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正面与侧面-创业,你准备好了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正面:超级CEO的“神逻辑”

    当大多数人在不停地抱怨社会不公、把自己的失意都推给社会的时候,马云的话却一针见血:“当有人抱怨时,机遇也同时存在。如果你跟其他人一样抱怨,你也没什么希望了。”

    当有些年轻人刚开始创业就对企业发展模式和战略夸夸其谈时,马云却迎面泼来一盆凉水:“小公司的战略就几个字:活下来,挣钱。”

    当下,许多人都在幻想着建造“航空母舰”级企业集团。可在马云看来,“企业做得超级大,是一个变态,是不正常,做小企业更有味道,未来的企业小就是美”。

    当很多互联网公司梦想尽快获得风险投资,标榜“有钱就能做大”的时候,马云却认为“很多人失败的原因不是钱太少,而是钱太多”。

    当很多人都羡慕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的“黄金组合”时,马云却认为“最完美的团队是唐僧团队”。

    当我们认为“阿里巴巴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时,马云却告诉大家:“阿里巴巴是一家商务服务公司”。

    当一些创业者对自己的发展前途非常看好,有的甚至着眼于设计“五年规划”“十年规划”时,马云又一次唱反调:“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人都会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个人都不要放弃今天。”

    当几乎所有中国互联网企业都在忙着吸纳风险资金、上市、圈钱、分红时,马云却对此有自己清醒的认识:“对阿里巴巴而言,做大做强比上市更迫切,与其迫于竞争压力和舆论压力被动上市,不如不上市。”

    这就是马云这位超级CEO的“神逻辑”,读后会令人有醍醐灌顶之感。如果你能明白这些话,你将更加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社会,你的人生也许会因此少走许多本不应有的弯路。

    赚钱的目的在于帮助客户、服务别人。很多创业者或者做企业的人,上来就把自己放在一个很高的高度,张嘴就谈什么文化、谈民族,说自己不是为了赚钱而创业。其实大家别把钱看得太轻,如果没有钱你创什么业?创业不为了赚钱你干什么?

    创业者要实事求是,摆正创业的目的和钱的位置。创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创业的结果让创业者得到了很多钱。钱是资源,赚钱的目的不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好,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客户,服务别人,帮助别人。

    ——马云语录

    机会就在有人抱怨的地方

    机会在哪里?我告诉自己,也告诉年轻人,机会就在有人抱怨的地方。当有人抱怨时,机遇也同时存在。尤其是在中国,每个人都在表达不满。当每个人都在抱怨的时候,机会就出现了。这时需要处理不满,解决存在的问题。如果你跟其他人一样仅是抱怨,而不想如何解决问题,那么你也没什么希望了。所以当我听到别人埋怨时,我就会觉得很兴奋,因为我看到了机会,此时我会想自己还可以再做些什么。

    ——2013年12月10日,马云在韩国首尔大学的演讲

    观点分析

    2013年12月10日,马云受邀到首尔大学演讲,面对朝气蓬勃的韩国大学生,他说:“在中国,互联网市场基本已经被淘宝、百度和腾讯等大企业所占据。所以,许多年轻人创业时会觉得自己已经没有机会了?我想在韩国情况应该也是相同。十年前,我也有同样想法,因为微软,我没有机会了;因为Google,我没有机会了。今天,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其实现实并不是像大家所想象,机遇无处不在。因为互联网,因为云计算,因为‘大数据’,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机会。

    “我对未来有期望,我知道终有一天,若我不努力工作,我不会有机会。过去的14年给我一个深刻的感触,我希望与所有认识的年轻人分享,今日很艰辛,明天会更困难,后天会很美好,但是大部分人会在明天晚上死去。

    “今天,当你还小时,想法要大,做事要细微。当你变得大时,要想到小的,多做点事。现在,我们阿里巴巴的发展规模这么大,要想到创造就业;帮助贫穷地区富起来;改变中国的环境。这是三项抱负,也是三个机遇。但这些问题不可能一日解决,问题和机遇一样长期存在。”

    马云向韩国年轻人传授的阿里巴巴文化的核心就是:一要相信未来机会无处不在;二要努力工作才有机会;三要解决社会问题才能长久存活。马云的成功正是基于这三点。1999年,就是因为坚信互联网就是未来,互联网能改变这个世界,互联网的机会无处不在,马云才下海创办了阿里巴巴。在创业过程中,马云又不断以“湖畔精神”激励阿里人努力奋斗、坚持不懈。阿里巴巴做大之后,马云又想着如何解决社会问题,要创造就业,要帮助贫穷地区富起来,要改变中国的环境。马云希望阿里巴巴不仅仅是一家大公司,而是要发展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马云的方法论

    在中国,每个人都在表达不满,当每个人都在抱怨时,创业机会就出现了。这时需要处理不满,解决问题。但如果你跟其他人一样仅是抱怨,而不想如何解决问题,那么你也没什么希望了。

    做任何事,必须要有突破

    8号呢(冯志刚),你说你年纪最小,但是我发现这几场比赛下来,没人说你特别好,也没人说你特别坏。年龄小不是一个什么弱项,但是如果没人说你好,没人说你坏,你就应该想想看,自己在这里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价值。对本场比赛而言,我希望你记住一点,做任何事,必须要有突破,没有突破,就等于没做。你去宾馆跑的过程中,回忆一下,为什么去了以后无功而返。所以,今天我想提示你,在今后做事的过程中,突破点一定要把握好。

    ——2007年,马云在《赢在中国》上的点评

    观点分析

    2013年5月10日马云辞任阿里巴巴CEO后,很多人认为马云就此功成身退,不再复出。没想到的是,18天后,5月28日马云又启动中国智能骨干网(CSN),并担任合资公司菜鸟网络的董事长。

    菜鸟网络成立后,马云真正是退而不休,不时参与菜鸟网络的商业活动。马云说:“我原以为辞任阿里巴巴CEO,只当董事长就不用再出来了,没想到董事长的主要职责就是出台和走秀。”

    菜鸟网络的首期投资高达1000亿元,第二期投资为2000亿元,如此庞大的资金由阿里巴巴、中国人寿集团、银泰集团和中信银行等多家公司提供。

    马云计划在未来5~8年内打造全国性的物流网络,整合现有物流企业的网络优势,激发它们的运输潜能,让全国2000多个城市做到24小时内送货必达。

    很多物流企业的货运过程环节众多、操作复杂,而目前中国一天内大约有2500万件包裹,要想实现全部1天内送货必达,犹如天方夜谭。

    虽然前方的道路困难重重,但是善于创造奇迹的马云还是且试且行。成立阿里巴巴后,马云发现物流费用是商品报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些时候因为物流费用太高,可能会直接影响买卖双方的网上交易。而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马云既要帮助网商们挣钱,还要帮助它们省钱。

    马云控制不了厂家的生产成本,但是可以通过搭建物流平台削减网购交易中的物流成本。于是从2009年开始,马云就开始筹备智能骨干网的建设,最终联合多家投资机构、快递公司做了一件大事,这是中国物流业的重大突破,除了马云,几乎没有第二个人会这样做。正如马云所说,“做任何事,必须要有突破。没有突破,就等于没做”。

    马云的方法论

    作为一个创业者,就应该在多变的形势面前,保持一个善变的心态,打开思路,放手一搏。

    不试一下怎么知道行不行

    我还记得刚刚从西雅图回来,准备成立公司的时候,那天晚上我叫了24个朋友到我家,他们都是我在夜校的学生,包括一个82岁的老太太。我们开了个会,我说我们要做个Internet。说实在的,当时我对技术一窍不通,要讲一个根本不懂的东西真是像痴人说梦一样。

    我讲得糊涂,大家听得也糊涂,最后有23个人说:“这个事情是不能干的,绝对是不行的,干了是要闯祸的。”只有一个人说:“你要是真的想做的话,倒是可以试试看。”这个人现在在浙江省农业银行。我第二天早上想了想:干了,不管怎样,我都干下去。所以我说,我比今天的许多年轻人都强。有好多人都是晚上想走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早上起来骑车又上班去了。

    ——2001年,马云在厦门会员见面会上的演讲

    观点分析

    1994年年底,马云首次听说互联网;1995年年初,他偶然去美国,首次接触到互联网。当他尝试着在搜索栏输入了“beer”,结果真的出现了美国啤酒、日本啤酒和德国啤酒等内容,但唯独没有中国的。马云又尝试着输入了“Chinese”,结果屏幕上显示出:no data(没有数据)。

    当时,互联网在中国市场还是一片空白!这让马云兴奋起来,他觉得互联网这东西将来肯定有戏!不安分的马云随即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当时,马云把这个网站的名字都起好了——中国黄页(chinapage)。

    打算在中国做网络的马云,回国后召集了他之前所有的弟兄们,一番大论后,他宣布了要辞职,并自主创业的消息。弟兄们听完后一商量,除了一人外,其他人纷纷表示反对,但马云依旧下定了做网络的决心。于是,马云东拼西凑搞到了十万元启动资金,拿着这笔钱,怀揣着自己伟大的理想,他踏上了创业之路,而且从此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后来,在提起当时的情形时,他说:“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经历就是一种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掉头。但是如果你不做,总是走老路,就永远不可能有新的发展。”马云认为当初并不是自己眼光好,而是因为自己够勇敢,能够排除万难,朝梦想不断前进。

    马云的方法论

    “试一试”往往是成功者的做法,而平庸者经常采取的做法是“看一看”。成功者在“试”的时候已经胜利地迈出了第一步,而平庸者在“看”的时候与成功还有千里之遥。

    小聪明不如傻坚持

    傻坚持肯定要强于不坚持,能够坚持的人都获得了财富;而心思活络的聪明人有时候却不容易成功,坚持不下去是一个最大的原因。

    ——2007年,马云在《赢在中国》的点评

    观点分析

    2008年7月30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运行官马云在香港出席“菁英论坛”时,与参加会议的香港年轻人分享他的创业经验,“年轻人做任何事,都要执着地坚持下去,因为有坚持有可能就会有奇迹。有时候小聪明还真不如傻坚持,守得住寂寞才能成器”。

    马云一直不觉得自己是聪明人。“我从小其实很笨,脑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一个想问题。如果谁连提三个问题,我就消化不了。”马云这样评价儿时的自己。

    马云是个非常踏实的人,从没有想过走什么捷径来获得成功。对他来说,脚踏实地比什么都重要,也比什么办法都有效。而对于经济效益,他也看得很开,看得很长远。他不希望自己总是为眼前的小利益耍聪明、耍手段,他常常告诫自己:一个人如果只想着挣钱,那么就永远不可能真正挣到钱,如果每一次生意都想要挣到更多的钱,那么也许阿里巴巴永远都只是一个小公司。

    有一次,他在上海五星级酒店波特曼酒店宴请一位重要的客户,结果一进酒店就被一个端着盘子的高帅服务生认出来了,服务生非常激动地对马云说:“啊呀,我认识你,我用你们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分期付账,仔细算一下,可以省下一毛二分钱的利息。”马云没有为这样的客套话感到自豪,反而一直在想,如果这个服务生不是那么聪明算计,也许今天就是酒店的经理了。

    马云忆起自己曾经和同事们一起玩“杀人游戏”,同事们串通好让他做“杀人者”,表面上大家还装不知道,看他一个人在那儿自鸣得意地表演,以为大家都不知道他就是“杀人者”。这次经历使马云悟出一个道理,就是永远不要自以为聪明,把别人都看作傻子。

    从这些小事中就可以看出马云这个人的做人标准,从来不耍小聪明,从来不去做小动作,也从来没有耍过什么阴谋。他坚信一件事只要能够坚持做下去,总是会得到回报的。正因为这样,他坚持了十几年,并且将阿里巴巴推向了世界市场。

    马云的方法论

    世界上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坚持不到最后胜利的那一天。而傻坚持的人虽然被人看作是脑筋死板、不知变通,但正是这样的人,才不会顾左右而言他,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干出成绩来。

    要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

    在杭州,我们过得非常非常艰苦,在我家里日日夜夜地干。我们的每一分钱都用得很省,大家把口袋里的钱全部放到桌子上,我们规定:第一,不许向亲戚朋友借钱,如果我们输了就是我们输了,别到最后你们爸爸妈妈来找我,那事情就复杂了;第二,把一年的生活费留出来,其他的都放在桌子上,总共50万元。我们估计能用到1999年的10月,当时是1998年12月。

    ——2001年,马云在厦门会员见面会上的演讲

    观点分析

    1998年12月,马云的北京大军已经大举杀回杭州。

    在一个微风习习的午后,马云急匆匆地通知团队成员到他家里开会,告诉大家有大事要商量。等人员都到齐了之后,马云开门见山、直入正题地说道:“大家跟我从北京回来也有些日子了,现在我们要开始创业了。”

    大家面面相觑,都不说话,听马云继续讲:“这次我们一起创业,虽然是站在同一条船上、风雨同舟,但有几个原则必须坚持:第一,你们不能向父母借,不能动老人的退休养老钱;第二,你们不能向亲戚朋友去借,不能影响人家一辈子的生活。我们都是愿赌服输,即使真输了也是输自己的钱,大不了我们再重新开始,但绝不能让家人跟着一起遭殃!”

    大家一边听,一边不约而同地点头,显然对马云的话表示认可。最后马云说:“现在,请把你们身上的钱放到桌子上!”说完这话,马云率先把自己的全部积蓄摆到桌面上。

    马云想得很周到,他真的是不希望这群人跟着自己一起创业而连累家人和亲戚、朋友。尽管跟着马云一起干了那么多年,这群人也有些好“赌”的心理,马云还是不想把“赌注”押得太大。

    听完马云的讲话之后,大家就遵守“闲钱”原则,一万元、两万元地凑,最后凑了五十万元。实际上,根本不是什么闲钱,大家基本上都把家底子翻个底朝天了。当时的创业元老之一在后来接受采访时还说过:“记得当时大家很可怜,每个人都是一万、二万、三万的样子,我觉得我们这帮人都有点好赌的心理。”

    这群人就这么穷吗?工作了几年就没点可观的积蓄吗?事实就是如此。作为白领,工资也不低,按理说,这群人手头都应该能攒下一笔可观的存款的。但现实的情况是,大家都是年轻人,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消费水平本来就不低。再者大家当时也没想过会有今天之“下场”,所以基本上都是“月光族”了。

    在这次筹资大会上,大家七拼八凑的50万元人民币,也就是阿里巴巴最初的启动资金。

    马云的方法论

    马云让团队中的人和自己全部没有了退路,那么在他们面前也就只剩下了一条路:不成功便成仁。

    让全世界记住我们的名字

    从我外婆到我儿子,他们都会读阿里巴巴。世界上几乎所有语言对“阿里巴巴”的发音都是“a—li—ba—ba”,也就是说全世界的商人都可以没有困难地接受我们网站的名字。

    ——2002年,马云接受采访时的话

    观点分析

    创办阿里巴巴之前,给公司起个什么样的名字曾经一时难住了马云。他苦苦思索了很久,但就是没有一个朗朗上口、让大家满意的名字。

    一次马云去美国出差,在一家小西餐厅里面吃饭的时候,脑子里突然蹦出了一个诱人的字眼儿——宝藏。互联网本身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藏,等待着人们去挖掘、开发,这和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不是很像吗?阿里巴巴那种善良、正直、无私和奉献的精神,让马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马云觉得,阿里巴巴身上的精神,正是他所要创办的公司未来应该具备的精神。

    但是,这会不会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呢?阿里巴巴这个名字在全世界到底有多高的知名度呢?……这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马云。

    马云正细细盘算着这个事的时候,突然被人打断了,一个年轻的男服务生走过来,请他点餐。马云正想得聚精会神,随口就说:“服务生,请问有阿里巴巴吗?”

    服务生一听这话吓了一跳,一脸疑惑地看着眼前这个眼珠儿滴溜溜乱转的小个子,不知道他在说什么。马云这时方才如梦初醒,连忙改口说:“对不起,我是想问你,你知道阿里巴巴的故事吗?”

    这个服务生微笑着说:“当然,先生,阿里巴巴,芝麻开门!”听完服务生的话,马云“腾”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马上付给服务生一笔不菲的小费,随后夺门而出。

    走在大街上的马云,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之情,他一口气问了几个路人知不知道阿里巴巴的故事。那些人好像商量好了一样,不约而同地回答:“当然知道,阿里巴巴,芝麻开门!”

    马云这下更兴奋了,回到住处,他又抓起电话给分布在全世界各地工作的朋友们,让他们在当地也做一个小调查。那些朋友很快答复:几乎所有被调查者的反应都是——阿里巴巴,芝麻开门!

    这回,马云彻底放心了。

    最难得的是,阿里巴巴是世界上几乎所有语言中的发音都是“a—li—ba—ba”这个音节都不发生改变的名字。这更让马云感到兴奋,“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用这个名字,全世界的商人都可以没有困难地接受并听懂它!”

    于是,经过在美国餐厅和世界各地的“非正式抽样调查”,马云决定采用“alibaba.com”这个英文和中文拼音完全一致的域名。

    马云的方法论

    企业的招牌是企业的整体形象,招牌响亮了,企业的形象才能打出去,未来的生意才能好做。

    有窝边草不吃太可惜了

    早年,杭州有一份报纸,说我们是某某大公司做互联网,是民营企业根本没有任何信誉度。说实话,民营企业创业开始的时候确实很艰难,但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我们后来坚信一点,一个新的东西出来的要“兔子先吃窝边草”,从朋友做起。

    ——2005年,马云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观点分析

    中国黄页在创办之初,马云像着魔了一般到处“布道”宣讲互联网。当时他基本可以说是逢人就讲,无处不讲。然而在国内,众多企业对网络并不知晓,得知在上面做宣传还需要付费,而且根本不知道会不会起到宣传的效果,并未表现出兴趣。马云清楚,筹集的资金除了缴纳房租外,再减去其他费用,基本没有剩余,如果这样下去的话,自己的中国黄页确实要“黄”了。

    回忆起当年的岁月,马云不无感慨地说道:“那时候真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啊,就跟骗子似的。我们当时跟所有人都说,有这么一个东西,然后如何如何做。我后来觉得‘兔子先吃窝边草’,最初是给朋友做,他们知道我这么多年的信用还是不错的,然后就同意做了。最初做的是望湖宾馆,杭州的一个四星级宾馆,然后是钱江律师事务所,最后是杭州第二电机厂。”

    杭州有一家四星级宾馆——望湖宾馆。马云觉得应该给它做一个网页,于是就跑去和那家宾馆的老板商讨。望湖宾馆的老板认识马云,和他也有些交情,但是掏钱做广告不是儿戏,不能因为有交情就拿钱。马云为此可谓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好说歹说总算是拿下了这笔只有两万元人民币的单子。

    马云继续谈到他的第二个项目,也就是钱江律师事务所的项目。

    “我在钱江律师事务所有个朋友,叫何向阳,是我的学生。我们给他做了一个网站,做完之后他不相信,于是他就写了自己家里的电话和传真,做好之后就给他挂上去了。有好几次电话响了,他那时候正在看《二战警示录》,接到电话时一个老外跟他用英语说,‘我是加拿大的律师,在网上看到了你们的事儿,想跟你联络。’”后来何向阳一见马云就跟他开玩笑说:“你吓我。”

    就这样,从钱江律师事务所、望湖宾馆、杭州第二电视机厂,马云又相继敲开了无锡小天鹅和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的大门。

    马云的方法论

    “窝边草”是离你最近的生意,这么肥的草,你不吃,别人就要吃掉了,多可惜啊!

    独特的项目才有竞争力

    你要走的路还很长,也许你要有心理准备,你可能是屡战屡败,也要屡战屡败后继续走下去。我听你讲的有点像县委书记讲形势报告,听起来全对,但不知道怎么做。

    你的问题听起来不独特,你非常捍卫自己的内容,讲的都是对的。我讲的话也许是错的,但一定是我自己真实的想法。我不担心是错的,我今天的想法就是这个。

    一个项目、一个想法如果不够独特的话,很难吸引别人。你这个项目竞争会很大,而且我感觉,你讲的东西从项目到计划,到你刚才讲话的所有逻辑,我找不出错误的东西,所以我就觉得一定是错误的。这是我的想法,回去想想。

    ——2007年,马云《赢在中国》点评

    观点分析

    在《赢在中国》第二赛季晋级赛第四场中,参赛选手张维勇的项目是“感应洁具的生产与销售”,同时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节水解决方案。

    张维勇设计的感应水龙头多加了一个功能——长通按键。但事实情况却是感应水龙头的家庭用户并不多,去掉了长通按键的功能后开始大批量生产,结果新生产的1000套产品两三个月销售一空。

    公司成立之初,张维勇复制别的业务员制定的销售模式,结果消费者购买的时候更偏向于直接到厂家订购。另外,经销商无序竞争、窜货等现象非常严重,很少投入精力去推销产品。可以说这都是跟着别人的方式来创业。

    在马云看来,做生意如果做小了,就一定要做到独特。亦步亦趋,永远跟在别人后面是做生意最忌讳的。

    关于经商,古人曾经总结过这么一句话: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日本企业界曾提出这样一句口号——做别人不做的事,意思就是说做生意一定要标新立异,永远不做大多数。

    标新立异,不做大多数,就是要凭着你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和看法去解读世界、塑造生命。这是一种成功的捷径,也许会在你猝不及防的时候给你惊喜,帮助你成就别样的人生,活出独特的自己。

    标新立异,永远不做大多数是创业者成功的前提。因为,在看似特立独行的行为轨迹中,我们生命的潜力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马云的方法论

    当今时代是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几乎所有创业者都会感觉到创业的艰难。但凡事都有两面,对有些人来说,生意越难做,就越有商机,因为他们总能棋高一着,靠自己独具匠心的产品和服务,吸引顾客的眼球。

    机会太多,只抓一只兔子

    看见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只兔子,一会儿抓那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所以阿里巴巴有一点不会改变:永远为商人服务,为企业服务。我们不是为投资者而建网站,也不会因为媒体的批评而改变方向,我们更不会因为网络评论家们说现在流行ASP(动态服务页面)了,而改变我们的方向,我们只做B2B(电子商务网上贸易平台)。

    对于机会,我绝大部分时候都说NO。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我只能抓一只兔子,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

    ——2001年,马云在《赢在中国》节目上的点评

    观点分析

    当年,杨致远邀请马云出任雅虎中国的总经理时,二人之间曾有过一次对话。

    在杨致远的办公室里,马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想知道你的雅虎到底想做什么?”

    杨致远回答:“雅虎想做互联网上的一切。”

    马云皱皱眉,很快就冒出来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什么都想做,往往什么都做不好。”

    于是,雅虎的模式从杨致远说出那一刻起就被马云“枪毙”了;于是,既然杨致远要搞“一刀切”,马云就来个“切一刀”。

    “一刀切”,很容易理解,即白菜、萝卜统统纳入“刀”下,包罗万象,杨致远的野心不可谓不大;“切一刀”,在马云的经典语录里,大致可以解释为“只抓一只兔子”之义,即专注于一点,纵向发展。但问题在于,这只“兔子”究竟在哪里呢?这一刀又该如何“切”呢?

    在外经贸部EDI的一年多工作经历,已经让马云学会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通观全局,也让马云明白了一个道理:中小企业是电子商务的最大需求者。

    他将来要做的网站,就是一个虚拟世界中的义乌小商品城。作为内陆飞速发展的新兴城市,义乌拥有世界最大的批发市场,在如迷宫般杂乱无章的市场中拥有超过50000个摊位。在那个未来的“网上义乌”上,人们应该可以找到并兜售一切东西:袜子、塑料花、饮水吸管、运动设备、浴室装置、圣诞装饰物……当然,那时候很少人能理解他这种近乎荒诞的离奇想法,团队中还有人持反对意见,不过马云下定了决心,即使所有人反对也无济于事。

    马云的方法论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人生的方向,就很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如果是这样,就有可能会走错路,偏离自己原本要去的方向,更有可能失去了翻身的机会。所以想要创业,成就一番事业,就一定要先想清楚自己想做的是什么。要拥有不论外界的打击还是内心的挣扎,都无法打消做这件事的决心才行。

    反其道而行之的思维

    我们第一次见媒体是1999年的8月份,美国《商业周刊》杂志不知通过什么途径找到了阿里巴巴。他们要去采访,我们是拒绝采访,后来他们通过外交部,再通过浙江省外办,一定要让我们接受采访。我们当时没有电话也没有传真,只有一个在美国的E-mail地址,我们不想告诉别人我们是中国公司,那样在全球化拓展过程中,大家会认定你是三流企业。

    我们把他们带到居民区,他们很怀疑。门一打开,二三十个人,在四居室的房间里面,干什么都有。他们感觉阿里巴巴这时候有2万会员了,名气很大,应该是很大的公司。最后我们拒绝发表这个文章。

    ——2002年,马云在在宁波会员见面会上的演讲

    观点分析

    1999年3月,阿里巴巴网站正式启动上线。当时,中国的互联网处于典型的造势时代、眼球时代,一贯喜欢与媒体打交道的马云却走了一步让人看不太懂的棋:不见媒体,不做广告,不造势。他甚至在公司内部反复强调:“我们6个月内不见媒体!”

    但这位在宣传策略上看似保守的IT新贵,并没有逃过媒体异常灵敏的嗅觉。1999年的8月,《商业周刊》的几名记者通过多方打通关系,辗转反复才说服马云接受采访。但他还是给《商业周刊》开了一个条件,立下“君子协定”:采访可以,文章不能公开发表。

    文章不能发表,这叫什么采访?按理说,能被《商业周刊》这样顶尖的、权威的国际财经媒体青睐,可以算是马云和阿里巴巴莫大的荣幸,马云还叫什么板呢?

    其实,他是有“难言之隐”的。当时的阿里巴巴,还在湖畔花园的小屋里办公,没有电话,没有传真,只有一个在美国的E-mail地址。中国有句俗语:家丑不可外扬。那样的环境,那样的窘迫,让一向“以貌取人”的美国人看了会怎么想?

    无论如何,马云还是让记者们进大门了,看到在四居室的房间里面,黑压压坐着20多个人,干什么的都有,地上还满是床单……看到眼前的情景,这群美国记者一个个面面相觑,目瞪口呆,难道这就是坐拥全球2万名商业会员的阿里巴巴公司……

    几个月后,阿里巴巴融到第一笔天使基金,换上“新装”、搬到新家之后,《商业周刊》的报道才出炉,记者们也才把当初看到的那一幕展现给全世界人民。

    虽然阿里巴巴是以这样一个并不太光鲜的形象登场,但名声还是大震。很快,阿里巴巴在海外火了起来,点击率呈现出暴增之势。

    马云的方法论

    与其说马云是位眼光卓越的商人,不如说是一位熟知媒体、大众心理反应的心理学家。他看似没什么动作的举动,引来了无数媒体,甚至是国际媒体的关注和争相报道,大大提高了阿里巴巴的知名度。

    倒立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每个人都要学会倒立,因为当你倒立起来,血液涌进大脑,看世界的角度和平时完全不一样,想问题,也就能找到一个不可思议的角度。

    ——2003年,马云对内部员工的讲话

    观点分析

    在许多人眼里,马云就像是一个来自火星的异类,而马云也很乐意去配合这个角色。马云少时看过一部日本电视剧,里面的女主角一遇到困难就倒立,于是当时马云认为倒立一定是一个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法宝”。这也就有了他那句口头禅:“倒立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马云把倒立练得炉火纯青,甚至可以单手支撑,倒立数分钟而面不改色。在阿里巴巴,倒立是员工的“必修课”。2005年,《福布斯》杂志上刊登了阿里巴巴员工贴墙倒立的照片,称这是阿里巴巴公司员工的招牌动作。的确,阿里巴巴的员工都必须在进入公司三个月内学会倒立,男性要保持倒立姿势30秒才算过关,女性也需要保持10秒才可以过关。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那就算其他方面再怎么优秀,最后也只能是卷铺盖走人。

    2008年8月的一天,马云还曾突然“查岗”,要求每一个高管轮流在他面前演示倒立,甚至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也不能“幸免”。有一位新来的女总监,因为事前不知道这个规矩,穿着裙子去上班,结果赶上了“查岗”……

    为什么要让员工练习倒立呢?马云对此有自己的认识:第一,倒立可以锻炼身体,不用器械辅助,随时随地就可以进行,十分方便;第二,通过练习倒立,促使员工对问题进行换位思考,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可以培养创新思维。

    创业之初,马云没有试图进入热门的门户网站,而是看中了当时很多人都已经放弃,认为没什么竞争力的电子商务这一块的业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他没有向其他企业一样专注于大企业,而是专攻中小企业;为了扩大影响力,他没有在报刊、电视上做大幅广告,而是出其不意地请来金庸和其他互联网大佬,筹办了“西湖论剑”;在与eBay易趣的竞争中,他打破eBay易趣坚持收费、禁止买卖双方在交易前进行联系的做法。至今淘宝网不仅入网免费,还允许买卖双方在阿里旺旺上讨价还价及商量交货方式,甚至允许他们私下进行交易……

    马云的方法论

    马云所说的倒立,其实是一种创新,一种颠覆,是用另一种眼光看世界的逆向思维。马云就是靠这种“倒立”看世界的精神,以一个完全不同的视野,带领着阿里巴巴人一路走到现在。

    摆正创业的目的和钱的位置

    赚钱的目的在于帮助客户、服务别人。现在,很多创业者或者做企业的人,上来就把自己放在一个很高的高度,张嘴就谈什么文化、谈民族,说自己不是为了赚钱而创业。其实大家别把钱看得太轻,如果没有钱你创什么业,创业不为了赚钱你干什么?

    创业者要实事求是,摆正创业的目的和钱的位置。创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创业的结果让创业者得到了很多钱。钱是资源,赚钱的目的不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好,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客户,服务别人,帮助别人。

    ——2011年3月,马云在央视节目中的演讲

    观点分析

    南国广州,花团锦簇、珠江盈流。生活区中的西关大屋静谧祥和,商贸区中的广州骑楼连街串廊、熙攘繁华……此时此刻,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汹涌而至,来参加广州网货交易会。

    2010年7月9日,在广州网货交易会上“理想主义者”马云“再发狂言”:“阿里巴巴要为1000万企业生存,为全世界1亿人创造就业机会,为10亿人提供网上消费平台。”看来他的目标就要实现了,因为阿里巴巴通过网货交易会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阿里巴巴的三大理想的实现指日可待。

    马云创办的网货交易会(简称阿宝会)是全球最大的网货交易和网商交流的线下平台。马云通过网货交易会,为买卖双方搭建了面对面交流和现实直接交易的桥梁。

    从2009年开始,每一年阿里巴巴都会在全国各地巡回举办网货交易会,先后在厦门、青岛、广州、杭州、上海、成都、义乌等地举办。

    马云办网货交易的模式是O2O(线上到线下)模式,在线上利用阿里巴巴、淘宝、天猫等平台打广告、做专题引流,吸引网商报名参与;在线下通过与当地活动能力较强的展览公司合作,让其招商布展,组织网商到现场参加交易。

    马云曾说过,“网货交易会将越办越好,我们希望帮助更多的企业开拓广泛、多元的市场渠道,帮助更多的商家进到更好的货,让更多的消费者分享到更好的货。”

    “线上一条龙,线下一条虫”反映了一些互联网企业线上业务与线下业务的巨大反差。有些企业在线上以“潮语萌物”吸睛引流,秒杀商品活动做得风生水起,可是一到线下就变得一塌糊涂、颗粒无收。

    不是说线下没客户,而是它们缺乏良好的经营模式。马云在举办网货交易会时,采用O2O模式,打造网商交流和网货交易的线下平台。阿里巴巴在线上鼓动庞大的企业会员、天猫淘宝上的买家卖家积极参与:在线下则与专业的展览公司合作,提出分成方案,让其招展布展。所以阿里巴巴的网货交易会办了一届又一届,有时候还会在多个城市同时举办网货交易会。

    马云的方法论

    创业者不仅仅是让自己快乐,还要让别人快乐,要让别人有价值。成为让别人有价值的人,路才会走得远,走得久,走得踏实,走得舒坦。

    持续不断的激情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动力

    创业者的激情很重要,但是短暂的激情是没有用的,长久的激情才是有用的。一个人的激情也没有用,很多人的激情非常有用。如果你自己很激情,但是你的团队没有激情,那一点用都没有。怎么让你的团队跟你一样充满激情面对未来面对挑战,是极其关键的事情。

    ——2008年,马云在《我能创未来——中国青年创业行动》首场比赛上的演讲

    观点分析

    马云是个很有激情的人,走到哪里,他都是一副精力充沛、激情四射的样子。他在激励大家努力为梦想奋斗时说:“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的领域,我们最重要的是永远为你所激情的事情激情下去。做电子商务不容易,今天有这么多人在,我非常高兴。从事网络的人,尤其是这几年活下来的人,经历的事情太多……”

    正是靠着这份为了理想永不熄灭的激情,马云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标。他曾提出,在2003年保证阿里巴巴全年要盈利1亿元。当时的互联网业内,谁也不敢夸下这样的海口,但马云敢,他不但敢说,还敢做。当年底,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标被完成了。

    2004年,马云夸下了更大的海口,他说要实现每天盈利100万元。当年底,这个目标又被完成了。

    到了2005年,马云说阿里巴巴每天缴纳税款要达到100万元……

    马云的激情总与梦想相伴。人们都说马云是狂人,是个狂热的梦想家,但马云其实是个怀有激情的理想主义创业者,而他的团队,同样充满了激情和斗志。在阿里巴巴创建之初,每一个员工都会工作12小时以上,甚至有人要工作到凌晨才能回家休息,而第二天清晨又要赶到公司上班。他们不仅工作艰苦,生活也很艰苦,每人每月只有500元工资,而且这些工资还是大家自己凑的,其实就是自己给自己发工资,但是他们毫无怨言,激情就像一针强心剂,使他们能够高效、忘我地陪同马云一起创业。

    年轻的团队容易产生激情,但是更容易因为挫折而失去激情。如果没有持久的激情,在困难面前,退却是很容易的。马云曾说:“年轻人都有激情,但年轻人的激情来得快去得更快,持续不断的激情才是真正值钱的激情。你可以失去一个项目,丢掉一个客户,但你不能失去做人的追求,这就是激情;失败了再来,这就是激情。”

    马云的方法论

    激情是振奋人的情绪,是干劲,是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和追求欲望,同时也是工作的灵魂,创业的活力源泉,更是领导者成功的基石。

    坚持下去才会有机会

    五年以前也是这个时候,在长城上,我跟我们的同事想创办一个全世界最伟大的公司,我们希望全世界只要是商人就一定要用我们的网络。当时产生这个想法,被很多人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五年里一直有很多人认为我是疯子,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从来没有改变过一个中国人想创办全世界最伟大公司的梦想。1999年,我们提出要做80年,在互联网最不景气的2001年和2002年,我们在公司里面讲得最多的词就是“活着”。如果全部的互联网公司都死了,而我们还活着我们就赢了。我永远相信只要永不放弃,我们还是有机会的。最后,我们还是坚信一点,这世界上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断努力,只要不断学习,就有成功的那一天。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是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个人都不要放弃今天。

    ——马云获“2004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发言

    观点分析

    马云入选“2004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理由是,他领导着全球唯一一家连续5年当选最佳的网站,为220个国家和地区的550万客户服务,一年半时间就将淘宝网打造成中国第一的个人交易网站。评委会认为,阿里巴巴把互联网和商业结合起来,用电子商务整合传统产业,创造了电子商务新模式。最值得称道的是,阿里巴巴推动了中国商业信用的建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国内中小企业创造了无限机会,让买者和卖者直接见面。

    马云和他的团队开办了中国第一个互联网商业网站,提出并实践了面向亚洲中小企业的B2B电子商务模式,马云也是中国内地首位登上《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

    马云曾说:“阿里巴巴在成立的前四年,我们几乎分文不赚,每年在亏损,每天在亏损。”马云也说过:“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我从来没想过我比别人幸运,我只是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却坚持了下来。有时候,死扛下去总是会有机会的。”

    马云说到了,也做到了,在认定梦想后始终坚持,他扛下来了,这才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马云的方法论

    创业者找到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便开始了艰难的打拼,这就是坚韧;面对失败的打击,创业者能够积极地反思,从而发现自身的不足,重新站起来,这就是坚韧。因此可以说,坚韧是一个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品质。在创业的道路上有太多困难险阻,只有坚韧的创业者才能一直向着自己的目标勇往直前。

    困难时用左手温暖右手

    创业的时候,我的同事可能流过泪,我的朋友可能流过泪,但我没有,因为流泪没有用。

    困难的时候,你要学会用左手温暖你的右手。你在开心的时候,把开心带给别人;在你不开心的时候,别人才会把开心带给你。开心快乐是一种投资,你开心就要和别人分享,然后有一天别人会回报于你。如果你在创业第一天就说,我是来享受痛苦的,那么你就会变得很开心。

    商业不外乎智慧、希望及勇气,这些都是经商的必要技巧。遇到问题时,我习惯用左手温暖右手。不断告诉自己,没关系,我还是我,我还在学习成长,一切都会好的,至少我还活着。

    ——2009年,马云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小企业峰会上演讲

    观点分析

    外人看到的更多是企业家光鲜亮丽的一面,其实他们付出的代价,没有人知道。马云曾说过,“在企业家所经历的一切之中,大家看到的辉煌一面只占20%,艰难的一面达到80%。”在谈到自己的经历时,他认为自己也是多年来一路挫折,每一天、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决定都是艰难的。在别人看来,阿里巴巴在创立首年就发展这么快,而实际情况是这一年他们积累了五年的经验,而且付出的努力比人家十年的还要多。

    即便是最困难的时候,马云也很少向员工和身边的高管诉说自己的压力。闪光灯下的马云,员工面前的马云总是像一个顽童一样,他的言行举止表现出一种常人难有的洒脱。马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像诗人一样幻想着未来商业界的新文明,幻想着阿里巴巴会带给全球一个美丽新世界。马云,就这样在创业的路上一边舔着伤口一边微笑前行。

    马云看重团队,但是在自己能够解决的时候他会更多地选择担当,何况,有时候团队未必能够全然理解他的想法。

    阿里巴巴公司的发展深受马云的影响,在面临困难时阿里巴巴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解决,而不是依赖外界。马云表示,很多企业埋怨政府不支持,但阿里巴巴自从创业以来没有向政府借过一分钱,更没给社会添过一次乱。更多的时候,阿里巴巴团队会在寒冷的季节里温暖他人,帮助众多中小企业赚钱。

    马云说,害怕困难是人的本性,每个人在遇到困难时都会有负面情绪,但是,创业过程中的困难是非常多的,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以渡过难关,是一个心态问题。“用左手温暖右手”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心态,要学会自己保护自己,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面对创业的种种艰辛。

    马云的方法论

    创业者应该期待未来的路上有更多的磨难,这样可以促使创业者迅速成长,更快地获得成功。

    要么享受创业,要么离开

    你如果选择了创业这条路,选择了希望往前走,你就没办法平衡(工作和生活)。你只能把自己,把生活和工作融为一谈,努力在里面获得乐趣。所以我告诉大家创业是很艰辛的。

    今天谁告诉我说,我可以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开,我相信这是职业经理人,我也不相信他企业会做得很好。我每天坐在马桶上、冲着淋浴的时候都在想工作,甚至连晚上做梦的时候也是想的这些事,但是我觉得是快乐。

    我得到家人的支持。他们也知道,假如我不想的话,他们也会不幸福,他们也觉得,每天回到家看着他们我怎么办呢?(我)都已经适应了,都是这样的。如果你选择了很抱歉,已经在路上了,你就只能走下去,要不然你就离开。

    ——2010年12月6日,马云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与80后面对面”演讲

    观点分析

    读大学的时候,马云理想的生活模式是“空姐的生活”,早上在伦敦吃早饭,中午在巴黎吃午饭,晚上到布宜诺斯艾利斯沙滩上走走。当时马云想如果都能实现的话,那简直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

    从商十几年之后,马云经常在天上飞,“比空姐还空姐”,有时候早上去日本东京晚上就回杭州来开会……马云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残酷的事情,因为阿里巴巴做得越大,自己越累。

    如何做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马云认为没办法平衡,最好的办法是主动在生活和工作的“胶着状态”中寻找乐趣。

    对于“忙”,马云认为公司做得越大自己越忙。李嘉诚认为:“一个公司老板忙,就代表可用之人不多。”盖茨认为:“一个领袖如果整天很忙,就证明一件事,能力不足。该停一停,给自己充充电,培养得力助手。”李嘉诚、盖茨一致认为因为没有助手、没有可用之人,所以企业领袖很忙。可是,马云的情况却与此不同。

    马云在阿里巴巴推行合伙人制度,引进了28位合伙人,将公司拆分成25个事业部,提拔了一批董事长、总裁,原本认为自己可以过得轻松一些。但是IT世界瞬息万变,马云掌舵的阿里巴巴又“在路上”,正大张旗鼓进军无线互联网、“大数据”、新金融等领域。

    马云的方法论

    阿里巴巴的业务越来越大,马云感到自己也就越来越忙。不过,10多年的经商经验告诉马云,企业家要想让自己快乐起来,就要学会在自我、生活和工作三位一体的“杂烩饭”中寻找快乐、创造快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