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县军事志-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序言

    “对面(价)沟里流河水,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少年时,每当吟唱起这首《横山下来些游击队》的陕北民歌,就唤起我们对横山无限向往和眷恋之情。在我们走上从戎报国之路,尤其是到横山任职后,这种情怀和对横山的认识更加深刻。

    历史上,横山是祖国边塞一个重要的古战场,素以“延绥襟喉”之称,历代战事不绝。这里是宋代西夏国缔造者李继迁、张甫、李德明等人出生和发迹之地,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高一功等人的出生地。李自成等人在这里揭竿起义,南征北战,推翻明王朝。

    横山也是陕北红军创始人高岗、吴亚雄、高鹏飞、曹动之等人的家乡。

    土地革命时期,这些陕北红军创始人和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及英雄的横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开辟革命根据地,先后建立赤原、米西、横山县苏维埃各级政权,进行土地革命“闹红”。抗日战争时期,横山各红军游击队编入八路军部队,奔赴抗日前线,与日伪军英勇作战。解放战争时期,英雄的横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横山县各级人民政权。

    这期间,横山儿女有的留在横山,有的走出横山,为保卫陕甘宁边区、解放全中国英勇战斗,前仆后继,有不少人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横山儿女们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在建设和保卫共和国祖国中,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聪明才智又谱写下历史的强音,创下辉煌的业绩,有的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功绩不可没。

    纵观横山的历史,不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横山都是一块革命而光荣的热土,有许许多多军事史事值得记载,许许多多杰出的军事人物值得讴歌。

    《横山县军事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笔流畅、结构严谨,可谓一部完整的地方军事百科全书。它以细致的考证,详今略古,全面记述了横山的军事环境,古往今来的军事活动,兵役征集和地方武装变化的情况,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个时期人民武装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的不懈努力。它的出版对促进横山认真搞好各项军事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国防,构建和谐横山将起到鉴古知今、资军治军的良好作用;也将为横山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提供生动的教材。

    在编纂《横山县军事志》过程中,编写人员认真负责,不辞辛苦,内查外调,务求真实。他们废寝忘食、伏案笔耕,心血汗水浸透于字里行间,8篇23章40余万字的志书终于编纂完成。值此付梓之时,我们谨向编纂人员和所有支持编志工作的单位、个人表示诚挚的谢意。

    横山县人民武装部部长王三义

    横山县人民武装部政委李继胜

    2008年6月

    凡例

    一、《横山县军事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南,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记述横山县军事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二、本志上限为秦代,下限为2005年。全志按照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原则,重点记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以来横山县的军事活动。

    三、本志为篇、章、节、目结构。卷首为概述,卷末有附录。篇章节前根据需要加导语,以统领章节。

    四、本志记述范围以横山县行政区划内的军事活动为主,由于古代军事活动往往涉及周边各县范围,因此,在着重掌握地域界定的同时,又适当考虑所记内容的完整性,对历史上曾属横山县管辖地域的军事活动,亦作简要记述。

    五、本志采用记述体,语体文。遣词用字、标点符号、数字书写、纪年标注、计量单位、注释等,均按国家出版部门和省方志编委会有关规定处理。历史纪年、地理名称、机构官职等遵循当时历史习惯。历史纪年,中华民国以前用帝王年号或民国纪年,括注公元纪年,省略“公元”二字,中华民国时期,人民军队参加的军事活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均用公元纪年。帝王年号和农历均用汉字,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均用阿拉伯数字。组织机构或特定称呼首次用全称,后用简称。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横山县人民武装部称横山县人武部。

    六、从秦至清代,有关条目所记月日均指农历,用汉字书,若注释相应公元时间,括号中用阿拉伯数字。

    七、本志资料来自省、市、县有关档案、史籍旧志、书刊报纸、部门文件及社会调查。为节约篇幅,不一一注明出处。

    概述

    横山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向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地带,东经108°56′-110°02′,北纬37°22′-38°14′。东西宽98公里,南北长102公里,土地总面积4333平方公里。明长城从东北向西南斜贯境西北部。县境北、东北接榆林市榆阳区,东南分别与米脂、子洲县相连,南与延安子长县相邻,西、西北分别与靖边县和内蒙古乌审旗接壤。全县辖10镇、8乡、358个行政村及1个农场。2005年有人口3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2万人。

    横山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20世纪曾先后在县境油坊头、石马坬发现古人类“河套人”化石,证明早在原始社会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县境最早出现的行政建置是秦汉时期的上郡肤施县(治所在无定河与榆溪河相汇一带)。此后在2000余年间,这里是西北历代各个游牧民族与中原各朝代王朝频繁交战之地,建置更迭多变。明代,这里是明王朝延绥镇榆林卫的重要边防屯军地,设响水、波罗、怀远、威武、清平等五个城堡,屯驻大量军队。清雍正九年(1731),清政府将这五堡军屯地划设怀远县。民国3年(1914),怀远县改称横山县。

    一

    横山县地处鄂尔多斯台地毛乌素南缘向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属中温带亚干旱内陆性季风气候,日照时间长、气候干燥,年平均降水量380.6毫米。境内横山山脉由东北向西南斜贯其中,是芦河与黑木头河、大理河和小理河的分水岭。无定河自西向东流经本县雷龙湾、横山、波罗、响水、白界、党岔6乡镇,有大小河流115条。山区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表破碎,植被稀疏,峁梁交错,沟壑纵横。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横山山脉大墩梁主峰海拔1534.9米,最低海拔846米。

    横山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煤储量106亿吨,天然气储量100多亿立方米,石油储量4500万吨,高岭土储量10亿立方米,岩盐属榆米横特大矿区,探明储量高达13000-18000亿吨。此外还有油叶岩、石灰石、铁、沙炭等矿产资源。

    历史上,横山是一个农牧业县,一遇自然灾害,人们往往逃荒要饭外流。故流传有“无定河水滚滚向东流,怀远县人拖儿带女走南路”的民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得到较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现全县乡村公路相连,公路总里程达2930公里,其中西包高速公路穿县境北部有而过,另外西神铁路沿无定河西岸穿县境东部而过,过境太银高速公路和铁路即将建成通车,城乡交通网络、现代化电信网络四通八达。2005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9.9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81亿元,第二产业12.64亿元,第三产业3.50亿元。县财政总收入1.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38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亿元。随着境内优势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的文化素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横山在军事上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

    横山境西北部是毛乌素沙漠南缘沙漠草滩地,地形平坦开阔;中、东南部是突兀隆起的横山山脉山梁地区,山大沟深,梁峁起伏。芦河由西南流经横山山脉西北山麓之下,在其山脉东北麓下与无定河交汇,又蜿蜒从其山脉东麓下流经,形成毛乌素沙漠与陕北黄土高原天堑军事要地,是历史上“北阻河套,南屏延乌,东控榆阳,西扼‘三边’”的兵家必争之地。因而历代中原王朝把这作为抗御西北各游牧民族政治势力的重要边塞和向西北草原沙漠地扩张的军事重镇,而西北各代游牧民族政治势力亦将这里作为进攻中原王朝的军事要冲和割据抗衡中原王朝的重要军事屏障。史籍记载,历史上这里战事不断,发生过许多重大战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蒙恬率兵30万屯驻上郡,修筑长城、障城及直道,控制河套地区。秦末,匈奴杀入肤施“故塞”(即秦昭襄王所筑包括横山境之长城)。汉代,汉武帝先后派大将李广、卫青等抗击匈奴,用兵上郡。东汉末年,南匈奴等占据上郡,南下杀掠关中。两晋、南北朝时期,南匈奴铁弗刘虎部占据河西代来城(今榆林巴拉素白城台),屡与鲜卑拓跋代国交战。东晋义熙三年(407),赫连勃勃(刘虎之孙)称天王大单于,建立大夏国,并于义熙九年(413)修筑统万城(即今靖边统万城)。此后,北魏与大夏国多次在统万城大战。隋初,突厥占据朔方郡(治所统万城)。

    隋末,朔方郡鹰扬郎将梁师都拥兵占据统万城,称帝,建元永隆。唐初,梁师都联络突厥与唐王朝抗衡,在统万城屡次大战,最终于唐贞观二年(628)被唐大将柴绍率军攻下。唐王朝在统万城设夏州都督府。管辖银州(治城在今横山党岔)、绥州等州军事。唐仪凤年间(676-679),唐朝将西平(在今青海西宁)鲜卑(一说党项)拓跋立伽部众迁至“圁阴之地”(无定河西地带),设置静边州都督府(属羁縻州都督府,治所在今横山韩岔乡),委任拓跋立伽为都督,兼十八州(属羁縻州)部落使。唐开元九年(721)迁居银州、夏州等地拓跋部、康待宾部等胡人复叛唐朝,被唐朔方节度大使张说率军讨平。此后,吐蕃不断入侵盐、夏、银等州,加之牧居这里的拓跋部时服时叛,战事频仍,唐诗中“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便是这里连年战事不断的真实写照。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拓跋部定难军银州管内都知蕃落使李继迁率部从银州城逃到地斥泽(在今神木红碱淖一带)后,拥部众反宋。宋雍熙二年(985),李继迁复攻占银州城,不久,银州城又被宋军攻克。此后,李继迁时服时叛,屡与宋军在这里争战。北宋宝元元年(1038)李继迁孙李元昊建立西夏国,银州属西夏国领地。此后宋军与西夏军在这里先后进行了元丰四年(1081)宋将种谔率部攻占银州城、石州(在今靖边龙州乡岔镇石峁村一带)大战,元丰五年(1082)永乐城(在今横山党岔镇石峁村一带)大战,崇宁四年(1105)宋将韩世忠攻占银州城大战等。

    明代,本境是明王朝延绥镇榆林卫的重要边防地,先后建波罗、响水、怀远、威武、清平等城堡,屯驻重兵防守。由于波罗、响水及清平堡分别是鞑靼军骑兵入侵无定河大川、大理河川首当其冲要道之地,因此,明军与鞑靼军在这里进行过许多战争。史籍记载,仅嘉靖年间进行的战争就不下20次。明末崇祯初年,陕北连年大旱,饥人相食,哀鸿遍野。本境出生的李自成及波罗堡营的胡茂祯、孙喜策等先后投奔大理河川农民起义军,举旗造反。李自成率军与明军驰战大半个中国,建立大顺朝,并于崇祯十七年(1644)攻下北京城,推翻明王朝。清顺治二年(1645),大顺军高一功率部与清军在波罗堡激战数日。清康熙十四年(1675),清平堡人周世民聚众反清,并先后攻占绥德、波罗等城堡。清同治四年至八年(1865-1869),甘肃回民军数次攻杀怀远、波罗、响水等城堡,与清军和当地民团作战。清宣统三年(1911),县境哥老会响应辛亥革命,先后攻占波罗、怀远城堡,宣布起义。

    三

    《横山下来些游击队》《刘志丹上横山》《当红军》……这些最早流行传唱于横山一带后唱响全中国的革命民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革命战争年代,横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火如荼、英勇战斗的情况。

    早在1929年和1932年,中共横山县党组织就先后两次发动数千横山农民持械包围国民党县政府官员进行抗粮抗税斗争。1934年5月,谢子长率陕北红军游击队第1支队攻进石湾镇,发动群众起来闹革命。此后至1935年,在本境先后建立陕北红军游击队第8支队、第13支队、第22支队(蒙汉骑兵游击队)、第23支队(特务队)以及赤源县横山游击队第1、第2、第3支队等10多支游击队。这些游击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革命根据地,转战在县境及米西等地,在与国民党军队及其民团进行频繁战斗的同时,先后帮助中共横山县等党组织,创建了赤源县、米西县、横山县苏维埃政权,并于1935年先后两次随刘志丹主力红军攻打横山城等较大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这些游击队又编入八路军部队,奔赴抗日前线,与日伪军英勇作战。

    1946年10月11日夜,着名的榆横战役在横山、镇川等地打响,经过激战,先后将驻镇川、武镇、响水等地的国民党22军歼灭。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驻波罗、石湾、高镇、横山城国民党军胡景铎等部队起义。

    榆横战役使国民党军2100余人起义(不含王永清团),1000余人被俘或投降,瓦解和歼灭国民党军共40多个连,解放了榆横5000多平方公里的地区及12万人口,建立中共领导的横山县、镇川县政权。1947年,解放军绥德军分区和横山县游击队在保卫陕甘宁边区横山、波罗、响水、殿市等地中,与国民党军进行多次战斗,并配合西北野战军参加攻打榆林及沙家店等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横山人民在支前中,几乎将家中所有的畜力、粮食、草料及青壮年都投入支援解放军作战。1947年3月,胡宗南部队进犯陕甘宁边区,全县有780余人参加解放军。5月,解放军攻打殿寺、波罗,有500多民兵随军参战,同时组成130多副民兵担架队,承担运送解放军伤员的任务,并为前线解放军送水送饭,转运物资。同年8月、10月,在西北野战军两次解放榆林的战役中,横山县民兵1000多人组成担架队、运输队,随野战军转战,为野战军转运伤员,运输粮食、弹药等物资。1948年4月,西北野战军转到外线作战,横山县民兵组成200多人的担架队随野战军到各地参战。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3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各级人民武装部的组织和编制问题的决定》,横山县撤销县武装科,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横山县人民武装部,编入军队序列。1954年9月改为兵役局。1958年10月,根据陕西省军区通知,县兵役局改为横山县人民武装部。当年12月,横山县并入榆林县,横山县人民武装部随之并入榆林县人民武装部。

    1961年9月,榆横两县分置,复设横山县人民武装部。1962年,根据中央军委规定,横山县各公社配备专职人武干部。“文化大革命”中,横山县人民武装部根据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应该支持左派群众”的号召,直接介入横山县的“文革”运动“支左”,并成立横山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领导全县工农业生产。县人武部还对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实行军事管制,成立横山县公、检、法军管领导小组。1968年3月,横山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县人武部政委张有才任县革委会主任。1970年后,县人武部政委不再担任县革委会主任。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横山县人武部遵循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的理论、方针和原则,以及江泽民“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实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使人武部建设取得显着成绩。这一时期,县级军事机构和军事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全县21个公社先后建立了人民武装部。198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横山县中队改为横山县武警中队;1986年5月,县人武部改归地方建制,1996年4月又回归军队建制,相继成立横山县国防动员委员会、横山县国防教育委员会。

    20世纪90年代以来,横山县人武部认真执行中央军委和各级军事领导机关的指示,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参与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对在校部分学生进行军训,参加抢险救灾,组织民兵维护社会稳定等,不断密切军政、军民关系。1986年开展扶贫帮困工作。2001年开始承建横山镇砖梁小流域治理工程,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经过流域区广大民兵和群众的3年苦战,圆满完成各项治理任务。2000年,横山县人武部被陕西省军区评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并通报表彰。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兵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军事制度。1950年底,横山县全县民兵已有5257人,其中基干民兵1809人。1951年,在“土改”、“镇反”运动中,全县民兵组织进行整顿,到1952年全县民兵有4563人,其中基干民兵1347人。1953年,全县民兵组织编为团、营、连、排、班,这一时期,在全县民兵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提高广大民兵的政治素质。1958年9月,随着人民公社的建立,响应毛泽东“大办民兵师”的号召,民兵组织的编制也有很大变化,形成县编民兵师、公社编团(营)、生产大队编营(连)、生产队编排(班)的格局。全县组建成1个民兵师,下辖3个团,36个营,481个连,民兵总数发展到16628人,其中基干民兵6466人。1960年4月,横山民兵周炳旺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还赠送他国产五六式半自动步枪1支。1973年,塔湾公社石井大队民兵连副指导员一等残疾军人杜良才先进事迹被《人民日报》报道后,中共榆林地委作出决定,号召全区向他学习。1954-1977年,为加强民兵工作,横山县先后召开过7次全县民兵代表大会,总结民兵工作中的成绩和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表彰奖励先进民兵组织和先进民兵个人,进一步促进民兵组织建设,发挥民兵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以及维护社会治安中的重要作用。1962-1966年,县人武部认真贯彻民兵“三落实”工作,进一步整顿、巩固民兵组织,坚持开展军事训练,提高民兵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

    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全县认真贯彻毛泽东“要准备打仗”“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思想,对广大民兵进行国防教育和战备教育,并成立横山县战备领导小组,使国防教育和战备工作有组织、有领导地展开。

    1981年3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调整民兵组织的通知精神,对民兵组织进行大幅度的调整,缩小民兵组织范围,规定民兵年龄条件,简化民兵组织层次,达到既减少数量又保证战时动员的需要。从基干民兵到民兵专业技术分队,缩短训练时间,精简训练内容,突出训练重点,改进训练方法,使民兵工作更加符合形势需要。1983年以后到2005年,民兵工作注重参与改革,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同时每年对民兵专业技术分队、应急分队的年度训练,坚持不懈。

    1951-2006年,横山县武装科、兵役局、人武部认真执行国家征兵制度,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选送了近8000名合格新兵,圆满完成历年的征兵任务。

    五

    横山厚重的军事历史,化育造就了众多彪炳史册的军事英雄人物。宋代有李继迁、李元昊,明代有李自成、李过等,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策马征战,成就他们各自的功业。从土地革命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横山先后涌现出高岗、鲁贲、曹动之、高维岗、武志升、吴生秀、汪洋、曹海炳、李平、曹又参、李树林、谢文祥、杨芝芳、折聚英、何英武以及无数红军、八路军、解放军战士,他们为挽救民族危亡、抗击日军侵略,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不朽功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英雄的横山儿女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光荣传统,在建设和保卫祖国中,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聪明才智谱写下历史的强音,创下辉煌骄人的业绩,有的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其功绩都应记入史册,世代纪念。

    大事记

    一、周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

    晋文侯发兵攘居于西河圁水(今无定河)、洛水(洛河)间白、赤翟人。

    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

    韩、魏、赵三家分晋。横山境属赵国。

    周赧王九年(前306)

    秦昭襄王扩筑上郡长城(此段长城经横山境)。

    周赧王十一年(前304)

    秦昭襄王将上郡治所迁至肤施县(今榆林市榆阳区一带),并相继延伸扩筑长城至黄河(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的黄河岸边)。

    二、秦

    秦始皇帝三十二年(前215)

    秦始皇遣大将蒙恬率兵30万北逐匈奴,“悉收河南地(包括横山地)”。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

    始皇命蒙恬率兵30万镇守上郡,抵御匈奴。并发民工修筑长城。

    秦二世二年(前208)

    驻守上郡秦军被调去镇压陈胜、刘邦等起义军,谪徙上郡等地的实边之民纷纷离去,于是匈奴楼烦、白羊诸部乘机据占“河南与中国界故塞(即秦昭襄王时在今横山等地所筑的长城)”。

    三、汉

    汉高帝二年(前205)

    汉王用韩信为将,命周勃军、郦商军进攻上郡、北地郡,董翳投降汉军,汉复置上郡。

    汉高帝九年(前198)

    高帝刘邦遣使往匈奴通婚和亲,此后数十年间汉与匈奴和睦相处,没有发生大的战事。这期间,河南地(今内蒙古黄河以南鄂尔多斯及榆林地区)为匈奴右贤王领辖的白羊、楼烦两部占据。

    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

    冬匈奴3万骑入上郡,杀掠人畜,出塞。汉派河内太守周亚夫等为将军,屯军上郡,以防匈奴。

    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

    武帝派遣将军卫青率军北击匈奴,逐匈奴之白羊、楼烦部,夺取河南地。

    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

    匈奴3万骑入上郡,杀掠甚众。次年(前124),匈奴入上郡、朔方郡,卫青率兵骑10万击之。

    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

    匈奴呼韩邪单于率部降附汉朝,结束了百余年来汉匈间的战争局面。

    新莽始建国二年(10)

    王莽在上郡等边郡屯驻重兵,发动对匈奴征战。至新莽天凤六年(19)造成上郡、西河郡等边郡空虚,军民逃亡。

    汉光武帝建武六年(30)

    刘秀部将冯异在上郡击败匈奴、卢芳兵,上郡、西河郡、北地郡平定。

    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48)

    冬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呼韩邪单于所领八部约5万人归附东汉,被安置在朔方郡、上郡、西河郡等地。

    汉和帝永元二年(90)

    东汉王朝在上郡、西河、朔方等郡复置“属国”,各属国设都尉官统领“属国胜兵”。

    汉安帝永初五年(111)

    三月:先零羌侵掠上郡,杀太守,东汉即将上郡治所迁彭衙(今白水县)。

    汉顺帝永和五年(140)

    四月:南匈奴句龙王吾斯联结乌桓、羌、胡反东汉,先后攻西河、上郡等地,杀上郡都尉等官兵。本境成为汉、羌、匈奴杂居之地,脱离东汉统治。

    四、两晋、南北朝

    西晋武帝太康五年(284)

    北匈奴胡太阿厚率部众3万余人归降西晋,被安置在河西地(今黄河以西包括横山一带)。

    西晋惠帝永安元年(304)

    七月:南匈奴五部大都督刘渊在左国城(在今山西离石县境)拥众自雄,建立汉国,称汉王。随即,鲜卑拓跋猗以助司马腾为名打败刘渊,进而占据河西地区(包括横山境)。

    晋怀帝永嘉二年汉刘渊永凤元年(308)

    刘渊先后攻占平阳(今山西临汾)等地后称帝,河西鲜卑、氐人相继归降刘渊。

    晋怀帝永嘉四年汉刘聪光兴元年(310)

    南匈奴铁弗刘虎部和白部鲜卑在晋北被并州刺史刘昆和鲜拓跋猗的联军打败,刘虎遂收其部西渡黄河逃居河西一带,被刘聪封为安北将军、监鲜卑诸军事。

    东晋成帝咸康七年后赵建武七年(341)

    十月:归附后赵占据河西的铁弗刘虎部东攻鲜卑拓跋代国,战败。不久,刘虎死,子务桓继统其众,后赵即拜刘务桓为平北将军、左贤王。同时,务桓也归顺于拓跋什翼犍代国。

    东晋穆帝永和十二年(356)

    刘务桓病死,弟阏陋头嗣位,企图反代国,代王即将身边做事的刘务桓子悉勿祈等12人放还,让他们相互残杀。阏陋头的部众尽被悉勿祈所夺。

    东晋穆帝升平三年(359)

    匈奴铁弗部首领悉勿祈死,弟刘卫辰尽杀悉勿祈子而自立,刘卫辰即有兵3.8万人,屯驻代来城(今榆林巴拉素白城台)。次年(360)三月,刘卫辰暗中归附前秦,前秦王苻坚封刘卫辰为左贤王,统其部落。

    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

    正月:刘卫辰率部东渡黄河进攻代国,被代王拓跋什翼犍击败。

    七月:刘卫辰及匈奴右贤王曹谷率部反前秦,举兵2万南下进攻前秦杳城(在今黄陵县境)等地,被苻坚击败,曹谷降,刘卫辰被俘。之后,苻坚把刘卫辰安置在聪马城(在今横山县党岔乡),并封刘卫辰为夏阳公,以统其部。

    东晋废帝太和二年(367)

    十月:拓跋什翼犍西征刘卫辰,掠其部众2万余、牛马羊数十万头。

    东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76)

    冬:刘卫辰导引苻坚率军20万人打败拓跋什翼犍,苻坚将黄河以西地区划归刘卫辰,并封刘卫辰为西单于,屯驻代来城,“督摄河西杂类(匈奴、鲜卑等族人)”。

    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391)

    十一月:北魏拓跋珪率军6000余人西渡黄河,击败刘卫辰,攻取代来城,刘卫辰出逃后被部下所杀,子刘勃勃(赫连勃勃)逃鲜卑薛干部,河西各部族羌、胡人皆降北魏。

    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

    八月:刘勃勃又投奔后秦。不久,后秦打败北魏,夺取河西地,后秦主姚兴即封刘勃勃为安北将军,配以“三城(今延安地区)、朔方(今榆林及鄂尔多斯地区)杂夷三万”,让勃勃领,镇守朔方。

    东晋安帝义熙三年夏赫连勃勃龙昇元年(407)

    六月:刘勃勃称天王大单于,建立大夏国,建元龙昇。

    东晋安帝义熙九年夏赫勃勃凤翔元年(413)

    大夏大单于刘勃勃改姓赫连氏,任命叱干阿利为将作大匠,征发岭北胡夏10万人,修筑都城(即今靖边统万城)。义熙十四年(418)竣工,取名统万城。

    北魏太武帝始光二年夏赫连勃勃真兴七年(425)

    八月:赫连勃勃在统万城病死,其子昌嗣位。

    北魏太武帝始光三年夏赫连昌承光二年(426)

    十一月:北魏军攻夏,围统万城,大获全胜,俘杀数万人而还。承光三年(427)六月,北魏攻取统万城,赫连昌逃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将统万城改置为统万镇。公元431年,大夏国亡。

    北魏太武帝神二年(429)

    北魏太武帝发兵打败柔然、敕勒诸部,将柔然、敕勒降人3万余人安置在统万镇,并派左仆射安原率军屯驻代来城,以“镇抚敕勒新民”。神鸼三年(430)三月,统万镇敕勒“新民”数千余家北走,北魏左仆射安原率军追讨。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

    统万镇改设为夏州,下辖化政、阐熙、金明、代名四郡。

    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524)

    六月至八月:夏州胡人造反,围攻夏州城,被北魏夏州刺史贺拔岳击退。

    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

    十月:北魏分裂,东魏由权臣高欢控制,西魏由权臣宇文泰控制,夏州属西魏。

    西魏文帝大统二年(536)

    正月:东魏高欢率万骑攻取西魏夏州统万城,擒夏州刺史费也头斛拔俄弥突,掳其部众5000户而归。大统三年(537)十月,宇文泰率军进攻高欢军,东魏留守夏州都督张琼被部将许和所杀,夏州复归西魏。

    西魏文帝大统七年(541)

    三月:西魏夏州刺史刘平(稽胡人)据统万城反叛自立,被西魏大都督于谨率兵讨平。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

    正月:西魏周公宇文觉杀西魏恭帝拓跋廓,西魏灭,夏州归属北周,北周在夏州设总管府,委派总管大将军执掌夏州军政。

    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

    绥州(今绥德)、银州(今榆林、横山一带)等地稽胡人反周,北周派兵平息。

    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

    延州人郝三郎联合绥州、银州等地的稽胡人,反抗北周,被北周延州刺史于实率兵讨平。

    五、隋、唐、五代

    隋文帝开皇二年(582)

    十二月:突厥大军进犯隋朔方郡(治所统万城)、雕阴郡(治所在绥德)、上郡(治所在今富县)等地,六畜尽被突厥掠抢。次年(583),隋罢郡为州。

    隋文帝开皇五年(585)

    隋文帝征民3万人修筑夏州、绥州等地长城,以防突厥军。次年(586),文帝又征民15万修筑夏州统万城以东的长城,并在险要地筑数十城。

    隋文帝开皇十九年(599)

    隋朝将归降突厥启民可汗部众5万人安置于夏州、胜州(今内蒙准格尔旗及府谷、神木北部)一带。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

    二月:朔方郡原隋鹰扬郎将梁师都率众攻入统万城,据朔方郡等地反隋。

    三月:师都称帝,建元永隆,定都统万城。并附于突厥,突厥封梁都师为大度毗伽可汗。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

    唐将柴绍等率军围统万城,梁师都被部将洛仁所杀,洛仁献城降唐,唐以其地置夏州(治所统万城),并在统万城设夏州都督府,下辖绥州、银州、盐州等军政事。

    唐太守贞观四年(630)

    唐朝把归附突厥铁勒部众约4万人安置在夏州一带,并在夏州等地设“羁縻州府”,由归附突厥、吐谷浑等胡人首领任“羁縻州府”都督或刺史。

    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

    十二月薛延陀多弥可汗率军侵夏州,被唐军击败。次年(646)正月,多弥可汗率军再入侵夏州,又被唐军击败。

    唐高宗仪凤元年(676)

    归附唐朝的党项族(一说鲜卑族)拓跋立伽部由西平(今青海省西宁)迁至静边州(州治在今横山县韩岔乡),唐朝委任拓跋立伽为静边州都督、兼押十八州(羁縻州)部落使。

    唐玄宗开元九年(721)

    七月长州反唐胡人在首领康愿子率领下联结静边州等地党项人围攻胜州银城、连谷城(均在今神木县境),被从合河关(今神木马镇合河)西渡黄河的唐兵部尚书首任朔方军节度大使张说打败。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

    唐朔方军节度使张说将原胜州银城、连谷县划设为麟州(今神木),安置投降的党项等羌胡人。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

    夏州改称朔方郡,时唐左御林军上将军王忠嗣任朔方军节度使,领兵64700人。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

    朔方郡复改原称夏州。

    十二月回纥入侵夏州,被唐将崇宗在乌水(今无定河上游纳林河)击败。

    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

    十月吐蕃军侵盐州、夏州等地,被郭子仪击退。次年(778)八月,吐蕃两万兵骑又扰银州、麟州,掠党项人畜,郭子仪命大将李怀光率军击退之。

    唐德宗贞元二年(786)

    十一月至十二月吐蕃军相继攻占盐州、夏州、银州、麟州,夏州刺史党项人拓跋乾军领部众败逃绥州等地。

    唐德宗贞元三年(787)

    六月唐大将骆元光率军打败吐蕃,收复盐、夏等州。

    七月唐置夏、绥、银、宥州节度使,唐左羽大将军韩潭首任夏绥节度使,以8000兵镇守夏州。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

    夏绥节度使李佑筑芦子关(今靖边天赐湾芦关古城)、乌延城(今靖边镇靖边堡)、宥州城及临塞、阴河、陶子等城,驻军“以护塞外”党项等羌胡人。

    唐武宗会昌三年(843)

    十月杂居在绥、银、夏、鄜、延、麟等州的党项人作乱,唐在夏州置安抚党项人的大使。

    唐宣宗大中五年(851)

    三月夏州党项人叛乱,唐朝以白敏中为招讨党项都统,率兵进击党项人。八月,党项人归降。

    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

    唐朝任命党项拓跋部首领拓跋思恭为宥州刺史。

    唐僖宗中和元年(881)

    宥州刺史党项首领拓跋思恭率兵进攻黄巢起义军有功,被僖宗赐为夏绥州定难军节度使。

    唐僖宗中和三年(883)

    七月拓跋思恭又被僖宗加封为夏国公,赐“李”姓,世领宥、夏、绥、银、静五州的军政事等。

    唐昭宗乾宁二年(895)

    拓跋思恭死,其弟思谏为夏绥州定难军节度使。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

    朱全忠废哀帝自立,国号大梁,都开封。夏州属梁。

    后梁太祖开平四年(910)

    二月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昌被部属杀死。三月,众推其族父李仁福为节度使。七月,沙陀岐王李茂贞联结晋王李存勖围夏州,李仁福告急于后梁。九月,后梁帝朱温派兵救夏州,岐晋兵皆退。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

    夏井州定难军节度使李仁福归附后唐。

    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

    二月夏州党项拓跋部定难军节度使李仁福死,子彝超为留后。三月,后唐徙李彝超为彰武(今延安一带)留后,彝超不从。四月,后唐军5万进兵屯驻芦关(在今靖边县),讨伐彝超,彝超即命党项兵骑抄后唐军粮道,后唐军退至金明(今延安市西北)。七月,后唐军再次进攻夏州统万城,又被彝超抄袭粮道,后唐军被迫撤兵。

    后晋高祖天福八年(943)

    夏绥州党项族内讧,绥州党项刺史李彝敏攻袭夏州,被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击败。

    后周太祖广顺元年(951)

    五月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依附北汉。

    六、宋、夏、金、元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

    割据夏州一带的李彝殷归附北宋。

    宋太祖乾德五年(967)

    九月李彝兴(李彝殷)死,其子李光壑被宋太祖封为夏州定难节度使。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

    北汉万余兵西渡扰掠银州等地,被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光壑领兵击退。

    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

    五月党项族首领夏州留后李继捧奉宋太宗之命入朝,献出其世据银、静、夏、绥、宥五州。

    六月继捧族弟李继迁抗拒宋朝接管夏、银、绥、宥州地,逃奔夏州东北地斥泽(今神木县红碱淖一带),抗宋自立。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

    夏李继迁进攻葭芦川(今佳县北)、夏州三岔口,失败后率两万人攻宥州,被宋宥州巡检使李询击败。

    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984)

    九月宋知夏州尹宪、都巡检曹光实率军夜袭地斤泽,焚烧400余帐,李继迁母、妻被俘,李继迁及少数党项将领逃至夏州黄羊坪(今内蒙古乌审旗北)。

    宋太宗雍熙二年(985)

    二月李继迁在葭芦川设伏杀曹光实。随后,李继迁乘胜攻占银州城、三族寨,党项人纷纷归附李继迁,李继迁自称定难军留后。

    五月宋将王侁率军由绥州北上进攻李继迁,收复银州城,在麟州浊轮川(在今神木永兴乡)又围追杀继迁部众5000余人。银、麟州党项人1.6万余户归附宋朝。

    六月宋将郭守文与知夏州尹宪率兵进击盐州地党项族诸部。

    宋太宗雍熙三年辽圣宗统和四年(986)

    四月李继迁附辽抗宋,辽圣宗授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

    宋太宗端拱元年(988)

    五月北宋复授李继捧为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赐姓名赵保忠,让其重返故地,以牵制李继迁。

    宋太宗淳化元年(990)

    三月宋夏州守军打败李继迁。

    十二月李继迁攻下宋麟、府等州,并于次年被辽封为夏国王。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

    七月李继迁在李继捧的秘密配合下攻取银、绥二州,宋被迫授继迁为银州观察使,赐姓名赵保吉。

    宋太宗淳化五年(994)

    正月李继迁徙绥州居民于夏州。

    三月宋河西兵马都部署李继隆率师攻取夏州,俘李继捧,获牛羊、铠甲数十万,李继迁则引兵北逃沙漠。

    五月宋太宗下诏毁夏州城,并将夏州居民20万迁到银、绥二州。

    七月李继迁派使向宋朝贡马献罪。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

    三月宋太宗卒,宋真宗赵恒即位。李继迁即趁机再次向宋朝索要夏州地。并向宋朝献罪。十二月,宋真宗授李继迁夏州定难军节度使,赐姓名赵保吉,复以银、夏、绥、宥、静州由李继迁领辖。

    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

    三月李继迁攻占灵州后,被辽册封为西平王。

    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五月李继迁进攻西凉府(今甘肃武威),负伤大败。次年正月,继迁因伤而死,李子德明嗣位。

    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

    九月李德明派使向宋朝进诚誓表,降宋。真宗授李德明定难军节度使,并封其为西平王。

    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

    十月李德明死,子李元昊嗣位,宋授李元昊侍中西平王。时,李元昊图谋反宋,辽封李元昊为夏国王。

    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

    正月至五月李元昊军数次进犯宋麟、府州地。李元昊自号嵬名氏,改元为运,定兵制、立军名、设官制等。

    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

    李元昊在所据的夏、银、绥、宥州设有左厢神勇、祥佑、嘉宁3个军司,屯驻军队共10万余人。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

    十月十一日李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时夏、银、绥、宥、盐州属西夏国。

    十月中旬李元昊向宋朝送交《告即位表》,要求宋廷承认其帝位和所建夏国。宋仁宗下诏削去对李元昊的一切封职,并在宋、夏边界发榜号召“能擒元昊若斩首献者,即为定难军节度使”。宋、夏复开战。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

    正月西夏主李元昊遣使向宋请和,仁宗遂密令知延州庞籍与西夏议和。

    冬西夏军万人进攻府州清塞、金城等堡,被宋知州折继闵率兵击退,并尾追夏兵至杜胡川(今神木秃尾河),斩夏兵400余人。

    是年宋河东路运往麟、府州军粮2万多担、草61万束。

    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

    三月宋仁宗派欧阳修到麟、府二州巡察弃存麟州利弊。修上奏宋仁宗,请求不弃麟州。

    十月宋、西夏达成停战协议,宋以承认西夏割据地位,西夏对宋称臣,宋每年赐给西夏绸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同时,双方划定疆界(横山境仍属西夏),设立榷场,进行互市。

    十二月宋仁宗封李元昊为夏国王。

    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

    正月西夏主李元昊死,子谅祚继位。四月,宋仁宗封李谅祚为夏国王。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

    七月西夏借口宋朝官吏侮辱夏国使节,出兵进攻宋秦凤等路。次年(1065)三月,西夏又出兵进攻保安军,围顺宁寨,被宋守军击退。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

    十月清涧城总管种谔诱降夏将嵬名山,遂占领绥州。

    十二月西夏主李谅祚死,子秉常继位,太后梁氏摄政。

    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

    西夏国相梁乙埋下令夏军修复抚宁、罗兀旧城堡(在今榆林镇川镇境),驻军扼守元定川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正月鄜延路钤辖种谔率兵两万由绥德进攻抚宁、罗兀城,夏军五次迎战,皆失利,北退。

    二月种谔令兵众修筑抚宁等堡城,同时,命知州折继祖带兵到银州守护修筑抚宁等堡城的兵众。折继祖率兵进至开光川尚堡岭(在今佳县北),与西夏军遭遇交战,夏军被杀400余人,被俘1000余人。

    三月西夏大军反攻,先后攻破顺宁、抚宁等城堡,又以重兵围攻罗兀城,同月癸卯日,神宗下诏弃守罗兀城。五月,夏军攻占罗兀城。

    九月西夏遣使与宋朝议和。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

    秋宋夏双方议定,以绥德城北20里地为界,两国休战。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

    四月西夏发生内乱,夏主李秉常被其母梁氏囚禁。五月,宋廷决定调集环庆、泾原、熙河、河东麟府、鄜延五路兵马大举攻夏。

    九月鄜延路经略副使种谔率兵9.4万分路由绥德、延州进攻米脂、银州和夏州。并在米脂无定河川打败夏军,又进军银、夏州;宋签书经略使王中正率兵6万,从麟州出进军夏州。十一月,因军粮不济,宋各路军无功撤回。

    十一月至次年(1082)三月留守鄜延路经略使沈括采用“声东击西”等战术,连取西夏义合、吴堡、葭芦等城堡。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八月徐禧动用士兵、民夫20余万人筑永乐等城(今横山县党岔),城建成。

    九月西夏8万大兵大举进攻永乐等城,城陷,徐禧等战死,宋损失士兵、民夫20万。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

    七月西夏主秉常死,子乾顺继位。

    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

    正月西夏国相梁乞逋率兵进攻府州,被宋将钳翌击败。

    四月夏军攻塞门寨,而宋军则攻其石堡寨并破洪州城(均在今靖边、横山交界县),迫使夏军从塞门寨撤退。

    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

    二月宋以米脂、葭芦等四寨与西夏交换回永乐之战被俘的149名将官。

    六月宋与西夏以绥德城西10里拦马关(今黄家沟)划为边界。

    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

    十月西夏梁太后统兵10万分三路,西自顺宁、招安寨,中自乌延城(今靖边新城)、塞门寨,东自黑水、安定寨,大举进攻宋鄜延路,攻陷金明寨(今安塞南),斩杀俘宋金明守军2500人,获粮500多担而去。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

    四月宋知保安军李沂率兵攻破西夏洪州城。

    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

    五月知延州陶节夫出兵攻取西夏石堡寨(在今靖边、横山县境交界),获窑藏粮数千担。

    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

    三月知延州陶节夫命耿彦端为都统,率兵屯驻米脂、开光、罗兀等城堡,并围攻西夏银州城。西夏监军驸马兀移领兵增援,被宋将韩世忠在蒿平岭(今横山县境)打败,兀移战死,银州城被宋军攻占。

    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

    六月宋将所攻占银州地归还西夏,与西夏议和。

    金卫绍王大安元年(1209)

    西夏投附蒙古。次年(1210)八月,西夏进攻葭州,被金将庆出奴击退。从此,金、夏屡战。

    金宣宗贞佑四年蒙古成吉思汗十一年(1216)

    十二月金军兵分两路反攻西夏,金右监军陀满胡土门和延安总管古里石伦率兵攻打西夏盐、宥、夏、银等州。

    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

    西夏国主李遵顼让位给德旺,德旺改变国策,抗拒蒙古。

    金哀宗正大元年蒙古成吉思汗十九年(1224)

    九月蒙古大将孛鲁率大军进攻西夏银州,夏兵万余人战死,蒙古军掠获银州夏人及牲畜数十万而退去。

    金哀宗正大三年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

    十月蒙古军攻西夏夏州等地,并四处杀掠西夏人。

    金哀宗正大四年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

    六月蒙古灭西夏。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

    五月蒙古设置延安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官名),统领绥德州、葭州及神木、米脂等县,横山境属米脂县。

    七、明、清

    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

    明朝设置绥德卫指挥使司,统领神木、葭州、绥德、米脂等地军事。并迁江南上江之军到绥德、延安卫屯田戍守。横山境东北波罗、响水、土门等寨属绥德卫,西南白落城、麻叶河寨属延安卫。

    明英宗正统二年(1437)

    明朝置延绥镇,并在绥德城设镇守延绥总兵都督府,委派都督总兵官统辖延安、绥德、庆阳卫驻军。

    是年秋鞑靼部入犯延绥地,延绥都督王祯始筑榆林城,并沿“旧界”(秦汉长城)响水、波罗、土门、麻叶河、大兔鹘等十八寨堡增建屯堡,置墩台,以控延绥镇边防。

    明英宗正统十一年(1446)

    明朝准许延绥镇所辖卫、所各屯军选拔屯军内余丁自行牧养马匹。

    明英宗天顺二年(1458)

    是年,延绥镇巡抚徐塇建怀远堡。

    明英宗天顺六年(1462)

    延绥镇都督王越率兵在波罗堡抗击鞑靼军,激战三日。

    明宪宗化成二年(1466)

    春延绥镇始置“土兵”(即征集民户之丁)。

    六月鞑靼毛里孩部入侵延绥,被延绥镇提督总兵官杨信率兵在狄青原(在今横山县境)击败。

    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

    十二月鞑靼癿思兰部侵掠延绥边地。

    是年建清平堡。

    明宪宗成化五年(1469)

    九月鞑靼毛里孩、孛罗忽等部大举攻掠延绥地。

    是年建威武堡。

    明宪宗成化七年(1471)

    三月鞑靼阿罗出率部进犯波罗等堡,抚宁侯朱永领兵在波罗无定河山口设伏将鞑靼兵击败。

    闰九月置榆林卫,治所设榆林城。本境各城堡属榆林卫。

    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

    三月余子俊出任延绥镇巡抚后,率军5万,大规模扩筑榆林城等36座城堡及二边边墙(长城),历时3个月告成。

    是年明朝将勾清的云南、浙江等地军丁,编发榆林卫充军。

    明宪宗成化九年(1473)

    是年延绥镇治所从绥德城迁至榆林城。

    明宪宗成化十年(1474)

    正月明廷命王越总制延绥、甘肃、宁夏三边军务,总制府设榆林城,三边总制始此。

    闰六月延绥镇巡抚余子俊上奏朝廷,所筑东起清水营(府谷北),西抵花马池(定边西),长1770里的大边边墙筑成。

    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

    明朝下诏在延绥镇募兵。

    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

    九月鞑靼小王子率部入居河套。

    冬鞑靼小王子所属火筛部攻扰榆林卫。

    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

    正月鞑靼火筛部进犯榆林卫,被延绥镇提督军务朱晖出兵击退。

    四月小王子等部大举进犯延绥镇等地,杀掠甚重。

    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

    四月鞑靼军攻入波罗堡韩家山,明把总陶辅战死。

    闰九月鞑靼小王子率部进犯波罗堡,被延绥镇总兵吴江击退。

    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

    陕西各地所征粮草改折为银,作为军饷解往延绥镇。

    明武宗正德十年(1515)

    秋鞑靼俺答军入侵延绥地,在波罗、响水等地大肆杀掠。

    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

    五月至十月鞑靼俺答、彻辰等军大举进犯延绥地,明三边总督唐龙命延绥镇东、西、中路军分别将俺答等军击退。

    明世宗嘉靖十三年(1534)

    三月鞑靼俺答军入侵波罗、响水堡,被延绥镇参将任杰率兵击退。

    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秋鞑靼俺答军攻扰延绥镇西路威武等堡,明军出兵反击,四战皆胜。

    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

    九月俺答兵骑3万分路进攻延绥镇东、西、中路,被各路守军击败。

    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

    三月鞑靼军攻破延绥西路清平等堡,在狄青原被延绥镇总兵周尚文击退。

    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1543)

    八月俺答部骑攻入波罗、响水、绥德等地,被延绥镇游击张鹏击退。

    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

    七月榆林始设红山市,进行蒙汉互市。次年(1552)九月,明廷因鞑靼进犯其波罗、怀远、威武等边地又罢红山市。

    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1553)

    七月鞑靼军进犯延绥镇中路波罗堡等地,被延绥镇游击陈凤、朱玉分别率兵击退。

    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1560)

    七月鞑靼军攻入延绥镇西路威武、清平堡,在安定县等地杀掠7日而退。

    明世宗嘉靖四十年(1561)

    十一月鞑靼军侵入波罗、响水、镇川堡,攻米脂城,米脂守备谢世勋战死。

    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

    正月鞑靼军进攻延绥镇中路波罗、保宁堡等地,延绥镇总兵郭琥出兵迎战,击败鞑靼军。延绥镇副总兵黄演战死。

    二月鞑靼军攻袭西路清平堡,被守将郭钧击退。

    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

    三月鞑靼首领俺汗答归附明朝,被封为顺义王。

    四月在榆林城北红山修筑蒙汉互市的易马城。

    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

    延绥镇巡抚郜光先重修常乐堡至波罗堡大边长城。

    明神宗万历十三年(1585)

    免除征调西安、潼关等卫所赴延绥镇戍边班军,改作征银解送延绥镇作为军饷。

    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

    八月明朝以鞑靼诸部挟讨赐过重,且侵犯明朝边地,即下诏停止蒙汉互市。

    明神宗万历十九年(1591)

    十二月河套鞑靼首领土昧明安率部进犯延绥镇中路保宁、响水、波罗及神木等地,延绥镇总兵杜桐、神木参将张刚等率兵分道出击,打败土昧明安兵众,杀土昧明安及部下450余人,于是延绥镇边衅又起。

    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1603)

    闰二月停止10余年的延绥镇各蒙汉互市场所恢复互市。

    十一月河套鞑靼猛克什力部进攻波罗、响水等堡,被延绥镇巡抚刘敏宽率兵击退。次年,又先后犯保宁、怀远堡等地,均被明军击败于怀远堡东20余里的马鞍山。因明军三战三捷,故将此地称为“三捷关”,后改称“斩贼关”。

    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1609)

    冬河套鞑靼沙计猛什力部兵骑进犯波罗等地,被延绥总兵张承荫击退。

    明神宗万历四十年(1612)

    五月鞑靼沙计猛什力部兵骑进攻保宁堡、响水堡,总兵张承荫出兵迎战,斩杀沙计部兵骑700余人。

    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

    陕北大旱。十一月,府谷王嘉胤在清水营聚众起义。接着,大理河川张存孟(不沾泥)及安塞高迎祥等先后率饥民起义。本境饥民纷纷参加起义。

    明思宗崇祯二年(1629)

    陕北先后又有王子顺(王左挂子)、苗美(混天王)等在绥德起义,赵四儿(点灯子)、惠登相(过天星)等在清涧起义,王自用(王和尚)、马守应(老回回)等在延川起义,李老柴、马世恭(一座城)等在洛川起义,马进忠(整十万)、张孟金(混天猴)等在鄜州起义,张有义(一盏灯)、罗汝才(曹操)、刘国能(闯塌天)等在延安起义,刘五(刘道江)、郝临等在铁角城(在今定边县境)起义,上天飞、马老虎等在芦关岭(在今靖边天赐湾乡)起义。

    十二月延绥镇巡抚杨鹤所率赴京救援之延绥军,在途中因士兵“挟饷而哗”,纷纷返回陕北。张献忠、波罗营兵丁孙喜策、胡茂祯等即率哗变官兵及饥民或在米脂龙崖(今米脂龙镇)一带起义,或投奔大理河川起义军。

    明思宗崇祯三年(1630)

    五月李自成与饥民结伙投奔西川义军首领张存孟。

    明思宗崇祯四年(1631)

    四月被明军收抚占据大理河川的张存孟、李自成因明军不发饷粮,即率部又起义,进攻米脂,被洪承畴明军击败。张存孟、李自成义军退往清涧官山岭(九里山)后,又遭到明军的尾追堵击,张存孟等投降明军;而李自成收集溃败义军,东渡黄河,转战山西。

    明思宗崇祯五年(1632)

    三月降明的张存孟又起义攻米脂失败,张存孟被明军俘获斩杀,其溃败义军多逃往山西投归李自成。

    明思宗崇祯六年(1633)

    八月转战陕北的原张存孟队义军围攻绥德,击杀参政陆梦龙。接着义军转攻榆林,至三岔湾遭到总兵王承恩的抵抗,又转战葭州等地。

    明思宗崇祯九年(1636)

    五月初李自成率军返回延绥,攻绥德城,不克。中旬,李自成与延绥镇总兵俞翀霄在大理河川大战,俞翀霄战死,明军大败。接着,李自成连克绥德、米脂,农民争相参加李自成义军。

    六月李自成率军由米脂南下转战他地。

    明思宗崇祯十六年(1643)

    十一月上旬李自成连克延安、绥德诸诚后,进至米脂,传檄榆林守军投降,被拒绝。中旬,李自成派遣后营制将军李过率军数万,进攻榆林城,李自成与部将刘芳亮则挥师返回西安。

    十一月十五日延绥镇总兵王定闻李过大军压境,弃城逃命,李过义军对榆林城发起进攻。十一月二十七日,李过攻占榆林城。

    明思宗崇祯十七年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

    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大顺王,国号为大顺,建元永昌,改米脂为天保府。

    三月李自成义军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

    九月归附大顺又投降清军的原明将唐通带兵由保德西渡黄河击败防守河津的大顺李过军,进而到米脂,剿杀李自成族人。

    十二月清靖远大将英亲王阿济格率清军由山西保德渡黄河至府谷后,即派归附大顺又投降清军的原明将姜镶等进攻榆林。

    八、清

    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

    正月十四日至十六日姜镶率清军与大顺高一功军在双山、常乐堡等地交战,高军败退波罗堡,清军即占榆林。随后姜镶率部在波罗堡与高一功激战,高败退南下延安。

    清世祖顺治十年(1653)

    延绥镇中协营由绥德移驻波罗堡。

    清圣祖康熙八年(1669)

    四月制定延绥镇标左、中、右三营兵制。

    清圣祖康熙十四年(1675)

    四月清军定边副将朱龙与大理河川农民周世民(即周四儿、又名周济民)及原李自成大顺政权官员贺桓响应吴三桂、王辅臣,在大理河川聚众反清,相继攻占绥德、米脂、镇川、波罗等城堡,进而围攻榆林城两月余,未下。

    清圣祖康熙十五年(1676)

    六月清将毕力克图、杨宗道、陈福率军分别由山西、关中、宁夏三路到榆林会剿朱龙、周世民。朱龙弃守绥德城,败退逃至波罗堡西北的沙家涧,又被宁夏提督陈福所率清军战败,朱龙及儿子朱应元、朱应奎等被清军俘获,斩首。

    清圣祖康熙十七年(1678)

    清廷裁撤榆林卫、绥德卫军屯建制。

    清圣祖康熙三十六年(1697)

    清廷开放长城北蒙汉“禁留地”,自此准许汉民进入“禁留地”耕种。

    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

    波罗、威武堡分别设绥德州同知和巡检官。

    清世宗雍正九年(1731)

    清政府将怀远、波罗、响水、威武、清平五堡军屯地划置怀远县,治所设在怀远堡城,隶属榆林府。

    清高宗乾隆十二年(1747)

    怀远县知苏燮堂始编修《怀远县志》。

    清仁宗嘉庆二年(1797)

    清军征调怀远县兵丁到陕西西乡县等地打仗,至嘉庆六年(1801)怀远县籍兵丁先后在西乡、四川新宁等地打仗阵亡有60余人。

    清宣统三年(1911)

    十月初六夜波罗堡哥老会王继成等响应榆林杨昆山起义,杀守备穆克金额,占领城堡,并派人到榆林宣告波罗堡起义。

    十月十七日晚怀远县城哥老会首领李敬夫率哥老会成员70余人攻入县城,次日,宣布怀远县光复,并将起义队伍编称“洪汉军”。随后,李敬夫让原清怀远县知县秦骏声仍主持县政。

    十一月十六日波罗民团冲入波罗堡杀王继成等六人。

    九、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

    3月初在知县秦骏声策划下,李敬夫带所部“洪汉军”南下投奔西安张凤翙,行至殿市西沟被当地民团伏击歼灭。

    是年县衙改称县公署,知县改称知事。县境盗贼猖獗,各地兴办民团,县设民团总局。代知事秦骏声主持修复县城城墙。

    民国2年(1913)

    陕北道派官员协同地方官绅在县境强铲罂粟苗,激起民变,波罗等地烟农奋起抗争,打死铲烟队员六人,铲烟委员师汝霖和知事李世英被围困于响水堡月余,陕西督军派井岳秀率一营兵力来榆弹压,事变遂平。

    民国3年(1914)

    民国政府内务部将怀远县改称横山县,隶属榆林道。

    民国5年(1916)

    4月绥远兵匪卢占魁率800余骑窜入横山奸淫抢掠,围攻县城7日,未下,又在石湾等地劫掠两日西去。

    8月波罗民团绕至席芨滩截击卢占魁匪部,卢匪伤亡50余人。

    民国6年(1917)

    7月卢占魁匪部窜入县境北部,被井岳秀部李福成营追击出境。

    民国7年(1918)

    8月上旬土匪曹老九部窜掠清涧、横山等地。20日夜,曹匪攻破横山城,大肆掠抢后,又窜掠石湾等地,被井岳秀派兵追剿出境。

    是年石湾、响水成立民团。

    民国8年(1919)

    1-3月绥远省都统蔡成勋提议重划陕蒙疆界,企图以明长城为界,将长城以北土地划归绥远管辖,并派兵入这一地区征税。陕北沿长城横山等六县民众竭力反对,发生纠纷,榆林道尹王健、镇守使井岳秀联衔据情上报,同时成立“沿边六县公民争存会”,公推代表赴京抗争。经半年交涉,北京政府决定“暂缓划界”。

    民国11年(1922)

    5月陕西靖国军第3路军司令杨虎城在武功作战失利,即率部北上,投奔井岳秀。杨虎城部队被井岳秀编为陕北镇守使署暂编步兵第2团,该2团第2营党澄清连驻横山城。

    是年英国人油坊头天主教堂桑神甫在本地鹰卧山沟挖出古猿人牙齿化石,运往国外。

    民国13年(1924)

    时属本县清平堡寨子湾人李绍鹰(又名仙舟)在北平师范大学上学期间,由李大钊介绍加入共产党,成为横山籍第一个共产党员。

    民国14年(1925)

    3月横山县第一高级小学学生曹动之、高岗、王东皋、石作琦等反对县盐务局苛征盐税,上街游行,冲击盐务局,并发起反尊孔读经教育的学潮运动。

    民国15年(1926)

    夏旅京学生曹亚华因参加北平“三一八”爱国运动被当局驱逐,回横山后在县高小任教,他宣传马列主义。

    民国16年(1927)

    5月曹亚华、钱德明、李彝民及鲁贲等建立中共横山县高小支部和共青团横山县高小支部。

    秋高岗、李回春(女)等中共党员回横山,创办“农民运动通俗讲习所”,成立农民协会,发展中共党团组织有6个,党员100余人。

    民国17年(1928)

    春夏县境大旱,穷人纷纷逃往他乡。

    是年,井岳秀派姜占奎旅一个营分驻横山城、波罗堡。

    民国18年(1929)

    春县境大旱,穷人饥馑,卖儿卖女纷纷逃往他乡,甚至饿死不少人。

    夏中共党员李树林、曹动之、李坤润、郝振秀等到黑木头川、响水、油房头等地,组织农民协会,发动农民群众抗粮抗税,并带领千余农民聚集县城请愿,逼使县长张斗山免除粮税。

    冬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刘志丹到横山视察,动员横山党团员到国民党军队当兵,开展兵运工作。

    年末中共党员张东皎、高岗、薛应昌等前往宁夏苏雨生部王子元团开展兵运工作。

    民国19年(1930)

    年初中共横山党组织派党员李树林、黄培中(字育华)、吴世彩(字焕文)、石子健、白怀瑾,以及进步青年张志明、李贵春、曹思琏、魏长春、曹盛荣等到宁夏苏雨生部王子元团加入张东皎和高岗组建的学兵队,并建立学兵队中共特别支部。

    3月中共横山党组织又派曹动之、边临雍等党员到高志清骑兵师及井岳秀直属部队搞兵运工作。

    是年县境89村流行鼠疫,死1566人。

    民国20年(1931)

    年初井岳秀部队两个连进驻石湾。

    春绥远杨猴小匪窜入境内抢劫。

    夏曹动之在宁条梁高志清部骑兵连拉出10多人,组建了蒙汉骑兵队,活动于靖边、横山县长城沿线。

    10月6日阎宏彦率晋西红军游击队返回安定时,与驻石湾井岳秀部队交战,毙敌10人,俘40人。

    民国21年(1932)

    3月国民党军86师姜占奎515团第2营驻响水、第3营驻武镇,86师高双成256旅11团11连驻波罗,张廷芝部保安第3大队驻横山县城。

    5月张东皎在甘肃靖远协同谢子长发动兵变,在水泉堡成立陕甘游击队,东皎任第2支队长。不久,2支队被敌包围,突围中张东皎壮烈牺牲。

    7月初中共党员鲁贲、张毅忱等按照陕北特委的决定在响水堡一带发动农民减租减税。7月11日,横山县县长裘洁忱率军警弹压,周边数千农民手持锄头长矛包围了响水堡,迫使裘洁忱宣布减免“顶粮”税,并释放了前去请愿减税被关押的农民姜玉银、杨增荣、白凤桥等人。斗争取得胜利。

    9月初井岳秀86师炮兵营、工兵连中共地下党员横山人边临雍与何格兰、魏志仁等人计划在中秋节爆动,因叛徒出卖,暴动未遂遭逮捕,受酷刑后,于当月19日被活埋于榆林东山。

    民国22年(1933)

    春井岳秀在陕北“清党”,大肆逮捕屠杀共产党员。中共横山县县委书记曹亚华等逃往外地,县内中共党员的活动被迫停止。

    民国23年(1934)

    年初国民党86师516团2营进驻石湾。

    3月中共陕北特委派白如冰来横山恢复党组织。

    5月初中共横山县委在白家湾成立,吴志祥任书记,辖四个区委。

    5月中旬某日谢子长率陕北红军游击队第1支队趁驻石湾国民党86师部队空虚,首次攻入石湾镇筹集财物。

    7月15日陕北游击队临时8支队在贺家湾成立。25日,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8支队(横山8支队)。

    8月红26军转战大、小理河一带,扩展红军势力,开辟革命根据地。

    9月25日陕北红军游击队第13支队在青阳岔过峁村成立。

    9月国民党86师炮兵营(营长张云衢)进驻石湾,86师骑兵大队分驻波罗、横山城。

    10月初艾好峁乡奶头圪塔村殷继洲、殷先明等组建游击队,有10余人,后与曹鸿尚的游击小组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21支队,队长薛兰洲、政委杨子珍,活动于大理河一带。

    10月16日由于叛徒告密,国民党横山县保卫团副团长曹仰汉带领军警100余人围剿白家湾,中共横山县县委领导吴志祥、张浩华等七人惨遭杀害,县委解体。

    10月中旬陕北红军游击队第10支队在安定县杨滴哨村成立,队长高步仁、政委拓嘉祯,活动于大理河川。

    10月下旬陕北赤源县苏维埃政府在李家岔成立,县委书记为李景膺,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为薛兰斌。赤源县包括横山县境威武、鲁家河、李继先、清平、白狼等地。

    是年国民党横山县政府成立保安团,各区设保甲队。

    民国24年(1935)

    3月初国民党军86师换防,其516团两个营分驻横山城、武镇,511团3营进驻石湾,补充营进驻威武堡。

    3月拓嘉祯率红10支队到油坊头一带开创米西苏区,返回时,在清水沟遭敌伏击,队伍被打散,拓嘉祯牺牲。

    3月陕北红军游击队(特务队)23支队在黄家峁成立,队长牛岗,政委刘振华。这支游击队主要活动于石窑沟一带。

    4月27日刘志丹率红26军3团、义勇军攻打寺儿畔,全歼国民党守军86师一个连,缴枪80余支。

    6月牛岗带红23支队等游击队在石窑沟及米西一带活动,开辟苏区,扩大红军。

    7月国民党横山县政府将各保甲队改编称为铲共义勇队。

    8月上旬中共西北工委派曹世华、李兴平到米西筹建苏维埃革命委员会,原米西联保主任阎开旺突然叛变,使红色政权未建成。13日,西北工委派红1纵队、23支队开赴米西平叛。9月24日,米西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在石窑沟乡折家山成立,杨彩彬任县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

    8月16日红27军1团、红1、3纵队在石佛墕设伏歼灭驻石湾国民党军两个连,击毙敌两个连长,缴枪40多支。

    8月下旬高岗率红军骑兵部队与国民党军86师驻武镇部队交战数次后,撤离。

    8月30日红1纵队等游击队在石窑沟栾家硷设伏击败驻武镇86师一个连的“围剿”。

    9月11日刘志丹率红26、27军攻打横山县城,未克。后回师永坪与长征到陕北的红25军会师。

    9月12日陕北红军游击队第3纵队和21支队夜袭油房头民团获胜,击毙团总李培银,毙俘团丁40余名。

    9月苏维埃米西县独立5营在石窑沟苏家园成立,营长薛宏亮、政委朱明孝。

    9月中共西北工委和中共赤源、米西县委将陕北游击队第21支队及三支地方游击队改编为横山独立营,营长薛兰洲、政委杨子珍。

    10月12日红1纵队和3纵队及地方游击队袭击武镇元庄窠“红枪会”民团获胜,击毙头目贺喜邦三兄弟,缴枪100余支。

    10月西北军委将红1纵队、3纵队及第23支队合编为米西游击师,师长柴福俊、政委魏国亮。

    11月下旬彭德怀率中央红军一部攻打武镇,与国民党86师驻军张子英团、胡景通团激战两日,未克,撤退。

    11月下旬将米西县革委会改为苏维埃政府,设在石窑沟乡牛肋脖湾村,王文随任主席。

    民国25年(1936)

    1月10日刘志丹率红28军等部队第二次攻打横山城,围城五天撤去。

    1月中共陕北省委撤销赤源县,划设苏维埃安定县、横山县。时横山县苏维埃政府辖白狼、清平、嘉祯、威武、长城、鲁家河、继先、宝生八个区苏维埃政府。

    3月上旬高岗率第2路骑兵团转战横山、靖边交界一带,并与曹动之率领的蒙汉骑兵游击队攻打张家畔(今靖边)民团,击毙团总樊幼樵,缴枪30多支。

    3月13日驻横山国民党军86师骑兵大队进剿横山苏区,骑兵大队队长段宝珊派马志昌、方鸿成率部偷袭郑家梁横山七区苏维埃政府,杀害干部王月虎、胡振荣等11人。

    3月23日马志昌、方鸿成率部在艾好峁新庄墕将横山游击队包围,打死游击队多人。

    3月国民党军86师骑兵团由武镇移驻响水、高镇。

    4月14日曹动之率蒙汉骑兵游击队在红墩界设伏,歼灭由宁条梁返回横山的国民党86师邬青云骑兵队40余人。

    4月23日横山、米西游击队在油房头与国民党86师516团部队交战失利,被敌阻于莫阳畔,致30余人牺牲,10多人被俘。

    4月26日米西游击队在老君殿蛇沟(今子洲县)与国民党84师张廷芝骑兵营交战时,又遭史文华骑兵营驰援,游击队失利,即撤出战斗。

    5月红军主力西征,开辟新根据地。驻榆林、横山、绥德国民党86师、84师部队向陕北苏区发起大规模围剿。米西、横山苏区大部分被国民党军侵占。

    6月中旬国民党86师511团部队夜袭横山县五区苏维埃政府驻地贺草峁村,区长徐怀生等八人牺牲。

    7月上旬中共陕北省委决定撤销米西县苏维埃政府建制,将米西划为游击区,县级机关组编为游击司令部,惠子俊任司令员兼政委。

    7月上旬、下旬红军米西独立5营先后在贺米梁、焦家梁寨、黑峰子寨与国民党86师部队作战,均失利。

    7月中旬中共陕北省委派马义(白炳炘)到横山传达中央关于红军西征、精兵简政、开展游击活动的指示,随即中共横山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将工作人员编成武装工作队,进行游击活动。

    9月初红军横山独立营与国民党86师驻双城土壑则部队交战时,营长牛占彪牺牲。

    9月20日贺晋年率红军骑兵团1连路经石湾旋水湾时,与国民党86师516团部队遭遇激战,红军失利。

    9月横山游击队配合蒙汉骑兵游击队袭击鲁家河之敌获胜,毙敌20余人,随后曹动之、吴亚雄率骑兵游击队攻克顾兴庄,占领黑峰则等地。

    10月横山苏区缩小,只辖白狼、清平、长城三个区。

    民国26(1937)

    1月中共横山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移驻麻城界。

    4月国民党横山县政府将铲共义勇队改称为国民兵团,县长兼任团长。

    7月陕甘宁边区陕北省政府派内务部长刘耀山来横山宣布苏区横山、靖边、新城三县合并,称靖横县。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分别发布关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及留守陕北各部驻防地的决定。八路军120师特务营进驻靖横县。

    9月20日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高岗和刘耀山在李邱家坪(在今靖边县)主持召开横山、靖边、新城三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布正式成立中共靖横县委、县苏维埃政府。11月又分别改称中共靖边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陈致中任县委书记,王治邦任主席。

    10月靖横县抗日保安大队在青阳岔组建成立,队长柴福俊、政委陈致中。后改编为陕甘宁边区独立营第8营。

    11月中共横山中心县委员会(对外称抗敌后援会)在土桥梁成立,刘凤山任书记。主要在国民党统治的横山、米西等地开展工作。

    12月驻横山国民党86师部队大部调赴府谷、伊克昭盟黄河防线抗御日军。

    民国27年(1938)

    1月蒙汉骑兵游击队(红22支队)编入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曹动之调任蒙古工委兼伊克昭盟工委军事部队部长。

    3月国民党陕西省保安骑兵第3大队进驻波罗等地,保安暂编第1团分驻石湾、高镇。

    民国28年(1939)

    夏靖边县武装工作队在柳家桥处决了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保长柳俊杰。

    是年国民党横山县政府设立兵役科,负责征兵、壮丁训练,并将县保安大队改编为县常备队。

    民国29年(1940)

    3月初绥德何绍南保安部队被八路军359旅打败逃至横山韩岔一带。

    5月,这些保安队残部被编为陕西省保安第12团,驻武镇、石湾等地。

    4月绥德师范学校校长白进彩带领部分师生转移至响水办学(1946年9月,该校又迁往榆林并入榆师)。

    夏国民党横山县党部成立,辖27个直属区分部,发展党员300余人,设除奸、通讯、情报组及防空所等,开展对陕甘宁边区的情报搜集。

    是年横山县常备队改称县自卫大队,各联保成立自卫中队。

    民国30年(1941)

    5月成立陕西省保安第4指挥部,指挥官由时驻波罗国民党22军骑兵团团长胡景通兼任。

    是年在马坊设立陕北水利工程处,始兴修定惠渠。

    民国31年(1942)

    1月国民党陕西省第4保安指挥部改称陕北保安指挥部,胡景通仍任指挥官。所属12团驻响水、武镇,13团驻波罗,暂编第1团驻石湾、高镇。

    是年国民党22军骑兵第6师由伊克昭盟移防横山,师部设波罗,胡景通兼任师长。所属17、18团分驻响水、波罗、横山城。

    民国32年(1943)

    12月初国民党米脂县县长高仲谦潜逃武镇,并在武镇设立其县政府。

    12月22日在八路军358旅部队配合下,驻武镇永丰山国民党保安队起义。

    冬在米脂县自卫队队长吴天昌等人多次向蒋介石等告发驻响水保安12团团长韩子佩私卖枪支案,以及在驻响水绥德师范学校学生共产党员杨士伟等发动学生罢课驱逐韩子佩的斗争下,12月底,韩子佩保安12团被调离响水,开至伊盟,被编入国民党67军26师。

    是年国民党保安13团与暂编1团改编为保安9团,团长张子亚,下辖三个大队、18个中队,分别驻防石湾、高镇、韩岔,团部设在石湾。

    民国33年(1944)

    秋胡景通升任22军副军长,骑6师师部及17团(一部)调回榆林,留18团驻防县城(次年,骑6师裁撤,该团改编为新11旅1团),团长王永清。

    是年横山县摊征军粮13800包。

    民国34年(1945)

    1月成立横山抗日自卫军大队,队长牛岗,主要活动在县南部乡村。

    春胡景铎被任命为陕北保安指挥部副指挥,从关中率新兵一个营到波罗堡就职。

    6月13日八路军358旅4团部队与驻武镇永丰山国民党军队战斗,双方均有伤亡。

    民国35年(1946)

    4月中共西北局决定争取驻横山国民党胡景铎部队起义。随后即派师源以八路军参谋身份借谈判边界问题之名赴波罗堡与胡景铎面谈,胡表示坚决跟共产党走。接着西北局向该部派入30多名中共党员当兵,协助做起义准备工作。

    7月1日中共西北局决定发动榆横战役以策应横山起义,即派范明去波罗堡与胡景铎商议起义的具体计划。

    10月11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北线战役指挥部派王世泰、张仲良率新4旅、教导旅等部及绥德军分区、三边分区地方部队分别从东西两路发动了榆横战役,配合横山胡景铎部队起义。

    10月12日晚至14日国民党陕北保安指挥部副指挥官胡景铎率所属保安9团分别在石湾、波罗、高镇举行起义。13日,联防军攻克镇川、盐湾等地。14日,中共中央发出贺电,祝贺胡景铎起义成功。同日,武镇解放。16日,驻县城22军王永清团起义,横山县城宣告解放。21日,解放军攻克响水堡。

    10月23日王永清起义部队被联防军调往西乌审旗参战。30日,王永清率部又叛变。

    10月下旬胡景铎起义部队集结武镇进行整编。边区政府决定设立榆横特区党、政、军领导机构,中共榆横特委、政务委员会、榆横军分区随之成立,辖横山、镇川两个县。

    11月4日胡景铎起义部队正式改编为西北民主联军骑兵第6师,胡景铎任师长,编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序列,并在武镇举行成立庆祝大会。

    11月先后成立横山县游击队、县警卫队等。

    12月胡景铎率联军骑6师全体官兵2100余名开赴延安;绥德分区部队4团驻防镇川,6团驻防响水;横山县建立六个区共计69个乡的党、政机构,废除了“保甲制”,并开展减租减息和反奸除霸斗争。

    民国36年(1947)2月横山县在原六个区自救队基础上组建了7支游击队。同时六个区又分设游击中队,共116人;乡村成立民兵自卫军。

    3月上旬横山县各游击队整编为横山独立营,营长倪立功、政委张汉武(兼),下辖3个连,共300多人。7月,独立营又改编为横山县基干游击队。

    3月上旬国民党胡宗南部向延安进犯。下旬,驻榆国民党22军部队及驻宁夏马鸿逵部队分别从北线、西线向榆横、三边地区进犯。

    4月6日驻榆林国民党22军王永清团、保安5团及横山自卫总队由雷龙湾向横山城进攻。8日,保安5团等占领横山县城。4月23日,驻榆林国民党22军11旅周效武团、王永清团分路向波罗、响水进攻。25日,王永清团占领波罗堡。26日,保安5团、横山县自卫总队先后又攻占了殿市、五龙山,周效武团攻占响水堡。

    同月横山县警卫队、武工队28人叛逃,其中15人携带13支枪投敌,横山独立营也先后发生两起共20余人的逃跑事件,副县长李东原、教育科科长杨开山投敌。

    5月8日绥德分区警备4、6团收复殿市、五龙山,歼灭侵占殿市的国民党保安5团王玉安大队及自卫队近200余人,并先后设伏击败来自波罗、横山城敌之援兵两个连,俘敌20余人。

    5月23日晚、24日绥德分区4、6团及横山独立营三次围攻波罗堡未克,即撤出战斗。

    5月28日横山县两支游击队与国民党保安5团及雷聚岐等自卫队在红石峁遭遇激战,游击队败退。

    6月成立横山县武装科,时横山县6支区游击队共400余人。

    7月下旬贺龙、陈赓、马明方、贾拓夫等赴靖边小河参加中共中央前委扩大会,往返途中经石湾时,在小水沟、石湾各住一宿。会议结束后,叶剑英到石湾区视察,并传达了中央会议精神。

    8月3日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率中央机关和军委总部转战陕北,由青阳岔出发,夜宿小水沟村。4日,途经石湾镇,接见了横山县委书记张汉武和石湾区区委书记曹怀文等,表扬横山的战备支前工作,当晚宿营肖崖村。8日,离开本境东进。

    8月6日西北野战军发起第一次攻打榆林城战役。7日-9日,绥德分区警备4、6团等部队先后收复横山城、波罗堡、响水堡,横山县第二次解放。

    12月城关区游击队在雷龙湾击溃雷聚岐自卫队;响水区游击队在韭菜沟击退涉无定河来犯之敌一个连,毙敌数名。

    民国三十七年(1948)3月成立横山县自卫军大队,县武装科兼自卫军大队部。

    4月24日夜国民党22军王永清团宗文耀营和横山县曹仰汉自卫队400余人突袭横山城,打死游击队战士3人、伤2人、俘16人。

    5月23日国民党22军宗文耀营与高尊德、郭振华自卫队由巴拉素窜至雷龙湾、王圪堵大肆抢劫,袭击城关区政府,杀害区委书记梁世明和农会主席边进智。

    8月绥德专署决定,将子洲县石窑沟区六个乡、高镇区和高家沟(殿市)区两个乡划归横山县。

    12月石湾区破获“黑头贴掌”反革命集团案。

    是年宗文耀、曹仰汉、郭振华、王凤羽率部先后在昌界滩、新庙滩、雷龙湾与横山游击队交战10余次,致游击队队长刘振亚及独立营副营长景志昌等近百名指战员伤亡。

    民国38年(1949)

    1月14日榆林军分区39团、三边军分区骑兵团在耳林滩一带围歼国民党22军宗文耀补训营及横山自卫队郭振华、王凤羽等股匪,俘敌186人,毙18人。

    4月流窜横山北部红石桥、巴拉素等地的国民党武装部队大部被歼灭,横山全境解放,横山县委、县政府在二石磕设立中共河北区委、区政府。

    4月17-23日中共横山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韩岔举行,姚进贤当选县委书记,杜秉德任县长。

    5月横山县委、县政府机关由韩岔迁驻殿市。

    7月横山县各乡村进行土改纠编工作,评产定案后,填发了土地证。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

    10月5日横山县党、政、军及各界群众在殿市集会,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月县武装科不再兼横山县自卫军(民兵)大队部。

    1950年

    2月县武装科率领基干民兵配合榆林军分区部队在县属河北区(今榆阳区红石桥、巴拉素)抓捕流窜散匪。同时开展清查打击一贯道。

    3月27日张廷芝残部骑兵16人窜至威武区等地进行强奸、抢劫。榆林军分区部队进行围剿,追至曹家坬,毙伤匪兵10余名。

    3月横山县成立复员委员会,接收退伍回乡军人136名。

    5月10日横山县按照上级镇压反革命犯的命令,由横山警卫队对杨国太、李遇春、李明山、高尊德等四名罪犯执行枪决。

    5月榆林专区调整行政区划,县属河北区划属榆林县,原镇川县响水、武镇划归横山县。李先区撤销。

    10月全县开展抗美援朝宣传活动。

    12月县武装科开展“士兵归队”工作,说服动员请假、逃跑回家的解放军士兵归队。

    1951年

    2月全县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审查登记国民党党、政、军、警及其特务骨干分子,先后捕捉匪特、反革命分子、一贯道首恶等共113名。3月,处决一贯道首李全有等八名罪犯,惩处判刑道徒50余名。

    5月1日横山县抗美援朝分会成立,并组织万余群众在殿市举行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的集会。

    9月上旬中央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到横山县慰问革命军人家属、复员军人、荣誉军人等。

    11月横山县在殿市召开有万人参加的宣判大会,枪决曹仰汉、郭振华等15名反革命罪犯。

    1952年

    3月横山县武装科改称为横山县人民武装部。同时成立中共横山县人民武装部支部委员会。

    4月各区设立人民武装部,配部长、助理员各一名。同时,县、区两级成立人民武装委员会,由同级党委书记兼任主任。

    6月县公安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横山县公安队,隶属榆林专区公安大队和横山县公安局双重领导。

    11月破获王有地乡黄文秀“游击队”预谋暴乱反革命集团案。

    1953年

    1月县武装部、公安局对全县党政企事业单位和民兵持枪人员进行审查、登记。

    3月全县开展“贯彻婚姻法运动月”活动。

    4-5月横山县人民武装部、公安队开展反官僚主义、反分散主义、反违法乱纪的“三反”运动。

    10月全县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1954年

    2-3月县人民武装部遵照上级指示开展正规化军事训练和政治整军工作。

    4月3-5日横山县召开首次民兵代表大会,参加会议代表116人。

    6月横山县人民武装部改编为横山县兵役局,同时撤销各区人民武装部。

    12月全县开展加强战备“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宣传活动。

    1955年

    1月县兵役局开展“反对美蒋共同防御条约”及实行义务兵役制、薪金制、军衔制和奖章、勋章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

    2-4月全县城乡进行“反对使用原子武器”的签名活动。

    5月县兵役局进行军衔评定工作。

    6月县兵役局按照《兵役局》规定,首次进行退伍军人预备役登记审查、编类工作,对全县328名预备军人颁发了《兵役证》。

    8月横山县公安队改称为中国横山县中队。

    10-11月横山县首次进行义务兵征集宣传教育活动,全县有近3000名青年报名。到年底,111人获准入伍,完成义务兵征集任务。

    12月4-6日召开全县第二次民兵代表大会,参加会议代表132人。

    1956年

    1月县兵役局军官分批到榆林军分区参加授衔仪式。

    3月横山县兵役局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对全县民兵组织进行整顿。

    5月1日县兵役局、武警中队正式佩戴军衔标志。

    10月根据《兵役法》规定,横山县进行第二次预备役登记工作。对未服现役的适龄公民进行登记审查,分别编入一、二类预备役名册,并颁发《兵役证》。

    1957年

    春全县农业实行合作化,365个高级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90个,10个区并为6个区,58个乡并为36个乡。县兵役局随着农村体制的改变对全县民兵组织进行全面调整。

    5月横山县接收一批复员军人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建设。

    7月县兵役局随同县党政机关由殿市迁驻今横山县城。

    8月武镇等地发生“联盟党农民起义军委员会”反革命团伙预谋暴乱,专区、县公安机关和解放军、民兵将该团伙成员全部抓获,白进功等80多名骨干成员受惩。

    9月全县开展整风、反右派运动,县兵役局和县武警中队进行内部整风。

    11月4日-6日召开全县第三次民兵代表大会,参会代表140余人。

    1958年

    4月6日解放军7299部队2分队进驻横山县党岔等地,支援兴修定惠渠、雷惠渠。

    9月国务院授予赵石畔乡杜羊圈村青年民兵造林突击队“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称号。队长白崇杰被评为陕西省治沙造林模范代表,出席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大会。

    10月根据省军区指示,撤销横山县兵役局,恢复横山县人民武装部。

    11月响应毛泽东主席“大办民兵师”的号召,县建民兵师,公社建民兵团,生产大队建民兵营或连。

    12月撤销横山县置,横山县人民武装部并入榆林县人民武装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松林县中队并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榆林县中队。

    是年全县实行人民公社化,撤销区、乡建置,开展“大跃进”“大炼钢铁”等运动。

    1959年

    7月10-12日榆林军分区骑兵连和民兵配合公安机关在赵石畔公社破获“破社救民分共党”反革命集团案,抓捕预谋暴乱的高怀山等70余名党徒。国务院给破案有功的周炳旺授予“全国模范民兵”称号,并赠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一支。

    是年兰州军区授予响水公社民兵营“维护治安模范营”称号。

    1960年

    境内因“吃食堂”“大跃进”等人为因素以及自然灾害,出现大饥荒,各地饿病死人不少,5月后停办“吃食堂”,“一平二调”始得纠正。

    1961年

    9月恢复横山县置,横山县人民武装部、武装警察中队随之恢复。

    11月8-9日召开横山县第四次民兵代表大会,参会代表186人。

    11月在高镇召开千人大会,为横山“宝生圪塔村大冤案”平反。

    1962年

    春开荒大种“十边地”,精减党政事企业人员及城镇人口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

    5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横山县中队改称为横山县公安中队。

    7月县人武部和各级民兵干部深入学习毛泽东主席关于民兵工作“三落实”(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的指示,并制定贯彻落实措施。

    是年,县人武部和县公安中队开展“五好战士”和创建“四好连队”活动。

    1963年

    3月县人武部、县中队及各民兵组织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

    4月县人武部、县中队开展学习“南京路上好八连”活动。

    5月榆林军分区党委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总政治部有关通知,批准横山县人武部成立党委。

    1964年

    2月县人武部、县中队及民兵开展“郭兴福教学法”活动。按照“思想红、作风硬、技术精、战术活”的要求,训练部队和民兵。

    10月县人武部和各级民兵组织开展学习绥德铁茄坪民兵连民兵“三落实”先进经验。

    11月3日中共陕西省委批转《关于横山县“单干风”的情况报告》后,在横山县大刹“单干风”。

    1965年

    2月县内部分生产队开展“四清”运动。

    3月全县广泛开展学习毛泽东着作活动。

    4月21日《榆林报》刊登《杜羊圈是风沙区由穷变富的榜样》后,全县掀起学习杜羊圈的热潮。

    6月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军队取消军衔制,横山县人民武装部干部实行减薪定级。

    12月6-8日召开全县民兵学习毛泽东着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参会代表165人。

    是年本县遭大旱灾,饥民外流。

    1966年

    5月下旬全县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

    6月26日高镇中学学生围攻校领导,高呼打倒口号,此事震惊陕北。

    6月县人武部开始介入“文化大革命”运动。

    7月1日横山县公安中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横山县中队。

    9月在横山县教师集训会上,有31名教师被定为“黑帮”,被游街批斗。

    10月横山县人民武装部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横山县人民武装部。

    1967年

    1月横山县各级党政机关被“造反派”组织夺权。

    2月下旬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人民解放军坚决支持革命左派群众的决定》和中央军委《关于集中力量执行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任务的决定》,县人武部对县公、检、法实行军事管制,并建立军事管制小组。

    3月根据省军区党委的通知,县人武部成立生产办公室。12月,改称“横山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县人武部政委张有才任指挥,领导全县工农业生产和各项工作。

    11月上旬县人武部武器弹药库被横山两派“造反组织”抢劫。

    1968年

    3月18日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支左委员会批准,横山县革命委员会和中共横山县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成立。军队代表、县人武部政委张有才任县革命委员会主任、县核心小组组长。

    4月初樊家河煤矿库存炸药、雷管等物资被“陕北联合大队”抢劫。

    8月1日县人武部、县革委会召开万人誓师大会,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七三”“七二四”布告,坚决制止武斗,严禁“打、砸、抢”不法行为。

    9月县革委会、县人武部发出“停止武斗彻底上缴武器的通知”,在全县取缔武斗队,收缴枪支弹药。

    10月横山县中队与安塞县中队调防。

    11月全县“老三届”高、初中毕业生全部下乡或回乡落户农村参加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69年

    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农建14师所属石马坬、党岔农场交归横山县管辖,党岔农场改设党岔公社。

    9月初横山县革委会发出通知,坚决响应毛泽东主席“要准备打仗”的号召,充分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全县进入紧急战备。

    9月18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成立各级人民防空组织的决定》和省革委会指示,县革委会决定成立横山县人民防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此后,全县开始修筑防空工事,建设“战斗村”。

    10-12月县革委会和县人武部组织力量在全县进行民兵整建工作,恢复健全各级民兵组织,并为武装基干民兵配发了武器。

    11月上旬横山县调集2000余民兵、民工开始修筑吴定线横山县境段国防公路,12月全县掀起修筑“防空洞”和制造“土武器”高潮。

    1970年

    1月县人武部组织人员,开展《横山县兵要地志》的资料调查和编撰工作。

    2月贯彻中共中央“3、5、6”号文件,开展打击“现行反革命”破坏活动和“三反”运动。

    4月陕西省军区独立师第2团2营进驻党岔,进行战场建设。

    6月2日横山县公安机关军管组破获谢永恒为首的“共心党”反革命一贯道复辟案,抓获和审查案犯谢永恒等158人。

    6月22日国防公路石湾段修筑工地寺湾砭百余米石畔崩塌,响水公社民兵民工连19人遇难,11人重伤。

    9月26日横山县政法军事管制小组召开群众宣判大会,县中队执行枪决谢永恒等14名反革命罪犯。

    12月20-30日中共横山县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县城举行,有四名军队代表当选县委委员,三名进入县党组班子,原县人武部政委张有才任县党组书记,县人武部部长刘凤岐任副书记。

    是年全县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年底《横山县兵要地志》完稿付印。

    1971年

    2月县人武部在响水公社韭菜沟组织响水、白界、波罗、五龙山四个公社基干民兵进行战备演练。

    3月14-15日召开全县民兵“四好”连队、“五好”民兵代表大会,参会代表200余人。

    4月县委、县革委会决定撤销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立横山县战备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月,横山县人防工程、战斗村建设工程告竣。

    8月横山县民兵独立团成立,榆林军分区任命:刘凤岐任团长、杨贵臣任政委。

    12月18日横山县民兵独立团连以上干部136人,由县人武部副部长阎喜率领徒步拉练至卧牛城预定战场训练。

    1972年

    2月全县开展“批林批孔”和“批林整风”运动。

    3月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开展揭批林彪反革命集团罪行教育,县人武部、县中队重点批判其反革命政变纲领和破坏军队建设的罪行。

    4-5月因饥荒,县内大批饥民外流。

    12月吴堡至定边国防公路建成通车。

    1973年

    2月县人武部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撤销“三支两军”办公室,县革委会领导班子中的军队干部和厂矿企业参加“三支两军”的军队人员撤出。

    6月县人武部将建国后各部队所发的复员、转业、退伍军人证件,统一更换为新证件。

    7月横山县塔湾公社一等残废军人杜良才的先进事迹经《人民日报》报道后,中共榆林地委发出《关于开展向共产党员、一等残废军人杜良才同志学习的决定》。全县民兵掀起学习杜良才的热潮。

    8-9月横山县内出现台湾空飘气球散发的反动宣传品,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将收集的近万份传单及宣传品迅速送交公安机关。

    1974年

    2月县人武部组织武装基干民兵团2000余人,以各公社基干连为单位,在境内进行了总程1280多公里的野营拉练。

    4月全县开展学习“小靳庄经验”,县人武部在一些基层民兵连队办“政治夜校”。

    5月县上将樊河煤矿、石码坬农场等民兵组建成高炮、高机分队。

    9月县战备办公室在响水公社窑殿砭组织民兵进行修整“战斗村”和防空设施工程。

    12月以全县民兵组织形式修建的河口庙水库竣工建成。

    1975年

    3月横山县组织全县基干民兵参加造林大会战。

    7月25日横山县召开军烈属、残废军人、退伍军人、退伍老红军、复员退伍军人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有130人参加会议。会议表彰了全县优抚工作先进集体两个,先进个人13名。

    8月县人武部在横山县城组建“民兵小分队”。“四人帮”打倒后,“民兵小分队”被取缔。

    10月全县掀起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宣传动员高潮。

    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横山县中队改编为横山县公安局人民武装警察中队,由县人武部移交县公安局领导。

    1976年

    2月横山县革委会、县人武部成立无定河治理指挥部,组成民兵基建团开赴石马坬,修建石马坬至硬地梁河口10公里的移河改道工程。

    6月驻党岔陕西省军区独立师2团第2营撤离,营房、设施移交榆林军分区代管。

    9月11日中共横山县委、县革委会和县人民武装部在县城举行毛泽东主席逝世吊唁仪式。18日,县党、政、军机关干部及县中队指战员和各界群众在体育场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

    10月25日横山县党、政、军各机关干部、县中队指战员、学生、工人近万人在县城举行声势浩大的集会和游行,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的伟大胜利。

    10月26-28日县人武部组织武装基干民兵团在党岔进行反空降演习,有响水、白界、南塔、党岔公社的武装基干民兵连及民兵团部通讯、高机、卫生、运输专业技术分队440余人参加。

    1977年

    1月17日城关公社武装专干李启林,在组织民兵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时,一民兵只投出5米远,为掩护民兵,李启林身负重伤。县人武部党委决定给他记三等功一次,并作出《关于开展向李启林同志学习的决定》。

    6月19日中共横山县委、县革委会召开全县民兵工作“三落实”先进单位代表大会暨毛泽东主席民兵工作“三落实”指示发表15周年纪念大会。会议表彰了47个先进民兵连。

    1978年

    1月县人武部制定《横山县1978-1980年民兵工作“三落实”三年规划》。

    3月县人武部组织全县民兵连(营)长在党岔、殿市、石湾、城关分四个片进行集中战备训练,参训人员共328人,其中退伍军人150人。

    9月29日为纪念毛主席“大办民兵师”指示发表20周年,县人武部分城关、石湾、响水、殿市四个片举行全县武装基干民兵的队列、刺杀、投弹等军事技术的比武活动,共有264人参加。

    10月全县开展“揭批查”运动,清理领导岗位“三种人”,开始纠正冤假错案。

    11月下旬中共横山县委、县革委会召开追悼会,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的原横山县县委书记白振德平反并恢复名誉。

    11月根据中共中央批示精神,横山县人民武装委员会恢复。县委书记王汉昌兼任主任。

    1979年

    春、夏摘掉全县地、富、反、坏分子的“帽子”,其子女一律以社员成分对待。

    8月根据中共榆林地委文件精神,横山县恢复县委书记兼任武装部第一政委的制度,王汉昌任县人武部第一政委。

    12月根据中共中央[1976]6号文件,中共横山县委决定对横山县原国民党军119名起义人员和23名投诚人员落实政策,其中为55人恢复名誉,27人恢复公职,13人给予生活补助,57人由下放农村的户口转为城镇户口。

    1980年

    春全县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月1日王汉昌任横山县人民武装部党委第一书记,县人武部部长牛虎山任副书记。

    4月横山县组织全县民兵采取民兵大会战形式营造长城林带。

    6月横山县21个公社均设立人民武装部。

    12月中旬召开横山县第九次人民代表大会,首次差额选出县人大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县长、副县长。

    1981年

    1月根据上级指示,县人武部撤销科级的建制。

    5月至年底县人武部机关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和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学习活动。

    9月中旬县境建成电视转播台,并开始转播。

    秋县农村土地承包到户。

    是年《横山县革命烈士英名录》编写工作结束。

    1982年

    3月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开展学雷锋和树新风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5月开始编纂《横山县志》。

    7月根据中央军委[1982]13号文件精神,横山县人武部恢复退伍军人预备役登记工作。

    8月因赵石畔公社郭家湾大队民兵“三落实”、实行劳武结合工作成绩突出,受到上级的嘉奖。该大队民兵排长王世清还出席了兰州军区民兵先进代表大会。

    12月根据中共中央[1982]30号文件精神,横山县公安局武警中队改称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榆林地区支队横山县中队。

    是年1956年之后历次政治运动所造成的冤假错案甄别工作结束。

    1983年

    2月全县开展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创建办青年民兵之家活动。

    3月根据上级指示,县人武部恢复科级建制,设组训、政工、后勤三个科。

    9月县民政局等单位被评为榆林地区优抚工作先进单位。

    冬为贯彻落实胡耀邦“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改造山河,治穷致富”的指示精神,按照上级的决定,横山县将一些荒山、荒沟、荒沙承包给农户治理。

    1984年

    1月横山县首届政治协商会召开,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横山县委员会。

    5月县人武部组训科改称为军事科。

    7月全县将自1958年以来实行的人民公社建置改建为乡或镇的建置,原公社党委改称为乡或镇党委,原公社管委会改称为乡政府或镇政府,原生产大队改称为村委会。各公社武装部改称乡(镇)人民武装部。

    8月横山县组建榆林陆军预备役师步兵第3团,县人武部部长张兴茂任团长,县委书记师玉璋任第一政委。

    1985年

    3月根据中共中央通知,县人武部党委取消第一书记称谓,县委书记改任人武部党委书记,不再设置第一政委。

    8月县人武部根据县委部署,开始整党工作。

    是年民兵军事训练进行改革,训练对象以专业技术分队为主。

    1986年

    4月榆林陆军预备役师横山步兵第3团撤销。

    6月横山县人民武装部由军队建制改归地方建制,举行交接仪式,榆林军分区司令员李宏志和横山县委书记梁世普在交接书上签字。

    12月17日中共横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响水乡为在中越边境战争中英勇牺牲的二等功臣王立岗烈士举行追悼会。

    是年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人武部等领导带领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分头下乡慰问在云南老山参战的横山籍战士家属。

    1987年

    3月县人武部制定“合格人武干部标准”和“文明民兵标准”,开展“创三先、争三优”,争当合格人武干部和文明民兵的活动。

    4月横山县人武部被榆林军分区评为1986年度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并受到表彰。

    10月根据总参谋部[1987]66号文件规定,县人武部干部从10月1日起不再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帽徽、领章、肩章。

    12月县政协成立“李自成史料征集小组”,开展征集有关李自成史料的工作。

    1988年

    1月县人武部遵照榆林军分区《关于做好民兵脱贫致富和退伍军人两用人才开发使用的意见》,协同民政部门大胆使用和开发退伍军人中的军地两用人才共236人,占1987年全县退伍军人总数的84%,并动工兴建两用型民兵训练基地,于是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

    10月根据总参谋部规定,横山县基层专职人武干部穿着陆军制式服装。

    1989年

    3月在省军区举行的民兵军事技术比武选拔赛中,横山县民兵米怀福、张志明分别获得榆林赛区单兵战术、轻机枪射击第一名,被选拔为出席9月份在兰州军区举行的民兵比武大会的参赛代表。

    6月中旬县人武部、县中队多次召开学习贯彻杨尚昆同志在军委紧急会议上的讲话及中共榆林地委、行署作出的《关于坚决拥护中央决策、紧急动员起来,迅速制止动乱的紧急通知》。

    7月根据上级指示,县人武部在石马坬农场、横山电厂增设两个基层武装部。

    是年根据上级指示,县人武部制订“121”扶贫工程计划(即:县人武部帮助建设一个县域经济发展龙头项目;人武干部每人帮扶两个贫困户;乡镇人武部帮扶一个乡村企业),并付诸实施。

    1990年

    1月横山县人武部武器装备库被省军区评为先进库。

    3月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民兵应急分队建设的若干规定》精神,横山县组建民兵应急连一个,应急分队13个。

    3月县人武部、县中队和全县民兵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8月县人武部、县中队按照中央军委新颁布的《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实施正规化建设,制定人武部正规化管理的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

    1991年

    1月县人武部被榆林地委、行署、军分区评为“创三先、争三优”先进单位。

    3月按照省军区《关于在全区开展千连大调查活动的通知》,县人武部组织基层武装部在全县基干民兵连进行调查研究。

    5月兰州军区空军出动飞机100余架次在雷龙湾、白界、波罗等乡镇的沙区进行飞播造林。

    9月22日县政协举行纪念李自成诞辰385周年座谈会。

    是年县人武部对全县民兵组织进行整顿缩编。通过整顿,全县基干民兵缩编为2800人。

    1992年

    1月横山县人武部被中共榆林地委、榆林地区行署、榆林军分区评为先进人武部。

    2月中共横山县委召开议军会议,传达两级军区党委扩大会议精神,并以县人民武装部委员会名义发出《关于在全县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通知》,要求各乡镇创办“青年民兵之家”,对民兵进行形势政策、爱国主义和国防观念的教育。

    6月横山县人民政府成立民兵训练基地办公室、民兵以劳养武办公室和民兵武器装备库等三个工作机构,配备主任、副主任,办公地址设在县人武部。

    是年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参加围河造田和流域治理大会战,全县基干民兵连共建成“以劳养武田”1182亩。

    1993年

    3月县人武部制定横山县基干民兵军事训练、预备役工作、民兵组织整顿、在编人员培训、民兵武器库安全管理等规划。

    5月县人武部组织机关和基层专职人武干部参加省军区拟定的民兵工作百题函授作业考试和人武干部军事技术考核。

    7月3日在榆林召开的兰州军区发动民兵参加经济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横山县武装部以《从困境中奋起积极稳妥地发展以劳养武》为题介绍了经验,并受到通令表彰。

    7月5日兰州军区司令员刘精松、政委曹梵生、副政委王茂润、参谋长钱树根及陕西省省委书记张勃兴等领导到横山县参观民兵围河造田工程。

    11月初横山电厂一期工程建成投产。

    1994年

    1月横山县人武部被榆林军分区、陕西省军区分别评为“千连大调查”先进单位。

    3月根据省军区关于开展“千部大考察”的指示,县人武部用三年时间,配合榆林军分区工作组开始对全县23个基层武装部进行考察帮建工作。

    8月上旬全县连降暴雨,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在河口庙水库等水利设施附近昼夜巡查,进行抗洪抢险。

    是年县人武部积极开展以劳养武工作,兴办五个经济实体,即幼儿园、军用服装销售部、水泥制品厂、“四九”防寒服分厂、联办府谷东风水泥厂等,创产值59.7万元。为开展民兵工作提供经费9万元。23个基层武装部创办32个经济实体,12个乡镇民兵活动经费实现自给。

    1995年

    1月县人武部被榆林军分区评为1994年度先进人武部、“千部大考察”先进单位和“以劳养武”先进单位。人武部政工科被省军区评为先进政工科。

    3月县人武部党委作出决定:号召全县人武干部、民兵组织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和江泽民主席向全军提出的“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要求,努力创建先进武装部和先进民兵连活动。

    1996年

    1月县人武部启用《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军官证》。

    4月上旬横山县人民武装部再次收归军队建制,为正团级单位。横山县人武部设置纪检委,由副部长高树兴任部纪检委书记。

    5月初榆林军分区首长来横山县人武部举行授衔仪式,县人武部部长杨瑜宜、政委苏福被授予上校军衔,其他10多名军官分别授中校、少校、上尉和中尉军衔。

    10月13日中共榆林地委和横山县委在横山县城隆重举行“纪念横山起义50周年大会”,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习仲勋向大会发来贺电。

    1997年

    2月县人武部党委按照省军区《关于实施“一部一村”扶贫工程的意见》,将王有地乡新庄村列为县人武部的包扶村。

    3月陕西省军区和榆林军分区考察组对横山县人武部进行正规化建设考察。

    5月县人武部被省军区评为“千部大考察”先进单位。

    7月中共榆林地委、行署、军分区作出《开展向横山县王有地乡武装部长王耀忠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7月31日横山县武警中队被中共榆林地委、行署、军分区评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并通报表彰。

    12月县人武部被榆林军分区评为先进人武部。

    是年横山县成立国防动员委员会,时任县委书记任动员委员会主任,县长任第一副主任。

    1998年

    2月榆林军分区党委通报表彰县人武部政工科的先进事迹。

    7月10日省军区政委雷星平在榆林军分区司令员夏明德、政委樊明印的陪同下来到横山县人武部视察工作。

    10月省军区政治部、省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通报批评横山县人武部在省人武学校招生工作中弄虚作假的问题。

    11月横山县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的决定》,县人武部停办所经营的企业。

    12月县人武部被陕西省军区评为正规化建设达标单位。

    1999年

    2月县人武部被榆林军分区评为“双防”工作先进单位、财务工作先进单位和1998年度“一部一村”扶贫工作先进单位。

    3月王有地乡人武部部长王耀忠被兰州军区表彰为“学雷锋先进个人”。

    5月22日《解放军报》发表题为“真情为群众”的文章,介绍王有地乡人武部部长王耀忠带领郭阳畔村民兵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

    9月-11月县人武部党委和机关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

    11月中共横山县委调整横山县人民武装委员会,县委书记孔德勤任主任。

    2000年

    1月县人武部被榆林军分区评为1999年度先进人武部、后勤管理先进单位、“双防工作先进单位”,被省军区评为“一部一村”扶贫先进单位。

    3月县人武部响应江泽民主席“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号召,发动民兵植树造林,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并依照县委、县政府小流域治理规划,武装部机关承包横山县砖梁村的小流域治理任务。

    5月30日榆林地委、行署、军分区联合巡视工作组到横山观摩横山县人武部组织的民兵应急分队和专业技术分队的防暴演练、战场救护、保交护路等课目的汇报表演,被榆林地委、行署、军分区评为民兵预备役建设成果观摩评比先进单位。

    9-10月县人武部机关开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

    2001年

    1月县人武部被榆林军分区评为2000年度“双防”先进人武部。

    2月陕西省军区通报表彰县人武部部长张振国、政委苏福为“一对好主官”。

    6月20日县人武部党委被省军区党委授予“先进党委”称号。

    6月横山县成立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人武部。

    7月16日横山县党岔镇马坊村发生特大爆炸事件,当场死亡47人,伤85人。县人武部部长张振国、政委苏福接到报告后,立即集结带领民兵应急分队赶赴现场协助军分区组织的武警、消防支队开展抢救清理工作。当日,省委书记李建国、省长程安东亲临事故现场对抢险救灾、侦破案件作了指示,并看望了受伤群众。

    10月马坊特大爆炸案告破,主犯马宏清被抓获归案。

    12月兰州军区给“7·16”爆炸事件中作出贡献的横山县人民武装部记集体三等功一次,中共榆林市委、市政府、军分区给县人武部部长张振国、政委苏福、军事科科长赵泽卫分别记三等功一次,给横山县民兵应急分队记集体二等功一次,给民兵应急分队孙瑞军、李生斌、郭占师、陈镇、余耀龙、牛金龙、王耀忠等七名队员分别记三等功一次。

    2002年

    1月县人武部被榆林军分区评为先进人武部。

    3月县人武部成立学生军训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军事科。

    4月县文化馆将流落到西安,初步认定为李自成铜像的文物收购运回县文管会库房保存。

    7月县人武部、县防汛指挥部组织民兵应急分队200余人,在塔湾镇河口庙水库进行抗洪抢险演练。

    8月1日县人武部举办预备役人员《国防知识问答》电视大奖赛活动。

    8月县人武部被兰州军区评为人武部全面建设先进单位。

    12月横山县民兵应急分队参加榆林军分区组织的天然气“西气东输”管道沿线的六县(区)民兵反恐防暴演习。

    12月县人武部被陕西省军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文明卫生军营达标单位。

    是年付家坪、五龙山、王有地乡分别并入武镇、党岔、殿市镇,全县乡镇人武部减为18个。

    2003年

    1月县人武部被榆林军分区评为先进人武部。

    2月县人武部按照榆林军分区《关于民兵组织布局与结构调整方案》,对全县民兵按应急分队、配装专业技术、对口专业技术分队、城市防空分队的布局进行调整编组。

    4月县人武部动员民兵、预备役人员全力投入抗击“非典”的运动。

    并在雷龙湾大桥等处设消毒检查站,进行登记检查。

    2004年

    1月县人武部被榆林军分区评为2003年度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3月县人武部被榆林军分区评为先进人武部。

    5月26日王圪堵前期水利工程正式启动。

    6月《横山县军事志》编撰工作启动。

    7月县人武部党委被中共陕西省委评为先进团级党委。

    8月陕西省军区、省林业厅、省水利厅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对县人武部承建的砖梁村小流域治理工程进行验收。

    2005年

    1月上旬县人武部被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省军区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1月县人武部根据县委部署,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月省军区陈时宝司令员到县人武部视察工作。

    5月县人武部被榆林军分区评为岗位练兵比武竞赛团体总分第二名。

    6月县人武部在横山城举办“享受国防安全、履行国防义务”签名活动。

    7月初在县人武部召开全县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工作会议,各单位共有100多人参加。

    7月县人武部党委被中共陕西省委评为先进团级党委。

    7月31日县人武部召开“八一”军事日座谈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