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孔子学智慧-绪论 孔子的成功智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知识与智慧是相对应的一组词。知识是关于物的学问,如数学、物理、化学等;智慧是关于人的学问,如中华古代经典。现在学校教育传授的几乎都是物的学问,也就是所谓的科学;对智慧这门关于人的学问学习很少,几乎全靠人们自行摸索。

    知识只有被应用才有用。而要应用好知识,必须有智慧,也就是要研究关于人的学问。中国经典文化,就是关于人的学问。

    哲学一词的英文源出于希腊语,意思是“热爱智慧冶,哲学就是爱智之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有人说中国古代没有哲学,是的,因为中国古代圣贤已经找到了智慧,称之为道。中国经典就是记载道的书。

    《论语》记载:“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冶智慧是寻找万事万物之根本的能力,能看到事物的本真,找到事物的本相,就是智慧,就是道。《大学》中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冶能找到事物的本末、终始,方向就对了;能知所先后,方式就好了,这样就接近道了;如果能方法也适宜,就是循道了。

    智慧就是务本的学问,中华经典就是谈根本的书,因此说是智慧之学。《论语》之所以重要,因为她是谈人生之本的书。可以说人生之本《论语》都谈到了,为政之本,管理之本,知人之本,做人之本,教育之本,学习之本,教子之本……

    《论语》是谈人生之本的书,是谈人生智慧的书,是记载孔子智慧的书。

    一

    历史上成功人士很多,有人是生前成功,有人是身后成功。

    有的生前也许地位显赫,享尽荣华富贵,而死后却不是身败名裂,就是湮灭不闻。

    有的生前才华可能不为人知,而死后却名声鹊起,影响深远,如曹雪芹、毕加索等。

    生前和身后都成功的人不多,孔子是这不多中的佼佼者。孔子生前和死后都是最成功的人。

    孔子对后世影响时间最长,两千五百多年了;孔子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大,现在乃至将来还将影响着中国和世界。

    那么他生前是不是最成功的呢?

    生前人生是否成功,就看他生前是否被认可,理想是否实现。

    认为孔子生前落魄,这是大部分人的共识。

    主要原因之一是非孔的人喜欢说孔子的落魄事,如《庄子》说:“再逐于鲁,斥于宋卫,困于陈蔡。冶孔子一生,不就这几次磨难吗?

    另一个原因是司马迁对孔子一生的概述,太着重于他的苦难。这与司马迁自己的遭遇有很大关系。司马迁受了宫刑后,屈辱地活了下来,给他精神力量的,就是那些伟人的苦难。他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春秋》作,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司马迁明明知道孔子每到一地,都是国君重臣接见。这样的待遇,岂是落魄之人?孔子困于陈蔡,不就是绝粮七天吗?一个在战争中断粮七天,不能看成一个人一生不得志吧?谁没有饿过肚子呢?

    孔子的身世很可怜,出生三年,父亲就去世了。然而他通过自己的勤奋好学,为自己赢得了成功的一生。

    孔子十九岁娶妻,妻子是宋国贵族亓官氏的女儿,出身高贵。孔子可谓是少年得志。

    二十岁生子,鲁国国君鲁昭公送鲤鱼祝贺,因此孔子给儿子起名孔鲤字伯鱼,以示纪念。一个布衣生儿子,国君送礼祝贺,这还不荣耀?

    他去洛阳留学读书,也是官派官费,并由南宫适这样的贵族子弟跟随陪同,何等潇洒。

    孔子三十岁时,齐国国君齐景公和晏婴到鲁国访问,曾问礼孔子。

    孔子三十四岁,鲁国重臣孟厘子遗命二子师从孔子学礼,

    孔子三十多岁,在齐国与齐国君和齐相晏婴谈政治,论学问。

    孔子五十一岁做中都的县长,五十二岁升任司空,相当于建设部部长,后又升任司寇,相当于司法部部长。

    孔子五十五岁辞官,周游列国。这是孔子辞官不做,而不是被免官。不管是被逼也好,还是自愿辞官也好,最起码说明孔子的声望连季氏也轻易动不了。

    有人说孔子周游列国时,求官无门,很落魄。孔子周游列国,根本不是求官,只是宣传自己的学说。如果是求官,哪里不能做一官半职?他在卫时,卫国国君给他的俸禄与在鲁国当相国时一样,俸粟六万,那官俸就是现在也少有人可比。

    孔子周游列国,并不是为求官。

    《论语》记载有人问孔子为什么不去做官?孔子说:“‘孝乎惟孝,友于兄弟。爷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冶孔子话的意思是说,宣传教化,使兄弟合睦,可以影响到政治。这也是从政,为什么非得做官才是从政?

    可见孔子并不是去求官,求的是宣传自己的学术,使道行天下,造福万民。

    从他对后世的影响可以看出来,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四年是非常成功的。如果不是他周游列国传播学说,中国文化的历史也许就要改写,中华文明也许会像其他古国的文明一样断绝。他也不可能被后世尊奉。

    孔子在周游列国时,的确受到过一些挫折,如果从这几次挫折就认定孔子一生不成功,那就大错特错了。

    孔子六十八岁被接回鲁国,尊为国老。

    孔子七十三岁死。孔子死后,鲁国国君鲁哀公为他致悼辞,几为国丧,他的弟子为他守丧三年,甚至有六年的,这样的荣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两千年来,孔子虽然荣荣辱辱,但始终被人尊奉着。谁又能有这样的影响力呢?

    孔子是最成功的,不管生前还是死后。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人生境界。

    孔子是靠自己的努力,从一个贫家子,成为诸候座上卿;一介布衣,成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

    二

    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作为一名老师,孔子是最成功的,他弟子三千七十贤。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在墓地为他守丧三年,有个叫子贡的弟子为他守丧六年。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子贡拜孔子为师时,已经很有学识了。拜孔子为师的第一年,有人问他你老师怎么样,他说徒有其名,孔子学识还不如他;拜师第二年,他觉得孔子还有点真本事,学识和自己差不多;拜师第三年,他就开始仰视孔子了,觉得孔子学识比自己高多了。到后来对孔子佩服得五体投地,在孔子死后,他为孔子守丧六年。

    《论语》第十九篇最后三章,子贡打了三个比喻,对孔子和孔子学说的伟大,做了非常高的评价是。这三个比喻,一个是宫墙之喻,一个是日月之喻,一个是登天之喻。

    为什么人们会不知孔子和孔学的伟大呢?子贡打了一个宫墙之喻。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冶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如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在朝堂对其他大夫说:“子贡比孔子强。冶有个叫子服景伯的人告诉了子贡。子贡说:“用宫墙打个比方吧。我端木赐的宫墙像肩膀高,踮踮脚伸伸头就可以看到里亭台楼阁;老老师的围墙数丈高,不找到大门进到院里,是看不到里面的富丽堂皇的。能找到门进去的人太少了,关于老师的议论,不也很正常吗?冶也有人说“夫子之云冶是指叔孙武叔这样说。是的,真正高深的人,并不容易被人认可。自古都是阳春白雪和者寡,下里巴人应者多。

    我研读《论语》十几年,不敢说已“得其门而入冶,只是从门缝看到孔子真是伟大,孔子的学说真是伟大。孔子有多伟大?像日月。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丧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叔孙武叔诋毁孔子,子贡说:“不可这样,没有用的。仲尼不可诋毁。他人的贤能,就像丘陵,还可以逾越;仲尼,是太阳,是月亮,没有办法超越的。有人即使想拒绝接受日月的光辉,对日月有什么伤害呢?只不过是不知孔子与孔学的分量!冶也有人说“不知量冶是不自量力。

    “仲尼,日月也。

    孔子就像日月,一扫千年之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孔子就像日月,千万年光辉依然。

    孔子就像日月,普照着千秋万代。

    孔子就像日月,人人不可须臾离也。

    再说登天之喻:陈子禽问于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冶子贡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陈子禽名亢字子禽,这个人在《论语》出现三次,两次问子贡,一次问孔子的儿子孔鲤。有人说陈子禽是孔子的弟子,有人说是子贡的弟子,易中天先生说是孔子的编外粉丝。这个陈子禽问子贡说,你是恭敬老师吧,难道孔子真比你强?子贡说:“一句话明智就是君子,说话不明智就是小人,说话一定要谨慎。我怎么能和老师比呢?老师的高度不可企及,就像天不可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登上去一样。老师活着时,天地为之荣:老师死了,天地为之哀,我怎么能比得上老师呢!

    孔子为什么能如此成功,他的成功智慧我们能否借鉴呢?孔子的伟大我们难以企及,而孔子的智慧可以借鉴。

    孔子的成功智慧是一套完善的成功学体系,就是:文、行、忠、信。

    这是《论语·述而篇》记载的内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文冶是成名学,成已成人的智慧,主要内容是学和教。

    “行冶是处事学,待人接物的智慧,主要内容是礼和义。

    “忠冶是修心学,益己益人的智慧,主要内容是仁和恕。

    “信冶是知人学,知人用人的智慧,主要内容是智和仕。

    文、行、忠、信这四种学问,是任何一个人成就自己人生、事业的必需学问。

    考察每一位成功人土,他们都有意无意地遵循了这四种学问。

    这四种学说相辅相承,缺一难以成就完美的人生。任何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必定是有意无意地运用、实践了这四种学说。

    行,是处事学,是如何待人接物的一门学问。研究人应该遵循哪些社会行为。行包含了两方面内容,一是礼学,一是义学。礼学主要是社会认为应该做的言行;义学主要是研究个人认为应该做的言行。在孔子的成功学中,没有抽象的道德概念,只有实际的可操作的规则和能力。

    “忠冶,不是忠诚老实,而是修养学,或者叫修心学,是培养人如何从己心从人心,如何使说话做事自己愿意、别人高兴。忠字怎样写?中心为忠,中自己的心也要中别人的心。

    修心学使人得到一种境界,什么境界?孔子说他七十岁才得到的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且都是对的,这多幸福!

    我们的人生总是“不得不冶地生活,很痛苦。

    孔子的“忠学冶可以解决你这痛苦,让你幸福地从心所欲且不逾矩。人能干自己想干的事而不违法违纪违道德,是最幸福的了。

    作为一个人,我们心存爱心,从心所欲,这是“仁冶;而在我们从心所欲时,又能不违别人的权益,照顾到别人的感受,就是“恕冶。忠学既要从己心,也要从人心。

    信是什么学问呢?

    信是知人学,是研究如何知人用人的一门学问。

    “信冶字的字形从人从言,是知人从言的意思。孔子说:“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冶知人,主要是从言而知。

    知人学的内容包括智和仕两部分内容。

    智是知人的学问。孔子的弟子樊迟问智,孔子回答说:“知人。冶仁义礼智之智,就是指知人而言。知人是一门智慧,知物是一门知识。孔子说:“不患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冶知人是最实用、最深奥的学问了。作为一个人,你必需知人识人,才能不上当受骗。作为一名官员、一个老板,必须知人识人,才能知人善用、人尽其才。

    仕就是用人的一门学问。古代做官为仕,做官的主要职能就是知人用人。

    孔子的信学,就是教你知人用人的一门学问。

    拥有了行、忠、信这些才能,还得使人知晓自己,重用自己。如何才能避免怀才不遇呢?

    孔子有“文冶这一成名学。这门学问研究如何成名。如何成名?通过学习成就自己,通过助人成就别人,这样就可以成名。

    我们说文、行、忠、信是孔子的成功智慧:文,是成名的学问;行,是做事的学问;忠,是用心的学问;信,是知人的学问。这四种学问,是任何一个成就事业之人必然要运用和遵循的学问。我们称之为成天下的成人之学。

    传统对《论语·述而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冶的理解是:孔子教给学生四方面内容:文献、德行、诚实、守信。这种对《论语》注解,我们称之为治天下的治人学说。

    后人是如何将孔子的成人之术变成治人之术的呢?成名学“文冶是如何变成文献知识的?修养学忠是如何由从心而为变成忠于一君的?信是如何由一门知人学变为诚信道德的呢?孔子四学的真正思想与传统认识有什么不同呢?

    说句实话,如果人们从《论语》读出的是孔子成功智慧的四学,《论语》这本书早就被统治阶级销毁了。

    为了保存承载孔子学术思想的这本《论语》书,西汉学者张禹依据《齐论语》《鲁论语》,对《论语》篇章进行重新整理。东汉郑玄对《论语》进行重新注解,改变人们对原来章句的理解。因为不进行重新注疏,不能改变原来句子的意思,就不能适应当时统治的需要。

    张禹的整编,郑玄的注解,彻底掩盖了孔子的成人之学,使孔子为普通人服务的学术,变成了帮助统治者统治天下的治人之学。这样,就使《论语》这部书承载了两种学识:一种是孔子本有的成人之学,一种是后人有意曲解而成的治人之学。

    张禹、郑玄的这一作为,客观上保存了承载孔子学术的这本《论语》,使它不致湮灭失传。古代众多诸子书,只因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而失传了。

    古人是如何将孔子的成人之学衍变成治人之学的呢?

    主要运用四种方法:一是更改本义;二是更改本字;三是错断句读;四是错解句义。

    古人这样做有两种涵义:一是为适应统治者的需要;一是为保存记载承孔子学术思想的《论语》这本书。

    这四种方法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词:故意。应该是故意错解本义,故意更换本字,故意错断句读,故意错解句义。

    前两种是在单个字词上做文章,后两种是在句子上做文章。

    我们看一下古人是如何运用这四种方法来掩盖孔子四学真谛的。《论语·学而篇》中有这样一章:子曰:“谨而信,泛爱忠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冶我们发现在这章中孔子对信、忠、行、文四学核心内容的概述:信要谨,忠泛爱,行亲仁,文(成名)凭借学识。正合《论语·述而篇》第25章的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而现代我们看到的版本则是:子曰:“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现代译文多为:孔子说:“谨慎而守信,泛爱众人而亲近仁者。做到这些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把“信冶解释为“守信、信用冶,这就掩盖了“知人识人冶这门最重要的人生学问。用的是第一种方法:更改本义。

    在这章,古人把“忠冶改为“众冶,就掩盖了孔子“文行忠信冶的四学体系,用的是第二种方法:更改本字。

    至于“亲仁行,有余力冶变成“亲仁,行有余力冶,则是古人用的第三种方法:故意错断句读。

    “有余力则以学文冶,此句话可以理解为:“剩下要做的就是凭借学识成名。冶“以冶是用、凭借的意思,“学冶指“信、忠、行冶这些学识。现在一般译文则是:“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冶这句话用第四种方法:故意错解句义。

    《论语》被解释成“治人之学术冶,就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保护统治者的既得利益。

    在“治人冶这一纲领的统领下,《论语》所有章节,也由张扬人性,变为压抑人性,由做人做事的能力,变为约束人的道德规范。

    孔子的成人学也就变成了治人学。

    四

    孔子的成功,不仅仅是人生成功,更主要是学术成功,孔子是智慧的人,孔子的思想是智慧的思想,孔子的书是承载智慧的书。这本《孔子的成功智慧》,将具体阐述孔子系列的智慧之学。

    孔子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那么他的人生可能给我们哪些启迪呢?我们将讲述《孔子的人生智慧》。

    要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理念: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样你才能运用孔子的成功智慧去取得自己的成功。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冶如何知命并掌控命呢?我们讲述《孔子的知命智慧》。

    孔子活了七十三岁,在当时的条件下,算是长寿了。那么他有哪些养生之道呢?我们将在《孔子的养生智慧》中谈如何在吃、喝、住、行、玩中得以长寿。

    孔子说“谨而信,泛爱忠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冶我们也将以信、忠、行、文四学的重要顺序,分别论述孔子的成功学。

    孔子说:“不知言,无以知人。冶知人,往往从言语上了解。故孔子把自己研究知人用人的学说称为“信冶。

    信学是研究人的一门学问,知人用人是处世为人、为官从政、经商做事必备的基本能力。大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研究这一门学问,如诸葛亮《知人性》曾国藩《冰鉴》,都是研究知人的著作。

    怎样知人识人,又如何应用呢?《论语》中有关章节进行了阐述。

    我们将为你讲述《孔子的知人智慧》《孔子的为政智慧》。

    人在社会中生存,言行举止就要适应社会。那么如何才能在社会中举止适宜呢?是不是要遵循繁文缛节的礼义呢?无需如此劳神。义是自己认为应该做的善举,礼是社会认为应该做的善举。

    《孔子的仁义智慧》将告诉你如何做到举止适宜。

    人活的是心态,幸福不幸福是看心。忠是一门用心的学问,是一门保障人心灵幸福的学问。

    朱熹说:“中心为忠,如心为恕。冶言行与心一致为忠,从心而为为恕。“忠冶与“恕冶近义词,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冶曾子解释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冶忠就是恕。

    孔子说的忠恕是什么意思,如何才能学会用心,如何才能使人生幸福呢?我们将在《孔子的忠恕智慧》中谈论

    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冶名实相符,才是君子。只有名气而没有实际才能,是小人;只有才能而没有名气不能为社会重用,是隐士。

    君子是名实相符的人。做为一个君子,必须使自己拥有才能,还要展示才能,拥有相应的名声,才能被社会认可,才能为社会重用,只有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有识之士,才是君子。不是说道德修养好就是君子,也不是说有才能就是君子,只有你的才能为社会所用的人,才是君子。

    所以在孔子看来,任何一个要成为君子的人,除了提高自己的才能外,还必须具备一种学问:成名学,成己成人,使人知己用己。

    孔子为什么创立成名学,他的成功与成名学有多大关系,我们如何借鉴孔子的成名学呢?我们将在《孔子的成名智慧》中为你讲述。

    如何才能成名呢?《论语》中孔子关于如何成名有很多论述:

    第一要注重宣传。多讲,能讲,会讲。我们讲《孔子的说话智慧》

    第二要有真才实学,只有你有真正的才华,才能求得真正的名声。要有真才实学就要学会学习,孔子对学习有深刻的认识,《孔子的学习智慧》中,将为你讲述如何有效地学习。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家庭教育是中华美德传承重要载体,孔子是如何进行家教的?他对家教有何独到认识呢?孔子的家教认识是独特的,家教方式是有效的。我们将在《孔子的家教智慧》讲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将在《孔子的孝敬智慧》讲述家庭教育中要教给孩子什么,什么才是孩子最重要的品质。

    孔子是通过努力学习,拥有学识而改变自己命运的。学习对于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是可以自己掌控的。

    因此说,孔子的成功每一个人都可复制,他的成功智慧,每个人都可借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