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绪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2012年,从瑞士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颁奖大会上,传来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作家莫言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人的骄傲,是中国文学的骄傲。莫言获此大奖,给国人带来莫大的鼓舞,也带来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着名作家王蒙认为莫言获奖不是偶然的,“他的细腻的艺术感觉,超勇的想象力,对于人民特别是农村生活的熟悉,他的沉重感、荒诞感、幽默感与同情心,他的犀利与审丑,他的井喷一般的创作激情与对于小说创作的坚守,都使他脱颖而出”。[ 王蒙:《莫言获奖与我们的心态》,《读书》2013年第1期,第1页。]

    莫言是一个普通人,也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其大批量“爆炸性”的作品在当代中国文坛引起强烈震动。《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丰乳肥臀》《酒国》……他的小说不仅在产量上让人惊叹,而且在艺术上也是成功的。从语言上看,莫言小说从节律调配到词语选用,从句式选择到标点巧用,从修辞方法到篇章结构,从叙事方式到语言驾驭等,都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他在文学语言的王国里自由驰骋,语言丰富多彩,表达手段多种多样,为文学语言的功能发展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正如美国语言学家霍凯特所言:“文学家的伟大不是用他的风格创新来衡量,而是要看他在语言施加的限制内为表达的自由和多样性开拓多大的阵地。”[ 霍凯特:《现代语言学教程》(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97页。]

    这里,我们打算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莫言的小说语言进行专题性、详细、深入的考察,以期找到莫言运用文学语言的技巧和规律,探寻他运用文学语言的成功之道。

    莫言被称为中国文坛的“怪才”,受到人们的关注,自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其关注度更是日益增长。读者们欣赏他的语言天赋。他的语言所传达的灵动、新鲜感总是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学术界关于其小说作品语言的研究成果也较多。对莫言小说语言关注最多的当数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南教授。她发表了《论莫言小说语言的超常使用》《莫言小说仿拟格使用特色——兼谈仿拟修辞的功能》《莫言小说摹绘格使用特色——兼谈摹绘修辞在新时期小说中的新特点》《莫言小说词语创新得失谈》《语言的变异与创新——莫言小说语言实验阐释》《漫议莫言的修辞追求》《莫言小说词语修辞:选择、变异》和《莫言小说语言“前景化”修辞策略中的平行原则》等论文,对莫言小说语言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专着《汉语修辞的当代阐释》下编“新时期修辞现象研究”中第三章专章论述莫言小说语言中的修辞现象,并从词语的创新使用、仿拟格使用特色、摹绘格使用特色、语言实验得失谈、自造词语的几种形式与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释。从近三十年莫言小说语言研究情况看,主要研究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莫言小说语言特色、独创性和创新性的论述。朱向前在《莫言小说“写意”散论》(《当代作家评论》1986年第4期)中论述了莫言小说语言的独创性,并从长短句的结合、“大小调”结合和“古今中外”的结合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同年,王晓明《在语言的挑战面前》(《当代作家评论》1986年第5期)一文认为:“莫言的叙述语言非常有特色。他似乎是在一种相当放松的状态下讲述故事的,他常常使你感觉到,他并不在乎他写出的词句是否圆熟,是否严整,他只是一心一意要把自己的感觉表达出来,别的什么他都不管。”此文充分肯定了莫言小说语言的特色所在。宋新力在《江南大学学报》1990年第三期上发表《论莫言小说语言的创新》一文,文章从突破传统语言观念,突破常规的表述语言,感觉化的语言,多元化、多转换的叙述视角和贯通全篇的整体象征五个方面论述了莫言小说语言的创新之处。杨联芬在《莫言小说的价值与缺陷》(《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一文中将“陌生的语言”作为莫言小说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2级硕士田甜发表《莫言小说的语言滑变与心理特色》一文,文章认为:“在当代作家中,莫言以语言风格独特和创作理念个性化而着称”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6期)。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江南教授在她的论文《语言的变异与创新——莫言小说语言实验阐释》(《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7月第31卷第4期)中指出:莫言是新时期较早树起反叛语言规范大旗的先锋作家,他的天马行空、汪洋恣肆的语言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实验小说的成就;他坚持个性化写作,用变异手法对语言进行创新实验,依据感觉找语言,用特殊的语言使感觉得到最生动的表现。在词语创新方面,其途径大致有两类:一是用变异手法改造旧词,二是在现有词汇外自创新词。莫言的语言实验提供了许多成功的范例,但也留下一些失败的例证。由此得出的结论与她之前的论文《莫言小说词语创新得失谈》的论述前后相应。麦迪娜·艾海提在《金田》第298期上发表论文《简评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的艺术特色》,该文章简评了此伟大作品的重要艺术特色。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邱晓岚、南瑛在2012年1月的《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论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文章认为,莫言小说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于——喜欢用绚丽的色彩语言表达丰富的主观情愫;善于打破语言约定俗成的惯例,自出机杼,新人耳目;语言叙述风格或诗意浓郁,或酣畅淋漓,或诙谐幽默,或土气十足,斑斓多彩。山东济宁学院中文系周晓静在《小说作家作品研究》2012年第3期上发表了《词语陌生化和莫言小说语言的弹性美》一文,文章从莫言小说言语的个性表达角度对莫言小说语言进行了研究。2012年9月集宁师范学院中文系李秀林在《集宁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试述莫言小说的语言特点——主要以<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为例》。该文以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和《红高粱》两篇小说为例,分析了莫言小说的四大语言特点:一是善于运用颜色词语来写景状物,表达主题;二是雅言与俗语并行,书面语、共同语与方言俚语杂糅;三是多用比喻;四是巧用示现。郭云娟在2013年7月《文学教育》上发表论文——《<生死疲劳>的词语陌生化及弹性美》,文章从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中词语的创新性使用方法分析了其产生的陌生化效果和弹性美。卢云鹏《莫言小说语言的民间特色研究》(《语言研究》2013年第3期)认为,莫言小说具有独特的语言特色,尤其是小说语言的民间特色。文章主要从方言和谚语的使用分析了莫言小说语言的民间特色。

    二是对莫言小说语言中修辞现象的研究。1991年江南教授的着作《汉语修辞的当代阐释》(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等论述了莫言在小说中经常通过超常地活用某个词语、超长地配置句子成分或者修辞格来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她在《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莫言小说摹绘格使用特色——兼谈摹绘修辞在新时期小说中的新特点》,文章强调:“莫言小说在摹绘中总是突出地表现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将对象的特点加以夸张与变形,甚至完全用来幕写幻觉;同时在对人物情态的摹写、在将摹绘与其他修辞手法结合运用方面,莫言小说都表现出非常鲜明的特点。”作者指出:“摹绘格在新时期小说尤其是新潮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主要是强化了某种主观表现色彩,在这个方面莫言的创作具有很大的代表性。”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林阿娟的论文《民间修辞的狂欢色彩——试论莫言小说的修辞话语》(《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10月第9卷第4期)提出:莫言小说因运用充满狂欢色彩的民间话语修辞而独树一帜。江南的《漫议莫言的修辞追求》(《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4卷第4期)指出:莫言是新时期的实力派先锋作家,在新的语言态度规约和导引之下,他对语言的表现力进行了多方面的开掘和探讨,他的艺术感知方式和表达方式,开辟了当代文学的新领域,也为当前的修辞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探索概括地说,不再仅仅关心语言的“说什么”,而更注重语言的“怎样说”,他对于语言审美空间开拓的向度有两个,即:语言浸出感觉,语言的“粗放经营”与集约式叙述。2008年秦雪在《语言理论研究》上发表论文《莫言<红高粱>中的语言变异浅析》。该文章从词语的超常用法、超常改装和奇妙的词语组合三方面分析了莫言小说《红高粱》中的语言变异现象。江南、王萍在《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上发表论文《莫言小说词语修辞:选择、变异》。该文章的研究结论是:莫言在词语修辞上,既遵从语言的既有秩序又不断超越语言规范。一方面他注重选择有声有色的词语,给人以听觉、视觉上的享受;另一方面,当词语进入语境后,为获取超乎寻常的表达效果,莫言又使其在语义、语形两个层面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广东嘉应学院姬凤霞的《莫言小说语言变异审美》(《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8月第22卷第4期)认为,对变异的运用是莫言小说语言的生成机制中最重要的生成方式之一,通过对语言的变异,使有限的语言所传递的语义信息和审美信息增值,成就了莫言小说文学语言绚丽多姿的表现形态。2009年朱冰发表论文——《从释意理论看<酒国>中的比喻翻译》。文章按释意理论的角度从比喻形象的替换、比喻形象的缺失和比喻形象的添加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作品莫言的小说《酒国》中的比喻翻译。云南师范大学张运峰的论文《从艺术语言学视角看莫言小说语言的变异》(《西安社会科学》)2009年第27卷第5期)从艺术语言学的视角分析了莫言小说语言的创新,深刻分析了莫言小说语言创新的艺术魅力。2012年,黑龙江大学颜培贺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莫言小说变异修辞研究》从变异修辞的角度分析了莫言小说语言的变异方式、效果及成因。2013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吴菊香的论文《莫言小说词语超常使用的特点》(《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7期)从词义多变和词语超常搭配两个方面对莫言小说语言进行了探究和分析。吉林师范大学李芳菲的论文《论莫言小说的典型语言特色》(《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7期)总结并分析了莫言小说的典型语言特色,包括他常用的五种修辞,他对方言口语词汇、成语俗语、叠音词、色彩词等的使用,对矛盾性语言的使用和返源格的运用,以及对词语的超常搭配,对混杂式语言的使用等。江南《莫言小说语言“前景化”修辞策略中的平行原则》(《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一文认为,莫言作为新时期着名先锋作家和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小说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情节,而是那汪洋恣肆、绚丽多姿的“前景化”语言。所谓“前景化”是指出于艺术目的,通过语言的变异,将一部分语言从“背景”中凸显出来的修辞策略; 它有“偏离”和“平行”两种形式: “偏离”是性质上的 “突出”,是对常规的背离,“平行”表现为数量上的“突出”,是对常规的强化。就其平行原则来讲,莫言小说语言实验的重要贡献之一是运用“前景化”中的对等原则,在语音、词语、修辞三个层面使用“平行”手段创造特殊的修辞效果,他在这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莫言小说在语言前景化中凸显“平行”原则,其修辞的动因是多方面的,而认知导向及美学原则既是其主要动因,也是其直接动因。2013 年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肖鹂在该年第 8 期《语文学刊》上发表论文《莫言小说移就修辞分析》。该论文从移就辞格方面分析了莫言小说的语言和这种修辞格在体现人物形象方面的效果。李芳菲在2013年4月的《现代语文》上发表论文《浅析莫言小说移就修辞的使用特色》,分析归纳了移就在莫言小说中的使用特色。

    三是对莫言小说语言中色彩词的研究。殷相印在《修辞学习》2000年第1期上发表《莫言小说色彩词的超常运用谈片》一文,从莫言小说色彩词的超常使用方面,阐述了其给人们造成的陌生效果和构筑的丰富多彩的世界。盐城师范学院中文系李尧在2003年12月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发表论文《莫言小说运用色彩词的特点》。该论文写到:“莫言在小说中运用色彩词来绘色赋形、凸现主题意识、实现文学象征,从而形成他自己的一种色调和追求,使色彩词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延伸。”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蒋尊国的论文《美的色彩美的人生——从<红蝗>看莫言小说中色彩词的运用》(《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1月第20卷第6期)指出,色彩词的运用是莫言小说中的一大亮点。南阳理工学院文法学院张娜的论文《用语言描绘生活的画卷——从<红蝗>看莫言小说中色彩词的运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也有同样的看法。潘峰、黄健的论文《论莫言小说作品中的红色词》(《时代文学》2012年4月下半月刊)指出:莫言小说作品大量运用了多种颜色词,而红色词是其运用频率最高的。作品中的红色词在物理、生理属性,社会文化特性和作者个性三个要素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具体的物象,表达了一种生命力量、民族精神、爱与希望和一种沉闷的情绪以及丑陋的事物,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异样的精神世界。

    四是对莫言小说叙述语言的研究,如河北师范大学张献荣的文章《论莫言小说的生命体验》(《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论述了莫言描绘在两种不同的体验时采用的两种不同的叙述方式。在描写直接体验时,他大多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少数用第三人称,这类小说的主人公身上融入了作者自己直接的生命体验;在描写间接体验时,他采用亲属称谓,主人公都是“我爷爷”、“我奶奶”、“我父亲”等,这些人的故事是靠“我”对“家族史”的回忆而断断续续讲出来的。高选勤《莫言小说的叙述语言与视角》(《作家与作品》2001年第11期)从叙述语言对人物视角的统摄、叙述语言随人物视角的转换和叙述语言向人物视角的贴近三个方面,阐述了莫言小说叙述语言与人物视角的关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陈彦馨的论文《莫言小说的杂语性特征》(《安徽文学》2008年第12期)从小说的叙述语言出发分析莫言小说语言的杂语性特征。河南省平顶山教育学院中文系刘秋云的论文《试论莫言小说语言的乡土特征》(《时代文学》2008年第2期)从叙述者的叙述语言和小说中人物的语言两方面, 对莫言小说语言的乡土特征作了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张灵在2009年6月《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上发表论文《莫言小说中的人称使用》,认为莫言艺术创作中使用的第二人称、特殊第三人称和称呼方式以及第一、二、三人称交错混用等多种形式,透露出了莫言对于生命主体精神的发现与表达,理解与沟通。

    五是对莫言小说语言的宏观描述,如2003年黑龙江大学殷树林的硕士学位论文《莫言作品语言研究》,安徽大学语言文字学专业2007届硕士研究生张爱萍的硕士学位论文《莫言小说语言研究》都较为全面地研究了莫言作品的语言。

    六是对莫言小说语言发展走向的研究。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高翠英于2004年在《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1期上发表论文《莫言小说中的回归趋向》,从深层的心理体验和外在的儿童形象及语言呈现指出了莫言小说语言所表现出的回归倾向。这种回归不仅使他的作品超越了具体的感性书写而获得了某种普遍性,而且在艺术上实现了表达的诗意和澄明。合肥学院邹姗姗的论文《成功“撤退”的<檀香刑>》(《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2年3月第16卷第1期)以《檀香刑》为例,分析了莫言迥异于以往的叙述手法和描述方式: 杂语写作,对暴力的独特展现,个性化的语言风格以及浓郁的民间写作特色。文章认为,以上是莫言创作的求变与开拓,是一种另类的“撤退”,更是一次成功的回归。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万鹏飞的论文《试论莫言小说中的前景化语言》(《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28卷第7期)从偏离和平行两方面分析了莫言小说中的前景化语言,用大量篇幅从偏离角度进入文本,同时从平行角度探析了莫言小说语言的前景化,并简略地谈及其中的不足。

    七是对莫言小说语言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广西师范学院中文学院硕士研究生黄萍的论文《莫言小说研究述评》(《新世纪论丛》2006年4月第1卷)认为:莫言是新时期以来极具个性的小说家。其作品的文学史意义与学术价值日益引起研究界的重视。特别是1985年以来,莫言研究在深度、广度、角度、方法和数量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实绩,但也存在着某些不足。文章在历时性的考察中对各个时期研究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作了共时性的归纳与概括。这篇研究述评基本是从文学评论的角度对莫言小说研究情况做了梳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马玲丽的文章《高粱地里的精魂——莫言小说研究述评》于2007年12月发表在《文学语言学研究》下旬刊上。文章以莫言小说创作时间为线索,分期梳理小说研究成果,评价研究得失。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于红珍的文章《莫言研究三十年硕士博士论文综论》(《东岳论丛》2013年第6期)指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专论莫言创作的硕士论文共有158部,博士论文9部,其中不少是研究莫言作品中的语言运用的。

    八是对莫言小说中的语法和语用、语义现象、方言和语言风格等的研究,如广东嘉应学院姬凤霞的论文《从句式看莫言小说语言的民间口语化》认为莫言小说语言具有鲜明的民间口语特征(《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1月第34卷第6期)。中国传媒大学应用语言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侯明午、中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许金玲在2013年8月的《语文学刊》上发表论文《论莫言小说长短句的选择和运用》,从长句、短句的选择和运用对莫言小说的语言进行分析,并指出莫言小说语言中长句式表现为字数多、多用联合结构和修饰语,句子某一成分结构复杂,分句结构层次较为复杂;短句式则表现为字数少、少用联合结构和修饰语句子结构简单、层次分明。2013年4月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国省的硕士学位论文《莫言小说中的脏话现象研究》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了莫言小说语言中的脏话现象,从语义方面对此进行分类,并从审美和文化角度对这类现象进行了分析。2013年阜新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系杨丽丽在该年《文艺评论》第 6 期上发表论文《浅议莫言小说融大雅与大俗于一体的语言风格》,从叙事语言与人物语言的统一、雅俗的统一两个方面对莫言小说语言进行了分析。

    以上只是一个粗略的检索和分类,难免挂一漏万。近来,随着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关注他、研究他的学者越来越多,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莫言热”不断升温,并且将会持续下去。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专题研究莫言小说的语言艺术:

    一、莫言小说语言的语音修辞。即从鲜明的节奏、优美的韵律、精巧的谐音、俏皮的儿

    化、悦耳的叠音和动人的拟声等方面论述莫言小说语言的语音修辞。

    二、莫言小说语言的词语修辞。讨论莫言小说语言中名词的巧用,动词的妙用,形容词

    和其他词类的选用,色彩词、谚语、粗俗詈骂语、成语以及自造词语的运用及其修辞特色。

    三、莫言小说语言的句法修辞。从不同语气句式,包括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把字句与被字句的选择等方面探讨莫言小说语言中的句法修辞。

    四、莫言小说语言的标点修辞。从点号的功能强化、标号的巧妙安排、标点的特殊运用以及其他符号的巧置等方面分析莫言小说语言的标点修辞。

    五、莫言小说语言的比喻。探讨莫言小说语言中比喻的分布、联接方式、类型,比喻的

    本体和喻体特征,影响莫言选择比喻喻体的主要因素等。

    六、莫言小说语言的重叠和叠结。主要研究莫言小说语言中词的重叠、XYY状态形容词

    和拟声词重叠等。

    当然,这几个方面不足以涵盖莫言小说语言的全部。我们的意图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逐步深入、全面地研究莫言小说中的语言运用方法和技巧。

    研究莫言小说语言中的语言运用方法和技巧,依赖于对他的作品语言的深入细致的调查

    和分析。我们以《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力作》(共20册,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中的小说作品(含中长篇和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从莫言语言运用的实例出发,尽量通过语言事实说明他的语言运用方法和技巧,不作过多的理论叙述。因为“事实胜于雄辩”,研究作家作品的语言艺术或修辞技巧,如果没有语言事实作基础,一切都是空话,对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作家及其语言艺术毫无益处。从另一方面看,我们选取六个专题研究莫言小说中的修辞方法和技巧,也只是对莫言作品的语言艺术的局部研究,因而不是全面的,且每个专题中的研究也不是全面的,甚至由于考察的角度不同,有的专题还有交叉现象,希望得到读者的谅解。

    研究莫言小说中的语言运用方法和技巧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觉得有几点值得一提:一是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作品中的语言运用一定有其鲜明的特色和高超的语言艺术,近年来学术界不乏对这些的深入探讨,但是还没有形成共识,也就是说,学者们研究莫言作品的语言艺术,都是出于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发表自己的观点,往往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对莫言作品进行系统地深入的研究,探寻莫言运用语言的一般规律,以给人们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二是倡导语言实际运用研究的一种风气,即研究作家作品,或者说研究文学语言应该从具体在作家作品出发。在修辞学界甚至语言学界,对作家作品,尤其是正活跃于文坛的当代作家作品重视不够。应该说,莫言是当代作家的榜样,莫言所取得的文学成就也值得学者们研究。我们认为,研究文学语言,不能离开作家作品,不能离开作家们鲜活的语言实践,不能离开当代文坛的涌动的语言浪潮,尤其是对当代文坛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更应该着力研究。如果能真正弄清莫言小说语言中的语言艺术,对文学语言研究的贡献应该说是巨大的,意义也是深远的。第三,提高人们的语言鉴赏能力。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小说的语言到底好在哪儿?他的语言艺术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他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和技巧有哪些?人们鉴赏莫言小说语言?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等等,要回答这些问题,除了应具备相关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对莫言小说语言做一次全面的梳理,必须通过他的作品中语言实例,分析了解他的语言实践,从而总结出一些规律,以期使认识更加深邃,理解更加全面,判断更加准确。

    研究莫言小说中的语言运用方法和技巧,是我们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语言学习和实践的需要。从语言教学的角度看,我们应着眼于当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事实的观察和理解。现代汉语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很多新的语言现象,尤其是当代作家作品,是我们考察这些新现象的园地,不注意鲜活的语言事实,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就缺少了一些生气和活力。比如说,我们在语言教学中所使用的例子,如果还是几十年前的例子,还是陈旧、俗套的语句,不仅不能收到教学效果,而且根本反映不出现代汉语的当代面貌。从语言研究的角度看,研究有代表性的作家的语言艺术,是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这个部分,我们的语言研究就是片面的,就是“缺胳膊少腿的”。从语言学习和实践的角度看,研究莫言小说中的语言运用方法和技巧,掌握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使用语言的“秘诀”,对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强化语言运用能力,也是不无裨益的。

    鉴于上述目的,我们组织中南民族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专业部分硕士研究生,组成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课题组,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完成了这部书稿。我们希望它的出版,像一块石头投入莫言作品语言研究的河水,能够溅起细细的浪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