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黑金-序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对文学,一直爱好着。

    新时期文学,完结了一个文化匮乏的时代,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踏至而来。那时的文学作品,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对人们特别是对年轻人的影响,是极为深重的。人们对她的认知和认可度高得惊人。许多人都开始写作,对生活、对目不暇接的新生事物,大抒其情,大发其感。那时的我,也属于这个队伍的一员。“伤痕文学”、“知青文学”、“改革文学”……卢新华、刘心武、梁晓声、张贤亮、叶辛、路遥、蒋子龙、铁凝、陈世旭等,一批改革初期的新老作家的作品,我都曾如饥似渴地品读过。那时,我一直订阅着《小说选刊》。从1980年创刊号始,连续订阅了很多年,经历了几次搬家,所存杂志都没有舍得丢掉。后来,因工作关系,对文学作品读得渐少,但爱好依旧。

    大港油田文学之肇始我虽不曾经历,但坚信,有人群就有文学,她必是随着“六四一”的战旗而同期诞生的。当时的这片热土,碱滩苍茫,芦苇浩荡,钻塔巍峨耸立,红旗曼舞,歌声嘹亮…….在钻工的阵阵号子里,在简易的帐篷里,在平淡生活中的自我娱乐里,在慰问一线队伍的鼓励中,在职工丰富多彩的墙报上……文学在创业者的脚步中萌生、成长、发?展。

    在各届领导的关爱和支持下,特别是在广大文学创作者的不辍笔耕下,渐渐地,大港油田文学走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改革的春风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兴旺。大港油田适应形势,与时俱进,成立了大港油田作家协会,出版文学刊物《热土》。作者队伍日益壮大,作品也屡屡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并获奖,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大港油田特色和一定规模的文学创作群体。孙秋生就是其中一员。

    孙秋生是大港油田这片热土培育起来的土生土长的一位业余作家。他当过井队司钻、成本员、会计、项目经理……九十年代起,他便开始写作并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先后在《地火》、《参花》、《热土》等杂志,发表石油题材的中、短篇小说《山里的女子打井的汉》、《暮色团泊洼》、《因为爱情》等十余篇。

    厚积薄发,洋洋洒洒的《流动的黑金》诞生了。这是一部描写和反映石油题材的长篇小说。

    本书的男主角,一个投身石油事业的钻井人,性格刚毅正直,不畏诱惑,不惧权势,坚守着做人的底线……他朴实执着的品性,代表了绝大多数石油人。从小说的情节及人物的设计看,小说的作者对石油人有着深厚的情感。然而,小说作者并没有刻意追求石油人的“高、大、全”,而是用故事和场景描写,让小说中的人物鲜活起来,彰显石油人的艰辛和刚毅。男主角常年在野外工作,养成的习性有些粗野,这倒显得更加男人了,让女人情有独钟;钻井队司钻黄毛,虽然外表痞气十足,但骨子里的善良和勇敢,让他赢得了爱情。这些人虽然过着类似“部落”式的生活,但活得也不乏精彩之处。然而,生活是复杂的多变的,当人们发现现实与目标相距甚远时,情绪也有消沉的时候。当早该争取到的职位,总是不能如愿以偿时,也会感到失落,甚至不满。一些人感到希望越来越渺茫,想忘掉的东西却总是惦记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心深处总是隐隐地颤动。生活的精彩和迷茫,一直围绕着他们。

    应该说,小说作者是满怀一种历史的责任感,以开放的视角描写了石油人为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而抛家舍业默默辛勤付出的石油人的崇高而无私的情怀。

    诚然,石油人当中,一些人可能与当年的“铁人”还有一定差距,但他们骨子里的“铁人”精神还在传承,这是主流不可否认。在当今社会上,一些人对石油人了解较少,甚至还有一些误解,读了这部小说,或许能让你品味石油人的真实生活,了解石油人的特有品质。

    长篇小说《流动的黑金》,即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油田作协约我给这部书稿写序,我有些诚惶诚恐。虽说我兼任着大港油田作家协会主席,但那是职务行为大于专业水平;惶恐的原因一来读这样大部头的东西需要大把的时间,二来我怕水平有限,对作品的理解失之偏颇。好在《流动的黑金》是我们石油人写的,又是写石油人的。对作者我充满敬意,对作品我是充满感情的。

    是为序。

    (序作者系大港油田公司党委书记、油田作家协会主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