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气质与个性-正确认识,接纳自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正确地认识自我:

    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马斯洛是美国的一名心理学家。他所提出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并且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

    对于我们青少年,首先你就要了解自己有什么样的需要。我们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通常而言,生理上一个起码的温饱需要,当然家庭条件好的还会有更高的生活品质的需要;其次,由于生理年龄的特点,有渴望得到爱护的需要,比如父母、长辈、老师的爱护,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安全感;再次,有对结构完整的家的需要,也就是需要一个稳定的归宿。同时,渴望爱与被爱,有自己的喜好,有对家长、师长、同伴,包括异性等爱的自由的权利,也渴望得到他们的爱;第四,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最后,也就是一个人人生价值的最终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

    动机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简单地说,便是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的真正的原因。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比如,你很饿,吃东西,那么造成你“吃东西”这一行为的原因是你自身身体原因,就是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而“你为了考上理想大学而努力学习”,这一行为中,其动机可能有很多,而且原因中也会有主有次,一是为了自身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价值;二是迫于外在的压力,如父母,同伴,就业压力等等。所以不同的活动其动机也会有所不同。

    动机的种类:

    1.根据动机的性质: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有:饥饿、渴、性、睡眠。社会性动机有: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交往动机。

    2.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分: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3.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分: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4.根据动机的来源分: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作为青少年,应该对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做出客观的分析,以便及时调整自己行动的方式方法,使自己的目标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比如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你可能起初是因为对方学习好,想利用对方提高自己的成绩,而并非真正想跟他交朋友。但是,如果你能认真分析一下自己的动机,及其产生的后果,你可能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动机。因为你利用朋友的事情迟早会让人察觉,这样一来,尽管可能你的成绩提高了,但对方或者更多的同伴会因此疏远你孤立你,其结果你不仅失去了很多朋友及其他人对你的信任,同时你也成为一个“伪君子”。

    相反,如果你能及时分析并调整自己的动机,那么其结果则皆大欢喜:一是你的成绩提高了;二是你还因此而获得了一个在知识上、人品上均十分理想的好朋友好知己,也将有益于你终生。可想而知,得与失、利与弊,仅仅因为自己的动机不同而失之千里。

    价值观

    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但是,随着人们的经济地位的改变,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是说,价值观也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俗地讲,价值观就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需求,对人和事的不同观点和看法。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十分迅猛的阶段,同时也是心理、心智发展特别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会从简单的、没有目的的梦想,到有计划、有价值的理想过度,很多人今后一生的追求及从事的职业都跟青少年时期的梦想或理想分不开,他们在那一阶段便开始对人、对事情、对这个社会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做好将来要成为怎样一类人物的准备,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

    但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由于心智发育的不成熟,其价值观的形成往往会受外界社会的影响,并且常常会变化无常,甚至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但如果能及时发觉并得到正确的引导,也可以“化险为夷”。

    有这样一名初一学生,他的父母是做生意的。在父母的影响下,他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商人。在他看来,只要能挣钱,比什么都强,小小年纪就特别现实,凡事都用钱去“摆平”,对人对事也极其冷漠。在学习上,他只喜欢学数学,口算能力很强,用他的观点来说,要当商人数学是基础,而其他学科便“一塌糊涂”。班主任老师在得知这种情况以后,多次找他谈心,告之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商人,除了要学好数学这门基础外,还要有起码的文化知识、做人的常识等等。

    逐渐地,他对自己的认识进行了调整,兼顾了其他方面的学习。大专毕业后,他直接回家帮助父亲经营自己家的生意。后来,他的父母都成了他的“助手”。现在的他,不仅计划着开分店,走出自己的特色,还帮助了许多家境困难的同学完成学业。

    喜欢钱不是错,关键在于能“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是什么改变并影响着这位同学的人生?道理很简单,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看待事物,对自己的整个人生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也就是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并为之努力奋斗。

    能力

    能力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特征(特性)。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凡是与活动有关的,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所有心理特征都是能力。只有那些完成活动所必需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并能使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才是能力。

    通常能力有四种分类:

    1.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2.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3.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4.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每个人的能力及其大小都是不一样的,它除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后天教育和学习影响,并在具体的活动中得以验证。所以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某些能力很强,而有的能力却较弱。比如,有的同学文科好,理科弱,其语言表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逻辑推理能力却较弱。又比如,有的同学模仿能力很强,什么东西一学一模仿就会很逼真,但要他独立完成一件他从没做过的事情,那就比较难了。还比如,有的同学很善于交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可以说是如鱼得水,人缘很好,朋友也很多,可相反有的同学却不善于与人交往,不主动与人交流,甚至害怕与人交往。严重的还会因此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交往恐惧症等。

    有这样一位同学,学习非常努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所有东西都做了详细的笔记,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学习上,可是成绩却一直上不去,为此,他十分苦恼,常常自责,骂自己笨,甚至还做出自残的行为。

    对此,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及时给予了他帮助,同他一起分析原因,结果才知道,他的学习方法很不恰当,以为只要时间用得多,题做得多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但因为学习时间过长,精力不足,效率不高,而且每完成一套题目,也不去深究其中的对与错,便抛在一边,结果,以前做错的,在以后做同样的题目时仍然重复出错。这样一来,自己的信心就不断受打击。久而久之,便失去了自信心,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智力有问题。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他学习中的归纳、整理、反思、消化等能力的不足。经过这样的分析,他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在后来的学习中进步很快。

    我们要善于分析,并认清自己真实能力的大小,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和优势来发展和培养自己,这样才使自己的能力得以真正发挥,个人价值才得以真正实现。

    气质

    气质是个人生来就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明显的天赋性,基本上取决于个体的遗传因素。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根据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的不同结合,把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4种典型的类型,即活泼型、不可抑制型、安静型、抑制型,分别与希波克拉特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所从事的每一项活动都无不体现出我们独特的气质。我们会看到有的人天生就属于安静型的人,不喜欢张扬,对人、对事都显得很平静,不容易激动。这类人心态很平和,不喜欢竞争,但做事情就会显得没有激情,也缺乏果断的决策能力。

    而有的人为人处世就显得很灵活,与人交往积极主动热情,喜欢表现自己,精力充沛,但往往给人一种“网滑”的感觉,而且做事往往有始无终,这类人则一般属于活泼型的。

    还有的人做事往往意气用事,不能克制自己,容易冲动,脾气暴躁,但这类人也有自己的优点,讲义气,做事情果断干练,这类人一般就属于不可抑制型的。

    当然,还有一类人属于抑制型的,这类人缺乏自信心,凡事都往坏处想,把所有的失败或不顺都归结于自身的原因,比如有这样一位同学,在放学路上看到自己的任课老师,主动打招呼,可是因为老师的疏忽没有答应,于是自己便开始胡思乱想,把老师没有搭理他的原因归结为自己成绩不怎么样,长的不够帅等等。于是成天想着这件事情,为此伤心难过,甚至还责怪父母为什么不把自己生得好看一些,而实际上仅仅是因为老师没有听见而已,把极其单纯的一件事情复杂化了。

    但另一方面,这类气质的人安静、内省,情感体验深刻,同时创造力也很强,适合于艺术创作,古今中外很多艺术家、文学家都属于这种气质类型。

    一般而言,每个人都不是单纯的属于一种气质类型,往往是两种及以上的综合体,所以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和分析自己或他人的言行,就不难发现有的时候自己很容易冲动,而有的时候却异常的平和。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正确判定自己的气质类型呢?首先,我们可以从父辈那里寻到根源。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气质是天生的,是人骨子里透出来的”。可见,它跟人的遗传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而言,与其直系亲属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有的人外现的气质倾向于父亲,有的人像母亲,有的还会像父母的兄弟姐妹,还有的会隔代遗传,像爷爷奶奶等,而有的则各取一些特点,但不管怎么样,基本上都与遗传分不开。还有,就是可以进行专业的气质测试。在正确了解了自己的气质类型后,便可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气质了。

    性格

    性格指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物(客观现实)的基本态度及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气质无好坏、对错之分,而性格有。

    性格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个人的“德性”,就是由于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所养成的一种说话行事的习惯。比如我们常说,某某性格内向,因为他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就是少言寡语,独来独往,这种性格可能与他自身的气质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多的可能与其生活背景和经历有关系。比如有的人经历家庭的大变故之后,原本开朗活泼的性格因此变得内向甚至抑郁了。又比如我们常常说某某人性格暴躁,遇事不顾后果,动不动就用武力解决,这主要是因为从小他就生活在父亲对他和妈妈的暴力阴影之下,这对他性格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但我们有时候还会说某某人性格很好,对人热情对事认真,善于处理各种关系,同时还能调节好自身的不足,可能他的这种性格与他的气质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只是他在面对现实生活的时候善于完善自己。

    有这样一位学生,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便离异,他跟爸爸和奶奶一起生活,可爸爸却是一个不学无术,对社会充满敌意,对老人不孝,对子女不问不顾,性格暴躁的人。后来他爸爸再娶,后妈带来一个比他大几岁的姐姐,于是他们的家庭关系变得十分复杂,矛盾重重,爸爸与奶奶的矛盾,他与爸爸的矛盾,他与新妈妈和新姐姐的矛盾以及他爸爸与新妈妈还经常发生矛盾,整个家经常闹得乌烟瘴气。可是他在家里所表现的并不是与家人发生争执,而是唯一的协调者,他想靠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家变得很温暖。尽管很多时候都是徒劳无功,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所以他在学习上也特别努力,一直保持着很好的成绩,他希望自己出息了,能够改变这个家庭的现状。同时,在学校里,他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也是老师的好帮手。不知道内情的人很难想像他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可是他给人的印象却是活泼开朗,乐于助人,成绩优异,孝顺懂事,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可见,人的性格除了受所处的环境的影响之外,更重要的在于自身去磨炼意志品质,做事有目标,找准方向,分清是非对错。

    正视优点与不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意思是说:人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是只知道道理还不行,必须得认真分析自我,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以便更准确地认识自我,更好地设计自我,为培养和完善自我奠定基础。

    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呢?下面,我们仅从青少年这一年龄段可能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的共性做简要的说明,在认识自身特点的同时,了解一下当代青少年在新环境中,性格存在的共性。每个人可以参考这些在个人特点的基础上做深入的挖掘,并以为检查和反思自我。

    ·了解优点

    1.乐观、自我追求的一代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人生定位。我们青少年这一代属于新人类,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是最淡漠理想,也是最注重个性的一代,在我国称之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没有太多的传统文化的记忆,没有刻骨铭心的政治和历史负累。自懂事起,他们就生活在一切靠自己奋斗的社会。与前辈比,他们摆脱了旧体制的束缚,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发展的空间,但也承受谋生就业的风险与压力。他们敢于舍弃稳定,选择漂泊,视野更广阔,思维更活跃,信息更丰富,生活更多彩。

    他们没有父辈那种强烈的进入社会主流的欲望,但却紧紧追逐时尚潮流。他们很愿意与众不同,引人注目。他们不喜欢忧国忧民,成长在一个社会加速发展的时代,没有经历过危机和灾难,却更多分享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因此,他们喜欢把一些局部的毛病理解为全局性的问题,对社会的看法通常也较为积极,对时代的估计也比老一辈乐观。总之,他们更喜欢追求一些具体目标,如生活方式、生活质量、时间支配、个人兴趣和自由度等。

    2.重视物质和精神的一代由于生活条件的不断完善,现在的孩子对经济保障的强调逐渐减弱,而归属、自我尊重和个体自我实现却变得愈来愈重要。这也成为现代孩子的一种价值取向。他们渴望成功,在强调个人价值、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命运由自己主宰、个性洒脱、崇尚金钱而又不崇拜金钱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意识。他们已经成为当代各种时尚潮流的代言人。他们在闲暇的时间中更乐意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社会交往行为讲究互帮互利的原则,较为手段更趋于信息化、现代化。

    3.叛逆和认同的一代

    作为一个新人类,他们没有共同的豪言壮语,没有标语口号,只有各自的喜欢发型、五花八门的服饰和不加掩饰的神情。他们反抗叛逆只是象征。与前几代人相比,如今的青少年拥有更多的自由、金钱和时间,生活方式也远比从前开放。但他们在价值观上有一个惊人的相似,就是对家庭、工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的一致。他们将生活质量与自我实现的追求,与对社会的认同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追求自我实现并保障自身利益已经成为青少年的生活观念和行为选择。

    ②热心公益事务,注重环境保护,愿意帮助弱者。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青少年在参加社会活动上,往往比成年人热心,他们常常带动家长参加一些社会公益事业。他们也比成年人和前一代人更容易接受环保意识。他们热心参与希望工程、扶贫助困、志愿服务工作。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大批的志愿者都来自我们的青少年。甚至,在2008年中国四川的5.12汶川大地震中也涌现出一大批英雄少年。这都是值得我们整个民族自豪和骄傲的事情。

    ③追求三高,即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当代青少年的教育需求越来越高,有调查表明,中国76%的学生表示自己想上大学。另外,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北京市青少年研究会1998年的一项统计,94.3%的北京青少年希望自己学历在大专以上;25.6%的希望自己将来当博士后;91.2%的参加工作后仍继续学习。同时在职业的选择上,他们也往往将高收入放在第一位,把高职位作为奋斗的最终目标。

    4.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代,同时也是需要社会引导的一代

    当代的青少年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有着老一辈和前几辈所没有的优点,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同时,由于受青少年年龄段身心特点的约束,导致他们又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需要我们及时的引导。

    ·正视缺点

    1.缺乏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抗挫折能力,心理素质水平较低

    这一代青少年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再加上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关爱、爱护,他们很难有艰辛生活的体验和锻炼;同时应试教育和望子成龙的重压,又使他们的生活空间难以扩展,这使得他们心理比较脆弱,在面临困难时缺乏一种艰苦的勇气和必要的忍耐力。

    2.早熟和自我中心主义

    大多数新人类表现出了较为强烈的攻击性,喜欢公开批评他人,情绪波动大等等,加上独生子女长期生活在成人堆里,大人之间的礼尚往来、人情世故,他们从小就耳濡目染,从而表现出一种与他们年龄不相匹配的老成世故与早熟。

    3.勤俭节约、生活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青少年的自立和独立生活能力差已被大量事实所证明。现在的孩子依赖性强,表现出某种生理退化的现象。据有关调查显示,20.4%的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28%的人很少帮助家里干活。

    4.人际交往上习惯一种使用功利,互相交换的平等交际

    由于受多元文化的影响,青少年容易不再珍惜天长地久的友谊,而是习惯于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临时性关系。如今的青少年只见过几次面,就可算是老朋友了,QQ聊天代替了谈心,有的还谈起了网恋,一些犯罪分子也就抓住了这样的心理,搞网络诈骗。打电话代替了书信交流,同学间的交往越来越没有深度,越来越没有耐心。过去友情、故居、书信作为一种精神需要,而今的这些在青少年眼里,却像吃饭、睡觉一样仅仅成为一种日常生活需要,就像他们喜欢喝易拉罐饮料、吃肯德基快餐一样,过程被压缩了,他们追求的是付出后的即刻同报。

    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经验与阅历使得他们面对纷繁的社会现实,面对多元的经济体制、多元的价值观念、多元的榜样、多元的信息难以选择。因此,作为青少年的你们要正确认识自我,就要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同时,也要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每个人都有缺点,人首先要学会正视自己的缺点,学会接纳自己的缺点,承认自己的缺点,才能更好地接受自己,对于经过努力可以克服的缺点和不足,要树立信心,并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克服缺点或者把缺点转化成优点。对于有些无法改变或难以改变的缺点,如生理缺陷,应该学会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从各方面深入的分析自己,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我价值。

    轻松一刻:接纳并肯定自己

    有一个叫黄美廉的女孩,从小就患上了脑性麻痹症。这种病的症状十分惊人,因为肢体失去平衡感,手足会时常乱动,口里也会经常念叨着模糊不清的词语,模样十分怪异。医生根据她的情况,判定她活不过6岁。在常人看来,她已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的生活能力,更别谈什么前途与幸福。但她却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靠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她靠手中的画笔,还有很好的听力,抒发着自己的情感。

    在一次讲演会上,一位学生贸然地这样提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有过怨恨吗?”在场的人都暗暗责怪这个学生的不敬,但黄美廉却没有半点不高兴,她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几行字: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

    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

    最后,她以一句话作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读了上面的这个故事,我们都会深深地被黄美廉那种不向命运屈服、热爱生命的精神所感动。是啊,要想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有价值,就必须要经受住磨难的考验;要想使自己活得快乐,就必须要接受和肯定自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