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国学智慧提升职业素养-传承国学智慧,提升职业素养:做一名优秀员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国学博大精深,是无数先贤的智慧结晶,对我们生活和工作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身为一名员工,要想在职场取得成就,必须提升职业素养。职业素养的提升,需要我们从国学中汲取营养,充分利用先贤智慧,继承优良传统美德,去指导我们工作,用职场的成功丰富我们的人生。

    1.国学是取之不尽的智慧宝库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博大精深,国学智慧更是其中的精华所在,它是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世代相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本源。国学亦称“国故学”,一般来说是以儒学为主题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学术,其概念有广义狭义两说:从广义上而言,国学涵盖了中华文化各个方面,儒、释、道、农、工、商、兵、学、医、玄……无所不包;即使是狭义的国学也涵盖了以儒学为主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与学术,如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汉賦、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以及历代史学、诸子百家学说等一整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这些都是我们历史和文化的基础,构成了我们精神成长的客观条件,对我们的人生有着指导作用,可以从中获得无尽的生存智慧和完美的处世方略。国学浩如烟海,内容丰富,一节内容不可能全面概述,那么就以下几点为例,有代表性地说明一下国学经典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指导意义。

    我们说为人处世,其中“处世”的前提是先要“为人”,只有“内圣”才能“外王”,告诉我们修身是第一位的,要重视个人品德的修养,使身心达到完美境界。“为人”即是修身处世。而“做人”的要义在于:人的行为必须合乎“人”应该具有的道德规范,做人就是以道德律己,以道德律人。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儒家道德的基础,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仁”字始见于儒家经典《尚书·金滕》:“予仁若考。”意识是指好的品德。所谓的“仁”包括了忠、恕、悌、智、勇、恭、宽、信、敏、惠等等,它几乎包括了做人的全部规范。仁的内容包涵甚广,核心是爱人。仁”是爱之源,是道德情感本身,“义”、“礼”、“智”是“仁”的推广和延伸,是道德情感的不同表现。如仁爱、尚义、和谐、诚信、自律等精神。儒家所谓的“孝悌忠于职守信”、“恭宽信敏惠”等,皆发端于“仁爱”,着意在“和谐”。

    儒家主张“信”,其本义是“诚实不欺”。孔子曰,“人而无信,不可知其可也。”“信则人任焉”(《论语·阳货》),说的是守信用则别人愿为你服务为你办事。儒家认为诚信乃人性之本、天道之源。

    魏文侯魏斯,魏桓子之孙,封为魏文侯,从公元前445年封侯至公元前396年去世,在位执政了49年。

    有一次魏文侯大摆酒宴与群臣同乐,菜香酒醇,鼓乐喧天,君臣喝得意酣情浓,神采飞扬。正欢乐间,外面风雨大作,见此情景,魏文侯放下玉爵,起身招呼侍臣备车。左右群臣对国君的突然决定感到奇怪,不解地问: “我们君臣饮酒正在兴头上,外面又下着大雨,国君打算到哪里去呢?”魏文侯挥挥手,说:“荒郊野外。”大家都疑惑地你瞅瞅我,我望望你,谁也不知道大王究竟要干什么。魏文侯怕扫了群臣的兴头,于是耐心解释说:“我与山野村长约好今天去打猎,虽然这里很快乐,也不能不遵守那边的会面约定。”说完登上车,亲自奔赴山野之中与相约之人见面,告诉他,今天下大雨不能去打猎,特来相告。山野村长听后,很受感动,暗暗称赞:大王,真信人也!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诚信依然是员工的立身之本,是企业屹立不倒的法宝,体现了一种责任感。要求员工要诚实、忠实、老实、要坦诚相待,信守承诺。要诚心待客,货真价实。要恪守信用,严格履约;企业要牢固地树立契约意识和忠实履约的道德精神,信誉至上,注重商业道德。反对随意毁约、商业欺诈和言而无信。员工是企业的基本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员工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诚信是任何一个员工立足职场的关键,一旦失去了诚信,就失去了立足职场的资本。反过来说,一个拥有诚信的员工是最被企业看中的,职业道路肯定畅通无阻。

    礼是孔子一生奉行的最高准则。在孔子看来,“礼”是用来调谐和稳定社会伦理关系的,“礼”的内在根源是“仁”,是人的真情实感。礼是各种美德的标准和底线,它规范着我们的言行举止,意义重大。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 “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现代职场,要成为一名优秀员工,不仅要有良好的态度,为人处世还要谦虚敬慎,有礼有节。我国是礼仪之邦,不论在生活还是职场上,都要保持良好的礼仪礼节,这是行走职场的行为准则,也是职场成功人士的必修课。

    谨言慎行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又一重要准则,语出自《礼记,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谨、慎:小心,慎重;言语行动小心谨慎。从孔子起就反复倡导并身体力行:“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忧;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忧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周公旦为周朝的开国功臣,他是周成王的叔叔,周成王即位时,年龄非常小,所以由周公代理朝政,周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干,为周王朝制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把周朝治理得井井有条。

    有一天,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和成王在一起玩耍,周成王随手攀摘了一片梧桐树叶,送给了弟弟叔虞,随口道:“我把这作为信物,封赐给你!”叔虞接过树叶后,心里非常高兴,随后把这件事告诉给周公,周公认为天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件事如果是真的,那可非同小可了,于是前去询问周成王,周成王说他只不过是跟弟弟开玩笑罢了,周公听后严肃地说:“天子无戏言,出口成宪,而且史书记载,乐师歌颂,士人称道。哪能随便说说。”成王听周公言之有理,只好把叔虞封于唐,后来,叔虞的儿子把都迁到晋水的岸边,改唐为晋。

    通常在职场上,做人做事,都要实事求是,没有确认的事情不要乱讲,不要在公共场合质问别人,最好保持沉默,或以询问的方式打探对方。否则会被训斥或自己给自己难看,本身是自己工作没做到位,反倒说别人工作不负责任。这样会让自己下不了台,自取其辱。做人,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谨言慎行,不要随便发表议论。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人不会成为职场的胜利者。

    我们知道,国学内容恢弘,国学经典汗牛充栋,自古以来有半本《论语》就可治天下的说法,可见内容有大海般的深不可测,更不是我们以上两三点就能阐述完的。中华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可以说关系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治国方略,小到生活准则,都有涉及,我们世世代代继承,指导我们生活,在运用中不断完善,使其更加精辟且意义广褒,就是只言片语都能让我们体会到人生的真谛。国学是智慧的结晶,精华之所在,内容精深,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每个人的体会又有所不同,总能从中领悟到新的意义,就像有些研究国学的学者所说,读之愈久愈感自己的不足,因而“国学热”才一轮一轮从不间断的掀起。总而言之,国学博大精深,如同一座智慧和灵感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同样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地被丰富。

    2.秉中庸之道,凡事进退有度无过不及

    中庸是儒家道德智慧之精髓,也是中国处世传统中最精要的一点。孔子在《论语》中把中庸看成是一个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他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我们对中庸思想的诠释基本相同,总结起来有三层含义,一是执中守正,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二是折中致和,就是执两用中,和而不同;三是因时制宜,就是与时俱进,通权达变,随机应变。

    总而言之,中庸之道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并且随时以处中,因时制宜,与时俱进。

    中庸,以“过犹不及”为核心,做人处事追求适量、守度、得当,不偏不倚为宜,越位和缺位都不合适。

    《荀子·宥坐篇》称: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孔子所论之欹器与持满之道,得知所论宥坐之器,“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言之有物。是以歪斜之欹器,论述端正之道理。此与“执其两端用中予民”;“意谓不偏不颇,将处于两个极端的中间”,有异曲同工同之妙。宥坐是拟人化和谐之宽坐,而“中”应是容器不虚与不满之间的区域,并非是中点或一半。“中则正”应是其核心内容。”应是适中、适可而至、无过而不及、不偏不欹,谓之“中庸”。

    我们在职场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在处理矛盾和问题中要做到调和折中,避免极端。即“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也就是说不左不右,深浅适度,恰到好处,在人生中走中正之道,追求中和之美,避免极端。所以说,在与同事相处时,你不能过于计较自己的得失与利益,对他人过分苛刻。要学会以宽广的心胸去宽恕别人的错误;如果你总是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他人的处事方式,那么从现在开始,你遇事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你总是习惯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要求别人,并希望改变别人,那么从现在开始,你还需学会求同存异,尊重他人的选择。

    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意思是说,有道德的君子所行的事情,都是遵循中庸之道的;而没有道德的小人所行的事情,则与中庸之道相悖。在工作中交际上待人处事要做到持诚守道,执德而从,待人以诚,凡事遵行常理,而不是没有操守,为一己私利,无所不用其极。时刻提醒我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

    某家国企的总经理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拉帮结派,排挤前途看好的副总经理,暗示他手下的弟兄制造事端,到处造谣,阻止后备干部的提拔。集团总部派人下来蹲点,费了好大劲儿,总算搞清了事实真相。这时,总经理为了自保,把责任全都推到了手下的弟兄身上。被平调走入之前,他还若无其事地和副总经理“握手言和”,副总经理则当上了总经理。而那些被他当枪使的手下弟兄,则被瓷瓷实实地砸在是非坑里,有的由于陷得太深,又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清白,不是被开除,就是被处分。同样是在这家国企,原本担任宜传策划部部长的张勇,为人正直,虽然在公司里不强势,无帮无派,却心胸宽广,平易近人,经常给新员工提供施展才干的机会,凭着个人的魅力、魄力和能力,最终赢得了主管部门和全体同仁的信任,当上了这家国企的董事长。

    我们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面临各种对错、善恶、白黑、正反、成败等的选择,把握“度”,能清醒指导人们正确对待、处理事物,避免走向极端的同时,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审慎而冷静地选择最好的处世方法和生存之,并以此来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去利用、去发展,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结合点。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说君子遵循中庸行事,做事小心谨慎,以免做过头或做的不够,而小人之所以反对中庸,因为做事没操守,容易走极端。身为员工的我们,为人处世一定要像君子一样遵守中庸之道,做事不偏激,不极端,恰到好处。把握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要避免先人为主的思维定式,避免自己的主观倾向影响客观的抉择,待人、处事掌握分寸,把握限度,把事物做到恰到好处,做到比例适中、不亏不盈,可进可退、不急不缓,不过不及、不骄不馁的人生智慧与为人处世完美的结合。

    总之,中庸之道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其真谛就是适度、圆融与和谐。是言行不偏不倚,符合仁德的规范;要求我们在行为中避免过度与不及,把握好分寸。恰如其分,深浅有度,谦敬适宜,就是职场完美智慧。

    3.怀宽仁之心,仁爱亲和收获职场好人缘

    仁爱语出《淮南子·修务训》:“尧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史记·袁盎列传》:“仁爱士卒,士卒皆争为死。”仁即爱人,统治者仁爱治国,老百姓仁爱立身。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仁爱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强调人的道德自觉,普及仁爱和民主的精神。

    儒家思想倡导仁爱,作为调整人际关系的原则,孔子提出“泛爱众,而亲仁。”要求我们要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去关心人,去爱护人,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把仁爱上升到了对自然、人类、宇宙普遍爱的高度。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待人宽厚是仁爱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要容人之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的短处是客观存在的,容不了别人的短处势必难以共事。由于人们的社会出身、经历、文化程度和思想修养各不相同,所以人的性格各异,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能够接纳各种不同性格的人,这就要求我们要容人个性。当然了,待人宽厚也包括能容人之长、容人之功,不要心胸狭隘嫉妒别人等等。

    在职场上,我们也要怀有一个宽仁之心,这样能让我们获得一个好人缘,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要尊敬领导,关心同事,待人处事要仁爱亲和,避免矛盾和摩擦。

    小张博士毕业后找到了一份工程师的工作,薪水丰厚,前途无量。但是,小张对周围的同事很冷淡,对别人漠不关心。有一次,一个同事住院做手术,公司上上下下的人都去了,只有他一个人呆在公司里没去。对自己掌握的技术知识他也很保守,不愿帮助不如自己的同事。当同事来请教的时候,他总是首先收好自己的资料,然后再支支吾吾的回答同事几个简单的问题,从来不愿透露半点工作心得。

    当其他员工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小张总是等待其他同事来请他,然后才去一显身手。小张初来乍到,本想在同事们面前亮一亮自己的本事,也想在老板面前展现一下。可是,他没想到这样做引起了同事们的不满,大家都认为小张太自我了,根本没有把别人放在眼里。

    一天,小张使用的一个机器出了问题。要检查这台机器的毛病需要几个技术员帮忙一起测数据,可是,由于小张平时的为人几乎将公司里的所有同事都得罪了,这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帮他。最后,机器的故障没能及时查出来,公司因此损失惨重。

    第二天,老板将小张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着:“你的才华的确是我们公司急需的,但是,任何一个公司都不是靠一个员工而得以生存下来的,你还是另谋高就吧。”小张似乎已经意识到问题的症结了,他没有辨解什么,只是后悔自己没能早一点明白。

    对同事毫不关心的员工,不可能获得一个职场好人缘,不能融入集体,这样的人,即便再有才华,也称不上优秀员工,也不是老板所需要的员工。因此,作为企业员工,应该用真心去关爱同事,使自己成集体中的一员。只有这样,你在团队里才会更加优秀,你的事业才会更加顺利。

    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宰相,他广纳世间各类贤士人才,让他们都成为自己的门客,作为齐国的“智囊团”。因为孟尝君有君子之德,普天之下的贤才们纷纷投靠于他,高峰期曾达3000人。

    这一状况让当时强大的秦国感到非常害怕,他们深知贤才们的厉害之处,如果长期以往,齐国在孟尝君和他智囊团的帮助下必将胜过秦国,为了阻止这一状况的发生,秦国使了一个离间计,让齐王猜忌孟尝君,然后将其降职,取消了他的宰相职务。

    失去相位后,原先的那些3000门客在几天之内便纷纷与孟尝君道别,有的甚至不辞而别,大难临头各自飞了,这使得了孟尝君悲痛不已,也彻底地寒了心。

    所幸的是,有一名叫冯谖的门客,不但没有在此时离开孟尝君,还出谋划策帮他官复原职。当获悉孟尝君又重新成为齐国的宰相,重握国家大权时,那些之前离开孟尝君的3000门客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自己想重新回来的欲望,希望孟尝君能给他们一个接受的信号,以免尴尬。

    得知此事时,孟尝君愤恨地说:“我平日里待他们不薄,好酒好菜伺候着,奉他们为上宾,但是我一处于逆境中,他们并纷纷离我而去,没有一点仁义道德和旧情,这样的人我怎么还能要?如果现在他们还想回来,那么对不起,我只有用唾沫和羞辱恭候了!”

    当冯谖听到这句话后,立即对孟尝君说:“万万不可,您还是要欢迎他们回来。”孟尝君问为什么?冯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宰相府不远处有一个大菜市场,每天早上那里的人都很多,全是买菜和卖菜的,人挤人。但是一过中午菜市场里的人便开始稀少,到了晚上更是空荡荡的。但这不表示人们喜欢早晨的菜市场,不喜欢晚上的菜市场,而是因为早上这里有他们想买和想卖的东西,而晚上则没有,但晚上菜市场里没有人却并不影响第二天早上这里依旧会有很多人呀。“这和你失去相位时,门客们离开您是一个道理呀,所以你不应该怨恨他们,反之,将影响到第二天早上菜市场的‘繁荣’!这正中了秦国的计谋呀!”

    听完了冯谖的这番解释后,孟尝君立即醍醐灌顶,心领神会,他当即决定不再记恨那些之前离开他的门客们,反之,公开发布告示,随时热情欢迎他们的归来,继续为齐国提供智力支持!

    果然,孟尝君的宽广胸怀不仅打败了秦国的阴谋,而且还为他赢得了更多的追随者,让他获得了战国四君子的美誉,美名至今流传!

    孟尝君的宽仁为怀对职场员工很有启示作用。对待职场同事,我们要不计前嫌,以和为贵,这样大家才能更加的信任你,不要为了一些矛盾和误会横加指责,得理不饶人,更不能伤害别人。

    拥有宽仁之心是一个员工良好修养的体现,是赢得职场好人缘的前提,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关键,我们要以宽仁之心对待身边每一个人,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让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4.继刚直之品,行事光明堂堂正正

    孟子有“养浩然正气”之说,要求我们要有至大至刚的昂扬正气,无所畏惧的勇气,君子立于天地之间,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培养一种伟大的人格魅力,坚持真理,不畏强暴,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

    宋朝包拯就是一个刚正不阿的清官,赴任扬州天长知县时写诗自勉:“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他一生敢于犯颜直谏,不谋私利,执法如山,铁面无私,不畏权贵,不循私情,为民除害,成为百姓心中的“包青天”

    包拯爱民如子,不畏权贵,执法严明,因而博得当时和后代人民的颂扬,把他奉为青天。包拯办案,有两个特点,一是不怕权势,二是为民申冤。两者结合起来,便是包拯。

    不怕权势,敢于顶风办事,不是容易的事。那错综复杂的关系,早已用一根既得利益即特权的绳索,把官僚、贵族、豪绅、恶霸们联系在一起。要冲破这个已经编织好的、保护地主贵族利益的网络,谈何容易。但是,包拯却迎难而上。

    开封城里有一条惠民河,河的两岸,既有平民也有达官贵人的住宅。包拯任开封府尹时,天下大雨,河水泛滥,淹没街道,使许多平民无家可归。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泛滥成灾呢?包拯经过调查,了解到河塞不通,不能排水的原因在于大官僚和贵族们在河上筑起了堤坝,将坝内的水面据为己有,种花养鱼,并且同自己的住宅连在了一块,成了水上花园。因此,要疏通惠民河,为民造福,只有将这些堤坝挖掉,但挖掉堤坝就会冲走水上花园。贵族们能答应吗?包拯画了地图,下令将所有堤坝与花园拆毁。有人自恃权大位显,告到宋仁宗那里。包拯拿出证据,证明他们非法建造水上花园。宋仁宗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为皇亲贵戚们说话了。这样,惠民河才得以疏通,人们免受其害。

    包拯为人刚直,既不两面三刀,更不会搞阴谋。他从不趋炎附势,看颜色行事,更不说大话,假话。即使是在皇帝面前,他也是直言不讳,不怕冒犯皇帝。为了立太子的事,包拯曾冒死直谏,公开对皇帝说,我已经老了,而且没有儿子,如果认为我说得不对,也不要紧,反正我不是为了自己想升官发财。幸而宋仁宗倒也英明,没有处理包拯,反而说,可以慢慢商量。包拯又说,宫内的亲信宦官,权力太大,待遇太高,应该精简人员和开支。这当然要得罪皇帝的亲信左右,招来不测之祸。还好,皇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包拯碰上了比较开明的宋仁宗。否则,早已人头落地了。这种刚正不阿的大无畏气概,使当时的老百姓和一些有正义感的臣僚,对包拯都很钦佩。欧阳修就钦佩包拯“天姿峭直”。

    刚直不阿是一种崇高的境界,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如今是金钱社会,职场中的我们更要有一种刚直不阿的境界,坚持原则,不同流合污,不被利益所诱惑,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长青。

    印度知名的科技公司Infosys创始人N.R.纳拉亚纳·穆尔蒂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有一套清晰而坚定的指导原则,在他的领导生涯中,他从来没有背离过这些原则。

    大学毕业后,穆尔蒂的教授提名他去巴黎戴高乐机场安装物流和包裹处理系统。1982年回到印度后,他与一群年轻的公司同事创建了Infosys,并将其发展成为印度最顶级的IT外包公司。Infosys为穆尔蒂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可以将自己的价值观转变为商业原则,并清楚地确定了自己的道德界限。

    “我们的梦想是想告诉世人,在印度也可以建立一家卓越的公司,并且通过合乎法律和道德的方式创造财富。”他解释道。

    虽然创办的过程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穆尔蒂和他的团队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

    由于穆尔蒂拒绝提供任何贿赂,Infosys甚至要等一年才能装上一条电话线。“真正消耗你的激情和能量的并不是财务问题,而是那些违反你价值观的事情。讲究原则的领导者都会在沙地上画上一条清晰的线,所以他们往往不容易被欺骗或被诱导。我总是相信,这个世界上最柔软的枕头就是清醒的良知。让我感到非常幸运的是,我们从来没有因为做错事情而睡不着觉。”

    最终,政府官员不再向穆尔蒂索要贿赂。“只要你在刚开始几次打交道的时候表现出坚定的立场,他们就会逐渐地把矛头转向其他人。”穆尔蒂说道。

    作为职场中的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坚守底线,做人堂堂正正,这是为人最高贵的品质。正则“品”端,直则“人”立,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孟子笔下的正直人生。

    现在社会发展迅速,在激烈的社会形态下,职场中的我们都面临着压力和挑战,但我们一定不要偏离轨道,不在名利的诱惑和生存压力下迷失自己,要找准自己的方向,坚守自己的原则,继刚直之品,做人堂堂正正,这要求我们要遵守以下几点。

    (1)诚实守信,忠诚坚守:在职业生涯中,诚实会让你赢得领导的信任,得到领导的重用,可以在企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也可以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忠于我的企业,绝不会做任何损害企业的事情,以此来警示那些想要实施诱惑的人。这样一来,我们会发现,诚实守信是抵御职场诱惑的有力武器。

    (2)艰难困苦,选择面对:职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面临困境,但不管多么的艰难,我们都要有勇气面对,在困难的时候不被利益所诱惑,坚决不动摇,当经历风雨见彩虹时,会发现我们如此精彩。

    (3)拒绝逃避,战胜自己: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职场上也一样,面对利益和权势是每个人都有弱点,我们要做的就是,战胜自己的弱点,不被利益所诱惑,不被权势所压倒,在职场中成就自我。

    5.承孝悌之德,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

    儒家视“孝悌”为“仁”的根本,倡导我们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孟子,滕文公下》:“于此有焉:入则孝,出则悌。”可见儒家非常重视孝悌,把它看作是实行仁的根本条件。

    仲由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字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他非常孝敬父母。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为人非常节俭。经常吃野菜度日。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地往前走,脚被冻僵了,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呵口气,然后继续赶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

    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极其不容易。

    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对他很是礼遇。俸禄非常优厚。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过着富足的生活。

    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感叹,哀伤父母早早过世。他是多么希望父母仍然在世,和他一起过这样的好生活呀!可是即使他想再负米往返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百善孝为先”,“孝”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倡的美德,因此我们要常念孝道,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人生在世,需要感恩的事情很多,工作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它提供给我们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解决生活之所需,这是一种莫大的恩情,是一种珍贵的馈赠,需要我们感恩。

    “一辈子都在农信社工作,把工作做好是应该的,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工作没有做好,那就真对不起农信社了”,这话是牌口信用社信贷员陈小年说的,质朴而厚重,可谁曾想到,说这话的人是一位身患癌症的病人。话语间,陈小年那被病魔折磨得苍白消瘦的脸颊上,眼神坚定、闪烁着真诚……

    陈小年同志出生于牌口乡,贫困的童年让他从小就尝尽了生活的艰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成为陈小年最大的梦想,也更坚定了他努力学习的决心和毅力。从部队退役分配到农村信用社工作时,他就告诉自己,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一定要把工作做好。

    多年来,陈小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无论是在社本部还是在分社,无论是在领导岗位还是在前台一线,学习知识、钻研业务,尽职尽责把工作做好成为他坚守不变的座右铭。

    谁都不曾想到,无情的病魔此刻却悄悄降临到了他的身上。2012年4月,这是一段让陈小年刻骨铭心的日子,那段时间,陈小年的身体出现了诸多不适,在领导和家人的一再要求下,陈小年来到医院进行了检查,医生的话让他和家人都震惊了。癌症就这么真实的出现在了他的身上,毫不留情,没有预感。

    住院的日子是难熬的,铮铮七尺男儿突然就成了病摊子、药罐子,每天早上七点钟起床就得吃药,身体状况大不如前。此时,陈小年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把手中的一切放下,专心治疗,静心调养。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休息没几天,他又回到了办公室,回到了信贷岗位上,依旧是查询信息、联系客户,走乡访户上门清收。陈小年同志用乐观而坚强的精神,坚守岗位的敬业态度深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不到十天,陈小年的病情再一次恶化,他再一次躺上了病床,化疗、呕吐、刺骨的疼痛……每当有同事去看他,他问得最多的还是工作。

    “病也病了,现在能上班我就一定会坚持上班,自己一辈子都在农信社,我很感谢单位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帮助,我会力所能及的把工作做好”,说这话时陈小年眼中尽是坦然。

    像陈小年这样身患重症还心怀工作是值得赞美的,感恩工作让我们生活更有意义,让我们生命绽放光彩。在职场中,如果能将工作当成是上天的馈赠,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般珍惜自己的工作,努力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尽善尽美,那么即使再普通的工作也会变得意义非凡。

    作为员工,秉承孝道,感恩工作,让我们充满了力量,把工作做到最好,不仅能获得同事的认同,还能得到老板的认可,能使我们的职场道路越走越顺;怀有一颗感恩之心,调整心态,能使我们远离抱怨,以知足的心去体察和珍惜身边的人、事、物,感谢那些让你感动的事情,感谢那些让你受伤的人和事。这样我们才会在平淡的日子中品味生活,并拥有快乐,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永远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工作的方向;以感恩的心对待工作,是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最应该先具备心态。我们生而为人,立于天地之间,要感谢父母的恩惠,学有所成要感谢师长的恩惠,事业有成自然要感谢企业和工作的恩惠。在工作中,心怀感恩之情不仅是美德,还是我们认真对待工作、杜绝糊弄工作心理的基础,是我们建造职业大厦的基底。

    6.明谦让之道,多藏锋少张扬

    谦让是一种美德,在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古言有曰::“鹤立鸡群,可谓超然无侣矣,然进而观于大海之鹏,则渺然自小,又进而求之九霄之凤,则巍乎莫及。”正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为人处世要“谦”字打头,才能在人际关系上做到游刃有余,妄言轻人即使才华横溢也难以成就大业。

    在工作生活中,无论你才华多么出众,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了,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自己看成是天下救国济民的圣人君子,还是收敛起你的锋芒,夹起你的尾巴,掩饰你的才华。这样既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倘若恃才自傲,张狂自大,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诸葛亮进川的时候,把守卫荆州的重任交给了关羽,并嘱咐他一定要联孙抗曹。可关羽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硬是把孙权推到曹操那边去了。

    早在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的时候,曹操就派人约会孙权,共同夺取荆州。孙权不仅没有答应,反而愿和关羽结为儿女亲家。关羽听说大怒,对使者说:“我的虎女什么能嫁给那个犬子?”孙权见关羽实在无礼就决定趁关羽和曹军交战的机会,夺回荆州。

    他的大将吕蒙把战士化装成商人的模样,骗过了关羽的江边守军,顺利渡江,趁关羽毫无防备,没伤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

    在吕蒙渡江的同时,曹操派大将徐晃带大队人马攻打关羽。徐晃的兵比关羽多,他把关羽包围起来。关羽带着关平、廖化拼命冲杀出一条血路,退到荆州城外的一个小城———麦城。

    这时,吕蒙又把麦城紧紧围住。关羽派廖化找刘封求救,刘封胆小怕事,不敢出兵。吕蒙派诸葛亮瑾劝说关羽投降。关羽拒绝道:“你要不是诸葛亮的哥哥,我早就把你杀了!”

    吕蒙看关羽不投降,就派兵加紧攻打。关羽知道麦城马上要被攻破,就留下王甫、周仓守麦城,自己率领关平、赵累和200名士兵从北门冲了出去。

    关羽在狭窄的山间小路上遇上两次伏击,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关羽一心想快点跑回成都,别的什么都顾不上了。突然一声炮响,关羽的马被绊马索绊倒,他从马上摔了下来,伏兵立刻把他捆得结结实实。

    孙权要劝降关羽,关羽大骂孙权。主薄左宪对孙权说:“曹操当年对关羽那么好,可关羽还是杀了他的人,去投奔刘备,你现在能留住关羽吗!”孙权就把关羽杀了。

    关羽的失利告诉我们,为人不可张狂,要知道内敛,懂得藏锋,才能左右逢源,进退有致。在职场也是一样,有了一点点成绩,或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就开始骄傲自满,开始目中无人,开始张扬自得,终归会惹得大家心中愤恨,招来上司的不满,同事的嫉妒,客户的怨懑,以致毁了自己的前程。古人云:“花要半开,酒要半醉。”职场上不要恃才傲物,目中无人,时刻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风度。

    有这样一个故事:美国拳王乔·路易在拳坛所向无敌。有一次,他和朋友一起开车出游,途中,因前方出现异常情况,他不得不紧急刹车。不料后面的车因尾随太紧两辆车有了一点轻微碰撞。后面的司机怒气冲冲地跳下车来,嫌他刹车太急,继而又大骂乔·路易驾驶技术有问题,并挥动双拳,大有想把对方打个稀巴烂的架式。乔·路易自始至终除了道歉的话外再无一语,直到那个司机骂得没趣了,扬长而去。乔·路易的朋友事后不解地问他:“那人如此无理取闹,你为什么不好好揍他一顿?”乔·路易听后认真地说:“如果有人侮辱了帕瓦罗蒂,帕瓦罗蒂是否应为对方高歌一曲呢?”

    身为拳王,能做到如此,可算为谦让的楷模了。

    一日,非洲肯尼亚的小村落来了一位从美国回来看看他父亲的故乡的年轻人。他刚到村口,就看见一群族人拿着长矛,在那里激烈地谈论着。上前一问,原来是要和另外一个部落打仗。年轻人不解地问其原因,一位族人气愤地说道:“那个村子的人老和我们抢地盘,抢走我们的果实和庄稼。我们之间的争执已经很久了。每一次都要大动干戈地打上一回。”这位年轻人摇摇头,向族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让自己去和邻村的人谈判。族里的人虽然想抢回自己的土地,但更加希望和平,于是便让年轻人去了。几个小时后,年轻人满意而归。当问其究竟,他说:“这很简单,我对那里的族长说我们愿意送给你们一些土地,但是希望你们不要再抢我们的粮食了。”他们也希望和平,听到这些当然愿意,还带来了一些水果和粮食。两族之间几十年的矛盾被年轻人就这样解决了,他从此成为族人心中的英雄。而这个年轻人就是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

    懂得谦让,能巧妙地化解危机,实现和平,达到和谐。身在职场,我们也要如此,与同事相处要懂得谦让礼貌,不要锋芒毕露目中无人,这样对人对己都有好处。对于那些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更要如此,别把自己看得太高,认为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到最好,不仅不虚心求教同事还看低别人,这样做是不对的,过分张扬其实是幼稚不成熟的表现,会演变成张狂,后果不堪设想。

    “言多招祸,行多有辱;傲者人之殃,慕者退邪兵;为君藏锋,可以及远;为臣藏锋,可以及大;讷于言,慎于行,乃吉凶安危之关,成败存亡之键也!”说的就是张扬者,无以善果,善藏者,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7.懂谋划之略,用智慧赢得成功

    《孙子兵法》中有:“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解释为拉开战斗序幕之前,就已“庙算”周密,充分估量了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开战之后就往往会取得胜利;拉开战斗序幕之前,没能进行周密“庙算”,很少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开战之后往往就会失败,更何况开战之前无“庙算”呢?以此标准来判断,胜负已见分晓。可见孙子兵法讲究谋划,只有谋划在先,得当处理,就能取得胜利。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比赛是按上、中、下三等马分别进行的,每次三场: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每场赌一千金。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每次比赛,田忌要输给齐威王三千金。当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在魏国受迫害,逃回齐国,住在田忌家里。孙膑发现田忌的上马虽然不如齐王的上马,但比齐王的中马还强些,田忌的中马比齐王的下马也强。于是在又一次比赛的时候,齐王的马的出场顺序仍旧是:上、中、下;但孙膑让田忌的马的出场顺序改为:下、上、中。结果,田忌以2比1胜了齐威王,反到赢了一千金。

    通过这个耳熟能详“田忌赛马”的小故事,告诉我们谋划的重要性,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智慧。成功的人都是善于规划懂得谋略的,他们知道自己要达到的目的,然后拟定好计划,成功就水到渠成。

    古人云:“谋深,虑远,成之因也。”做人做事,要深谋远虑,才能取得成功。人都说商场如战场,在职场中我们也要懂得谋划,凡事要早做计划,看问题抓住本质,把眼光放远一点,只能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利益。

    美洲国家火灾保险公司总部位于奥马哈,1919年,一些没良心的保险员把这家公司的毫无价值的股票推销给了许多农民,每股价格100美元,随后这些凭证躺在抽屉里慢慢被人们遗忘。后来保险商威廉·哈曼森被骗入这家公司做负责人,哈曼森家族逐渐将这家公司变成一个正规的公司,逐步把最高等级的保险业务输入这家公司,股票价值逐步上升,但农民们没有觉察到他们手中的股票已经值钱了。

    哈曼森家族几年来暗地里从那些农民手中回购股票,到1956年为止,哈曼森家族已经拥有这家公司70%的股份。1956年,美洲国家火灾保险公司的每股盈利为29美元,而哈曼森家族的收购价约为每股30美元,市盈率约1倍,每股利润就能完全支付购买一股票的所有成本,不可思议。

    巴菲特翻阅《穆迪手册》时发现了这家公司,于是开始买入这种股票,但是一股也买不到,因为只有哈曼森家族才有股东名单。巴菲特派他的合伙人丹·莫奈开着车、带着现钞去股乡下,四处打听,悄悄地用现钞换股票。开始的出价为35美元,高于哈曼森家族的出价,农民们开始警觉,交易价格也开始上涨,最后价格上涨至100美元。莫奈最终收集了2000股,占公司总股份的10%。

    巴菲特担心哈曼森家族和他竞争,开始并没有把股票持有人改成自己的名字,只是附加了律师说明。等收集了足够的股票后,他提着袋子,走进海登·哈曼森的办公室,把他们全放在桌上,说我要把他们全改成我的名字,可以想象海登·哈曼森当时惊讶的表情。

    一年后他以每股约125美元卖了这些股票,收益率大约100%。

    巴菲特是世界公认的“股神”,在他一生的投资生涯中彰显了他的谋划智慧,在别人不看好的情况下买入,等到升值后卖出,他说:“当一些大企业暂时出现危机或股市下跌,出现有利可图的交易价格时,应该毫不犹豫买进它们的股票。”他之所以每次都能收获巨大的利润,绝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在于之前的认真分析,谋划得当。在职场,我们要取得成功,也要拥有谋划智慧。

    在工作中,做事要智慧,懂得计划,《礼记·中庸》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要想成就任何一件事,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认真准备和周密的安排。没有准备的盲目行动,只能是虽忙忙碌碌却一事无成。有预才不乱,有预才胸有成竹,从容不慌,有预才不至于失去了方向。

    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始踏上自己的职场旅程。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在临出校门时,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又是这样的: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的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作为员工,无论办什么事情,事先都应有个打算和安排。有了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就可以协调大家的行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计划本身又是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所以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