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诗词殿堂之门径:忆雪堂讲诗录-一派生机涌笔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读曾幾的《三衢道中》

    宋代诗人曾幾,任浙江提刑时游历三衢山,写过一首很有名的小诗——《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曾幾是江西诗派名家,诗风轻快活泼,朴实自然。读读这首诗,可领略其风格之一斑。

    “梅子黄时日日晴”,起首七字,平淡中见奇巧。这句诗的点睛处,在两个叠用的“日”字上。熟悉南方气候的人都清楚,阴雨连绵,是黄梅季节的特点。一日放晴尚属不易,“日日晴”就更为难得了。诗人巧妙地暗示了这层意思,他胸中那股勃勃游兴,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

    “小溪泛尽却山行”,是诗人游兴的具体实践。船儿划到了水源头,还要继续爬山,其兴致之高,已无须再说。在表明兴致之外,这句诗还间接地透露出了三衢道中有山有水、山水宜人的壮丽风光。风光是游兴的诱发因素,在这里,二者结合得天衣无缝。

    第三句笔锋一转,通过“绿阴不减”这一景物特征,与“梅子黄时”相印证,进一步明确告诉读者:此时乃春末夏初之际;其次,借一“来”字,说明眼前所见,是归途中的风光。这一交代,不仅呼应了“日日晴”,而且也为推出最后一句做了铺垫。

    “添得黄鹂四五声”这个结尾,异军突起,最为精彩。它不仅勾勒了一幅“鸟鸣山更幽”的动人图画,还向人们透露了大自然的一派生机。过去有人在欣赏这句诗时,不是觉得归途中黄鹂添声不可索解,便是牵强附会,说什么“黄鹂也解人意,故多鸣以迓归客”。这实在是强作解人。其实,诗人设置的那个“添”字,已经为解答这一疑问提供了线索。只要我们联系全诗的时令、气候、绿阴以及往返的时间差等条件认真想一想,就一定会恍然大悟:啊,原来是又一窝小黄鹂出世了!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笔端涌现出的那一派蓬勃生机,无疑会激发人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