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穷-财魔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魔”意味着一种水深火热的投入,一种永不回头的出击。走火入魔,从某种上说是一种境界。魔鬼之所以无孔不入,变幻无穷,就在于它永远不会满足,永远在寻找极限,挑战极端。魔鬼的对立面是神,神是可敬的,但容易走向平和、中庸。一个人一旦趋于中和状态,往往就失去昂扬的战斗力。而魔鬼的极端个性,就是对这种不偏不倚碥的彻底鄙视与否定。

    欣赏魔鬼

    过去日本女排有“东洋魔女”之称,现在韩国又有什么“魔鬼训练营地”……我们很欣赏“魔”字,虽然对“鬼”不喜欢。“魔”是一种精神,一种气质,一种品格,一种惊天动地的意志力量。

    “魔”意味着一种水深火热的投入,一种永不回头的出击。走火入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境界。我们常常为一些事半途而废,而不能攻击一点,持之以恒。有人说,天堂是在长路的尽头,我们常常看不到天堂,就是因为还在路途中。魔鬼之所以无孔不入,变幻无穷,就在于它永远不会满足,永远在寻找极限,挑战极端。魔鬼的对立面是神,神是可敬的,但容易走向平和、中庸。一个人一旦趋于中和状态,往往就失去昂扬的战斗力。而魔鬼的极端个性,就是对这种不偏不倚态度的彻底鄙视与否定。

    再从更轻松的角度分析,“魔鬼”往往有其独到的魅力,没有“力量”,如何来吸引“力”?而魅力的“魅”,与“鬼”有关,与“魔”更是一脉相承。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潜在的魔,但我们在向神靠拢的路上,一方面修到了善良的功课,另一方面也弱化或丧失了一些原先成为某种人性力量与人格制约魅力的“魔性”。

    做一个真正健全的人不容易,因为他不是神明,却具有神的庄严与崇高;他也不是魔鬼,却具有魔鬼的斗志与魄力。

    我们在远离动物性(或为魔性)的过程中,还会常常在朦胧的梦幻中重温人类童年的一些惊心动魄的血性较量画面。人类渴望进步,渴望完美,但每一个辉煌壮美的生命体里理应永远激荡市面上一股永恒的热情与热力。

    吴光正的进取精神

    吴光正1946年出生于上海,年幼赴港,后到美国俄亥俄州辛那提大学修读建筑学,以继续父业。后因个人兴趣改读物理及数学;接着又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可以说,吴光正是位饱读诗书的学者。读完书后,曾留在美国,任职于纽约的美国大通银行,后来又转至香港的美国大通银行任职。

    在香港任职后,结识船王包玉刚次女包陪容,不久结成连理。1975年吴光正加入包玉刚的环球船运集团。从此,他显示出其不断进取的经营才华,后来他不但守住了包玉刚的事业,还发扬光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业绩。现在,他是会德丰集团的主席。众所周知,包玉刚有“世界船王”之称,他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闯入船运行业,经过三十多年的苦心经营,拥有二百多艘货轮和油船,总排水量2000万吨,在全世界各大洲设立有一百多家分支机构,业务遍及全球。到1986年,包玉刚所控制的公司总市值为196.2亿港元,排列当时香港十大财团的第三位。可是,包玉刚在事业兴旺时期不幸逝世了,包玉刚创下的事业落在吴光正肩上。俗话有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吴光正面临着这么一个重大挑战。

    在一般人角度考虑,吴光正不必伤脑筋出力气,岳父留下的事业和资产足可以尽情地花几代人,况且包玉刚创立的会德丰集团经营有序,业务渠道通畅,不必费神亦可正常经营动作,利润照常甚丰,不可能会坐食山空的。但是,自幼颇具进取精神的吴光正却不是那般设想,他承接了这一担子后,反复思量怎么把家族创下的事业发扬光大。

    吴光正想,一生之计在于勤奋和进取,这是中国人的祖先遗训,也是至今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人要生存,要做成一番事业,舍此别无他路。勤奋进取,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人们落在实处的行动,二者不能分开。无精神的行动目标不明确,成功的意义不可能巨大;无行动再好的想法,只不过是云在青山月在楼,所以行动更为要紧。只有勤奋进取,人生才实实在在,其乐无穷。他还认识到,环境好,生活和工作条件优越,还需要更充实,使人生更有意义,对他人对社会也应有贡献。

    方向和目标确立了,吴光正继任会德丰集团主席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拓展工作。最引人注目的一行动,是把九龙仓从一间纯粹的投资公司,拓展成为一家经营货柜码头、酒店、电讯、地产的大型综合公司,充分发挥了该公司的各部门的潜能,使其业务额大大增长了。在九龙仓集团经营得有声有色之际,为了发挥人才的更大作用,吴光正于1994年将该集团的主席之位,让给与他共事多年的李唯仁担任,他自己改任名誉主席。

    会德丰集团在包玉刚先生逝世前后的一段时间,曾一度经营受到影响,声誉及业务有所低落。吴光正继任主席后,致力使这艘旗舰重振声威。他于1993年11月,先是将隆丰集团改名为会德丰集团,以其旗下的九龙仓集团的显著业绩确立商行形象。接着又着手建立销售网络与金融业务。

    事实上,吴光正自从1975年加入环球船运集团后,一直在包玉刚先生身边工作,为该集团处理一些具体事务及出谋献策。如1981年包玉刚击败英资大行怡和集团,成功地收购了九龙仓集团,在整个战役过程中,吴光正都参与了出谋和战斗。正因如此,他早就炼就了驾驭整个集团工作的能力,赢得家族的信赖,到位后即驾轻就熟了。

    会德丰集团在吴光正的主持下,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得到了重振,甚至业务总额超过了本集团最好的水平。现在会德丰集团下控七家香港上市公司,计有九龙仓、置业信托、联邦地产、连卡佛、香港隧道、宝福集团、海港企业;另外拥有一家新加坡上市公司马哥勃罗发展。

    不畏失败的毛宗宏

    毛宗宏的发迹历程是这样的:原籍上海,1938年出生于上海,1950年随父母移居美国。毛宗宏的父亲曾任国民党空军上将,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毛宗宏从幼养成勤奋好学作风。他到美国时只有13岁,在美国继续读中学和大学。30岁时从大学获得了电机工程学博士学位,然后才从美国东岸移居到美国西岸洛杉机,开始在利顿工业区打工。经过两年的打工,积累了少许资本,他决定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两年的工作实践,自行创业谋生。

    毛宗宏开设的公司从事半导体的生产和经营。经过七年的艰苦创业,公司白手起家,发展成为一间有中等规模的公司,它的牌子也有了一定的声誉。到了1976年,毛宗宏希望开辟新的经营领域,决定将半导体公司的控股权出售。经过一番谈判后,有位买主接受了有关条件,买下该公司控股权。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毛宗宏本希望出售股权套回资金,开拓更大业务的,但万万没有想到,那买主得了公司的控股权后,控告毛宗宏隐瞒公司的200万美元的亏蚀,申诉要求给予200万美元的赔偿。

    毛宗宏突遭这样重大的起诉,几乎使他走投无路了。他出售的股权收入远远不及200万美元,这无异于置他于死地。在此恶劣情形下,毛宗宏痛定思痛,决不向失败投降,他请了律师与买主打官司。在美国发财确实是有机会的,因此有不少人经过一番奋斗后成为了亿万富豪。但是,在美国破产也是每个人可能会遇到的事。如做生意,对买卖合约条款稍有疏忽,打起官司来则会使你一败涂地、倾家荡产。哪怕不做生意,要是你家门前积雪结冰不及时打扫干净,万一有人路过你门前摔倒致伤后,人家也会告你,你很可能会被法院判处赔偿莫大的金额。

    经过反复的申诉辩论,花了不少精神和钱财,毛宗宏的官司终于以85万美元获得庭外和解的结果。毛宗宏辛辛苦苦创业近十年,一下子又回归于两手空空了。

    毛宗宏当时的处境和心情可想而知,但他却没有因此气馁。他想,俗语所讲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既有现实性又有启迪性。日本摩托车大王本田宗一郎也说过:“回顾我的经营史,可以说是一系列失败构成的”。他决心东山再起,重振旗鼓。

    重新创业的毛宗宏不能重操电子业了,因为他出售公司时已签订了不竞争协议。他只好开展别的行业经营。经过一番目标的选择后,他确定做纺织品人口生意。他没有资本,就从介绍和代理人手,将亚洲地区廉价的纺织品介绍给美国批发商,从中获取一些佣金。做了一年多,他与一位有骡布裤设计经验的人合伙成立一个公司,开始推出男装便服。但祸不单行,由于他对市场了解不深,加上推销不力,其合伙公司很快就散伙了,失败再一次打击了毛宗宏。

    毛宗宏这回清醒了,明白到做生意不能只靠决心和毅力,还需要掌握熟练的营销术。从此,他精心研究纺织品的技术和有关该产品的销售规律,组织完善的销售网络。然后物色到有深厚制衣经验的纳西做合作者。结果,他生产经营骡布裤成功了。他现在拥有二千多名员工和2500个销售点。

    吴育金长风破浪会有时

    吴育金,祖籍福建省南安,1932年出生于新加坡。

    吴育金自幼勤奋好学,立志要创一番自己的事业。但家境不好,他只好靠打工维持生计,大亨之梦一度受挫。在困难之时吴育金没有气馁,他明白到只有勤奋才有可能进入成功的大门,不可一味自信而急于求成。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怀才不遇,但在他最失意之时仍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才必有用,天生我才在自用,有勤奋精神还不够,还要加上自信与实际。李白一生确实充满自信,昂扬志气,但他仍是大起大落,除了诗以外,他并不是个成功者。李白天生聪慧,勤奋精神的驱动,使他诗艺剑术造诣颇深。他仗剑出川,初人长安,得人推荐,被唐玄宗李隆基赏识。他本以为从此可以施展他的雄伟抱负,做一番大事业,但唐玄宗只把他当成一个供他消遣的文学弄臣。李白大失所望,最后辞职不干。他很伤心,写下诗句“金樽清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筋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后来,李白得到一个机遇,永王李磷邀请他参军征讨安史叛军,他高兴极了,又自信地写诗述怀,“南风一扫胡尘静,西人长安到日边。”但李白的自信、追求未免虚了一些,所以到头来是一种没有成功的成功。

    但在南北朝刘宋初年有个叫宗悫的少年,他的勤奋和自信却有实际。他很小的时候就有远大的抱负,他跟随叔父读书很勤奋,进步很快。他的叔父宗少文觉得这孩子是个人才,就问他长大想做什么。年幼的宗悫微微昂起头,睁大眼睛说:“原乘长风破万里浪”。言下之意是要冲破一切困难,做一番大事。宗悫内心明确的目标是,要做一个文武兼全的将军,带领千军万马为国为民削平战乱。

    有了这样的志气,宗悫便刻苦地一面读书,一面练武。十四岁那年一件事使他初露锋芒,名声远扬。那天,他哥哥娶亲,因嫁妆礼品不少,一伙强盗连夜来抢劫。十多个强盗闯进门来,宗悫立即运用他平日所练的功夫,一个箭步冲上去。强盗见是个小孩,有恃无恐,想先动手把他干掉。岂料宗悫力大武精,一脚踢倒一个强盗,顺手又找跌一个。待其他强盗想逃跑时,邻居也赶到了,强盗们全被擒。这件事使当时将军刘义恭赞叹不已,立即请宗悫在自己部下当一名军官。

    由于有“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自信和勤奋,且有切合实际的目标,宗悫当上军官后,作战英勇,战功累累,不到二十岁便当上了将军,后来成为刘宋朝廷的名将。

    吴育金在打工生涯中,时刻窥测创业目标,后来最终确定往证券方面奋进。为了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他决心到自己叔父经营的一间股票行去打工。那时他已是36岁的人了,但他立誓要从头学起。经过十年的卧薪尝胆,他既熟悉了证券交易的诀窍,又积蓄了一点小资金,于1979年起,他自己组织一家证券公司。在他精心的经营下,该公司由小到大,发展十分迅速。到1990年,他的吴控股有限公司在新加坡上市了,这是当时第二家在股市持牌的新加坡本土证券公司,他和他儿子吴友仁对该公司持有超过50%的股权。

    吴育金在新加坡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之时,积极向海外发展,现已分别在马来西亚、印尼、香港、英国、菲律宾等设立了证券公司。

    邓文福在开拓中求发展

    邓文福,是泰国仁和园酱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出生于1935年,祖籍广东省开平市。

    邓文福酷爱体育运动,如果不是家庭需要他继承父亲的商业,他可能成为一位杰出的运动员,尽管他已成为商业大亨,但他现在仍是泰国国家篮球总会主席,经常在繁忙而沉重的工作日子里,偷闲去做一些运动或参加一些体育公益活动,当然也慷慨解囊赞助一些体育事业。邓文福是在泰国曼谷出生和成长的,他的父亲从开平来到泰国先从打工开始,后来自己开设酱油厂,酱油是一种制作考究的调味品,对外国人来说,它的制作办法神秘莫测。但对于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人,却是家常便饭之事。有了这方面的一般知识和技术之后,找一间简便的厂房,添置一个炉灶、一个锅及一些缸子,购进一些大豆,即可进行酱油加工生产。酱油的质量高低,关键在发酵和味道的调配。邓文福的父亲就是靠这一手,办起了仁和园酱园有限公司的。开始时,只有一间几十平方米的小厂房,后来发展成为一间有一百多工人的中型酱油厂,仁和园这年名字在泰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邓文福自动就在酱油的气味熏陶下生活,他家里生活在当时不算富裕,但尚可以支撑他的读完小学、中学、后来他父亲积劳成疾,过早地去世了,邓文福不得不中止了在学业上的深造,主持父亲创办的酱油厂。

    邓文福是勤劳而有开拓精神的人。他继承父业后,不辞劳苦,亲自在酱油厂内主持和指挥生产及销售。经过了些时间的实践,他觉得本厂的产品质量虽然不错,但生产方式和设备是上百年的传统产物,显得与现代社会很不合拍,并且生产效率低。针对这个问题,他到国外去搞调查研究后,决定改用电脑控制酱油调味和发酵使产品质量保持了稳定,并能科学地表明其各种成分的含量,彻底改变了该产品传统的靠人的眼、嘴、鼻评定质量标准的方法。如此举措,很快使他的工厂产量及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公司的营业额开始几何级增长。

    随着生产能力的增加,邓文福发觉泰国市场总是有限的,制约着他不断扩大事业的希望。于是,他决心跳出这个制约圈,向国际市场开拓,把自己的酱油和各种调味品销往世界各国,销向华人以外的市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除了把产品的味道和包装改良成为适合外国人的需求外,还大力改进营销策略,拓展市场。结果,很快打开了美国、加拿大和东南亚十多个国家的市场,使其营业额又倍数增长。

    郭鹤年的纵横驰骋术

    郭鹤年的“纵横驰骋”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如成语所说,指东西南北纵横奔驰,没有阻挡,英勇战斗,所向无敌;二是比喻我国战国时期群雄逐鹿中原,列强相互联合抗争,以苏泰、张仪的谋略,用“合纵”、“连横”为手段,达到“纵横天下”的目的。

    郭鹤年创业发迹的历程,充满了上述的“纵横驰骋”的含义。郭鹤年,祖籍福建省福州市盖山郭宅村,1924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其父郭钦鉴在16岁时从家乡泛海到马来西亚新山市,初时当店员,后来经营小杂货店。1920年,郭钦鉴与同乡郑格如成婚,育下三子,郭鹤年是三子之一。

    郭鹤年少时在宽柔华文小学读书,后升人英文中学,中学毕业后,到新加坡的莱佛士学院深造。后因日本军队南侵,郭鹤年无法完成大学教育。辍学后,他曾在一家日本公司米粮部打工。战后,他在父亲的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

    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郭鹤年决定自己创业,他与堂兄等在新山创办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从事米、面、粉和糖的买卖。

    郭鹤年从小就聪明机敏,有锐利的眼光和灵敏的头脑。经过几年的经商实践后,他已对经营之道有了较深的认识。1952年,他为了拓展自己的业务,到英国伦敦商品交易所和当地的市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此行对他启发很大,他发觉糖和面粉是世界市场的主要商品,在伦敦商品交易所成交活跃,并被普遍认为有利可图。他回到马来西亚后,决定在本国北部种植甘蔗,并设立工厂加工糖和面粉。果然不出所料,他的糖业和面粉经营十分成功,获利匪浅。几年后,他将甘蔗种植面积增大了数十倍,建起一座又一座糖厂,很快控制了马来西亚原糖市场,市场占有率最高达80%,甚至占世界糖市的10%。他因此成为世界著名的“亚洲糖王”。

    随着糖业和面粉业的发展,郭鹤年充分运用“纵横驰骋”战术,向多种行业展开进军,南北东西纵横奔驰,无所畏惧。从20世纪70年代起,他大举进攻酒店业,成立了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香港、斐济、汉城、菲律宾、印尼及中国大陆等建设或参加管理近30家酒店,很快成为亚太区最大的酒店集团之一。

    1974年,郭氏在香港设立嘉里贸易公司,大力开展进出口贸易业务。1976年,他把集团的总部从吉隆坡转至香港,使香港成为其重要的业务基地。

    从20世纪80年代起,郭鹤年看准了淙油是一种有前途的大宗商品,他又投入这方面的贸易和期货买卖,使其业务量进一步扩展。目前,他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淙油供应商。

    此外,郭鹤年还涉足船运业、制造业、房地产业、娱乐业、报业、矿业等等,几乎包罗万象,驰骋各行各业。

    郭鹤年在商场上纵横奔驰了几十年,深深体察到当今商场的格局,有“千崖竞秀,百舸争流”之势,凡置身其间者,不进则退,皆需奋发图强;在群雄逐鹿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每个竞争者都力求在市场中占有适当位置,因此,竞争的手法层出不穷,列强相互联合抗争之法,已成为现代竞争较为普遍并且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高招。

    这种“竞争对手”转变为新型的“合作伙伴”的形式出现,真有点像战国时代的“合纵”、“连横”状况一样。

    郭鹤年深明这些大义,对这一策略运用自如。他曾与香港太古集团合作,在中国大陆部分地区生产和销售可口可乐;他亦曾与印尼首富林绍良联手,发展制糖业与面粉业;他还与香港巨富李嘉诚及日本八佰伴合作,在日本札幌兴建大型共管公寓及购物中心;他还与法国最大食糖贸易公司合作,持股三成;1993年他以26.5亿港元向澳洲报业大王梅锋收购香港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中南早报》……这此都使他赢了经营的成功。

    今天,郭鹤年及其家族拥有庞大的企业群,据《福布斯》杂志公布的资料,现在郭氏家族拥有的财富约60亿美元。

    守财奴、挥金如土与幸福

    守财奴与幸福无缘,因为守财奴只知道不知疲倦、无休止地赚取钱财,却不懂得如何用钱换取美妙的人生,揽财成为他们人生的惟一目的。

    与守财奴相反,一些人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挥金如土,花钱如流水。这种人的人生哲学就是拼命赚钱,大把花钱,以为这样的人生才是潇洒的人生,才是灿烂的人生,才不枉活一世。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因为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并不单纯是物质上的享受,而是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的有机统一。我们无权也无意指责这样的人生观,但我们还是要奉劝人们,花钱尽管是个人的私事,但也应当用到有意义的地方,因为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并不单纯是吃山珍海味、穿名牌时装、坐高档轿车、住豪华别墅,而应当是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的有机统一。除了金钱之外,人生有许多珍贵的事值得我们去追求,如健康、知识、亲情、友情、爱情,等等,样样都弥足珍贵。

    之所以说挥金如土与幸福无缘,是因为钱不是万能的,钱并不能把构成幸福的所有要素统统买回来。挥金如土的人,其实并不理解和珍视财富的真正价值,也对幸福的内涵不甚了了。追求物质享受本是人类的天性,我们赚钱的目的之一也是使物质生活丰富多彩,但这并不意味着物质享受可以无度。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知足长乐”。“知足”就是要有节制,要适度。如果对物质享受的欲望毫无节制,以致使正常的消费变成了畸形消费,不仅对个人对家庭的健康发展会产生消极影响,而且也会对社会的文明进步产生消极影响。比如,有的人有钱之后,便不再满足于鸡鸭鱼肉,而是想方设法猎取千奇百怪的东西以饱所谓的“口福”。前些年南方一些地方兴起的“黄金宴”即是明证。且不说一桌“黄金宴”的花费有多大,单从营养角度讲,摄取金粉对自身的健康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这些年各地的“蛇餐馆”、“野味店”的确让一些有钱人大饱了口福,但我们是否会想到,一桌桌豪门宴,却使多少国家珍稀野生动物惨遭厄运。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但我们却如此对待朋友,难道我们不觉得残忍吗?大吃大喝不仅损害了人们的肠胃,浪费了大量的财富,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致使奢靡之风日益蔓延。“吃”的方面如此,其实,在“穿”、“住”、“行”等方面也莫不如此。挥金如土,一掷千金,使有钱人赢得了掌声、赢得了喝彩、赢得了荣耀,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暂时现象,因为给你掌声、喝彩和荣誉的人往往看重的是你的钱,而不是你本人,一俟你不再有钱给他们花,他们便会离你而去,届时你只有备感失落,唉叹“世态炎凉”,何谈幸福之有!

    孙忠利一龙数珠术

    孙忠利(又名孙利康),祖籍浙江省宁波勤县茅山乡, 1934年在日本出生,现在是日本孙氏公司的创办人。

    孙忠利在日本长大,他的父亲孙邦财是个裁缝师,在日本开了一间小裁缝店。孙忠利十八岁起,在父亲的店铺当学徒。两年后,他自己开设一间小杂货铺。经过30来年的创业,孙忠利成为日本华人的富豪。据《福布斯》杂志公布的资料,他现有的财产约为2亿美元。

    孙忠利的致富术除了运用了华人通用的经商法外(即勤俭),就是善用“一龙数珠”技巧。所谓一龙数珠,出自“李代桃僵”策略,即以少胜多,以一击十。对于经营者来说,已有的资本或设备有一定的限量,怎么使有限的资本或设备发挥多种功能,充分挖掘经营或生产的潜力,加强资金的周转和提高生产效率,产生更多的效益,这是获取更大利润的关键。

    企业经营者欲求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灵活性,以“一龙数珠”术,适应自己的内在条件和客观市场状况,这才是万全良策。孙忠利没有多少资本,他就从办小杂货铺开始。经过了十多年的经营后,积累了一点点资本,也与工商界建立了较广泛的关系。此时,他看到日本房地产业趋于兴旺阶段,就利用自己的资本,再从业务关系银行贷人一笔资金,在东京购人一些物业。此时是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飞涨,地产狂升,孙忠利将购入的地产抛出,获得甚丰的利润。

    1986年起,他看到香港和新加坡这两条亚洲小龙经济高速发展,他又以“一龙数珠”之术,把自己的资本和盘托出,再从相关银行贷人大笔钱,以16.25亿港元购人香港尖沙咀美国银行大厦、太阳广场和香港半山一幢高尚物业,亦在新加坡购人宝龙商厦、豪坤酒店、三福大楼等,转手后,又获取了很大利润。此后,他在新西兰、加拿大多伦多及中国上海都购人物业,使其资产飞速增多。一龙数珠要注意个度,即适度。如果过于多珠了,其力度分散,顾此失彼,效果会恰恰相反的。孙忠利进入20世纪90年代有过于多珠现象,房地产生意出现呆滞,使他损失了数亿美元,否则,他的资产将有10亿多美元。

    财迷们聚敛财富的方式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就一个百万富翁决非轻而易举之事。除了靠赌博、买彩票偶尔暴富之外,即使有超群卓越的智慧和才能,要想成为百万富翁也必须经过艰难和长期拼搏。中国走上市场经济之路才刚刚起步,为什么会在短时期内出现一个暴富群体呢?

    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公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但是,在转型时期的结构中还存在着非常态的黑色经济、灰色经济。它广泛地存在于工业、商业、外贸、交通、科技文教等领域,以牟取暴利为准则。它聚敛财富是怎样进行的呢?

    (1)在合法经营外衣的掩盖下,以劣充优、以假充真,一些厂商以造假、贩假、卖假为业,有的甚至从商标印制、生产、贩运到销售诸领域配套成龙,形成网络。

    (2)走私、贩私。实行对外开放以后,走私贩私屡禁不止,而且愈演愈演。走私成为沿海、沿边地区一些人暴富的重要门路,以至一些不法之徒内外勾结以此为业,一是逃避关锐,将税金据为已有,二是利用价差,靠垄断价格盘剥消费者。

    (3)利用同类商品的价差。转型过程中,价格市场化要经历一段时期,同种商品往往出现多元价格,比如,计划价和市场价、国家牌价和黑市价、进出口差价等。一些人或者利用行政权力,低价进高价出,或者专司黑市交易。

    (4)买卖票证和批文。由政府主管部门签署、发放的各种证件是业主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交易行为的媒介。它的本意旨在限制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功能,但是它本身却成了买卖对象。比如,基建列项批文,划拨土地批件,进出口许可证,工商登记营业许可证,各种资格和资历证书,等等。有些人甚至以此为业。

    (5)靠造假贩假暴富。造假贩假的范围几乎无所不包,从名牌或畅销商品、进口洋货、各种证件到钞票、有价证券、发票、公章。

    (6)招工时收取高额报名费、培训费;上岗时再交高额风险抵押金;录用后通过苛扣工资,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不提供劳动保护和必要的生活服务,雇佣童工等办法,进行原始积累。

    (7)签定承包合同时,用各种办法压低承包基数,拼设备超负荷运转,或转手充当中间商,利用公有资产捞取巨额利润。

    (8)证券市场开放之初,乘供求失衡、法制不完善、监管不力之机,有些官员利用职权直接或间接从事股票投机,有些股民勾结政府主管部门官员,合谋操纵股市,散布谣言,传播假信息,扰乱市场,从中牟取暴利。

    (9)房地产投机。房地产市场开放之初,有些房地产商乘机靠“关系”或行贿等办法,无偿取得土地租用权,然后或转手倒卖,或用银行贷款兴建楼宇及其他设施,以地牟取暴利。199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公司有3700家,其中仅有半数进行了实际开发,其余均无开发业绩,主要从事炒买炒卖地皮。

    (10)文化、教育和科技部门的投机商。一些文化投机商利用政府授予的办学权力,以牟取暴利为宗旨,买卖文凭、学位;某些影响界人士,自以为奇货可居,漫天要价,偷税漏税;还有些文人墨客受雇于人,为其充当“广告”或推销员,或充当说客,捞取酬金。

    (11)以高利率为诱饵,非法集资,骗取钱财,牟取暴利。在金融界和产业界,利用开放资金市场、拓展融资渠道、放开利率之机,非法发行高额利率债券,将筹集到的巨额资金据为已有,用于投机和个人挥霍。

    (12)在招商引资的旗帜下,收受外商贿赂,为外商非法行为大开绿灯;或者为不法外商坑蒙拐骗效力,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在体制转型时期,暴富者广泛地活动在各个经济领域、各部门、各行业。他们主要是通过国民收入非常态再分配途径聚敛财富,损害国家利益,换取个人巨额酬劳。

    吴奕辉坚忍不拔创事业

    吴奕辉,祖籍福建省晋江坑东,1926年在福建出生,1岁时随父母到菲律宾宿务。由于家道中落,吴奕辉小学未读完,就出来当童工,以帮助家里分担生活重负。

    自幼遭受生活的折磨,吴奕辉不但没有读书的机会,没有童年的欢乐,也没有人间的温馨。也许生活的磨炼,使他成熟得很早,从当童工之日起,他逐步形成一个信念:不靠天,不靠地,坚韧不拔待时机,用自己双手创天地。

    多么可贵的一种信念。坚韧,是东方人生存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国人活着的一个重要心理要素。坚韧包括百折不挠,顽强抗争,不达目的,宁死不屈。但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坚韧,还含有忍耐、忍受、期待的意思。换句话说,在不利的形势下,条件不允许、不成熟的时候,为了保存自己,为了实现自己人生事业的目标,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忍耐和忍受。这正如孔夫子所说的,小不忍则乱大谋。

    当然,主张忍耐、忍受,绝不是鼓吹心无大志、逆来顺受、不图改变所处的恶劣环境的盲目忍受和忍耐;而是提倡人生的忍受与忍耐,是善于承受现时的痛苦和困难,等待机缘到来实现理想与目标。这就是能屈能伸的精神。

    屈不是无故的,形势不利,以退为进,隐忍能等待伸张的时机。伸,不是毫无目的张牙舞爪,而是为了既定的目的。大凡有抱负、有才华的人,一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在无所作为的时候,总是经受得起忍受等待的各种挑战的。三国时期的刘备,是一个极会忍耐的坚韧不拔者。他既会忍耐,又会等待。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他本着屈的精神,到曹操门下栖身。曹操是个极有心计和权谋的对手,他绝不会轻信刘备会甘于寄人篱下的,他时时事事都监视着刘备一帮人。刘备心里明白,时时刻刻装做胸无大志。曹操给他右将军的官儿,他也笑脸可掬地接受。没事做,他也不找事,只在公馆内的菜园种菜。关羽、张飞天天急得团团转,心如火焚。他们感觉如笼中鸟、池中鱼,时刻盼望能逃脱羁困。刘备却耐心地劝他们不要着急,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急则自投罗网,曹操早就准备收拾他们,只是没有瞅着下手处。就这样,刘备耐心地等待机会,甚至与曹操面对面饮酒时,曹操说“天下英雄就只有你我二人”时,刘备吓得筷子都掉到地上,并佯说是怕打雷。一个大男人连打雷都怕,还能成大事吗?刘备此举骗过了曹操。忍耐、忍受、等待,终于得到领兵进攻吕布的任务,从此也便鸟飞蓝天,龙奔大海了。吴奕辉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后,忍受着当童工的各种艰苦,晚间还忍受着疲劳的折磨,自学文化。到16岁时,他决定自己创业,将极有限的资金开设一间水果店。他起早贪黑地摆卖水果,将一点一滴的血汗钱积累下来。如果没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没有忍耐、等待的毅力,且不说数年如一日,就连一个星期也受不了。就这样,吴奕辉坚持到24岁时,为了实现第二步计划,将积蓄的一点钱带上,单枪匹马到马尼拉去创业。他的资本微乎其微,干不了大买卖,只好经营服装厂加工时剩下的碎布。即是说,从服装加工厂收购这些边角布料,转卖给别人做拖布或穷人作缝补用。他一个人在一间十来平方米的小房里经营,它既是店铺,又是仓库,亦是他的住所。经营中什么都是自己亲力亲为。就这样,他忍受了四年。赚了一些钱,为其后步发展积蓄了一点力量。

    1955年,他开始创办环球米制品厂,后来易名为环球罗宾娜,他继续坚持坚忍不拔精神,使这米制品公司越办越好,生意旺盛,以后成为他事业的主要旗舰。

    请看一窝财迷心窍的人是如何被摧毁

    厦门远华走私案件在海内外引起震动。这是1994年以来最严重、涉及金额最大、涉案人员最多的套汇、骗汇、逃税、骗税案件。在该案中,国家损失外汇金额达一千多亿人民币,涉案者包括港台商人、外资企业、民营及国有企业人员及政府官员。

    1999年10月22日,被称为“铁面女包公”的中纪委常委刘丽英,按中央指示,率领近百人的“中央巡视组”到达厦门,检查与督办厦门“四二〇”特大走私案的调查工作。

    厦门远华公司主要走私原油和汽车。其走私的原油占中国内地原油的70%。走私汽车涉及的金额相当于800亿人民币。“远华公司”原老总赖昌星的能量如此之大主要是有大批党政官员的庇护,甚至有军队舰艇武装保护他走私。赖昌星在厦门建有一座“红楼”,专供各路官员享乐。他还为一些官员子女和关系户五百多人办理移民,其中一部分定居香港。当北京查案时,福建省公安厅一副厅长通风报信,赖昌星闻风而逃。该案已拘捕和法办的高官包括公安部原副部长李纪周、厦门市委原副书记张宗绪、厦门海关原关长扬前线等。涉案官员达160人。刘丽英率领的工作组到厦门后,曾规定厦门处级以上的官员暂时不得出境。

    刘丽英率巡视组到厦门时,专案组先从海关总署和经贸部门收集大量有关厦门海关的资料,由公安部、安全部、北京武警派员秘密押送到厦门,然后调集全国各地近两百多名专案人员及大批先进设备,以“大兵团作战方式”对厦门海关近年的进出口单证进行全面核算,从中发现厦门“远华”集团公司委托进出口的货物总值与海关征关税的货物总值相差800亿人民币。

    尽管“远华”每一份进出口业务的文件十分规范,不仅有规范的海贸合同,销售合同,委托进出口批文,还有关税、检验等文书纪录,但他们偷漏税的事实也不能逃过刘丽英的眼睛。刘丽英发现厦门海关与“远华”集团有关联,便对关长扬前线涉嫌官员进行监控,终于查出“远华”的进出口的规范文件全部是与海关内外勾结伪造的。“远华”委托进口的东方、开元两家国营外贸大公司的公章、业务章早已在“远华”人掌握之中,可以随心所欲伪造任何文件。

    专案组从外地调集的300名武警官兵包围了厦门海关,经搜查,发现了大量假单证和瞒私放私的罪证。杨前线及二十余名涉嫌官员被羁押到金雁宾馆。杨前线,这个精明过头、屡屡制造缉私假成绩而获得全国优秀海关关长头衔的贪官,在罪证面前精神全面崩溃,不得不交待了与“远华”等公司勾结、受贿1.6亿元的犯罪事实,从而拉开了查处厦门惊天巨案的序幕。接着,数百名武警官员突袭“远华”集团公司及其下属企业,查封了所有办公楼、车间及专用于接待官员的红楼招待所,带走涉嫌走私和行贿的一百七十余名骨干职员。这次突袭最大的收获是搜查到“远华”公司送礼行贿花名册,福州、厦门数百名官员磅上有名。原来,“远华”在厦门银行的帐户全是空的,赖昌星将所有银行存款、走私销售款全部转移到香港,需要用钱时派他的财务总管和保镖从香港提现金运往厦门。这个总管为了对赖昌星好交待,私下将每位接受行贿送礼的官员的姓名、时间、金额和用途都作了详细记录。这本花名册成了古今难得的“贪官受贿录”。这些财迷心窍的人均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林百颀的钻缝术

    林百欣,原籍广东省潮阳县,1914年出生。他在香港读小学五年级后、便遵从父意回汕头帮助做生意。年轻时,他到澳门一间小型银行当了多年的实习生,从而接触了许多贸易厂商。

    抗日战争结束后,林百欣再回香港谋生,于1947年成立了一家叫“丽新”的制衣厂。开始时规模很小,只有二十多架衣车和一间100多平方米的厂房。但林百欣是位眼光卓越的经营者,他在经营时巧于运用“钻缝术”的策略,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迅速走上发迹之路。

    林百欣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觉市场之大,自己可占有一席之地。当然,表面看来,市场早已被琳琅满目的商品占满了,这些商品包括名牌产品、传统产品和新、精、巧的各色各样产品,它们既有本地生产的,亦有国外厂商制造的,一个后来者,如无眼光和谋略,欲插入市场争地盘,确非易事。但是,只要经营者善于观察,见缝插针,打入市场是大有机会的。因此,钻缝术已成为商场上普遍应用的策略。

    欲要运用好钻缝术,经营者必须弄清市场绽缝在何处,产生绽缝的缘由是什么,其有什么规定。市场永远是动态的,其动是需求变化、产品竞争及相互作用的综合效应。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动,都会导致市场绽开这样或那样的缝隙。比如说,任何一种产品,由于其款式、花样、型号的不同,会有不同的使用对象。经营者可从市场上任何一种产品中寻找出其绽缝来,利用产品的“异样化”,另辟蹊径,生产出不同型号、款式的同样产品,可获得不同消费者的采用。

    钻缝术多种多样,诸如供求之差的钻缝、有无之中的钻缝、领域之移的钻缝、高低之差的钻缝、政策之变的钻缝、消费习惯的钻缝,等等,举不胜举。市场之缝,不论以何种方式表现出来,都具有这样的共同特点:时隐时现,时开时合。关键在于经营者应学会善于发现和巧于钻入。钻缝之道,贵在应变,抢先钻入,伺机选缝,人缝张势,这样才能多收缝中之利。

    到1972年林百欣的丽新制衣厂已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企业,名声四扬。他又钻这一有利时机之缝,把丽新制衣推上市,从中筹到大笔资金。他将这些资金用于拓展地产业务,钻进了更大发展之缝。林百欣当时注意到香港房地产商都集中与发展商业和住宅楼宇,极少人发展工业楼宇。而当时工业楼宇却是供不应求。林百欣瞄准了这个“缝隙”,大力发展工业用楼建设,从中获得了极佳的回报率。1984年,香港地产陷入低潮,林百欣抓住时机,钻缝而人,收购大批地盘。到1987年房地产市道兴旺时,再投资开发,结果又获得了甚丰的利润。

    1987年底,林百欣将丽新制衣改组为丽新集团,并开展多元化经营。于1988年5月及6月,先后购人景耀国际与亚洲电视。

    1992年,他又开始投资中国内地及海外市场。1991年,林百欣乘股市大升之际,将其在台湾民兴纺织的股份诂售大量股票,一下套现到近1亿美元。现在,林百欣下控的丽新发展、鳄鱼恤、景耀国际,其市值分别为5.2亿美元、5.8亿美元及0.43亿美元。林氏家族分别特有48.4%、7.4%及7.4%的股权。另外,林百欣还持有亚洲电视的33.3%股权,并成为成福(香港)纺造厂、永福布行的主要股东,在加拿大还拥有不少物业。据《福布斯》杂志公布的资料,林百欣家族现有财富约为8.6亿美元。

    经营裂变术

    许让成,广东省惠阳县坪山田心村人。青壮年时期他靠打工、当海员为生。经过几十年的拼搏,他筹集了一笔资金,于1975年在尖沙咀兴建起一座16层楼的百乐大酒店。该酒店在当时的香港,不论规模或是豪华程度,都算是一流的,因此,许让成曾被誉为“香港第一代酒店大王”。

    许让成在经营百乐酒店的过程中,吸取了国外的管理经验,使其生意长盛不衰。他还有更高的一招,即运用了“裂变术”,巧妙地获得了大笔资金,然后再投资扩大自己的经营。如此循环“裂变”,使其财力迅速增强。

    所谓“裂变”术,是借用原子核的裂变原理而言,讲一个企业内在的热能在瞬间爆发,显示出其威力。企业运用“裂变”术,关键在于识时顺势地裂变和考究裂变的方式。一般来说,“原子核”裂变方式有以下四种:

    (1)外壳式。原子核的裂变,往往要借助于外来粒子的轰击。企业的“裂变”也可借助“粒子”的外轰,从中求得企业产生裂变的威力。如广州肥皂厂,长期来靠生产一种洗衣用的肥皂,数十年如一日。在实行计划经济时期,该厂尚可以维持生计,但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各种洗衣粉、洗涤剂的出现,特别是洗衣机的流行,已越来越少人使用肥皂洗衣服了。在此难以为继的时刻,广州肥皂厂运用了裂变术的“外壳式”裂变,与美国公司合资,借助外来轰击,使该厂发生外表裂变,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生产各种洗涤剂和护发液,结果产生了巨大的裂变威力,工厂迅速发展壮大,扭亏为盈,由年产值几百万元上升到年产超10亿元,年创税利也达几千万元。

    (2)内激式。裂变的作用,还有用以轰击的“粒子”,在企业内部显示威力。意思是说对企业内广大员工的积极性的调动和潜力的开发。企业如一个电子核,每位员工都是一颗荷电的基本粒子,通常粒子只能随机又而循规蹈矩地在自由空间占据一间品格,但若他们受到激发,粒子的能级会产生“跃迁”,甚至成为“撞击”核裂变的高能粒子,引起巨能释放的连锁反应。企业如果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每个人的思维广度及深度,其效果是十分显著的。日本的企业是十分流行员工提案奖和标新立异奖的,其目的即在于祈望求得企业内激的裂变。

    (3)互撞式。与内激式相近,企业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几个主要角色的相互碰撞或互补,也可引发“裂变”,如企业内的设计部门、生产部门、营销部门、财务部门及广告部门之间相互碰撞或互补。又如广东的健力宝饮料,设计部门把其饮料定位于运动员饮用隔区,但经过营销部门和广告部门的宣传、促销后,广大的非运动员消费者觉得饮用健力宝,可以使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因此他们也大量购买。这引发的裂变,就远远超出原来的设计定位了。而设计部门根据这一裂变原理,又聘以体操明星李宁挂帅,随后开发出一种“李宁运动服”,这一明星效应又使企业裂变出新的威力,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4)势能式。如果说企业是电子核,员工则是围绕电子核旋转的电子。电子离电子核越近,能量越大,企业的群体势能使越强。怎么才能提高势能?这就要靠场能来发挥作用,即在“电子核”周围建立起“领导场”、“制度场”、“集体场”、“智能场”和“危机场”等。日本企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能迅速成为世界最有竞争力者,靠的就是严密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科学技术的导响和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其内部发生势能式的裂变。

    许让成从1957年开始运用裂变术,把自己几十年的积蓄及借助一些外轰之力,裂变出百乐大酒店,使其乘上自我发展的快车。1973年,他又将百乐大酒店上市,筹集了上亿港元的资金,拓展海外市场,在加拿大设立百乐乔治地产有限公司,用其中的600万加元买人了温哥华乔治酒店。这一“外壳式”的裂变,使许让成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不久,许让成以4000万加元的价格将温哥华乔治酒店出售给陈少雄兄弟,从中获得了6倍之多的盈利,可见“裂变”的威力。许让成乘势而进,又将盈利的一部分资金在加拿大购人第二家酒店,并开始向加拿大的房地产业进军。

    魔法经营

    雅可卡,1924年10月15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艾伦敦。父母都是意大利移民。父亲从事的商业活动,对他的影响很大,使他从少年时代就立志成为一名大企业家。1946年7月,雅可卡获得普休斯顿研究生院的工程硕士学位。他结束学生生活,带着爸爸给他的50美元来到福特汽车公司报到。经过一次次的失败,他勉强成为福特汽车公司的低级推销员。

    他在福特分部组织了一批富有创造力的精兵强将,以每周聚餐一次的形式研制探讨新型汽车;公关人员搜集各方面的顾客对未来汽车的要求;市场调查人员也搞到各种可靠的根据。雅可卡通过集思广益,采取多项切实可行的措施。他得出了结论:今后10年,汽车销量会呈上升趋势,年青车主将占涨幅的一半。汽车款式新、性能好、价格便宜,将是吸引这些新车主的三大特点。他决定加紧研制具有这些特点的新型车,准备在1964年4月纽约世界博览会开幕式上一显身手。

    雅可卡在设计师之间举行了一次竞赛,这是福特公司史无前例的公开竞赛,设计室主任助手戴夫设计的车型被选中。整个车型像一匹奔腾向前的野马。他决定把车定名为“野马”。经过紧张奋战野马跑车生产出来了。雅可卡经过周密策划,他要让野马真正地奔腾在辽阔的汽车市场上。他请来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顾客,请50多对夫妇参观评价野马车。他发现参观者都很中意马车的车型,一些蓝领工人把野马车当做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当雅可卡宣布野马标价时,参观者无不感到惊讶。车价大大低于参观者的估价,他们都表示看好野马,都想拥有一部这样的车。

    雅可卡又大搞宣传战,竭力掀起全国的宣传热潮。他组织了野马车大赛,从纽约到迪尔伯恩,野马车飞驶急奔如野马奔腾,安全快速地跑完全程,新闻界一片赞美之词。雅可卡还邀请各大报纸的编辑,借给每位编辑一部野马车,请他们对野马车给予评价,以掀起野马车的宣传声势。在全美的15个飞机场展览野马车,在全国二百多家假日饭店的过厅都陈列野马车。在密执安大学橄榄球比赛场,竖起巨大的野马车的广告宣传牌。1964年4月17日,野马车轰动全国。全国各地的福特承销店顾客盈门,一些陈列品也被急于买车的顾客高价买走。上市一周,光顾福特代理店的购车者参观者超过400万人。这是前所未有的激动人心的情景。一年后的4月17日,野马车销售出418812部。雅可卡创下了公司售车的第一个纪录。野马车为福特公司创造了数十亿美元的利润。

    野马车的成功证明了雅可卡天才的推销能力和杰出的研制开发组织能力。雅可卡再次被提升,成为公司客车与卡车集团的副总裁,身兼要职。

    1967年,雅可卡亲自主持了豪华跑车“美洲豹”和“候爵”车的设计。1968年,又主持了“马克二型”和“马克三型”新车设计。几种型号的汽车销售都获得了成功。在兴旺的一年,为福特公司赚取10亿美元的利润。雅可卡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呕心沥血为福特公司培育出来一批汽车“骄子”,给福特公司带来了显赫的声誉和亿万财富。

    雅可卡以非凡的业绩,成为全美人人皆知的天才人物。

    乘时乘势致胜术

    林建中,1950年出生于广东,1961年他还在读小学时,随父亲迁到香港谋生。由于家境较差,他只好在父亲开设的皮包厂里帮忙,那时他年仅12岁,负责厂里的接待客人和接单工作。在工作中稍有空闲,他就看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1969年,林氏父子卖掉了香港的小工厂,举家移居美国纽约。初到美国时,他们什么资本也没有,只好寄居在亲戚家里。经过一番寻找后,林建中在纽约华埠一家成衣厂找到一份杂工,月薪只有95美元。长期住在亲戚家总不是办法,林氏父子到纽约几个月后,自租了一个地方居住。由于他们收入甚少,经济拮据,所租的地方是在布鲁克林的黑人区,那里的租金是最便宜的。但是,那里是纽约市最脏、最乱的地方,他家住在那里常常受到别人的欺侮和白眼。林建中是个从小就有壮志的人,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更激发了他的奋斗决心。

    怎样奋发图强呢?从少年时期就涉足商场的林建中反复思考这个问题。他想,勤奋是起码的条件,巧干是一条捷径。他曾听父亲讲过一个故事,讲的是硫化橡胶发明者查理斯·魏道亚勤奋创业的过程。这位青年人从小就有自己的抱负,要在科学发明上千出一番事业。他选择了硫化橡胶这个攻克目标。他整整花了八年时间阅读各种有关书籍和进行科学试验,忍饥挨冻,受尽了亲戚朋友的冷嘲热讽。他不惜举债搞试验,结果因无力偿还债务而入狱。但他在监狱里仍在研究这项目。出狱后,他又全力投入研究试验中,后来他终于成功了。硫化橡胶的发明不仅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查理斯·魏道亚也因此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这显然是勤奋栽出的劳动成果。

    林建中认为,仅有勤奋还不够,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里,必须实干加巧干,才能获得迅速而显著效果,这就是“事半功倍”的含义。所谓巧干,在科学发明上是靠知识和技术,在经商上则靠谋略。他想,自己没有发明创造的基础,但却有勤奋的思想和经商的经验,只要将这二者再提升到更高的位置,成功的机会就一定会来临。

    林建中的巧干主要表现在他的乘时乘势策略上。他乘着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和中美经济贸易的发展,从中国大陆大量进口处绸织物回美国加工,后来干脆在中国大陆投资设厂加工,利用中国的廉价原料、劳动力及厂房,把加工后的成衣运回美国销售,所赚的利润远比在美国高,其财富因而迅速增多。

    随着资本的增多,林建中乘前苏联于1989年严重缺粮之机,组织向该国出口粮食及饼干等。这一措施既解了前苏联燃眉之急,他个人也因此获得了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给的美元自由买卖专利。林建中抓着这一时机,获得了较大的经营成功。

    1991年,前苏联政局发生剧变,林建中认为叶利钦胜数较大,他再次向独联体供应粮食及医药等,结果又名利双收,当地政府给予林建中不少优惠,为其在俄罗斯投资和贸易往来大开方便之门。他在1993年获得俄罗斯全国飞行及降落优惠之后,又乘时乘势成立了“航空发展公司”,承包当地货运及客运业务,获得了较好的利润。现在,林建中正计划把该航空公司的业务拓展至独联体各成员国及亚洲一些地区,林氏已成为独联体内最活跃的美国商人之一。

    经过二十来年的乘时乘势经营,林建中的实力大大增强。目前他拥有14家制衣厂、2家成衣公司、4个时装展览厅,并拥有数幢商业大厦及大东银行的主要股权,是曼哈顿最大的制衣厂商。

    名利双收

    当今加拿大华人,与欧美其他国家及东南亚地区的华人一样,已走出了餐馆、洗衣店的圈子局限,有不少人当上了大学教授、企业的工程师、科学部门的专家学者、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律师,还有会计师、音乐家、艺术家、企业家、商业管理高级人员、大财团的总裁乃至政府一般官员、部长,等等,几乎遍及各行各业。

    加拿大有位叫林思齐的华人,他是近年华人中颇有名气的佼佼者。林思齐博士原来定居温哥华,1988年7月27日他接到加拿大联邦政府的通知,他被马尔罗尼总理任命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总督,任期为5年。1988年9月9日,林先生在该省的省会维多利亚市的总督府内宣誓就职,成为加拿大立国20年来首位华人总督。

    林思齐祖籍广东省揭阳市,1924年出生于香港。他的祖父林绍勋是牧师,父亲林子丰是香港教育家和金融家,也是香港培正中学、浸会学院和嘉华银行的创办人。

    林思齐先后在香港和广州市的培正学校读完了小学和中学,1947年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1948年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坦普尔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取得了学位后,他又到纽约大学研究经济学,1950年返回香港,从事教育、工商、金融事业,曾任嘉华银行总经理。

    林思齐在香港生活到1967年,当时他已44岁。他想利用50万加元现款及同等价值的嘉华银行股票,收购一家濒临倒闭的信托公司,但遭到家族成员的反对,他只好自行创业,并移居加拿大。当时他只有4万加元的资产,带着妻子和3个女儿来到陌生之地温哥华,准备创一番事业。岂知天涯处处都有不尽人意的事情,他到达温哥华后很久都找不到工作,一家5口人很快就把带来的钱花去一大半。有常识和有志气的林思齐不因身处逆境而气馁,他在找工作的同时,进入了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夜校攻读房地产估值课程。作为一位年近半百的人,在生活重压之下还坚持读夜校,可见他的决心和毅力确实过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林思齐掌握了一定的房地产业务知识后,果然在温哥华找到了一份经纪工作。他就任这份房地产买卖经纪后,极为努力工作,但工资微薄,家庭生活仍较为艰难。然而,机会总会降临到有毅力的人的头上。林思齐在香港嘉华银行工作时,与香港不少客户有接触。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人出现一种移民加拿大热潮,其中有位老朋友找到林思齐请他帮助在加拿大买地产。这位老朋友出自对林思齐的信任和了解,愿借钱给他合作经营房地产买卖。他们的合作方式是各出资一半,林思齐的资金由那位朋友先借给他。这样,林思齐获得了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于1973年创立加拿大国际房地产公司。

    林思齐运用自己在美国读书及在加拿大夜校时学习到的知识,以及在香港从事金融业务的经验,发挥合作者的资金作用,不断地把握时机,吸纳地皮,然后与人合作,建成物业。在短短十多年时间,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在房地产经营中名利双收。他拥有的二十多处物业价值达5亿多美元。

    随着名声的鹊起,实力的增强,加上他知识渊博,林思齐于1987年荣获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颁发的名誉博士学位,一年后又成为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新的代表。

    “金光”放射策略

    黄奕聪,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大罗溪村,1922年出生,七岁时随家人移居印尼乌戎潘堂。他曾在当地华校读书,因日军入侵,高中未毕业便辍学。

    黄奕聪自幼勤奋好学,决心长大后要创一番事业。世人无不渴望成功,但尝到成功果实的人却不尽相同。尽管每一个人都具备有成功的条件,但为何每个人所分享的成功果实却不一样呢?因为各人所付出的刻苦耐劳的代价和采用的摘果方法有差异。走向成功时,虽然终点的目标是灿烂美好的,但在中途的路上却充满着险阻、挫折和沮丧。成功并非唾手可得之事,并非人人都能渴望到手的。只有那些对成功怀有永不泯灭的热情和善于发挥这些热能的中坚者,才能把体内冻结的潜能溶化开来,释放出摘取成功的力量。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精诚所致,金石为开”之理。而那些没有足够热度和缺少思谋的人,定是成功的丧失者。

    人如一把刀,勤则是磨刀石,人如能勤于和善于磨刀,刀会变得锋利,人生则有本领立于不败之地。勤奋出智慧,勤劳结硕果,人是在平凡的行为中艰苦积累,在积累中求成功的。古今中外的成功者,无论是科学巨匠、文艺大师,还是工商巨子、政治领袖,其成长和成功,莫不是勤奋的结果。

    黄奕聪辍学后,为了生活而从事养猪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黄奕聪就是从自己身边平凡的事做起,开始他的创业历程的。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年轻人把几头小猪精心养大后,把它们卖掉,再以几何级数增加养猪量。几年后,他居然成为养猪大户,后来成为印尼养猪大王。在从事棕油买卖时,他运用同样的方法,成为印尼食油大王,由此积累了一定的资本。

    尝到了第一个成功果实后,黄奕聪更加奋发向前、励精图治。他把赚到的钱逐步投入种植、造纸、金融、地产、旅游等行业,使其业务如滚雪球般不断扩大。现在,黄奕聪所统辖的金光集团已成为印尼第二大商业集团,拥有四百多家公司。随着业务量的扩大,黄奕聪又逐步向海外投资,进一步放射“金光”之芒。

    金光集团曾一度控制印尼60%的食油市场。该集团为了巩固这一优势,拟投资6亿美元在苏门答腊及加里曼丹岛种植10万公顷棕榈,以确保食油工业无后顾之忧。

    现在,金光集团仍然是印尼乃至亚洲最大的造纸商,其集伟及永吉纸厂的产品控制了印尼纸业市场的七成。近年,该集团在西爪哇投资4亿美元兴建一个生产工业用纸的工厂,跳出了仅生产书写纸及印刷用纸的单调局面,产量达到年产20万吨。

    近年来,黄奕聪授权次子黄鸿年全力拓展海外业务,除了在新加坡、香港投资外,还在中国大陆收购国有企业股权,总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长子黄志远,则集中力量发展造纸业,除了在印尼扩大产量外,近年亦往海外发展,计划几年内发展到年产超百万吨纸张。

    据《福布斯》杂志公布的资料,黄奕聪现有的财富超过50亿美元。

    “另类”赚钱术

    2000年伊始,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收购了“香港良记集团股份”,并将它改名为“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投资有限公司”。从此,杨澜由电视界转向了商界。其实,杨澜搞网络也并非是毫无迹象可循。早在1997年1月杨澜参加联合国全球电视论坛时,当时杨的发言题目就是《互联网时代的电视从业者》。而今她的确成了不折不扣的“互联网时代的电视淘金者”了。

    对于这一次行业战略的转折,杨澜表示,她投身商界不是简单为了赚钱,她不会靠现良记股份图利,亦不会炒卖股票。她投身商界是为了实现过去他不能实现的媒体理念。杨澜表示,过去她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她及一些朋友对媒体的一些想法受电视台的制约不能实现,譬如,制作一些具有素质的文化历史节目,而此次她投身上市公司,可借助商业运作把她对发展媒体的想法付诸实施。

    女主持人杨澜,实成了从主持人到“女老板”的身份转换,但她的事业能否再次成功呢?在人们的猜疑中,杨澜又以她的非凡才智使所有的疑问和非议不攻自破。

    杨澜屡创商业奇迹。她先因在公司的股价狂升而震动香港,继而由她任董事会主席的香港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有限公司被10月份出版的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评为全球最佳300家小型企业之一,同时还被列入20家“将于2001年表现出众的公司”之一,被《福布斯》形容为业内的“未来之星”。“阳光文化”是入选20家“未来之星”最佳小型企业的惟一中国公司。《福布斯》杂志是美国的权威性财经杂志,在世界商界享有盛誉,此次评选工作非常严格。

    据悉,要成为最佳300家小型公司之一,必须是上市公司,其经营额在5亿美元以下,但有强劲盈利增长和高股本回报率的中小企业。此次全球300家当选的最优秀的小型企业中,中国内地及香港共11家公司被选人其中,内地有6家,香港有5家。在这300家中最为出色的20家被誉为“未来之星”,认为这些企业“实属其他企业家学习的出色榜样”。而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有限公司正式营业不到一年,就在“未来之星”榜上有名,堪称奇迹。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有限公司作为主题性节目制作和传输机构,之所以引起世界商界的高度注意,原因在于其独特的发展方略,即以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眼光作为自身发展的立足点,建立主题频道,创造“另类”品牌节目,凭借已经拥有的强大纪录片资料库,通过最先进的互联网与卫星传输及其他的传播方式,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播撒给全球各地的观众。在公司组建仅4个月的时间里,即开播了第一个以历史及人物传记为主题的华语卫星卫视频道——阳光卫星电视,将优秀的历史、人物传记纪录片带给亚太地区广大观众。2000年来,杨澜——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有限公司又传喜讯:杨澜被《福布斯》评为50富之第“38富”,其身价已达6400万美元。

    巧掌“金钥匙”

    陈子兴,祖籍福建省福清市蒜领乡,1943年出生于印尼苏拉威山省。

    陈子兴的父亲陈德发,初到印尼时靠打工谋生。后来自己开设一家小工厂,靠手工装配自行车。由于生意尚好,建立金钥匙公司,经营一些进口自行车,20世纪70年代起还经销日本和意大利的电单车。陈子兴从小跟随父亲在“金钥匙公司”干活,对自行车、摩托车的一些技术和买卖,逐步有所了解,后来成了父亲的得力助手,“金钥匙”基本掌握在他手上。

    脑子灵活和眼光敏锐的陈子兴觉得父亲的“金钥匙”设在印尼的锡江小镇,市场面太小,加上交通不便,业务发展前途不大。于是,他征得父亲的同意,只身到印尼最大城市雅加达创业。

    怎么创业呢?陈子兴经过反复思量后,决定采取“胡服骑射”策略。什么是“胡服骑射”?典故出自公元前三百多年的战国时期,建都邯郸的赵国,当时虽远离强大的秦国,没有受到其威胁,但是,本国与英勇善战的北方匈奴以及楼烦、中山、林胡等为界,很不安宁。到赵武王五年(公元前306年),赵武王决意改革本国士兵的传统风俗,革掉长袍大褂,仿照胡人短衣窄袖的穿着,学习匈奴骑马射箭的技巧,使自己的将士训练出一身强劲的本领,军队壮大起来。经过几年征战,先后收服中山、林胡、楼烦,巩固了北方边界。赵武王这一策略,被称为“胡服骑射”。这一策略讲明,作战或经营,都不妨更多地汲取别人的正确策略和有益的经验,免得为自己的探索付出代价。大科学家牛顿曾说过:“我成功靠的是站在巨人的肩上。”乘借别人的力量用于市场竞争,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竞争术。

    陈子兴在策略确定后,按其父亲创办的“金钥匙”经营路子,在雅加达设店代理销售日本雅马哈牌摩托车。经过三几年的努力,他建立起广阔的销售网络,摩托车的年销量迅速增多。此时,他认为时机已到,向日本厂商提出在印尼组装雅马哈摩托车。日本厂商本来是不太情愿就范的,但基于陈子兴已有广阔的销售网络和强大的销售能力,又担心他另求竞争者合作,只好同意给他在印尼组装雅马哈摩托车特许权。就这样,陈子兴靠站在名牌“巨人”的肩膀上,发展了自己的事业。仅摩托车业务,陈子兴每年可赚取几千万美元的利润,他的“摩托车大王”之称由此而来。

    随着资本的积累,1974年陈子兴开始投资房地产业。他在雅加达购人一块地皮,然后建起购物商场。陈子兴的特点之一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兴建的购物商场是当时雅加达最大最豪华的,其价值超过2亿美元。

    进入20世纪80年代,陈子兴开始向金融业进军,他同样运用“胡服骑射”策略,不是从头开始,而是从收购现成银行人手。1980年,他先后在棉兰和泅水买下两家银行,两年后,他把这两家银行合并为规模较大的银行,取名为恒荣银行。不久,他又收购了库拿银行及山革银行。这些银行在他控股下,进行了改革和扩展,业务获得迅速发展。

    塑造时尚神话的夏奈尔

    夏奈尔创造了直筒裙,从而使时尚发生了革命。她的“第5号”香水已成为世界经典品牌。美国《时代周刊》曾称她“不仅超越了时代,而且超越了自我”。法国《回声报》最近说她“始终是法国20世纪一位谜一样的妇女。20世纪十大女企业家之一。”

    夏奈尔出身贫寒,从小被送进了修道院。在修道院里,她学习并掌握了精湛的针线功夫。在修女的帮助之下,她还进入了女子进修学校学习。这些为她从事服装设计与制作奠定了基础。离开修道院之后,夏奈尔曾受聘到一家裁缝店打工。随后,她借了一笔钱,在巴黎的一条商业街——康明街租下一个店面,开了一家时装店,开始了她的服装事业。

    当时,巴黎时装是华贵高雅的代名词,要从事服装设计和销售这一行,必须具有创新的头脑和技巧。夏奈尔不会绘图,也不会裁布样。她设计的服装都没有经过制图,而是直接在模特身上测量,剪裁以及一次次地试穿和修改。她以她的敏锐、善于把握流行风格而在巴黎稳了脚跟。只要瞥一眼,她就能知道服装的缺陷在哪里。

    夏奈尔的最初设计是从帽子开始的。她从百货商店买回帽子,再亲自动手修饰。经过她修饰过的帽子简洁、朴素,与修饰华丽、坠金挂银的传统女帽形成鲜明的对照,令人耳目一新,颇受欢迎。夏奈尔声名大震,在此之后,她转而向高级女装设计发展。夏奈尔的特点是样式简单、线条流畅、讲究面料和做工,其名言是:“让时尚走上街头”。她借鉴了男性服装的语言,甚至采用了男性服装的面料、剪裁和饰物,并且把运动服装融入了时装语言。她把裙子缩短至膝下,把柔软舒适的针织上衣引进时装领域,以求更符合时代的潮流和风貌,她还率先穿上长裤……夏奈尔设计的时装绝不过度炫耀,却使穿着者享受到一种不露痕迹的豪华感。在她几十年的服装设计生涯中,巴黎的时装潮流几经变换,竞争对手也不断更迭,但是夏奈尔却以她一贯的设计风格独树一帜。夏奈尔的头脑是无可挑剔的。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显示了她的精明:她谙熟商标使用之道,对个性和包装的理解也相当深刻,甚至了解被抄袭的重要。夏奈尔的天才也许源于她追求创新和独立的精神。

    20世纪20年代时,不少时装设计师体会到了时装与香水之间的相通之处,但还没有人做出尝试。1920年以前,妇女使用的香水仅限于几种花香型。夏奈尔萌发了开发新型女性合成香水的想法,并付诸行动。她在香水设计师恩尼斯·鲍的协助之下,开始了这项工作。

    “夏奈尔5号”香水的配方里含有至少80种成分,这与其他花香型的香水完全不同。在包装方面,夏奈尔选用了方型瓶子,有别于市场上的刻花玻璃瓶或细颈瓶。有关“夏奈尔5号”香水的名称由来,众说纷纭,无一定论,但是以数字来命名香水在当时是一种创新之举。当第一袋夏奈尔香水出炉之后,夏奈尔邀请恩尼期和几位朋友一起到高级餐厅吃饭。她在餐厅桌上放了一个喷雾器,每当有高雅的女士经过,她就喷一下。另外,她准备了一些小瓶的香水,慷慨地赠给那些出手大方的顾客,又让店员把香水喷在试衣间里。与众不同的香味引起了顾客的兴趣。

    在销售方面,夏奈尔与魏泰玛兄弟进行接触,商谈合作事宜。魏泰玛兄弟是拥有法国最大的化妆品及香水的生产、经销商。经过多次谈判,双方于1924年达成了协议,成立了一家“夏奈尔香水公司”。夏奈尔占有该公司10%的股份,条件是出让香水和美容用品的配方、设计版权和独家经营权;魏泰玛兄弟提供90%的资本,并负责香水的生产和经销工作。

    夏奈尔一开始就想开发最昂贵的香水。魏泰玛兄弟做了许多工作以维护香水的高贵形象。他们曾经把“夏奈尔5号”香水撤出美国的平价药房。“夏奈尔5号”香水就是在这样的设计理念和商业运作之下成为世界香水的一大经典名牌。

    从乡村小道走出来的汽车大亨福特

    1863年7月30日,美国密歇根州韦恩县的一户普通农家,一个男孩呱呱坠地,他就是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的亨利·福特。16岁那年,少年福特离家只身一人走了8英里路来到底特律一个机械厂开始了他的机工学徒生涯。

    1903年,当时有50多家小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一起开始闯荡汽车行业。创办之初,他的合伙人提出要为富人制造最好的汽车,以获取最大的利润。带着密歇根州家乡朴实的农民气质的福特,一反其他汽车公司将富人视作销售对象的做法,坚持一定要让制造汽车的人买得起汽车。1908年,他首次设计制造的T型汽车售价仅500美元。当时的美国,8人中只有2人是住在城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城居住的人有了成倍的增加,这不能不说T型汽车的大量普及功不可没。当时汽车工业的平均工资水平是每天工作9小时付2.34美元。而福特将工人的工资一下提高到一天5美元,工作仅8小时。这些工人并没受多少教育和培训却能拿这样的薪金,这在当时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华尔街日报》将此称为经济犯,批评家则攻击为“福特主义”。当造车的成本进一步降低,而平均工资升至10美元一天时,让更多的人买得起车已不再是神话。1927年T型汽车投入广大市场,其销量已达1500万辆,几乎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一半。福特的企业管理思想很明确,即降低产品价格,打开市场销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以更低的价格出售,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为了达到规模效应,福特创建了生产工艺和产品标准化,集中供应系统。他在各地建设装配工厂,将工人组成一个个小组,包括零部件的沿作业线摆放,以连续不停的传送带动转,组织一切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使工人在传送装置上的操作简单,效率大大提高。

    在汽车销售方面,福特同样干得很出色。他创建了汽车商特许经销权制度,比麦克唐纳建立麦当劳汉堡包专卖店足足早了半个世纪。正像马需要不时喂草,汽车需要添加汽油,福特在各地建立了加油站。但是马可以在坎柯的道上奔跑,汽车却不宜。因此促进了美国州际公路的发展,至今美国的州际公路仍为世界称道。他的T型汽车1908年首次销售,达到1500万辆产量后于1927年停止生产。但是由于它的轻便坚固,直到20世纪50年代之后还在世界某些地区继续使用。

    福特的T型汽车并非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但他对世界的贡献是巨大的。这不仅在于他将大量生产的原则、空前的规模效应运用到工业生产中去,为工业生产开辟了新时代,使美国成为汽车之国,还在于他大力推广普及T型汽车时建立的生产流水线、销售方式等等,这种将技术与市场高度结合的非凡创造力。同时,由于汽车的普及带动了包括钢铁、机械及公路建设等一系列行业的发展,使美国的工业革命进入超级发展阶段,所以后人将福特称为20世纪的工业之父。

    张瑞敏的“财运”为什么总是好?

    张瑞敏个人档案这样记载:男,1949年1月5日生于山东省莱州市,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高级经济师,现任海尔集团总裁兼党委书记;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中国经营管理大师、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协会颁发的“五星钻石个人终身荣誉”、国际优秀企业家贡献奖、中共十五大代表、《亚洲周刊》1997年度企业家成就奖等。

    从踏入社会第一天起,张瑞敏无论在怎样的生存环境中,都依着“和而不流”的人生理念,去冲淡外部的非常动势,化解内部的矛盾冲突,平展自己的失衡心境,融洽周围的人际关系,从企业的学徒工、班组长、车间主任、副厂长、市家电公司副总经理到海尔冰箱厂厂长、总经理、集团总裁,一步一个脚印,一方面适应环境,一方面创造环境,营造家电生产王国。

    在市场化进程中,张瑞敏始终以特殊的“君子风度”影响着企业形象的塑造和企业文化的传播。他深信,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惟有高扬万众服膺的企业文化大旗,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为社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尽管整日在商海中摸爬滚打,张瑞敏却是一个书卷气很浓的人,他的一举一动都有些书生味道,言谈举止能见出深厚的修养。他已进入知天命之年,为人子,他极孝顺;为人夫,他极专情;为人父,他极关爱;三代同堂,和美无间。他不吸烟,不喝酒,谈锋犀利,但大多对事不对人。国家轻工总局一位熟悉他的人写诗喻其为“成熟的谷穗,总是深深地低着头”。企业家的个性决定他们创立的企业是否成功。不少企业主管很难把握自己,报上一吹就飘飘然了,而做过大事的张瑞敏的冷静却是出了名的。他在接受《名牌时报》记者采访时坦言:“人都有七情六欲,一件事干成了总是非常兴奋,但兴奋之余怎么能保持冷静就是大问题。”张瑞敏说:我从小就喜欢冷静思考,心里再激动,做起事来也想求稳。在海尔的历史上,有几次我也有可能犯“求快”、迅速膨胀的毛病,如1989年家电企业普遍出现的不讲质量、“萝卜快了不洗泥”,1993年炒房地产等,思想上稍微守不住防线,企业决策就错了,那海尔就不再是今天的模样了。做事应该不争一日之短长。我做事是有目标的,不达到这个目标我就不走神,俗话说:“将军赶路不追小兔”,可能许多人都认为我有点保守,觉得我太求稳,其实我主要是想创新,就跟自己驾车在高速公路上狂奔一样,既想高速又想稳定。浮躁是当世最大的痼疾,无数的人都解不开荣宠与羞辱、得意失意的结。搞企业的人,如果得意若惊,失意若惊不懂修身涵养的重要,不知自重,不思固本,只图攫取眼前功利,不仅难以成功,反而可能危害自身。

    张瑞敏总是站在一个更高更深的思想和文化境界去思考问题。香港一位记者访问张瑞敏时,问他作为一个企业家首先应具备何种素质,张想了想回答道:首先要具备哲学家的素质吧。张瑞敏沉静的品格正是基于他的哲学修养。由此也导致他的财运总是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