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公元500年之前的欧亚大陆古典文明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从第一章中我们知道,农业革命是人类所取得的第一个重大成就,农业的传播促使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得以发展而产生出古代的大河流域文明。

    这一章我们所讲述的,便是欧亚大陆在大约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500年之间所产生的人类文明。这一段时间的文明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约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000年,我们称之为古代文明;第二阶段是约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500年,我们称之为古典文明。

    一、公元前3500-前1000年的欧亚大陆文明

    人们曾在某个时期认为,人类文明的第一缕光是出现在尼罗河流域的,但现在已经一致同意,最早的文明中心是苏美尔,也就是《旧约全书》中的“希纳国”(Land of Shinar)。

    而我们所说的文明产生的时间——公元前3500年,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时间,方便于我们对历史的理解,而实际上,从部落文化发展到古代文明,经历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并非仅仅只是一件事情而已。而这里,我们所要考察的,便是这一过程的性质和起源。

    古代文明的起源

    “文明”是区分人类与动物的主要依据,也是证明人类进步的标杆。究竟什么是文明呢?文明的主要特征是:城市成为社会的中心;产生合理的社会制度,并且由制度确立国家政治权利;开始出现文字,社会出现阶级等级的分化;建筑学,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开始兴起等。虽然说并不是所有的文明都有这些特征,比如说南美安第斯山脉的文明是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发展出的,而世界知名的玛雅文明和埃及文明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但是这些特征在判断世界各地各时期的文明性质时,确是被用作一般性的标准。

    虽然不同文明的特点各不相同,但是还是有共同特征的。这种共同特征表明新的社会类型已经不是此前社会资源平均分配的部落社会了。从简单的村庄转化到复杂的文明,究竟是如何变化的?中东文明的转化过程可以给我们答案。在两河流域的上游山区,人们学会了驯化动物,栽培植物,完成了农业革命。然后人们从那片山区迁徙到了两河流域,逐步发展出了新灌溉农业和新社会制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最终产生了文明。

    新石器时代的农民从高地迁移到低地之后碰上了很多问题:降水量不足,烈日暴晒,洪水,缺少岩石做建筑等。但是低地也有低地的优势:枣椰树提供了充裕的食物,还提供了很多质地低劣的木材;河岸附近生活着很多禽鸟小兽,河里还有很多鱼类;土壤相比高山之上要肥沃得多等。新环境带来的最大的困难是降雨量不足,所以如果要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耕种的话必须发展灌溉农业。于是人们通过开掘沟渠,把河水引入田地,使农作物比在高山之上增加了惊人的产量。由于食物的充裕,人口开始逐渐增加,更多的人口使得农民开辟了更多的沟渠与农田,农业开始有了长足的发展。

    除了农业灌溉技术发展了,冶金技术也被人们所掌握。冶金技术摆脱了原始的反复锤打的方法,开始用熔炼的方法从矿石中提炼金属。人们发现铜经过热处理能够成为液体,冷却以后可以变成模型的形状,硬度也得到极大的增强,用铜所制作的工具锋利程度远远地超过石器。到了公元前3000年时,中东和印度的居民已经开始在铜里面加入其他金属,以冶炼其他的更耐用的合金,其中加入锡可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生产出来的合金就是当时制造武器最受欢迎的青铜。

    犁的发明极其重要,最初的犁结构很简单,以牛来拉动,不过用于中东地区半干旱的沙土地已经足够了。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400年,这项技术传遍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并且传到了印度和遥远的中国。用牛拉犁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是人类首次利用身体以外的力量作为动力。

    交通方面人们开始利用风力跟轮子,风力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船出现了横帆,这是人类第一次使用人造的力量做动力。帆船相对于其他交通工具来说是非常经济有效的,所以古代文明的贸易主要是通过水路。车轮是从钉在车的两端发展到钉在车轴上,轮子与车身不再自身相连,虽然很简单,但是比依靠人的肩膀和驮兽要省力得多。

    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社会制度也产生了变革。人口的增多使村落发展为城市,城市由新兴的宗教贵族和军事首领、行政首脑来统治。农业的发展使食物有了剩余,从而使社会可以开始供养新生宗教阶级、军队和官吏。虽然在石器时代就有祭司,但是当时的祭司并非专职,他们闲时也需要从事农业劳动。而村落发展为城市以后,开始有了专职的祭司。由于当时的人非常蒙昧,把一切自然现象解释为神灵所为,所以祭司就成了最有权势的人物,开始对各种当时人们不能解释的现象负责,并且开始管理社会。但是随着社会成分多元化的发展,宗教法令开始失去约束力,战争的规模次数也开始增长。战争使祭司们的权利转移到了世俗新贵们的手上。本来每当进行战争的时候,公社就会选出一个人来担任战争领导人。随着战争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战争领导人的任期就越来越长,后来变成了永久的军事领袖,变成了国王。

    军事化不断的发展,国王的权利也在不断的增加。大量的金属武器和宫廷奢侈品开始占据社会生产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不同地域出产的原料不同,所以大规模生产涉及地区商品交换。从此海上贸易开始蓬勃的发展,码头上总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阶级分化导致了政治权力集中,传统的部落议会开始失去了原有的权力,对于过往的决议只敢畏畏缩缩地表示反对,最终传统议会被王权所取代。

    文明在欧亚大陆扎根,很快就开始向周边地区疯狂地传播下去。如果美索不达米亚大约是在公元前3500年前后出现文明,那么埃及文明大约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中美洲和秘鲁大约是公元前500年。不过确定史前年代的碳同位素测定法会有正负几百年的误差,所以有些学者已经开始质疑传统文明是从地中海东部向西欧传播这种假设了。

    文明向不同的地区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变化;不同的变化使文明产生出很多不同的类型。下一节我们就来说说古代文明的类型。

    古代文明的类型

    新旧石器时代的各种文化呈现出各不相同的发展路线,有些重视发展农业,有些重视发展畜牧业。而根据这些文化发展起来的古代文明也有着巨大的差异,每一个都有与众不同之处,都是一种独特的类型。在城市中,根据当地的建筑、语言、食物,就可以分辨出是在西欧、中东、印度还是中国。

    虽然有着众多的不同,但是也拥有着一些共性,其中最显着的则是社会阶级的不平等和性别关系的不平等。社会阶级的不平等源于所有的文明都建立在纳贡关系,而非最开始的血缘关系。两性关系的不平等主要是由于妇女很难参与到新型农业当中,因为这些活计过于繁重。于是妇女们不再能保持与男人相同的社会地位,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多,用来照顾孩子跟丈夫。

    看完古文明社会的共性以后,我们来看看每个文明的特殊性。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文明的先驱——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第一个中心出现在苏美尔。公元前3000年时,苏美尔地区出现了12个城市国家。由于他们为了称霸而争斗不休,导致他们轻易地被北方来的印欧入侵者和南方来的闪米特入侵者打败。

    闪米特人的着名领袖萨尔贡一世是该地区第一个帝国的奠基者,另一个伟大帝国的创立者也是闪米特人,他名叫汉谟拉比。在闪米特人之后还有赫梯人、亚述人、波斯人、马其顿人、罗马人、阿拉伯人、蒙古人、突厥人先后入侵过这块土地。

    虽然这些帝国幅员辽阔,但是城市始终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基本的单位。大多数平民都是靠当农夫、工匠、商人、渔民和牧民来谋生的,他们在市场上出售自己的产品,买主以实物或者货币来购买。货币一般是银,每次交易都要称货币的分量。

    城市外面是农田,大部分农田都被国王、祭司和富人拥有,他们把土地划分开来租给农民,农民把生产出的剩余产品缴纳给土地所有者。

    为了方便经营地产,苏美尔人不仅发明了楔形文字来记账,还发展了数学和其他的一些学科,其中包括畜群的计算和土地的测量。这些学科为其他的社会工作也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并且早在公元3000年前,他们就已经开始记录天体的运动了。苏美尔人的宗教深受自然环境影响,尤其是经常洪水泛滥的两条大河。这些让苏美尔人的人生观变得恐惧而悲观。他们试图通过编纂完整的法典来减轻不安全感,《汉谟拉比法典》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汉谟拉比法典》的作用是指导社会行为,虽然十分有进步意义,但是还是明确地规定了男人高于女人的优越地位。

    现在我们要了解的是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不同的埃及文明。

    埃及文明是一种帝国文明。帝国文明之所以可以稳固主要是因为地理环境。埃及是一个大河流域国家,周围多是沙漠瀑布,这些给予了埃及良好的保护,不易受到侵犯。而尼罗河又为埃及提供了很好的运输条件。

    天然的屏障和水势平缓的尼罗河使得埃及人的生存环境相对较为和平安逸,这使得埃及人的性格自信而乐观。但同时,埃及人对死亡也十分重视,他们相信来世,并且会为来世做好各种准备。国王死后会使用香料防腐,并与食物等生活必需品放在一起,放入金字塔内。金字塔的建造非常艰难,但即使如此,只要法老下令,埃及人民还是会义无反顾地不惜一切代价完成金字塔的建设。因为在埃及,法老被认为是众神之王,埃及没有法典,法老的话便是法律。

    尽管当时埃及社会里已经有了私有财产和私营企业,但是却并不普遍,依然由国家控制了农业工业的大部分生产活动,并且负责产品的分配。国库中装满了各种产品,这些都用来支付国家的开支和荒年的储备。除了纳税之外,埃及男子还需要服役,金字塔就是那些劳工最着名的劳动成果。

    埃及工匠的技术是举世公认的,他们的珠宝非常精致,几乎至今还无法超越。他们给玻璃着多种颜色并最早开始鞣制皮革,他们的纺织技术也不逊于今。并且埃及人还最早发明了口红、染发剂和画眉用的化妆品。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以克里特岛上米诺斯文明为代表的海洋文明。

    克里特岛的繁荣来自于它的贸易,四周是陆地环绕的地中海,并没有大西洋中的凶猛风暴,因此克里特岛的商人可以轻易航行到地中海沿岸的其他国家。而且克里特岛上也有大量可以用于制造商船的木材。

    克里特岛的文明受到商业的影响极大。所有的城市都不设防,因为他们拥有一只强大的海军。克里特的村庄在地位和经济上都比大陆上的村庄更平等,村庄生活的中心则是进行露天宗教活动的地方。此时可能已经出现了家庭奴隶,但是数目不会太多。

    米诺斯文明的艺术家保持着一种自由轻松的态度,他们可以把生活中的任何场景都当做模特。克里特岛人在建造建筑时也不关心外表,而是更关心舒适度。克里特王宫非常宏大,但是占王宫一多半面积的是仓库与手工作坊。克里特人拥有复杂的供水和排水系统,到了近代都没有谁能超过。

    克里特岛远离战争,女人与男人拥有一样的社会经济地位。在这方面克里特文明是所有欧亚大陆古代文明中一个伟大的例外。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类型相对保守,且极具宗教色彩和计划性。他们的城市建筑统一而精致,布局呈格子形。在此后的1000年中,这种城市造型都极少发生变化。

    和其他古文明一样,印度河文明主要也是农业文明。印度河文明是所有文明地区中最早用棉花织布的。此外印度与外部世界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出口珍珠、棉织品、孔雀、象牙、梳子。当时的梳子跟今天印度使用的梳子还是一模一样的造型。印度的贸易主要在美索不达米亚展开,如果看不见海岸,就放出乌鸦,让它飞去寻找最近的海岸。

    人们普遍认为印度河文明衰落,是因为雅利安人从中亚的入侵,也有人说是因为火山活动涌出大量的泥浆淹没了印度河文明。但是这些只是推测,因为人们至今无法解读印度河流域的文字。

    相对而言最为特殊的是中国黄河流域的商朝文明,它与其他文明的差别,主要是由地理上的封闭性造成的。这里虽然封闭,但却也没有完全摆脱外界的影响。商朝文明出现在黄河流域北部正是因为这里是各类文化的交汇点,受到西北游牧民族、西部农耕民族和南方森林居民的影响。

    公元前1500年建立商朝的入侵者掌握了中东人发明的小麦种植和冶炼青铜武器等技术,利用这些技术,这些入侵者控制了中国北部新时期时代的农业部落。但是中国人口众多,商朝人反而被当地文化同化了,并没有改变中国的传统。

    殷墟中发现的甲骨文对于中国以及整个东亚的历史都非常重要,这一点也证明了中国文明的连续性。这些龟甲除了记录文字也用于占卜,把有关疾病、梦境、狩猎、天时等疑问刻在龟甲上,那些被刻上文字的龟甲让我们了解到当时商朝人日常生活的很多场景。

    虽然古文明的种类众多,但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这些古文明纷纷崩溃。那么造成欧亚大陆古文明崩溃的原因是什么呢?究竟是因为内部腐朽还是外部入侵呢?这个问题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答案,但是可以肯定,外因、内因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相辅相成,造成了游牧民族的崛起。

    游牧民族的崛起

    古文明渐渐衰弱,因为其从内部来说早已虚弱不堪。黄铜和青铜的价格昂贵又稀少,不能用来制造很多武器。这导致了君主及其所属的政治、军事集团垄断了武器,加强了君主的特权地位。但是这样人民得不到武装,面对游牧民族全民皆兵的进攻时,兵力不足就成了一个显着的缺点。

    让古代文明崩溃的游牧民族主要有三个:来自南部沙漠地带的闪米特人、欧亚大草原西部的印欧人和草原东部的突厥人。

    这些民族因为不从事农业生产,所以只能逐水草而生。当牧场变得贫瘠,气候变得恶劣的时候,便会开始进行迁徙。对于游牧部落来说,处于欧亚大陆边缘地区的古老文明中心,像磁铁一般吸引着他们,因为那里有堆满仓库的粮食和无数的奢侈品。

    游牧部落到了公元前第二个千年,才真正的开始强大起来。因为在这个时候游牧部落渐渐掌握了马的驯养和冶铁技术,他们使游牧民族的战斗力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在拥有马和铁制武器后,游牧民族开始对各大文明中心进行入侵,第一次在公元前1700至公元前1500年之间,主要是使用战车和青铜武器。第二次发生在约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1100年之间,主要是骑马,使用铁制武器。

    游牧民族入侵不同的文明却也造成了不同的结果,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中东的情况。

    约公元前2000年,印欧语系的赫梯人开始对中东地区开始入侵。入侵者经过与当地各民族融合,在以后若干个世纪中建立了一个统治着叙利亚大部分地区和整个小亚细亚的庞大帝国。赫梯人走后又来了两股入侵者:喀西特人和胡里安人。就连易守难攻的埃及,都在这场混乱中遭到了喜克索斯人的入侵。混乱的第一次入侵浪潮在公元前1500年才平息下来,这时候这一地区形成了赫梯帝国、埃及帝国、亚述帝国这三大强国。

    中东地区三国鼎立的局面在公元前1200年被第二次蛮族入侵浪潮打破。当时赫梯帝国与埃及帝国常年争斗不休,两败俱伤。三支闪米特人开始趁虚而入:腓尼基人占据地中海沿岸;阿拉米人占据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和美索不达米亚;希伯来人定居在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到公元前1100年强大的第二亚述帝国开始进行扩张,统治区域囊括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但是有侵略就有反抗,敌人结成的联盟最终于公元前612年摧毁了亚述人的国家,终结了他们辉煌的历史。

    亚述人之后的波斯人建立了中东地区史上最大的帝国。在居鲁士国王的带领下,波斯人征服了南抵尼罗河、东达印度河的所有中东地区。蛮族部落因此受到了有效的抑制。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希腊的情况。

    亚该亚人在公元前20世纪初开始不时地侵入希腊。他们手持青铜武器,驾驶战车,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希腊米诺斯文明的克里特岛人。到公元前1600年,亚该亚人已经吸收了大量米诺斯文化,在周围的区域建立了很多小王国。

    迈锡尼人与其他入侵中东的游牧部落不同,他们效仿克里特岛人,建立海上力量,进行海上掠夺和商业活动,在小亚细亚西海岸建立海外殖民地。他们瓦解了克里特岛在地中海上的统治地位,到公元前15世纪开始劫掠克里特岛。这些入侵者连同毁灭性的地震使伟大的米诺斯文明在公元前1150年被灭绝了。

    与此同时,新入侵的多里安人又终结了迈锡尼人的辉煌。他们依靠铁制武器攻占了迈锡尼的城市。由于毁灭性的战争,希腊倒退回了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经济状态。希腊从此进入黑暗时代,一直到公元前800年各个城邦国家崛起。

    人们对希腊黑暗时代的了解比印度被侵略时期要详细得多,因为希腊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赫希奥德的《工作与时日》和《神曲》这四大史诗。荷马的史诗写了战争、冒险、贵族生活,而赫希奥德则描绘了农夫的生活以及众神的故事。

    接着我们需要了解的则是印度河流域的情况。

    印度河流域文明与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遭遇大致相同。它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被游牧部落推翻。游牧部落凭借铁制武器和马拉战车很容易地击败了使用青铜武器和牛拉战车的当地人。这些入侵者自称“雅利安人”。到公元前第二个千年后半叶,印度河流域形成了一个原始的新社会。雅利安人几乎没有留下任何遗物,不过留下了大量以吠陀形式出现的材料。

    “吠陀”意为知识。《吠陀》于印度教徒来说相当于基督徒的《圣经》,是信仰的主要来源。《梨俱吠陀》是研究雅利安人的主要原始资料。

    雅利安人刚到印度时还是游牧民,但定居在印度河流域后开始转向农业。家庭开始组成村庄,村庄组成氏族,氏族结成部落,部落首领就是国王。

    印度河流域早期雅利安人与后来的印度教不同:吃牛肉、饮用烈酒,有阶级,但无种姓,祭司地位低于贵族。当时的雅利安人社会与印欧语系的社会极其相似,与古典印度教有很大差别。

    最后要说的则是中国的情况。

    约公元前1500年前后,游牧部落也入侵到了中国黄河流域。当时的统治者是繁荣的新石器时代的商文化。正如在中国一贯发生的那样,蛮族入侵没有造成文化中止,特色的中国文明毫不间断的发展到现在,从未被毁灭或转型。

    公元前1027年从商朝到周朝的过程中,周人不仅学习了牧羊蛮族的军事技术,也获得了商的语言和文化。所以周朝推翻商朝的时候,没有中断中国的文明发展。文字系统、祖先崇拜、占卜术保存完好,政治制度也依然存在。

    由于分封制对中央集权的削弱,公元前771年周朝都城被蛮族和反叛诸侯攻占,周朝被迫迁往洛阳继续统治。公元前771年迁都之前的时期被称为西周,此后被称为东周。到了东周,周王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履行宗教职责,受到表面上的尊敬,但是拥有的土地比他们名义上统辖的诸侯还少。

    东周时期政治不稳定,但是文化却得到巨大发展。人们在这一时期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形成了中国古典文明,而这一时期,同样也是希腊古典文明和印度古典文明同时发展的时期。

    二、古典文明开启欧亚大陆一致性

    古典文明时代的主要特点是形成了欧亚大陆的一致性。此前的各国家活动局限于自己所在的大河流域范围之内。到了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汉帝国连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贯穿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各个帝国之间互相影响,各文明之间的密切性变得更加持久,形式更加多样。不过即使到了古典时代末期,欧亚大陆最东端的中国也没有和最西端的罗马帝国建立直接、正式的联系。因此,古典时代,欧亚大陆的一致性只是处于初级阶段。

    一致性的开启

    造成欧亚大陆一致性的根源是技术的进步。人类活动范围的大小一直取决于技术水平的高低,从狩猎场所到大河流域的迁徙过程,也代表了技术水平提高的过程。而这个时代技术进步主要表现为铁器的发明和使用。

    在公元前第二个千年中叶,冶铁技术在小亚细亚率先被发明应用,并在公元前1200年赫梯帝国灭亡之后从那里向周边传播开去。这一技术促进了第二次蛮族入侵的浪潮。不过冶铁技术的发明到日常生活开始使用铁器,中间经历了几个世纪。当人们用铁制造农具的时候,这一技术立即产生了深远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影响。

    铁器普及以后,人类可以对茂密的森林进行开采,农民利用铁斧将农业从中东向东推进,推广到中欧、北欧;印度的雅利安人也推进到了恒河流域的森林;中国的农民则把活动范围从黄河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

    农业的扩展让文明核心范围也扩大了。由于人类在此阶段生产率惊人地增长,贸易量也随之增长,各地的工匠开始增多,为新兴的贸易提供更多的商品。由于贸易的增多,以物易物对双方来说开始变得极其的不方便,人们开始尝试用谷物、贵重金属来作为支付手段。为防止欺诈,每一笔买卖必须检查贵重金属的重量与纯度。直到公元前700年,小亚细亚西部的吕底亚人开始在贵重金属上加盖印戳证明质量和重量,逐渐变为相对正规的硬币。

    金币和银币的使用为大规模的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农夫、工匠可以直接出卖自己的产品,不必进行以物易物。这大大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也相应促进了农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开始出现专门性农业,比如专门养蚕的中国农民、专门生产橄榄油的希腊农民。

    铁制工具让人们能够建造更好的船,从而让航海可以进行得更远,规模更大。这时海上开始出现海盗,而海盗的行为被看做是一种正常的行动。

    随着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社会政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军事贵族的显赫地位因海员、商人和工匠的兴起而没落;个人的效忠关系被市场需要所代替。在各个文明中心,经济发展促成的政治统一摧毁了旧秩序,王国、帝国取代了原来的部落制度,政治权力开始集中。而政治权力的集中也促成了经济的发展:良好的社会治安使陆路海路的长途贸易得到保障,为了贸易还建立了不少驿道网。最有代表性的驿道网有波斯帝国的“御道”,南通埃及,北通印度河流域。同时,欧亚大陆另一端的中国人也修筑了驿道和运河组成的交通网,水路可从广州直通长江流域;西北方的驿道则与丝绸之路相连。

    经济的发展变革引起了社会关系、政治组织、生活方式和谋生之道等方面的深刻变化。面对这些变动,人们开始深刻地自省,不断提出新问题,寻找新答案。

    在这段时间内形成了古典时代的伟大哲学、宗教和社会体系。中国的孔子、印度的佛陀、希腊的哲学家等,都生活在那个时代。因为当时各个文明地区都有着同样的问题,只是各自做出的回答并不相同,所以各自思想的发展方向也各不相同。从那时起,四大文明开始形成各自独特的哲学观念和社会制度。

    这时候的欧亚人开始发现他们的历史舞台在扩大,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在论述公元前220年到公元前145年的历史大事时说:“在今天这个时代,历史已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这个有机整体,是由两个纽带相联系起来的,这就是商业纽带和文化纽带。

    商业纽带

    商业活动带动了各文明之间的联系,并且四处流转的不仅是货物,一些携带着植物种子的工匠也在四处迁移。在这一个时期内,农作物与家禽开始进行广泛地交换,开始从一个国家到几个国家,大范围的交叉传播,技术方面也有同样的现象。这种现象跟贸易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不是贸易的繁荣,地区之间的影响会小得多。

    贸易主要是通过穿越欧亚大陆中部的陆路和环绕大陆边缘的海路来进行,如果其中一条路线费用太高,贸易就会转向其他线路。

    虽然在古文明时期海上贸易就有过蓬勃的发展,但是随着蛮族入侵,海上贸易也逐渐停止。最早恢复海上贸易活动的是腓尼基人,通过他们的努力,繁盛的贸易很快就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腓尼基人在拓展贸易的进程中制造出一种好几排水手划桨的船,速度很快,很适合远洋贸易。在公元前11世纪,腓尼基人开始在塞浦路斯进行贸易,并建立殖民地;又以塞浦路斯作为据点,向爱琴海扩展。到公元前9世纪,他们进入地中海西部,并在非洲西北岸、西班牙海岸、西西里岛、马耳他岛和巴利阿里群岛建立了商业据点和殖民地。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腓尼基的水手和商人控制了大部分的海上贸易。但是希腊人迫于人口压力,很快开始与腓尼基人展开贸易竞争。希腊人的殖民地主要建立在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南部,后来扩展到那不勒斯,又从腓尼基人手中夺得了西班牙东北部和法国南部,在那里建立了牢固的殖民地。

    希腊人在海上顺利发展的时候,波斯人正全力建造一个从尼罗河到印度河流域的庞大帝国。波斯人原本居住在山区,并不精通航海,但是他们对开辟海上航线仍然非常关心。他们利用有经验的腓尼基居民和小亚细亚的希腊人来进行海上航行。

    在公元前后,贸易开始大发展。主要原因是中国在中亚的影响渐渐扩大,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地中海以及欧洲中部和西北部大部分地区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得到加强,阻碍贸易的土匪海盗基本绝迹。罗马人喜爱外国货,又有钱购置奢侈品,所以罗马帝国成为众多海外商人的必到之处。进而罗马和罗马的邻近地区贸易都很兴旺。

    陆上贸易的兴衰主要由沿途各国的社会秩序和治安情况决定。如果陆路经过的国家处于国家的控制下,贸易就会繁荣;如果社会混乱,则贸易会衰退。随着罗马帝国和中国社会在公元2世纪以后动乱增多,兴盛的贸易开始衰退。阿拉伯人在7世纪征服了整个中东,并扩张到了中亚,基本断绝了陆上贸易,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障碍,贸易的重心渐渐转移到了海上。直到13世纪蒙古人征服了整个欧亚大陆,才重新展开了陆上贸易。

    虽然贸易路线发生过各种变化,但是还是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个时期与古典时期相比,不管是贸易范围还是贸易量都有了长足的增长。不过联系欧亚大陆各文明之间的纽带并非只有商业,还有文化。

    文化纽带

    商业纽带跟文化纽带是有关联的。希腊文化在东方的传播主要是靠希腊商人完成的,而印度佛教传播到中国也是通过着名的丝绸之路。但是文化的传播也并非完全依赖商业。公元前第二个千年后期发明的简单的字母文字是影响中国以外整个古典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之前只有难懂的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第一个字母文字体系是闪米特族的商人发明的,而之后的腓尼基人则完成了真正的音标文字。这一字母系统经过希腊人的完善,形成了希腊字母,希腊字母经过改进后,被罗马人向西传播,经拜占庭人传播到东方。字母文字的意义在于它开启了智力交流的世界,使智力交流不再是仅限于祭司和官吏的特权。

    文化纽带虽然在一致性形成的初期造成的影响远不如商业纽带,但是它还是具有重大的意义的。希腊文化和伟大的世界性宗教都是很好的例子。

    希腊文化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亚历山大帝国虽然早夭,但是建立的城市为希腊人提供了便利,成为了传播希腊文化的中心。

    希腊文化虽然让人印象深刻,但是却没有给当地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记。传播地区的重要城市都希腊化了,但是居民却没有希腊化。因为希腊文化主要是在城市中传播,影响的多是社会上层,普通居民受到的影响并没有太深。

    伟大的世界性宗教——基督教和佛教的影响就要比希腊文化深远得多。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基督教传遍了整个欧洲,佛教传遍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

    这两大宗教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在于它们具有某些共同的新特点:第一,它们着重于灵魂的拯救,允诺来世可以获得永恒的幸福;第二,都宣扬平等,不论什么人都可以加入,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穷人或者富人、奴隶或是自由人,都一视同仁。最后,都要求保持一定的道德准则,如果想要灵魂得到救赎,则必须遵守这些道德准则。这些要求,再加上传播者的有力宣传,使这两大宗教能够对信徒的生活产生切实的影响。

    两大宗教能够吸引大量的信徒主要是因为在当时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在大城市,人们没有归属感,觉得自己心无所依。基督教和佛教给了他们安慰、保护和指导。所以最早皈依基督教的人都是些社会地位低下的人,而大乘佛教传播最快的阶段也是中国汉朝崩溃之后全国混乱的时期。在动荡时期,人们对于真理和很多人生的问题找不到答案,宗教为他们提供了答案。

    基督教是由犹太教转化而来,一开始基督教对世界上不同信仰的人群没有直接吸引力,是保罗让基督教广为传播。保罗否认耶稣仅仅是犹太教徒的救世主,认为上帝的儿子耶稣被上帝差遣来人间是为了要替全体人类赎罪,上帝的仁爱并不只限于犹太人。保罗的做法让基督教可以吸引到罗马帝国千百万非犹太人。官方对新宗教进行了迫害,但是却没有阻挡住它发展的脚步。公元399年,罗马帝国接受基督教为国教,罗马帝国崩溃后,基督教又由传教士们传播到英格兰和日耳曼民族,又随着欧洲扩张传播到了世界其他地区。

    印度是一个阶级制度森严的国家,不公平的种姓制度让婆罗门祭司可以肆意剥削平民。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答多出身贵族,因为看见周遭众多的不幸,决定舍弃优越的生活,到处漂泊过着苦行者的生活。最终他自称受到上天的启发达到了彻悟的境界,从此称为佛陀。

    佛陀本人并没有创立宗教,他死后,他的弟子们宣讲他的教义,创建了以苦修为宗旨的宗教团体。虽然僧侣们觉得满意,但是俗人却很难遵从这种修行方式,于是出现了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的主旨是包容一切,教条比较容易领会、遵循,只要信仰这些教条,甚至只要默念佛陀的名字,灵魂就可以得救。这样简单的方式得到了人民的喜爱,大乘佛教开始广泛传播。

    希腊文明虽然不像两大世界性宗教那样影响深远,但是希腊当时的辉煌是无可否认的。而罗马帝国则更是开创了一个属于西方文明的新阶段。

    三、希腊-罗马文明

    铁制工具的发明把农业地域扩展到了森林茂密的地区,为商业和殖民扩展到了沿海地区提供了便利条件。到了古典时代,这个模式却发生了变化。印度和中国的新兴文明地区由文明核心地区主导支配,但是西方却是另一种发展模式。罗马靠着军事上的优势征服了希腊本土,还征服了中东西部地区。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希腊和罗马这两个无比辉煌的文明。

    希腊文明的形成与古典时代

    公元前12世纪,多里安人的入侵使希腊进入经济上以农业为主,政治上进行部落制的“黑暗时代”,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公元前6世纪。到了公元前6世纪,其他社会等级联合起来把贵族阶层拉下马来,工商业开始在社会中发挥重大作用,希腊的殖民地渐渐增加,部落制开始没落,城邦制开始兴起。

    希腊的地形并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袤的平原,因为缺少资源所以希腊缺少建立帝国的必要前提。连绵的山脉把村庄隔离成互不相连的小块,这些村庄渐渐扩大,被称为城邦。城邦间彼此隔绝,独立发展。

    刚开始城邦过着自给自足的农业生活,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多,到了公元前8世纪,这些经济形态已经被破坏,失去土地的农民只能去海上当强盗、商人或殖民者,这使得希腊的殖民地数量急剧增加。殖民地与本土之间的资源交换使得希腊的商品经济急剧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农民要求重新分配土地,新兴的富裕阶层要求获得更多的权力,于是希腊社会开始进行巨大的变革,民主政治即将到来。

    说到城邦就不得不说到两个典型的发展模式:斯巴达和雅典。斯巴达与其他希腊城邦发展民主政治的趋势相反。他们拥有麦西尼亚的肥沃平原,所以并没有向海外扩张的想法。他们不与外国交往,经济与智力上得不到进步,过着简单的农业生活。为了镇压肥沃平原上的土着,斯巴达人把自己的国家变成了军营,一切都服从军事需要。这种社会制度让斯巴达人成为优秀的军人,但是他们对艺术却丝毫不感兴趣。

    雅典的发展则与斯巴达截然相反。雅典人自夸是阿提卡的土着居民,他们最早开始实行君主政体,随后又制定了贵族执政官制度。随着雅典朝民主化方向的发展,急速增长的贸易让雅典的中产阶级变得强而有力,他们与农民联合起来要求政治自由化。到公元前594年,梭伦被希腊人推举为首席执政官,他发布了一系列减轻社会痛苦的措施,废除了债务奴制,并允许没有财产的平民拥有公民的权利。梭伦的政策为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梭伦的后继者们也持续的进行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削弱贵族的权力。公元前500年时,雅典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

    伯里克利曾经说过:“雅典是希腊的学校”,虽然听上去有些自大,但是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公元前5世纪时,雅典使希腊所有的城邦相形见绌。伯里克利时期是雅典的黄金时代,而雅典的黄金时代也是希腊的黄金时代。

    雅典的地位之所以在希腊十分崇高,因为他们在希腊与波斯的重大战争中起了关键作用。雅典人在与波斯帝国的战争之前幸运地发现了劳里昂银矿,雅典人利用这笔财富建立了海军,建造了两百余艘当时最先进的三层划桨战舰。这支舰队在战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希腊与波斯的战争主要是因为波斯人在公元前6世纪控制了小亚细亚地区的希腊城邦,波斯人的统治与城邦本身的政治制度完全不同,这些城邦于公元前499年开始发动反波斯的起义。波斯帝国的扩张早就威胁到了希腊本土的其他城邦,起义发动后希腊本土的城邦给予了积极的响应。

    虽然小亚细亚的城邦陆续的沦陷,但是波斯的远征军在希腊的本土却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着名的马拉松战役中,雅典大胜波斯,大大地提高了希腊人的士气。十年以后,波斯人再度远征希腊,这次的波斯人比十年前要强大得多。斯巴达人率领的希腊联军奋勇抵抗,最终在温泉关全部战死。波斯军队攻入雅典,疯狂地洗劫,但是雅典的海军却大获全胜。不久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陆续摆脱了波斯人的统治,希腊人把波斯军队完全赶出了希腊。

    希腊人的胜利有着重大意义,它让希腊人免遭专制主义的统治,保持了自身的民主政治制度。而这次战争中城市贫民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这自然推动了民主政治运动的发展。在伯里克利时期,民主政治运动达到了高潮。

    但是由于希腊是城邦制国家,城邦之间的战争旷日持久。雅典又在公元前429年遭受重大瘟疫,公元前415年雅典对西西里的远征也遭受了惨败,从此雅典开始一蹶不振。为了抵御斯巴达人的进攻,雅典与底比斯结成联盟,公元前371年,底比斯人打败了斯巴达人,在十年内称霸了希腊本土。但是紧接着希腊各城邦都卷入了血腥的战争中,最终被外来强国征服,暴力统一了希腊。

    希腊的古典文明时代就此终结,希腊化时代开始。古典时代的希腊文明是人类智慧的重大胜利,是人类精神的重大突破。

    希腊的光荣

    人们提到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文明时经常会用“希腊的光荣”来形容。而希腊的光荣并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它有产生的必要条件。

    首先,希腊人住的地方离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这些古老的文化中心非常近,从这些最早的文明获得的成就中获益匪浅。但是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使得希腊又保持了自己的特色,不会完全遵循那些古文明发展的脚步。希腊与波斯之间的战争也让希腊人能够同时吸收外部文明的净化和创造自身的特色,然后从这两者当中获益。

    其次,希腊的地形保证了希腊的城邦可以持久的存在。城邦为文化繁荣提供了必需的制度保证。而且希腊城邦大多有直接的出海口,这让希腊人可以直接与世界交流,并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并发展自己的经济。当然,这种城邦制度也是有它的弊端的:城邦之间征战不休,始终无法结成一个强大的帝国,给了外界统一它们的机会。

    希腊古典文明并不是古代文明,因为独到的地理位置,使得它可以借鉴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成果。不过希腊人借用的文明成果,最后都用希腊人自己的智慧加以改造,拥有了希腊人独特的智慧特征。希腊人靠热爱旅行来增加见闻。他们喜欢思考、善于学习、知识丰富,能虚心求教。希腊人崇尚展示自己的个性,喜欢在哲学、文学、艺术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希腊人独特的想法也反映在宗教思想和日常生活中。希腊神话中的神总是充满了人性,与希腊人相似。神比人优越的地方仅仅因为神的力量更强大,寿命更长,样貌更美。人与神之间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他们之所以对神献祭仅仅是因为希望得到神灵的给予,并非因为崇拜。尽管有荷马的《伊利亚特》和赫西奥德的《诸神的诞生》来概括当时主流的宗教体系,但是希腊的宗教始终是自由的,没有共同的宗教教义和经典。

    宗教是希腊城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解释了人们对于物质世界的疑惑,同时也激起了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有许多的特殊技艺都是由于宗教活动的刺激而产生的,比如医生就是在对医神埃斯科拉庇俄斯的崇拜活动中出现的,而演员则是在崇拜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活动中出现的。

    演员最初表演的只是一些祭祀的仪式,之后才渐渐创作出了许多的悲剧和喜剧。而与宗教活动必不可分的联系,使得演艺事业也得到了国家的支持,每逢宗教节日,国家就会出资举行戏剧表演,并组织公民观看。

    同时,城邦文明的独特性也是希腊艺术发展不可缺少的体现。在宗教活动中,庙宇可以称为是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中心,因此,希腊人非常重视神庙建筑群的建设。从神庙的建筑群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希腊人高超的艺术与建筑水平。

    希腊古典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在哲学思想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在古希腊孕育出了无数的优秀的哲学家。其中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传承是人所皆知的。其中最优秀的是亚里士多德,他不仅是一名哲学家,还是一个逻辑学家和科学家。他开创了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人文学科等学科。

    古典希腊不能不提的还有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他们叙述了他们所生活的时代里发生的各种激动人心的事件,创立了历史这一新的文学类型。他们热爱自己的国家,歌颂民主政治,而修昔底德还试图创造一门社会科学。

    虽然希腊人在很多领域中都有非凡的成就,但是他们的社会也有很多缺陷。比如说居民中的大多数是由奴隶和外邦人,但是这些人却并没有取得公民的权力,无法享受城邦的民主。另外希腊妇女的社会地位也很低,雅典的妇女甚至比其他城邦更没有地位。妇女们不能拥有财产,也没有选举权,不能担任官员;很多公共设施不对妇女开放,运动会也不准妇女参加;甚至许多哲学家宣扬妇女天生地位低下,女人如果获得权力会引起可怕的后果。

    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大帝所建立的马其顿帝国征服了希腊,从那以后,古典希腊文化普及到了整个中东,形成了一个新文明,“希腊化时代”一词就来源于这一新文明。

    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首先镇压了底比斯的反抗,又于334年率领马其顿士兵向东方的波斯人宣战。马其顿的部队陆续攻占了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最终在公元前330年占领了波斯国都。亚历山大一直向东进发,直到士兵拒绝前进,无奈之下返回了巴比伦。在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33岁时,因患上了恶性疟疾病逝了。

    亚历山大病逝后,他的庞大帝国也随之四分五裂。因为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继承人,他的属下开始为了争夺帝国的控制权而常年彼此征伐。最终马其顿帝国一分为三:马其顿王国、埃及王国和塞琉西王朝统治下的王国。

    亚历山大的帝国存在非常短暂,但是分裂成的各个王国却生存了三个世纪。在这三个世纪内,中东地区被希腊化了。因为埃及和亚洲的土地十分富饶,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商人、官员、教师、工匠、士兵移居到那里。这些人集合了种种不同的古典文明,混合出了新希腊化文明的前身。

    亚历山大帝国的分裂同时也破坏了希腊的政治结构。希腊的城邦为了生存,建立了很多同盟。虽然成立同盟是为了生存,但是由于成立太晚而且联盟过于软弱,同盟并没有达到建立时所期望的目的,最终希腊还是被罗马军团所征服了。

    与古典时代不同,这些希腊的新城邦缺乏独立性,完全从属于各个帝国。而它们所从属的帝国国君也并非是由公民选举所产生的,而是在战场上一较高下而作出的决定。这使得国君的统治更多是依靠强权,而非公信力。由于缺乏团结的意识,城市的居民也都主要以积累个人财富为主要目标,自私自利和阶级斗争已经完全取代了公民意识。

    经济冲击对普通人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许多人离开了自己原来的环境,在新的城市无所适从。而知识分子们的反应倾向于摆脱俗务,进而产生了一种避世思想。当时开始流行冒险文学与乌托邦文学。作者们在书中描述了一个理想化的社会,描述了很多五颜六色的仙境。

    哲学与宗教上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本的神与人是平等的,献祭不过是为了祈求神灵给予好处,转变为相信来世灵魂得救,等待死后升入天国。原本的现实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纷纷为神秘主义让位。

    虽然说哲学、宗教、经济等方面都进入一种萧条状态,但是希腊化时代在科学方面却获得了空前的进步。这主要是因为亚历山大的征服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经济上的机会。迅速发展的市场诱使人们改进技术赚取更多的金钱,而分散的城邦、帝国之间的战争也迫切要求武器技术的革新。希腊科学与中东科学的交流也促进了希腊化时代的科学发展。另外希腊化国家的统治者大多是在希腊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对科学研究的支持毫不吝啬,埃及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是历史上最早由国家供养的研究院。地中海世界的各类学者们为了更好的气氛,更好的设备和更多的薪酬纷纷来到埃及,如《几何原理》的作者、有名的数学家欧几里得;发明了大量天文仪器并编制了最早星座图标的希帕恰斯;第一个了解到太阳是宇宙中心的阿里斯塔克;大致推算出地球周长并提出大陆版图原先是连成一块的岛屿的埃拉托斯特尼等,他们都是在这里获得了杰出的成就。

    此外,“希腊化时代”科学最卓越的贡献要属医学与力学方面。在“希腊化时代”,医生们第一次了解到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脉搏的重要性,感觉神经核、运动神经的功能以及人脑的脑回。这些知识由伟大的医学家加伦传播开来,直到近代医生们都不敢对其表示怀疑。力学方面的杰出人物是阿基米德,他创立了流体静力学,还制定了螺旋、滑轮和杠杆原理。

    “希腊化时代”打破了东西方各自发展的形势。虽然埃及人和马其顿人是以一种征服者的姿态来到东方,强行推行希腊化模式,但在推行过程中渐渐地与当地的文化相融合,产生了当地特有的混合文化。东方的宗教也传播到了西方,促进了罗马帝国和中世纪欧洲的转变。

    罗马共和国

    罗马人在击败了迦太基人之后,把征服的矛头转向了东方。先是强迫马其顿和希腊城邦臣服,最后强迫整个希腊化的东方世界归顺。

    罗马人成为整个欧洲的主人并非偶然,早期希腊人与罗马人有很多共同点,但罗马人定居在台伯河上方的高地。这样的地理优势让罗马人更便于经商和接受外来的影响。另外从海外移居到意大利的两个文明民族给罗马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他们是伊特鲁斯坎人和希腊人。伊特鲁斯坎人把他们信奉的神明,有关拱门拱顶的知识,以及通过检查动物内脏来占卜等东方习俗传给了罗马人。希腊人则贡献给罗马人字母表、部分艺术与神话、宗教观念和习俗等等。

    公元前500年左右,罗马人赶走了伊特鲁斯坎人,建立了独立的城邦。并且在几年内迅速地征服了周边的各民族,控制了意大利半岛中西部的拉丁姆平原。罗马人的城邦制度与希腊类似,也从国王拥有最高权力逐渐转化成选举执政官来管理城邦。罗马有两名执政官,从选举中产生,任期一年。而元老院则为主要立法机关。

    罗马人很快完成了希腊人没完成的事业,统治了整个意大利半岛。由于良好的地理位置,拥有强大的军队和军事战略以及对意大利半岛上其他居民非常宽容,所以罗马人能够统一意大利半岛。相比之下希腊人连统一城邦都做不到。

    从公元前295年夺得意大利中部之后,罗马人开始向南进攻。一直到塔伦坦城下,罗马人的脚步受到了阻碍。塔伦坦人向希腊的伊庇鲁斯求助,伊庇鲁斯的国王皮洛士也是一代军事奇才,率军帮塔伦坦抵抗罗马。在取得两次损失惨重的胜利后,因承受不了巨大的损失而撤走。罗马人虽然战败,但是在意大利还有75万人的后备队。皮洛士撤军时预言:“我为罗马和迦太基留下一个多好的战场。”八年后,罗马与迦太基在西西里岛开战。

    罗马与迦太基的第一次战争让罗马人开始重视海战。他们建立了一支海军,把海船变成甲板,通过擅长的近身战打败了迦太基人,夺取了西西里岛。第二次战争在公元前218年打响,这次战争中,迦太基伟大的战略家汉尼拔统率军队连续几场击败了罗马人。但罗马同盟军对罗马的忠诚让汉尼拔未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最后一战在迦太基附近打响,迦太基惨败,只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只保留了一小块领土,舰船也只剩下十艘。虽然军事上迦太基惨败,但是经济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这非但不能帮助迦太基恢复往日的荣光,反而引来了罗马的觊觎。最终在第三次战争中,迦太基被攻陷,城市被摧毁。

    迦太基被攻陷以后,罗马人开始在马其顿分裂成的几大强国中挑拨离间,巧妙地挑起了一系列的战争。最后经过一系列的战争,罗马人迅速吞并了马其顿、希腊以及小亚细亚,然后又征服了叙利亚、埃及。罗马人占领了欧洲的大部分版图,但是在亚洲只拥有沿海地带的若干行省,整个内地被帕提亚帝国占领,帕提亚是罗马在东方的主要对手。当时罗马的统帅是尤里乌斯·凯撒,他在公元前58年到前49年控制了英吉利海峡与地中海之间的整个高卢地区。从公元1世纪起,罗马在克莱德湾和福斯湾之间建筑起了一道防御工事,开始对不列颠的长期占领。

    罗马对于征服的新行省给予了新的政策,不像对意大利半岛上的同盟者那样优待。元老院任命的各省总督要保证向罗马本国缴纳大量的贡品,包括税款、谷物、奴隶等,但是也享受在行省内为所欲为的权力。这一政策导致了行省官员可以在自己治下肆意地巧取豪夺。

    罗马本国的经济也受到了破坏,意大利半岛上的农民因为与迦太基的战争导致破产,廉价的粮食和奴隶源源不断地涌入罗马。种地变得无利可图,农民只能卖出自己的土地,走进城市与奴隶们竞争工作。

    政治上也如经济一般受到了负面影响。罗马早期民主化趋势非常明显,但随着元老院权力的增加和下层民众热衷出卖自己的选票,下层民众不再是民主政府的基础。军队也发生了变化,破产的农民开始长期服役,平民军团变成职业军团。士兵们不再效忠国家,而是为了土地和战利品效忠自己的指挥官,军队开始私有化。

    版图扩张带来的破坏性还体现在文化上。大量的财富涌入罗马,原本的传统美德被抛诸脑后。人们掠夺金钱,挥霍浪费,漠视社会道德准则。

    这个时期的罗马共和国社会混乱,充满了危机。格拉古兄弟曾尝试过进行一场改革,试图利用自己竞选获得的地位施行温和的土地分配方案,结果受到了执政者的反对。格拉古兄弟相继被杀,改革失败了。格拉古兄弟的下场证明了改革在罗马帝国不可能成功,奴隶们开始寄希望于起义。最大的起义是公元前73年爆发的斯巴达克起义。这场起义几乎威胁到了罗马共和国的生存,不过最后获得胜利的还是政府。

    这次起义最终胜利者是高卢的征服者尤里乌斯·凯撒,他统领着一只强大忠实的军队,在公元前49年,凯撒击败了他的对手庞培,成为了罗马无可争辩的主人。可惜凯撒统治罗马不久就被刺杀了。

    凯撒死后,他的继承人渥大维与安东尼总督进行了一场长达13年的夺权战争。公元前31年渥大维在海战中打败了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组成的联军,独掌罗马大权。从此罗马帝国开始了一个黄金时代,为之后200年的和平打下了基础。

    伟大的罗马帝国

    公元前27年,渥大维获得了元老院授予的“奥古斯都”尊号,标志着罗马已经不是共和国了,而是帝国。渥大维已经如皇帝一般,独揽大权。他开始直接控制各省总督,惩罚其中贪污受贿的人,并且规定税率,让税收不再被贪得无厌的包税人滥征。他严密地控制军队,提高士兵的待遇,直接统领士兵。他还创建了一支常备海军,保护帝国各地区的商品和军队运输。

    这种种的措施保证了罗马帝国能够维持200年之久的和平统治,在此期间,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内外的贸易都很发达,从高卢到中国,主要商品和奢侈品源源不断地涌入罗马。

    在文化方面,罗马人把他们的城市文化传播到了中欧与北欧,罗马城就是整个帝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文化中心。罗马文化基本起源于希腊,但是在工程和法律方面,罗马人却有自己独到的贡献。

    虽然罗马人的建筑理论不怎么突出,但是在开沟挖渠、铺设下水道网络、修建桥梁和铺设公路等公共设施方面却是非常的出类拔萃。一些道路和桥梁,甚至一直使用到中世纪。与希腊不同,希腊的建筑特色主要是从神庙等宗教建筑体现出来的,而罗马的建筑特色则是通过实用性的建筑物来表现,比如浴室、剧场、凯旋门等。

    罗马人的法律在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并非习俗。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公元前450年制定的《十二铜表法》,那是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法律。随着帝国的发展、生活的复杂,原本的法律开始不能满足现实需要。而外族人的增多也为法律的制定造成了麻烦,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法律,但普遍适用的只有少数几条。因此罗马人制定了《万国法》,这部法律不仅适用于罗马人,也适用于非罗马人。

    在罗马帝国的后期,罗马帝国统治者的继承方式发生了变化。前面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罗马的皇帝都是把继承权传给有才能的养子们,这样的制度让有才能的人可以接连上任,延续着帝国的繁盛。但是到了马可·奥勒留,他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康茂德当了继承人。康茂德没有尽到帝国首脑的责任,他荒淫无道,把时间都花费在看车赛和角斗上。公元193年康茂德遇刺身亡,他之后的统治者们大多都与他一样昏庸。从公元235年到公元284年这一时期,罗马更替过24个皇帝,只有一个是自然死亡。

    一直到了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衰微的过程被中止。有才干的皇帝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的先后即位,颁布了很多应对紧急需要的措施。其中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主要是制定了政府与基督教之间的关系。君士坦丁做出了与基督教合作而并非镇压的决定,这个决策使动荡的社会趋于稳定和统一。此外他还发布了针对通货膨胀的物价赦令,为刺激耕种制定了弃耕土地交税的法令,以及限制短缺物资的出口等措施。

    虽然公元3世纪和4世纪的皇帝们努力而执着地阻挡罗马的衰落,但是他们仅仅只是暂时稳定了形势,最终并不能阻止罗马帝国的灭亡。406年起,高卢人、西班牙人、非洲法兰克人、勃艮人、西哥特人和汪达尔人开始大规模入侵西罗马。在410年和450年罗马城居然遭受了洗劫。在476年,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图卢斯退位后,西罗马灭亡了。

    虽然说罗马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战争,但是究其根本还是因为经济。罗马的生产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进步,而由于战争掠夺到了粮食和大批的奴隶,使得罗马人感到满足的同时,荒废了大片的农田。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停止,掠夺也相应的停止了,这个时候种种危机爆发了出来。而军队从农民志愿军变成要靠统治者一直供养的职业军队,也让罗马帝国的开支大大增加。贸易的衰落和国家收入的减少导致罗马帝国再也不能维持下去,于是帝国开始崩溃。

    罗马与希腊的兴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却不是唯一的道路。在远东的亚洲,印度则以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发展着。下面我们就把目光从希腊和罗马转向印度。

    四、印度文明

    印度文明与希腊-罗马文明是完全不同的,两者之间的差别并不是因为环境不同而导致。希腊跟罗马不存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也没有杀戒、轮回、报应或者与这些类似的观念。但这些是印度文明的基础,是印度人思想与生活的决定因素,这些因素造成了印度文明的独特性。入主印度的雅利安人有跟欧洲人同样的生理特征,但是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文明,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本章要谈论的主题。

    雅利安人对印度的影响

    雅利安人在入侵印度河流域之后一直住在旁遮普地区,因为那里有大片草地可以放牧。后来他们依靠着极其简陋的工具缓慢地扩张到了恒河流域。随着他们在公元前800年开始使用铁器,扩张的步伐大大加快。他们的主要生产方式也从畜牧业发展为农业。恒河流域的气候适合种植水稻,因此水稻比小麦、大麦的产量高出很多。人口密度的中心从西北部转向了东部。

    生产重心从畜牧业转向农业,促进了建立村庄所需的其他行业的发展,如木工业、冶金业、纺织业等等。河流充当着运输的主要交通干线,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当贸易方式从以物易物转变为使用货币交易的时候,原来的专营某些行业的村庄和贸易重地开始变成城市。

    经济发展促进了政治的统一。雅利安人渐渐的由部落首领组织起来,恒河流域的部落变成了王国,旁遮普和喜马拉雅山麓的部落变成了共和国。这些早期国家中,摩揭陀王国由于地处两条商路交汇处,又有铁矿等资源,因此很快就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摩揭陀凭借自身的优秀条件,成为后来孔雀帝国和笈多帝国形成的基础。

    公元前4世纪,难陀王朝成立了。难陀王朝是最早建立国家,并系统地开发了摩揭陀资源的印度王朝。他们修建灌溉工程,制定税制,为帝国奠定了基础,但却并没有真正建立起第一个帝国。第一个帝国是由一名叫做旃陀罗笈多·孔雀的年轻冒险家于公元前321年夺取难陀王位后建立的,并以自己的名字为帝国命名。

    雅利安人的入侵使得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最开始印度的雅利安人与其他雅利安人一样,分成武士、祭司、平民三大阶级,而没有制定与社会等级相关的一系列制度。但是到了公元前500年的时候,种姓制度开始产生巨大的影响。虽然种姓制度的起源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普遍统一的观点是等级划分的一个基本因素是肤色。

    雅利安人发现了自己与印度土着肤色上的差异,于是把土着称为达塞人,即奴隶。雅利安人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因此他们为避免与被鄙视的臣民混合,制定了种姓制度。这种制度分为四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婆罗门(祭司)、刹帝利(武士)、吠舍(农民)、达塞(奴隶)。达塞不能参加宗教仪式,也不享有其他的社会权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单纯从肤色来划分地位无法适应社会现实。某些雅利安部落需要与达塞部落结盟,来进行与其他雅利安部落的战争。渐渐的,雅利安移民的习俗与语言开始与印度土着人的混合起来。达塞人的祭司开始成为婆罗门,首领成为刹帝利,商人地主成为吠舍,农民和劳动者成为首陀罗。肤色再也不能提高地位。

    由于社会法令与宗教法令的共同作用,种姓制度至今仍然是印度社会构架的一部分。直至今天,印度社会的阶级仍然主要依照种姓来进行分阶。

    因果报应和轮回是印度宗教重要组成部分。雅利安人最初信奉的神是自然力量的化身,当生产的中心从畜牧业转向农业的时候,开始出现了三大新神——造物主梵天、保护神毗湿奴、毁灭神湿婆。与这些新神相伴而来的是权力越来越集中在婆罗门的手中。婆罗门依靠自己的权力,对其他阶层进行无理强征,导致了公元前6世纪印度进行了宗教改革。

    印度的宗教改革最初是出现了苦行主义的风气,苦行者们疏远社会,反省自身,进入出神的修行状态。这种通过内心反省与沉思的又引发了许多改革运动,其中最重要的是佛教。这个新的宗教排除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的位置。随后,不但在印度,在欧亚大陆中部、东亚、东南亚,佛教都成为了一股强大的势力。

    孔雀帝国

    当雅利安人在恒河流域定居下来,政治的活动重心也就转移到了该地区。当时的印度半岛凭借同波斯文明的密切联系和其他地区相分离。公元前518年时,波斯帝国的大流士皇帝已经把旁遮普西部收编为波斯帝国的第二十个行省。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从西北入侵印度,虽然只在印度待了两年,离开后不久旁遮普的希腊殖民政权就完全消失了,但是他发动的侵略战争对印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其中一个就是让印度西北部到小亚细亚和地中海东部的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但是最重要的影响要数亚历山大废除了印度西北部几个王国与共和国,造成当地的政治真空地带方面起的作用。旃陀罗笈多·孔雀迅速填补了这个真空,并且建立了孔雀帝国。随后的几年中他向西北方扩展了自己的统治,统治区域扩大到了印度河流域。他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当亚历山大的继承人试图重新夺取亚历山大当年所控制的印度地区时,旃陀罗笈多毫不费力地击退了他。

    旃陀罗笈多的儿子征服了德干地区,他的孙子阿育王则征服了印度东部。阿育王统治时期,孔雀帝国的版图包括了南部以外的整个印度半岛。

    孔雀帝国时期的印度国富民强,政治清明高效,贸易繁荣,还拥有着良好的教育制度,吸引了无数国内外的学生。

    阿育王时期,传统型的帝国统治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阿育王本人的内心也在经历一场变化。残忍的战争让阿育王觉得悲伤,他开始致力于传播佛教的教义。阿育王关心人民比关心政府更多,他修建了医院,兴办了公费医疗,分配物资给各教派用于施舍,让佛教团体外出传教。

    阿育王虽然提倡和鼓励佛教,但也没有迫害佛教以外的教派,而是对所有的教派都进行捐助。他宣扬以宽容来促进帝国和谐,在他统治的41年中赢得了民众无数的欢呼声。但是他去世之后的半个世纪里,孔雀王国就遭到了毁灭。孔雀帝国的毁灭使印度陷入了黑暗与混乱的时期,直到笈多时代的开启。

    笈多王朝

    公元4世纪时,伟大的笈多时代开始了。笈多帝国与孔雀帝国都以恒河流域为根据地,在孔雀帝国崩溃以后,笈多帝国设法维持了自己的独立,并为势力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笈多时代始于320年旃陀罗笈多一世登基的时候,笈多帝国在他孙子旃陀罗笈多二世的统治下兴盛到了极致。旃陀罗笈多二世极力扩张版图,直到他的帝国从印度河扩展到孟加拉湾、从北部山区扩展到纳巴达河流域为止。笈多帝国的统治区域在北印度,并未真正地统一整个半岛。实际上,当时的南印度被温迪亚山脉多隔绝,是与世隔绝的区域。南印度使用的语言是德拉维语,与北方人所使用的雅利安语不同。但是南方接受了印度教、佛教及其他社会习俗,并且将梵语作为经文和教育用语。这样南印度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明,它把各民族截然不同的语言背景和种族习惯牢牢地结合在了一起。

    笈多帝国有过非凡的繁荣,而且还在旃陀罗笈多二世进行一系列币制改革之后继续发展。当时印度不管是内部贸易还是对外贸易,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及的高度。另外,纺织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纺织品包括丝绸、平纹细布、印花布、亚麻布、毛织物和棉布。这些东西由于国内外市场都非常需要,所以得到了大量的生产。其他行业,如冶金业、制陶业、雕刻业和珠宝加工业等重要行业也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从进入中国传播佛教的信徒口中可以得知,笈多帝国的统治比孔雀帝国要温和。东晋僧人显法在印度待了9年,期间他周游了很多寺院,印度的礼仪和繁荣景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发现虽然笈多王朝信奉的并非佛教,但是并不歧视佛教徒。

    笈多时代是梵语卷土重来的时代,在语言学和文学上面,这种婆罗门学者使用的陈旧语言被重新运用。在民间的文学与政府的记录中,梵语被广泛应用。在王室的资助下,诗歌散文欣欣向荣。后来被译成英语,搬上外国舞台的《沙恭达罗》就是在当时所作,作者迦梨陀娑更是被称为印度的莎士比亚。将《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这两部伟大的民族史诗编成定本则是笈多时代最伟大的文化成就。这两部史诗在公元前可能就有了,但是今天只能看见笈多作家编订的版本。

    由于跟希腊人进行交往,使得双方的思想都产生了变化,进行了有益的发展。因此在笈多时代,科学方面的成就也十分突出。公元前476年,诞生于华氏城的阿耶波多是天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断定地球是一个球体,绕着地轴自传;月食是地球的阴影落在月亮上引起;一年的长度是365天。

    而在印度,最伟大的科学贡献是提出了“0”的概念和十进制。当时希腊人和罗马人的计算方式非常不方便,举例来说,希腊人的888,其中每个8都是不同的,而罗马人的888要表示成DCCCLXXXVIII。印度人所发明的数字就是我们今天用的0、1、2……9。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用来进行乘除法非常方便,这些简单的印度数字被阿拉伯学者和商人传到了西方,就有了我们今天的阿拉伯数字。尽管阿拉伯数字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但是在当时却被认为是异教徒的东西,受到藐视,而且他们极易伪造,一笔就可以把0变成6或者9。虽然如此,但是阿拉伯数字还是在西方流行开来,打开了现代数学和科学的大门。

    印度的发展有自己的独特性,但是与印度一样有独特性的还有中国。中国的发展十分连续,没有突然的停顿,外来的入侵者多数都被同化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文明。

    五、中国文明

    中国文明与印度的主要区别是中国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突然的停顿。很多异族侵入过中国,甚至还建立了某些王朝,但是并非中国人被迫接受了入侵者的语言、习俗,而是入侵者自己被迅速地中国化了。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的地理位置比较闭塞,只有西北边陲的游牧民族可以侵袭到。中国人在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同化了那些游牧民族和原始部落。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国在整个历史上都保持着同一种族和同一文化。究其原因是中国统一了文字,这使得中国人在盛行十几种方言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自由沟通,下面将详细的阐述这些问题。

    诸子百家

    东周时期的王室已经远远不如诸侯国强大,列国互相混战而周王室却无能为力。虽然看似混乱无序,但其实这是个永久决定中国发展历程的时期。与其他国家相同,变革的开始来源于铁器的传入。中国传入铁器的时间较晚,在公元前600年左右才大量出现,但是造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由于铁制工具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农业区域很快就扩展到了长江流域。生产力的提高又影响了工业与贸易的发展,商人和工匠很快就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他们自由而富裕,成为新的贵族,向旧地主的地位发起了挑战。而经济变革也带来了政治变革,政治制度由分封制变为了中央集权制。渐渐的,诸侯们把过去分封给贵族的领地转为由封建官员来管理的行政单位。虽然正在发生的是有益的变革,但是状况却不容乐观——在混乱中缓慢的发展。

    前面的混乱和改革对中国的思想家有着深刻的影响,他们开始改变自己的传统思想,让思想适应过渡时期的需要。因而东周时期成了中国思想文化极其变动和富有创造力的阶段。

    中国文明有非常重视世俗的特点,所以中国的思想家首先要成为优秀的政治家。他们争取让各国的统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进而传播自己的理论。他们一边进行旅行一边进行与其他学派的辩论,在这个过程中吸引信徒,形成自己的哲学学派。这个时期思想流派很多,而且非常活跃,所以这一时期被称为“诸子百家”时期。

    创立哲学学派的都是一些大胆的改革者,但是他们都认为在遥远的过去有一个辉煌的黄金时代,并希望能从这个黄金时代中得到启发。几乎所有的文明都可以见到这样的表现,但是在对祖先抱有非常的崇拜心理的中国人那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他们小心翼翼地保存和研究早期的着作,认为这些东西是处理公私大小事务必不可少的参考。

    这些着作中最重要的是“五经”,主要内容是诗歌、社会礼仪知识和历史文献。这些古代着作被哲学导师们加以研究、利用,孔子则是这些哲学导师中最杰出的一位。孔子的影响非常深远,在过去两千年中,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一直受到孔子的影响。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孔子想要改变社会的情况,但是他所处的世界却让他看不到希望。不管是宗教还是世俗,由于诸侯的混乱征战,都无法取得人民的忠诚与信任。因此孔子开始游历于各国之间,希望能找到欣赏他观点的统治者。在担任过一些较小的官职以后,孔子发现,情况并没有改变,于是改为教育年轻人,希望可以通过年轻人来贯彻自己的想法。

    虽然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不受欢迎,但是最终却成为了中国的正统思想,因为他的思想保守而接受现状,受到了统治者的欢迎。

    从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成为西汉王朝的官方教义,一直到1911年满清帝国覆灭,孔子学说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延续了2000多年。

    除儒家学说之外,最有影响力的就是道家学说了。道家学说满足了中国人民感情上的需要,与孔子的儒家思想互相补充。儒家学说强调了礼仪和社会责任,道家思想则是强调个人的独特性和顺从大自然。

    除此之外,还有与儒家和道家思想全然不同的学说——法家。法家的代表人物都是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致力于改革社会,增加所侍奉的诸侯的力量。他们主张生活各个方面都应该用法律加以规定,用法律统治国家。而不是像儒家所说的用仁慈来统治国家。

    法家的思想被秦国的统治者采纳,秦国的统治者利用这些思想强大了国家,征服了其他的诸侯,建立了第一个帝国。秦帝国的统治者对全国进行无情的统治,对人民进行压迫,最后激起了反作用,很快就被推翻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帝国——秦帝国。

    秦帝国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改变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帝国,结束了一直以来的分封制;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结束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共和国;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

    发动第一次革命的是地处渭河流域的秦国领导人。这一地理位置为胜利提供了很大帮助,渭河流域易守难攻,秦国的统治者可以放手去进攻东面。由于地处偏远,经常受到蛮族的骚扰,所以秦国一直处于战备状态。秦国是最早使用铁制武器和骑兵的诸侯国。公元前318年,秦国占领了四川产粮的大平原,极大地增加了秦国的力量,这是秦国取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秦国的统治者精明能干且野心勃勃,他们推行法家的学说,把帝国的权力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有了这么多的有利条件,秦国开始征服周围的一个又一个国家。一直到了公元前221年,秦王统一了整个中国,自称始皇帝。始皇帝是第一个皇帝的意思,他希望自己的儿子是第二个皇帝,一代一代传下去。

    秦始皇将法家学说推广到了全国,废除了分封的制度,把国土划分为多个郡县,这些郡县都配备了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解除了原秦军之外的所有军队的武装,让各国旧贵族迁移到首都,进行监视。另外还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让经济集中化。

    中国在当时最重要的改革就是统一了文字。汉字并不是以若干注音符号作为基础,所以只有文字,没有读音,所以每个地方的人都可以按照自己习惯的语言来发音。文字让所有国人都能阅读并理解,哪怕听不懂对方所说的方言。基于相同的原因,这种文字,外国人也是可以理解的,受过教育的日本人、朝鲜人、越南人都能阅读汉字,哪怕他们不会说任何一个汉字。统一的汉字不仅对中国,对整个东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不过任何时候,不管改革的理由多么充分,也会有利益集团受到侵害,因此,秦国的大力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激烈的反对。尤其对文人来说,法家的思想违背了他们的道德观念,是他们所厌恶的。面对激烈的反对,秦始皇下令“焚书”,让文人们失去了可以依仗的经典,只保留有实用价值的书。但是“焚书”计划总体来看是失败的,文人们不顾一切地把书藏匿起来,或者牢牢记在自己的脑中。等秦王朝覆灭以后,这些作品依靠以前藏下的书和文人们的记忆恢复原样。

    秦王朝破坏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却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并且还击退了游牧部落,修筑了长城。修建长城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有一百万人为修建长城付出了生命。虽然修筑长城在当时对于军事需要十分有意义,但老百姓们更关心的,是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所损失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对秦始皇怨声载道。

    因为“焚书”和修建长城,秦帝国受到了人民的厌恶,而继承人又十分的昏庸,造成民众造反。公元前207年,秦王朝覆灭了。

    汉帝国

    汉朝的皇帝们恢复了分封制,尤其是在汉高祖时期。但是这种分封制与周朝的不尽相同,汉高祖的方式非常谨慎,他把封地分给儿子和近亲,而且被放在国家官员管理的州县之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又下了一道诏令,规定封过的嫡长子只能继承一半的封地,导致封地不断地缩小,仅仅成了较大的土地。国家原本的繁荣渐渐恢复,社会上也没有了秦朝时期的恐惧和压迫。

    汉帝国的领土跟罗马一样辽阔,建国初期,汉朝皇帝的任务主要是恢复国家的繁荣,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由于他本人的好战,帝国版图急剧向四周扩展。西部的扩张是规模最大的,在西边,中国人与印度西部的贵霜帝国取得了联系,增加了丝绸之路的贸易量。

    当时的游牧民族匈奴有骑兵优势,他们有取之不尽的马匹。而汉帝国为了获得马匹,不得不与游牧部落进行交易。但是汉王朝有弩这种决定性的武器,这种弩上装有钩弓弦的机栝,扣动扳机就能发射,比起普通的弓射程更远,穿透力更强。由于这种先进的武器和汉帝国的丰富资源,汉朝的疆域规模已经与现在的中国非常接近了。

    汉朝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皇帝拥有一切世俗的权力,还要对国家的繁荣负责。皇帝下面是两名丞相,他们相当于现代的总理和首相。他们对皇帝负责,是政府实际运作的指挥者。丞相之下还有九卿,九卿分别负责管理宗教仪式,宫殿警卫,照管御用车马,惩治罪犯,接受外国的朝拜进贡,记录皇族的名籍,征收国家赋税,管理国家财政。

    除了中央政府,下属还有很多的管理机构。基层官员负责征收税捐,捉拿罪犯,养护公共设施。与总人口相比,官员的数量很少,他们的作用主要是征收捐税、保护国家不被侵略和巩固王朝不被内部颠覆。

    中国在近代以后因为科学和工业的落后受到外国侵略,但是在汉朝情况则完全相反。中国的科技发展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技术并驾齐驱,甚至不少方面还处于领先地位,这种优势一直维持到最近的几个世纪。汉朝时中国最重要的发明有水力磨、铸铁技术、造纸术、陶器上釉术等。

    汉朝在文学方面的最伟大的成就体现在史书的撰写上。公元前1世纪,汉朝出现了一部比以前任何一部着作都要全面的历史着作——《史记》。史记是由司马迁父子共同创作。司马迁写了这部着作的主要部分,因为司马迁是史官,拥有阅读国家藏书和档案的权力,并且他还周游全国各地,利用各地的藏书作为资料,对他所能接触到所有史料进行汇编,从而写出了这部史学巨着。在如实整理史料的同时,对于自己所处时代的人物和事件,他会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史学家都相信天命,认为皇帝只要具有公正、仁慈和真诚的美德就可以继续统治。当皇帝失去美德,变得暴虐的时候,他就会被剥夺所谓的天命;在这个时候发动叛乱并不是不忠的罪行,而是替天行道,帮助上天给予惩罚。

    慢慢的,当汉朝的皇帝失去了那些美德,汉朝渐渐也走上了衰落的道路。

    帝国的衰落

    人们谈到中国的历史往往都是解释成一再重复的王朝循环,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在不同的时期,循环的背后会有一些根本的变化。王朝的兴替确实是一种循环:由一个有才干的君王创立一个王朝,在安逸宫廷中成长起来的儿孙变得软弱无能,直到一次成功的起义推翻王朝,重新开始循环。

    王朝的循环从根本上讲是经济管理的循环。从王朝建立开始普遍具有安宁和繁荣,社会安定导致人口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但是野心的膨胀和现实的压力势必会让皇帝们承担更多的义务,他们把财力分散到各个方面去,导致财政上面出现困难。为了解决这种困难,统治者会提高赋税。而赋税多数是由农民阶级承担,赋税的增加让他们无奈之下只能出卖自己的土地,成为佃农。当过大的贫富差距影响了社会安定,这时边防就会被忽略,游牧部落会越境前来劫掠。当这种内乱和外患相结合,已经腐朽的王朝便会最终崩溃。

    好战的汉武帝通过战争把汉朝的国土扩张到中亚地区,扩张的过程中也把国家的资源消耗殆尽。为了应付危机,汉武帝采取了很多措施,如货币贬值,卖官鬻爵和重新垄断盐、铁、酒的交易。这些措施并没有拯救国家的经济,在他去世大约100年的时候,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公元9-25年,汉王朝被王莽暂时的窃取了。王莽在位期间大胆地处理了经济问题,下令将私有地产收归国有,重新分给农民。这些改革让富裕家族疏远了他,他们开始激烈的反对王莽。同时黄河下游的洪灾让数百万的平民无家可归,他们不得不加入盗匪的叛乱活动。游牧民族也趁机入侵中国,洗劫了长安,杀死了王莽。

    王莽之后的统治者是西汉皇帝的远亲刘秀。东汉的状况跟西汉基本相同,在东西两汉交替的战争中,很多旧贵族和大地主被消灭。所以在东汉刚刚复兴的时候,税收是足够的。但是随着后来经济情况的恶化,赋税继续加重,农民起义就再次爆发了。一些农民逐渐变成职业军人,他们忠于自己的将领,而并非中央政府。中央政府的无力,也使得贵族和大地主开始公然蔑视政府,他们拒绝纳税,并不择手段地扩大自己的地产。大家族把庄园改造成了要塞,驱逐当地官员,接替政府的统治。公元220年,东汉在农民起义、军阀政变、游牧部落的袭击中灭亡了。中国开始陷入一个长期混乱的局面。

    六、古典文明的终结

    在古典时期,伟大的希腊、罗马、印度和中国文明统治了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区。边远的游牧民族最终毁灭了这四大文明,并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这些帝国的衰微与崩溃有着共同的根源:技术停滞不前,生产力发展受阻。这让古典文明在面对蛮族猛烈的进攻时软弱无力。

    游牧民族的入侵在不同的地区造成了不同的影响,而遭受破坏最严重的西方却是最先走向近代,走向世界前列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们本章将阐述说明。

    古典文明的衰落

    古典文明衰落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发展的停止。在文明出现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技术就已经明显成熟,在这一时代人们发明了一系列提高生产水平的工具。但是在城市革命之后,发展进程明显受阻。

    而发人深省的是,只有战争提供的动力才能抵消当时在技术上的萧条状态。希腊人发明了精巧的带有棘轮的石弩,靠滑车驱动的轮式攻城车,以及被称为“希腊火”的汽油燃烧剂。但这些东西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无法解决经济上的麻烦。

    既然劳动生产力没有得到提升,那么各国只能靠开垦荒地,或者征服和剥削来增加财富。当时虽然并不像现在这样土地短缺,但是能够产粮的富饶土地已经不多了。于是,官僚机构和军事机构造成的压力与日俱增,最终导致农民暴动,招来蛮族入侵。最后的结果不是统治者被农民起义军推翻,就是国家被外来的蛮族摧毁。这就是近代之前帝国文明的循环。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发展技术,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这样帝国的统治者才可以高枕无忧。当统治者只知道通过剥削来获得财富,而不去研究新的生产技术的时候,技术发展就会停滞不前。

    奴隶制也是让技术停滞不前的原因。利用奴隶进行劳动更为简单,成本更加低廉,而且奴隶制也让人们对于劳动持否定态度。另外,在奴隶制不盛行的地区,也有轻视劳动者的观念,认为学者高于生产日常生活用品的工匠,学者应该与工匠相分离。伟大的科技和工业革命需要学者的思维与工匠的经验知识相结合才能完成,这样的观念阻碍了技术的发展。

    社会出现学者高于工匠的等级观念,让知识分子对技术的发展没有了兴趣,而工匠也缺乏改善技术的动力。技术停滞成为了必然的现象。古典文明时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改变这种状况,所以古典文明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

    蛮族的入侵

    3-6世纪,欧亚大陆遭受了蛮族的入侵。这个时候的入侵结束了古典文明,迎来了中世纪文明。

    游牧民族一般是逐水草而生,欧亚大草原的西部的水源更加充足,土壤更加肥沃。东方的游牧民族被这些所吸引,从中国附近,沿着横贯欧亚大陆中部的草原走廊开始向中欧的匈牙利平原入侵。众多游牧民族到达今匈牙利之后不再四处迁移,而是以匈牙利为根据地,侵扰周围的欧洲国家。

    游牧民族与其他文明中心的相互影响日益加深,这是蛮族入侵的一个基本原因。在许多文明中,游牧民族都充当着奴隶或者雇佣军的角色,这会增加帝国首都内发生军事政变或者蛮族雇佣军的部落同胞入侵的风险。而导致蛮族入侵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游牧民族定居地点渐渐变得邻近于帝国边境。

    当游牧民族定居以后,他们的生产方式从畜牧业转向农业。这个时候会带来人口的增加,直接使经济、军事的力量都随之增长。当帝国的大厦开始摇摇欲坠的时候,游牧民族就会利用日益增长的力量推倒将倾的帝国。此外游牧民族的进攻还有一个特点,当他们无法攻破一个地区,往往就会转向另一个方向入侵。例如当他们无法攻破中国的长城或击败其他更强的部落,他们的联盟则开始向西入侵,最终形成了大规模的蛮族入侵。

    游牧民族侵略的脚步遍布欧亚大陆,中国的汉朝,印度的笈多王朝和伊朗的萨珊王朝均遭到过入侵。罗马帝国因为地处蛮族入侵的路线上,所以经常受到沿线各民族的围攻。

    由于入侵者的组成不同,入侵所造成的后果也各不相同。在中国,羌人的入侵令东汉王朝元气大伤,终于分裂成三个国家,成为三国鼎立的局势。经过几十年的战争,长江以北的魏国吞并了南部的吴国和西部的蜀国,于265年建立了晋国。晋国统一中国后不久,新兴的游牧民族再次占领了中国北部,晋国王室逃到了南京。中国至此出现了南北分裂的局面,直到589年隋朝统一中国,延续了几个世纪的乱世才结束。

    与中国情况相似的罗马帝国在政治、文化、种族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中国北方却没有发生这种变化。因为当时中国北方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它吸收消化了外来的游牧民族,不会出现较大的变革。而在乱世之中,北方居民逃到南方,把南方的居民同化了。这样由北到南全部都中国化了。所以隋朝统一了中国以后,中国马上就可以回到和汉朝一样的历史进程上来。

    印度受到侵略较晚,但是却遭受了相对猛烈的进攻。在公元6世纪前叶,笈多王朝崩溃。而对于后半个世纪的历史我们一无所知,只知道入侵还在继续,却不知道具体情况是如何的。印度最强大的入侵者拉杰普特人属于军事贵族,他们很容易就接受了印度的种姓制度,成为了刹帝利武士贵族,逐渐被印度人吸收同化。因此与中国一样,印度在遭受蛮族入侵之后,历史进程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欧洲的情况则与亚洲完全不同,欧洲的入侵者多是日耳曼人。这些日耳曼人由多个部落组成,他们使用相同的语言,可以自由沟通。但是他们的统一意识却并不强,经常互相争斗,给了罗马帝国喘息的机会,但是最终西罗马帝国还是毁灭在蛮族手中。大约与中国隋朝同时,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和法兰克国王开始重新统一欧洲。

    法兰克人最开始只是历史洪流中默默无闻的小角色,直到墨洛温王朝的国王当政,法兰克人才成了西方最强大的民族。墨洛温王朝最杰出的国王克洛维联合法兰克各部落打败了罗马人、拜占庭人和西哥特人,他把从比利牛斯山脉经高卢到德意志的大片领土统一起来,形成了一个大王国。他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皈依了天主教,获得了教皇的支持,而且当地罗马人也因此给予了援助。一时间,墨洛温王朝几乎有了重建西罗马帝国的可能,甚至有机会建立比西罗马帝国版图更大的国家。

    东罗马的统治者同样有恢复帝国的野心。西罗马帝国灭亡了,而东罗马帝国却依靠强大的海军和丰富的财源在这场蛮族入侵中安然无恙。蛮族的侵略虽然摧毁了罗马城,却拿东罗马的都城——君士坦丁堡毫无办法。君士坦丁堡在1453年才被突厥人攻破,这之前的几个世纪里,东罗马帝国产生了一种由希腊、罗马、基督教和东方文明混合而成的文明。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是在希腊殖民城市拜占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西罗马灭亡后,日耳曼人成了那里的主人,他们在原罗马帝国的西部成立了日耳曼王国,而拜占庭的王权自然只能影响到原罗马帝国的东半部。这是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大帝无法接受的。查士丁尼大帝决定恢复罗马帝国。在接下来的20年时间里,通过南征北战,整个地中海变回了罗马的内湖。

    在查士丁尼大帝努力恢复罗马帝国的同时,蒙古的内乱迫使避难的游牧民族部落沿着入侵欧洲的路线缓缓西行,他们就是阿瓦尔人。他们像匈奴人一样以匈牙利为基地向四面八方扩张。阿瓦尔人把日耳曼民族中的伦巴第人赶到了意大利,伦巴第人又把拜占庭人从亚平宁半岛的大部分地区驱逐出去,就此,查士丁尼恢复罗马帝国的梦想粉碎了。

    8世纪中期,墨洛温王朝被加洛林王朝所取代,加洛林王朝的第二代继承人查理曼大帝不停地扩充疆域,他征服了德意志北部,打败了匈牙利的阿瓦尔人,吞并了意大利的伦巴第人王国,赶走了越过比利牛斯山脉北上的穆斯林。8世纪时,查理曼大帝成为西方无可争辩的征服者。但是查理曼大帝也没有实现恢复罗马帝国的梦想,在他死后,穆斯林海盗和维京人迅速地掀起了一波入侵的浪潮。马扎尔人也效仿匈奴人占据了匈牙利平原,开始侵袭周围的各国。这些侵略者一味的掠夺,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加洛林王朝也在三方夹击下土崩瓦解。欧洲迎来了最为黑暗的时代。

    西方独特的历史

    欧亚大陆在古典时期到中世纪过渡的阶段,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入侵,不过欧亚大陆各地区受到的影响却截然不同。中国南方和印度因为地理位置偏远,并没有受到入侵。拜占庭帝国因为实力的强大击退了一批又一批的侵略者。波斯在萨珊王朝时期打击侵略者也非常成功。但是因为波斯与拜占庭之间的战争令双方两败俱伤,导致后来阿拉伯人的入侵变得轻而易举。

    中国北方和印度北方虽然都遭到了侵略,但是仍保留了古典时期形成的文明。与中印相比,西方的独特性显得更为突出,不管是从语言、宗教、生活方式、科技水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大古典文明中,只有西方古典文明没有延续下来,被崭新的东西取代了。也正因为如此,西方的发展没有受到古典文化的束缚,这让他们在近代跑到了世界的前列。

    历史就是惊人的相似。古代时期几千年里,中东一直是文明的核心,许多发明都是由此传播出去。但是到了古典时期,中东却被欧洲、印度和中国远远地落在后面。根本原因恰恰是因为中东在公元前2000年第一次蛮族入侵中幸存了下来,而边缘地区的古代文明则被毁灭,为新的古典文明的出现扫清了道路。

    古典文明向中世纪的过渡也是如此。但是这一次没有幸存下来的只有西方而已。因此西方就可以毫无束缚,奋勇向前,在新的时代发展新的技术、新的制度、新的观念。到了近代,这种新的文明战胜了全世界停滞不前的古典文明,展示出了它的优越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