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历史:风雨清朝-帝国升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微言点点】从靺鞨到女真再到满洲,帝国的先祖在历史的长河中泛着扁舟曲折前行。白山黑水之间,他们且猎且渔,用大自然的诸多馈赠对抗着同样来自大自然的各种无情考验,与此同时,他们还不得不直面来自周边民族尤其是强大的中原王朝的压力,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铺就出一条民族生存的辉煌之路。努尔哈赤无疑是这一优秀民族中的耀眼明星,在一批杰出的文臣武将的辅佐下,他继续着金朝未竟的事业。

    §§§第一节女真小传

    女真族,中国古代生活于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公元6至7世纪称“黑水靺鞨”,公元9世纪起始更名女真。直至17世纪初建州女真满洲部逐渐强大,其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至其子皇太极时期已基本统一女真各部,遂颁布谕旨改女真族号为满洲,女真一词就此停止使用,后来满洲人又融纳了蒙古、汉、朝鲜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满族。

    女真始祖

    女真族的始祖完颜函普,粟末靺鞨族人,有兄阿古迪,弟保活里。在唐朝贞观年间,因粟末靺鞨氏族离散,年逾60的函普从高丽旧居出走。走到完颜部时,正巧碰上人们互争财物,械斗不已,函普出面调停,平息了事态。作为酬谢,完颜部送给了他一头青牛。为了在这里站稳脚跟,他又用这头青牛作为聘礼,和完颜部的一个60岁老妇人的女儿结了婚,婚后生了二男一女,他和他的子女们理所当然地就成了完颜部人。

    完颜氏

    完颜一词,是从汉语“蜿蜒”音转的女真语。依傍绥滨蜿蜒河而居的黑水靺鞨一支,如星散一般分布各地以后,就以蜿蜒河之名来作为姓氏。“蜿蜒”、“完颜”乃是同音异写。所以,完颜部作为黑水靺鞨一支,是从蜿蜒河畔辗转游徙,迁移至阿什河之滨的。天长日久,女真语“完颜”演变为汉语的“王”。完颜氏,是女真族中的王族。

    辽代女真七十二部

    在辽代,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有七十二部落”,地方数千里,人口超过10万户,散居山谷之间。渐渐地,女真族由分散的氏族部落统一起来。部是从部落发展来的,族由氏族血缘关系改组而成。不相统一的部落,发展到“远近相服”而推举了“酋领”的部族,酋领必然派出自己家族成员,到那些归附的部落取代原来首领的职权,于是出现了以氏代姓、统属其部的新的社会组织形式。

    辽代女真的分布

    辽代女真族分布范围较广:南起鸭绿江、长白山一带,北至黑龙江中游,东抵日本海。居于咸州(今辽宁开原)东北至束沫江(今第二松花江)之间,以辉发河流域为中心的称之为“回跋”(回霸);居于松花江以北、宁江州(今吉林夫余石头城子)东北,直至黑龙江中下游的称之为“生女真”;居乌苏里江以东而近东海(日本海)的称之为“东海女真”。

    “熟女真”与“生女真”

    契丹人对女真族的政策,是实行“分而治之”。他们把强宗大姓骗至辽东半岛,编入契丹国籍,称为“合苏馆”,又作曷苏馆、合苏衮、是女真语“藩篱”的意思,这些人就是“熟女真”。另一部分留居粟末水(松花江北流段)之北、宁江州(今吉林扶余县)之东,这些人就是“生女真”。黑水靺鞨后裔,是生女真的主体。后来建立了金朝的完颜部,就是生女真的一支,亦是黑水靺鞨的直系后裔。

    结绳记事、青草几度

    女真长期没有本族文字,通常还是用结绳、刻木之类原始的方法记事。他们既不懂汉文,也不懂契丹文,至多通晓契丹语,仅仅凭记忆往来传话和充当翻译。至于成文的天文和历法就更谈不上了,只是凭借世代相传的经验来识辨四季和记忆自己的年龄。以“青草几度”来判断岁月,草青一次当作一年,自然本人也就增长了一岁。

    女真的生活

    女真习惯于依山谷而居,住木板屋,大门一律东向。家家产户烧火炕,用来取暖、抗寒和除湿。他们久居深山,多饶林木,因陶器粗陋,瓷器又难得到,于是盛行使用木器,碟、盆、杓之类生活用具多为木制。女真人喜欢饮酒,爱吃肉菜粥糜,这是由鲜肉和野菜捣成的肉馅泥。他们还采摘芍药花的嫩芽做成鲜脆佳肴,味脆美,香久留。

    辽王朝的卧榻

    女真族的强大,引起辽王朝的不安。不仅派重兵防御,大辽皇帝还年年东巡。辽国每年要向女真族征收贡马万匹,契丹贵族强买女真族的北珠、人参、生金、松实、白附子、蜜蜡、麻布,他们还随意强抢、殴打女真人。

    完颜阿骨打一统女真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各部,领导当时东北的汉族、渤海族、契丹族、室韦族、铁骊族、兀惹族人民共同反辽。他生前还和北宋王朝达成协议,南北夹攻辽军,计划协助北宋收回燕云十六州。宋、金间的海上交通也日益频繁。

    昙花一现的女真文字

    女真文字最早是由一个叫完颜希尹创制的,他仿照汉字楷书,参照契丹文而创制了女真大字。后来,又颁行一种女真小字,是仿照契丹字和汉字的偏旁创制而成,流传至今的女真文已经不多,吉林扶余县石碑崴子屯有一通碑,叫《大金得胜陀颂碑》,是目前最为珍贵的女真文实物。女真文字一直沿用到明代,凡是在女真族地区任职的文武官员,晋京朝见的奏疏、表章,一律要用女真文字书写。

    女真的文学

    在南秀北雄、姹紫嫣红的中国文学的百花园中,女真文学也和其他北方民族的文学一样,以其鲜明的民族化特征,为中国文学增添了新的光采。上乘作品很多,如女真歌谣里的《思嫁歌》、《解纷歌》、《巫歌》等;又如有“女真秀才”之称的完颜勖幸存的作品《东狩射虎赋》等;另外还有海陵王完颜亮的作品《见几间有岩桂植瓶中索笔赋》、《书壁述怀》、《从事出使道驿,有竹则咏之》等。

    女真的音乐舞蹈

    女真族同其他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一样,能歌善舞。创造了反映本民族战斗、渔猎生活及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内容的音乐歌舞艺术,节奏短促铿锵,表现了女真人质朴、奔放、旷达的民族性格。女真舞蹈及音乐有:狩猎舞、萨满乐舞、鹧鸪曲、本朝乐曲、宫廷乐舞等。

    女真的体育游艺

    以女真人为主体的金初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有女真人风格,又不断吸收其他民族和中原汉民族的体育活动营养,为促进中国体育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女真的体育游艺形式有:骑射、马球、角抵、棋弈、嘎拉哈等。

    金国衰落

    1234年,在蒙古人的有力打击下,盛极一时的金国土崩瓦解。先前徙居中原、华北和辽东的女真族迅速被同化。而那些留居在故地的女真族,一夜之间作鸟兽散,重又分散为众多的部落,接受来自元朝新政权的统治。

    金亡后至明初面貌不甚清晰的女真

    元代文献中的女真族,有女直、水达达、吾者野人、乞列迷、骨嵬等别称。由于古籍对金亡后至明初这一时期的女真族语焉不详,故今学术界对水达达、吾者野人、乞列迷、骨嵬是否是女真族,看法不一;有的认为水达达是属“蒙古语族的蒙古人”,兀者野人和乞列迷也都不是女真;有的说元明两代的骨嵬是指新迁入今库页岛的爱奴人。

    农业多元,渔猎为主

    元辽阳行省地区内的女真社会生产,农业已有一定发展,但狩猎、捕渔业仍占重要地位。由于诸支女真人所居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很大,故上述几种生产在各支女真社会中比重不一。有的已以农业为主,兼事渔猎;有的农业已出现,但主要以渔猎为生;有的还完全靠获取天然产品生存。

    反抗元朝的压迫

    对女真人的民族压迫和经济掠夺,迫使多次起兵反抗。元世祖时,“女直”与水达达趁乃颜叛乱之机,与乃颜“连结”,反抗蒙古贵族的统治。元末,有居于辽东的女真人锁火奴兴兵起义,宣称为“大金子孙”,虽都被蒙古贵族镇压下去,但冲击了元王朝的统治,加速了元朝的灭亡。

    元朝女真与高丽人的关系

    不少女真人和高丽人长期交错居住,一直存在着密切的交往关系。女真人从高丽人方面学得先进生产技术和易得耕牛、铁等生产、生活资料,高丽人则从女真方面换得生活所需的皮货等物品。杂居的地区主要有两处:一是合兰府境内(今朝鲜咸镜南、北道地区),直到明初,这里还是“女直、鞑靼(即水达达)、高丽人”共同生息的主要场所。

    明朝女真族的分化和重组

    明朝先后设辽东都司25卫,奴儿干都司384卫,统辖整个东北地区。女真族分布在松花江以东,黑龙江下游以西,濒临日本海,南界朝鲜半岛的广大地区。明初,依照分布区域,明政府把女真族划作三大集团,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

    建州女真

    建州女真,以原渤海国建州为部名,分布在长白山、牡丹江、绥芬河之间,以今吉林珲春县、黑龙江宁安县为聚居地。正统七年(1442),明朝设建州左卫、建州右卫,与建州卫合称“建州三卫”。清太祖努尔哈赤即是建州女真族人。

    海西女真

    海西女真,沿用元代地名,因居地在东海之西而得名,分布在松花江下游的吉林扶余县至黑龙江阿城县一带。海西之名,始见于元代,泛指海西诸卫的女真人。海西女真有哈达、辉发、乌拉、叶赫四部,又有山夷、江夷之分。山夷依山作窟,即熟女真完颜种;江夷居黑龙江,即生女真。哈达、叶赫属山夷,而辉发、乌拉则属江夷。后迁至呼兰河流域,呼兰与呼伦(扈伦)为音转,又称呼伦四部。17世纪初,为努尔哈赤所吞并。

    野人女真

    野人女真,又称东海女真、东海窝集部,同样是沿袭元代旧名,是女真中比较落后的一部分,故冠以“野人”之称,分布在黑龙江中下游两岸及乌苏里江以东。分为萨哈连、呼尔哈、瓦尔喀、库尔喀四部。而呼尔哈部,是建州女真的老家所在。后来,留居原地的仍为呼尔哈部,而迁走的就是建州女真。

    女真的婚姻制度

    一夫一妻制是明代女真的主要婚姻形式,但已出现一夫多妻制,也残存群婚制。过多妻生活的,多为部落首领和富有户。像建州卫酋长李满住有三妻。残存群婚制的,主要是处于边远地区的一些东海女真部落。乞列迷人“若娶其姊,则姊以下皆随为妾”;与苦兀相邻的部落里,流行朋友至家,“馈之艳妻,去则归之”。当然,在建州、海西女真社会也有群婚制残余,如建州女真人嫁娶“不择族类”,有父死子妻其后母,兄死弟妻其嫂之俗。

    女真的丧葬

    人死,建州女真是停丧于家,杀牛以祭,3日后择向阳处葬之。葬时,有将死者生前所穿衣服及乘马随葬之风,随葬马是杀后去其肉而葬其皮。海西女真流行树葬(风葬),择大树置尸于上,随葬之马皮、尾和脚及生前所用弓箭等物挂于树。东海女真诸部落葬俗比较原始,除有树葬外,苦兀人父母死后,去其肠胃,将尸体曝晒干,出入背之于身,饮食必祭,3年后才“弃之”。

    女真的宗教

    明代女真普遍信奉萨满教,认为万物有神灵。在诸种神灵中,尤尊崇天神,凡遇大事必祭天。祭天前后皆“斋戒”。还有于月望祭七星的习俗。佛教在女真社会里已有传播,1417年(永乐十五年)明在建州卫置僧纲司,以女真僧人塔儿马班为都纲。永乐年间,明还在奴儿干都司所在地建永宁寺,说明东海女真中也有信佛者。

    从女真到满族

    正统七年(1442),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在明朝统治下形成一个强大的部落。“建州三卫”的出现,标志了满族主体部分的形成。在女真族的旗帜下,不止是女真各部,还有赫哲族、鄂伦春族、锡伯族的先民们,也采用了女真族的名号。15-17世纪,满族已成为一个新的共同体。所以,满洲之为族称,是以建州、海西女真为主体,同时又包括了大部分野人女真,当地的汉族、蒙古族和别的民族,也是构成满族的重要因素。

    §§§第二节天命汗

    努尔哈赤(1559-1626),天命汗,清太祖,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浒河部赫图阿拉城。1616年,即明万历四十四年在赫图阿拉创建“大金”朝,在位10年。病逝于叆福陵隆恩门鸡堡,终年68岁。后葬于沈阳福陵(今沈阳东陵),庙号“太祖”。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英雄少年多磨难

    努尔哈赤幼年丧母,继母那拉氏刻薄寡恩。家里并不和睦,兄弟们闹着分家。父亲塔克世听了继母挑唆,给他的产业极少,不够维持生活。努尔哈赤青少年时代吃尽了苦,挖人参、采蘑菇、拣榛子、摘木耳、拾松子,然后将这些东西运到抚顺马市去卖,以此来维持生活。在他25岁那年,更大的不幸降临了。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同时死于明军攻城的炮火。

    努尔哈赤的黄金肉

    少时的努尔哈赤曾经流落辽宁抚顺等地方,在一个女真部落首领家当伙夫。有一次,这位首领宴请宾客,他选定部落中一位善烹调的女仆司厨,由努尔哈赤做帮手。后来女仆突然晕倒,此时,外厅正等着叫上最后一道菜,帮手努尔哈赤见状,急中生智,忙将切好的里脊肉裹上蛋黄液,入油锅迅速翻炒后装盘送上,首领尝后,觉得特别好吃,宴毕问起原因,侍者实情相告。首领听了很高兴,又传来努尔哈赤问菜名,努尔哈赤称之为“黄金肉”。

    未立业先成家

    万历五年,十九岁的努尔哈赤遵父母之命与佟佳氏佟春秀成婚,开始自立门户(佟佳氏是抚顺的大户人家,以经商为业,佟春秀的堂弟就是清王朝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佟养性,这是后话)。第二年生长女东果,隔了两年生长子褚英,再隔两年生次子代善。虽说妻子娘家家境殷实,但婚后的生活还是要靠采猎维持。

    努尔哈赤人生的转折点

    万历十一年,明军进攻屡范边境的阿台驻地古勒寨,李成梁在古勒寨降顺后,引诱城内人出来,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格杀。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在混乱中也被攻陷古勒寨的明军误杀。明政府自知这件事做得理亏,遂将努尔哈赤祖、父遗体送还,并让努尔哈赤承袭了祖父的都指挥使官职,努尔哈赤自此登上权力舞台。

    努尔哈赤一役中两箭

    明万历十二年,努尔哈赤率军与董鄂部交战,酣战中敌军之中一个叫鄂尔果尼的兵士一箭射中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反手拔下箭支,搭弓射了回去,并未射中鄂尔果尼。不多时另一敌兵罗科又弯弓搭箭,射向努尔哈赤,箭弩贯穿铠甲,正中脖子一侧。受到重创的努尔哈赤拄着弓慢慢从马上下来,连饮水数斗,稍稍休息了片刻,简单地包扎后又继续冲锋陷阵,此时士气鼓舞,激战之下终于攻下了城池。

    死磕尼堪外兰

    万历十一年五月(1583年)努尔哈赤率领部众攻打尼堪外兰,攻克图伦城,尼堪外兰逃走到鹅尔浑。1584年正月向李岱驻守的兆佳城(今辽宁新宾下营子赵家村)发动攻击,取胜并生擒李岱。1586年努尔哈赤攻克鹅尔浑,尼堪外兰逃到明朝领地。努尔哈赤请求明边吏押还尼堪外兰,并将他处死。

    满族人忌服狗皮、忌食狗肉

    辽东总兵李成梁欲诛杀努尔哈赤以除后患,努尔哈赤则在李成梁小妾的帮助下骑着大青马带着大黄狗连夜出逃,李成梁随即派兵追击,射杀了大青马,努尔哈赤急中生智逃入河边芦苇中,因过度疲劳而睡去。明兵放火烧荒,大黄狗见主人不醒,就跳到河中浸透全身,再跑到他身边,把苇草淋湿,大黄狗反复这样做,努尔哈赤才得救,而大黄狗却劳累至死。努尔哈赤于是发誓,再不食狗肉。于是满族的老百姓也追随效仿,便有了今日之“忌服狗皮,忌食狗肉”的满族传统习俗。

    征服建州八部

    努尔哈赤征服建州八部用了十三年,这个过程始终伴随着血腥和杀戮。有了较为稳固的武装割据根据地,握有建州500道敕书,为他推行“远交近攻”政策,进一步扩大武装割据势力奠定了基础。但是这时努尔哈赤的实力,还远远不够到与明廷分庭抗礼的程度。

    斩克五十向明朝表“忠心”

    札木河有个名叫克五十的女真人侵掠明柴河堡,朝廷下令建州卫逮捕克五十。努尔哈赤抓住机会,立即“斩克五十及被掠人民以献”。这个事给明朝边将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这时,努尔哈赤再派出使臣马三非,借机重申祖父有助剿阿台之功,要求为自己升职。明庭认为努尔哈赤“斩叛夷”、送还人口,于是任命努尔哈赤为都督佥事官。

    成为明朝的“龙虎将军”

    叶赫部联合九部联军,进攻建州,结果大败而归。辽东边官历来扶植哈达部,对叶赫部很反感,认为努尔哈赤有“保塞功”,援王台为先例,经总督侍郎张国颜奏请,于万历二十年晋升努尔哈赤为“龙虎将军”。

    暂罢兵戈,麻痹明庭

    万历二十三年,李朝边官杀害入侵渭原地区采参的建州人,而这时李朝的精锐部队都调到南方抗倭去了,北部、西部兵力空虚,形势对努尔哈赤十分有利,努尔哈赤本欲发兵报复。但努尔哈赤在军事割据势力膨胀后,担心朝廷进行干涉,而自己羽翼未丰,为麻痹朝廷,他做出一副恭顺的样子同意和解,为此得到优厚的赏赐。

    朝贡明庭

    为表“恭顺”,努尔哈赤曾先后于1590年、1592年、1593年、1597年、1598年、1601年、1608年、1609年多次亲自进京朝贡。他的弟弟舒尔哈齐也于1595年、1597年、1606年、1608年四次进京朝贡,同时他命令已经统一的建州部原有各路都督继续代表建州入京朝贡。在“示弱”的同时得到丰厚的经济回报,努尔哈赤的算盘打得十分精明。

    起兵反明

    1618年4月13日,努尔哈赤在兴京“告天”誓师,宣读了与明朝结有的七大恨的讨明檄文。1619年三月,明征集十四万军队讨伐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掌握有利战机,集中兵力,“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在萨尔浒之战,大败明军,歼灭明军约六万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之后,智取开原和铁岭,使明朝在辽东地区失去了御守后金西去的屏蔽。

    七大恨

    明朝无故杀害努尔哈赤父、祖;明朝偏袒叶赫、哈达,欺压建州;明朝违反双方划定的范围,强令努尔哈赤抵偿所杀越境人命;明朝派兵保卫叶赫,抗拒建州;叶赫由于得明朝的支持,背弃盟誓,将其“老女”转嫁蒙古;明当局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垦种之柴河、三岔、抚安之地,不许收获庄稼;明朝辽东当局派遣守备尚伯芝赴建州,作威作福。

    努尔哈赤十二谜

    先世之谜、姓氏之谜、身世之谜、幽弟之谜、杀子之谜、族名之谜、八旗之谜、建元之谜、大妃之谜、叶赫老女之谜、炮伤之谜和遗诏之谜等。

    八旗制度

    努尔哈赤利用女真原有的狩猎组织形式,创建八旗制度。规定:每300人设一牛录,五个牛录设一甲喇,五个甲喇设一固山。固山是满洲户口和军事编制的最大单位,每个固山有特定颜色的旗帜,所以汉语译固山为“旗”。原有黄、白、红、蓝四旗,后又增添四旗,在原来旗帜的周围镶边,黄、白、蓝三色旗镶红边,红色旗镶白边。这样,共有八种不同颜色的旗帜,称为“八旗”,即满洲八旗。

    用兵如神的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戎马生涯长达44年,用兵如神。他缔造和指挥的八旗军,在17世纪前半叶,不仅是中国一支最富有战斗力的军队,而且是世界上一支最强大的骑兵。努尔哈赤统帅这支军队,先后取得古勒山之役、乌碣岩之役、哈达之役、辉发之役、乌拉之役、抚清之役、萨尔浒之役、叶赫之役、开铁之役、沈辽之役、广宁之役和觉华岛之役12次大捷。其中古勒山之战、萨尔浒之战、沈辽之战、广宁之战和觉华岛之战,为其精彩之笔。

    努尔哈赤的军事谋略

    努尔哈赤在军事谋略上,在指挥艺术上,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围城攻坚、里应外合、铁骑驰突、速战速决,体现了高超的智慧。他在萨尔浒之战中,采取“恁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就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兵略,成为中国军事史上集中兵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把军事演练成艺术

    努尔哈赤在军队组织、军队训练、军事指挥、军事艺术等方面的作为,都可圈可点。特别是他在作战指挥艺术上,对许多军事原则,如重视侦察、临机善断努尔哈赤御用剑、诱敌深入、据险设伏、巧用疑兵、驱骑驰突、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一鼓作气、速战速决、用计行间、里应外合等,都能熟练运用并予以发挥,丰富了中华古代军事思想的宝库。

    萨尔浒大捷

    萨尔浒之战本由明方发动,努尔哈赤处于防守地位,然而该役竟以明军之惨败而告终,并由此成为了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此役之后明朝对后金之战略态势由主动变为被动,明帝国于东北地区的藩篱逐渐丧失,日后虽调兵谴将、征加粮饷却再也无法获得对后金的战略主动权,并直至王朝覆灭。

    妥善处理与蒙古的关系

    努尔哈赤兴起后,对蒙古采取了既不同于中原汉族皇帝、也不同于金代女真皇帝的做法。他用编旗、联姻、会盟、封赏、围猎、赈济、朝觐、重教等政策,加强对蒙古上层人物及部民的联系与辖治。后漠南蒙古编入八旗,成为其军政的重要支柱;喀尔喀蒙古实行旗盟制;厄鲁特蒙古实行外扎萨克制。其联姻不同于汉、唐的公主下嫁,而是互相婚娶,真正成为儿女亲家。

    贵族共和制

    努尔哈赤在44年的政治生涯中,不断地推进社会改革。在政权机制方面,他逐步建立起以汗为首,以五大臣、八大贝勒为核心的领导群体,并通过固山、甲喇、牛录三级组织,将后金社会的军民统制起来。尔后,创立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制——并肩同坐,共议大政,断理诉讼,举废国汗,即实行贵族共和制。

    决策迁都沈阳

    天命十年即天启五年(1625年),努尔哈赤决定迁都沈阳,但遭到贝勒诸臣反对。他批驳说:沈阳形胜之地,西征明,由都尔鼻渡辽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日可至;南征朝鲜,可由清河路以进;且于浑河、苏克苏浒河之上流,伐木顺流下,以之治宫室、为薪,不可胜用也;时而出猎,山近兽多;河中水族,亦可捕而取之。于是迁都。

    建立后金政权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作为一个僻处边境一隅的满洲族首领,以赫图阿拉为中心,参照蒙古政权、特别是中原汉族政权的范式,登上汗位,建立后金。从此有了巩固的根据地,以支持其统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尔后,他克沈阳、占辽阳,夺广宁、据义州。都城先迁辽阳,继迁沈阳。

    爱新觉罗的美丽传说

    相传有三个仙女在池中沐浴,一只神鹊衔来一枚果子,落在三仙女的衣服上,仙女爱不释手,把果子放入口中,吞进腹中,从而有了身孕,生下一个男孩,男孩相貌奇异,而且刚出生就能说话,仙女告之,他姓爱新觉罗,名叫布库里雍顺。布库里雍顺也就是清朝皇帝的祖先。

    努尔哈赤姓氏之谜

    关于努尔哈赤的姓氏,文献记载,稗官野史,杂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一团历史之谜。据文献记载就有六种说法:认为努尔哈赤姓佟、童、崔、雀、觉罗、爱新觉罗。清朝皇室祖先以神话为名,认为其姓氏“爱新觉罗”原系天赐。努尔哈赤的姓氏之所以谜团重重,原因在于,满洲开始没有文字,没能留下原始的满洲文献记载。

    晚年的错误

    努尔哈赤晚年,特别是进入辽河平原以后,实行了一些错误政策——大量迁民,按丁编庄,清查粮食,强占田地,满汉合居,杀戮诸生,遭到辽东汉民的反抗,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汉人有的向饮水、食盐中投毒,有的把猪毒死出售,有的拦路击杀单独出行的满人,有组织的武装暴动也此起彼伏。努尔哈赤却没有停止对汉人的奴役和屠杀,继续执行高压政策。结果矛盾进一步激化,人口逃亡,丁壮锐减,田园荒芜,“民将饿死”,寇盗横行。

    郁郁而终

    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为炮石所伤,后袁崇焕派遣使臣带着礼物前往后金营寨向努尔哈赤“致歉”(实为冷言讥讽),请求约定再战的日期,努尔哈赤最后终于“因懑恚而毙”。史料明确记载努尔哈赤是在宁远之战中受了“重伤”,并由于宁远兵败,精神上也受到很大的创伤,整日悒悒不自得。在肉体和精神受到双重创伤的情况下,这位沙场老将终于郁郁而终。

    §§§第三节开国宰辅

    范文程(1597-1666),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卫(今辽宁沈阳)人。清朝初年大臣,是北宋名相范仲淹第十七世孙。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开始为后金政权效力,此后侍奉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顺治帝)、圣祖(康熙帝)四代皇帝。隶属满洲镶黄旗。范文程是清初一代声名卓著的开国宰辅、文臣领袖,被列为中国历史上“十大谋士”之一。

    先祖迁沈阳

    范文程的六世祖名叫范岳,明代初年在湖北云梦县任县丞,洪武年间获罪,于是全家就从江西的乐平县被谪往当时的边陲重镇辽东都司的沈阳卫,范氏自此成为沈阳人。范文程的曾祖名叫范鏓,在明正德十二年考中进士,后在朝廷做官,一直升到兵部尚书,因其为人刚直不阿,受到当权大臣严嵩的排挤,只好弃官离去。

    早年范文程

    范文程是辽东沈阳人,字宪斗,号辉岳,明生员。好读书,灵敏沉毅。曾祖范,明正德(1506年-1521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其兄范文寀一道降后金。得知他是明朝名臣之后,努尔哈赤十分器重他。努尔哈赤攻打辽阳、四平、广宁,范文程一直相随。皇太极即位后仍让他跟随左右。

    戎马之初

    天聪三年,跟随皇太极攻打明朝。进入蓟门,攻克遵化。范文程自己率偏师配合作战,进攻潘家口、马兰峪、三屯营、马栏关、大安口。这5处都为他攻克。不久,明师包围大安口,范文程以火器解围。皇太极率兵进攻永平,留范文程守遵化。明军大兵掩至,范文程力战退敌。范文程以此被授予游击世职。

    劝降明将

    天聪五年八月,皇太极再次进攻明朝,统军七八万围攻大凌河城。初十日,范文程奉汗命,往城之西山一台劝降。明兵“据险死守”,他“单骑至台,晓譬详切”,守兵听后下台投降,其中有生员一人、男丁七十二名、妇女十七人,还有马二匹、牛二十四头、驴二十一头,汗“即付文程养之”。

    劝降孔有德

    范文程益自磨砺,尽心国事,才干日强,识见愈高,迅速博得皇太极宠信。天聪七年三月二十七日,以孔有德、耿仲明欲来降,范文程奉汗命,偕吴赖、白格、塞古德,赍汗谕往探及劝降。五月,孔有德率众来归,范文程遵谕将其部安插于东京,并陪孔有德等人至沈阳拜见天聪汗。虽然文馆至天聪十年三月才改为内三院正式设立大学士,但在此之前,范文程实际上已被皇太极当作类似此职之亲信内臣来使用,经常被召入宫,与汗密议军国要事

    皇太极的左右手

    崇德元年,后金改文馆为内三院,范文程担任内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所管是机密要务。每次范文程被召入宫问计,很晚才能出宫。有时范文程还没来得及吃饭就被召入宫内议事。皇太极让大家推举固山额真(旗主),有人推举范文程,皇太极说:“范章京才能的确能胜此职,但固山额真只管一军之事。我正把他作为我的左右手,你们考虑其他人吧。”

    打造仁义之师

    顺治帝即位后,范文程隶镶黄旗。不久多尔衮率师伐明。范文程上书多尔衮,说:过去伐明,深入后又返回,中原人民一定以为我们没有攻占全国的大志,只是想抢些金帛子女罢了。于是他们与我们不同心。这次伐明,一定要申明纪律,秋毫无犯,把进取中原的打算给他们讲清楚。明官复其职,老百姓复其业,录用贤能,体恤那些孤苦无处投诉的人。

    与农民军为敌

    崇德八年十一月,李自成攻克西安,顺治元年正月,多尔衮为农民军的声势所震慑,连忙派迟起龙为使者跟农民军联系,提出双方“协谋同力,并取中原”的意见,农民军未予理睬。范文程定调子,将农民军看成敌人,说:清“虽与明争天下,实与流寇角也”。

    止嗜杀,安百姓

    范文成提出了两项非常重要的征伐策略:止嗜杀,安百姓。好生者天之德也,古未有嗜杀而得天下者。国家止欲帝关东则已,若将统一区夏,非乂安百姓不可。范文程还到军营起草晓谕明朝吏民文告,写上他的姓名并注明他的官阶。文告把清军进入关内夺取全国政权说成是“为尔复君父仇,非杀尔百姓。今所诛者为闯贼”,并一再表明“师行以律,必不害汝”,要他们见清军时能安下心来并给予支持,共同对付农民军。

    佐理国政

    顺治元年(1644)五月初二日,清军进据北京。此时,百务废弛,社会混乱,人心波动。范文程昼夜操劳,佐理国政。尽管当时头绪纷繁,“畿内甫平,军兴四出,腾布文告,应给军需,事无巨细,皆决于文程”,使他“昼夜立阙下”,“应机立办”,非常劳累。但与此同时,他始终紧紧抓住根本问题,为革除明季弊政,与民谋利,争取人心,开国定制而艰苦奋斗。

    开国要则

    清军占领北京后,范文程提出了一系列开国要则,全部为多尔衮所采纳。例如为崇祯帝发丧,安抚遗民,任用明官,定律令,征求赋税册籍,建议减少赋税等等。清军入关以及建国,多尔衮都是按照范文程的意见行事。一、命令旗兵勿杀无辜,勿掠财物,勿焚民宅,不听命令要处罚。二、吸纳明官。三、为崇祯帝发丧。四、取消明末三饷。

    士心得则民心得

    顺治二年南方抗清斗争基本被镇压下去,范文程上疏,说:“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请再行乡、会试,广其登进。”朝廷又接受了他的意见。当年就举行了乡试。顺治八年,多尔衮去世。多尔衮被控告“图谋不轨”,范文程被革职留任。九年范文程遇恩诏,再授世职,赐一等精奇尼哈番,授议政大臣,监修太宗实录。

    制定税收政策

    尤其重要的是,范文程制定了清朝的税收政策。在连年战争中,农民军将明末的官府饷册通通烧毁,只剩下万历年间的旧册。范文程入京之后,即招集各部胥吏,征求册籍。有人建议于地方搜寻明季新册,范文程拒绝其议,说:“即此为额,尤恐病民,岂可更求。”遂以万历旧册为依据,照此征收田赋。有清一代,田赋基本上没有加派,实奠基于此,这一安抚百姓的制度的确立和坚持,与范文程是分不开的。

    元辅高风

    顺治十一年八月,顺治帝加范文程“少保兼太子太保”,范文程以病辞谢。九月,顺治帝封他太傅太师,允许他的退休要求,派人给他画像。康熙五年范文程病逝,终年69岁。康熙帝为其祠题额“元辅高风”。其子承谟、承勋等,分任总督、尚书等要职。

    大明骨,大清肉

    范文程一生历清四世而佐其三主,为清朝开创江山立下了不朽之功,他的功绩可与汉之张良、明之刘伯温相提并论。但由于范文程是帮助少数民族夺取汉人的天下,以致人们对他的“叛逆”长期怀有某种偏见。范文程称自己是“大明骨,大清肉”,这说明他自己也为此受到过煎熬。

    韬略过人

    范文程面对各种复杂的形势,能够识大体、顾大局,言所当言,为所当为,不仰人鼻息,不随风摇摆。他韬略过人,又能悟移人主,把自己的政治抱负能巧妙地转变为现实,从而为人民的痛苦、社会的退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愧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谋略家。

    有自知之明

    范文程少好读书,颖敏沉毅。投奔努尔哈赤后,对清廷一片忠心,无论换了哪个皇帝,他都有自知之明,所以在他经历的整个清初的三朝四代历史上留下了丰功伟绩。他自己知道他一生所进奏章,多关系到重大的决策问题,所以在他监修太宗实录时,把他草拟的奏章一概焚烧不留,而在实录中所记下者,不足十分之一。他这样做,免得“功高震主”,突出个人。

    范文程的自白

    “一切都将过去。我不可能去干涉后人对我的评价,但我希望在后人给我盖棺定论的时候,能把‘汉奸’、‘叛徒’的字眼去掉。我虽然吃的是满族的俸禄,但我的所想和所做,都是为汉族百姓的切身利益着想,总希望让他们安稳一些,舒服一些,少一点罹难,少一点困难。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民族,我爱我的家乡。当我站在北京的城墙上,向城外广袤的平原瞭望之时,我渴望所有的百姓幸福平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