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诗词殿堂之门径:忆雪堂讲诗录-诗味都从比喻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四 赏析篇

    ——读贺知章的《咏柳》

    贺知章为唐代“醉八仙”之一。他一生写过许多诗,大多脍炙人口。《咏柳》便是其中之一。请读原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诗题曰《咏柳》,而诗中却未见着一“柳”字。柳的形象(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长势及其成因等,全用贴切、生动的比喻说出,品来饶具趣味。

    诗人首先用“碧玉”作比,将柳树的颜色轻轻衬出,使柳树有青翠欲滴之态。接着又把柳条枝比作随风摆动的绿色丝绦。着一“垂”字,更见春柳那婀娜多姿的神韵。这是一种双重比喻法,诗论家称之为“博喻”。“博喻”的好处,在于从不同的视角有层次地将事物的形象烘托出来。如果只说“碧玉”,那么人们感受到的还只是一种颜色而已,那是无论什么树都会具有的;而再以“万条丝绦”状摹之,人们便会认定是柳树无疑。因为它唤起了人们的经验,唤起了人们对于柳树的特殊感受。第三句出人意表而又略带几分天真,逗起下句;下句却又不做正面回答,故意拐了一个小弯儿,只告诉你说:二月的春风,多么像剪刀啊!然而,“裁”是剪刀的功能,那么,细叶和春风的关系,也就自不待言了。当然,不这样讲,也没有谁会怀疑细叶的出现应归功于春风,但,作这样一个比喻,却可以曲尽其妙,因为它把春风形象化、个性化了,描摹出了春风孜孜不倦地为大自然增添生气的内在精神。诗写到这个程度,才会使人于掩卷之后,仍然回味无穷。

    诗味都从比喻来。好的比喻,能增加诗的情趣,开拓诗的意境。贺诗中这三个比喻,既各负使命,又相互关联,复而不滥,贴切生动,确实是非常成功的例子。要用好比喻,并非一件易事。它要求诗人对生活做精细的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丰富的联想。否则,就会像“撒盐空中差可拟”一样,比固然是比了,可诗味呢?天知道!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