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论衡-努力拓展经营业务,着力于风险防范化解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对武威市凉州区信用社开展“百千万”活动的调查

    农村金融是社区金融,建立良好的人缘、地缘关系,使信用社同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既是农村信用社的优势,也是它的发展方向。

    2004年年初,甘肃省银监局指导武威市凉州区信用社开展“走百村、进千户、暖万人”活动,以此探索信用社“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密切信用、实现双赢”的新路子。活动促进了一系列经营新理念形成,较好地实现了党政部门满意、监管部门放心、农民和信用社增收的工作目标,初步走出了一条农村信用社双赢的新路。

    通过近半年的努力,“百千万”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社会反响强烈;农村信用社观念转变,群众认同度上升;信贷风险底数清楚,防范监控得以加强;增资扩股成效突出,经营实力继续增强。

    同时,武威市凉州区信用社业务经营和风险化解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到2004年9月底,各项存款金额41457万元,较年初净增10580万元,各项贷款38294万元,较年初增加22374万元,其中“三农”贷款28743万元,占总额的75.1%;不良贷款余额3487万元,占总额的9.1%,不良贷款绝对额较年初减少555万元;股金总额达到2122万元,比年初增加861万元,占年计划的215%,社均拥有股金57.3万元;全区37个法人社实现社社盈余,盈余总额590.1万元。

    一、信用社业务经营的开拓

    1.结合实际,走村入户

    按照活动方案,武威市凉州区联社确定103名信贷员,走100个重点村,进5000户重点户,受益约20000人。从7月中旬开始,武威市凉州区联社确定的103名信贷员不辞辛劳深入村社和田间地头向农户送政策、送信息、送科技、送项目、送资金,使广大农户真正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国家的关怀,使广大农户体会到,“背包银行”又回来了。截至9月底,103名信贷员每人进驻一个重点村,已走访了103个重点村的8240家农户。

    联社从活动开始就在思想上努力防止“做秀”摆架子,图形式走过场,着眼于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的原则,开展了大量细致而富有成效的调查摸底及相关工作。认真开展“三查”,即:重点村综合经济实力调查、农户信贷需要调查、农户诚信状况调查。全面建立“一档”,即: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定,逐村农户建立农户资信档案,进行信用村镇评定。在此基础上与农户签订双向承诺的《预约协议》。到2004年9月底,实际建立农户资信档案7099份,签订《预约协议》3206户,为“百千万”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通过“三查一档双向预约”活动,使信贷员深刻的感受到与农民群众的距离拉近了,为农户发放贷款心中有底了。

    2.坚持支农,防化风险

    在“百千万”活动中,信用社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积极满足“三农”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着眼于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的启动和互促,不断扩大服务对象,创新服务方式,既为种养加大户提供生产性资金,又为工商户和贩运户提供流通性贷款,还积极发放住户、助学等消费性贷款。探索新的风险控制机制;通过签订“两个责任书”,借助政府的行政力量,化解原有的信贷风险,不断延长风险化解的链条。通过“三查一档一预约”,认人、认门、认风险,完善了对新的信贷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机制。

    由于“百千万”活动的开展,信用社职工树立了新的理念,端正了办社宗旨,明确了服务方向,对“三农”的信贷投放明显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服务明显改善,无论是区乡政府,还是村社农户都实实在在地认识到了信用社的性质和作用。区乡政府在政府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扶,努力为信用社改革与发展创造宽松环境。而农户则对信用社的支持和服务以真情回报,有钱就入股、有钱就存信用社、有钱就还贷款的热情高涨。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的几个月,全区信用社股金和存款增长分别比活动开展前提高33.9个和15个百分点,到9月底农户人股面、存款面和贷款面分别达到62%、42%和67.8%。

    3.实现目标,社农双赢

    由于“百千万”活动的开展,信用社为农户提供了有力的信贷支持和良好的金融服务,农户生产经营的资金得到了及时保证,农户抓住市场机遇,不误农时抓生产,围绕效益抓经营。农村信用社由于农户的回馈,存款增加,股金扩大,资产质量提高,经营效益提升。到9月底信用社累计发放支农贷款23969万元,占贷款投放总额的76.2%,其中支持春耕、备耕牛产7138万元,全区累计有7.8万农户与信用社建立了信贷关系,占农户总数的68%。信用社财务收入同比增71.6%。贷款利息收回率达60.5%,同比提高17.8个百分点。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1300元,同比增收200元,增长20%。全年粮食总产量可达到693万公斤,同比增长9.4%,农村绝对贫困面可望下降3个百分点,全区全年农业综合指标有望超额完成。

    “百千万”活动在风险管理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从不同层面延伸了信贷风险的防范、控制和化解链条。通过区政府与乡(镇)政府、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签订落实《清收不良贷款责任书》,使信用社与农户的信用关系延伸为党政与乡镇、与村社、与农户的一种行政制约关系,联社出台了《不良贷款清收考核奖惩办法》,对乡镇村社干部采取“动员+任务+奖励”的方法,对信用社员工采取“督促+任务+激励”的办法,政社携手,逐户清收,整村推进,大力盘活沉淀贷款,化解风险;通过建立“三查一档一协议”的信贷管理模式,对贷款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控制风险;通过评定农户信用等级,核定小额信用贷款限额,建立信用村镇,打造诚信社会环境,防范风险,从而使信用社风险管理由治标逐步向治本转变。

    二、风险化解工作

    2004年,武威市凉州区农村信用社针对不良贷款涉及的不同行业和问题通过认真清理、摸底、分类后,本着“抓大不放小,攻坚不畏难,效益为优先”的原则,突出重点,因案施策,对症下药,实现了不良贷款绝对额和比重“双降”的可喜局面。截至今年10月底,该社不良贷款比年初压缩1532万元,占年初不良贷款总额的25%,不良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比年初下降了15个百分点。

    首先建章建制,把住源头收。具体从制度建设人手,强化不良贷款的内部控制管理,建立健全不良资产的管理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了《2004年不良贷款分账管理实施办法》等办法,强化资产管理部的职能作用,对不良贷款的划分认定、新老划断、监测统计、压缩控制,考核奖惩进行了系统规范,在认真分析不良贷款成因的基础上,对以前的不良贷款区分不同年段,分别制定了不同标准的清收奖励办法,对限定时间以后形成的不良贷款全面推行贷款清收责任制。与此同时,建立信贷资产风险预警机制。对增量贷款跟踪检查,准确把握不同客户群中显现的不同风险,防止增加新的不良贷款,重点强化贷款风险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与管理度,认真落实审贷分离制度,贷款“三查”制度,从源头扼制和杜绝了各类违章、违规贷款和新增不良贷款的蔓延。

    二是责任追究,借助政策收。联社清理国家公职人员“两逾”贷款共计140笔、121万元,信用社内部职工“两逾”贷款117笔、89.4万元。该社借助这次东风,对外积极向党政、人行等有关部门汇报,并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等各种媒体宣传,做到家喻户晓。这期间共收国家公职人员“两逾”贷款24笔、10万元;与此同时,在联社内部及时召开动员大会,将有关精神传达到每一个干部职工,注重建立责任约束机制,切实做到自身“门前清”。通过实行限期还款、双停、双岗收贷等措施和建立内部干部职工责任贷款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有力地保证了清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到目前,信用社内部职工“两逾”贷款已收回122笔、84.7万元,分别占清理笔数和金额的96%和95%。

    三是加强协调,风险“转嫁”收。辖区农村信用社贷款支持的乡、镇、村办企业因多方面因素影响,相当部分都陷入困境,有的甚至关停破产,直接造成信用社的债权悬空、贷款损失。针对这一状况,他们通过深入调查,采取积极协调、“移花接木”的办法清收不良贷款。寻找“转嫁”风险、落实债权的最佳途径。

    四是参与改制,落实债权收。2004年凉州区掀起第二轮企业改制高潮,而大部分乡镇企业在农村信用社都有贷款,这部分贷款一般在“两呆”状态下。针对这种情况,联社资管部一班人不等不靠,积极参与企业改制,最大限度维护信用社债权。今年来落实债权315万元,保全资产410万元。如区某厂欠信用社283.5万元贷款,经过清产核资,企业已资不抵债,处于关闭破产的边缘。联社和相关信用社通过多次找当地政府协调该厂在实行民营化改革中,通过公开、公开、公正竞争,确定了新的业主,并对283.5万元债权全部进行落实:一是对所欠利息全部用现金还清;二是用一栋办公楼抵偿68万元本金,并办好“两证”;三是剩下本金215.5万元由新业主办理合规合法的抵押贷款。

    五是依法起诉,强制执行收。近年来,部分借款户信用观念淡薄,逃债赖账,造成信用社清收贷款困难,严重影响了信用社的正常经营。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通过对清收对象进行认真分析,选择了部分有偿还能力、有资产、可产生重大影响的赖账户作为依法起诉的对象,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如区某厂欠信用社贷款45万元,利息12万元。但该厂以改制为借口,本息一分不还。通过调查,该厂有一处土地和房产,生产车间在对外出租,他们立即将该厂起诉到中院,并对上述财产进行保全。今年8月份出售该土地和房产,已收回本金28.8万元,市中院执行庭并且裁定两个车间评估价39万元,全部用于抵偿信用社剩余贷款本息。这在当地对政府、企业、赖账户、信用社都起了很大震动作用,使看似一潭死水,无法下手的盘活工作有了可操作的典范,给改制逃债的企业敲响了警钟,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也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六是组织专班,用“蚂蝗精神”收。某两厂1996年至1997年分别在联社辖内两信用社贷款508万元,2001年被确定为破产企业后,按照下发的有关文件要求,两企业的对外担保责任和对金融机构的负债一律无条件免险。同时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级法院不得受理三线企业的有关经济纠纷案件,企业也以此为借口拒绝还本付息。这样信用社508万元贷款本息就将全部损失,信用社已被逼到山穷水尽的边缘。怎么办?针对这种状况,区联社领导和资管部一班人没有气馁,而是静下心来研究对策,始终本着“不信春风唤不回”这一目标,经过分析,理清了思路:一是组织专班,找两个厂的主管部门汇报农村信用社经营性质;二是找银监会咨询政策,寻找政策支持。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对破产企业欠信用社贷款做了专门的政策说明,清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七是抵贷资产及时处置收。抵贷资产是不良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联社抵贷资产占不良资产的十分之一,共500万元左右。因此,加强抵贷资产管理十分重要。他们首先对每笔抵贷资产进行清理,确保账实相符,对土地和房产能出租的出租,不能出租的尽快拍卖。资产部托管抵贷资产以来,签订租赁协议9份,已收租金0.5万元,处置抵贷资产10笔,金额169万元。如联社营业部处置某企业土地和厂房118万元,经向市联社请示,以法院评估115万元为起点,公开拍卖,最后以118万元成交,土地和厂房过户由购买方负责。此举充分发挥了抵贷资产效益,首次实现处理抵贷资产价值超过接收价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