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谎言,还原真相-微表情——反映本意的“读脸神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作为一个心理学名词,微表情是指我们通过一些细小的表情向别人表达心中真实的感受。微表情是一种不自觉的表情,能反映出一个人真实的习惯、性情或特性,可谓是反映本意的“读脸神器”。虽然微表情停留时间非常短暂,有时甚至只有1/25秒,然而,在人际交往中微表情的作用却十分重要。因为任何微表情都可能“泄露”心中的某些信息,只要捕捉住这些细小的表情,就很容易搞清楚对方到底怎么想。

    破译人心的“密码”让他无所遁形

    亚伦·皮斯在《身体语言密码》中写道:“交流中有60%~80%的决定是在身体语言的影响下做出的。”因此,虽然口头语言是我们日常交流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借助身体语言,我们能够让交流更加有效便捷。

    现在已经有很多专家开始对身体语言进行研究,人们也更加重视观察每个人身上透露出来的“表情”。例如,在工作中遭到上司的无理指责时,下属会不自觉地紧握拳头,表达此时内心的愤怒;在恋爱中,面对心仪男士的表白,女孩会不自觉地低头,双手会摸自己的衣角展现自己的害羞和欢喜。这些动作都会“暴露”当事人的内心,无声地向对方表达了自己的情绪和心意。

    由此可见,身体语言的“微表情”其实无处不在,只是我们以前忽略了它,没有仔细地去观察它。

    从人类诞生起,身体语言就一直伴随着我们。但是随着人类不断的进化和发展,口头语言成为主流,身体语言这种本能反应我们反而开始渐渐遗忘。直到这种“语言”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行为专家们才将其当作一门借助姿势、手势进行信息传递的课题开始研究。

    经过研究发现,这些微动作不受大脑的正常支配,却表达了人类隐含着的一些信息,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将它们忽略甚至根本无法察觉,因此才会感觉既熟悉又陌生。

    当人类开始观察研究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时才发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可能通过得体的语言和动作完全掩饰,因为微表情已经透露了你真实的想法。随着肢体语言知识的不断普及,现在懂身体语言的人越来越多,它已经成了破译人心的“密码”、人际交往的有效工具。倘若我们及时有效地掌握它,这必然是我们人际交往的强大助力。

    生活中,那些危害自身利益的谎言会成为我们的重点关注对象,但身边的很多“小陷阱”却被我们忽略了。其实,正是这些“小陷阱”阻碍了我们与别人的进一步交往,令我们陷入被动。这里为大家列举几个语言陷阱的例子。

    丰富的面部表情是对方在隐藏真实想法

    通常当一个人的眉毛、鼻子、嘴巴等面部器官一起动了起来,我们就会认为他的面部表情过于丰富。比如,当你穿着新买的衣服问好友“漂不漂亮”时,好友回答“还不错,挺好看的”,但她的鼻子和嘴巴挤到一块儿,两道眉毛也纠结在了一起。其实这些表情已经说明了她觉得这身衣服不是很适合你,但为了不影响你的心情,她选择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

    倘若这时你还在不停地追问朋友,很可能会让朋友选择逃避。以后当你再次邀请朋友陪你一起逛街购物时,朋友可能就会选择“敬而远之”了,因为对方不想让这种尴尬的局面再次发生。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停一停,或者说“我再看看别的衣服吧,也许有更好的”。

    嘴部动作反映着人的真实情绪

    话从嘴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90%都是通过嘴完成的,它是每个人表达想法的主要通道。从语言学角度看,每个字在被人说出口之前都有一系列的动作,这些动作与说话人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反映着人的心理。所以,在交流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对方说了什么外,更要注意其嘴角的变化。

    嘴部的动作丰富多样,而且反映着人的真实情绪。比如,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悲伤的情绪或者负面情绪时,他的嘴角经常呈倒“U”字口型,而“O”字口型则表明了当事人兴奋、高兴或者吃惊的情绪。当一个人紧张或者沮丧时,他嘴角的肌肉也会变得紧张,双唇紧闭变得扁平,并且紧闭扁平的程度会随着紧张程度越来越大。

    转移目光表明内心不认同

    转移目光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老师找某学生谈话,老师在陈述完自己的观点后询问学生有什么想法。这时,学生常常会点头,但他的目光却在移动,或者低头看地面。其实,这表明学生内心不认同老师的观点,在谈话结束之后他依旧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绝不改变。因此,在说服别人时,倘若对方出现了这些小动作,我们就应当及时调整,换个角度跟对方沟通,或者暂时放弃说服对方,寻找机会去赢得对方的认同。

    【读脸术】生活中,有些人出于某些原因或者目的会掩藏自己的真实情况,然后为了不被别人发现会随大溜故作惊讶掩盖事实。但是,这种装出来的表情在脸上的停留时间会非常短暂,尤其是愤怒、憎恨等具有强烈情绪波动的表情,因为它们不需要时间来酝酿,往往是突然爆发出现。在跟别人交往中,如果发现对方具有以上特征,就要视情况选择当场拆穿其谎言,逼对方说出真相,或换种方式诱导对方说出真相。

    只有揭开他的面具才能直捣黄龙

    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存在着很多“伪君子”,他们往往表面上很和蔼友善,实际上却阴险恶毒。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是我们的感知出了问题,还是他们有双重人格呢?他们的内心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下面,我们看几个案例:

    职场中:

    一个女生和自己的好朋友是同事,她将自己对公司的不满告诉了朋友,而这位朋友却将这些告诉了经理,经理得知后将这个女生解雇了。但是,在这个女生被解雇之后,这位朋友却又表现得非常不舍,追问其被解雇的理由。

    恋爱中:

    女孩一边对自己的男友说自己有多么喜欢他,可是一边却与另外一个男生卿卿我我、暧昧不清,回头又跟自己的男友约会吃饭……

    人在很多时候都是戴着面具的,而我们经常被对方故意流露出来的表情所迷惑、欺骗,就如同上面的案例那样。这时候确实是我们的感觉出了问题,因为我们忽略了对方脸上的细微变化,对对方判断失误。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生活中人们为了利益会刻意地伪装自己,因此想要深入人心,就必须先要揭掉对方的面具。又比如当人们来到一个新环境,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会产生本能的恐惧,充满戒备,但是为了更好地融入环境,他们在表面上却都表现得很热情。在这个融入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故意用一些错位的表情和动作掩饰自我。

    在人际交往中,这种伪装出来的假象和带有抵触戒备情绪的心理会给彼此的交流接触带来阻碍。因为对方不希望你了解他,对你充满了戒备,或者他跟你是带有目的的交往,想要隐藏自己的企图。这种对抗情绪会让交流的双方都表现得比较小心翼翼。特别是对方会表现得更加明显,因为是他主动开始的对抗情绪,内心会感到愧疚,同时也充满被发现的担心和恐惧。所以这类人往往不敢轻易和别人进行对视,他们在说话的时候眼神会向右移,并有触摸嘴巴的动作。

    透过眼睛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人内心真实的想法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人内心真实的想法。当一个人对你所流露和表达的情感是真实的时候,对方不会轻易地躲闪你的对视。相反,如果对方的眼神在不断躲闪,或者是向右瞟,这就说明对方所说的话里有谎言。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别人对你不信任,或者想要敷衍你获得信息,更或者是他人想要利用你、伤害你,但因内心的谴责而产生的恐惧行为动作。

    因此,在交往中,你要学会观察别人的目光,如果对方不敢与你的目光接触,或者向右瞟,就要明白对方可能是在撒谎。如果是因为对方对你的不了解而产生的心理戒备,就不要为难别人,用和蔼的态度去赢得对方的信任;如果是对方正在谋划着利用你、伤害你,你就需要多加小心,将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尽量降到最低。

    因此,与戴面具的人相处时,你要学会分辨对方所说的话是在敷衍你、不信任你;还是对你有所企图,想要利用你、伤害你。言语间的坦诚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你的可信度,不坦诚则会让对方对你产生防备之心。

    通过很多小动作我们可以“看到”对方内心的秘密

    在交流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人的手总是在做一些没有意义的小动作,比如摸耳朵、摸下巴等。其实,这些看似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小动作却可以暴露一个人内心想要掩饰的恐慌。当为了敷衍你或者欺骗你故意编造谎言时,说谎者往往会情不自禁地碰触自己的脸,以确保自己的面部表情没有出卖自己。实际上,正是他们的这些小动作说明了他们在害怕,害怕谎话被揭穿。

    因此,倘若你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发现对方总是在用手摸嘴巴、鼻子和耳朵,那你就要明白对方很有可能在说谎。这时你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百分之百地相信他们,要分析判断他们的话。但是也不要轻易揭穿他们,让大家的关系变得紧张,要学会在不被人利用和欺骗的前提下维护好彼此的关系。

    【读脸术】人的身体要比语言更诚实,通过很多小动作我们就可以“看到”对方内心的秘密。在与人的交往中,我们要注意观察这些戴着面具的人的微表情,他们究竟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还是对你有所企图,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去判断。很多时候,只有你用足够的坦诚和热情才能够揭开他们的面具,走进他们的内心。

    别装了,你所有的秘密都在脸上

    一个人内心的情感变化我们完全能从他的面部表现看出来。比如,在相亲过程中,男孩发现女孩在跟他有目光接触的时候,都是眼球在水平斜视他。这个男孩断定女孩不喜欢自己,而当天晚上“月老”给出的答复也是如此。

    为了让大家对面部表情与心理之间的关系有更好的了解,我们看看下面的几个场景:

    在公交车上,一位男士正在怒斥小偷偷了自己的钱包。此时,他脸上的表情是“剑眉倒竖、虎目圆睁”,眼睛瞳孔变大,眼神非常锐利,皱起眉头,眉梢向斜上方挑起,鼻孔呼气加快。

    在医院里一位老人刚刚离世,病床旁的儿女们内心非常悲伤,他们此时脸上的表情是这样的:眼神空洞,眉毛呈八字形倾斜等。

    从这些场景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内心情绪的变化会通过眼睛、眉毛、鼻子、嘴巴等脸上的五官完全呈现出来,同时五官的变化还会随着内心情绪变化的程度不同变得不一样。

    这些面部表情将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和所思所想直观反映出来,是无法进行任何掩饰和伪装的,即使最深沉内敛的人,我们也能够通过面部表情发现他们掩饰不了的秘密。

    在与别人交往中,如果你想获得更多的主动权,更加轻松地走进别人的内心,更加自在地与别人相处,那么,学会从面部表情来揣摩拿捏别人的心思就是你最好的选择。在别人情绪低落的时候给他鼓励,在别人伤心的时候及时给予安慰等。这样会让别人在与你的相处之中更加信任你,让你迅速获得别人的好感和欣赏。

    在人际交往中,仔细观察对方脸上的每一个细微变化

    在与别人相处交往过程中,我们要多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因为一个人内心的喜怒哀乐都会在脸上显露出来。当一个人高兴时他的眼睛和眉毛是怎样变化的?当一个人愤怒时他的鼻子和嘴巴与平时又有什么不同?当一个人痛苦的时候他的面部表情又会有什么变化?

    这些情绪的变化经常一眨眼就过去了,对方的一个眨眼,或者嘴巴上的动作,或者鼻孔呼吸的变化,都有可能成为我们关注对方微表情的关键。如果忽视或遗漏了这些小的动作,都有可能导致判断的错误。一旦判断失误,就有可能意味着你已经失去了成功的先机,埋下了失败的伏笔。因此,仔细观察对方脸上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是你在和别人相处时必须要注意的。

    上文我们说面部表情随着内心情绪的变化在不断地变化,所以每个人的脸部表情是很复杂的。当多种表情出现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判断到底以哪个为主。而这种判断和观察的能力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就像老人常说的“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一样,这是一种经验。只有当你能够准确判断别人的情绪之后,你在人际交往中才能够占据更多的主动。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对对方情绪的判断应该综合考虑

    有时候,显现在人脸上的表情是很复杂的,并不是单纯的一副表情。比如,当人在恐惧的时候,眼睛会睁大,瞳孔会变大,脸上会传达出强烈的对抗之意。当这个情绪出现之后,脸上的眉毛、鼻子、鼻孔和呼吸的频率等都会有所变化。

    恐惧表情通过脸部五官完全呈现出来,很多人都可以直接观察出来,但是有时候表情在五官上不会全部出现,甚至会出现错位的情况,在这个时候我们该如何判断对方内心的情绪呢?

    一个人在对朋友撒谎的时候除了内疚可能会带点兴奋,在开心的时候可能会担心“福兮,祸之所伏”……这些复杂的情绪掺和在一起之后,在脸上呈现的表情就是各种各样的情绪组合。此时,我们对对方情绪的判断就应该综合考虑,首先分析出对方的主要情绪表情,然后再注意细微之处。

    【读脸术】我们学习微表情,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拿捏和揣摩对方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而面部表情是心理的直观反映。在人际交往当中,根据面部表情,比如眼神、眉毛、嘴巴和鼻子的变化,来判断别人内心的情绪变化以及隐藏的秘密,拿捏别人的心思,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在交往过程中适当地迎合,尽量照顾对方的情绪,为自己的人际交往助力。

    谁想要控制潜意识?门都没有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一边嘴上不停地说着恭维别人的话,脑袋却在左右转动。这是怎样一回事?这种情况又在不经意间说明了当事人怎样的心理状态呢?对此,我们该如何做出准确的判断呢?我们可以看看下面的场景,然后寻找答案。

    销售员和客户之间:

    销售员在一旁很激动地向客户推销商品,客户看上去好像在认真地听销售员阐述,实际上眼神却在四处游走,有些心不在焉。当销售员介绍完产品后,客户却是一脸茫然。

    男女朋友之间:

    一对恋人约会吃火锅,男孩不喜欢吃辣,但女友却是“无辣不欢”,为了满足女友的口味男生只能迎难而上。虽然鼓足勇气吃了辣椒,但是男生却张着嘴、吐着舌头,在不停地喝水。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人的精神永远无法强迫潜意识。即使是特别会伪装的人,他的表情和动作也会“出卖”他。

    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要多留意对方脸上出现的那些细微表情

    作为人的本能反应,潜意识里的行为和表情是无法掩饰的,即使伪装得再好,也会有一些一闪即逝的表情细节可以看出来。因为掩饰是需要准备的,但是潜意识里的行为和表情却会在第一时间表露出来,比如嘴角微斜、眼神斜瞟等,很多时候它们在脸上的停留时间不到半秒钟就消失了或者变成了别的表情。虽然稍纵即逝,但内心的真实情绪已暴露了。因此,我们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才能够在这些瞬间的表情中发现他人内心的端倪,避免稍不留神就错失良机。

    因此,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要多留意对方脸上出现的那些细微表情。倘若你忽略了,只关注到了对方刻意表现出来的情绪,那么你得到的信息就会有偏差,导致你做出错误的判断。当然,这些稍纵即逝的表情也许会再次出现,但是它们已经被掩藏得更深了,想要发现就更加困难了。因为精神永远无法强迫潜意识,因此只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你一定可以通过别人的表情看到他们的真实内心,那些通过伪装和掩饰刻意表现出来的表情是不可能替代微表情的。

    只有通过观察别人的微表情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你才能拿捏准对方的心理,才能在与他们的相处中做出适当的配合与回应。倘若判断失误,你就可能触犯到别人的禁忌,给彼此之间的关系带来伤害。

    和人沟通时,微表情比说出的语言更容易让人信服

    当一个人通过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受精神的驱使而做出一些带有自我意识的逃避或遮掩,但是微表情却能够在精神试图控制它们之前提前表现出来。因为精神根本控制不了它们,它们是人的潜意识行为,是人的本能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微表情比说出的语言更容易让人信服。

    因此,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判断别人所说的话,不要忽略自己的感觉和判断。那些经过精神加工处理后的语言,能够掩饰别人内心中某些不好的情绪,可能会让我们对对方的感受产生偏差。所以,观察和感觉微表情就会变得特别重要。

    精神永远无法强迫潜意识。根据这个真理,我们在做出判断的时候,就不要轻易掉入别人的语言陷阱,要多多注意对方脸上的微表情和身体上的一些微动作。只有这样,你才能拿捏好别人的情绪,进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在人际交往当中获得主动。

    【读脸术】我们在与人的交往中一定要牢牢记住:人潜意识里的情绪完全是本能的反应,不会受到精神的干扰控制。因此我们不妨多观察别人脸上的细微表情和身体的小动作,如眼神和眉毛的瞬间变化等,不要完全听信别人的语言,让自己陷入别人伪装的陷阱中。

    情绪才是人们言行的真正主宰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让我们或快乐,或开心,或痛苦,或悲伤。比如,有一个女孩子和男朋友分手了,失恋的挫折让她感到非常痛苦,于是她就上街不停地走,而且吃饭一点胃口都没有,睡也睡不踏实。或许你会不明白:为什么她会有这样的举动呢?这是因为人们的情绪常常会左右他们的言行,在情绪的作用下,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做出一些失去理智控制的行为。

    正在恋爱中的朋友,也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两人原本手牵着手,高兴兴兴地一起去吃饭,脸上洋溢着甜蜜的幸福,可是在点菜的时候,两人的意见却不统一了,男生要吃口味清淡的,女生却非要点麻辣的,两人互不相让,最终的结果是愉快的心情烟消云散,赌气不吃了,气呼呼地走出了餐厅。

    在学校里,类似的场景也屡见不鲜:某学生得知自己这次的考试成绩不佳,感到十分难过,可是后来得知原来是老师看错了名字,其实他考得很不错,在班级名列前茅,这位学生顿时情不自禁地大声欢呼。

    通过以上的种种事例,我们可以知道,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难免会受到自身情绪的控制。人之所以会产生情绪,是因为他内心的期待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差距而导致的。当这个差距不大的时候,他的情绪就是积极向上的;反之,当这个差距被拉大时,他便会产生消极颓废的负面情绪。

    人的内心世界是会受到自身情绪影响的,而且随时随地都受到情绪的控制。原因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对生活有着或多或少的希冀。当我们的期望在现实中实现了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感觉到现实“顺从”了自己,自然就会感觉到开心,感觉到快乐,心中满满的幸福感。反之,当现实生活与我们内心的期望产生了很大落差的时候,我们就会深深地抱怨“为什么会这样”,觉得生活处处都在和自己作对,于是就感觉到伤心和难过。不过,对于一件相同的事,假如我们能够变换一下看问题的角度,适当地把内心的心理期望值降低,那么人的正面和负面情绪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由此可见,人们的言行受情绪的控制程度,也是因人而异的,对于那些意志力较强、较为理智的人来说,比较不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而对于那些内心意志薄弱、容易冲动的人而言,则受情绪的影响程度就比较大。因此,我们在“识人”时,就应该结合不同人群的性格特点来对他进行分析。

    然而,不管多么理性的人也无法完全摆脱情绪对他的影响,尽管他们可能会借助其他的言行来控制自身的情绪,但是我们只要仔细观察,仍然可以通过他们脸上的一些细微的表情变化获知一二。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多加留意观察别人五官的细微变化,通过他的五官的不同状态来判断对方的情绪,这样一来,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加以配合或规避,这种技巧对于我们和他人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十分有效的。当然,一个人的情绪并不仅仅会表现在他的表情上,通过他的动作和语言也可以做出判断。

    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根据对方情绪好坏做出适当的回应

    人们的言行常常会受到情绪的影响,无论是好是坏,情绪的产生都是视心理期待而定,而心理期待往往是由对事物的认识所决定的。当然,这个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交流。随着这个认识的变化,人们的心理期望也不尽相同,这就是人的情绪往往变化多端、难以捉摸的原因所在。随着人们对事物的不断认识,许多原本让我们伤心难过的坏消息,可能会转变为令人高兴的好消息。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对方的情绪好坏做出得体和适当的回应。在对方心情愉悦的时候,我们要耐心地倾听,和对方一起分享开心的事情;在对方难过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及时对他进行开导和安慰,降低对方内心对现实过高的期待,拉近与对方的心理距离。假如你的开导和安慰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那么你不妨尝试着给对方一个友善的拥抱,或者只需要默默地陪在他身边就足够了。

    小宇离开了父母,一个人在异地生活,这让他常常感觉到孤独和寂寞,非常痛苦,所以他每天都一副愁眉苦脸的表情。有一天,他的邻居来串门,和他敞开心扉,聊了很多,对他做了很长时间的劝解,并告诉小宇“孤独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成熟”的道理,小宇听完以后豁然开朗,对于自己的孤独生活不再觉得痛苦,而是开始学会把孤独、寂寞和生活的种种艰辛当作一种“享受”和“磨炼”,从此以后,他的心情一天比一天好。

    在人际交往中,多把自己的快乐与他人分享

    人的情绪还会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晴朗的天气会让我们感到心情愉悦,而阴郁沉闷的天气常常会让我们感觉很压抑。同样地,当你周围的每个人都开心微笑的时候,即便你的心情很糟糕,你也有可能受到他们的感染,而逐渐开心起来。反之,如果你周围的人个个情绪都很低落,那么你也很难开心起来。由此可见,人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所以,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如果你有感到特别开心的事情时,不妨和自己的父母、爱人、孩子和好朋友分享你的快乐。当别人也感到快乐时,他们积极的情绪又会反过来影响你,你的开心就加倍了。而当你感到伤心痛苦的时候,可以学着独自承受,尽量避免让你的坏情绪影响到别人的好心情(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需要自己把握)。这样一来,你在和他人相处的时间里,给他们带来的都是积极向上的、快乐的正能量,别人自然会更加喜欢与你相处。

    【读脸术】人们往往会受到情绪的影响。虽然人们内心对事物的看法,以及内心的情绪变化往往不会通过语言让他人直接感知,但是都会通过他的面部表情和行为动作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多观察,分析判断别人的情绪好坏,然后加以区别对待。在掌握了这一点信息以后,我们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方法去和他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例如,安慰和帮助他从坏情绪里走出来,和他共享快乐的事情,或者把自己的快乐与他分享等。

    读懂他内心的秘密才能对症下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人外在表现出来的言行与其内在心理并不一致:本来应该很开心,但是却要装作不高兴;明明心情很不爽,却要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很轻松。他们之所以这样,可能是希望伪装和掩饰自己,也有可能是为了迎合别人而有意做出这样的反应。为了能更好地研究,我们来看几个典型的场景。

    开追悼会时,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朋友出现在他父亲的追悼会上,拍拍他的肩膀说:“节哀顺变。”朋友说这话时语气低沉,眉毛下倾,显得非常难过。

    结婚时,也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看到自己的妹妹结婚了,尽管妻子刚刚住院,哥哥还是强作笑脸地对妹妹说:“新婚快乐。”

    从上面的场景中能够看出:有些时候各种表情并不能反映对方真实的心理情绪,这就意味着,只有了解别人各种行为下的主观思想,才能营建更为成熟和长久的人际关系。

    了解各种行为下的主观思想,意思是说人的行为和表情有时候并不能真实反映当时的心理情绪,这种伪装和掩饰的表情后面隐藏着主观思想,比如希望保护自己,也可能是为了迎合他人。之所以掩饰是为了保护自己,是因为行为主体心中没有安全感,内心充满了戒备和对抗,希望借助表情的掩饰在自己与他人之间建立起心理屏障。而倘若这些言行是为了迎合别人,那么说明对方心中渴望接纳别人,是一种完全顺从的姿态。

    在与别人交往时,要正确解读别人的面部表情和心理情绪,根据别人不同的主观思想和动机来区别对待,这样才能更好地在与别人交往中获得优势和主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要观察和解读,看透对方伪饰表情下的真实心理,然后再做出正确的判断。倘若连别人真实的心理都不能把握,恐怕你与别人的交往就不能顺畅地发展了。

    倘若伪装的表情是为了掩饰,那么不要轻易揭露对方内心的秘密

    为了不让别人过多地了解自己、伤害自己,所以人们用伪装的表情来掩饰自己内心。一般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主体内心非常缺乏安全感,渴望以掩饰的表情迷惑别人,达到隐藏自己真实心理情绪的目的,以求内心的安稳。这种心理具有戒备和防御性,表示主体很难去接纳和顺从别人。

    在与别人交往时,倘若你从对方脸上看到有意做出的夸张表情,那么毋庸置疑,对方是在掩饰自己的内心,戒备性很强,不信任你,害怕你洞悉其内心而给他带来情感上的伤害。这时,你最好不要轻率地捅破“窗户纸”,而是要跟对方适当拉开一点距离,将敏感话题避开,挑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谈谈,让别人渐渐地信任你,这样你们之间的交往才能“更上一层楼”。不然的话,揭露对方内心的秘密,会激发对方强烈的抵触情绪,人家甚至会拒绝再和你接触。

    欣怡和朱云住在一个楼道,平日里两人很少来往。这天,在出去遛弯的时候,她们刚好碰到了一起。欣怡发现朱云谈笑的时候有点不自然,再仔细一看,察觉她的眼睛有些红肿,于是欣怡认为朱云此时心里一定非常痛苦。不过她没有多说,而是和朱云聊了一些无足轻重的话题。渐渐地,朱云对欣怡产生了信任。这天下午,她主动来找欣怡,说出了自己的委屈。

    倘若伪装的表情是为了迎合,不妨打开心扉、接纳对方

    伪装并不一定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秘密,有时是为了迎合别人的情绪,为了能使人际关系更加顺畅。因为是别人主动迎合你,所以内心是倾向于敞开的。这种情况下,对方没有内心的抵触和戒备的情绪,而是完全的接纳和顺从。

    因此,在人际交往当中,倘若你从别人伪装的表情中洞悉了对方的真实心理,得知他的伪装只是为了迎合你,那么说明人家是真心实意地想要和你交往。这时候,你不妨打开心扉、接纳对方,这样你们之间就有成为朋友的可能。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有所提防,避免对方利用你的信任,而在不知不觉中对你实现驾驭。

    大刘刚到一个新公司上班,有一个同事和他接触的时候,伪装出熟络、热情的态度来迎合他,于是,大刘和他成了很好的朋友。可是大刘慢慢地发现,这个同事总是有意无意地驾驭他,把他“当枪使”。为此,他很是郁闷,渐渐地开始和对方保持距离。

    【读脸术】掌握各种情绪下的主观思想,说的是人之所以有时候刻意伪装自己的表情,有可能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秘密,也有可能是为了迎合别人。这就是说,在人际交往当中,要多观察,多了解对方的主观思想,以便加以应对。当然,这需要一些方法和策略,倘若发现对方在刻意隐瞒内心情绪,与其随便揭穿,不如装糊涂甚至帮助对方隐瞒。倘若发现对方是在主动迎合自己,就可以考虑打开心扉接纳,只不过同时要注意,不要被对方轻易地驾驭。

    施展读脸术要注意这些“戒条”

    在现实生活中,谁都能够根据场合的需要,表达出丰富多彩的身体语言,当然也可以利用别人的身体语言来洞悉人心。不过,就像其他类型的语言一样,身体语言也有着一些独特的规律和“戒条”。我们只有把这些规律和“戒条”烂熟于心,才能使身体语言的功能真正发挥出来,不然就没有办法成为一个解读身体语言的高手。

    举个例子来说,倘若一个人不自觉地挠头,这个动作的含义很丰富:可能是表示尴尬、内心不确定,可能是想掩饰健忘的尴尬,也可能是掩饰自己的谎言,还可能只是表明头痒的一个简单动作。这时候,倘若我们不将这个动作与同时发生的其他表情和动作结合起来看,就不可能看透对方的内心,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讯息。所以,微表情分析和运用的一大“戒条”就是:要结合具体情境与人物特点,千万不能片面地给别人的言行下定义。

    无论对于谁来说,解读他人的身体语言信号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人类对于非语言信号的感觉极为微妙,这种复杂性使得整个解读过程更加艰难。想要跨过这些障碍,成功找出各种微动作的破解密码,我们只有潜心钻研身体语言的规律与“戒条”,才能使获取的信息更加准确、流畅。

    除此之外,身体语言本身也带有一定的硬伤,有时它可能发出矛盾的信号。例如,某人垂头丧气地告诉我们他做错了一件事,身体却不自觉地向前倾斜,而不是尽力向后靠;上司皱着眉头说他不同意,手却放在我们的肩膀上以示安抚。众所周知,人类是高智商的动物,到底哪一个动作才代表其内心的真实想法,谁都不能轻易做出正确的回答,因此需要遵循一定的“戒条”去规范对微表情、身体语言的分析与判断。

    既然身体语言的“戒条”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熟练掌握呢?下面列出一些身体语言“戒条”,供大家参考或借鉴。

    将微动作融入实际环境之中才能获取准确信息

    刚开始学身体语言的人经常会犯类似的错误,无视环境因素对动作的影响,对他人的微动作进行孤立、片面地解读,结果不仅失去了机遇,还无意中搞砸了整件事。其实,跟口头语言一样,身体语言也有相应的词组、句子与标点之分。其中,句子就表示表情或动作所处的具体环境,倘若不将“微动作”这个单词放入到句子里,我们就不能完全把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搞清楚。

    比如,当一个人感到无聊时,会不时摸头发或玩弄自己的头发,眼角也会不自觉地下垂,表现出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不过,如果结合其他动作或表情,摸头发动作也能表达这个人心中的焦虑或不确定感。因此,倘若我们希望获取准确的信息,就应该考虑观察他人的身体语言,将微动作融入到实际环境之中。

    有些人下意识的小动作有着特殊的含义

    特殊身体语言是相对于普遍身体语言来说的,它不属于大部分人的行为举止,是专属于某一个体所发出的独特信号。细心的人很容易看出来,有些动作经常与某种固定的含义联系在一起,如握紧拳头代表愤怒、用力挥手是告别的意思等,但有些人下意识的小动作却有着特殊的含义,而且很不容易被他人发现。

    比如,当父母察觉到孩子在参加考试前会挠头或咬嘴唇时,就明白他还没有做好充分的考前准备,因为这些行为是他缓解压力的“招牌动作”。以前,父母也曾经看见孩子在紧张时做过一模一样的动作。所以,如果想识别这类特殊的身体信号,我们就要先仔细看看周围人的动作。我们跟某个人在一起待的时间越长、互动得越多,自然就对他了解得越多,也就越容易发现这种信息。

    我们要善于发现虚假的表情和动作

    每个人都喜欢伪装和掩饰,毕竟谁都不愿意把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更不想给他人留下坏印象。于是,人们为了自己能符合完美无缺的角色定位,往往会做出虚假或具有误导性的表情和动作,以掩盖自身的缺陷或隐藏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些虚假的表情和动作。

    心理专家曾经统计过,在工作的时候,人们有80%~90%的时间是在掩饰自己的行为。例如,开会时假装倾听,用手支撑着下巴,表示自己正在思考会议事项;受到上司批评时,为掩饰愤怒,低头表示自己虚心接受,实际上背在身后的手早已握紧了拳头等。如果想炼就一双能区分真假信息的“火眼金睛”,需要非常多的实践和经验,这不仅要求我们用心去观察,缜密的思维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读脸术】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行为习惯,不一样的行为表达不一样含义。因此,在解读身体语言时,千万不能忽略行为基准线的重要性,只有充分重视它,才能找到破译微动作密码的侧重点。我们一定要注意观察人们的各种日常姿态,如习惯姿势、面部表情、头的倾斜度,甚至包括如何放置自己的物品……不然的话,我们很可能弄不懂对方希望表达的意思,给人际交往带来麻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