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败对话:富同学·穷同学-毕业五年,富同学穷同学的分水岭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1    重要的不是位置,而是方向

    三个囚犯同样被判刑三年,监狱长答应他们每人一个要求。

    第一个人是美国人,他爱抽雪茄,所以他要了三箱雪茄;第二个人是法国人,他喜欢浪漫,因此要了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第三个人是犹太人,他只要一部与外界可以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监狱的是美国人。他的嘴里和鼻孔里都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当时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那位美丽女子的手里牵着一个小孩,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孩子;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都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斯莱斯!”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人生重要的不是所处的位置,而是所的选择方向,我们选择的方向往往可以决定我们的未来!

    人生其实就是不断地迎接和选择方向的过程。昨天的选择造就了今天的一切,而今天选择的方向就决定了明天生活的目标。生活就是这样,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方向;有什么样的方向就有什么样的行动。

    不畏迷茫,敢于探寻自己的方向

    “啊!为什么沦为‘面霸’的总是我?求求你给我一份工作吧……”

    “五百强,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

    “人家北大的都去卖猪肉了,我还能干什么?”

    ……

    “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业!”这是面临毕业问题的大学生常用来调侃自己的一句流行语。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现实而敏感的话题,毕业的日子近了,毕业后的路应该怎么走?面对社会这张大网怎么办?何去何从?这样一种“路在何方”的天问,代代轮回,困扰着一拨又一拨朝气蓬勃的毕业生,想避而不能避,令他们困惑、恐惧、逃避。

    当我们拿着毕业证从宿舍搬了出来之后,提着自己半新不旧的行囊找了间廉价的破房子租了下来,开始闯荡的生活:我们的眼光充满了好奇,血液里流淌着激情,但我们的钱夹却空前的瘦小;在面对第一个老板、第一批同事和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我们慷慨激昂,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并幻想很快就可以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可是渐渐地我们才知道,我们发现了老板的眼光是多么的狠厉精明、同事是多么的现实势利、工作是多么的枯燥无趣;我们也发现了发薪的日子好像总是遥遥无期,“柴米油盐酱醋茶”也能把人愁死;商店里的东西仿佛只是为别人摆设,路过的时候,心虚地摸摸干扁的钱包不敢停留。

    现实和理想有着天壤之别,这就是大部分人毕业后的体会。有些同学处于“一无所有”的悲惨位置:没钱、没经验、没阅历、没社会关系;干累活、拿低薪,却仍然得不到认可,有时还面临着失业的压力。

    于是,有些同学迷茫了、停留了、退缩了、逃避了、开始抱怨了,也羡慕含着金汤匙出世的“富二代”们了,忘记了自己当年誓要出人头地的诺言,把“我的命运由我做主”抛诸脑后;渐渐地不谈理想了,也不想上进了,更不谈未来了,只会沉溺于眼前的小恩小惠。于是渐渐地丧失了激情、信仰,人生的方向目标全部变得模糊且遥远。

    其实,不畏迷茫,敢于探寻自己的方向才是正道。别人和我们赌父母,我和别人赌明天。既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就让我们选择自己的未来。我们的出身可能很平凡,但未来的我们却可以很高贵;我们现在没有钱,但我们有双手;我们没有经验,但我们有头脑;我们没有阅历,但我们可以去积累;我们没有人情关系,但我们可以去编织关系网。可是,如果我们没有方向,将会一事无成,那才是最要命的!

    如果一个人没有方向,无论如何的聪慧灵敏,如何的信心百倍,都没有任何意义,而毕业后选定的方向与努力,往往决定在十年甚至几十年以后是贫穷还是富有!

    停止错误的方向,就是前进

    人生道路不是只有惟一的一条,不必任何时候都死盯着那一条“康庄大道”。但是,每个人的道路都应该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有了这个方向,就能找到希望,找到成功,找到生命中的彩虹。正确的方向能让我们事半功倍,而错误的方向会让我们误入歧途,甚至误了一生。

    有两只蚂蚁想要翻越前面一座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这座墙长有20米,高有近百米。其中一只蚂蚁一来到墙角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等因素跌落下来。每一次跌落下来,它就迅速地调整一下自己,重新开始向上爬去。

    而另一只蚂蚁观察了情况之后,就决定绕过这段墙。很快地,这只蚂蚁来到食物面前,开始享用起来;而那只“勇敢、坚定”的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且又重新开始。

    “南辕北辙”在生活中的意思是方向不对,努力越多,错误越多。对于毕业几年的人来说,没有找到自己事业的方向是可怕的,然而,一个错误的人生方向,比没有方向更加可怕。

    比如,一个具备体育潜能的人却在梦想成为一名音乐家的道路上徘徊;一个具备烹饪天赋的人却在梦想成为体坛之星的虚妄中沉溺。当终于恍然大悟明白过来的时候,才发现别人在成功的大道上已经走得很远了。那些立志当作家的同学,已经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若干篇“豆腐块”了;要做生意的同学,已经开始学管理了……而如果我们还在原地晃悠,甚至在错误的方向上做着无用功,就只能眼睁睁地羡慕别人。

    人生如战场,走的每一步都是在摸索,在探索,一旦选择错了方向,付出的代价,往往很惨重。

    王治郅,第一个去美国NBA打篮球的中国人。家喻户晓、集众多荣耀于一身的他曾经在人生的职业道路中迷失过方向。2002年,他因拒绝代表中国出战第十四届亚运会而被中国篮协除名,遭到全中国人民的封杀,导致他在事业的低谷中徘徊了四年之久。

    当毕业后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千万不要把自己的目光锁定在目前的状况上,想着走一步算一步,过一天算一天。一定要高瞻远瞩,深思熟虑,否则“一子错,全盘皆落索”,成功在右,我们却在左——这距离,已是天与地。

    充分认识自己,锁定人生方向

    人生最大的困难不在于选择方向后下定决心,而在于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因为选择方向是最基础的,具有决定性的。我们的方向越是坚定,那么我们的决心也会越大。

    有一句名言:“生活就像是玩扑克,发到手里的牌是定了的,但你的打法却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意志。”没错,人生不在于拿到一副好牌,而在于把手中的牌打好,我们能做的就是确定目标,选择战略,把握自己的命运,用仅有的筹码赢取人生的精彩。

    选择战略,就是选择方向,这个方向是一个人生的目标,就算站在世界的巅峰,没有它,也不会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可以说,一个人给自己找准了前进的方向,那么他就成功了一半。

    2007年9月13日,著名的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莅临华中师大附中。与高中生们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时,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学生:“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是方向正确!”他说,所谓正确的方向,其实并不是你所学到的这个技术、那个技术,或者这个定理、那个定理,而是指你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之间大有发展的空间。

    “我很幸运,因为我的方向是正确的。”他说,在美国做研究生时,物理学界的前沿发现了新的领域——粒子物理,又叫高能物理。当时,那个领域刚刚起步,存在着极大的发展空间。于是,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方向。他经常形象地说:“跟着一个新的领域成长,几乎可以用遍地黄金来形容遇到的成功机遇。”

    有一位名人说:“最好的人生方向,就是充分地认识和相信自己,倾听自己的心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的人生或许会有曲折,但却是最有价值的,也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寻找一个属于我们的,最好的人生方向,是毕业后所要面临的最大挑战。

    无头苍蝇才会四处碰壁,没有方向的人就会找不到出路。记住,人生每向前迈出一步都是为下一步做准备!毕业几年,告别碌碌无为、前路迷茫、内心恐惧,怎样才能给自己一个最完美的定格?把握正确、合适的方向,拟定让自己一生受用的计划,凝聚继续向前的力量,为成功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1.2    穷同学命运,是穷同学的选择

    世界顶尖级电影巨星史泰龙,在成名前不过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小青年,但他心中却有一个美好的梦想——成为人人瞩目、万人景仰的电影明星。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拜访了好莱坞的500家电影制片公司,却没有一家电影公司愿意录用他。500趟求职的结果,是500次辛酸的经历,但他却没有因此而绝望,他始终相信,自己的命运由自己掌握,500次碰壁反而磨炼了他的意志。

    后来,他创作出剧本《洛奇》,并带着它重新拜访了每一家电影公司,可换来的仍然是500次的失败,500次的伤心。他就在这失败与伤心中,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没有所谓失败,只不过是暂时不成功而已,绝不轻言放弃!

    终于,一千次的失败纪录把一个曾拒绝过他20多次的导演感动了。结果,《洛奇》成了好莱坞电影史上的经典,而史泰龙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史泰龙的成功,是因为他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他选择了能让自己锲而不舍地去追求的志向,并一心一意努力奋斗。这个穷小子的成功告诉我们:没有梦,就去创;有梦,就去追。没有什么比年轻更有本钱。

    不埋怨命运,不习惯贫穷

    “命运”果然是个好借口,一些改变不了的或者不想改变的现实,一旦被归结为“命运”,就变得理直气壮了。

    世界上没有人会真正甘心贫穷,但是许多不太富裕的同学往往怨天尤人,认为财富是命中注定的,给自己的失败和贫穷找借口,以为这样便可以找回一点面子。用“命运”的理由去欺骗周围的人,说服自己,也误导了自己的后代。前一辈人的贫穷理由给后一代人造成了思维观念上的错觉,认为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所以,他们继续消极地对待人生。这样,贫穷的人继承贫穷,代代轮回。

    实际上,用命运来解释穷富恰恰是富人用来愚弄穷人的把戏,他们就是用这个理由来维护自己的财富、既得利益和地位。然而,穷人的最可怜之处就是甘心相信富人的这个“命运理论”,并始终习惯着贫穷的状态。

    一位没有继承人的富豪死后,将自己的大笔遗产赠送给了一位远房的亲戚,这位亲戚是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接受遗产的乞丐立即摇身一变,成了百万富翁。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你继承了遗产之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乞丐回答说:“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就更方便了。”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一是贫穷;二是梦想;三是家人。第一件不能等的事便是贫穷,这充分说明了它的重要性。贫穷不能等,因为一旦时间久了,我们将习惯贫穷,习惯后不但无法突破自我,甚至会抹杀了自己的梦想,碌碌无为地过一辈子。有的人习惯贫穷,一生都是贫穷的思想,注定要贫穷一辈子。不要把贫穷与富有归于命运的折磨或青睐,想过富有的生活,先要有富有的思想,然后影响态度、行为,让富有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个真正富有的人。

    需要的是梦想,不是遐想

    网络职业论坛上有一个热帖:“虽然工作是枯燥的,赚钱是辛苦的,但理想却是远大的!等咱有了钱,喝豆浆吃油条,想蘸白糖蘸白糖,想蘸红糖蘸红糖,豆浆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

    有一位职业规划学者作了以下回复:虽然这只是一句调侃的话,但是里面自嘲现实的意味却让人深思。进入21世纪,贫困的挑战变得更加严峻,社会底层的人民普遍存在绝望心理:穷人的后代还是穷人。穷人的心态穷人的思维,做出来的事也是穷人的模式,雄心壮志也被消磨掉了,最终剩下的也仅仅是劳累时嘲笑自我的成功遐想,他们并没想过改变。

    人生没有多少可供荒废的时日,处于“一穷二白”状况的我们尤其要学会把握时间。大人物要有大志向,小人物要有小志向。志向的大小,决定我们生活的品质;有多大的梦想,就有可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富爸爸鼓励我们道:“千万不要气馁,不要让暂时的财务挫折影响了自己的梦想,梦想将会引领你度过这段艰难的岁月,身无分文是暂时的,没有梦想是可怕的。”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非常著名的关于志向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大学毕业生。据调查结果显示:27%的人没有目标志向,60%的人目标志向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志向,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志向。25年后,研究人员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3%的人,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10%的人,短期目标不断得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和工作,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的27%,他们的生活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在生活中,多数穷同学都仅仅把成功停留在“想”的阶段,把一切不如意归为“不肯给他们机会”;而少数富同学却制造机会,创造生命的“如意罗盘”。如何把遐想转化为梦想,转化为行动的野心,恰恰是少数富同学能成功制造机会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生胜者占总数的1%,抑或更少,但都有一个突出的特征,与他人截然不同,就是生活和奋斗的鲜明的目的性,即是由欲望和梦想演化而成的行动目标。

    毕业几年后,有些同学能摇身一变,跨入富同学行列,大多是因为他们能够给自己制造成功的机会,让自己的成功志向转化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磁场,让成功机会和成功因素不断地向他们身边聚集。

    一个失去梦想的人,是最不值得同情的“穷人”,毫无斗志,觉得生活百无聊赖,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

    具有富人野心,并付诸行动

    动画片《爱丽丝梦游仙境》中有一个这样的情景:爱丽丝在仙境里面对着一条又一条的路,有这么多的选择她却迷失了。她问树上那只若隐若现的大花猫:“我应该走哪条路?”大花猫唱着歌说:“走哪条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哪儿,怎么去。”

    没错,重要的是要去哪儿,要怎么走好这条路。毕业后,大部分同学都在同一个起点——憧憬人生,那就是自己要做什么,或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渴望。

    生活:20岁生日时给自己买一台数码相机;1年后给自己买台电脑;10年内去北京和上海旅游……

    事业:2~3年内要拿到3000~4000元的月薪;3~5年内要做经理;10年内自己要拥有30万元资产……

    学习:每星期都去书店看书,通过不断学习,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家庭:35岁之前在一线城市拥有一套价值160万元左右的房子;40岁之前拥有一辆10多万元的小车;有了新房就要装修得温馨舒适……

    这是一位23岁江西姑娘李雨琪的“打工规划图”。

    她说:“其实这里记载的只是我人生计划的一部分,我还有很多很多的计划和梦想没有填上去,而是写在了心里,有待我努力地去逐一实现。”

    她还说:“没有想法的人生就没有意义,更无法支撑我挺过困难。这些人生计划在很多人看来可能很幼稚、很好笑,但这就是我的梦想和追求,也是我努力工作的动力。”

    她坚信,只要脚步不停,生活就将继续,而所有的梦想也都将变成现实,终会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

    毕业后,有些同学能逐步与他人拉开距离,这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上天注定的,而是由他自己决定的,关键是要问自己:有没有想过自己希望过上什么样的生活;有没有一种自己所认可的理想生活;有没有想过要为达到这种生活而做点什么。穷同学最缺乏的不是成为富人的野心,而是成为富人的行动。这辈子干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得什么成就,能不能打破穷人的命运的怪圈,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有没有行动。

    毕业后的前途,三分靠机遇,七分靠打拼,相信有梦就“会红”,爱拼才会赢。只要不把自己束缚在心灵的牢笼里,谁也束缚不了我们去高飞的翅膀。给自己一双翅膀,丑小鸭能变成白天鹅;给自己一双水晶鞋,灰姑娘能变成美公主——命运,总是青睐于不服输、自强不息的人。

    1.3    富同学,专注职场生涯

    小简至今难忘自己毕业时的风光:名校的热门专业,研究生——他又是导师重点推荐的优秀人才,和不少同学的到处碰壁相比,他被几家单位争抢。最后,经过反复挑选,喜欢踢球的小简进了一家国内相当出名的电视台,做体育新闻。

    然而,就从入职开始,小简改变了。

    首先,因为这家电视台的出名,人员编制相当紧俏,正式的“台聘”已基本绝迹,通常都是和频道签个临时合同先干着,慢慢再“转正”。接着,小简被分配在了早间新闻组。每天早上9点的节目,7点之前就要到位,然后迅速编译各大通讯社稿件,由主持人配好音,再拿到机器上合成,变成播出节目。在偌大的城市里,还未就近找到新住处的小简,为了不迟到,每天早上5点半就得起床。

    因为在机器上合成节目的技术还不过关,小简主要负责编译和写稿,这对他倒不难,也完成得不错。但是,当直播开始时,他负责的竟然是推字幕——坐在直播室的一角,用鼠标控制提示屏上的主持人串词——纯粹的体力活。小简觉得现在的这份工作和自己理想的工作相差太远,因此开始消极起来,做事情不干脆,有时干脆能推就推,注意力没有集中在工作上。

    与他同时进公司的小金最初也是做同样的工作。但是因为小金坚持了下来,并且把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工作上去,因此,她的工作得到了肯定,很快被提升,而小简则一直在原来的岗位做着重复的工作。

    其实,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说,体会到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从入校就开始了。可是,这与进入职场的落差相比,恐怕还有差距。想要干出名堂,想要灿烂辉煌,首先要耐得住寂寞,集中得了自己的专注力。除了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善尽美地把领导交给你的小事完成,我们别无选择。只有自己认真去做了,才能够真正地了解公司的各种业务,也是取得上司信任的最有效的途径。

    专注,成就富同学

    有一个小和尚在一座名刹担任撞钟之职。刚开始时他还很用心对待这件差事,后来,他渐渐认为晨昏各撞一次钟,简单重复,谁都能做,钟声仅是寺院的作息时间,没什么大的意义。

    可有一天,方丈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之职。小和尚很不服气:“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方丈告诉他说:“你撞钟撞得很响,但是钟声空泛、疲软,没有力量。因为你心中没有体会到‘撞钟’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所代表的深刻意义。钟声不仅仅是寺里作息的准绳,更为重要的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为此,钟声不仅要洪亮,还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心中无钟,即是无佛。不虔诚、不敬业,怎能担当神圣的撞钟工作呢?”

    老方丈一语道破天机:对待每一份工作,如果不用心、不投入,心是懒散的,又怎能聚集成功?时下不少毕业生心态浮躁,工作换了一份又一份,跳槽的理由五花八门,“我觉得干这个没啥意思,不如辞职算了……”“怕迟到了挨批评……”“跟女友分手了,没心情……”

    这些人大多数并不缺乏聪明才智,他们中有的甚至聪明过人,智力超群,但是却不能在职场上混得“风生水起”。为什么?因为他们缺乏专注的习惯。集中精力几个小时对他们来说就是难事,集中精力在同一项工作更是一种煎熬。他们有太多的理由、太多的欲望、太多的想法,唯一缺少的就是专注于一件事、一份职业的能力,这种人是聪明的傻瓜,是聪明的失败者。

    富同学却恰恰相反,他们会尊重自己的工作,用心对待每一份工作,把每一份工作都当“目前的唯一”,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真正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他们起点低时,不埋怨、不放弃,感谢公司提供了工作机会与机遇;他们扶摇直上时,用诚挚感恩的心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杜拉拉升职记》中的主人公杜拉拉没有好的家庭背景,没有社会经验,但她勤劳,愿意从低做起。刚进公司的她,专注而无怨无悔地做了很多的工作,干了很多的活,正是因为专注于工作这一点,她的老板和她的恋人王伟都注意到了她,最终她才能从一名朴实的销售助理脱颖而出成为公司的HR。

    在工作面前,我们来不得半点虚假,应该要专注对待工作中的一点一滴,用心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哪怕它是极其微小的事情;切不可把工作当儿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把别人当傻子,自作聪明,到头来劳累吃亏的还是自己。

    工作,不着眼于“钱”途

    工作要“唯利是图”,但“利”绝不等于“钱”,在职场中磨练的成功人士要的绝不仅仅是“钱”途。

    也许是耳闻目睹太多别人被老板无情解雇的事实,现在的毕业生们往往将社会看得比以往更冷酷、更严峻,因而也就更加现实:我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报酬,等价交换,仅此而已。他们看不到工资以外的东西,用尽一切手段,只为了工作时少说一句话、少写一页报告、少出一次差、少干一个小时的活……他们只想对得起自己目前的薪水,从未想过是否对得起自己将来的薪水,甚至是前途。

    某公司有一位员工,在公司已经工作了十年,薪水从不见涨。有一天,他终于当面向老板诉苦。

    老板说:“虽然你在公司待了十年,但你的工作经验却够不上一年,能力也只是新手的水平。”这名可怜的员工在他最宝贵的10年青春中,除了得到10年的新员工工资外,其他一无所获。

    这是只为薪水而工作的可悲之处。现在不少刚跨入社会的年轻人因为不满足于自己目前的薪水,而将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也放弃了,如兴趣爱好、专业知识等等,可到头来连应得到的薪水都没有得到。

    世界上最卑微的人,就是那些只为了薪水而工作的人。其实,刚开始工作之时,不必太顾虑薪水的多少,需要注意的是工作本身所给予的“报酬”,比如发展技能、增加经验、塑造职场品质等等。富同学要的不仅仅是“钱”途,当发现老板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努力,更没有给予相应的回报时,他们会换一个角度来思考:现在的努力并不是为了现在的回报,人生并不是只有现在,而是有更长远的未来。老板所交付的工作可以锻炼才能,工作本身可以训练职业品质,企业“潜规则”更是学校学不到的东西。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如果只把工作当作一件差事,或者只将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是从事你喜欢的工作,你依然无法持久地保持对工作的激情。但如果把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看待,情况就会完全不同。”富同学知道工作的价值不能仅仅为了面包,而是要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工作,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只有自己才能给予自己用之不尽的“黄金”,而老板给的永远都是屈指可数的金钱。因此,富同学绝不会把自己扣死在“钱”途上,老板可以控制我们的工资,却无法遮住我们的眼睛,无法阻止我们去思考、去学习。

    薪水算什么?珍视工作本身带来的价值才最重要。

    巧用优势,做不可替代的员工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曾说:“黄金在我们的制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要时的储备金,还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可以替代它。”黄金之所以地位崇高,是因为它不可替代。

    在职场中何尝不是如此,潜心经营几年,有可能让我们从“新人”变成“红人”,从“红人”变成“达人”。想要成为在职场里“红红火火”的“达人”,就要充分运用自身优势为自己提升价值,让老板舍不得放走自己。

    亚德里恩是巴黎一家五星级大酒店的小厨师。他做不出什么上得了大场面的菜,只能在厨部里当下手。但是,他会做一道非常特别的甜点:把两个苹果的果肉都放进一个苹果中,那个苹果就显得特别丰满,可是从外表上看,一点也看不出是两个苹果拼起来的,就像是天生那样,果核也巧妙地去掉了,吃起来特别香甜。

    这道甜点被一位长期住在酒店的贵夫人发现,她品尝后,十分欣赏。虽然她一年中在这里度过的日子加起来不到一个月,但是,她每次到这里来,都会指名点亚德里恩做的那道甜点。

    酒店里年年都要裁去一定比例的员工,经济低迷的时候,裁员的规模会更大。不起眼的亚德里恩却年年风平浪静,就像有特别硬的后台和背景似的。后来,酒店的总裁告诉他,那位贵夫人是他们最重要的客人,而他,“可爱”的亚德里恩,是酒店里不可或缺的人。

    自己的手艺就是自己最坚实的后台,如果你从事传媒,那你是不是那个最敏锐的发现者?你是不是那个点子出来后满堂彩的资深编辑和记者?如果你是在事业单位工作,你是不是那“支”写发言稿不用修改的“笔杆子”?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我们都必须找到我们擅长的“一门手艺”。如果你是一名司机,就要把驾驶技术练得“炉火纯青”;如果你是一名打字员,就要把打字速度练到“无人之境”……

    企业青睐的人才,永远不是那些什么都会一点“皮毛”,却又什么都做不好的员工。如果一个人的工作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那就意味着人人都可以取而代之。富同学深深明白:想要在职场生涯中求得一席之地,就要有一门独家绝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是在职场安身立命的资本和成功的理由。

    1.4    危机,打开富同学的财富之门

    2008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当企业破产、工资缩水等经济负影响频频出现时,一位来自温州的打工青年却与次贷危机“结缘”,利用此次危机,靠卖保险箱“狂赚”1400万元!

    众所周知,美国是崇尚超前消费的国家,美国人没有在家存钱的习惯,但经济危机爆发后,许多美国人再也不敢相信银行,他们宁愿将现钞、黄金等放在家里自己保存。可另一个问题出现了:他们把贵重物品放在家里,安全吗?

    一个在美国务工的温州小伙子,敏锐地从当地居民的需求中发现了这个商机:他发现美国家庭普遍都没有一个可以保证财物安全的保险箱!于是,他在这场经济危机中想到了致富的点子,果断地从中国进口一种小型的保险箱,希望打入美国的市场,让美国居民能够“安心地在家里存钱”。

    小型保险箱刚推出市场,便受到热捧,美国的居民对这种小型保险箱分外喜爱,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后来,他算了算,自己竟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靠卖保险箱挣了1400多万元,创造了经济危机下的财富神话。

    面对来势汹汹的经济危机,有人垂眉低首、唉声叹气;有人乐观积极、迎难而上。这位温州打工青年就是靠敏锐的商业触觉,用自己的头脑在低迷的经济形势下创造了财富神话,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课——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好好利用形势,沙子也能变黄金!

    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华尔街咳嗽,全世界感冒,中国也打起了喷嚏。”当大学辛苦四年,储备满腹知识,准备投入社会、构筑自己的人生蓝图之时,却遭遇全球经济衰退,行业不景气的尴尬,这对于毕业的我们来说,无异于是一盆浇头冷水。

    全球经济危机的来临,好比一场寒流来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到了我们身边。它出现得太快,来势太猛,以致很多同学无法招架。有准备的同学在这场寒流中来得及穿上大衣、盖上棉被,安然无恙,最多只是患了小咳嗽。可不幸的是,大部分的同学还沉浸在清凉夏日,来不及反应,就只能穿着短袖抵抗暴风雪,以致头疼、发高烧,甚至昏迷不醒。

    “找工作就像选美,你打扮得再好,也不一定选得上!”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环境下,工作越来越难找,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收入却不如从前;闹不清楚自己能干什么,喜欢干什么,觉得没有发展空间,却害怕被裁员!在公司不想发言,在家却喋喋不休……

    今天著名金融机构裁员、明天大型企业倒闭,各类消息不绝于耳,我们除了发出生不逢时的感叹之外,更多的还是无奈。从满腔热血,到处处碰壁;从“面霸”到“巨无霸”,现实让“天之骄子”成为了“天之焦子”。面对经济危机,有人胆怯退缩了,看不到成功的影子了。

    王同学毕业以前是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学生,可近段时间,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话明显少了,整天不断更新页面看网络招聘,见人就问:“你工作有方向了吗?我还没有方向,怎么办呀?唉……”王同学变得烦躁易怒、少言寡语、夜夜失眠、惶惶不可终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专家苏林雁表示,大学生毕业后,在经济危机中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会产生严重的焦虑心理。这种悲观情绪对人的身体与健康都非常不利,严重者还会产生自杀等倾向。

    人的一生会遇上很多危机,经济、爱情、信任、就业危机等等,危机的来临不是世界末日,我们即使逃避不了它的魔爪,也别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要知道,只有对现实绝望的人才会除了悲观就是迷茫,除了迷茫就是恐慌,整天心中郁结、皱着眉头。刚刚走出“象牙塔”的我们,面对危机不能不知所措、自怨自艾,否则只会把自己毁于经济危机。危机虽然离我们很近,但是美好的明天与未来离我们更近。

    富同学心态:有危才有机

    桌面上放着半杯水。

    悲观的人见到它,会哀凄地说:“只剩半杯水了,很快就没水喝了!”

    乐观的人见到它,会高兴地道:“太好了!现在还有半杯水,有了它,我就可以有机会找到更多的水了!”

    面对经济危机,穷同学看见的是可怕、绝望,富同学看见的是机遇、幸运。富同学会认为,处于危机之中并不可怕,因为,往往只有在“危”的时候才有“机”,只有处于危机时才有颠覆现状、改变格局的可能。富同学在成功的道路上,有激情、有抱负,他们只是缺乏一个极好的展示机会。当危机来临,他们的眼光会变得更加坚定——到了可以掌握语权、改变命运的时刻了!

    希腊人奥纳西斯,出身贫苦,为了谋生,他漂洋过海、背井离乡。1929年,举世闻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继而波及世界各地,红极一时的海上运输业也一样难逃厄运。加拿大国营运输公司为了渡过难关,准备拍卖名下各类产业,其中价值200万美元的6艘货船,只开价12万美元。奥纳西斯并没有因为破产失业而感到恐慌,他的心态反而很平静,因为他感到能改变自己命运的一刻极有可能就要来临了,他看准时机,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并向好友筹借了几万美元,专程飞赴加拿大买下了这几艘船。当时很多朋友都对此迷惑不解。

    但事实证明,奥纳西斯的预见是精准的,经济危机过去后,在百业重兴的过程中,海洋运输业的回升和发展势头大大领先于其他行业,他花低价买来的货船转眼之间身价倍增。顿时,业界无不艳羡,银行家们对他刮目相看,纷纷主动上门为其提供信用贷款。聪明的奥纳西斯乘机迅速壮大自己的海洋运输队伍,使自己的实力倍增,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船王”。

    发迹要趁早,心态要摆好。处于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中,穷同学看见了企业破产倒闭,商店关闭、转让等源源不断的悲剧,富同学则瞄准了企业倒闭破产后的商机,时刻准备甩开手大干,在“危”中寻找“机”,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换言之,穷同学在恐惧危机,富同学则在享受危机。

    化腐朽为神奇:在危机中创造财富!

    “危机危机,有危才有机,等危过了,你发现机也没了。”

    这句风行网络的语言道出了富同学的心声,他们在危机中求发展,求财富。所谓“时势造英雄”,正是这个道理,尽管金融危机给经济带了了不小的影响和冲击,聪明的人偏偏把它当成了成功的跳板,在危机的大潮中,做一个清醒的掌舵者,化腐朽为神奇,给自己带来珍贵的第一桶金,一跃成为富同学中的一员。

    “金融危机年”八大风云人物之一的刘鹏飞本是千千万万想创业的年青人中的一个,但他却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取得成功,原因在于巧用网络生意经,为自己赚取了财富。

    金融危机来临时,由于工作不好找,他动了创业的念头,并决定以做孔明灯生意为起点,进行一番创业历程。他发现不少外国人在圣诞节、新年时也会放孔明灯,但却没有一个很好的销售平台。有了这个认知后,刘鹏飞把目光瞄向了当时火热的电子商务平台。

    刘鹏飞说:“不少朋友都把我卖孔明灯当作笑话,但我坚持认为应该尝试一下。”从小商品市场花400元钱买了100多个孔明灯,在网络销售平台上发布了销售信息后,第一批货很快顺利卖完。一个月下来他赚了几千元,半年后赚到了6万多元。

    但真正让他步入成功的是温州一家外贸公司的订单,这家公司通过刘鹏飞在网络销售平台上发布的孔明灯销售信息找到了他,想订购20万元的孔明灯,并电话告知他们将派人来考察。“我都是从别处拿货,没有工厂、没有员工,甚至连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无奈之下,刘鹏飞用几天时间找到一间办公室和工厂,火速租了下来。“做生意讲的是诚信,在对方真的来考察时,我还是将借办公室、工厂的情况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客户。”刘鹏飞说,自己原以为生意肯定要泡汤了,但对方对他表现出的诚信非常赞赏,当场拍板,跟他签了20万元的合同。

    清晰的头脑,做人的诚信,还有巧用市场的思维,利用网络的销售平台,让他的生意稳步发展,如鱼得水。不到两年,他成为义乌三家孔明灯厂、三家十字绣厂和一家印刷设计公司的老板,把孔明灯、十字绣卖到海外,一年销售额达几千万元。

    危中必存机,危中必存富。他人的“危”,可能是自己的“机”。纵观历史长河,时代的进步都是在不断地危机转化中得到发展,从大学出来的天之骄子们想必更清楚这个社会学观点。无论是金融危机下的“乱世”,还是经济繁荣的“盛世”,只要优化我们的大脑潜力,转化危机、利用危机,必定能够化险为夷,开拓出一番新天地。

    1.5    富同学,规划自己的梦想与财富

    杨澜是中国知名度极高的文化名人,她集多种身份于一身:文化名人、著名主持、著名电视人、文化商业人士等。

    从著名节目主持人到制片人,从传媒界到商界,这位传奇女性一次次成功实现了她人生的转型。1994年,当人们还惊叹于她在主持方面的成就时,她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辞去主持工作,去美国留学;1997年回国后,她放弃众多高薪工作,果断地加盟当时刚刚成立的凤凰卫视中文台;1999年10月,正当事业如日中天时,她却选择辞去了凤凰卫视的工作,开始了她人生新的起点。凭着对传媒事业的热爱,2000年3月,杨澜收购了良记集团,成功地借壳上市,一手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传媒帝国”。

    杨澜是幸运的,但这种幸运,并非每个人都有,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它需要睿智的眼光、独到的操控能力,是职业经历累积到一定程度厚积薄发而来。就像杨澜自己说的那样:“一次幸运并不可能带给一个人一辈子好运,人生还需要你自己来规划。”

    杨澜同样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走的也是大学教育就业的途径,但她却能实现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她的成功,机遇与天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她背后的助推力:她成功地规划了自己的梦想,规划了自己的人生,正确地面对了一次次的关键选择。

    为梦想插上规划的翅膀

    心中拥有梦想能给我们的人生提升到一个高度,不过自己的人生究竟能够爬到多高并不在于梦想,而在于我们现在的规划,以及脚下因努力而磨出的水泡。再远大的理想,再美丽的蓝图,如果没有清晰的规划,只能形同一张废纸,一纸空文。

    有的人光说不练,整天很忙,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最后却是碌碌无为,离成功相隔万里。人们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其实,如果没有“三十年河东”的规划,“三十年河西”也就无从谈起,即使存在也不过是河东的复制品。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

    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迫不及待地在原地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共同规划着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遥远的跋涉,终于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心存目标,只顾眼前的利益,忽视长远规划,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却不看清现实,欠缺有效规划,得到的也是凄惨下场。

    只有在规划中实现目标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光有梦想,没有规划与行动是远远不够的。若理想的人生如大海航行,那人生规划就是基本的航线,有了航线,我们就不会偏离目标,不会迷失方向,顺利地驶向成功的彼岸。

    人生离不开正确合理的规划,正确合理的规划能让人避免盲目,避免走上“错位”人生。有社会学家指出,人群中那没有长久目标与规划的97%的人在为另外3%有长远目标与规划的人打工。让我们用头脑和双手,为了我们梦中的城堡做好规划,为它砌砖添瓦。

    富同学:靠规划成就梦想

    步入社会后,穷同学容易产生一种小富即安的思想:满足于工作不错、工资不低、对象不凡、安于构筑温馨的爱巢。这种懒散的思维惰性把他们的激情磨平了,于是很多人止步了,把人生进程中一个阶段,当成了终极目标。他们再也没有了为梦想规划、鞭策自己的动力,于是错误地认为船到了码头、车到了站,过早地放下了理想的翅膀。

    而富同学往往相反,他们只会把每一步的成功当作规划之中的成果,一直不忘记梦想,不忘记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执行规划,让自己积累成功的果实。

    被中国青年一代尊称为“人生设计师”的徐小平讲谈“人生规划”时,巧妙地提到了“扫地王”张少云,谈到了一个普通人因为做好了人生规划的巨大转变。

    张少云,是新东方学校最受欢迎、最优秀的讲师之一。他来自贫穷的农村,在新东方读“非正式”的大专英语时,便暗下决心以后要留在这所优秀的机构就业。为了这个目标,他制定的第一步规划居然是毕业后就在新东方看教室、打扫卫生!扫地也能立志,他发誓“扫地也一定要扫出出息来,扫出前途来!”于是,他一边做好本职工作,一边为进入新东方工作而努力。第二步规划便是在家里挂了一个小黑板,模拟课堂讲课。他一遍一遍地讲、一遍一遍地写,硬是坚持了一年多。终于,到了2002年初,他胸有成竹地把这小黑板带到招聘主管老师那里模拟讲课,一举成功。依靠着自己一步一步的规划,张少云的梦想实现了,慢慢地成为优秀的讲师。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一定要有良好的规划,不能盲目努力。有的人只知道努力工作,但是没有规划。有些人有规划,但又不切实际。虽然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但富同学总是能聪明地把握好一个“度”,让短期的规划能见效,并通过它的实现照亮梦想,照亮人生。

    投资人生,规划财富——让“钱”生“钱”

    一位穷人开了一家面馆,收益率是100%,投入2万元,一年就净赚2万元。这对他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年复一年,穷人富了,但是他舍不得拿钱出来投资,即使终于下定决心投资,也不愿冒风险,最终还是没有走出那一步,他的财富并没有迅速地增加。

    另一位穷人同样开了一家面馆,同样的收益率,但他赚钱后的思维骤变:一年2万元,平常维持一家面馆承载的资本是多少,剩余资金还有多少,把它投资到哪里,能够再从中收取更多的利润。

    这便是穷同学与富同学的巨大鸿沟,这道鸿沟,可能并不是财富的差距,而是思维和习惯的不同。一个人如果拥有了富同学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那即使现在他一文不名,他的未来也完全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他一定能够步入富人的行列。

    财富就像滚雪球,只要开了个好头,就会越滚越大。学会规划财富,就能让“钱”生“钱”,“利”滚“利”,雪球变得越来越大。

    宋渊博居住在上海,从事房地产事业,八年的工作经验让他获得高薪,但他却在公司前景看好之际放弃了高薪的工作,卖掉自己的房子,用这笔钱来开办了名为“枣子树”的素食店。短短一年,“枣子树”不仅成为上海知名的素食餐厅,营运也开始获利。

    作为一个经营者,他是如何看待这项投资的呢?他的回答是:“如果说这是投资,那么我投资的是自己的人生。”他的投资思维很简单:他爱素食,一方面想方便自己,另一方面他发现上海很少正宗的素食餐厅,何不把两者结合起来?于是,他抛下了高薪工作,果断地把积蓄取出来,变卖房产作为创业资本,开始策划经营“枣子树”素食餐厅。

    如今“枣子树”餐厅在上海已非常红火,果断的投资,规划自己手上的财富也改写了他的人生道路,正如他说的那样:“我已经找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东西,也知道自己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更知道现在该做的是什么。”

    无论是穷同学还是富同学,都要一直规划着自己的财富,为未来做更好的打算。就好比一套房子,我们可以自住、出租,也可以转卖,不同的处理方法决定了它的性质。同样的房子,在不同的人手里,就有不同用途,它可能是资产,也可能是负债,就看钱是流向我们的口袋,还是从我们的口袋里流出去。富同学往往总是尽量地把一切价值变成资产,但是穷同学却容易因循守旧,最终把有限的价值变成负债——这就决定了我们保险箱里的黄金有多少。

    1.6    穷同学,富同学可以转变

    王永庆小学毕业,先到茶园做杂工,后到台湾南部嘉义县的一家小米店当了一年学徒。第二年,王永庆做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开米店自己当老板。启动资金是父亲向别人借来的200元钱,几年下来,米店生意越来越火,王永庆筹办了一家碾米厂,同时完成了个人资本的原始积累。从那个时候起,王永庆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上世纪50年代初,台湾推出一系列工业发展计划,其中包括兴建石化工业基本原料聚氯乙烯。时年38岁的王永庆大胆接手了当时这一无人看好的项目,成立了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在塑胶领域大获成功的王永庆先后成立了南亚塑胶工厂、台湾化学纤维工业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如今,王永庆本人的资产将近54亿美元,被誉为“经营之神”。

    “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成功,给无数的穷同学们带来了希望和鼓励:一时穷,不代表一辈子穷,命运转变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跨越了穷与富的临界点,成为了真正的富人的那些人的经历,是弥足珍贵、值得学习的。他们的成功,不能说只是比其他穷同学更幸运,也要看到他们比穷同学多了坚如磐石的意志,赴汤蹈火的气魄,滴水穿石的精神,荣辱不惊的姿态。

    为什么你还是穷同学?

    毕业几年后,大街上时不时碰见开着香车宝马的老同学意气风发的背影,然后望望背着公文包狼狈挤公车的自己,不时哀叹摇头;常常听人唠叨这位同学那位同学的房子买了一套又换一套,而自己却住在破旧的出租屋里,还要担心一不小心会花掉下个月的房租。

    这是穷同学常常遇到的尴尬,明明满腔嫉妒无奈,却硬扯出笑脸对周围的同事辩解:“这有什么?我精神比他们富裕多了!”既欺骗了别人,也麻痹了自己。为什么有人每月收入高达几万甚至几十万,腰包鼓鼓,有人不过几千元?为什么别人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而自己却在原地踏步?这一切,困扰了无数活在困境中的穷同学,他们迷茫、不甘,却找不到原由。

    你将来到底会是穷人还是富人?互联网上流传着被奉为经典的“能够决定你是富人还是穷人的12条‘秘诀’”:

    一是自我认知:穷人很少想如何去赚钱和如何才能赚到钱;富人则骨子里就深信自己不是穷人,强烈的赚钱欲望让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变富。

    二是休闲:穷人只在家里看电视,利用剧情来慰藉自己;富人却在外跑市场,即使打高尔夫球也不忘带着项目合同。

    三是交际圈子:穷人的圈子大多是穷人,也排斥与富人交往,形成穷人的心态思维,做事遵循穷人的模式;富人拓展人脉,利用一切资源为成功开疆拓土。

    四是学习:穷人学手艺;富人学管理。

    五是时间:穷人认为时间不值钱,懒惰的不仅是身子,还有思想;富人的空闲的时间也是一种工作方式,闲在身体,而不是脑袋。

    六是归属感:穷人具有螺丝钉观念,迫切地希望自己从属并依赖于一个团体,希望以此终老;富人则相信自己是核心,是支配他人的领导者。

    七是投资及运用财富:穷人的经济观点就是少用等于多赚,缺乏投资的勇气;富人则认为一本万利,无时无刻不思考着如何让“钱”生“钱”。

    八是激情:穷人通常按部就班,很难出大错,也绝对不会做到最好;富人则鸿鹄之志常在,天生具有冒险、追求的欲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九是自信:穷人的自信靠武装,似乎一身高级名牌的穿戴和豪华的配置才能带给他们自信;富人的自信不被外力所左右,光景好与坏,都阻挡不了他一定会成功的认知。

    十是习惯:穷人着重眼前利益,往往把能开垦土地的老牛屠宰掉换钱;富人习惯长远思维,不动用保本积蓄,不断寻找赚钱的新方法。

    十一是上网:穷人上网为聊天,看八卦新闻,浑身沾满了鸡毛蒜皮的味道,随处找人发泄;富人则寻找投资机会,将网络的低成本高效率,运用到自己的生意之中。

    十二是消费花钱:穷人消费是为了体验满足感,攥着不多的钱东逛西逛;富人消费是为了创造财富,选最节省的消费投资方式达到最大的效益。

    所有的人都对贫穷有着无比的厌倦,对富裕有着无限的渴望。十二条标准无一不揭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大部分穷同学最缺的不是财富,而是创造财富的能力。只有抛弃本身的种种性格弱点与穷同学思维,用富同学思维的闪光点去发展自己,才会进步,获得想要的成功。

    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

    犹太圣典《塔木德》言: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这并非鼓励穷同学去“打肿脸充胖子”,更不是唆使穷同学盲目地跟在富同学身后,供人差遣,而是鼓励穷同学多与富同学接触,要汲取他们的思想,调整状态,以崭新的视角快速进入致富的入海口。

    每个人生活环境和命运是互为因果的,穷同学多生活在穷同学中间,周围都是同样思维模式的人,每天讨论着打折商品,交流着赚取蝇头小利,这对要想成为富同学的穷同学来说,并不明智。多与富同学接触,先跟自己的环境说“拜拜”,这绝不是背叛,而是一种自我改造。

    著名日本学者手岛佑郎到一间大学讲授《犹太商法的32种智慧》时,向同学们提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果有两个犹太人掉进了一个大烟囱,其中一个身上满是烟灰,而另一个却很干净,那么他们谁会去洗澡?

    “当然是那个身上脏的人!”

    “错!那个被弄脏的人看到身上干净的人,认为自己一定也是干净的,而干净的人看到脏人,认为自己和他一样脏,所以是干净的人去洗澡。”

    第二个问题:他们后来又掉进了那个大烟囱,情况和上次一样,哪一个会去澡堂?

    “这还用说吗,是那个干净的人!”

    “又错了!干净的人上一次洗澡时发现自己并不脏,而那个脏人则明白了干净的人为什么要去洗澡,所以这次脏人去了。”

    第三个问题:他们再一次掉进大烟囱,去洗澡的是哪一个?

    “这?是那个脏人。不,是那个干净的人!”

    “你还是错了!你见过两个人一起掉进同一个烟囱,结果一个干净、一个脏的事情吗?”

    黑压压的听众一时寂静,手岛佑郎的声音在回荡着:“这就是犹太商法,这就是‘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的灵魂!穷是一种切肤没齿的感受,富是一种矜持倨傲的状态。穷人赞羡富人积累财富的结果,却忽略了富人通达财路的智慧。”

    由穷到富的转变是大多数人憧憬的,但没有致富的思想和手段,富有殷实只是聊以自慰的幻想。穷同学不能只是慨叹命运不济,而要站在富人堆里,与他们有一个对比,然后要学会富同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习惯,才能真正实现致富的目标。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与他结交了什么样的朋友,生活在什么样一个环境当中有着莫大关联。如果他的朋友是经商的,或许他就是一个出色的商人;如果他的周围的朋友都是小菜贩,或许他可能也是其中的一员。

    穷是极地,极地起大鹏

    未来的世界肯定不是富人代代相传的天下,因为最先图变的往往是穷人。“多有者为富,少有者为贫,至无者为穷。”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穷而不起,穷而不奋,穷得没志气,穷得没本事。

    穷犹如一个拥有魔力的瓶子,它可以赐给我们智慧和力量,也可能吞噬掉我们的身心,俘虏我们的灵魂。要实现贫富转换,最好的办法就是善用思维,善用贫穷,从而让贫穷成为自己的财富。

    日本的兵库县,有一个叫丹波的村子。当整个日本都普遍富裕起来的时候,那里依然贫穷——土地贫瘠、物产贫乏、交通落后、信息闭塞。那里的人们心情焦灼,可又苦于脱贫乏术。于是,向全社会征集致富良方。一些有识之士形成的一致意见是:出售物产和资源换回生活所需。可问题是,这个村子除了贫穷和落后,无以出售。

    最后,一位专家动起了贫穷的点子:既然村民只剩下贫穷落后,无可出售,何不出售贫穷和落后?如何出售贫穷?于是,他向村民建议:今后村民们不要住在现在的房子里,要住到树上去;不要再穿布做的衣服,穿树皮、兽皮,像几千年前尚处于蒙昧时代的老祖宗那样生活。这样城里人会来观光、旅游,从而给村民带来丰厚的旅游收入。

    村民们听从了专家的建议,他们的“另类生活”引起了城里人的极大好奇。一时,游人如织,不到一年时间,丹波村的村民们都富裕起来。

    “贫穷”一直作为缺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可是,丹波村的人们摆脱贫穷利用的恰恰是贫穷。

    穷无恒穷,富无恒富,穷同学和富同学之间也是可以相互转变的。穷同学只要敢想、敢做,肯思考、肯反省,就不会白白错失许多成为富同学的机会。富同学总是能看到穷同学看不到的商机,想到穷同学达不到的高度——这便是穷与富差别最大的根源。但是,这一切,都可以“乾坤大转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