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风范: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13年的秋末冬初之交,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所作的课堂笔记“讲堂录”中,记有这样的笔录:

    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学不胜古人,不足以为学。

    惟安贫者能成事,故曰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意为只要能吃苦、吃得了苦,那么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去做、去完成。

    短短的八个字,不仅概括了毛泽东刚毅的性格,同时也反映出他耐于吃苦、寄希望于日后或将来、胸怀大志而因条件所限甘于吃苦的远大抱负。

    1914年冬季的一天,课后毛泽东和他的同学蔡和森在校园操场君子亭附近散步,蔡和森见毛泽东穿得比较单薄,便关切地说:“你把家里给的那一点钱都用在了买书订报上,自己节衣缩食,长此以往怎么得了?”

    “那就跑步、‘吃书’么!”毛泽东诙谐地说,“跑步既能锻炼身体,又可以增强人的御寒能力;‘吃书’可以解决精神饥饿,比解决肚子饥饿更重要。”

    蔡和森无可奈何地说:“人若能像龟一样,几年不吃东西也饿不死就好了。”

    毛泽东坦然一笑:“龟虽寿,充其量只能做一个驮石碑的角色。”然后用眼盯着蔡和森,“我们每日一饭,如何?”

    蔡和森苦笑道:“囊中羞涩,也只好委屈肚子了。”

    “不是委屈肚子……”毛泽东舒展双臂,很潇洒地做了一个扩胸动作,“是锻炼意志。”又说,“实在饿了,我们就读书吟诗,聊以充饥!”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蔡和森也挺起了胸膛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然后增益其所不能!”

    “是么!”毛泽东说,“我们立志救国,改革社会,就要利用学校这个环境,认真钻研学问,培养坚韧之力,才能肩负重任,无往而不胜。”

    “穷则思变。”蔡和森说,“我们总是要奋斗的。”

    “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毛泽东坚毅地说,“我始终坚信‘安贫者能成事’!”

    1917年夏,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毛泽东约了他的好友萧子升一起,离开长沙到更广阔的社会上去“游学”。所谓“游学”,即是搞社会调查。

    当他俩冒着酷暑徒步走到坐落于宁乡县西部山区的密印寺时,寺院里的住持和尚留他俩吃了斋饭,谈话间询问他俩身无分文、徒步“游学”的原因所在?萧子升回答说他们有意不花一文钱,并反证说“来自远方的挂单和尚,不是也都一分不名吗”?

    而毛泽东却回答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并说“孔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乐趣也就在其中了”,还说“我坚信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听了毛泽东的这番话,住持和尚为之一振,不仅被毛泽东的话语所打动,并且对他面前的这位年轻人产生了由衷的敬意和钦佩:“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此次“游学”,毛泽东和萧子升徒步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行程900余华里,广泛接触了社会的各阶层人士,丰富了社会知识,对中国的农村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回到长沙,一师的师生们纷纷询问毛泽东是怎样“游学”的?毛泽东说他是把“沙地当床,石头作枕,蓝天为帐,月光为灯”;毛泽东的“游学”行动感动了一师的许多人,纷纷称赞他的这种行动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1918年夏季,毛泽东毕业后离开长沙第一次到了北京。

    次年初春,毛泽东偕杨开慧一同去到北京城区外登八达岭长城。登临八达岭的城垣中,二人倚着宽厚的砖墙极目远眺,但见崇山峻岭巍峨耸立、万木争荣,雄伟的长城依山梁的走势蜿蜒而行、直插云端……

    面对眼前的一切,杨开慧说:“这里的景色真美!”

    毛泽东感慨道:“江山如此,我们能不奋斗么!”继而又叹息说,“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杨开慧明白毛泽东的心思,也清楚他当前的困难处境,更了解他逢难而决不退缩的性格,便喃喃地说:“我晓得你是一个‘嚼得菜根’的人……”

    “过几日我要回湖南……”毛泽东揽了杨开慧的肩头抚慰说,“天缘有分,我一定会重来这里的!”

    杨开慧倚在毛泽东的身旁,将脸贴在毛泽东的肩头上,坚定地说:“你革命我跟着你,你打仗我也跟着你……”说着,她将两只纯情的眼睛盯住了毛泽东的眼睛,“你就是被敌人抓了坐牢,我也跟着你!”

    毛泽东笑了:“我毛润之不会坐牢的,坐了牢还怎么做事情啊?”

    杨开慧也笑了:“是呀,还有‘百事可做’哩!”

    1928年夏季,由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坚持对敌斗争。由于敌人的封锁,工农武装在井冈山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首先是粮食匮乏;毛泽东调动了宁冈、永新、莲花以及遂川的党组织和民众为革命军筹粮,革命军以略高于周围地区的粮价收买,即使这样粮食依然短缺。

    为了解决生活困难,毛泽东发动革命军的战士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各处种菜、种南瓜,以此来战胜饥饿、坚持斗争;在发动革命军的战士们各处种菜以解决粮食短缺的暂时困难时,毛泽东挥动着手臂对大家说:“我始终坚信这样一句话:‘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更何况我们是工农革命军!我们有着远大的理想,有着远大的革命目标,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在为着全中国的劳苦大众!只要我们心中时刻想到这一点,那么,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都将不在话下,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都会被我们所战胜!”

    毛泽东的话激励、鼓舞着革命军的每一位战士,大家纷纷投入到各地种菜的实际行动当中,得以使井冈山的武装革命斗争坚持下来,并逐渐发展壮大。

    当年10月,毛泽东在宁冈主持召开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决议案》,其中重要部分是毛泽东亲自起草的《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即《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同年11月25日,毛泽东代表中共湘赣边前委向中央写了一份长篇报告《井冈山的斗争》。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这两篇历史文献,提出了关于中国红色政权的理论,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特的革命道路,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步。

    在这篇历史文献中,其内容即包含了虽然条件艰苦,但只要方向明确、斗争方法得当,我们的同志能够“嚼得菜根”,那么中国的红色政权就能够存在并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和壮大,继而“百事可做”。

    1932年11月,遭受共产党内“左”倾路线排挤的毛泽东被迫离开他心爱的红军部队。

    这一时期,毛泽东的精神状态很糟,他心系红军、心系前线,再加上根本没有什么物质条件予以保证,致使他的身体状况极差。就在这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贺子珍屡屡宽慰、鼓励他:“润之,你要好好养病,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毛泽东理解贺子珍说这番话的含义,随即附和着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并说,“我始终相信,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贺子珍同样理解毛泽东说这番话的意思,她不仅相信毛泽东所说‘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所含的更深一层的道理,同时坚信毛泽东的宽广胸怀和他所抱定的远大抱负……

    1935年1月上旬,红军在长征途中突破乌江后攻占遵义,随即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在共产党内的统治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从而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共产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为中国革命开辟了通向胜利的航程。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新走上了指挥红军的主要领导岗位。当毛泽东同贺子珍谈及发生在遵义会议上的一些情况时,贺子珍淌着眼泪百感交集地说:“可盼到这一天了……”并说,“也亏你能‘嚼得菜根’……”

    毛泽东告慰贺子珍说:“单是‘嚼得菜根’还不够,重要的是要做事、做大事……”

    1959年10月23日下午,身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由北京乘专列前往南方视察。

    次日,毛泽东的专列行驶在山东的地面上;隔窗望去,但见铁路沿线的土地龟裂,眼前一片白茫茫的盐碱地。毛泽东眼睁睁地望着窗外,久久不说一句话……

    27日,毛泽东的专列驶入安徽。这时,大田里看不到丰收的庄稼,田埂上却插着一面面红旗……

    毛泽东一路凝视着,沉思默想,香烟吸了一支又一支,吸得左手的食指和中指都泛黄了;随行的工作人员近前给他续茶水,听他喃喃地说:“怎么会这样呢?”

    工作人员发现,毛泽东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眼圈陡然泛红……

    入夜,车到合肥。整座城市黑沉沉的,不见一点点光亮、不闻一丝丝笑语。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和合肥市的领导同志上专列来向毛泽东汇报工作,说由于长江水流严重不足,只剩主航道有些水……

    毛泽东沉默着,依然不说一句话。面对黑沉沉的城市,毛泽东没完没了地吸烟、喝茶;曾希圣和合肥市的领导同志离去后,毛泽东召集了罗瑞卿、叶子龙等人来到他所在的车厢,同大家讲起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几次大灾荒,接着又讲了“现在有人趁火打劫,想逼我们屈服”——他问大家:“没骨气的国家是不敢顶的,你们敢不敢顶?”

    “敢顶!”

    罗瑞卿等人知道毛泽东指的是苏联的赫鲁晓夫。

    “他越压我们越要顶!”毛泽东将他的一只大手重重地拍在了车窗前的桌面上,“老子就是不信邪!我相信,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又说,“列宁说过,‘想要革命吗?你们就应当是强者!’”

    罗瑞卿表示:“主席,只要你指到哪里,我们这些人一定打到哪里!”

    叶子龙也说:“不就是赫鲁晓夫和尼赫鲁尼赫鲁,时任印度总理。吗?我们连美帝国主义都不怕,难道还怕他们?”

    毛泽东点点头,随即斜挺了右肩和胸膛,仿佛要挑起大山似的;凡是在他身边的人,心情都异常地踏实、坚定下来。

    这时人们想,作为领袖人物,不遇挑战是难以充分表现英雄本色的。即便是在困难面前,由于毛泽东那与生俱来又在艰苦复杂的斗争环境中锻炼而就的坚强性格、气质、决心与意志,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总会产生出一种巨大的力量——他一生是强者!

    1961年6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毛泽东带了随身卫士和护士小朱,乘汽车一起离开中南海到海淀区四季青人民公社的大田里去看庄稼的长势。

    在田间,毛泽东弯腰察看着出土的玉米苗,边看边叉开了手掌量一量玉米苗的高度;还时不时地用手扒开土,看一看土地的干湿情况,再把土放到鼻子下嗅一嗅粪肥的轻重程度……

    小朱忍不住笑他:“主席,你都成了老社员了!”

    “老社员怎么了?老社员好么!”毛泽东抖掉了手上的土,笑着说,“没得社员种田,全国人民吃什么呀?”又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只要有了肥、有了水,再加上管理,就可以丰收了!”

    小朱说:“那你也得注意卫生呀!我可是护士,专门负责看着你……”

    毛泽东不在意地说:“你看么,哪个妨碍你了?”说着又像是发现了什么,很快蹲下身子再去挖土……

    毛泽东手上拿了他挖出的野菜,直起腰来说:“这叫苦苦菜,可以吃哩!”

    几名卫士和小朱都走近前,去看毛泽东手上拿着的苦苦菜;毛泽东抖一抖苦苦菜根上的土,对大家说:“你们都去挖,再多挖一些,拿回去给我吃。”

    小朱和卫士们都有些犹豫,毛泽东说:“野菜可是救过我们好多人哩!不能忘记它,不能忘本哩!”

    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众人分开来四下里去挖了满满的一挎包苦苦菜……

    回到中南海,厨师侯贵友和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认为苦苦菜太苦、难吃,便先用冷水洗干净了,然后用开水煮了,再加上许多调料,晚上送给毛泽东去吃。

    没想到,毛泽东一见他们端来的苦苦菜被搞成了这个样子,皱了眉说:“这样搞不对呢!这样搞法,味道全变了!”

    卫士张景芳问:“味道怎么变了?”

    毛泽东说:“哪能用开水煮呢?也不用放什么调料,只要洗干净了,拌上一些盐,就可以了。”

    张景芳再问:“那怎么吃?太苦……”

    毛泽东说:“我是吃过的,当年就是这么个吃法。”

    第二天早上,张景芳去找了护士小朱,对她讲了毛泽东说过的话,并请她再去挖一些苦苦菜来……

    又是吃晚饭的时间,毛泽东吃上了按他说的做法端来的苦苦菜;在餐桌上,毛泽东对侍卫在他身边的人们说:“来,大家一起尝尝这苦苦菜的味道。”

    人们近前去吃了苦苦菜,没有一个不说苦的;只有毛泽东满不在意地大口嚼着,边吃边说:“过去,我们吃野菜,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打败了侵略我们的帝国主义;今天,我们能让困难挡住么?”又说,“吃么——我自信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