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工作不如改变自己-谁该为你的抱怨“买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有机构针对上千人做过很专业的调查,结果显示,一千人中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不得展志的竟然达到近八成,这说明抱怨在职场、生活中是很普遍的现象。

    为什么抱怨的人总是我

    当今社会,虽然机会很多,但是竞争却日益残酷,抱怨的人也是比比皆是。有机构针对上千人做过很专业的调查,结果显示,一千人中有过怀才不遇之感的竟然达到近八成,这说明因怀才不遇而在职场中抱怨是很普遍的现象。

    要说怀才不遇,郭婧一定会说自己最有资格了。

    在大学时,郭婧就是学生会干部,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所以,从大学毕业来到公司,她就想要有番大作为,可是自己的才华没有机会展示,每天都是朝九晚五的拉磨式生活。

    看着和自己同时进入公司的人,有的已经在某个区域市场做了经理,有的已经在所在部门进入了管理阶层。反观自己,总经理秘书做了几年,每天不过是替老总写写文件之类而已。

    郭婧想:“为什么我的能力不比他们差,却没有好平台表现?老板为什么不赏识我”她多么渴望也拥有这个晋升的机会呀!

    毋庸置疑,很多的人都有过像郭婧一样的遭遇和心境,总是抱怨为什么工作上得不到升职。根据多年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专家分析,这种情况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

    1.职业错位和管理者安置岗位不当。因为找错工作而造成怀才不遇,这是很普遍的原因。找错工作,就是南辕北辙,你越努力,离你想要达到的目的地就会越遥远。另一方面,管理者不懂得知人善任,也会导致这种结果。

    2.急功近利的心态。有些人有急功近利的心态,一开始对自己的期望就过高。特别是高学历的职场新人,但是,当他们深入到职场,感觉到现实和想像的反差太大,自然就会有怀才不遇之感。

    3.自身能力不足。自身能力不足,是导致怀才不遇最常见的原因。职场是凭实力说话的地方,只有功劳,没有苦劳,不知道通过学习提升自己,那就只好怀才不遇了。

    4.自我推销能力欠缺。你可能也缺乏一种自我推销的能力。不知道该怎么向上司老板推销自己,就不能让别人看到你的优点,自然不会有人在你的职场之路上拉你一把。

    5.缺乏职业素养。大多的时候,“怀才”者之所以“不遇”,究其根源还在自身致命的职业缺陷。这样的人人品极差,就算是天才,老板也不敢重用。

    6.人际关系紧张、与环境文化不能融合、身体健康问题都会阻碍才能的正常发挥。

    7.不懂得与时俱进。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知识更新和技术更新都非常之快,一个人自己过去掌握的熟练技能很可能转眼之间就无用武之地了。

    从上面的原因分析,造成怀才不遇,并不仅仅是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看到这里,我想,对于“抱怨的人总是我”的疑问,应该有了答案吧!如果还没有,你就需要再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因为抱怨的是你,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抱怨,受伤的却是你,需要自己对自己负责。

    好高骛远(想地太远,站地太低)

    每个人只有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时,才能把才华发挥殆尽。这个道理没错,但是,他们却忘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事情总要一步一步地来。志存高远,是有理想的表现,但好高骛远就是不切实际了。

    相当一部分的抱怨者,他们的视线总放在别人的晋升际遇上,总觉得别人不如自己。虽然总把目光投向别人,未必是坏事,至少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和强项。但很多人在看别人时,却不是以学习的态度。而是以一种不屑、嫉妒的心态去看的。似乎他们都忘了事情要脚踏实地地做。

    而且,当你站在你的角度去看别人的工作的时候,别人的辛劳、难处你未必知道。这也是一种围城心态。因此,应该立刻抛弃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积极努力的展现自己,从而让领导有信心让你去做这件事情才是重要的。由此,抱怨的人应该弯下腰来看看自我,建立如下好的观念,如此才能获得领导的垂青。

    第一,好的职位要靠自己努力。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好的职位从不是从天而降的。

    第二,好的职位是靠业绩博取的。即便有慧眼识珠者,也需要这颗宝石发出耀眼的光泽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当你没有更好的途径去展现自己的能力时,目前的岗位就是唯一的也是最保险的发挥才能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让老板认识你、赏识你,无疑是明智之举。

    更多时候,在面对自己的不遇处境时,我们更应该多问问自己,而不是把目光都放在那些臆想上。在现在的岗位上,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使自己的才华得到展现,才真正是使自己摆脱困境,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现在问自己如下几个问题,清楚了这些,你就会觉得前途有了一点光芒。

    1.你现在的职业是有发展的职业吗?

    2.你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是否做到了一丝不苟、兢兢业业?

    3.你在自己的工作中可曾做出过什么“彩”没有?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成绩吗?

    4.你的工作能否让你发掘出使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

    5.你是否想到过为自己创造机会,让更多的人认识你的才华?

    6.你是否想过或是正在进行充电学习?

    7.你自己感觉距离你理想的职位,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好,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对身边充满抱怨,回答清楚这几个问题,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发展有帮助的答案的。

    职业操守太差(守住心中的那条道德底线)

    有人说,德是才的资本,厚德方能载物。如果一个人缺少了职业操守,没有职业道德。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人在职业生涯中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或者说,即便小有成功,也不可能走得很远。

    职场中,我们能看到很多有才无德的人,他们通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可能在工作和业绩上是一匹黑马。但如果接触久了,你会发现他们一般会为了业绩,而在工作中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抛却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

    苏总是京城广告界一位小有名气的人物,公司的广告业务基本可以让其他同行汗颜。早年曾从事过人力资源管理的他,对企业用人方面似乎很有心得。谈起人力资源管理,苏总往往有惊人之语。在一次课程指导中他说:“要求员工德才兼备是没有必要的,员工可以缺德。”此语一出,听课的人们一片哗然。

    他接着解释道:当代企业不是高树明义的“君子国”,企业要求的是效率最大化,对员工最大的需求是其在本岗位上的业务能力。如果员工的业务过得去,那么他就是好员工,至于其个人品德,倒是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只要有相对规范的管理制度,个人品德问题不会影响到工作。

    谁知,之后的一件事情让苏总砸了自己的脚。

    松是苏总公司内的一匹业绩黑马,二十出头,从跑客户拉单一路晋升为中层部门的管理者。在苏总眼里,这个小伙子有着很强的业务能力和充沛的工作热情。

    突然,有一天,公司的大部分工作人员竟然“造起反”来,他们联合找到苏总谈话,要求调查松的问题。起初,对松宠爱有加的苏总固执地认为这是有人嫉妒松的成绩和能力,发动人员给松告状,但迫于压力,他进行了一番调查,可结果竟然令他不寒而栗。

    原来,松在身为业务员的时候,就一直以好听的言语和貌似可亲的姿态在同事的手里抢单,将别人基本快要谈成的业务最终据为己有。更为过分的是,当了中层管理者后,他的劣迹也开始“升级”,他多次谎称是苏总的安排和授意,要求同级的业务发布部门优先在对外业务平台上发表他的广告。

    久而久之,公司的员工终于忍不下心中的不平,采取了“集体上访”的手段。如同冷水浇头的苏总突然间对自己的“不求德,只求才”的用人理论进行了反思。

    从此,他经常拿自己的这个教训当作反面教材,他在讲课中说:没有职业道德、缺失职业操守,即便有工作能力,有机敏的头脑,也不会得到相应的发展机会,更不会得到社会的承认。

    因此,在抱怨自己怀才不遇的时候,也应该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虽然趋利之心是人之常情,但如果触碰到了行业规则的底线,违反了职业道德和处事原则,那么抱怨别人也是于事无补。

    不能适应环境(突破不了环境的围墙就无法认真做事)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在想:我现在的环境和处境很不好,什么时候能有所改变呢?在这里,先不要去要求环境改变。

    静下心来,看看你的身边,是什么样的环境让你觉得无法安然呢?是什么样的处境让你觉得困窘呢?问问自己,应该去怎样适应这些环境,给自己更大的发展空间。之后,你再问问自己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如下问题,才使得你的生存环境恶劣呢?

    一、人际关系紧张,导致才能发挥受阻

    有些人总抱怨个人才华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实,更多时候,我们不妨去想想,我们要的是什么,是要和身边的环境作对?还是要在恶劣的环境中发挥个人的能力,达到个人发展的目的?

    其实保护好自己才是重要的。不然的话,自己只能成为职场斗争中的牺牲品。如果你觉得无法和身边的人保持良好的关系。那一定记得,除非真的看不过去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和别人“结梁子”。在职场中,业务是最有说服力的尺子,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要为了无谓的斗争使自己卷入无尽的漩涡。

    通常说,当你到了一个职场环境,所有的人同仇敌忾一致地和你过不去的情况实在不多。如果你遇到了,如果不是你的运气好或坏到了极点,那么,极有可能是你自己有了什么问题。低下头,问问自己,是什么使你在人际中的处境如此不堪呢?

    二、与环境文化不能融合,导致自己与组织不合拍

    如果说,人际关系紧张,有可能是小人作怪。那么,如果你已经觉得自己和自己的职业环境、公司氛围都不能融合的话,那么问题显然就在你自己身上了。如果真是你不能融入这个环境,那就离开这个环境,找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职业环境;如果你放不下这个工作,对这个工作还有着很多的期许和盼望,那么,就请你放低姿态,学着去融入这个环境。

    不能与时俱进(时代在变而你却停住了脚步)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知识更新和技术更新都非常快。过去掌握的熟练技能很可能转眼之间就无用武之地了。

    因此不要抱怨这个世界残酷,不要埋怨这个时代的无情。既然我们无法阻挡时代的发展,就让我们积极起来,与时俱进,使自己适应时代、适应社会、适应新环境吧。

    “记得是在上世纪末,大学扩招政策刚刚开始实行的时候,一大批新兴专业成为‘抢手’的热门专业,计算机工程等成了很多高考的学生们热衷报考的专业。”在北京中关村海龙大厦的一个摊位上经营电脑硬件产品的小贾发出的感慨。他说,“当初,我报考了北京市的一所重点大学的计算机专业。那个时候,计算机专业确实十分热门,毕业后的就业前景也不错。”

    “那个时代电脑刚刚普及,互联网行业刚刚起步。张朝阳、丁磊、马化腾等一批人都是在那个时代开始起来的。然而,后来的发展却完全证明了IT信息业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压力。除了那些能不断地开拓新的思路的人才,我们这些吃知识‘老本’的人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一来这个行业的人才规模日益庞大,再者我们当初学的技术知识根本不能满足行业的发展。最终我们几个同学都相继地失去了原有的工作。后来,我们在中关村卖电脑硬件,起初收入也不错,但这几年由于市场因素,收入也逐渐地减少了。”

    说到这里,小贾叹了口气:“一开始,我们也都有着怀才不遇的感觉。心想,我们也是名牌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为什么社会就不给我们机会呢?后来,我们逐渐想明白了,不是我们怀才不遇,而是这个时代让我们的‘才’贬值了。”

    现在,小贾在进货、发货的空档,都会拿出书本来学习一些知识,他还参加了一些社会学习班,以掌握新的技能。

    才能贬值的现象在这个时代太普遍了,一不小心,你就会成为那些落后于时代的人之一。

    如果你的“才”遭遇了贬值,巨大的心理落差可以想见,但最可怕的处境还在后面:你不能够胜任今天的工作,你不能够在新的环境中做好工作,你不能驾驭新环境和新技术所带来的一切。于是,你会失去很多,包括你曾经拥有的。

    那么,如何摆脱因才能贬值所带来的困境呢?要做到与时俱进,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去调整和改善自己:

    1.分析自己的才能:利与弊。也就是说客观认识自己,做出明智的决断。

    2.分析行业新动态、新发展。处处留心,皆机会。作为一个优秀的职业人士,就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各种信息要有敏锐的洞察力。重点需要关注所在行业的动态和发展趋势,切准自己的脉搏,有针对性地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以至能够更好地把握各种可能对自己职业生涯有利的机会。

    3.制定充电计划。制定学习的计划倒是很简单的事情,最为关键的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真正可行的充电计划。

    4.挤出时间施行计划。计划如果不能执行,那只能是一纸空文。然而,时下的职业人士都是处于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就必须学会挤时间。

    5.在工作中突现出你的新才能。在工作中,切忌只知道一味地埋头苦干,而不知道适当地发现自己。尽可能的利用一切机会,表现出你对新技术、新知识、新能力的掌握程度,让上级赏识你,让业内了解你。这样,你才会成为企业举足轻重而不可替代的人物。

    抱怨有客观原因,但根源还是自己

    怀才不遇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大抵来源于自我的感受。一般来说,怀才不遇者在内心深处对两个概念耿耿不忘,即“才”和不遇。怀才不遇的心理首先是认为自己有才,其次是不遇。当自己偏执地认为自己才华横溢,再加上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时,“才子”、“才女”们便会抱怨社会不公、命运不济。并且他们大多会偏执地认为:怀才不遇是客观原因造成的,自己完全是“受害者”。

    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对于那些有特长、有梦想、对未来有期许的人来说,无疑是可怕的。曾经有一个考研调查机构发起了一个调查,询问考研者都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参加考研的,参与调查的人中,已有工作的人为数不少,其中不乏很多在别人看来光鲜的职业。

    是的,工作对于有的人来说,仅仅是谋生的途径、赚钱的介质,然而对于那些有梦想、有追求的人来说,是实现人生目标的途径。不得不承认,对于很多有才华的人,他们需要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平台,才能将自己的才华、能力充分发挥,并在职业的道路上成长。

    在当代社会中,虽然存在着职业策划和职业设计。但是更多时候,面临人才的竞争和复杂的就业环境,大多数曾有理想、有能力的人,都不得不选择“退而求其次”的职业途径。

    但当满足了第一生存需要以后,他们压抑在心底的那些梦想必然会蠢蠢欲动,可是身边的环境无法使这些梦想发芽、成长,于是,怀才不遇的心态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但放下抱怨,平心静气地想一想,怀才不遇是谁的错?除了那些客观因素外,我们自己难道没有错吗?难道没有我们自己的缺点导致了怀才不遇吗?答案是肯定的。

    天时、地利、人和都会造就成功的因素。但想要成功,必须从自我入手,打造自己成功的阶梯,这个谁都不会否认;那么翻过来看,各种客观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怀才不遇,都有可能让人们“不得志”,然而自我的因素呢?不要回避,我告诉你,自己不能成功,根源就是在自己。在你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不成功的时候,请你先问问自己几个问题:

    1.你认为自己怀才,可是,你清楚自己的“才”吗?

    2.你认为自己不遇,可是,你知道自己为什么“不遇”吗?

    3.眼看着别人在职场上平步青云,处处春风得意,不要让嫉妒蒙蔽了你的眼睛,问问自己,我和人家相差在哪里呢?

    4.即便更多的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了你的怀才不遇,你是否有想过脱离这个环境呢?为什么要让怀才不遇的糟糕心境困扰着你呢?

    好,这四个问题如果你能深入地进行思考,并且结合你的环境分析其中的原因,相信,你将会尽快地摆脱掉“怀才不遇”的处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