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入园期,陪孩子顺利走进幼儿园-巧妙应对,让孩子在第一天就爱上幼儿园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应对1 入园第一天,告诉孩子“咱们的分离是暂时的!”

    入园前,孩子通常都是和家人一起度过的。在三年的生活中,孩子已经和家人产生了亲密的感情。因此,当他们要离开家人被送到幼儿园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抗拒的情绪。幼儿园刚开学的那几天更是如此!

    孩子与家人分离时就会表现出焦虑的情绪,这种负面的复合情绪夹杂着紧张、不安、恐惧。在刚刚入园时,大多数孩子都会感到孤独、无助,不想和大人分开,在孩子眼中似乎一分开就是永远的分离。家长只有正确认识到孩子为什么入园会哭,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走出独立的第一步。

    朵朵三岁多时,陈女士将她送进了幼儿园,可是每到早晨该去幼儿园时,孩子就撕心裂肺地哭闹,连续三天都是这样,陈女士既无奈又焦虑。

    第一天去幼儿园的时候,朵朵就一直紧紧拽着妈妈的衣服不放,一见到妈妈要离开就开始哇哇大哭起来,陈女士虽然心有不舍,但还是咬咬牙离开了幼儿园。

    此后,陈女士每次送朵朵到幼儿园,她都很不情愿。开学都一个星期了,朵朵每天还是一到幼儿园门口就大声哭闹。尤其是度过周末后的开学第一天,朵朵更是缠着家长,说什么都不愿意去幼儿园。

    陈女士对女儿的表现感到很为难:“孩子到了这个年纪总归是要去幼儿园的吧!可是,把她送去吧,一听她的哭声自己又心疼。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后来,陈女士将自己的苦恼说给自己的同学听。同学家也有个小女孩,比朵朵大一岁,早上一年幼儿园,作为过来人,同学说:“孩子在刚入学的第一天大多都会哭闹,但只要过了第一天,第二天就会好很多。关键是家长要和孩子强调:“放了学妈妈立刻来接你,咱们只是分开一小会儿。”不要看到孩子哭闹就心疼不已,将孩子交给老师,老师一定会照顾好孩子的。”

    听了同学的话,陈女士心里踏实了很多。每次送女儿到幼儿园临离开前,她都会蹲下来和朵朵说:“妈妈和朵朵的分开只是暂时的,朵朵在幼儿园好好与老师和小朋友们玩,放学以后朵朵就可以看到妈妈了。”渐渐地,朵朵也不再那么害怕去幼儿园了。

    相信大部分刚入园的孩子都和朵朵的情况类似。几乎每个幼儿园在迎接第一天入园的孩子时,都要在门前上演一出“离别”的大戏:“不去,不去,我不要去幼儿园!”“妈妈,你别走,我不要离开你!”“妈妈,你不要我了吗?”……从很远路过,都能听到孩子们在幼儿园门口的哭声。

    在幼儿园门口,我们经常会看到抱着大人不放的孩子;经常会有大人一离开就哭的孩子……如何解释这种现象?作为家长,看着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你要怎样做?有些家长要问了,难道所有孩子在上幼儿园的第一天都会哭闹吗?没错,这些就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一旦孩子与某个人产生了亲密的情感关系,在与对方分离时就会感到生气、伤心、痛苦,不愿意分离。三至五岁是孩子产生依恋的一个高峰期,代表亲子关系的高度发展。通常只要到了三岁,孩子都要进入幼儿园学习和生活,需要离开父母。这时候,每个孩子都不愿跟家长分离,只不过有的表现得明显,有的表现得轻微而已。

    问题出现的原因

    每个家庭在孩子入园前的教育方式不同,使得分离焦虑的表现程度也不同。要想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就要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产生了这样的不良情绪。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孩子不想离开最亲近、最熟悉的人。在入园之前,孩子和家人朝夕相处,家长一手包揽了孩子的全部生活。可是,一旦进入幼儿园,孩子就要接触陌生的环境、老师、小朋友,定会心生恐惧。而孩子还不善于表达,面对恐惧时只能用最直观的表达方式——哭闹。所以,父母一定要明白,孩子入园前的哭闹是正常反应。

    初次离开家,孩子对团体生活不适应。幼儿园和家庭环境是不同的,在家里孩子比较自由,在自己的领域可以随心所欲地活动。但是幼儿园是公共场合,有着规矩的约束,即使是吃午饭、玩玩具,也得等一等、排排队,忽然出现一大堆限制,孩子自然会觉得幼儿园不好玩。如果孩子感到适应不了这样的氛围,就会用哭来表达抗议。

    受周围其他孩子的影响。三岁多的孩子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看到别的孩子怎样他也会效仿。尤其是当他发现很多孩子入园后都像受了很大委屈似的大哭,受情绪感染,他也会跟着哭起来。有些孩子本来没想哭,可是一见别人在哭,自己也就不知不觉地想跟着哭。一旦孩子离开那个悲伤的环境,情绪又会很快恢复正常。

    跟不上大家的进度,心里着急。孩子首次参与团体生活,一旦个人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觉得无所适从。一旦觉得自己跟不上大家的进度,就会产生严重的挫败感,或者心里着急。虽然他们还不知道挫败感的含义,但这种心理体验依然会出现,一旦产生了心理压力,孩子就会因为紧张而不想上幼儿园,就会大声哭闹。

    马老师有办法

    幼儿在成长阶段出现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家长应该正确看待孩子的分离焦虑,积极配合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帮孩子做好入园准备。

    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入园后,老师会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自己洗手、穿衣、吃饭、睡觉、上厕所等。因此,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应该提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自理能力,减少孩子对家长的依赖;如果没有提前做好这些工作,就要配合老师的要求,待孩子回到家里后认真练习。

    给孩子鼓励,激发孩子的入园兴趣。当孩子表现出分离焦虑时,千万不能用语言吓唬,更不能随意说“你再不听话,就把你关进幼儿园,再也不管你”之类的话,因为当孩子认为去幼儿园是种惩罚时,就会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要想鼓励孩子去幼儿园,就要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还要给孩子做出正面引导,如“今天你跟妈妈笑着说再见,真懂事!”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孩子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让孩子对第二天的入园充满期待。

    坚持准时接送孩子,不延误。一般情况下,孩子在入园的最初几天,不仅会哭闹,而且会找各种理由拒绝入园,此时家长一定要态度坚决,不管孩子哭得多厉害,都不要由于一时心软就推迟入园时间或放弃入园。如果无特殊情况,家长应坚持每天接送孩子,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同时,接孩子要尽量早到或准时,千万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幼儿园等你。

    给孩子找个小伙伴,淡化心里的不安。新入园时,如果在同班级中有孩子熟悉的、喜欢的小朋友,他的紧张情绪就会有所缓和,并表现出强烈的交往欲望与持续交往的兴趣,从而感受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淡忘焦虑。因此,家长之间可以多沟通,如果是住在同一小区,可以让孩子相互做伴,一起入园。

    入园小贴士

    孩子入园,家长需调节好心态

    养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谁都无法回避。那么,如何面对孩子第一次那么长时间地离开自己呢?有这么几个方法,可以帮助家长调整心态。

    1.把心里的不安告诉家人,让他们帮忙分析一下。有时自己难以意识到的问题反而是身边的人看得比较清,把他们当作一面镜子,让他们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2.正视自己的不安心理,用合理的方式宣泄出来。如今,对于幼儿园,网络上有很多负面信息,比如老师打孩子等。家长自然会产生不信任感,这时候就要正视自己的不安心理,通过合理的方式宣泄出来,比如找人倾诉,写在纸上并大声读几遍。

    3.从心底告诉自己:上幼儿园有利于孩子的长期发展。当你能接受孩子上幼儿园是件好事之后,你就会欣喜于孩子的成长。家长只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陪伴者,我们既然享受着孩子的爱,就要学会无私地爱孩子。

    4.多和同班的家长聊聊天。孩子入园的心情不尽相同,但家长的心情却大多相似,每位家长都会把不舍写在脸上,找“同病相怜”的家长聊聊孩子,分享经验,大家共同进步。

    育儿是一场饱含诗意的修行,我们各有各的家庭,各有不同的孩子,只有勇于自我成长,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好好陪伴孩子成长。

    应对2 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允许他们带着小玩具入园

    很多孩子在刚入园的时候,整天都会闷闷不乐甚至哭哭啼啼的。在家的时候,孩子有父母照看,有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的呵护,现在孩子要一个人在幼儿园生活,当然会不适应,这时候家长就要想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了。其中可以参考的一个方法就是让孩子带着自己喜欢的玩具去幼儿园。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认识的老师和小朋友还很少,对各种东西都感到比较陌生。为了缓解孩子的焦虑,可以让他们带自己喜欢的玩具到幼儿园,时时相伴的玩具会起到安抚心灵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妈妈是如何和孩子一起度过这段“艰难岁月”的:

    2016年夏天,女儿终于进入幼儿园了,我别提有多高兴了。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我提前做了很多工作,看了很多亲子教育类的书,所以在女儿上幼儿园之前,我们全家就达成了一致意见:不管她怎么哭闹,都不能妥协!

    然而,女儿并没有哭闹的表现,可是一回家就赖在沙发上,耷拉着脑袋,像个蔫儿皮球:“妈妈,我不想上幼儿园,别送我去了……”之后每隔十几分钟,女儿就哼唧一次。之后,她看到我们都不理,竟然说:“我不去幼儿园了!”

    结果,孩子奶奶先坚持不住了,为了安抚孩子,急忙将孩子最喜欢的玩具熊放进孩子怀里。我灵机一动,向女儿提出建议:“要不你带着它去幼儿园,就当是妈妈陪着你。中午让玩具熊陪着你睡觉。”女儿同意了。

    之后,我打电话给他们班主任,我将孩子的情况跟老师做了说明,最后问:“能否让孩子带件喜欢的玩偶去幼儿园?”老师同意了,但要求不要带太大的,不要带有棱角的。

    第二天,女儿便抱着自己心爱的海绵宝宝去幼儿园了。果然,孩子上课安静了很多,这招果然有效!全家一起努力,坚持了一周,女儿终于对上幼儿园这件事“毫无怨言”了。

    分离焦虑症有以下主要表现:经常说梦话、做噩梦、食欲不振、烦躁不安、乏力多汗、免疫力下降等。有的反应比较强烈的孩子,在上幼儿园的第一周里还会出现感冒、腹泻等病理性症状。

    这是孩子在这个成长阶段的正常表现。孩子在刚入园时,第一本能渴求的不是吃、喝、睡这些基本生理要求,而是爱和归属感。这时,就要尽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集体环境,尽快恢复到健康的心理需要结构上来。

    许多孩子从小都是和玩具一起长大的,对某个玩具甚至还有着割舍不下的情结,睡觉的时候还要搂着。如果想减少孩子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就可以让孩子带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去学校。这一点,幼儿园通常都是理解和认可的。这样孩子就会觉得,有伙伴和自己在一起,自己就是安全的、不孤单的。等孩子熟悉了幼儿园的环境、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再慢慢地引导孩子将玩具放到一旁。

    问题出现的原因

    让孩子把平时最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当作最亲近的人陪在身边,孩子的不安得到了安抚,就乐意抱着玩具睡觉了,孤独感也会随之减少,从而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那么,为什么玩具可以有效缓解孩子的焦虑呢?概括起来不外乎三方面的原因。

    孩子可以用熟悉的东西代替依赖感。孩子突然跟熟悉的环境和亲密的人分开,会显示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如果身边有个熟悉的物件存在,就能有效地缓解分离焦虑,让孩子重获安全感。而玩具陪伴孩子一起长大,在很大程度上充当着孩子“朋友”的角色,因此只要让孩子带着“好朋友”去幼儿园,孩子就不会那么孤独和害怕了。

    玩具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还小,很难做到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如果让孩子带着自己的玩具,孩子就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上面,当孩子觉得自己有心爱的玩具陪伴时,也就不会感到孤单了。

    玩具可以让孩子有事可做。孩子刚入园,对幼儿园提供的玩具可能会有一种陌生感,不会主动去玩。让他们将自己的玩具带到学校,当孩子感到无事可做的时候就会摆弄自己的玩具。手头有事可做,他们就不会感到焦虑了。

    马老师有办法

    既然分离焦虑难以避免,那么这一时期会持续多久呢?常规情况下,分离焦虑期一般会持续一周到一个月的时间,但实际上有些儿童由于对环境改变不满,会有意和家长进行长时间博弈,使分离焦虑延长到三年甚至更长。因此,家长应尽早发现并努力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其方法之一就是让孩子带着玩具去幼儿园。当然,利用玩具安抚孩子也是讲究方法的。

    让孩子带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很多家长都觉得毛绒玩具都一样,但在孩子眼中,只有最熟悉、最亲密的那个玩具才能代表最亲近的人,才肯将情感寄托在这个玩具上。因此,在孩子刚入园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这样孩子才会觉得心安,才会把对妈妈的依恋转移到玩具身上。

    舍弃棱角分明的玩具,最好选择毛绒玩具。现在,市场上的玩具有很多,传统的、个性的;柔软的、坚硬的……带什么玩具到幼儿园也是有讲究的!最好带一些毛绒玩具,一则是好搂抱,二则不会伤到人。有些小男孩喜欢的汽车、飞机这类有棱有角的玩具很容易伤到其他孩子,所以最好不要带。在孩子选择玩具的时候,可以引导他们带些毛绒玩具;如果孩子不愿意,要将其中的安全隐患直接告诉他。

    孩子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后,应及时将玩具撤走。让孩子带着玩具上幼儿园仅仅是一种过渡,是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不能长期让孩子带着。一旦孩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如果孩子能够和其他孩子相处了,就要及时撤掉玩具,否则,孩子对玩具养成了依赖就糟了。

    入园小贴士

    不要轻易给孩子换幼儿园

    在孩子正式入园之前,家长要多到园里看一看、问一问,将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定位和自己的期望做好对照。比如,有的幼儿园重视宽松氛围的营造,鼓励孩子自由发展,关注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如果和你的育儿理念相同,就可以选择这样的幼儿园;有的幼儿园提倡早期智力的开发,一入园就会训练孩子逻辑推理、外语、识字等能力,如果你也想让孩子早点接触这些内容,就可以将孩子送到此类幼儿园中。可是一旦孩子已经入园,就不要轻易转园。

    频繁地转换幼儿园会造成恶劣影响。首先,孩子进入新幼儿园后需要跟新的老师和小朋友重新熟悉,幼儿园环境不同、管理制度不同,所有这些孩子都需要重新适应,如此一来就会增加孩子的焦虑感。其次,来回转园,孩子会缺乏稳定感和安全感,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其实,无论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多好,都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出问题就转园,一来浪费金钱,二来损耗精力。

    当然,如果在一开始选定的幼儿园上学令家人和孩子都感到心力交瘁,也可以转园。概括起来,遇到这样几种情形时可以考虑转园。

    1.幼儿园离家太远。如果幼儿园离家很远,接送都很辛苦,上幼儿园成了全家的负担,就可以给孩子换所幼儿园。

    2.幼儿园和家长的目标不一致。如果幼儿园的办园思路和父母对孩子未来发展的设想不同,比如幼儿园强调学知识,而父母则重视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定位产生分歧,在之后的家庭教育中很容易出现问题,这时候就可以考虑转园。

    3.孩子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如果孩子长期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一说到幼儿园就不想去;或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很乖,但回到家里却总是“人来疯”,说明孩子白天过得很压抑。长此以往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不利,这时候就可以转园。

    应对3 给孩子独立适应的空间,家长离园要果断

    在入园初期,尤其是前两天,很多家长都对孩子不放心,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还会在门口恋恋不舍,希望能再多看几眼;有些家长会长时间地在教室门口张望,脸上充满了担忧和不安。可是要知道,家长心里担心,行为上就会有意无意地表露出来。比如,大人之间讨论起担心的问题恰好被孩子听到,将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就会加剧孩子的不安全感。

    作为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克服焦虑心理,千万不要因担心孩子而待在幼儿园门口不走。总是待在外面,一则代表着对老师的不信任,二则是对孩子的不信任,甚至还是对自己的不信任。

    彤彤上幼儿园了,一家人都很高兴,可是每天入园时彤彤都会哭闹不止,而且还会拒绝吃饭、喝水、午休,把嗓子都哭哑了。妈妈每次送她去幼儿园都像一次艰苦的战斗。

    为了了解孩子的情况,等孩子进入教室后,彤彤妈还会逗留在窗外左看右看,迟迟不愿走。等到上课铃响了,彤彤妈依然不愿离开。老师跟她沟通过很多次,可是她却无奈地说:“哎,就是不放心孩子,怕她一直哭闹!”

    老师劝不动彤彤妈,只能先进去给孩子们上课了。站在教室外观望的彤彤妈看着其他孩子一个个活蹦乱跳的,联想到自己的孩子不禁暗自叹息。

    上课时间到了,幼儿园要关门。彤彤妈却站在门卫处不想走,她问门卫:“孩子在幼儿园不听话老师管吗?”门卫说:“孩子刚入园,都会有段适应期,只不过有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但都会适应,很快就会好,不用担心。”

    虽然门卫这样说,彤彤妈依然不放心,看着其他家长将孩子放下后就迅速离开,她心里不禁感慨:“他们怎么就忍心?他们是如何做到铁石心肠的?”

    幼儿园已经给孩子们准备早饭了,老师们忙进忙出的,彤彤妈不好意思再待,便走出了幼儿园。可是,一路上她还频频回头看,甚至心里还想着一回头就能看到孩子跑出来……

    在幼儿刚入园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逗留在幼儿园门口不走,他们或许是担心孩子,或许是担心老师,或许是担心幼儿园不安全……总之,一颗心就是无法落地。其实,孩子哭闹的时间主要在分离时,也就不到五分钟,很快他们就能恢复情绪和小朋友们玩起来了,一旦将关注于分离的注意力转移就不会再哭;即使稍有空闲还会哭,但只要老师哄哄,孩子就不会再哭了。

    家长不要担心,要给孩子适应的空间,不要待在教室外不走,不要让眼泪动摇了决心。作为家长,当你将孩子送入教室的时候,孩子确实可能会四处找你,找不到他们自然就会安静下来;但是如果在人群中看到你的身影,孩子就很可能会向你求救,而孩子最常使用的求救方式就是——哭!

    孩子和大人一样,也需要独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愈发渴望获得自由,因此独处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孩子哭,家长不忍,如果再将孩子抱出来哄哄,情况就更糟了!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给孩子留有希望。入园第一个月最关键,如果一见孩子哭闹就心疼,并因此不送孩子到幼儿园去,孩子只会哭得一次比一次凶,以后更难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问题出现的原因

    孩子们都已经陆续进了教室,可是有些家长却不乐意走,不是徘徊在楼道大厅,就是聚集在教室门口,要不就站在校园里盯着孩子教室的窗户……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孩子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那么送孩子入园后,家长为何不愿意走呢?概括起来,不外乎四方面的原因。

    舍不得孩子,担心孩子哭闹。孩子刚入园,哭闹在所难免,如果家长过于担心就会不愿意离开。家长太重视孩子,舍不得让孩子哭,似乎孩子一哭就受了天大的委屈,恨不得进去安慰孩子。当然,有些孩子还有特殊情况,比如哭的时间太长就会脸红,哭的时间太久会感冒……为了了解孩子的情况,有些家长会偷偷躲到一旁观察,继而不愿离开。

    想看看老师是如何对待孩子的。虽然,在正式上幼儿园之前,家长也会在别人口中打探关于幼儿园老师的评价,但那毕竟不够全面。对于班主任,很多家长都充满了好奇,想看看老师是如何处理问题、如何对待孩子的。

    有的家长喜欢凑热闹。尤其是那些生性爱热闹的家长,看到其他人不离开,自己也不愿走,甚至还担心自己离开后会漏掉什么重要信息,于是就会往人多的地方凑。尤其是彼此之间要是认识,更会聚在一起闲聊半天。

    家长感到很新鲜。看到自己的孩子上幼儿园了,有的家长会感到很新鲜,想在幼儿园里走走看看,于是就会待在幼儿园不走,尤其是公告栏处经常会聚集很多人,看看孩子的餐饮食谱、欣赏一下其他孩子的作品或照片等。想到孩子要在这里生活学习三年,有的家长甚至还会到幼儿园的厨房去看看。

    马老师有办法

    孩子虽小,但也是完全独立的个体,为什么不把独处的机会留给孩子呢?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不要在教室外恋恋不舍。你的这一举动只会勾起孩子不愉快的联想:“难道妈妈不要我了吗?”因此,把孩子送进教室后就不要在教室附近东张西望了,最好的方法是快速离开,相信老师有能力解决问题。

    不要在窗户外面偷看孩子。偷偷站在窗外看孩子只会将孩子的焦虑期延长,不但不利于孩子减轻焦虑感,还会加重焦虑。试想一下:孩子本来已经安安静静地坐在了那里,猛然抬头看到了你,想想看,孩子会是什么感觉?如果你再在窗户那里指手画脚一番,孩子的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最好的方法是快速离开,不要给孩子留“看到大人就哭闹”的余地!

    不要和其他家长逗留在教室外议论。为了了解幼儿园或者老师,有些家长离开时还会聚在一起讨论,例如:一天吃什么?午休有没有老师陪?班主任好不好,会不会体罚孩子……家长心里固然有这样的困惑,也不要聚在一起讨论。想要知道孩子的一日三餐完全可以看看公布栏的通知,一般幼儿园都有三餐表;如果对午睡充满困惑,就是多此一举了,想想看,孩子午睡怎么可能没有老师监督管理?尤其是刚入园的时候?再者,即使刚开始对班主任不信任也不要聚在一起讨论,否则很容易伤了老师的心,应该给他们多一些信任、理解和支持。

    告诉孩子,上幼儿园是他的一项重要事情。把孩子送进教室后,家长应立即离开,不要耽搁,离开时也不能依依不舍,以免把消极暗示传递给孩子。要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他必须上的,妈妈也是必须上班的,但是你还是爱他的,一定会来接他回家。

    入园小贴士

    正确认识孩子的哭闹

    关于入园的哭闹,家长要做出正确的认识。

    1.孩子入园第一天时都会哭闹吗?孩子第一天入园之所以会哭闹,主要是因为觉得自己立刻就要离开最熟悉、最亲的人了,环境、老师和小朋友都是陌生的,以前没接触过,他们就会感到害怕,心生恐惧。而对于他们来说,应对恐惧的办法就是哭闹。所以,孩子入园哭闹是正常的反应,家长不必过于焦虑。

    2.孩子是哭给家长看的?有些孩子当着大人的面会哭得稀里哗啦的,可是一旦进入教室就不哭了。难道孩子有这样的心机,是专门哭给家长看的?非也!三岁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周围情境的影响,比如看到别人哭,自己也会跟着哭,但是离开了感觉悲伤的环境很快就会恢复平静。另外,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进了班里后看到其他孩子都没哭,同时又对新事物产生了好奇心,他的注意力就会从分离的情绪中转移出来。由此可见,孩子哭并不是专门给家长看的。

    3.孩子进幼儿园需要多长时间就不再哭了?通常只要坚持7~15天,孩子就不会再哭了。一般情况下,孩子在一个月内基本都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但是如果孩子连续哭闹超过了一个月,哭闹强度还不断加剧,就要引起重视了,要找到孩子哭闹的原因,之后想办法来解决。

    应对4 入园路上结伴走,减轻孩子对父母的依恋

    依恋是孩子和亲人之间一种特殊的、持久的感情联结,是孩子的一种重要情感体验,是孩子认知能力提高的结果。孩子对家长产生依恋,就会喜欢同经常照料他的人接近,跟他们在一起相处,孩子就会显得乖巧愉快、情绪积极;一旦分离,孩子就会疯狂地寻找他们的依恋对象。

    孩子刚入园时,和家长的分离让他们多少有些不适应,相信很多孩子都会有同样的感受与体会,这时候有同龄小伙伴相互陪伴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了小伙伴的陪伴,孩子才能渐渐打开自己心扉,自由、快乐地玩耍,不会再过度依赖家长。

    明明三岁时,妈妈把他送到了幼儿园。结果开始的几天,明明每天都会耍赖,不是哭着要妈妈,就是其他人一接近他就生气地大嚷着:“走开!”并且拒绝其他人的接近和关心。老师向明明妈反映了情况后,妈妈陷入了沉思:如何才能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呢?

    这天放学的时候,妈妈来接明明。由于妈妈想顺便到附近的菜市场买菜,便将电动车停放到附近的车棚里。走着去菜市场也不错!于是,明明背着书包走在前面,而妈妈则慢慢地跟在他后面。

    陆陆续续有家长带着孩子经过,认识明明的孩子会主动和他打招呼,可是明明却不理人家。妈妈放眼望去,看到很多孩子都是跟大人一起走的。由于走得慢,一些孩子甚至还会打打闹闹。妈妈忽然觉得,其实让孩子走着回家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于是,从第二天开始她便不再骑电动车了。幼儿园距离小区只有二里地,每天走着来回都能碰到一些同班的孩子。明明的紧张情绪不见了,有时候甚至为了比某个孩子早到幼儿园,他还会早早地就出发呢。

    而且,走着去幼儿园的路上家长之间有了沟通,明明妈对孩子的认识越来越多,也学习到了一些育儿新理念,教育起孩子来也感到轻松了许多。

    幼儿园放学的路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搭伴一起走的孩子和大人。大人跟在后面,孩子们走在前面,不时地说说笑笑、蹦蹦跳跳。其实,这确实是引导孩子跟小伙伴友好相处,减少对大人依赖的好方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交朋友是我们的本能,即使只有三岁的孩子也不例外。孩子上幼儿园后,就增加了认识新伙伴、结交新朋友的机会。在与同龄人的不断接触中,孩子不仅可以深切地体会到集体的快乐,还能体验到幼儿园的精彩生活,这样能有效缓解孩子在刚入园时产生的分离焦虑,让孩子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中。

    现实生活中,不少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理由就是“没人跟我玩儿!”因此,我们更应该鼓励孩子多交朋友,鼓励他多和其他小朋友接触。通常,如果发现某个地方有自己的小伙伴,或者和幼儿园里的某个小朋友熟悉的时候,孩子自然会愿意去。有了伙伴,孩子的抗拒心理就会减弱一些。

    孩子刚入园时,不可能认识所有小朋友,跟小伙伴一起走不仅可以让他们相互认识,还可以让孩子学会和小伙伴交流。当孩子自认为在幼儿园有了“熟人”的时候,就不会害怕幼儿园了,甚至还会为了“和××小朋友见面”,主动去幼儿园呢!

    问题出现的原因

    莎士比亚曾说:“交际,是人生的幸福。”对孩子来说,交朋友是成长中的幸运,是成长必不可少的养分。让孩子跟小朋友一起放学走,孩子们一般都会很高兴,我们之所以要去强调让孩子一起走,不外乎四方面的原因。

    有利于孩子建立新的依恋关系。孩子的分离焦虑主要来自于与亲密之人的分离,与家长分离会使孩子产生不安全感。当孩子发现在班里有自己熟悉的人时,他们的困惑就会减少很多,就会生出一定的安全感。因此,如果要让孩子逐渐消除焦虑,就要鼓励孩子放学后一起回家。孩子们熟悉了之后,在幼儿园里也就不陌生了;有了玩伴,孩子也就愿意去上幼儿园了。

    每个孩子都渴望交朋友。孩子在三岁之后会进入一个叫“人际交往敏感期”的重要时期,通常这一时期会持续到五岁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孩子的内心其实很渴望与人交往,他们其实很希望走出家门,结识同龄的小朋友,与他们建立联系。跟同学一起走,孩子之间说说笑笑,关系就会逐渐亲密起来,一旦成了好朋友,就会对幼儿园产生一种期待。一想到到了幼儿园就能跟小伙伴玩了,孩子去幼儿园的积极性就容易被调动起来。

    与人交往也是上幼儿园的一大目的。送孩子入园,目的不但是为了让他们学更多知识,更是为孩子建造一个与人交往的机会和环境,如此才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促进孩子的智能发展。而让孩子结伴回家,上学放学一起走、一起说话、一起玩,孩子与同龄的小伙伴接触的时间长了,也就知道如何与人交往了。

    有利于家长沟通育儿理念。家长聚在一起,讨论最多的自然就是如何教育孩子,通过交流就可以找到如今最流行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哪些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还可以看到别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如此就可以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育儿观念。

    马老师有办法

    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庞大的社会关系网之中,我们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都是人际关系引发的。身处人际关系敏感期的孩子交际能力能否得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成年以后的交际能力。所以,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和小伙伴建立关系。具体来说,可以这样做。

    主动结交住得近的家长。下课的时候,如果都是走着回家,可以让孩子们一起走。大人在聊天中就可以发现彼此是否住在同一个小区,或者住的地方是否离得比较近,这样就可以相互约好以后让孩子结伴而行了。

    结伴而行,安全最重要。孩子们在一起走的时候免不了玩玩闹闹,这时候家长不要只顾着自己聊天,要注意孩子,以免他们受伤或者直接跑到马路上。比如一个孩子单独走的时候,看到高点的台阶可能不会产生想要跳上去的想法,但孩子们结伴而行,看到一个孩子上去了,其他孩子就会跟着做,这样就存在安全隐患了。这一点,家长一定要注意。

    鼓励孩子参与各类游戏。行走在路上,如果遇到空地,便于孩子们玩耍,就可以让孩子们在一起玩会儿,不要急着将孩子带回家。无论是孩子们自己的游戏,还是大人给他们设计的游戏,都要鼓励孩子参与进去,玩乐的时间长了,孩子们也就熟悉了,建立友谊也就容易了。要告诉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是件幸福的事。

    告诉孩子如何与人交往。人际交往是一种可培养的能力,掌握一定技巧,任何人都能与人相处融洽。比如,可以和其他家长约好,让孩子们一起去幼儿园,也可以接孩子的时候让孩子们结伴一起走。如此,时间长了,孩子们也就熟悉了。

    为孩子创造恰当的交往情境。除了鼓励孩子,平时在家里也可以努力为孩子创造交往情境,训练孩子的社交能力。比如,可以鼓励孩子邀请幼儿园里的小伙伴或者邻居家的小朋友来家里玩,让孩子当好小主人,热情招待小客人;还可以带孩子到其他小朋友家串门;大人之间也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相约带着孩子们出去玩,增进孩子之间的感情。

    入园小贴士

    家长集结在一起,带孩子一起玩耍

    如今,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为了让孩子爱上幼儿园,可以找些家长结成对子,平时休息的时候大家相约出来一起玩。

    1.可以让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孩子可以玩的游戏有很多,有些游戏需要很多人一起玩才有意思,这时候,家长们就可以聚到一起,带着孩子们一起玩,比如老鹰抓小鸡、丢手绢等。

    2.可以让孩子一起观察大自然。平时有时间,家长们可以一起带着孩子们到外面走走,让孩子们一起感受大自然,接触的时间长了,孩子之间建立的情谊也就牢固了。

    3.可以让孩子展示才艺。如今很多家长都会培养孩子的特长,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可以表演一下,提高胆量;也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当老师,将自己掌握的技能教给其他孩子,一则可以复习知识的掌握程度,二则可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4.家长之间可以交换彼此的育儿理念,促进自己的成长,让育儿效果更好,同时还能及时地了解幼儿园里的各类信息。

    应对5 激发孩子入园兴趣,回来后让他讲讲幼儿园的故事

    有的孩子在家里很听话懂事,但是一送到幼儿园就会生出一种抵触情绪,拒绝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愿意跟老师互动,更不喜欢看到老师。其原因何在?其实,孩子上幼儿园对老师有抵触情绪是有原因的,家长首先要了解原因,再帮助孩子消除抵触心理。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可以玩各种玩具,还能看不少绘本,欣赏墙壁上五彩缤纷的图画,这些都会令孩子耳目一新,对所见所闻充满兴趣。孩子一旦开始觉得幼儿园是个好玩的地方,内心就不会抵触上幼儿园了。

    可可三岁半,刚入园的几天对老师存有很强的抵触心理,妈妈开导道:“宝贝,妈妈很爱你,你爱妈妈吗?”

    可可肯定地回答:“嗯,我当然爱妈妈了。”

    “你是不是觉得妈妈每天上班很辛苦?”

    “是。”

    “那这样,你每天都给妈妈讲你在幼儿园的开心事,这样妈妈就不辛苦了。”

    “好啊!可是,幼儿园里没有开心的事情啊!”

    “其实呀,幼儿园里有好多开心的事,都等着可可去发现呢!”

    “好吧。”

    “拉钩,说话算数哦!”

    “好,你想想看,今天幼儿园发生什么有趣的事了?”

    “嗯……没有。”

    “老师说什么话了?”

    “忘了。”

    “小朋友有没有哭闹?”

    “有个小女孩,早上到了教室就哭,她的妈妈不停地哄她,但她哭得更厉害了。”

    “后来怎么样了?”

    “她的妈妈离开了教室,老师给女孩盛好饭,陪她一起吃,之后她就不哭了。”

    “之后呢?”

    “哦,对了!她哭得满脸是泪,老师还带她去洗脸了。”

    “接着呢?”

    “回来之后,女孩就不哭了,之后就没事了。”

    “对,像这些班里的小事,你都可以回来跟我说说,我觉得很有意思。”

    “好。但很多都忘了。”

    “这样吧,每天你给我讲个发生在幼儿园的故事,我就给你讲一件发生在我上学时期的故事,怎么样?”

    “好!”

    幼儿园也是个小社会,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小朋友出现了什么状况?哭了、笑了、玩了、摔了、尿了……还有,老师讲什么故事了、教孩子们唱什么儿歌了等,都可以鼓励孩子给大人讲一讲。

    当孩子将这些事情当作故事讲出来的时候,遇到好玩的、可笑的地方你甚至还可以给出点评。这样孩子就会觉得幼儿园的事充满乐趣,就会喜欢上幼儿园。而且,这样做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表达力,何乐而不为?

    幼儿园的生活丰富多彩,有很多孩子们喜欢的玩具,还有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他们只是不愿冒险尝试,只要敢迈出这关键的第一步,往后的事就容易多了。

    问题出现的原因

    孩子在家都喜欢听妈妈讲故事,有的还喜欢自己讲故事给妈妈听,因为故事是孩子的最爱。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孩子关注在幼儿园的生活,然后让他们回来讲给家长听。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鼓励孩子给家长讲幼儿园的故事呢?概括来讲,原因主要有六方面。

    激发孩子对幼儿园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孩子与外界建立联系的主要方式,当他们发现妈妈急切地想知道幼儿园里发生的故事时,也会增加一些好奇心。为了让妈妈听到更完整的故事,孩子就会认真观察小朋友的动作、老师的言语、幼儿园的一草一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好奇心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用故事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一旦孩子产生了好奇心,就会对幼儿园里的事物、老师、小伙伴产生兴趣,就会转移对自身焦虑情绪的注意,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了。如此一来,一举两得。

    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讲述故事的过程也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为了将故事讲述好,孩子必然会融汇语言。时间长了,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讲述的过程中做出指导和纠正,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提高得更快了。

    有利于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按照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看,儿童语言的发展,经过理解语言阶段后就会进入语言活动阶段。孩子之所以会说话,主要是因为他们有了表达的需要。将自己在幼儿园里的所做所想直接告诉父母,也是对父母的尊重和信任,如果父母能认真倾听,孩子就更愿意亲近你了,亲子感情也会不断增进。

    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当孩子给家长讲发生在幼儿园里的故事时,一旦讲到让自己感到高兴的事,就会使其处于愉快之中,保持愉悦的心境,这对身心健康是有好处的;即使是讲到不高兴的事,也可以将内心苦闷发泄出来,家长可从中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好孩子。

    锻炼孩子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也是心理最活跃的时候,回忆一天的活动,孩子通常都会选用尽可能完整、尽可能准确的语言表达思想,有利于孩子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马老师有办法

    故事是普遍受到孩子喜爱的一种交流方式,讲故事不但能激发起孩子对幼儿园的兴趣,还能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推动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发展。那么,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讲故事的能力呢?

    讲好故事,兴趣是关键。要想让孩子养成习惯就得先培养兴趣,我认为,先让孩子喜欢上讲故事更好。可以给孩子做个提示,引导孩子回想幼儿园里发生的事。孩子一旦讲起来就不要打断,等讲完后再进行鼓励,久而久之孩子就对讲故事产生兴趣了。如果孩子胆小,不愿意讲故事,家长也不要着急,应该给孩子一段时间来适应。孩子起初不敢讲,可以让他们复述一下故事中的对话,或者念念儿歌、古诗,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报以热烈的掌声,孩子就能尽早战胜胆怯心理。

    若孩子讲不清,就给孩子一些帮助。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毕竟有限,要让他们将幼儿园发生的故事一次性讲清楚有些困难。当孩子在给家长讲故事的时候,如果发现孩子说不出来或者讲不清楚,可以从旁协助,给孩子做些词语提示,或者接下孩子的话,帮助他们完成一个故事。当孩子能够顺利地讲完一个故事时,自然就会树立起自信。

    不要限制故事内容,思路跟着孩子走。既然是孩子给家长讲,就要跟着他们的思路走,如此不仅有利于了解孩子表达上的不足,还能知道孩子的关注点。因此,不仅要让孩子讲自己遇到的事,老师、小伙伴们的故事也可以讲,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可以很好地激励孩子讲故事,比如,小梅和明明一起完成了手工作品,小贝和小文因为一件事吵了起来等,只要是幼儿园里发生的事都可以讲,哪怕是给植物浇水、小草发了芽都可以。

    不要一曝十寒,贵在长期坚持。人的习惯养成通常需要21天,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专门用于让孩子讲故事,比如每天睡觉前,鼓励孩子坚持下去,一个月后就会有质的飞跃。今天讲明天不讲,想起来就讲想不起来就不讲,孩子想讲而家长却因为有事不让孩子讲……都不利于讲故事习惯的养成。

    入园小贴士

    从网络上看看其他孩子的入园故事

    为了激发孩子对幼儿园的喜爱,丰富孩子的校园生活,可以从网络上找些资料,看看其他孩子的幼儿园生活是怎样的。

    1.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孩子刚入园,吃饭就是他们共同参与的一项集体活动。每个孩子吃饭的神情都不一样,让孩子仔细观察,孩子就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情形,比如有的孩子吃饭爱噘嘴,有的孩子吃饭掉饭粒……

    2.幼儿园课程上会有孩子们一起制作手工的环节,大家一起合作,能够感受合作的乐趣。这时候,就可以鼓励孩子讲一讲,让孩子描述一下集体合作的感受和乐趣。

    3.冬天的时候,孩子们在一起打雪仗,也可以让孩子一边看图片,一边感受其中的乐趣,之后让孩子讲出来,让孩子想想打雪仗的时候他会做些什么,其他小朋友会怎么做。

    4.孩子们一起拍皮球的时候,让孩子看看谁拍的最多、谁拍的最好,回家后讲一讲。

    应对6 告诉孩子:“你们老师跟我说,她很喜欢你!”

    每个人都愿意和喜欢自己的人接触,当一个人说“我喜欢你”的时候,说明他已经被你身上的某个特点所吸引;孩子同样如此,当孩子知道老师喜欢自己的时候,也会知道自己身上是有令老师满意的地方的。

    有些孩子之所以不喜欢去幼儿园,就是因为孩子认为自己不被老师喜欢,当家长直接告诉他们“老师很喜欢你”的时候,相信他们对老师的惧怕就会少一些,还可能会因此爱上幼儿园。

    两个家长在网上讨论表扬孩子的问题时起了争执:一个说要多表扬,鼓励教育是当下的流行趋势;另一个说总表扬会让孩子变得自负。两人争执不休。那么,我们到底该不该表扬孩子呢?

    在一个幼儿园小班,有一个文静的女孩,她性格很内向,不善与人交往,上课时总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叫她的时候她就抬头看一眼,可没过一分钟她又会把头低下。班主任伤透了脑筋,这该怎么办?后来,每当她抬头的时候班主任就着重表扬她,表扬的次数多了,女孩就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之后,班主任为了进一步激励孩子,便跟家长取得联系,详细沟通之后,孩子妈妈知道该怎么做了。下午接女儿放学的时候,妈妈一边走一边跟女儿聊,突然提到:“今天中午你们老师给我打电话,说你中午睡觉时表现不错,很安稳,不捣乱,是吗?”

    “是的!”女孩说,之后她想到了什么,“老师给你打电话了?”

    妈妈说:“是啊!老师说,你在班上表现得不错,她很喜欢你。”

    “真的吗?”女孩笑了。

    从那以后,女孩的胆子渐渐大了起来,也能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上幼儿园的主动性也提高了。

    通过第三方之口来表扬一个人,远比直接表扬一个人更有效,更何况说出此话的人是孩子的班主任。成年人喜欢听好话,希望能获得他人的肯定和赞美,孩子也同样如此。被赞扬的孩子可以创造奇迹,把批评换成表扬,孩子就会看到希望,增强自信,老师的表扬尤其重要。

    孩子年龄小,对人际交往还没有形成个人的好恶,只要对方对他们好,一般他们都会和对方玩。在幼儿园,老师是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如果想让孩子喜欢上老师,就可以直接告诉孩子“老师喜欢你”。这样就会消除孩子对老师的抵触心理,孩子就愿意和老师接触了。

    很多人在上学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老师说喜欢自己的时候,自己就会倍感自豪,继而喜欢上这位老师,甚至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这个道理同样适用。

    问题出现的原因

    当老师对幼儿园的孩子说出“我喜欢你”的时候,孩子会从老师的话语中感受到一种巨大的情感波动,继而产生一种喜欢老师的冲动。每个人都喜欢跟喜欢自己的人接触和交往,孩子也不例外。之所以要告诉孩子老师喜欢他们,是因为这样几个原因。

    老师的喜爱会让孩子受到鼓励。老师的喜爱如同生命的养料,孩子会从中获得很大鼓励,激发出他们的信心。孩子也很喜欢被别人表扬,并期盼着别人喜欢自己,如果孩子听说老师很喜欢自己,心里都会高兴得开出花来。

    老师的喜爱激发孩子进步。表扬是孩子进步的台阶,老师的表扬就是在告诉孩子已经达到了期望中的水平。对于孩子来讲,老师对自己的肯定就是最好的激励。得到老师肯定的孩子会为了继续赢得这样的肯定表现得更好。

    每个孩子都喜欢老师给予表扬。每个孩子都希望老师是喜欢自己的,听到老师喜欢自己,他们就会受到一种无形的鼓励,继而爱上老师,爱上老师讲的课,爱上幼儿园。

    孩子都想知道老师眼中的自己如何。孩子虽然年龄小,虽然入园没多长时间,但依然想知道自己在老师眼中是什么样子的,是听话乖巧还是调皮捣蛋;是有礼貌还是语言粗俗……一旦从妈妈嘴里得到老师的反馈,他们就会对自己做出客观的了解和评价。

    马老师有办法

    “老师喜欢你”是一句激励孩子的话,可以让孩子喜欢上老师,继而对幼儿园充满期待。因此,一定要借机将老师对孩子的喜爱之情直接告诉孩子,当孩子知道老师确实喜欢自己时,他们就乐意上幼儿园了。那么,家长该如何向孩子表达老师对他们的喜爱之情呢?

    和老师多联系,然后将反馈告诉孩子。为了了解孩子的情况,就要多跟老师联系,之后将老师的语言反馈给孩子。例如,晚上吃完饭可以给老师打个电话,然后告诉孩子“老师说你在课上表现不错。”或者说:“哇,你懂得帮助小朋友了!”“老师说你中午睡觉表现得不错,以后可要继续保持啊。”这种表扬要比“你真厉害”好得多,因为这样孩子才会明白老师为什么表扬他,他也会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

    称赞的时候,言语要自然。当家长了解到老师确实很喜欢自己孩子的时候,就说明孩子至少在某个方面做得不错,比如有礼貌、懂得帮助别人、懂得合作、午睡好、吃饭好等,这时候如果家长想表扬孩子,就要表现出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切不可刻意讨好或带着控制的意图,只有真诚地、发自肺腑地表扬孩子,孩子才会感受到善意和鼓励。

    夸聪明不如夸努力。比如孩子把在课上画的图拿回家,得了一个“良”。家长如果称赞他画得真好,孩子会认为“良”就是“好”,就能达到父母的期望,往后就会把“良”作为努力的方向。但如果家长说:“你一定是很努力才得到这个‘良’的,做得不错,下次一定努力得‘优’。”孩子因为大人的话知道了自己的水平,并获得了肯定和鼓励,下次就会争取更好的成绩。

    及时将老师的反馈告诉孩子。任何事情的完成都需要火候,表扬孩子也是如此。如果老师表扬了孩子,要在第一时间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老师关注的。可能孩子本来还对幼儿园心生抵触,但听到老师“喜欢”,可能就会将抵触情绪消除掉。

    当着孩子的面和老师聊聊。放学后跟老师聊聊,然后告诉孩子,老师喜欢他。告诉孩子有自己以外的大人也喜欢他,孩子内心就会力量满满,这种鼓励,孩子任何时候想起来都会充满自信。因此,接孩子放学的时候不要接了就走,要了解下孩子在园的情况,尤其是刚入园没几天的时候,如果孩子有表现好的地方就表扬;如果孩子某些方面做得还不好,就要给孩子做好引导,告诉他们在幼儿园应该怎样做。

    入园小贴士

    告诉孩子,人们喜欢他

    孩子在幼儿园接触的不仅有老师,还有园长、保育员、门卫等,要将他们对孩子的喜爱直接告诉他。

    1.针对老师,可以对孩子说:“老师说你上课坐得最端正,不捣乱,老师很喜欢你。”

    2.针对保育员,可以对孩子说:“保育老师说,你午睡的时候特别安静,一会儿就睡着了,还很听老师的话,老师说她很喜欢你。”

    3.针对园长,可以对孩子说:“今天你们园长说,看到你给其他老师帮忙了,说你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园长说他很喜欢你,他为幼儿园有你这样的孩子感到骄傲。”

    4.针对门卫,可以对孩子说:“门卫叔叔说,每次看到他的时候,你都会主动问他好,门卫叔叔说你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他很喜欢你。”

    5.针对厨师,可以对孩子说:“我听到幼儿园的厨师对你们老师说,你们班的孩子都没有浪费现象,很不错,他很喜欢你。”

    ……

    听了这样的话,孩子就会对幼儿园的教职员工都心生喜爱,自然也就愿意去幼儿园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