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的黄昏-两个胖子的表演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导语

    公元755年(天宝14年),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此后,大唐帝国从颠峰跌入谷底并再不复起。唐帝国能走到公元755年这一步,全拜两个胖子所赐。一个是安禄山,另一个是杨太真。

    胖子安禄山

    据说天宝年间,安禄山每次朝见李隆基时,李皇帝都特别优待他,常在殿上为他设置座位,并在座位下放一张绘有金鸡的屏障,当安禄山颠着肚子坐下时,李皇帝都很深情地看这个胖子一眼。当时的太子李亨很看不惯父亲的做法,就歪着鼻子说,皇帝的正殿无人臣坐礼,到了您这里,居然给他那么大一把椅子坐,那个胖子必将会骄傲,必有事发生。

    李隆基以老奸巨滑的笑容对儿子说,这个胖子有奇相,我在椅子下面放的那张绘有金鸡的屏障是一厌胜,“厌胜”你懂吗?就是以某种诅咒或超过福分的享受来制服人或物。

    李亨鼻子不歪了,不但很欣喜,还很惊讶。原来父亲看上去荒唐至极,背地里却是英明得近于阴险。

    但李隆基终究没有压制住安胖子,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以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身份在蓟城(今北京西南)南郊誓师,他挂出的旗帜是“奉密诏讨杨国忠”,起兵“平祸乱”。

    胖子往往都是大智若愚之辈,他给出天下人起兵的理由,是他接到了皇帝的秘密诏书,命他发兵讨伐皇帝的大舅子,帝国第一奸臣杨国忠。

    李隆基在长安接到安胖子造反的消息后,气得死去活来。第一,他以为安禄山永远不会反;第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帝国没有能力调动河西与陇右二师来抵抗安禄山的范阳、平卢、河东三师。他只好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就地防御;紧接着任命他的第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率领大军东征平叛。

    帝国的骑兵永远比不上安禄山的骑兵,安禄山敢咬着牙造反,他的骑兵是最充足的理由。安禄山从北京起兵,所过之处,没有遇到一点强有力的抵抗,这群帝国士兵因为多年没有战争则养成了武器乱丢的习惯。当他们得知安军杀来时,找出来的武器不但不能用,反而还是一累赘。有人干脆就用上了木棒。所以,安军势如破竹,河北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逃或降,或被擒杀。叛军军锋迅速指向洛阳,在洛阳等着他的是封常清和六万临时招募来送死的杂牌军。双方一接触,封常清就抱头鼠窜,洛阳失守。

    只用了三十四天时间,安胖子就攻占了东都洛阳。大唐帝国从来没有遭受过这般的耻辱,李隆基在长安跌足长叹,但无济于事。他已不再是天下的皇帝,他的天下正在被安胖子宰割。

    封常清并非是饭桶,他的确是无能为力,在战败后,他与驻屯陕州的大将高仙芝一起退守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由于二人在与李隆基派出监军宦官的关系上处理不当,被宦官诬陷,李隆基将二人杀掉。另一位骁勇的少数民族节度使哥舒翰统兵奔赴潼关。第二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把狐狸尾巴露了出来,自称大燕皇帝,那个象征着皇帝的龙椅,把他的一身肥肉和万丈雄心全部装下了,他同时命令和他在一根绳子上的史思明经略河北。

    在帝国内部,长安城中的李隆基如热锅上的蚂蚁。在帝国外部,由于安胖子军队没有把河北人民当人看,使得河北人民忆甜思苦,奋起抗争。洛阳失陷后,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与平原(今山东陵县)太守颜真卿同时起兵讨伐安禄山,并号召诸郡响应。

    与此同时,帝国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率领朔方军出师河北,并获得了几次胜利。安胖子所控制的河北诸多地方都发生了叛乱,这些见风使舵的帝国将领又重树唐帜,从而切断了安禄山军队前后方的联络,使家在范阳的叛军将士军心动摇,这回,轮到安胖子如热锅上的蚂蚁了。

    可惜,他的命很好。朝中有人帮他,在他准备向长安进兵时,驻守在潼关的哥舒翰被杨国忠猜忌,李隆基下令要哥舒翰出关送死。哥舒翰还能有什么办法,他对安禄山的骑兵太了解了,正面作战,与这样的军队正面作战,只有死路一条。但这位虽然也是少数民族、可并无造反之心的帝国大将就这样出兵送死去。出兵前,他跟杨国忠说,我们一起进地狱吧。杨国忠看着潼关数万兵马,居然“嫣然一笑”。这位成事绝对不足败事绰绰有余的帝国宰相并不知道、或许也不想知道双方军队的差距。

    天宝十五年六月,哥舒翰与安军在潼关外大战,结果正如哥舒翰所料,帝国军队一败涂地,李隆基仓皇逃往成都,安禄山遣部将孙孝哲入长安,自己仍在洛阳享受生活和仅剩下一年的生命。

    帝国出现了生存的真空,确切地说,帝国表面上是灭亡了。而促成这一成果的就是胖子安禄山,这个曾经被李隆基宠爱的一塌糊涂,拥有着帝国三镇军队的胖子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把帝国的皇帝赶出了长安,使出吃奶的力气逃入四川。

    帝国皇帝李隆基的逃跑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狼奔豕突,而是整个大唐帝国的疲于逃命。安禄山用他的军队告诉了唐帝国,胖子狠起来,才是真正的狠!

    安禄山凭什么能把一个帝国拉到悬崖边?唐帝国为什么可以养虎遗患到这个地步?这一切事情还都应该从安禄山本人说起。

    安胖子当皇帝的时候体重已经达到三百三十斤,今天农村百姓若把猪养到这个分量,就可以拉出去杀掉卖肉了。安禄山是西域人,年轻时曾在唐帝国与少数民族做生意的幽州当过翻译官。不知是翻译官的工资低还是他的确能吃,他经常偷当地百姓的羊吃。有一次偷羊的时候,他被幽州节度使张守圭活捉。按照当时当地律历,他该被处死。可就在行刑前,他大喊了一声:“大夫不欲灭两蕃?若想,我可以助您成事。”两蕃是当时活跃在东北的奚、契丹两个少数民族。

    张守圭就放了他,倒不是因为他相信这个胖子可以帮自己,而是因为安禄山敢说这样的话有些让他十分惊讶。他在张守圭手下做事时倒是很有成绩,但张守圭却不是很喜欢他,原因就是,安禄山太能吃。每顿饭都要吃上别人三天才能吃完的东西,张守圭倒不是舍不得食物,可看到安禄山吃东西时的样子与肥胖如猪的身材,就厌恶非常。

    大概是为了摆脱掉这个胖子,或者是安胖子的确在处理边疆事务上有可取之处,几年后,张守圭举荐他为平卢兵马使。后来,又升任为平卢节度使,接着就是兼范阳节度使,不久,有兼河东节度使,拥有了三镇大军,据有华北、东北广大地区,威势显赫。

    他能得到如此殊荣,是和他自己的“聪明才智”分不开的。

    我们还不得不把安胖子放到唐帝国的大环境下来谈,在唐朝初年,北方的突厥,西方的吐蕃,东北的奚、契丹等族,今天归附帝国,明天就叛乱,给帝国边疆百姓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李隆基称帝并提升国力后,为了解决这一形势,他必须要将这些反复无常的小人彻底压制住。而完成这一事业需要人才,安禄山就是这样的人才。

    安禄山在担任平卢军使时,对两蕃进行了严厉打压,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效,由此而步步高升。事实上,在李隆基主政的唐帝国,安禄山这样的军事天才少之又少。安禄山的军事天份可以从其造反前的一次事件中看出。准备反叛的前两三天,他在家里聚集了十几名大将举行宴会,赏赐给他们大量财物,整个宴会大厅挂满了地图,画有山河险易和攻取进击的各种形势。安胖子发给每人一副地图,命令大将们按所带之地图进攻,并且发威:“违背军令者斩!直抵洛阳。”分派完任务,诸将接受了命令,一句话不敢说就离开了。于是,诸将率兵抵达洛阳,结果如我们所知,一切都按照安禄山谋划的那样实现了。

    但在一个帝国,效力与升官永不能划上等号,安禄山自然还有他的独门绝技。中国历史上每一位成功人士都是一个成功的交际家,安禄山虽然是个文盲,但并不影响他与人的交往,不但不影响,由于没有了仁义道德的束缚,他在人际关系上反而要比其他人更游刃有余。这就是“流氓会交际,走遍东南西”。

    特别是在与两蕃的交往中,他并非是一味地军事打压,他本就是个没有封建纲常的人,所以,他能与敌人成为好友,在他的骑兵队伍里,有8000多士兵就是契丹人。

    “无可无不可”的交际原则让他被帝国的某些人看中很憎恨,“荡气回肠”的憨厚更让他得到了帝国皇帝李隆基的赞赏。

    据说,李隆基曾经指着他的大肚子问他:“你这个胡人的肚里装的什么东西,大成这样?”

    安胖子随口答道:“其他什么都没有,只有一颗忠于陛下的红心!”

    但后来的事表明,他的确一颗红心,却是两手准备。

    还有一次,李隆基命他晋见皇太子李享,他却不肯跪拜,左右侍从催促他跪下,他却拱手肃立,皱着眉头问:“我是胡人,不懂得朝廷的礼仪和规矩,不知道皇太子是什么官?”李隆基居然傻的跟他解释道:“皇太子就是储备君王,我的接班人。我百年之后,代替我做你们的君王。”

    安胖子就叹气说:“我真是比猪还蠢,我以为天下只有陛下您一个人,谁想还有个储存的君王。”但他还是给李亨跪下叩了头。李隆基哪里听过这样的奉承话,早就高兴得人仰马翻了。

    但是,李隆基看好安禄山并非是安禄山的拍马屁功夫出神入化,也并非是安禄山用他肥胖的身体跳出的美丽舞蹈,更并非是安禄山与自己的爱妃杨玉环关系融洽,而是另有原因。

    首先,安禄山的确能为帝国的稳定做出贡献,安胖子在东北长大,便于在东北复杂的民族地区发挥作用,这是安禄山被屡屡升官的重要因素。其次,安胖子对太子李亨并无亲近,李隆基对安禄山很放心。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安禄山与帝国将相之间矛盾重重。李隆基就是利用这些帝国重臣互相牵制,平衡各种力量,稳定自己的皇帝位置。

    当时朝中宰相是李林甫和杨国忠,李林甫并不安分,一直想扩展自己的势力,而安禄山对李林甫并无好感,这就成了李隆基对付李林甫的一个筹码,另外,安禄山与其他节度使的关系也不好,做皇帝的最忌讳的就是下属成铁板一块,危害自己的地位。无疑,安禄山是李隆基宠爱的最佳人选。

    因为这种过度的宠爱,使得安禄山领三镇军马。当时,帝国边兵49万,而安禄山三镇之兵就有18万,中央禁军仅13万。而且,禁军由于继承了猪的本性,其作战能力根本就不是边兵的对手。这从后来安军的长驱直入可得到证明。

    公元757年(至德二年),几乎已成了瞎子的胖子安禄山在床上正欲休息,他最信任的侍从李猪儿踹开房门,持刀冲向他。安胖子去摸刀,可惜摸不到,转身欲下床,却因为身子太重,翻不动。就像一头被绑的猪一样,他被李猪儿砍了两刀,死掉了。

    这一年距他造反称帝才两年不到,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他享受到了一个男人该享受的一切。这个胖子虽然肚子过膝,但绝对不影响他对女人的热恋,李猪儿就是他热爱女人的牺牲品,为防他越轨,他把李猪儿阉了。同时,他犯了许多皇帝都犯的错误,在自称“雄武皇帝”之后,他对段夫人极端宠爱,便想将其子庆恩立为太子。他的糟糠之妻康氏所生之子安庆绪,见地位受威胁,便与李猪儿等定计杀父。结果,李猪儿怀着满腔怒火把安胖子杀掉了。

    安禄山是死掉了,但是他的儿子和他的兄弟们一直在与帝国针锋相对。唯物主义历史学家说,安胖子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虽然在安禄山死后五年被平定,但安史部将势力并未消灭,藩镇割据局面由此形成;中原战乱地区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吐蕃对唐的侵扰也日益频繁,唐朝国力大为削弱,其全盛时代也从此结束了。

    为什么会闹得这么大,仅仅一个安禄山和十几万骑兵就能闹得这么惊天动地吗?背后还应该另有故事。

    故事的主角就是杨国忠,在谈他之前,应该谈另外一个胖子,她,就是杨玉环。

    胖子杨玉环

    如果用今天的至少一百种角度来研究杨玉环,所得出的结论都应该是一个:她是冤枉的。虽然,李隆基宠爱她而不理朝政,但她并没有参与朝政,她只是以一个女人的身份享受着男人给她的爱情。但是,我们不得不说,她一点都不冤,因为判定一个人是好是坏,在中国帝制时代,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一人得道,仙及鸡犬。

    杨玉环“得道”并无过错,但她带上天的鸡狗惹了祸,溯本追源,她仍旧是祸害。很不幸,如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她的鸡狗的确惹了祸,并且还是天大的祸。

    唐帝国自开创以来,就以“开放”二字闻名天下,到了李隆基时,这种“开放”被李隆基演绎得渐入佳境。杨玉环本是他的儿媳,却被他抢来当了老婆。无论如何,我也不相信,杨玉环会舍弃一个年轻俊美的老公而爱上一个糟老头子。

    但帝国的开放把杨玉环熏陶成了“跟一个就爱一个”的优良传统的唐朝妇女。从此,她和李隆基演绎出了一场荡气回肠的爱情,直到中原破败,帝国坠落,这段爱情才不甘心地结束。

    杨玉环的死谈不上是悲剧还是喜剧,但她哥哥杨国忠的死对于帝国来讲,绝对可以让人兴高采烈,普天同庆。如果说,安禄山导致了帝国的破败,那么,安胖子造反就是杨国忠拼命逼出来的。

    讲得刻薄一点,杨国忠不过是妹妹杨玉环“得道”后“仙及”的一条狗,此人虽然没有多少能力,但在当上宰相时,已身兼四十余职,皆为帝国的高级职务。

    可是,杨国忠的攀升之路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只在帝国宰相李林甫死后,他才能大摇大摆地在朝中走路。

    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来,帝国的宰相李林甫都是个颇受争议的人物,这个唐高祖叔叔的儿子的曾孙,在李隆基初期不过是个九品小官。在许多人看来,少时不喜求学而好豪侠嬉游之事的他无论如何也混不到帝国宰相的位置,并且长达19年之久。

    但这样认为李林甫的人实在是大错特错,李林甫虽无帝制时代所谓的真才实学,但他有一技之长,并深谙关系学。

    “音乐玩得好”大概是李林甫与生俱来的,李隆基时代,一个人会几样乐器,若碰到好机会,就有可能平步青云。更何况,李林甫是有备而来呢。

    中国人往往靠关系学得到一切,但却往往不敢于和不屑于正视关系学,李林甫就是靠着这门拿不上桌面的学说得到了他的一切的。用必要的“钻营”与必须的“狠毒”和对皇帝时刻表示的忠诚之心,李林甫最终爬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之位。他是一个历史上最合格的奸佞之臣,无人可出其右。据说,他有一种特殊的本事,那就是:用心诡秘,难以窥测,而且做到喜怒不形于色,这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一套硬功夫。

    不过,李林甫能受到李隆基一如既往的信任,的确是他本人确有相当才干。李林甫对行政事务的处理能力,使他成为帝国一个精明的行政官员和制度专家。

    李林甫之所以能够连续担任19年的宰相,有两个原因。第一,他以其行政才能得到皇帝的信任和朝野的畏服,树立了自己的权威。实事求是地说,开元之治在后期的延续,李林甫功不可没,安胖子之所以在他死后两年才造反,固然有杨国忠的“功劳”,但安胖子畏惧李林甫而不敢反叛却是不争的事实。第二,作为让后人创造了成语“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在保护自己权力方面可谓殚精竭虑。他本就是一个不择手段的人,他可以心不惊肉不跳地以阴谋诡计陷害一切有可能得到皇帝赏识,从而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的人。被他陷害过的臣子韦坚、李适之、王忠嗣等一大批得到李隆基信任的文武大臣都是才能卓越之辈。他之所以对这些人下杀手,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人过分接近皇帝,有可能取代自己或者分享自己的权力。

    这样做,对他本人来讲当然是好事,可对帝国来讲,却是糟糕透顶。帝国中央官僚集团被他不断进行的清洗所动摇,许多官员被他的三番五次清洗的残酷所吓倒,或是投靠他,或是默不作声。大批杰出的臣子或被处死,或被流放,这种朝廷缺乏才识之士的真空,必然为缺少才干但擅长奉承阴谋的小人所占据,杨国忠的继之而起,就成为李隆基后期政治的必然趋势。果然,752年(天宝十一年),李林甫死掉。同年,杨国忠代替了他的位置,唐帝国的晦气就开始了。

    杨国忠与安禄山并无杀父之仇,从因果论来看,两人上辈子也没有踩过对方的尾巴。但,杨国忠非要证明安禄山必反,并且通过各种手段逼着安禄山来证明自己的推断。

    原因就是,安禄山十分瞧不起这个靠着娘们当上宰相的他。杨国忠自李林甫死后所做的一件对他自己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就是经常在李隆基面前说安胖子要造反,说得次数多了,李隆基半信半疑。他召来安禄山,安禄山大哭,表示自己坚决不会造反。并且说杨国忠不是好鸟,想要陷害自己。

    李隆基当然不信杨国忠不是好鸟,也不太相信他是好鸟。可对安禄山,他始终是相信的。他让安禄山回范阳,安禄山回范阳后,许多天不出门,装病。不过,他经常问从京城回来的人一句话:“老头子(李隆基)还在吗?”

    这话或许有两层意思,一,老头子死了,他才好去京城捉杨国忠像杀猪一样地杀掉;二,老头子死后,他很可能会失去靠山,而成为被人杀的猪。

    所以,老头子一死,他必须要造反。但杨国忠坚决不让他等下去。755年,杨国忠让人搜寻安禄山造反的证据。对正常人来讲,这不但是一份苦差事,还是一份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的手下和主人一样,都是不正常的。不但找到了安胖子要造反的证据,还把安胖子在京城的家属杀掉了。

    安胖子又惊又怒,他跟手下说,这个姓杨的我呸,当初,老头子让我到长安去当宰相,他怕我分他的权,居然不让。现在又杀我的人,我他妈的气死了。

    他找来人给李隆基写信,并给杨国忠定了二十多条罪状。希望李隆基可以治杨国忠的罪,但李隆基不能。杨国忠在朝中的势力并不差于当初的李林甫,李隆基老眼昏花,脑袋失灵,他很怕按照安胖子的意思去办,会发生意外情况。所以,他并不做。

    安禄山只好起兵,但他当时起兵目的的确是朝杨国忠去的。但杨国忠可不这样认为,他几乎是大喜过望,按他的意思,安胖子终于反了,他的心事终于可以放下了。

    李隆基也认为安胖子是造反,就在杨国忠的忠实建议下,把在京当太仆卿的安胖子之子安庆宗杀了。安禄山得知其子被杀后,嚎啕大哭:“我有何罪,杀我儿子!”

    安禄山只好造反,遂了杨国忠的愿。

    一个人逼反一个人其实并不容易,杨国忠之所以能逼反安禄山,主要在于杨国忠有这样一个能逼安禄山反的地位。

    杨国忠是唐帝国仅次于李林甫的奸贼,但他不如李林甫的治理才能,在心机上也远远落后于李林甫,他之所以能打败李林甫,第一,李林甫快死掉了;第二,他妹子杨玉环在李隆基枕头边帮助他。

    据说,杨国忠宴请朝中大臣时,就叫妓女各端着一种食品,起名“肉台盘”。如果是在冬天,就让妓女围着,叫“肉屏风”。又选肥大的妓女在前边遮风,叫“肉障”、“肉阵”。

    仅从这件事上就可看出,杨国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一个好人至少不会把人不当人!

    和李林甫一样,杨国忠也有一技之长,就是赌博。他在向上攀爬的过程中,也用了各种各样的手段,这些手段当然是卑鄙无耻的。他攀爬的过程之所以很短,还在于胖子杨玉环。历史记载都着墨于杨胖子和李隆基的爱情,却忽略了杨玉环在这个哥哥身上所下的功夫。

    里应外合,往往能出奇制胜。杨国忠能出现在帝国舞台上,并主宰了这一舞台,不能不说有杨玉环的明帮暗助。但是,杨国忠自做上宰相的那一刻开始,就有人认为他必败。这就是他永远也比不上李林甫的地方。

    当时,陕西有一名叫张彖的进士,因为被杨国忠垄断官途,所以不能得到官做。有人劝他去投靠杨国忠,以便获得升官发财的机会。但他不去,说:“你们都把杨国忠看得像一座泰山,可是我以为他不过是一座冰山罢了。一旦天下稍有变化,他就会垮掉,好比冰山遇到太阳化掉一样,到那时候你们就失掉靠山了。”

    果然,不久后,他就在跟随皇帝逃往四川的路上被士兵杀掉了。杨国忠的死已毫无意义,因为帝国已经破败,而杨玉环也在这次兵变中被迫自杀。狗惹的祸,主人也有责任。杨玉环虽然没有在帝国舞台上亲自表演,但她带来的狗已经为她争得了太多面子,以至于把“丧命”都争来了。

    杨国忠是该死还是被冤枉,如果安胖子造反还不能说明问题,那么,在他主持下的二次讨伐南诏之战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唐朝初年,在洱海地区分布着六个较大的部落,史称“六诏”。“六诏”之一“蒙舍诏”(因其在其他五诏之南,又称“南诏”)。在唐廷支持下,逐渐吞并另外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这一切都在帝国的支持下完成的,而唐帝国扶植南诏的目的是为了联合南诏与吐蕃抗衡,以确保唐帝国西南疆的安全。

    可到了李隆基时期,有一次,南诏不知何故而杀掉了朝廷命官。原本,这件事很容易解决,但杨国忠坚决不解决,751年天宝十年,他派出帝国的笨蛋将军鲜于仲通带领8万大军讨伐南诏。鲜于仲通绝不让南诏跟自己求和,南诏只好与吐蕃合并。该年四月,在诏、蕃联军的夹击下,唐军兵败西洱河,八万人只剩下了两万。三年后,也就是安史之乱的一年,杨国忠又抽风似的派出另一个饭桶将军剑南留后李宓带领7万大军进讨南诏,结果又是大败。李宓在这次战争后失踪了,云南从此再不服帝国的管辖。

    两次讨伐南诏之战使帝国丧失了十三万士兵,而杨国忠没有得到任何惩罚,他把帝国军队当成了炮灰,只是因为他想争得一点战功。他死在士兵手里,可算罪有应得。

    无论是安禄山,还是杨国忠,还是李林甫,他们能把帝国折腾得奄奄一息,到底是谁在帮助他们?或者说,帝国的皇帝在干嘛?

    李隆基的功过

    一切事情的关键,都在于李隆基。

    李隆基并不蠢,他前期创造了唐帝国的第二个颠峰就是证明,他后来之所以过上了天昏地暗的日子,原因全在杨玉环身上。一个平凡人为了讨得女人欢心,会竭尽所能。作为皇帝的李隆基在爱情上自然也是个凡人,他对杨玉环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的最基本的表现而已。区别只在于,他是皇帝,他并不需要竭尽所能就能让自己的女人满意,而他付出的则是时间。

    把时间放在女人身上,自然就把帝国置之脑后了。

    李隆基正应了那句话:有大功者必有大过。创造大功的人必有异平常人的思维,而他做起孽来更是异于常人,特别是一个帝国的皇帝。

    据说,李隆基继位不久就在骊山之下进行了一次大阅兵。之后,重用姚、宋,改善内政,社会经济日渐繁荣。李隆基统治前期,边疆战事多如牛毛,并取得了无数次胜利。他所设置的十个藩镇为他的宏伟战略做出了卓越贡献。安禄山所领的三镇就是这十个之中的三个。或许也正因此,李隆基所主持下的唐帝国十分喜欢战争。到了天宝年间,唐帝国十节镇所进行的无数边疆战争都从正面走向了反面。

    追根究底,责任全在李隆基。因为天下太平得太久了,帝国的财力又殷盛不衰。李隆基和他手下的那些少数民族节度使们都有邀功之心,都想把周边的少数民族或是剿灭或是收编。从皇帝到宰相到镇将,大家都象中了战争魔一样,无端挑战,借战争以甘圣心,借战争来邀功请赏。

    事实上,开元盛世之所以称为盛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帝国的军力能让人刮目相看,帝国的边疆能稳如泰山。“穷兵黩武”与“开疆拓土”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回事,之所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表述,全是后人的无理取闹。

    李隆基对大唐的第二个盛世,功不可没,他在对藩镇节度使的问题上,也不是没有防备。就在他和杨贵妃谈情说爱时,对日益崛起的藩镇采取了许多措施,以压制他们的势力。比如军队调动,节度使调任,设置力量均衡的机构,使之相互牵制,便于自己居中驾驭。这在短时间内的确起到了效果,但安禄山还是崛起了,以三镇节度使的身份崛起。

    李隆基在对待安禄山的问题上完全没有错误,首先,他并不是完全信任安胖子,这从他给安胖子设置巫术就可以看出。其次,他需要安胖子这样的人来保卫帝国东北的安全,而安胖子的确是这方面的专家。再次,他以为自己能驾驭安胖子,在天宝十年正月二十日,安胖子生日,他和杨贵妃赏赐了安胖子许多生日礼物。三天后,杨玉环召安禄山入内,从此后,宫中人皆呼安胖子为禄儿。

    我们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知道,李隆基是想用杨玉环的亲情来制衡安禄山。唐帝国的女人们往往都在必要时候出面为自己的男人做点什么,太宗的老婆、高宗的老婆都是这一典范。如果说这个时候的安禄山正有反意的话,那他简直就不是人。一切都因为战争,如果没有整个帝国上下的好战分子,节度使制度完全可以废除。

    在对待杨国忠的问题上,李隆基可谓一百个放心,他始终认为,杨国忠是个好同志。这倒并非是李隆基真如后人说言的昏庸无能,信任小人。当时的帝国朝堂上,实在已没有名臣没有君子,被李林甫清洗过的帝国朝堂,都是小人。李隆基老了,思维老化,他已经没有机会和能力来挑选一位如姚崇一样的人物了。

    帝国在他手里破败已是势所必然,即使不是安禄山,也会是其他节度使。只要有杨国忠在,帝国就不可能平安。

    李隆基在逃往四川的时候,太子李亨被当地百姓留下,不久,继位称帝,遥尊他为太上皇。回到京城后,李隆基过上了凄凉悲苦的日子,最后死掉。

    他的一生可谓是一半又一半,前半会做皇帝,并且做得非常出色,后一半不会做皇帝,所以做得非常糟糕。

    大唐帝国在他手中第二次复兴,又在他手中第二次坠落,从此不能复起。他肯定是有责任的,但若把责任全放在他身上,又有失厚道。

    也许,一切事情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就必会出乱子。唐帝国的开元之治太过于完美了,当一切都趋于平静后,固有的矛盾才显现出来。

    唐帝国之所以能两次复兴,无非是它的开放,主要表现在皇帝的开放,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李隆基,在其前期执政时,都有着非常强的自信,他们认为能控制所有的人,所以,他们敢于用人,无论是多么有才能的人,他们都敢拿来用。唐帝国名臣之多,史有所载。

    在臣子的开放方面,帝国的臣子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把帝国的事业当成了自己的事业,为此事业,他们可以付出一切。所以,唐朝多诤臣。或许也正因为这两种开放,李隆基才迷茫地信任上了李甫国,杨国忠,还有安禄山。

    这种自信不但害了他自己,还害了整个帝国。

    李隆基留下来的问题实在太多了,首先是藩镇问题,这成了后来帝国每一位皇帝都绞尽脑汁想要解决但无法解决的问题。其次是帝国臣子的素质问题,帝国从此后再也没有出现一位盛世时的名臣,相反,由于臣子没有把帝国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而出现了党争。最后,就是宦官问题。这的确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无数历史学家都将唐以后的宦官问题归罪于李隆基信任高力士。无论怎样,信任宦官是李隆基的一大败笔,太子李亨之所以在跟随他逃跑时被许多人留下,高力士出力不少。宦官干政从此开始。

    安胖子的造反,让整个帝国蒙受了太大的损失,在经济上,帝国用了两个皇帝才慢慢地恢复起来。经济当然可以恢复,但有一样是永远也不能恢复的,那就是阴影,从此后,帝国的皇帝们无论是教有作为者还是无能为力者,都在这种阴影下,苟延残喘着。

    据说,李隆基在杨玉环死后经常能够梦到这位美人。她在他的梦中跳舞,随着舞蹈结束,李隆基也就醒了,唐帝国的繁荣昌盛也随之而醒。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