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本该无恨-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当选择、敲定了这部小说集所要收纳的作品之后,我想应该对它们做一次总结式的发言。

    我一直在思考,从事文学创作的目的是什么?当我阅读了一些相关的文献和理论后,我终于确定了一个结论——也是一个长盛不衰的结论:使作者和读者共同获得纯洁和善良的灵魂。而这个结论的根本在于,作者首先要以纯洁和善良的态度面对社会、面对读者、面对自己的心灵。

    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想到了十九世纪杰出的后印象派画家高更,也想到了他于一八九七年创作的一幅大型油画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当时,厌倦了欧洲生活的高更,遗憾地看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秩序被打破,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淳朴的温情和信仰,他要摆脱这令人乏味的世俗生活。于是他来到了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岛,他看到那里的人们过着清心寡欲、悠然自得的生活,他渴望自由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在创作这幅画的时候,高更贫病交加,心情沮丧,极端的愤世嫉俗。然而他却以空前的狂热,夜以继日地工作了一个月,完成了这幅宏伟的传世之作。他说创作这幅作品时就像做了一场梦。当梦醒之后,便道出了作品所要揭示的主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这幅画的构思和意境神秘而富于哲理,画面的右侧躺着一个刚刚出世的婴儿,中央有一个采摘水果的青年,左边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妇人。画面中所有的形象都预示着人类从生到死的命运,同时也是高更多年来对塔希提岛印象的综述。虽然画面的色彩、构图以及人物形象的表现很像神话或者传说,但它表现出,高更面对尚未失去原始面貌的自然风光和那些肤色黝黑、体格健壮、淳朴虔诚、心地善良的土著人的敬重和热爱。他把原始部落视为人类的天堂,在这里他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格斗残杀,没有贫富差别。从中反映出高更内心蕴藏着的浓厚的人道主义情结。

    这幅画之所以被后人称为伟大的作品,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反映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探索。据高更自己说:这幅作品的意义远远超过以前所有的作品;我再也画不出更好的、有同样价值的画来了。在我临终前我已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这幅作品中。其中有我在种种可怕的环境中所体验过的悲伤之情,那么真切而且未经校正,以致一切轻率仓促的痕迹荡然无存,这就是生活本身……

    高更一生徘徊在逃避与追求之间。逃避现代文明的窒息,追求自然与人性的完美结合,为文明本身寻求到了避难所。后人评价他的画作充满了音乐般动人的节奏感,体现着优雅的装饰意味,不受任何外力的干扰和阻挠。

    高更的作品不仅开创了绘画平面化的新语言,也超越了印象派绘画的范畴,成为现代艺术和思想的一座灯塔。这样的“灯塔”,给现实创作中的人们提供了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如果用当今的眼光诠释它也仍不过时,如今的人们依然逃避不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这样一个严肃的现实问题。虽然从字面上看,它仿佛带有某种宗教色彩,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应该如何面对社会、面对他人、面对自己以及“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呢?

    以上道理似乎太简单太程式化了。那么就让艺术作品诠释这其中蕴涵的道理吧。尽管艺作品本身解决不了人们的生存问题,但是艺术作品的思想可以探索人生,激浊扬清,给人类以光明的导向。

    如今,当我的责任编辑拿出清样约我校对书稿时,我才有机会回过头来注视他(她)们,重温他(她)们的喜怒哀乐和音容笑貌。这时候,我仿佛又回到了创作它时的那些个日日夜夜,我笔下的人物也再次回到了我的生活中,真有种旧梦重温的感觉。这样的不期而遇让我欣喜,借此机会,我要对我的主人公们重述高更这位艺术家的思想和他对整个世界的艺术贡献:不断地审视自身,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通过对生活深刻的思考和对艺术的探讨,来获得纯洁和善良的灵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