平地水深丈余,淹死人畜无数。

    天保十五年(756)六月:为避“安史之乱”,诗圣杜甫携家到鄜州,住羌村(今大申号)。

    大历十年(775):封代宗之子李适为鄜王。

    贞元三年(787):鄜州兵马使吴法超率兵四千叛乱,被李密设伏歼灭,俘大小军官60余人,斩首于鄜州军门。

    中和三年(883):鄜坊节度使赐号保大军。

    光化二年(899):鄜州统帅李茂勋领兵万人援救凤翔李茂贞,康怀英乘虚攻占鄜州城,李茂勋降梁。

    太平兴国六年(981):洛河水涨,冲毁鄜州军营,建武指挥使李海等60余人被淹身亡。

    康定元年(1040):鄜州军曹司马勋、张式、黄贵等人克扣军饷,被鄜延路经略安抚使范仲淹斩首。

    熙宁七年(1074):撤销三川县,设镇,其地并入洛交县。

    嘉定十四年(1221):蒙古华木黎攻破鄜州,金保大军节度使颜六斤跳崖身亡,其他将帅均战死。鄜州始为蒙元属地。

    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因地广人稀,裁撤洛交、直罗两县,属地归鄜州直辖,开始奠定今富县疆域。

    洪武二年(1369):明大将徐达自山西过黄河,鄜州守将降迎,鄜地归明。

    成化二十一年(1485):鄜州大饥,饿殍遍野,人相食。

    嘉靖二十六年(1547)夏:某日雹雨大作,五庄子降一巨大冰块,七日未消。

    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二月二十日:夜半有声自北来,地动摇,屋倾倒,死伤人畜无数。

    嘉靖四十一年(1562)六月三十日:洛河暴涨,冲倒鄜州城墙,水至西山脚下,官民房舍淹没无存。洛河川高地禾苗淹没,低地水毁石压,不堪耕种。

    崇祯四年(1631):鄜州饥荒,史可法赈灾。延安农民义军在鄜州战败,600余人被杀,首领赵四儿等投降明军。

    崇祯八年(1635):农民义军占领柳池、雷丰、交道等地,并以号称十万之众攻打鄜州城。

    崇祯十三年(1640):明军参将李耀龙在鄜州哗变,倒戈起义。知州占据西山山寨,抗击李耀龙。

    崇祯十六年(1643):闯王李自成兵临州城下,明知州守将弃城逃走。

    顺治五年(1648):王永强反正占据鄜州城,掀起抗清运动。

    顺治六年(1649):清军进剿鄜州城。王永强败走宜君,自缢身亡。部将高永才兵退府谷,坚持抗清斗争。

    雍正元年(1723):洛河暴涨,大水摧毁鄜州城,仅存城南一隅,即民国鄜县城。

    雍正三年(1725):鄜州升为直隶州,归陕西省布政司直辖。

    同治七年(1868):二月十五日回民军王疯子、马复胜等率部两万余众攻克鄜州城。二月十八日,清军统领刘瑞冕率部围击王疯子、马复胜等,回民军死伤3000余人。二月廿十日,回民军与清军在吉子现再次激战,回民军向西败退。

    同治八年(1869):正月十三日,清军刘端冕率部在牛武伏击回民军,致使夺路北上的回民军全军覆没。正月十五日,清军魏光焘率部在张家湾的石场子伏击回民军,斩首千余人,获骆驼、骡马千余匹,回民军首领张阿宝、马元元被生俘。

    宣统元年(1909):州城始设邮政代办所。

    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10月22日西安起义,11月22日鄜州响应,组织千余人,号称“洪汉军”。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废鄜州,设鄜县,并在黑水寺设立分县。

    民国八年(1919):五四运动波及鄜县,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深受群众欢迎,兴起男人剪辫、女人放足活动。

    民国十二年(1923):寺仙原火烧村居民给学生送粮进县城,警察强拉送粮牲口支差,引起三民(民生、民主、民权)学校师生不满,罢课拥堂。

    学生直奔县衙,翻桌倒案,警察开枪打死学生王建功,激怒全校师生。四乡百姓,群起声援,打散警察,赶跑县长。事态扩大,省国民政府撤销黄竣中县长之职,关押了数名警察,平息了事件,后由杜宝田代理县长职务。

    民国十五年(1926):军阀刘镇华围困西安,鄜县国民军部分官兵在西安受围,参加了中共陕西党组织发动的反“围困”斗争。

    民国十七年(1928):废除清末十六里建制,全县设三民、五权、平等、自由、互助、大同、博爱、共和八个区。

    民国十八年(1929):城郊田厢村学生王树勋在延安省立第四中学经王世泰(洛川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鄜县第一个中共党员。

    民国十九年(1930):刘志丹率陕甘工农红军进入鄜县西部地区。10月,里应外合夺取了国民党太白镇黄永麟民团的枪支,不少青年离家出走,投奔红军。

    民国二十年(1931):县长杜炳言勾结省财政委员吴应南将每年上交“地契款”5000元私改为每年上交50000元。一字之差使人民群众的负担加重。

    王树勋改名王创业返乡开办农民夜校,秘密组织人力,筹集资金,购买枪支弹药。初冬便在交道、牛武等地组建起50余人的鄜县第一支革命武装。

    王树勋率部北上,兵行南泥湾松树林山地被鄜、甘、延三县民团包围。一场激战,寡不敌众,全军覆没。王树勋负伤,后养伤于交道、菩堤等地。

    民国二十一年(1932)五月十七日:刘志丹率陕甘工农红军在吉子现打富济贫,开仓放粮。

    民国二十二年(1933):直罗等西部地区农民掀起抗租反霸斗争。韩明奎等人再次率众拥进县城,迫使县长乔廷瑾答应减免租税一年。冬,韩明奎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直罗、大申号、寺仙等地组建中共党支部。

    民国二十三年(1934)二、三月:境内相继组建起三个苏维埃政权:

    鄜西革命委员会,驻地直罗药埠头;鄜甘革命委员会,驻地大申号;中宜革命委员会,驻地寺仙前桃原。

    1935年10月上旬,中共陕甘省委组建中共鄜县工作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第78师在羊泉、郭丰等地围歼了国民党东北军第107师第619团一个营,击毙营长曲宏俊。

    10月14日,红十五军团第81师与国民党东北军第107师第619团、第620团在钳二、古堆子等地开展激烈战斗。午夜,东北军退出阵地,返回鄜县城。红十五军团占领羊泉原。

    10月25日,红十五军团75、78、81师发起榆林桥战役,全歼国民党东北军第107师和第619团和第620团一个营,生俘第619团团长高福源。

    11月上旬,鄜西、鄜甘两个革命委员会联合成立鄜县苏维埃政府:中共鄜县工作委员会改组为中共鄜县委员会(简称县委),驻地北道德东村。中宜革命委员会改组为中宜苏维埃政府,驻地迁至张村驿。

    11月11日,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央红军到达北道德村,红十五军团与中央红军汇合整编为红一方面军。

    11月18日,中共中央军委会议在张村驿召开。

    11月21日,毛泽东指挥直罗镇战役,红一方面军全歼国民党东北军第109师和第106师一个团。第109师师长牛元峰被击毙。

    12月,县苏维埃武装力量整编为红29军255、256、257三个团。

    1936年3月,县城设立红军招待所。

    10月,中共中央交通员、中共陕西省临时省委组织部长孙作宾,持毛泽东给国民党第38军军长孙蔚如的亲笔信,到西安见孙蔚如。后又持孙蔚如的亲笔信到鄜县见王劲哉旅长,双方达成红军与第38军互不侵犯、友好往来、相互通商、联合抗日的协议。

    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驻鄜县东北军各部电令逮捕军中政训员。

    12月13日,东北军撤离鄜县。

    1937年1月1日,陕西省军政府任命的代理县长张执庵乘红军北上延安的汽车到达鄜县。

    1月中旬,霍士廉奉中共陕甘省委、省苏维埃政府之命到鄜县任县抗日救国会主任。鄜县成为统战区,国共两党政权同存并立,称“双县长制”。

    1月28日,中国工农红军鄜甘警备司令员张宗逊持毛泽东给张执庵的亲笔信率警卫团到达鄜县。接着,贺晋年率红27军进驻本县东部地区,白子文率红军留守兵团独立师进驻本县西部地区。

    10月中旬,中共鄜县抗日救国会主任霍士廉陪同国民党县长张执庵前往延安见毛泽东主席。

    1938年中共鄜县抗日救国会改称“鄜县抗敌后方援救会”,简称“后援会”,并在国民党政府所辖10区联保处设立10个区抗救会以及乡抗救会。

    1939年4月,国民党县长张执庵因向共产党移交鄜县城防,被撤职查办,国民党洛川公署委派蒋隆延任鄜县县长。

    1940年

    1月28日,国民党县长蒋隆延密令保安大队长韩振江、分队长王子玉等暗杀八路军驻鄜县炮兵营长匡裕民。暗杀未遂,凶手被抓获。

    1月31日,八路军驻鄜县独立团奉命解除国民党鄜县保安大队全部武装,并对县长蒋隆延实行武装监护,中共鄜县抗敌后援会主任罗成德代行县长职权。

    2月4、5、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与国民党洛川专员公署联合召开调查会,凶手韩振江、王子玉等当众交代破坏团结抗日和蒋隆延指示暗杀经过,表示愿意认罪服法。

    2月7日,鄜县中共区乡抗救会发动群众围攻国民党区乡联保处。八路军驻防部队分别攻克雷村、立石、寺仙、狼虎头等国民党地方武装所固守的山寨。至此,国民党在鄜县的县区乡政权全部被摧毁。

    2月13日,八路军驻防部队武装护送国民党县长蒋隆延离开鄜县境地。

    2月17日,在延安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发表社论:鄜县的大暗杀案。

    2月18日,县长罗成德签发《陕甘宁边区鄜县县政府布告》,从此,鄜县成为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

    9月,八路军留守兵团鄜甘警备司令部在县城举行“九一八”运动大会,进行军事演习和体育比赛,朱德总司令亲临大会并参加篮球比赛。

    1941年

    9月14日,延安《解放日报》全文刊载毛泽东批语和高克林的调查报告《鲁忠才长征记——鄜县城关区第一次运盐经过》,全县兴起运盐热。

    12月,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到鄜县视察,着《鄜县即景六首》,并给张村驿小学题词“化雨春风”。

    1942年

    2月,县成立生产委员会,响应毛泽东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全县开展大生产运动。

    3月,陕甘宁延属分区贸易局鄜县分局挂牌营业,并在张村驿设立“延驿过栈行”。

    1943年

    春,永平(钳二)区组建60个变工队,参加劳力405名,耕畜189头。

    8月15日,鄜县各界群众集会游行,抗议国民党驻洛川53师对本县交道、峪口、平泉、太宜等地的第38次侵犯。

    9月,尹宝仁率八路军359旅驻鄜县自卫大队在交道截击妄图穿越延安北上榆林的国民党胡宗南部新兵营。蒋介石借此指责共产党破坏“团结抗战”。周恩来、邓颖超在鄜县接见尹宝仁,教育其注意斗争策略。

    11月26日,鄜县鲁忠才、宋友逢、徐克瑞、陈长安等在延安出席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模大会,听取了毛主席关于《组织起来》的重要讲话。

    12月,全县大生产运动,新开荒地3.5万亩,增产细粮5000石(1石150公斤),种棉花2800亩,产皮棉4万斤。

    1944年

    7月18日,交道区五乡(平泉)乡长罗兴秀被国民党驻洛川53师特工人员绑架。7月28日,活埋于洛川西城门外,鄜县各界群众举行抗议集会,要求严惩凶手。

    12月,调查统计:县区乡三级干部警卫战士勤杂人员共460人,耕种熟地4483亩,开荒地3327亩,产粮1840石,以及棉、兰、烟、菜等,达到衣食自足有余。

    1945年

    1月,同万明、王培有等在延安出席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与模范工作者大会”(称群英会),听取毛主席作《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的报告。

    1946年

    2月4日,牛武、大申号等山区乡镇发生流行病。症状:头痛、气喘、心口痛、吐黄水、出冷汗、手脚冰冷。一月内死亡34人,边区政府卫生署派医疗队到病区诊疗。

    4月10日,本县各地隆重集会,悼念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等“四八”烈士。

    12月30日,县参议员、绅士、各界代表100余人联名向全国发表控诉书,控诉国民党胡宗南部驻洛川165旅三个月内侵犯、抢劫本县区乡、村庄43次,无辜百姓惨遭奸淫烧杀之苦。

    1947年

    3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在茶坊召开驻防部队营以上干部会议,布置保卫延安阻击战。

    3月13日,国民党胡宗南率部23万侵犯陕甘宁边区,保卫延安阻击战第一仗在牛武、茶坊一线打响。中共鄜县县委、县政府奉命撤离县城。

    3月19日,国民党在县城设立县政府,连友贤任县长。

    4月7日,中共鄜县县委、县政府在北道德区湫原乡召开区长、区自卫营长会议,决定成立县游击支队,辖三个游击大队。区自卫军营改编为区游击大队,坚持就地开展游击战争。

    8月22日晚,县游击支队兵分两路袭击国民党榆林桥、岔口保公所,活捉了保长等人。

    10月,陕甘宁边区延属分区西部(咸榆公路以西,含鄜县、甘泉、志丹、吴旗、安塞等县)工作委员会(简称西工会)在鄜县成立。鄜县、甘泉县游击队合编为鄜甘支队,归属西工委直辖。鄜县重新组建县属游击支队,县长郭景龙任支队长、县委副书记李志杰任政委,组成党政军三合一的战时领导班子。

    10月24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新胜字第66号命令),表彰鄜县保安科副科长朱振江开展对敌斗争的功勋,颁发“新民主主义奖章”一枚。

    1948年

    元月,中共鄜县县委、县政府、县游击支队在本县西部的念沟、八卦寺与大东沟等地进行“整风三查”(查革命斗志、查阶级立场、查组织纪律)。

    “三查”后县游击支队1038名指战员与西工委直辖的鄜甘支队等,统编为陕甘宁边区延属分区地方武装第10团和第11团。(简称延属地武10团、11团)2月,延属地武10团、11团攻占张村驿、寺仙、南道德,包围黑水寺城。

    3月10日,延属地武10团、11团攻占鄜县城,国民党县长谷笃生率部逃往羊泉原立石村寨。

    4月27日,延属地武10团、11团攻克羊泉原立石村寨,活捉国民党县长谷笃生。

    5月3日,国民党黑水寺保长宣告无条件投降。至此,境内全部光复解放,恢复战前9区1镇(城关改区为镇)48乡行政建制。延属地武10团、11团奉命南下。中共鄜县县委、县政府工作重心转向抗灾自救,发展生产,支援前线。

    11月27日,县召开临时参议会,开始实行共产党、国民党、无党派民主人士各占1/3席位的“三三制”民主建政。会议选举中共党员强自修、张育民为正、副议长。讨论并通过“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内战”的议会通电。“通电”由《新中华报》刊载,转发全国各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949年

    2月,设立鄜县人民武装部(大队),隶属黄龙军分区和鄜县县委、县政府双重领导。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全县党、政、军和人民群众举行庆祝活动,锣鼓喧天,万众欢腾。

    10月,鄜县游击队改编为民兵大队,区编营,乡编连,行政村编排,自然村编班。

    1950年

    9月,鄜县公安大队改称归属中国人民公安部队,隶属鄜县公安局。

    1951年

    2月8日,县委、县政府组织镇压反革命活动,党、政、军和民兵同时行动。一次逮捕200多名反革命分子,依法判处117名,其中死刑14名,死缓1名,有期徒刑102名。

    2月,鄜县人民武装科改称陕西延安军分区鄜县人民武装部。归军队建制,内设军事股、政工股。隶属延安军分区和县委、县政府双重领导。

    1952年

    12月,针对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毛泽东主席发出“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号召。全县党、政、军齐动员,广泛开展除害灭病的爱国卫生运动。

    1953年

    3月,县编基干民兵团,区编营。乡和行政村根据基干民兵人数多少,编为班、排、连。

    7月中旬,县人民政府命令本县武装力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灭一贯道叛乱活动,逮捕坛主、点传师等道首48名。

    1954年

    6月,陕西省鄜县人民武装部改称为陕西省鄜县兵役局,隶属延安军分区和县委、县政府双重领导。

    7月,鄜县公安队隶属延安区公安大队,为延安军分区所辖。

    1955年

    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排以上军官实行薪金制。

    4月,部队武器开始更新换代,换装的武器补充给民兵,鄜县民兵手中武器开始增加。

    7月,鄜县公安队移交县公安局。

    1956年

    3月,鄜县人民武装部为了提高官兵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文化知识水平,采取办夜校的形式,组织官兵在夜校学习。

    12月,陕西省公安厅在鄜县直罗镇槐树庄建劳动改造国营农场,全称:陕西省槐树庄国营农场。驻陕西独立师两个连队,240名官兵,看管劳教人员。

    1957年

    4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后,鄜县兵役局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开展整风运动。

    1958年

    9月,鄜县兵役局改称为鄜县人民武装部,为正团级。

    9月,鄜县成立人民公社,每公社配备1~2名武装助理员。

    11月,开展“大跃进”运动,全县民兵投入“大跃进”,在张村驿川道采用土办法大炼钢铁。

    12月,小县并大县,鄜县人民武装部并入洛川县人民武装部。

    1960年

    4月,羊泉公社基干民兵连长任润保、茶坊公社高明有作为模范民兵,出席了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1961年

    9月,鄜、洛分县,恢复鄜县行政建制,鄜县人民武装部与洛川人民武部分开,恢复鄜县人民武装部。

    10月,县人武部开展“五好食堂”(政治思想好、改善伙食好、生产节约好、经济民主好、清洁卫生好)活动。

    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林业建设兵团第11师陕西第1团1000余名官兵进驻鄜县。

    1962年

    2月,县人武部组织官兵和基层人武专干学习南京军区某部二连副连长郭兴福创造的练兵法,按照“思想红、作风硬、技术精、战术活”的要求训练部队和民兵。

    3月,鄜县在基干民兵中组建了持枪的武装基干民兵连。

    8月,某部在鄜县交道原建雷达通信站,驻军一个连。

    11月,县人武部组织官兵和基层武装干部学习《中共中央关于中印边界冲突和中印关系问题的通知》。

    是年,在全县广泛开展“五好”(政治思想好、劳动生产好、参加军事活动好、热爱祖国集体好、参加体育文娱活动好)民兵和“四好”(政治思想好、劳动生产好、军事训练活动好、组织领导好)民兵连队活动。

    1963年

    2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改称中国人民公安部队。

    3月,毛泽东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后,县人武部迅速掀起“学雷锋、树新风”、为群众办好事的热潮。

    1964年

    3月,全县开展“农业学大寨热潮”,各公社采取“大兵团”行动,将民兵组织到劳动工地,开展“大会战”,主攻艰苦工程。

    9月1日,国务院颁布:鄜县更名为富县。

    12月,富县开始把民兵训练的重点放到民兵干部和基干民兵上。

    1965年

    6月,根据上级精神,取消县人民武装部干部军衔,实行减薪定级。

    10月,某部驻交道原雷达通信站,全部撤离富县。

    1966年

    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县人武部按照上级要求,大搞“突击政治”,大批“单纯军事观点”。

    7月,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富县公安队隶属县人民武装部。

    8月,富县公安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富县中队。

    11月,陕西省富县人民武装部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富县人民武装部。

    1967年

    1月,中共富县县委被“造反派”夺权,县委书记兼任县人武部第一政委和党委书记制度中断。

    3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富县武装部奉命组建“富县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开展“三支两军”(支工、支农、支左,军管、军训)工作。

    1968年

    3月,县人民武装部对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实行军事管制,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富县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小组”,简称“军管组”。

    5月28日,富县“两派”群众组织在张村驿发生武斗事件。

    6月20日,延安地区两大派群众组织在茶坊发生武斗事件,死伤30余人。

    9月,富县群众组织实行革命大联合。由军队代表、群众组织代表、领导干部组成“三结合”的富县革命委员会宣告成立。

    1969年

    3月,富县进行民兵整组,县编民兵师,公社编民兵团,生产大队编民兵营,生产队编民兵排、班。

    9月,县人民武装部贯彻执行党中央“八二八”命令,号召全县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加强战备教育,树立早打、大打的思想准备。

    12月,县民兵训练以打坦克战术训练为主,通过参观打坦克战术演习和各项打坦克技术的示范表演,使民兵掌握“打”“炸”“阻”打坦克方法。

    1970年

    1月,县人武部按照上级命令,组建富县武装基干民兵连,抽调基干民兵130余名,在南教场师范学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军事正规化训练。

    2月,县人民武装部针对当时国家面临战争威胁,制定了富县反空袭方案和城镇人口早期疏散方案。

    3月,富县人民武装部实物供应评价折物制度取消,改为固定全额伙食标准。

    4月,县人武部根据省军区延安军分区关于编写“兵要地志”的精神,在全县抽调14名干部参加“兵要地志”的编写工作。

    8月,某部在张家湾公社辖区设通信站,驻守一个连队。

    9月,富县组建民兵基建营,全县从各人民公社抽调200多名基干民兵在县城投入重点工程建设。

    1971年

    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203部队在富县岔口公社辖区任家台建延安军马场。

    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林业建设兵团第1师陕西第1团从富县撤销,移交中国人民解放军延安军马场。

    9月,县人武部完成了《富县兵要地志》编写工作。

    10月,县人武部传达中共中央关于林彪叛逃坠机身亡有关文件。

    12月,北道德公社雷丰大队民兵连,在农田基建干沟大坝成功,被延安地区革命委员会树立为农业学大寨标兵连。

    1972年

    3月,富县组建基干民兵团。

    3月,县人武部开展揭发批判、声讨林彪反革命集团罪行的教育。

    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延安军马场并入甘肃山丹军马场。

    9月,根据中央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支两军”机构撤销。

    1973年

    8月,富县公安机关军事管制领导小组撤销。

    11月,县人武部在张村驿公社张村驿大队组建打坦克爆破班,并组织爆破班进行训练。

    1974年

    3月5日,富县牛武公社牛武大队民兵连长姬银合,私自将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借给牛武电厂职工沈长玉。该厂工人李忠又从沈手中借到该枪上山打猎,将同去打猎的张继群误视为野羊打死。

    6月,中央军委委员、军委常委王震将军到富县视察工作,畅谈当年八路军359旅在南泥湾开荒种地和359旅驻鄜县自卫大队的英雄事迹。

    1975年

    2月13日,富县直罗大队民兵连军事演习后,民兵吉新昌摆弄五六式冲锋枪,走火爆炸,民兵南建军、梁下全、王改被受伤。

    3月,县革命委员会决定组建民兵基建团,集中全县1120名民兵,投入县重点水利工程建设。

    5月,富县电视插转机试制成功,投入使用。县人武部开始有电视。

    8月,陕西省军区在富县进行民兵配备武器试点,按“五五”期间民兵装备发展规划配备武器。

    11月24日,省军区副司令员胡兴茂陪同总政治部田维新副主任来富县检查工作。

    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富县中队改称为富县公安民警中队,移交县公安局管理。

    1976年

    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逝世,县人武部按上级命令,进入一级战备,至21日转入平战状态。

    10月23日,富县在影剧院召开军民参加粉碎“四人帮”胜利大会。

    1977年

    3月,县人武部开展揭批林彪、“四人帮”的思想教育。

    7月6日,洛河、葫芦河同时发生特大洪水,洛河每秒流量3800立方米。县人武部动员官兵做好抗洪抢险准备。

    11月,县人武部分别到各公社举办了10~15天的民兵干部集训班。

    11月27日,延安军分区在民兵工作“三落实”及学雷锋、学“硬骨头六连”先进单位代表大会上,表彰富县直罗公社直罗大队民兵连、茶坊公社榆林桥大队民兵连为先进集体。

    1978年

    5月,县人武部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活动,开始对“文革”所造成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10月1日,穿越富县东西的兰宜(兰州至宜川)战备公路通车。

    11月15日,陕西省省委、省革命委员会、省军区表彰富县张村驿公社张村驿大队民兵营为民兵工作先进单位。

    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县人武部及时组织官兵学习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1979年

    1979年1月11日,富县北道德公社道德大队武装基干部民兵排长王新昌,私自持五六式冲锋枪外出打猎,回家后未退子弹,又未关保险,将枪挂在墙上,12日下午5时,王的弟弟王新虎(8岁)把枪从墙上取下玩,这时本队赵志新之女赵艾珍(12岁)去王家玩,进门时枪响,击中赵左胸,抢救无效死亡。

    1979年2月26日,富县人武部组织民兵连长集训,在贺家沟组织手榴弹实投时,在10米长的距离上组织四人一组实弹,民兵连长张志军、张民正、王成斌、吴启祥成一列实弹,在其他三名同志将手榴弹投出后,张民正由于紧张,失手将套在上拉火环的手榴弹掉在地上,刘文元(县人武部组训科副科长)发现后,当即命令张民正和张忠富快撤,一面从5米远处奔向张民正,就在刘用右手推到张忠富,左手压倒张民正的同时,手榴弹爆炸,刘文元牺牲,张志军重伤,张忠富、张民正轻伤。

    4月,县人武部组织官兵认真学习对越自卫还击战英雄事迹和政治工作,广泛开展“学英雄、见行动”活动。

    1980年

    3月,人民公社设立人民武装部,公社武装部为副科级建制。

    12月,富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废除人民公社和各级革命委员会,恢复县人民政府行政建制。各人民公社武装部更名为乡(镇)人民武装部。

    1981年

    1月,根据中共中央文件精神,要求基干民兵的身体条件应按照《应征青年体检评选条件》执行,普通民兵必须健康无疾病。

    3月,随着人民公社改为乡(镇),大队改为行政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的变化,富县取消了县、乡民兵师、团的建制。

    8月,县人武部发出通知,要求基层民兵连(营)都要建立民兵活动阵地,即“青年民兵之家”。

    9月,根据上级精神,县征兵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兼任,县人武部部长、政委任副组长。

    12月,张村驿党家河发生森林火灾,县人武部部长王杰山带领人武部官兵和乡镇民兵赶赴现场,灭火救灾。

    12月,富县人武部食堂被延安军分区评为先进食堂。

    1982年

    2月,陕西省独立师驻槐树庄农场两个连队,更名为武警陕西总队一支队二大队五中队、六中队。

    4月,富县开始对每年的退伍军人进行一次预备役登记和核对。凡部队确定服预备役的退伍军人,都要到县人武部办理预备役登记手续。

    10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调整民兵组织的决定》,将男民兵年龄由16岁至45岁调整为18岁至35岁,基干民兵改为18岁至28岁,女民兵参照基干民兵年龄根据需要进行选编。

    1983年

    5月,直罗镇民兵连被兰州军区授予“先进民兵连”的光荣称号。

    9月26日,富县预备役炮兵团在县城召开点验大会,延安地区行署专员呼三和分区副司令石汇泉亲临现场指导。

    10月,人武部根据上级要求,修订了作战预案、战时人口疏散计划、兵员动员计划、战时支前计划。

    1984年

    3月,陕西省军区表彰富县人武部为贯彻共同条令“达标单位”。

    3月2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军区,关于表彰民兵武器装备普查整顿和“百日无事故”活动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富县北道德公社、富县民兵武器装备仓库被评为先进单位。富县民兵武器装备仓库保管员任文有被评为先进个人。

    4月,县人武部在部分经营较好的企业组建民兵排、连。

    5月1日,富县人武部组训科改称为“军事科”。

    7月7日,富县各人民公社武装部更名为乡(镇)人民武装部。

    12月,根据新《兵役法》规定,对当年12月31日以前满18岁的男性公民进行兵役登记。

    1985年

    1月,陕西省军区表彰富县人武部为“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

    3月,根据上级通知,县人民武装部党委取消第一书记称谓,县委书记改任县人武部党委书记,同时,县人武部不再设第一政委。

    12月,根据上级精神,新兵由地方送兵到部队,接兵部队只派一名联络员。

    1986年

    4月,实行预备役部队与基干民兵分别编组。民兵军事训练进行改革,全县民兵训练人数减少。

    4月,富县人武部设军事科、政工科、办公室。

    5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富县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建制,名称改为陕西省富县人民武装部。

    6月22日,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到富县视察,检查了富县烈士陵园管理工作情况。

    8月,武警富县消防中队改隶延安地区消防支队,受县公安局和武警延安消防支队双重领导。

    是年,县人武部积极开展扶贫致富工作,在农村帮建扶贫致富点16个。

    是年,县民兵武器开始由县人武部集中保管。

    是年,新兵由地方接送改为完全由部队来人到地方接新兵。

    1987年

    4月,县人民武装部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教育。

    是年,县武装部干部按地方党政干部套改工资,加人民武装工作津贴,干部工资平均减少10%。

    是年,新兵政审实行“三结合”方式,即:逐级政审与联审相结合,本系统政审与邻近单位、村庄相结合,普通政审与重点政审相结合。

    1988年

    6月,根据省政府关于《农村义务兵家属优抚办法》,富县对义务兵家属实行户户优待。

    是年,县人武部官兵配发八七式军服,军服质量明显提高。

    1989年

    是年,富县人武部被省政府、省军区树立为全省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

    6月,县人武部组织官兵和基层人武干部学习,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反革命暴乱分子作坚决斗争。

    1990年

    是年,富县民兵军事训练达到基础化、科学化、规范化、正规化的训练标准。

    1991年

    4月,县人武部征购城关镇城关村贺家沟土地5.1亩,修建民兵弹药武器库。

    7月,中共陕西省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军区授予富县“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模范县称号。

    1992年

    3月,中共延安地委、延安地区行署、延安军分区,授予直罗镇为“双拥模范镇”。

    7月,县人武部组织机关干部和部分基层专武干部,对县初级中学以上学校学生进行军事训练。

    8月12日,张家湾乡王家角村发生百年不遇特大洪水灾害,驻县部队和延安驻军赶赴灾区,投入抢险救灾。

    11月2日,富县监所在押犯撬开监号窗户上的砖墙,发生5名案犯集体越狱逃跑事件。事发后,中队组织人员全力追捕,由于哨兵发现太晚,案犯逃跑时间过长,未能全部抓获(追回3人,2人在逃)。当班哨兵曹玉军当日被县检察院逮捕。

    1993年

    4月,县人武部机关增设“以劳养武”办公室。

    10月2日,驻富县消防中队搬进新建的营房,召开庆典会。

    1994年

    8月31日,洛河洪水暴涨,县城进水,机关、学校和居民房屋遭受水灾。县委、县政府和县人武部从全县动员2000多名民兵,投入抢险救灾,减少了灾害损失。

    1995年

    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颁布,此后,县人武部每年对预备役军官进行一次登记核对。

    1996年

    4月,陕西省富县人民武装部收归军队建制,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富县人民武装部,为正团级。机关内设军事科、政工科、后勤科,为正营级。

    7月31日,张村驿川葫芦河流域普降暴雨,发生千年不遇的洪水灾害,葫芦河两岸群众遭受严重水灾,县人武部部长黄煜带领官兵赶赴灾区,投入抢险救灾。

    8月,槐树庄农场武警六中队撤回咸阳。

    是年,中共陕西省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富县“拥政爱民,拥军优属”模范县称号。

    1997年

    1月,兰州军区表彰陕西省富县直罗镇武装部重视加强自身建设,民兵工作成绩突出,树立为“标兵武装部”。

    5月,陕西省军区表彰富县直罗镇武装部在“千部大考察”加强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中成绩突出,被评为“标兵基层武装部”。

    5月,某部在张家湾辖区的通信站连队全部撤离富县。

    是年,中共延安市市委、市人民政府、延安军分区表彰富县人武部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

    1998年

    2月,直罗镇地域发生森林火灾,县人武部部长黄煜带领官兵赶赴灾区,投入灭火救灾。

    3月,咸阳陆军预备役步兵师某营在富县组建,预编10个乡镇。

    3月,兰州军区政治部表彰直罗镇基干民兵连为民兵预备役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6月,县人武部党委深入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党性教育。

    10月,县人民武装部完成办公楼基建工作,改善了办公条件。

    10月,中共陕西省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军区表彰富县直罗镇武装部为“民兵预备役先进单位”。

    是年,陕西省军区表彰富县人武部为“人武部正规化建设达标单位”。

    1999年

    1月18日,富县公安武警战士配合公安机关将流窜到牛武的武汉码头抢劫杀人犯抓捕。

    2000年

    10月27日,省军区表彰富县直罗镇人民武装部为先进单位。

    是年,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建立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与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是年,县人武部开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

    是年,延安军分区表彰富县人武部为年度“先进人武部”。

    2001年

    3月,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在南教场瓦窑沟开展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

    是年,县人武部与地方合作开发迎街面商品楼房。

    是年,延安军分区表彰富县人武部为年度“流域治理先进单位”。

    是年,延安军分区表彰富县人武部为年度“先进人武部”。

    2002年

    1月,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农村民兵训练经费改由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拨付。

    是年,县人武部集资220万元修建干部、职工家属楼1幢。

    是年,延安军分区政治部表彰富县人武部为年度“新闻报道先进单位”。

    9月,陕西省军区政委孔瑛来富县检查民兵预备役工作。

    2003年

    3月,富县预备役营紧急拉动,参加了预备役团组织的“延河—03”演习。

    4月,全国出现“非典型肺炎”(SARS)。县人武部根据富县预防“非典”的安排,对人武部官兵统一采取集体预防,办公室及活动场所进行一天一消毒。

    5月,富县国防动员委员会领导成员进行调整,调整后县委书记兼任国防动员委员会第一主任,县长兼任主任,副主任由常务副县长和人武部长、政委兼任。

    是年,延安军分区党委表彰富县人武部党委为“先进党委”。

    是年,延安军分区司令部表彰富县人武部为年度“民兵组织建设先进单位”。

    是年,延安军分区表彰富县人武部为年度“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先进人武部”。

    2004年

    4月16日,陕西省军区副政委李登武到富县视察人武部小流域治理情况。

    7月,县人武部承建的南教场瓦窑沟小流域治理工程项目全部完成。移交地方管理经营。

    是年,延安军分区表彰富县人武部为年度“小流域治理先进单位”。

    是年,延安军分区表彰富县人武部为年度“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2005年

    4月22日,省党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陈时宝少将到富县视察基层武装工作。

    6月,驻槐树庄农场的中国人民警察部队咸阳支队和陕西省一支队并入咸阳支队管理。

    8月26日,中央电视台为庆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举办了“重走长征路”活动。其间,记者到富县采访老红军。

    9月,武警五中队全部撤离富县槐树庄农场驻榆林市神木。

    11月,延安军分区在富县人武部召开全区人武部政委、政工科长“五项经常性政治工作”现场观摩会。

    11月23日,庆祝直罗镇战役七十周年庆典活动在富县直罗镇烈士陵园举行。

    是年,延安军分区表彰富县人武部为年度五项经常性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是年,延安军分区表彰富县人武部为年度“先进人武部”。

    是年,中共陕西省省委、省人民政府、省军区授予富县人民武装部承建小流域治理工程“标兵单位”称号。

    2006年

    2月,县人武部成立《富县军事志》编纂委员会及办公室,开始编纂《富县军事志》。

    7月,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参加军分区组织的民兵军事专业比武竞赛活动,徐建、孔振成荣获个人全能第二名。

    12月,县人民政府设立富县人民防空办公室。

    12月,县人武部选定在茶坊镇刘家沟附近修建民兵射击靶场,进入筹建阶段。

    是年,延安军分区党委表彰富县人武部党委为年度“先进党委”。

    是年,延安军分区表彰富县人武部为年度“先进人武部”。

    是年,延安军分区表彰富县人武部为年度“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