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饮食宜忌-日常饮食宜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0—3个月喂养宜忌

    宝宝出生后宜早开奶

    一般宝宝出生10—15分钟后就会自发地吸吮乳头。宝宝凭本能可找到乳头并开始吸吮,这时宝宝吸吮的就是初乳。早开奶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宝宝多得到些初乳,宝宝的吸吮还可刺激妈妈乳汁的分泌,促进奶管通畅。宝宝吸吮越多,妈妈的产奶量就越大,有利于母乳喂养。另外,吸吮还会刺激妈妈的子宫收缩,减少子宫出血。

    吃初乳有益宝宝增强抵抗力

    新妈妈生产后2—3天所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

    初乳成分浓稠、量少、微黄,含有很多抗体,有助于胎便的排出,防止新生儿发生严重的下痢,并且可增强新生儿对疾病的抵抗力。几天后,初乳会渐渐变稀,最后成为普通的乳汁。妈妈应该尽量用母乳来喂养宝宝,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哺喂母乳,也应该让宝宝吃到宝贵的初乳。

    吃配方奶粉每天宜补充适量水

    人工喂养是指因各种困难不能坚持用母乳喂养宝宝,完全改用代乳品的喂养方式。完全吃配方奶粉的宝宝应每隔3—4小时喂一次奶,吃奶时间为15—20分钟,每天需要饮用适量的白开水,一般安排在两次哺喂之间。

    母乳喂养两侧宜交替哺喂

    母亲在哺乳过程中应该让宝宝吃空一侧后,再吃另一侧,每次喂哺应该两侧乳房交替进行,并把剩在乳房中的乳汁挤空。这样可以使乳汁分泌量增多,并可预防乳腺管的阻塞。

    3个月宝宝宜延长喂奶时间间隔

    进入第3个月,宝宝的喝奶量增多了,每次喂奶间隔时间也相应变得长了,有时甚至睡5个小时也不醒。这说明宝宝喝进去的奶还没有完全被消化吸收,也说明宝宝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储存能量的能力。

    妈妈没有必要继续隔3小时就给宝宝喂一次奶。

    宝宝奶具宜经常消毒

    新生儿的抵抗力很弱,容易受到细菌感染。每次人工喂奶前都要认真地对奶具进行消毒,消毒方法有开水煮、药品消毒、熏蒸等,最常用的是用开水煮。

    具体消毒步骤为:喂奶后立即清洗奶瓶和奶嘴;将奶瓶等放在盛有适量水的消毒锅里煮沸5—6分钟。用蒸煮器消毒约需10分钟,奶嘴的消毒3分钟即可。消毒后,用专用器具夹将奶嘴等奶具放在专用的奶瓶干燥架子上,等再次喂奶时使用。

    开奶前不宜用母乳替代品喂宝宝

    如果开奶前用母乳替代品喂宝宝,会使宝宝产生“乳头错觉”,这是由于奶瓶的奶头比妈妈的奶头易吸吮;另一方面,因为奶粉冲的奶比妈妈的奶甜,这些都会造成新生儿不爱吃妈妈的奶,造成母乳喂养失败。

    新生宝宝不宜限制哺喂时间

    每次喂哺需要喂多长时间、宝宝要多长时间能吃饱、是否把乳头从宝宝口中拔出,这些都应根据新生儿的需要而决定。有的新生儿食量小,而母乳量较多,新生儿只吃一侧乳房的乳汁就饱了。新生儿吃饱后会自动把乳头吐出,这时不需用力强行把乳头从其口腔中拉出来。因为口腔中为负压,硬拉乳头,会引起乳头疼痛及乳头皮肤的破损。喂哺时间的长短应该根据妈妈和新生儿个体的不同情况而定。

    不宜给宝宝喝糖水及高糖乳品

    给宝宝喝糖水或高糖乳制品,不仅不能给宝宝补充营养,反而可能会给宝宝带来疾病。给宝宝喝高糖乳品或糖水,易患腹泻、消化不良、食欲缺乏,以致发生营养不良,还会使坏死性小肠炎的发病率增高。因为高浓度的糖会损伤肠黏膜,糖发酵后产生大量气体,造成肠腔充气,肠壁会有不同程度的积气,造成肠黏膜与肌肉层出血坏死,严重者还会引起肠穿孔。临床可见腹胀、呕吐,大便先为水样便,后出现血便。

    另外,给宝宝喂高浓度糖水,宝宝的牙齿易出现龋齿,喂配方奶粉也不宜另外添加糖。

    0—2个月母乳喂养不宜限制次数

    新生儿胃容量小,仅30毫升左右,而且新生儿早期吸吮力弱,每次吸入的奶量很少,加之目前妈妈多为初产妇,喂奶的姿势不一定正确,所以母乳喂养时母婴都感到疲惫不堪。而宝宝很可能并未吃饱,常常由于疲劳,吃几口就睡着了,但睡不了多久,又因饥饿而啼哭,若因未到间隔喂奶时间就不喂奶,长期如此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宝宝吃饱后不宜马上睡觉

    许多妈妈给新生儿喂饱后立即让其躺下,不注意新生儿睡觉姿势,致使宝宝出现溢奶现象,所以宝宝睡觉的姿势很重要。给新生儿哺乳后,应先将其抱起趴在妈妈肩部,轻轻拍打宝宝背部,促使其吃奶时吸进胃里的空气排出。然后再慢慢地让他睡下,睡的姿势以右侧卧位为好。持续右侧卧位约30分钟,不要晃动宝宝,可防止溢奶。

    喂配方奶粉3忌

    忌高温:妈妈的体温一般是37℃,这也是配方奶粉中各种营养保留的适宜温度,宝宝的胃肠也容易接受。

    忌过浓过稀:浓度过高会引发腹泻、肠炎,浓度过低则会造成营养不良。

    忌污染变质:配方奶粉非常容易滋生细菌,所以,配制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卫生。如果开罐后放置时间过长,就可能被污染,这点一定要注意。

    不要让宝宝过量喝牛奶

    有的宝宝只爱喝牛奶,不吃其他食物。有的妈妈也认为,宝宝喝的牛奶越多就越有营养。其实不然,牛奶中乳糖含量较多,宝宝摄入过量的乳糖将影响消化、吸收,导致腹泻。牛奶中的磷含量过高,会“排挤”体内的钙,引发低血钙抽筋。牛奶含铁量很低,吸收率也低,仅为母乳的20%,喂牛奶过多会致使铁不足而发生贫血。

    辅食添加宜忌

    宝宝4个月时宜开始添加辅食

    宝宝到4个月时,体内铁、钙、叶酸和维生素等营养元素会相对缺乏,尤其是不肯吃母乳的宝宝更容易出现这个问题,如果不及时添加辅食,宝宝很可能出现体重增加缓慢或停滞,从而导致营养不良。

    从4个月开始,宝宝唾液腺的分泌量逐渐增加,开始为接受谷类食物提供消化的条件,宝宝现在喜欢吃除乳类以外的食物了。这个阶段,宝宝的主食仍以乳制品为主,每种辅食都应该慢慢增加,在让宝宝适应辅食的同时,要注意辅食的营养须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D及矿物质。可给宝宝喂一些含淀粉的食物,如米糊、粥等,并开始用勺喂食。

    宝宝4个月时宜开始添加米粉

    4个月时,宝宝的食谱中可以添加适量米粉,但不能完全用米粉代替母乳或配方奶粉。市场上销售的米粉的主要原料是大米,其营养成分为:糖类79%、蛋白质5.6%、脂肪与B族维生素5.1%。如果完全用米粉代替母乳或其他奶制品喂养宝宝,极有可能导致宝宝患蛋白质缺乏症。这样会严重影响宝宝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及肌肉的发育,使宝宝的生长发育变得缓慢。

    添加辅食不宜操之过急

    添加新的辅食,最好在宝宝心情好并且饿的时候来喂,如果宝宝拒绝吃,也不要强行喂,可以过几天继续尝试。平时爸爸妈妈吃水果或者其他东西的时候,可以把食物放在宝宝嘴边让他舔一下,让宝宝对食物的味道渐渐熟悉,以后真正开始吃这种食物就不会产生过强的拒绝心理。

    不宜强迫宝宝吃不愿吃的辅食

    如果宝宝把喂到嘴里的辅食吐出来,或用舌尖把饭顶出来,用小手把饭匙打翻,把头扭到一旁等,都表明他拒绝吃这种辅食,妈妈要尊重宝宝的感受,不要强迫宝宝吃不愿意吃的食物。等到下次喂辅食时,更换另一种,如果宝宝喜欢吃,就说明宝宝暂时不喜欢吃前面那种辅食,一定要先停一周,然后再试着喂宝宝曾拒绝过的辅食,这样做对宝宝顺利过渡到正常饭食有很大帮助。

    半岁以内不宜添加肉松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种宝宝吃的鸡肉松、鱼肉松等,这些肉松多数有糖和盐等调味品。半岁以内的宝宝喂食这些食物会影响宝宝味蕾发育。如果没时间做辅食,那就等到半岁以后再添加这些半成品。

    忌食添加剂过多的辅食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观感和营养、延长保质期或技工工艺需要加入的天然或化学合成物质,包括防腐剂、抗氧化剂、甜味剂、护色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基糖果中的基础剂等。即便是天然的食品添加剂也不是绝对安全的,所以购买辅食不要选择添加剂过多的食物。

    一日三餐宜忌

    宝宝宜养成良好的进餐

    饭前30分钟要让宝宝保持安静而愉快的状态,不能过度兴奋或疲劳,不要责骂宝宝,以免影响宝宝的食欲。如果宝宝正玩得高兴,最好不要马上打断他,而应提前几分钟告诉他:“吃饭的时间快到了。”如果到时他仍然迷恋手中的玩具,大人可让宝宝协助摆放碗筷,这会很好地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增加宝宝对进食的兴趣,做到按时进餐。

    给宝宝做饭宜多蒸少炸

    给宝宝做饭时宜多采用蒸煮的方法,蒸煮比炸、炒能保留更多的营养素,口感也较松软。同时,还更多地保留了食物原来的色彩,能有效地激发宝宝的食欲。

    宝宝饮食宜粗细搭配

    精细食物的营养成分通常丢失过多,宝宝应少吃。另外,精细食物往往含膳食纤维少,不利于肠蠕动,容易引起便秘。但是,提倡宝宝少吃精细食物,并不是说宝宝吃的食物越粗糙越好。就拿米面来说,加工太粗吃起来难以消化吸收,甚至还会影响其他食物的充分吸收和消化,并不适合0—1岁宝宝的消化特点。因此,给宝宝吃的食物,既不要过于精细,也不要太粗糙,两者都要兼顾。

    宝宝1岁以后宜添加稍硬的食物

    宝宝1岁时,一般都已长出6—8颗乳牙。这时就不能像刚添加辅食那样,只吃软烂的食物,而应添加一些稍硬的食物。这样不仅能更好地促进宝宝咀嚼肌的发育,提高咀嚼功能,还可以促进唾液腺分泌,有助于食物消化,促进大脑、颌面部及乳牙发育,也可避免颌骨大小和牙齿大小不协调,造成牙齿排列不齐。

    1岁以后宝宝的食物宜多样化

    1岁以后,宝宝的胃容量增加,消化能力也有所增强,每次进餐的量也应有所增多,更重要的是宝宝的食物应该多样化。

    宝宝每天摄入的食物不但要有提供优质蛋白质的肉、蛋类,也要有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各种蔬菜、水果。也可适当地给宝宝吃些粗粮,补充宝宝生长发育需要的赖氨酸和蛋氨酸。

    宝宝的食物宜单独制作

    相对于成人,宝宝的食物要求质地细、软、碎、烂,避免刺激性强和油腻食物,因此要单独制作。食物烹调时还应具有较好的色、香、味、形,并经常更换烹调方法,以刺激宝宝胃酸的分泌。加工食物时应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口味以清淡为好,不宜给宝宝过度食用酸、辣、麻等刺激性食物。

    宝宝饮食不宜多用味精

    味精的化学成分是谷氨酸钠,过量食入谷氨酸钠会使血液中的锌变成谷氨酸锌,从尿中排出,造成急性锌缺乏。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宝宝缺乏锌会引起生长发育不良、弱智,同时还会出现味觉紊乱、食欲缺乏。因此宝宝的食物中不宜多放味精,尤其是对偏食、厌食、胃口不好的宝宝,更应该注意。

    不宜用肉蛋奶替代谷物

    为了让宝宝吃进更多的蛋、肉、奶,而不给宝宝吃正常粮食的做法是错误的。宝宝需要热量维持运动,粮食能够最直接地提供宝宝所必需的热量,而用蛋、肉、奶提供热量则需要一个转换过程。在转换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人体不需要的废物,不但增加体内代谢负担,还可能产生对身体的危害。

    给宝宝喂饭不宜用嘴边吹边喂

    有的妈妈在给宝宝喂饭时,放到嘴边边吹边喂,甚至在嘴里咀嚼后再吐出喂给宝宝,这种做法极不卫生,很容易把疾病传染给宝宝。喂辅食时,要锻炼宝宝逐步适应使用餐具,为以后独立用餐具做好准备。一般6个月的宝宝就可以自己拿匙往嘴里送食物,7个月就可以用杯子或碗喝水了。

    宝宝饭前、饭后30分钟不宜喝水

    有些宝宝在吃饭时总喜欢边吃饭边喝水,这是不符合科学饮食规律的。饭前、饭后30分钟内喝水会影响胃的消化功能。人的胃肠等器官到了平时吃饭的时间,就会条件反射地分泌消化液,如牙齿在咀嚼食物时,口腔会分泌唾液,胃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等。消化液与食物碎末混合在一起,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就被消化成易被人体吸收的物质了。

    如果在饭前、饭后30分钟内喝水,势必会稀释唾液和胃液,并使蛋白酶的活力减弱,影响消化吸收。如果宝宝在饭前口渴,可以先少喝点温开水或热汤,休息片刻后再进餐,这样就不至于影响宝宝胃肠的消化功能了。

    不要让宝宝吃汤泡饭

    一些爸爸妈妈喜欢用汤或开水泡饭吃,这种不良的习惯也会逐渐影响到宝宝;还有一些宝宝不爱吃蔬菜,爸爸妈妈为了避免宝宝营养素摄入不足而用菜汤给宝宝泡饭吃。其实,宝宝多吃汤泡饭会对其身体健康不利。用汤汁或开水泡饭吃,会有很多饭粒还没有嚼烂就咽下去了,这样会加重胃的负担,增加患胃病的概率;而且汤水较多的话,还会把胃液冲得很淡,这也不利于食物在胃肠道里的消化。所以,宝宝常吃汤泡饭,对其生长发育不利。

    宝宝不宜过早喝全脂牛奶

    儿科医生一般都会建议妈妈要等到宝宝满1岁后才能喝全脂牛奶。这是由于1岁以前宝宝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无法安全处理全脂牛奶中的蛋白质和矿物质。

    如果在1岁前就让宝宝喝全脂牛奶,可能会对宝宝的肠壁造成轻微的伤害。

    不宜给宝宝长期喝豆奶

    豆奶所含的植物蛋白对身体有益,但豆奶中含铝也比较多,若长期给宝宝喝豆奶,可使其体内铝增多,影响大脑发育。豆奶所含的钙、磷也较牛奶少,所以还是以牛奶喂养宝宝更好。对牛奶过敏的宝宝,必须用豆奶喂养时,需及时添加鱼肝油、菜泥、鲜果汁、蛋黄等食品,以满足宝宝发育的需要。

    不宜用饮料替代开水

    不少家长把饮料作为宝宝补充水分的来源,造成宝宝食欲减退,厌恶牛奶和正常饮食,还会因糖分摄入过多而虚胖,而且饮料中所含的人工色素和香精也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在炎热的夏季,可以用牛奶、新鲜果汁补充水分,淡些的菊花、芦根、金银花茶也是较好夏季解暑的饮品,但是婴儿还是多喝白开水最好。

    不要过分要求宝宝的吃饭速度

    由于宝宝的胃肠道发育还不完善,胃蠕动能力较差,胃腺的数量较少,分泌胃液的质和量均不同于成人。如果在进食时充分咀嚼,食物在口腔中就能被初步消化,这样可以减轻胃肠道消化食物的负担,提高宝宝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保护胃肠道。

    不宜强制宝宝吃饭

    有些宝宝由于身体状态不佳或有偏食、挑食或厌食的毛病,吃饭很少,爸爸妈妈担心宝宝摄入的营养素不够而强制宝宝吃饭。强制饮食对于宝宝的机体和个性来说,都是一种最可怕的压制,是宝宝身心健康的大敌。有时宝宝不想吃饭,可能说明宝宝当时并不需要食物。

    不宜讨好宝宝吃饭

    有些爸爸妈妈因宝宝吃饭表现好就“讨好”宝宝,给宝宝提供奖赏,如糖果、饼干、冰淇淋、大蛋糕等,这样不利于宝宝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此外,爸爸妈妈也不要纵容宝宝,不该吃的食物就不要让宝宝吃,该少吃的食物则应有所限制。

    不宜在宝宝玩耍的时候

    吃饭不仅仅是嘴巴吃进去再咽下的事,而是涉及一系列全身的反应。人在进食时看到饭菜,首先在大脑里引起兴奋,在大脑的支配下,又使胃肠道系统有规律地运动、兴奋,分泌消化液,帮助食物进行消化吸收,整个进食是一个有机的、完整的过程。如果吃饭心不在焉,大脑的刺激和支配作用会减弱,以至于整个消化系统处于涣散状态,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水果和蔬菜不宜互相替代

    蔬菜和水果两类食物不可偏废,不要因为水果口感好,宝宝乐于接受,就把蔬菜推向一边。实际上水果和蔬菜各有所长,从营养全面衡量的角度来说,蔬菜还要优于水果,其中许多营养成分是宝宝发育的“黄金”营养素。蔬菜还有促进食物中蛋白质吸收的独特优势。

    宝宝吃鸡蛋不宜过多

    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但并非宝宝吃得越多就越好。宝宝6个月以前,其消化系统还未发育成熟,肠壁的通透性较高,而鸡蛋中的白蛋白较大,能通过肠壁直接进入血液,刺激宝宝体内产生抗体,引发湿疹、过敏性肠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等不良反应。宝宝6个月到1岁期间,其胃肠道消化酶分泌还较少,如果每天鸡蛋吃得过多就会造成消化不良。另外,吃鸡蛋过多会增加消化道负担,使体内蛋白质含量过高,在肠道中异常分解,产生大量的氨,引起血氨升高,同时加重肾脏的负担,引起蛋白质中毒综合征,发生腹部胀闷、四肢无力等不适症状。

    不宜给宝宝吃过多的动物肝脏

    动物肝脏如猪肝、牛肝富含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维生素A,但也不宜让宝宝过量食用。因为肝脏是动物体内的解毒器官,含有特殊的结合蛋白质,与毒物的亲和力较高,能够把血液中已与蛋白质结合的毒物夺过来,使它们长期储存在肝细胞里。因此,过量食用动物肝脏会损害宝宝的健康。

    动物肝脏只需吃很少的量,就可获得大量的维生素A。一般而言,1岁以前的宝宝每天需要13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A,1—5岁的宝宝每天需要1500国际单位,相当于每天只需吃12—15克的动物肝脏,如猪肝、羊肝等。

    宝宝不宜暴饮暴食

    暴饮,就是在短时间内喝大量的水。暴饮可致胃急性扩张,并冲淡胃液,大量的水可于短时间内进入血液及组织内而导致细胞水肿,这是相当危险的。

    暴食,是指一次吃食物的量太大,超过了正常的胃容量。许多宝宝遇到特别喜欢吃的食物时就会猛吃一顿,这样在短时间内大量食物进入胃肠,机械性膨胀可造成胃下垂或胃急性扩张;暴食也可能导致胃肠道血液大量集中,脑、心脏等重要脏器缺血、缺氧而感到困倦无力;还会使胰腺的负担加重。

    宝宝不宜多吃煎炸食物

    婴幼儿一天总热能有一半以上应来自粮食,从油脂中获得热能只应占1/4左右。煎炸食物含油脂过多,多吃煎炸食物会使热能摄入过高,增加儿童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的发病率,还会因缺乏膳食纤维而影响消化功能,引起消化道疾病,如便秘、胃炎等。

    宝宝1岁以后食物不宜过碎

    多数家长认为,食物够烂、够碎才能保证孩子不被卡到,吸收更好,可事实上,1岁以后宝宝的食物不宜过碎,以促进宝宝咀嚼能力和颌面的发育。1岁以后,软饭、饺子、馄饨、细加工的蔬菜和肉类都可以帮助宝宝巩固咀嚼功能的发育。这个时期,牙齿越来越多,宝宝的咀嚼、吞咽动作更加协调,慢慢地还能学会吃饭工序,如用牙齿将粗、硬的食物咬磨细碎。

    这些动作能锻炼舌头及整个颌面部的肌肉,为宝宝日后语音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宝宝喝水3忌

    忌喝水过快:喝水过快会造成急性胃扩张,损害胃的消化功能。

    忌饭前喝水:饭前喝水会稀释胃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而且饭前喝水会让宝宝有饱胀感,影响正餐的食欲,不利于营养的吸收。

    忌睡前喝水:睡前喝水太多容易导致夜尿次数增多,影响睡眠质量。

    零食补充宜忌

    零食宜选择易吸收食物

    零食的选择要科学合理,应有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一般选择易消化、易吸收的,如薯类、水果、果汁、牛奶及乳制品等,既增加水分,又补充维生素。而且零食要以清淡为主,高糖、高油脂的食物会造成饱食感,使宝宝无法在正餐时进食,久而久之,宝宝会出现体重偏低、发育迟缓等症状。

    宝宝的零食宜低糖高钙

    有的糕点糖分太多,宝宝吃多了容易发胖,对牙齿也不好,还容易引起胃酸过多。因此,妈妈在给宝宝选购食物时,不要选含糖量高的食物,而要选低糖高钙食物。

    零食不宜一次吃得太多

    到了宝宝吃零食的时间,爸爸妈妈不要在他面前摆太多的零食,因为宝宝毕竟还小,自制力不足,一看有这么多的零食,一般都会吃过量。因此,宝宝一次吃多少零食,爸爸妈妈应该适度掌握,不能让宝宝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给宝宝吃水果不宜过多

    爸爸妈妈给宝宝吃水果时,也要掌握量的问题,要知道,吃水果过多也会致病,喂水果要适可而止、细水长流。比如香蕉,甘甜质软,喂食又方便,很多宝宝都特别喜欢吃,但如果吃得过多,容易出现腹胀便稀,影响胃肠道功能。

    不宜完全杜绝甜食

    糖果、甜点等甜食含有较高的热量,但营养价值不高。虽然应该限制食用,但要完全排除宝宝饮食中的甜食可能有困难。即使妈妈不拿任何糖果给宝宝吃,其他人也可能会。如果妈妈完全不让宝宝吃甜食,他日后可能发生甜食方面的进食问题。偶尔吃一些甜食是可以的,但宝宝真正需要的只是味道,如果妈妈只是偶尔且少量地让他吃甜食,那么就不会引起肥胖问题。不过在出生后的第一年中,别让宝宝吃冰淇淋,他无法消化其中所含的牛奶蛋白。

    不宜盲目给宝宝吃营养品

    宝宝身体内部都有自动调节功能,而目前家庭中出现了给宝宝滥用营养补充剂的势头,今天让宝宝补铁,明天让宝宝补钙,后天又改成补锌。给宝宝过多吃营养滋补品的爸爸妈妈大有人在,这会对宝宝造成不利的影响。

    如果宝宝比较瘦弱,首先要查明宝宝瘦弱的原因,是先天不足、喂养不当,还是宝宝患有某种疾病。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对症治疗。千万不能因为宝宝瘦弱就盲目给宝宝吃营养品,更不能把成人吃的营养品给宝宝吃。

    不宜给宝宝喝过多酸奶

    过量饮用酸奶会破坏胃肠酸碱平衡,进而使胃肠功能紊乱,长期下去会降低宝宝自身免疫力,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饭前喝过多酸奶易出现饱胀感,影响食欲。

    不宜给宝宝吃小摊上卖的点心

    点心最好在超市买,在小摊上摆放的点心不要给宝宝吃。因为其中混入了哪怕是少量的细菌,也可能会给宝宝胃肠带来麻烦。

    宝宝不宜喝过多饮料

    饮料中含糖10%左右,它可以提供能量,并在体内合成脂肪,会给宝宝带来饱腹感。但是,饮料中不含宝宝生长发育需要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果在两餐之间喝很多甜饮料,就会减少正餐的食量,长期如此会造成宝宝虚胖,导致身体因营养不足而体质变差。饮料中的糖分、合成色素、防腐剂、香精等,对身体几乎没有任何用处,但却需要经肝脏代谢,然后再从肾脏排出体外。如果经常或大量喝饮料,尤其是给宝宝喝了品质差的饮料,会加大功能还未发育完善的肝脏和肾脏的负担。

    不宜购买附带玩具的小

    近年来,不少厂家为了吸引家长购买他们的小食品,在包装袋内附带游戏卡或各种小玩具。这些附带物没有经过消毒,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极易传染疾病。而且,这些玩具存在安全隐患,容易被宝宝误吸误食,家长要慎重选购,以免对宝宝造成伤害。

    不宜给宝宝吃膨化食品

    膨化食品的主要原料是玉米、面粉、小米、土豆、豌豆等粮食,经过膨化后表面喷上油脂、盐和调味品等配料而成,因制作过程增加了脂肪而使宝宝摄入过多热量。另外,膨化食品的蓬松口感,主要依赖于化学膨发剂,膨发剂中含有铝,铝摄入过量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的病变,阻碍宝宝智力发育。

    不宜给宝宝多吃酥性甜食

    宝宝的零食应尽量避开曲奇饼、油炸类甜点、欧式蛋糕、派、松质面包、蛋卷等酥性甜食。这类点心不仅饱和脂肪酸含量特别高,而且制作这类食品常用的起酥油和人造黄油含有不利于心脏健康和神经发育的“反式脂肪酸”。如果宝宝确实很爱吃这类点心,建议少吃,以每月不超过2次为宜,而且每次吃这类甜食量越少越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