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子的八种命运-前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是一个特殊的人群。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群。

    幸运与悲惨,抗争与妥协,疯狂与无奈……都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也许有人会说这些“天潢贵胄”生来就是全国最幸福的孩子。贫穷、饥饿与他们无缘,考试、工作更与他们无关,那些常人需要费尽周折,尝尽艰辛才有可能挣来的富贵荣华,他们早在娘胎里就得到了。他们是含金握玉来到这个世上的。其实,抛开这层表象,用心去体悟他们的命运之时,我发现,皇子是一群十足的可怜虫。

    身为人子,他们鲜有机会体味人世间的父子亲情;

    身为人臣,他们鲜有机会表达个人的思想与主张;

    身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鲜有机会获得起码的自由、权利与尊严。

    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归因于造就和埋葬他们的皇权政治。

    皇权政治,即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格局和形态。在皇权的支配之下,经济、文化皆为附庸,至于皇子,更是彻彻底底的皇权附属物,其地位与特权完全来源于皇帝。他们的兴衰荣辱,甚至性命,都与皇权休戚相关。

    他们是距离权力之巅最近的人群,也是最远的人群。

    说最近,是从空间考量,说最远,是从本质考虑。“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至少从理论上宣告:在皇帝面前,皇子与广大臣民别无二致,皆为奴仆。皇权政治呈现出一点、一线的格局。皇帝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点,奴仆是那条笔直而又有些曲折的线。

    君民关系与君臣关系是皇权政治下的两大重要命题。从君主的切身利益来考虑,显然是臣子对其权位的威胁更加的直接和显而易见。因此,君臣关系是皇权政治中的首要关系。

    君臣关系的基本线索是尊君抑臣。君主要集权,势必要侵夺臣子的权力,其中当数那些与君主“亲”、“爱”、“信”的臣子对君权最具威胁,是需要君主首先提防的。那些理应是“至亲”、“至爱”、“至信”的人也就是妻妾子女。

    家天下时代,国家为帝王一姓之私产,基本继承制度为父死子继制,皇子具备承继大统的合法资格,这相对于那些有着篡位野心的异性臣子显然更有优势;从人身关系上考虑,有较多机会亲近君主的皇子,在弑君谋逆的时候也更加方便。

    因而,皇子的身份就显得很微妙了。从宗法角度来看,他们是君主的亲生骨肉,可谓至亲;从权力格局来讲,他们是与君相对的臣子。那么,这两种关系孰轻孰重呢?从皇权主义理论和历史态势来看,显然是前者服从于后者。

    韩非将这种关系说的很露骨,即“为人主而大信其子,则奸臣得乘于子以成其私,故李兑传赵王而饿主父。”因而,即便是亲生儿子也不能相信。

    对于君主而言,父子关系与夫妻关系,归根结底就是“利”。即便是正妻所生嫡子做了“太子”的,“或有欲其君之蚤(通‘早’)死者”。

    父子关系已经十分紧张,那些嗜权、贪利、试图固宠的后妃也参与了进来。为了确保自己的儿子能够早日接班,这些女人不惜对丈夫痛下杀手。

    对于这种有悖人伦的现象,韩非的解释很直白:并不是弑君之人憎恨君主,而是因为君主的死可以为其带来利益。即“君不死,则势不重”。“情非憎君也,利在君之死也。”人情败给了利益,当君主的存在影响到了妻子、儿女的利益之时,利害之争便会超过情感。

    既然父子关系成了猜忌与防范,我很质疑他们之间还剩下几分亲情。

    伴随着皇权的扩张与强化,皇子地位呈现出日渐衰微的趋势。这从皇子之首,即“太子”的命运可以看出。作为国之储贰,帝国的第一接班人,太子在皇权政治的前期曾扮演较为重要的角色。他身居东宫,设官建制,并配有一定的武装力量。而且,太子时常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延揽人才,扩充实力。不少臣子也半推半就投入未来君主的怀抱,以期日后飞黄腾达。

    既然对于君主的威胁最大,那么皇子的处境也就最危险了。

    人们常用“伴君如伴虎”来形容侍奉君主的危险。零距离的接触,使得皇子较之普通臣僚,更容易成为皇权政治的刀下之鬼。此时,“天高皇帝近”的观念现实成为实际存在状态。面对皇帝,他们发现这个父亲有异于常人,不能从人性的角度去考量。

    皇子的成活率很低,即便成人,亦难以善终。一旦涉足权力,即会遭到猜忌。若是才华外露,自然招致皇帝的嫉恨与打压,小命难保;若是庸庸碌碌,又会招致皇帝和敌对势力的诋毁与攻击。总之,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特别是那些占据太子之位的皇子,就更是战战兢兢,如坐针毡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一些皇子权力欲望膨胀,拉拢势力,钩心斗角,甚至急于抢班夺权。使得君主若有芒刺在背,坐立不安,必欲除之而后快。

    这种对皇帝权威的威胁与挑战,必定会遭到无情的打压。于是,有的皇帝裁撤东宫僚属,有的安插特务,有的取消太子特权,有的甚至直接将其废黜或诛杀。到了最后,雍正皇帝则是采取秘密立储的方式进行传位,对于皇子的提防可谓到了极致。

    其实,待到百官之首的丞相遭到废除,那些饱读诗书,标榜道德的汉族官僚欲做“奴才”而不可得的时候,皇子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他们是生长在宫城内的高级囚徒。

    本书写作,以《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中记载有皇子事迹的篇章为蓝本,从数以千计的皇子当中遴选出了三十六位人物,分别作传。他们当中,有文采斐然者,有武艺超群者;有修成正果者,有遗憾出局者;有悲天悯人者,有凶残成性者;有唯唯诺诺者,有骄横跋扈者;有安邦定国者,有荼毒天下者;有轰轰烈烈者,有窝窝囊囊者;有超凡脱俗者,亦有俗不可耐者。为了便于读者阅读,特打破朝代限制,据其共同特点,将人物分成了八个单元,可以理解为这就是皇子们的八种命运。

    在这里,我不得不赞叹太史公的伟大。诸多史书当中,唯有他笔下的皇子是那样的个性鲜明,活灵活现,富有人情味儿。这让我在书写汉武帝之前的几位皇子之时,省力不少。我自信,那些篇章也是最出彩的。初次捉笔,必定会有许多不足之处,期待读者的批评指教。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