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专刊第014期:要买就买科技股-你为什么要选择科技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投资界红小兵,个人投资者,发布于2013/10/13,原帖地址:http://xueqiu.com/1525548107/25624497

    开头我想引用William O’Neil的一段原文:“essence of the Big Stock Principle is that in any economic and market cycle certain companies appear on the scene that represent the leading edge of what is happening in the economy with respect to the new industries,new economic developments,and other themes that serve as essential drivers for the economy at any given point in time.In turn,because of their status as key companies representing the niches of growth,whether broad or narrow,in any given economic cycle,institutions have no choice but to own these stocks.”

    毫无疑问,20世纪最伟大的投资者就是巴菲特,全球成千上万的投资者想模仿学习他,每年巴菲特的股东大会都会有上万的人从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去参加,膜拜心中的“股神”,这种狂热一点都不输给每年去麦加朝圣的景象。巴菲特20世纪最成功的投资大部分来自消费股,包括可口可乐、吉列剃须刀等。当然也有富国银行这样的“神股”!20世纪也是美国甚至全球消费股的大牛市,包括麦当劳、沃尔玛、耐克等等。然而21世纪的“股神”会靠什么领域发家呢?我个人的观点是来自于科技股。

    我个人的观点一直是投资要买那些产品受欢迎的公司,过去的许多大牛股包括可口可乐、麦当劳、耐克、通用汽车,甚至沃尔玛等等都有这样一个特征。那么我们就需要去想,消费者们会去买什么样的产品?20世纪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全世界进入小康生活的阶段,这个时候简单的衣食住行是人们消费的第一步骤。所以20世纪的大牛股许多都来自于消费领域,而美国因为有强大的连锁模式,可以快速复制,包括快餐连锁、服装品牌连锁、CVS这样的药房连锁等,美国的许多牛股也具有这种连锁特征。说得简单一些,就是人们需要满足简单的生活需求。拿麦当劳举例子,从某种意义上麦当劳也是满足了人们简单的生活需求,而同时麦当劳的全球扩张也受益全球经济步入小康水平。拿中国举一个例子,1991年,妈妈带我去麦当劳人民广场第一家分店吃的时候,是奖励我考试成绩特别好,因为一顿麦当劳要吃掉妈妈十分之一的工资。现在随着收入的提高,麦当劳产品等于是变相降价了,大家都是随便吃吃,也导致了麦当劳在新兴市场国家的快速增长。还有一个现象,就是20世纪的大牛消费股都是具有强大品牌的护城河。大家有了基本需求,想买“安全的选择”。比如喝饮料,you can’t go wrong with coke.而且可口可乐强大的品牌本身又代表一种美国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强势品牌消费股会出现正向循环,强者更强。

    而进入21世纪的新消费,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衣食住行之后,会寻求更高层次的消费。这时候科技股的强大特征就被显现出来了:因为科技能创造消费!什么意思呢?也就是当我不知道我要消费什么东西的时候,科技能创造出消费。比如曾经的苹果iPhone。传统的手机仅仅会增加一些功能,比如打电话之后还能有摄像头,甚至还能听音乐。而苹果iPhone的出现是创造了新的消费。它告诉你,原来手机还能控制汽车、学习知识、社交、点评餐馆等等功能。这种创造出来的消费是超越传统想象力的,我们以前买手机是知道我需要手机有什么功能,然后去店里比较。而iPhone的横空出世直接让许多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需求的人加入了它们的消费大军,因为iPhone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需求!再比如今年特别火的Tesla汽车,由于它强大的科技性,让许多根本不需要电动车的人成为了它的买家,而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辆车实在太酷了。Model S和任何一辆其他牌子的汽车都不一样,开着Tesla你会感觉you are not like anyone else!而这本身就是高科技创造出来的需求。再举个例子,最近很火的可穿戴设备。现在我每天在朋友圈都看到这个人跑了50分钟,那个人跑了一个小时。而我这种很少运动的典型宅男也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是不是要改善,前两天也上网订了两条Fitbit的手环和健康秤。这本身也是科技创造的需求。不像衣食住行,我知道自己有什么需求,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产品的性价比以及品牌去满足自己这些基本的需求。而科技往往是我并不知道自己居然有这种需求,因为强大的创新告诉我,原来我还要买这些或那些的产品。

    科技另一个优势就是永远不会后退,并且会不断爆发。什么意思呢?比如苹果创造了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手机(虽然日本人很多年前就已经在苹果之前发明了智能手机,但并没有大规模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然而在乔布斯去世后,苹果的创新源动力开始枯竭,公司渐渐变成了没有人敢打破乔布斯定下“perfect size”的官僚企业。而我相信苹果公司在多少年后也会变成摩托罗拉、诺基亚这些被世界遗忘的公司。但这并不代表智能手机行业会后退,相反会有新的公司起来,创造出更优秀、更超越想象力的产品。而那个新公司的股价也会出现苹果过去十年上涨几十倍的行情。这就是科技创新的爆炸力。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宿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五类。在底层需求满足后,后面的需求才会显示出其激励作用,慢慢向上发展。本身从全球生产效率的提高看,未来如果没有战争,整个全世界人民的财富还是会增长的。越来越多的人脱离贫困,进入小康,甚至中产阶级。随着财富的增加,全世界的人们在最底层需求得到满足时,开始追求新的需求,而科技的创新正是符合这个大趋势的。

    最后结尾和开头呼应一下,回到开头O’Neil的那个观点。当一个科技成为这段时间经济体中最领先的技术,或者代表新经济的方向时,这种big stock科技公司往往会有很高的估值,许多人都会认为它们太贵。但这些创新的公司会持续创出新高,而机构投资者中的许多人也必须持有这种代表未来产业方向的公司。这个过程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回报。事实上,曾经的福特、波音都是强大的科技创新公司,如同今天的Tesla、亚马逊等。但科技股的浪潮终究会结束(虽然创新不会),所以在投资科技股的巴菲特一定不会长期永远持有,而是不断去买入代表未来的公司。

    精彩观点:

    @国老:

    彼得林奇告诉我们一个简单实用的投资方式,从生活中发现大牛股,但传统的业务每年增长20﹪~30%已是很厉害,所以他一直追求低PE的投资策略。但在现今互联网及移动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远非当年所比,投资也应与时俱进。以前一样好的商品要全国或全球大规模销售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但有谁想到一个QQ能做到六千亿市值,小米手机用两三年时间将销售做到今年近三百亿,互联网让好的产品短时间内在全球流行并改变了消费者习惯。这些公司短期内可能利润很低甚至亏损,但只要消费者热爱且离不开它,那未来业绩和利润有机会连续数年100%高速增长,这也是传统公司极少见到的。

    @疯投哥:

    投资人的能力圈不同,不必因为老巴不买科技股而绕道科技股(更别说21世纪的老巴也买IBM了)。

    学老巴要学他的投资理念,但是不应僵化拘泥,比如难道就不也应该学老巴都能从其学到东西的费雪、林奇所以学老巴,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他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