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雪-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序一:还先贤以公道

    高令印

    “还先贤以公道”,是当今著名新儒学家蔡仁厚教授为拙著《游酢评传》所撰序言中的一句话。这句话充分地表达出当今研究和发扬游酢思想的必要性和文化价值。

    游酢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伟大思想家。单就其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立雪程门”“载道南归”来说,是中华文化重心南移再兴的源头活水,其功绩就足以永垂不朽!但是,却因游酢以儒学融合释、道之学的宋学思维方式比较突出,由此有的认定其“晚年嗜禅”,胡宏甚至说“定夫是程门罪人”。(游酢明确指出:“佛书所说,世儒亦未深考。……此事须亲至此地方能辨其异同,不然难以口舌也。”)后世旧说相因,人云亦云,未有人进行具体分析,遂有“‘道南’第一人杨时”的误传。明清时代学者所撰写的闽学史,皆贬抑游酢。国学大师钱穆在《朱子新学案》中,认定游酢“不仅逃禅,又杂染荆公之学”。20世纪80年代,匡亚明主持的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组织撰写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邀请全国知名的中国哲学史专家论证,选取二百个思想家为传主,竟未有游酢、杨时。(该丛书邀请全国知名学者撰写,于20世纪末全部出齐,获国家图书奖。)侯外庐主编的近一百万字的《宋明理学史》,谓游酢“无多大建树”,五字了之,不予撰写。如此这般,显然是不“公道”的,对阐明中华文化的发展规律是十分有害的。

    中华主体文化思想儒学的发展有三个大时代标志,即先秦孔孟儒学、宋明程朱理学(新儒学)和现代新儒学。游酢是程朱理学的中坚。在程门四杰中,一般称游(酢)、杨(时)、谢(良佐)、吕(大临)或游、杨,皆把游酢列为洛学首要传人。以儒学融合释、道之学的宋学思维形成过程中,像吃营养强身一样,游酢所起的作用不仅无可非议,还应该大力加以肯定。特别是北宋后期,文化落后的金人将入主中原,承担不了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游酢拜程氏为师九年后,又带杨时师事程氏。在中华主体文化儒学存亡的关键时刻,游酢、杨时适应了历史的需要,到河南拜二程为师,“立雪程门”。学成归闽时,程子谓之“吾道南矣!”此语是对游、杨两人说的。他们“载道南归”,三传而至朱熹,创立闽学,在闽浙赣交界的武夷山一带形成继北方中原后新的国家文化重心。“道南”是极为伟大的历史事件。清著名治闽学者张伯行在为明朱衡《道南源委》所作的《序言》中深刻指出:

    理学名区,独盛于闽,不惟比拟伊洛,直与并称邹鲁。而程子“道南”一语,遂符合如左券。……吾见闽学之盛行,且自南而北,而迄于东西,不局于一方,不限于一时,源远流长,汪洋澎湃。道之所谓流动而充满、弥沦而布濩者,于是乎统贯于“载道”之人矣!

    朱子学由武夷山一带北传至全国和海外,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主体文化思想、“东亚文明的体现”(日本岛虔次语)、世界性的学说。这种具有深刻意义的国际性的中国文化运动,其源头活水是游酢、杨时的“道南”。

    20世纪末以来,闽台知名游氏后裔人士,诸如游德馨、游嘉瑞、游锡堃、游岳勋、游恒派、游月霞、游梦熊等先生,立志发扬其祖先游酢的思想文化传统,邀请我参加研究工作。先后出版了《游酢评传》《道南首豸山》《游酢文化源流》《闽游二三郎大族谱》等。特别是,于2002年10月举办的高层次的“首届闽台游酢文化研讨会”,出版了会议论文集《游酢新论》。2002年11月,在我撰写出版的《中国哲学通史》中设专节“中国文化重心南移与游酢杨时”,把游、杨列为中国哲学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章节。是书作为大学哲学专业教材,有较大影响,遂有学生撰写游酢的博士论文。这样,游酢的思想文化基本上得以发扬,还其本来面目,并得到文化学术界的认同,如当今著名的中国哲学史专家李锦全教授、蔡仁厚教授等的高度肯定评价,并产生了深刻的社会作用,如游酢后裔在南平聚集地凤池村,被评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可以说基本上“还先贤以公道”。

    当前,对于游酢思想文化的研究和发扬正在向深广方向发展,不仅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思想理论,还以书法、绘画、戏剧、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进行普及,使其深入民间,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作用。

    游生忠先生自2007年4月开始,迄今七年的时间,创作成长篇历史小说《千秋雪》,通俗、全面、形象生动地把游酢思想文化呈现出来。在创作过程中,作者一直和我保持着联系,所创作的稿子反复修改,及时发给我阅读。是书即将出版,我当仁不让的要说几句。

    《千秋雪》以游酢为主人公,描写其一生宦海沉浮的经历和传承理学的重要贡献。书中充分地呈现出游酢的才气、豪气、义气,也展现出北宋中后期朝廷和官场的腐败无能、斗争残酷,以及动荡不安局面下的民众苦难。材料丰富,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读之有新颖、大气、丰厚的感觉。文学艺术气味浓厚,史地色彩强烈。全书一百二十回,涉及一百八十多个人物,地跨大江南北十几个省份和韩、日等国,结构谨严,没有松散冗长的感觉。对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学、艺术、教育、哲学、宗教、科技、军事、建筑、旅游、园林、饮食、管理、茶酒、中外交流等众多领域,叙述较为恰当,表现出作者的渊博学识。既有浓厚的乡村气息,也有都市生活和港口的风貌。既有异国青年男女浪漫爱情,也有血雨腥风中感人肺腑的友情,还有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秘密。把主人公传承理学学脉和为政清廉刚正、惠政在民之道重点突显出来。此书是用文学艺术的形式表达大思想家辉煌一生的好作品,我特别推荐给读者阅读。

    是为序。

    2013年“五一节”于厦门大学寓舍不弍室(作者系厦门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

    序二:写在《千秋雪》出版之际

    程利田、游梦熊

    游酢裔孙、福建三明市青年业余作家游生忠,在长期文化积累和缜密思考的基础上,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收集、阅读和研究了三千多万字的各种史料,又费时六年、呕心沥血,辛勤耕耘、反复琢磨、十数次易其稿,终于成功地写就了一部一百二十回的长篇历史章回小说《千秋雪》,为当前华夏神州大地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的游酢文化研究大花园增添了一朵奇葩,也为纪念游酢诞辰九百六十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2012年12月,我们同被邀请参加在上杭县召开的福建省游氏委员会龙岩办事处成立庆典大会,游生忠先生与我们谈及此书撰写与出版发行的有关问题;2013年3月,他就发来经多次修改之后的书稿,请我们审读和写一评论。我们皆非学术名家,又非达官贵人,自感不能担此重任,也不能为此书增添光彩,但是游生忠先生与我们在弘扬游酢文化上志同道合,彼此以道义相交,友情为重,我们难以推辞,只好附庸风雅,为此书的问世说点感想,聊表祝贺之意。

    游生忠先生是一位既有胆识才华又勤奋刻苦的青年业余作家。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十分尊重,对游氏先祖游酢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所起的承前启后和继往开来的历史功绩以及学术思想非常推崇,对游酢仕宦四十余年“以清德惠民莅官,遂家不能归”的一生和为官清廉的风范尤为钦佩,并且为这位历史伟人坎坷的人生及其身后数百年来的不公待遇和遭受的屈辱而深感不平。于是,他决心要为这位游氏先祖、历史大儒大圣写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拨乱反正、以正视听,还游酢以公道。

    长期以来,对游酢的研究仅限于文化学术上,而以长篇的文学形式来全方位描写游酢的生活、为官及其思想文化发展历程、彰显游酢光辉的一生,迄今为止,还没有过,这不能不说是游酢文化研究上的一个缺陷。社会上对游酢的认识,也大都局限于文化界、学术界的人士,而广大的既平凡又缺乏历史知识的读者,甚至连游氏宗亲,却无从了解游酢的真正历史面貌及其光辉的一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现在,游生忠先生的这部《千秋雪》的问世,既填补了这一研究空白,又弥补了这一历史缺憾。因此,《千秋雪》的出版,定会在海内外产生轰动的效应,而使游酢文化研究得以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开展。

    我们阅读他的书稿后,深为这位青年业余作家敏锐的胆识、崇高的追求和坚毅的意志所感动,并为在华夏神州大地上的群众性游酢文化研究的热潮中,以有像他这样的一批才智之士和游酢后人充当中流砥柱而额手称庆。这是因为,要对这位中国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文化巨人游酢,要对“道学,足以觉斯人,余润足以泽天下”“政事亦绝人远甚”的理学家游酢,要对在历史上影响重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的游酢,写一部历史长篇小说,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然而游生忠先生却做到了。人们知道,游酢“见道之速,传道之正,造道之远”,而成为程门高弟之首,并携杨时拜程颢为师,再携杨时“程门立雪”拜程颐为师,又“载道南归”,把中原理学思想移植入闽。朱熹说“道南首豸山”,游酢为道学南移第一人,在洛学过渡到闽学而就程朱理学,游酢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游酢的“既勤敷菑”成就了朱熹的“芟柞而耕获”。清人方宗诚说:“自二程夫子起,始独得於章句笺疏之外,而见圣贤立言之本心。先生(按指游酢)及同门诸子,互有以发明之,于是经之大体大用始着。朱子继起,乃合汉唐之训诂。宋诸儒之义理择之极其精,语之极其详,由是对圣贤之精义始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布帛菽粟之初于人生日用而不可离。譬之农焉,朱子则陈列修治而为之疆畎者也。然非始有既勤敷菑如先生(游酢)辈者,则朱子一人,又岂易芟柞而耕获也哉。”(《游定夫先生集》,卷首《诸儒论述》。)游酢再传弟子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集宋代理学之大成,创立了他的理学思想体系,把中国文化推至顶峰。朱熹成为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和教育家。“朱子学”不仅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竖起了一座丰碑,从元到明、清,一直被推为儒学正宗,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并被视为东方文化的象征,所以“朱子学”不仅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遗产,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朱熹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朱熹的思想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因此,台湾游荣庭先生说:“游酢载道南归,由二程到朱熹之集大成而开朱熹之圣人……故说:游酢者,开圣人之师也。”(游荣庭著:《游酢者,开圣人之师也》,福建省建阳市游酢研究会编《游酢文化》第52页,新出〖2002〗内书第60号。)

    撰写游酢长篇历史小说,这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它有很大的难度。

    首先,要涉及广泛的学术领域。游酢的学识广博,他对于儒学、理学、经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教育学、农学、法学、文学、书学、佛学等都有很深的造诣,被称为“德器粹然,高出群类”,而成为“程门四杰之首”“理学元宗”“道南首”“道南儒宗”“闽学鼻祖”。游酢从出生、成长、求学、交友、仕途,其足迹遍及闽、浙、赣、苏、皖、晋、翼、鲁、豫、鄂、湘、川、陕等十几个省。因此,对于游酢必须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对待。我们既要注意到,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的思想文化是一定历史的产物,不能不顾历史条件,苛求古人,但也要看到历史人物的时代局限性,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就会受到历史的制约。游酢的道南,是因为当时北宋社会动荡不安,金人入侵,使得在北方刚刚形成的旨在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新儒学即理学,随着金人灭宋又岌岌可危,道统又将中断。为了挽救刚刚形成的理学,巩固并发展由二程接续的儒家道统,游酢、杨时果断地“载道南归”,将理学移植到南方,并使之继续兴盛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游酢、杨时等的挽救下,没有中断,没有灭亡,而且更加发扬光大。因此,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游酢的“道南”,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功绩和贡献,必须充分给予评价,给予肯定。改革开放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弘扬。游生忠先生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努力,并且取得了成绩。

    游生忠先生在这部鸿篇巨制中运用详实丰富的史料,以平实不华的文笔,客观地描写了生活在北宋末动荡不安时代中的游酢,继承和发展了二程创立的新儒学即理学,并希望以此来挽救灾难深重的民族危机和日益沦丧的伦理道德,从而建立起一个民族文化永远繁荣、国家统一、天下为公的安定的大同社会。游酢自幼非凡,天资聪颖,发愤读书,人称神童;“程门立雪”,尊师重道,拜二程为师后,“尽弃故所习而学焉”,孜孜不倦追求真理,学问日进;又以家国天下情怀,强烈的道德文化意识,加强修养,“德器粹然”;更兴办教育,创建书院,著书立说,讲学授徒,将理学传到南方;仕宦中又敢言直谏,针砭时弊,打击贪官,审理疑案,整顿吏治,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勤政更新,征敛有度,重视农耕,支持工商。这些,在书中都有体现。因此,《千秋雪》展示出了游酢广博精深的学问,坦荡豁达的胸怀,勤奋务实和精明干练的精神,忠义诚信和举世钦仰的道德,关心百姓和为政清廉的风范,刚正无私和直率敢言的高风亮节。

    其次,要大量收集各种史料,分析研究,去伪存真,全面掌握游酢的一生事迹,了解认识时代背景和他周围的人物。游生忠先生用了近十年时间,收集、分析、研究了各种史料,疏理了游酢一生的事迹,终于在《千秋雪》里把游酢的童年、幼年、成年、求学生涯、教学传道、重要论著、仕宦经历、交友、老死都囊括在内。围绕着游酢,作者还写了周围多达一百八十余个人物,如宋徽宗、范纯仁、蔡京、程颢、程颐、侯仲良、杨时、谢良佐、吕大临、叶祖洽等。这些人物,上自朝廷皇帝,下至平名百姓,旁涉许多著名学者和历史人物。

    作者从写武夷山秀丽风景开篇,以游酢在含山去世,杨时为其撰写墓志(誌)铭作结尾,通篇结构严谨,环环相扣。每一回既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又跟下一回的内容紧密相连。小说的内容丰富:有游酢“程门立雪”,著书立说,传承理学的卓越贡献;有北宋末年宫廷内官场上的政治斗争;有血雨腥风中感人肺腑的友情;有暗查侦破,秉公断案的动人故事;有名胜古迹的壮丽景色;有文人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也有农田水利、城市园林及海港的建设;此外,还有各地的风土人情、民间故事、传说及家庭生活私密等。真可谓世间万象,人生百态,皆可见到。小说涉及哲学、宗教、政治、经济、农耕、法律、文学、艺术、教育、建筑、旅游、园林、饮食、茶酒文化等众多领域。描写的场面壮阔,气势恢弘,地域广袤,行业丰富,人物众多。可以认为,这部长篇巨著是比较全面地反映北宋末年社会动乱及理学家们生活题材的著作。拥有这部小说,不但尽知游酢的一生经历及其主要论著,而且能知北宋末年社会历史和理学重要人物及其传播发展理学的历程。

    《千秋雪》以游酢一生的经历为主线,紧紧围绕着他的为学之道、为官之道及为人之道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小说第四十六回“严治学诲人不倦重身教律己从严”、第五十一回“游杨双士同立雪东西两铭各藏机”、第六十一回“‘水云寮’著书立说天游峰带徒练身”、第六十二回“泛舟武夷观奇景阐明学理勉后生”等是写游酢“程门立雪”、载道南归传承理学的为学之道;第二十四回“酌情理秉公断案明赏罚奖励垦田”、第四十三回“视察邙山仰帝陵修筑河堤察民情”、第七十四回“身临险境排灾难面奏圣君济苍生”和第一一四回“胸涵清气能拒污志在惠民不辞忙”是描写游酢清正廉洁、惠政在民的为官之道;第十回“游酢留京寻故友程颐办事遇后生”、第一〇一回“黄状元访友赋词吴处士读书经商”和第一一五回“心细能辩真和假身正何惧恶与凶”是写游酢洁身自重,讲原则重义气的为人之道。读完小说,经历丰富、学问渊博、才华出众、笔耕勤奋、思想深邃、精明干练、公正廉洁、惠政爱民的游酢,便活生生地站立在我们面前。

    作者叙述的语言,朴实无华,虽也有引用古文史料,但衔接顺畅,并且带有感情色彩。创作一部历史长篇小说,定要妥善地处理好历史与小说的关系,即所写的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大都是史料提供的,真实的,且要有史可稽查的,但又不能被史料框限死,历史长篇小说不是历史书籍,它需要史书提供材料,更需要一定的艺术加工和文学创作,换句话说,就是不仅要尊重历史事实,还要讲究文学艺术,要做到两者有机的结合,达到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总的来说,本书作者对此把握得还好,他懂得“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道理。写得太实了便与史书无异,写得太虚又近于荒诞,必须虚实结合才恰当。《千秋雪》的创作成功,还在于作者具有坚实的文学创作功底,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分析批判能力,作者较长时间生活在农村基层,熟悉农村生活,兴趣与爱好十分广泛,喜好文学、政治、历史、哲学、天文、地理、古董,养成阅读和写作的良好习惯,学过周易预测学、堪舆学等,长期坚持参加省、市诗社和文学创作活动。在十几个省、市发表诗歌、散文作品四百多(篇)首,有作品入选《中国当代优秀诗词家词典》《中国当代青年散文、散文诗一千家》,专著有散文集《文川河的晨曦》以及长篇小说《高山上的迎春花》等十余部。我们相信,小说《千秋雪》的出版,必将在游氏宗亲和广大读者中产生强烈的反响。不过,书中对游酢在民族传统文化上的功绩写得还不够,对游酢学术思想的理解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在揭露北宋封建社会的黑暗,如官场的腐败、百姓的苦难生活等方面写得不够深刻。至于历史人物的章回小说也允许有不同的写法,可以不囿于一种模式,犹如作者主张本书以游酢生活、为官和关心百姓、惠政在民、为政清廉为主,而不刻意突出游酢的学术文化一样。然而,游生忠先生用自己十多年的心血浇灌出这朵文学创作的奇葩,我们应该给予赞许、呵护和热情鼓励。

    文学创作的道路,是一条艰辛而无尽头的道路。我们相信,游生忠先生定会继续在这条既艰辛又无尽头的道路上永不停止地前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2013年5月1日于延城

    注:程利田系原南平师专历史系主任、副教授

    游梦熊系南平一中高级教师、福建省游酢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