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轶事-应该经常掂掂历史的分量(代序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王喜成

    生活中总有许多惊喜,让我们感到充满希望和意义。尤其是在敦煌这块热土上,在王渊这位退休的老同志身上,这种惊喜总是会踏踏实实转换成一种意义,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折射出思想的光彩。

    《敦煌轶事》文稿寄来,墨迹未干,余香犹在,捧读再三,感慨良多,禁不住有许多话要说,粗陈条贯,以寄心仪。

    一、做对历史对社会的有心人。历史是我们创造的,历史是我们或后人写的。在一定意义上,我们是靠经验、靠认识史来发展和进步的。当我们对历史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时,这种认识便对社会人有巨大的指导意义。而要做到这一点,不做大量的提玄钩要,不做大量的探微采访是不行的。有心就是要有热爱生活的激情,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烛微洞幽的眼光,就是要有一点历史意识,要有经常掂掂自己创造那一页历史的勇气。这一点,对王渊同志而言,年垂古稀,疾病缠身,因而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二、要有秉笔直书的精神。历史总要后人评说,在评说中功过才会更加彰显。我们有可能无法评价到每个人的是是非非,我们可能会有许许多多的局限。但殷鉴不远,当我们从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命运中,感到一种社会历史的诸多症结时,我们的反思便显得很有必要。反思就要敢于面对,就要实事求是,从历史的真实出发。真实的背后就是道德良知,无私忘我,就是浩然正气,科学精神。文稿一路读来,历历在目,令人扼腕长叹。

    三、要有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几年前就曾读到王渊同志的《啊,敦煌》一书。笔触纵横,聚汇古今,为弘扬敦煌文化,为存史续史做了件大好事。我们不能一味在祖先留下的佛塔旁自豪、感叹。我们还必须创造。而这部《敦煌的受难者》将目光更多地投射到我们的社会生活,投射到已经逝去的那一段苦难的历史,把那一段凄风苦雨的历史毫不遮盖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本书从一个小县城,从一个个小人物的命运中,探寻着道德、良知、正义、法制、自由、尊严的重大话题。这当然更多地体现了一位知识分子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更为我们自身的文化、思想、道德建设做了一件有利当代,更有利于明天的好事。我们有许多东西总是要传承下去,总是要我们做许多大量的、具体的、艰苦的和默默无闻的工作。这一点,王渊同志功不可没。

    我知道,王渊同志从副市长任上退下来以后,还做了几件实实在在的工作。从《敦煌县志》到《重修敦煌县志》的整理、校注、出版,更是敦煌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就此一点,就值得我们敬佩。我深知王渊同志一身正气,坚持原则,平易近人,幽默谦恭,而且古道热肠,有君子之风。年垂古稀,夕阳正红之时,唯愿王渊同志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匆匆写来,妄议多多,姑且形诸文字,以表愚诚。是为序。

    2005年3月于酒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