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做人出色做事-诗书养气,自尊自贵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万事皆易满足,唯读书终身无尽。人何不以“不知足”一念加之书!

    明·吴从先《小窗自纪》

    1、开卷有益,多读诗书

    有人说:每一本书都是一扇窗户,打开以后能欣赏到更精彩的世界;每一次阅读都是一道门,进去以后改变的也许就是自己的一生。

    也许是一张报纸,一本杂志,也许是一幅图片,一本小说,不管是文学还是历史,也不管是科技还是娱乐,只要你去阅读,就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古人云:开卷有益。每一次阅读可能都会是一次新的远航,都会有很多新发现:那个问题原来是这样,事情还可以这么做,竟然还有这样的人……于是在忽悲忽喜、乍惊乍叹中遨游于古今中外。

    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增长见闻,这是不言而喻的。在知识的汪洋大海中驰骋,就如同为自己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今中外的大门,能知道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与孔孟谈儒学,跟司马迁论历史,跟李白杜甫说诗,同苏东坡辛弃疾讲词,与帝王们探讨治国之道,和改革家论社会利弊,还有绘画,歌舞,书法,以及生活常识,只要用心,都可以在阅读中找到答案。通过阅读,你可以知道四季变换的原因,日月星辰的秘密;你也能知道在大洋洲的某个国家有哪些特产,非洲一些原始部落有什么样的风土人情;你还能知道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和特洛伊战争中的木马。阅读能够让你在不经意中发现,一些苦苦困扰着你的问题突然会变得简单易解,一些让你棘手的难题使能迎刃而解。

    阅读可以放松心情,减轻生活压力。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工作、人事、人情等事情都可能让人焦头烂额、疲于奔命。就在你迷茫无助、无所适从的时候,阅读能够让你心情平静,烦恼尽消。隽永的语言,优美的散文,曲折的故事都可以让人沉浸其中,忘掉一切的不愉快和不开心。

    阅读可以平和心态,让人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在志得意满、踌躇满怀的时候,阅读一些人生哲理,无异于当头棒喝,可以让狂热的头脑清醒;在盛气凌人、自以为是的时候看看名人传记,了解那些伟人如何处世,无异是为自己敲响了警钟;在人生失意、自怨自叹的时候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的奋斗历史,想想司马迁、孙膑、贝多芬如何在逆境中奋起,等于给自己重新点燃了希望的明灯。

    阅读可以让人思维敏捷,拓宽想象力。很多时候,人都是在踏着别人的脚印向前走,不能说是亦步亦趋,可是却少有创新,只是走在别人走过的道路上。阅读能给人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让人放飞思想,遨游四海。情节曲折、悬念重生的侦探故事,可以培养人的逻辑推理能力;而满怀幻想,不着边际的科幻童话更能增加自身的想象力,让思维不再拘泥于原有的空间。

    阅读可以提升人的境界,让人生更有情趣。腹有诗书气自华,饱读诗书者自有其内在的气质,让人不敢小视。多阅读的人,通古博今,谈吐之间洋洋洒洒,言语风趣进退自如;多阅读的人,学贯中西,天文地理均有涉猎,生活细节皆入腹中。多阅读的人不骄不躁,不亢不卑,进可指点江山,畅谈世事利弊,退可油盐酱醋,细说头痛脑热。闲暇无事间,找出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开始阅读,人生自然显得更加充实。不张扬,不自卑,真真实实,清清楚楚,如此人生,岂不快哉!

    阅读是一种休闲,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并能能够让人明白一些道理,可以拓宽我们的想象空间,让思维变得敏捷,还可以平和心态,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阅读有如此多的好处,那么怎么阅读为好?是不是随便怎么阅读都可以呢?

    阅读是有一定技巧的。

    一般来说,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两种类型。通常,看一些书刊杂志,报纸新闻都是泛读,大概知道一下来龙去脉即可,有的甚至只需要了解有这么一回事情就足够了,完全看个人兴趣,喜欢的就多了解一些,没兴趣的就少看一些。比如一些娱乐新闻、小道消息、炒作噱头,如果是出于好奇,浏览一下就成,不感兴趣的不看也罢,基本上没有多少仔细阅读的价值。而对于国家颁布的法令法规,对于与之关系密切的人,自然需要仔细研究,认真揣摩。

    泛读,也就是浏览,不管是一目十行,还是蜻蜓点水,对于一些自己不感兴趣或者价值不大的刊物书籍,采用这种方式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样阅读的好处是速度快,能够在短期内收获大量的信息,对于日常生活而言,凡是出于了解或者消遣目的而阅读,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其缺点是不能够深层次地了解文章的意思,看过之后往往也还是一知半解,有的甚至没有留下太多印象。

    精读是一种有目的的阅读方式,也许是出于兴趣,也许是想寻找问题的答案,所以不但要逐字逐句研究,而且还要寻找相关资料,核实考证。这种阅读不像泛读,需要集中精力,仔细研究揣摩,以期尽可能多的了解文章内在的深层含义。精读能够让人在阅读中获得很专业的知识,对于文章内容也有其独到的见解,但是因为要反复揣摩,认真思考,所以阅读的速度相对来说就会显得比较慢。只有对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阶段的知识感兴趣的人才有必要去精读,比如有的人喜欢历史,希望从中获得一些知识,蜻蜓点水的泛读肯定是不行的,而要采取认真阅读的方式,这样才可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所收获。

    此外,多阅读也不是什么都看,对于一些不宜于身心健康的书还是不看为好,生活中有很多好书,历史、传记、科学、哲学、文学等都可以给生活添色,对于健康生活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才是阅读的主要方向。

    做人做事一点通阅读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阅读一些好的作品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把握生活中的每分每秒,多多阅读,人生会更有乐趣。

    2、经常看报纸电视新闻

    现在社会是信息时代,不管是经商、从政,还是普通的公司职员,哪怕是一个打工仔也一定要多看报纸和电视新闻:因为报纸和电视新闻里有最新的商机、国家时政法规等与你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很多人不爱看报纸和电视新闻,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为什么呢?

    ①多看报纸、新闻可以增长知识,学到很多东西。

    ②多看报纸、新闻可以使你在和别人聊天中有话题、不冷场。

    ③多看报纸、新闻可以了解世界动态,在以后的业务工作中用得着。

    ④多看报纸、新闻可以了解党和国家的意向以及新的法规条令等,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看报纸一定要杜绝一张报纸一杯茶,混完一天算一天的现象,这是不求上进、混日子的做法。所以,不能以看报纸来混日子。

    有些人会找借口推说时间紧,无暇顾及看报纸,其实,大可不必为此犯愁,每天早上,几份报纸放在桌上,边吃早餐,边浏览报纸也是一件美事。于是,家长里短、国家大事、体坛动态、股市资讯都在咀嚼早餐的同时缓缓地进入了大脑。可以说这也是一份精神早餐,最起码也能算个精神甜点了。同时读报多了,对事物的敏感增加了。另外,看报是自我活动,自我把握时间,自我总结感受,什么时间有闲就什么时间看,看的也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用学习讨论,不用写心得体会。

    很多人刚开始不太习惯,但是时间长了就会习惯,慢慢地你会觉得看报是每天生活的一部分,至于好处,不同的人群会体会到不同的好处:可以获得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有很多优点,学习内容多。报纸的信息量大,时政经济、文化体育、消费娱乐、健康养生,无所不有。通过看报,可以知道国家的大政方针,知道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知道社会发展的最新变化,等等。如果你是一个机关文字工作者,掌握这些东西,对于“炮制”材料是很有用的。报上所载的大多是最近发生的事情,“新闻”多,“旧事”少。

    看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助于与他人沟通感情,增进了解。如果你知道一个人很喜欢足球,你就可以把从报纸上了解到的足球方面知识用上,同他聊曼联、AC米兰、皇马、马拉多纳、贝克汉姆,与他“套近乎”,这样就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如果你知道一个人喜欢艺术,你就完全可以把你在报纸上了解到的艺术知识用上,同他探讨一番。

    总之,经常看报能够拓宽知识面,丰富“谈资”,在与他人交往时就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这对于活跃气氛,加深感情,无疑是颇有帮助的。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的方式有很多,每天看看报纸,倒不失为一种既有效果,又经济实惠的学习方式。

    除了报纸以外,一定要有节制地看看电视。一份调查显示,在电视事业发达的国家,每个人一天看电视的时间至少为三小时,仅次于工作、休息和学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收看电视节目就跟吃饭睡觉一样,是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通过电视可以了解天下资讯,观赏精彩影视,收看社会动态新闻,知道天气变化。

    作为人们闲暇之中一种主要的休闲方式,电视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

    电视节目千姿百态,五花八门,收看电视节目是一个学习知识增长见闻的过程。想了解大洋洲的袋鼠,非洲的蝎子,那么就看看动物世界;想看看当前的流行服饰,衣着打扮,就看看时装广场;想了解世界新闻,中东局势,就看看事实百态;想看看影艺明星的表演,看看娱乐最新报道;想要看看体育赛事,五大联赛或者NBA,那就打开体育频道。电视总会带给你最新的消息,最时尚的表演,最吸人眼球的画面。

    电视还是一个教育平台,一种学习工具。电视的动作和声音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同时,它的动感本身容易感知、记忆,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有人说:“一张画胜过千言万语”。而一幅具有动感特色的电视画面,对语言发展尚不完善的幼儿来说,其意义和价值更大。而且电视对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激发其想象力能起到积极作用。和孩子一起看电视,为孩子讲解电视节目,无疑是一个教育他们的机会。

    (1)从思想上教育

    多看电视新闻可以培养孩子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情怀;还能够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增强信息量,提高表达能力、普通话水平和概括能力。

    (2)培养视听结合能力

    电视具有视听兼备、声形并茂,兼有报刊、广播、电影的特点。收看时,孩子可以观察电视新闻里图文影像的人、事、物,注意倾听解说、人物的话语,从中了解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3)锻炼说写结合能力

    孩子收看电视新闻后,在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时,对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件,会有自己的见解,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从中受到教益。

    可以逐步锻炼孩子把看过的重点内容、领悟到的道理、受到的教育,用日记或观后感的形式写下来,慢慢地灵活地运用到作文中去,提高自己的说、写能力。

    (4)养成习惯看电视新闻

    要熟悉新闻播放的时间,然后抽出相应的时间去看。看时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对值得学习的内容要及时记在本子上,供日后查找和使用。看电视新闻要经常看,持之以恒,形成习惯,这样才会获益更多。

    电视上还有一些学习节目,如少儿英语、计算机知识、科普探索等等,不光是对孩子,就是对成年人也是非常有益处的。

    看电视能增加家人的感情。和家人一起看电视,当看到一些搞笑逗乐的画面时,大家一起哈哈大笑,发现疑问时,可以共同探讨,这其实就是一个交流沟通的过程。对于现代人来说,一家人很少有时间专门去谈心、交流、沟通,看电视的时候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电视能丰富人的生活。一些精彩的电视会给人带来无限的欢乐,给平淡的生活带来无穷的趣味,搞笑的卡通片、煽情的感情剧、热火朝天的打斗动作总是能给人生活带来很多开心和满足。

    过犹不及。适当地看看电视确实能给人带来很多好处,也不失为一种上佳的休闲娱乐方式,然而过度看电视却不是一件好事。

    电视节目往往冗长而情节曲折,悬念重重,对于一些自制力差的人来说,一档精彩、情节曲折的电视节目会使其牵肠挂肚,欲罢不能。而电视剧总是一部接一部,所以看电视应该要有节制。

    看电视过多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据科学家研究发现,很多隐性疾病的源头跟电视、电脑等人造光的刺激有关。此外,过多的看电视对于人的视力以及皮肤都有不利影响。

    做人做事一点通挤出点时间来看看报纸和电视新闻,这里面的东西对你绝对有好处。人如果思路闭塞、信息不通,很可能一事无成,只有掌握了最新动态、最新消息才可能做出一番成就。

    3、至少学会一门外语

    在今天和明天的中国,无论是谁都应该具备两种生存工具:英语、电脑。这两种工具在你的工作中离不了它们,你可以达不到专家的程度,但是要会应用。特别是将来你所处的环境、你所需要的资料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英语。而且我国的外语教育从小学到高中也基本以英语为主,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加油学一点英语知识。

    2008年将在北京举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早在两年前,北京市政府就号召全民学外语,为北京争光。的确,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外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已经逐渐渗透到每个人的学习和工作当中,很难想象,如果一个业务能力很强的人,去外企应聘,只会几个蹩脚的英文单词会是什么结果。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学好一门外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适应日新月异的未来社会。

    如果是一个网页设计人员,或是一个平面设计人员,没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很难看懂其中软件的执行命令,即便能够操作,也是不求甚解的死记硬背而已。据国际上有关权威机构统计,互联网(Internet)信息量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以英文的形式发布的。虽然近年来,中文网站显著增加,但无论是从信息搜寻,文件编辑,还是电子邮件的收发,基本都是以英文形式出现的。

    在信息网络时代,商品交易也逐渐发展成以电子媒介为基础的电子商务交易,网上交易即将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的财会人员很可能因此被赋予除算账、管账等传统职能之外的许多“边缘职能”,如参与商品交易前期的商业谈判,重要合同条款的审定,网上支付款项(包括电子货币)的监控与确认。或许这些交易的对象,是你从未谋面的国外商业合作人,根据通常的商业习惯,作为沟通和交流的语言并不是你的母语,而是外语。这就要求要有较好外语知识才能完成这些工作。

    经济全球化发展,促使商品交易日益国际化,这种交易带动着大量的外语商业信函、重要合同文本、往来凭证,支付手段存在于国际交往之间,更何况在以英语为基础的支撑语言而形成的网络时代,很难想象,在这样的时代里,如果财会人员一点不懂外语,不知能否算作一名合格的会计师。

    英语难学吗?如果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你可能终生不能学会;如果以持之以恒的态度去学习,学好英语是没有问题的。

    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制订一个计划,一天记住几个单词,一天记住一两个句型。你不要小看“持之以恒”的力量。

    如果一天能记住五个单词一年就是一千八百二十五个单词,这个数量相当于初中三年和高中一年两个月的词汇总量。如果是两年坚持记住三千六百五十个单词,相当于中学六年包括本科两年的词汇总量。

    光有持之以恒的决心还不够,还要制定几项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①不要好高鹜远,要坚持天天学习。

    ②要有坚强的毅力,每天都学,不因为某些事而耽误了学习。如果哪天的工作没有完成,第二天一定要补上。连续不学习的时间不要超过两天。

    ③要有记录,哪天学到了什么东西都要记录在案。

    ④勤于复习,第二天一定要复习第一天的,第三天一定要复习第二天和第一天的内容。

    除此之外,还要有兴趣,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激发求知欲,才能去钻研,去真正领会掌握这种语言的妙处。英语学习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只有大胆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才能提高自己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的交际能力。

    如果能每天坚持收听电台的英语广播或收看电视的英语节目,对学到地道、标准的英语也肯定会有帮助。另外,用心多背英语诗歌,学唱英文歌曲也是很好的途径。学习英语,阅读是关键。通过有意识的大量阅读,一方面扩大了词汇量,另一方面培养了语感,而且还能在阅读中复习巩固旧的语言知识,这是其他任何形式的练习都无法比拟的。总之,学好英语的诀窍,在于日常学习中一点一滴的积累,积少成多,功到自然成。

    做人做事一点通赶快行动起来,趁早多学点外语,就为自己增加了一份生存的保障、竞争的筹码。

    4、每日都要抽点时间读书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它记录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每一点进步,通过阅读不同的书籍,掌握各个时期、各个方面的知识,这就是读书的真谛。一个没有书籍、杂志、报纸的家庭,是缺乏动力的,人们只有通过经常接触书本,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增长各种各样的知识,才能不与社会脱节,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耶鲁大学的校长海德雷说:“在各界做事的人,无论是商业界、交通界还是实业界,都这样对我说,他们最需要的人才是大学学院培养的、能善于选择书本、能活用书本知识的青年。而这种善用书本、活用书本能力的最初培养,最好是在家庭中,尤其是在那些具备各类书籍的家庭中。”可见,一个家庭的藏书对于自己、对于孩子的未来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位原来只是做补习班讲师的英文教师,后来成为一家著名英文杂志的发行人。他说他一共买了三套英文百科全书,一套缩写本随身携带、一套放在家里、一套放在工作岗位,随时阅读。他以随时随地以提高自己为目的,也慢慢地把自己带上了成功之路。

    聪明的学生在学生时代就养成了一种重要的能力,那就是怎样从一个汗牛充栋的图书馆中,善于辨别选择书籍,以供阅读。这种能力将对他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掌握了如何在图书馆里寻找自己需要的书籍、资料,就等于掌握了怎样学习的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就像是一个工人善于选择工具一样。

    “人,若是能养成每天读十分钟书的习惯,二十年后,必判若两人。”一位哈佛校长这样告诫他的学生。但是,读书不能不求甚解,对书籍的钻研是一个人从书本中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

    南宋朱熹开创了中国儒学的一个新篇章,他大半生的时间都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育工作,成就斐然。

    朱熹读书十分刻苦用心,与他同龄的孩子仅满足于读书、识字、背诵相比,他却更倾向于用心去体会圣人所讲的道理。他常常为一句话所含的意义而食不甘味,夜不安寝。一旦他领悟了其中的道理,便又高兴得不能自禁。朱熹不仅读书刻苦,而且非常善于总结学习方法。他喜欢博览群书,但从不贪多贪快。他认为,读书不明其中道理,就算读得再多也没有用。早年他在读《周礼》时,听人说《周礼》的每一句话都仿佛从圣人心中自然流出,但当时他并不理解。后经多年研读、揣摩,终于豁然开朗。他曾比喻说这就好像以前只听说糖是甜的,盐是咸的,今天亲自尝到了,才真正明白了何为糖甜、盐咸。他还形象地把读书比作射箭,刚刚练习时,只要射到箭靶上就行。但经反复训练,最终要射中靶心,否则也就不能说学会了射箭。朱熹认为,读书的目的在于弄懂书中的义理,尔后再按照这些义理去做。

    朱熹在十七八岁时读《孟子》,到了二十岁,只能逐句去理解。以后才明白,书中很多长段是首尾相连的,不能割断了它们的联系,只有把大段的文字综合起来理解,才能得到其中的真谛。

    朱熹读书还十分讲究循序渐进的方法。他认为,读书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比如要先读《论语》,再读《孟子》;先读《论语》的“学而”篇,再读“为政”篇。读某一本书或某一篇时就要读到把它弄懂为止,再接着读下面的内容。这样,读到融会贯通的地步,就可以说把知识学到手了。

    朱熹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他早年兴趣广泛,禅、道、楚辞、诗、兵法样样涉猎。但后来,他又转向专攻儒家经典研究。这“一博”、“一专”,为朱熹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朱熹的读书经验值得后人认真学习。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不同的压力,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被压缩得很小。但时间是挤出来的,每天只拿出十分钟的时间读书,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每天坚持做下去,你将会受益无穷。

    培根曾有过“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他这样诠释了知识的重要性,“人类知识和人类的权力归于一点,任何人有了科学知识,才可能驾驭自然、改造自然,没有知识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作用愈加重要,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来临的今天,一个人如果不继续学习就会被社会淘汰。可以无可置疑地说:知识不仅是力量,而且是最核心的力量。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财富也是有价的,而知识无限又无价。知识不仅创造财富,它本身就是最大的财富。

    李嘉诚曾经说过:“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是缺乏知识,没有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都能够有回报,并且很可能达到成功。现在跟数十年前相比,知识和资金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知识不仅指课本内容,更包括社会经济、文明文化、时代精神等整体要素。”

    在学校里你能够学习很多科学知识,但是由于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现实感很强的学生就学不进去。而老师的视野里又常常有一个误区,似乎这些学生就不是好学生。其实我们都有一个体会:那些只会读书的学生不见得就有发展,相反,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往往有所作为。

    在生活中,很多人离开了学校之后,才知道了读书的用处,他们还有成功的机会。不幸的是有些人只是发出叹息,不付诸实际行动,这样的人才是一辈子没有希望了。

    很多人在走出校门后,首先被谋生的问题所困扰,一天到晚疲于奔命,慢慢地就会放弃学习,而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坚持不忘自己的使命,他们知道掌握了一定知识之后,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哲学家告诉我们:人“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由于缺乏想象和观念。

    柏拉图在两千多年前就断言:“知识是一切能力中最强的力量。”

    高尔基则认为:“只有知识才是力量。”

    雨果在《悲惨世界》里提出:“人类只应当受知识的统治。”

    一位著名的博士曾指出:“物质财富可以私有也可以公有,但同一物品只能供有限人使用,使用越多其价值越低;知识财富可以私有也可以公有,但知识使用的人越多,其价值越高。”然而知识作为商品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具备独一无二性和不可取代性。

    知识供方是垄断的,知识产权和知识保密使得知识成本十分昂贵。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最新知识,谁就掌握了巨大的财富。因此掌握现代知识,并具创新和运用能力的人才是知识经济中的决定因素。财富再定义和利益再分配取决于拥有信息、知识的多少及创造力的高低。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首任劳工部长罗伯特·希赖在其名著《国家任务——迎接二十一世纪》中写道:“我们正经历一场转变,这一转变将重组下一世纪的政治和经济。将会没有一国的产品或技术,没有一国的公司,没有一国的工业。至少将不再有我们通常所指的一国经济。存留于国家界限之内的一切,是组成国家的公民。每一个国家的重要财富将是其公民的技能。”

    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彻底的“以人为本”时代。高智慧的人将决定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产业的兴衰,企业的竞争将集中在人才上。“争天下者,必先争人”(《管子·霸言》)。反过来说“一个人的知识越多,就越有价值”。高知高酬、高智高位,势所必然。

    这又从另一个方面突出了学习的极端重要性,正如国际经合组织在关于知识经济的报告中所指出的:“在知识经济中,学习是极为重要的,可以决定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的经济命运。”

    古语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今天,这句话仍不失其闪光点,因为学习知识是永不过时的真理。

    做人做事一点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读书,这看似很少的时间,但却能为你今后的工作、生活带来精神上的收获。

    5、一生一定要读的书

    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人一生离不开书籍,你可以不喜欢读书,但是却不能不读书,在你人生的不同阶段,要有选择性的读书,这会对你的一生有好处。

    根据性别的差异,男人和女人要有选择的读书:

    男人的必读书一些男人不喜欢看书,更不喜欢看名著。可无论有多少个理由,作为一个男人,一个渴望成功和想有所作为的男人,有些书一定要看,而且要仔细地看:因为它们会教你如何去看待生活,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男人。

    (1)《三国演义》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男性的描写,可以说已淋漓尽致,表现出的人物性格、军事才能也是形象各异,各有千秋。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的心直口快,无处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羽扇纶巾,神机妙算治国安民,得心应手,从容不迫;刘备的礼贤下士,“三顾茅庐”千古传诵等等,在这本书中,你可以学到许多的德、识、才、学。所以,作为一位男人,特别是做管理行业的男人,一定要看这本书,而且要仔细地看。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传奇式的人物,他用智慧“七擒孟获”、“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故事广为流传。见识非凡、善于用人、长于思考、行动谨慎,是男性们的楷模。作为知识男性,一般处于高层的地位,或是决策者,或是企业的主要骨干,诸葛亮的许多思维方式和领导方式都是值得借鉴的。如“目标明确,争取主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深谋远虑,见识非凡”等等。“商场如战场”。一位成功的男性不但要有的丰富知识,还要有领导才能和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三国演义》里的曹操,许劭曾评论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的奸诈、残忍,被世人所憎恨,但是曹操善于接纳人才,对于降将对旧主的感情能给予谅解。他爱才、惜才、重才,因此天下英雄豪杰竟相归附。这种胸怀胆略,令人叹服。在今天知识爆炸,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人才的地位日益显著。企业成功的关键或根本就是人才,如何发现和引进人才,成为企事业单位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所以,曹操虽奸诈、残忍,但其爱才、惜才、重才的胆识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2)《平凡的世界》

    如果你现在是一名在外地为了生计而漂泊的打工仔,或者是在失业中寻找就业机会的下岗男性,我建议你们现在找一本《平凡的世界》来好好地读一下。《平凡的世界》是著名作家路遥倾注了毕生心血的作品。它讲述了农村青年孙少平奋斗的故事。孙少平少年时,饱尝贫困的辛酸,在艰难的环境中摸索前行,得到学识广博的女友田晓霞的赏识与帮助,并深受其益。后来,他到黄原城闯天下,成了地道的揽工汉。劳动与读书使他加深了对读书的理解。他的大哥孙少安当年由于家庭的贫穷,毅然放弃了学业,帮助家里扛起家庭的重担。孙少平与少安都不是轻易向命运妥协的人,他们相信自己的双手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在一次次苦难中得到锤炼与升华,表现出男人的顽强与坚韧;他们不向命运屈服,展示出男人的自尊、自信与自强。

    你看完这本书后,会使你的心灵产生共鸣,对生活的认识更加透彻、更加明确。不安于现状、勇于拼搏、不断求知的孙少平;吃苦耐劳、全心全意照顾家庭的孙少安,都是现代男人所要认识到的。或许你现在还是个打工仔。这并不重要。生活有着更广阔的意义,它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能否找到生活的意义。或许你已是一位富有的男人,建议你去翻读这本书,它将会唤醒你怎样去看待生活,怎样看待财富,怎样面对挫折。

    (3)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家,“英国戏剧之父”。少年时期就读于当地学校,后因家道中落而辍学,二十岁赴伦敦谋生。在剧院打过杂差、当过马夫。1590年,他成为雇用演员,开始舞台和戏剧创作生涯。后成为剧团股东巡回演出。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包括《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特》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回国奔丧,父王鬼魂诉冤,嘱其报仇。王子装疯,安排戏中戏,证实了新王杀兄的罪行。新王备下毒酒毒剑,挑唆大臣之子与王子决斗,最后三人同归于尽,母后也误饮毒酒而死。《奥赛罗》写的是威尼斯大将、摩尔人奥赛罗与元首之女苔丝狄蒙娜倾心相爱,冲破家庭阻力结为夫妻并一同出行。军官伊阿古因私怨而设计诬陷苔丝狄蒙娜,奥赛罗轻信中计,亲手将妻子掐死。最后真相大白,奥悔恨交加,拨剑自刎。《李尔王》叙述不列颠王李尔将国土全部分给了花言巧语的两个大女儿,而将秉性耿直的小女儿远嫁法国,最终遭到长女次女的百般虐待,流落荒野,疯癫而死。《麦克白》写的是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受女巫诱惑,在野心和夫人的驱使下,杀君自立,后终日被噩梦纠缠,神思恍惚。其妻也发狂自杀而死。最后王子率兵讨伐,麦克白兵败而死。

    莎翁在剧中塑造了一批具有人文主义理想的正面人物,描写他们与恶势力进行的悲剧性斗争、毁灭及道义力量。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善于深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其性格更丰满深刻。如哈姆雷特的著名独白,富有哲理性。麦克白杀人后精神崩溃的过程更是刻画得细腻真切。此外,作者还善于渲染气氛,营造悲剧性的氛围,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如《麦克白》剧中暴雨荒原一场,激烈衰愤……凡此种种,都使莎士比亚悲剧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名篇。莎剧构思壮阔,内容丰富,语言丰寓多彩,清新隽永,既富有哲理,又带有浓郁的诗意。阅读莎翁的戏剧,你会享受到人类智慧的熏陶。

    (4)《约翰·克利斯朵夫》

    罗曼·罗兰是法国文学史上跨世纪的伟大作家,世界著名的和平战士。他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前往罗马研究历史,那里丰富的艺术遗产,大大提高了其艺术修养,他的音乐才华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约翰·克利斯朵夫》讲述的是:约翰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贼,其祖父和父亲都是从事音乐事业的,母亲是个柔弱善良的厨娘。因在母亲的雇主家反抗富贵孩子而遭到父母毒打,使他尝到了人间的不平。约翰十四岁时就成了一家之主,靠教钢琴谋生。他与富家子弟奥多的友谊及与参议员女儿弥娜两小无猜的爱情都因金钱、门第的差异而失败。父亲死后,约翰搬到市区内居住,在那里爱上了新寡的萨比纳,萨比纳的死给他以沉重的打击。接着,他被一个女店员抛弃,他骄傲的自尊心再次受伤。一天,他因拔拳相助被大兵侮辱的乡间女子,而造成人命案,被迫逃到法国巴黎。

    后来,约翰认识了奥里维,并彼此互相吸引、互相鼓励、互相安慰,两人结成知己。随后,约翰在法国赢得了声誉。

    罗曼·罗兰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他心目中的英雄人物约翰·克利斯朵夫。约翰并不是依靠“思想或武力取胜的人”,他是克服了一切困难后才成为生活强者的,他完全是有了内心王国的精神与道德力量,才能无所畏惧地面对现实、鄙视豪门权贵、揭穿艺术的虚伪、进行不倦的追求,最后达到自我完善的至高境界。约翰的一生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一生,他的幻想、抗争、追求、成就,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超越个人主义的范畴。因此,约翰总有怀才不遇、陌生孤独之感。最后,作者通过约翰坎坷一生中心灵的忧惑不安,恰好象征了一些洁身自好的个人奋斗的知识分子处在消沉、动荡、堕落社会中的焦急心态,说明他们渴望和谐、静谧的幻想必然破灭。

    坚持读书以至养成习惯,不仅可以使一个人的心灵日渐臻于充实和完美,而且可使一个人保持青春的朝气和魅力。

    女人的必读书一个成功的女性有四本书必须精读,它们像启蒙老师那样,教你如何看一个男人,如何做一个女人。

    (1)《神雕侠侣》

    大侠金庸对女人的研究几乎和他笔下的众多英雄一样出神入化:聪明机灵的黄蓉、心机深沉的周芷若、善良坚强的程灵素……每一个女人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每一本书也都精彩纷呈,尤其是《神雕侠侣》更值得女人一读。

    林燕妮曾这样评价杨过:“一见杨过误终生”,确实不假。杨过是性情中人,小龙女与他生死相许,程英、陆无双苦苦痴恋着他,公孙绿萼更是情深一片,甚至连小郭襄也眷恋于他,可见杨过的魅力。可单纯的女人轻易不要爱上他,除非你自认够本事,不然你一定会为情所伤。

    因为像杨过这样的新好男人,他看得上的只会是“小龙女”这般清丽绝伦的人,说什么山盟海誓、海枯石烂,是因为他拥有最好的啊……事实上真正为杨过“误了终生”的却是郭芙,她一直暗恋杨过,在得不到杨过的爱恋后,性情大变,怨天尤人、脾气暴躁,闯了无数大祸。可谁能明白她的心事呢?郭芙在乱军之中的一番感慨,堪称金庸小说所有心理描写最成功的一笔,令人感慨万分!可郭芙这个人物实在是太不得人心了,一说起她,无不愤愤不已,这是她的失败。

    《神雕侠侣》里李莫愁,也是个很有个性的女人,但李莫愁这种女人最可怕,一个陆展元就让她痴恋哀怨一生,任青春白白流逝,还到处杀人泄愤,害人又害己,为世人所唾弃,女人绝不可以为这是用情至深,这是变态了。

    (2)《围城》

    《围城》的精彩之一便是描绘了中国男人的劣根性,帮你打破这男性世界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使你顿然梦醒回归现实。而集劣根性之大者,首推方鸿渐。

    方鸿渐本性善良,可他的最大缺点便是优柔寡断、毫无原则。时至今日,男人优柔寡断、毫无原则便是致命伤。

    其他诸如赵辛楣、李梅亭、高校长之流,生活中不是没有的,对他们最好明哲保身。倒是几个女孩子很有特点。苏文纨虽不可爱,但仔细想想,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她是个女强人;唐晓芙则甚为可爱,她看不上方鸿渐这种男人;孙柔嘉没有可爱之处,有其心机深沉的一面,可这没错,对男人就得多个心眼儿。

    《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大家,看两性关系细腻而且尖锐,女性读者读懂《围城》,看男人就不会走眼了。

    (3)《飘》

    光看《乱世佳人》这部世界名片是不够的,原著是应该读的。因为玛格丽特·密切尔会教你做一个成功的女人。这里没有中美差异,郝思嘉能够做到的,你也能够做到。坚强、独立、积极,是现代女人的必备素质。如果你没有郝思嘉那般美丽动人,你千万别自卑,你也有追求美好的权利,同样可以使自己变得风情万种。像郝思嘉不能真正拥有白瑞德那样,如果你不能得到自己深爱的男人,不要紧,你还可以爱自己。

    现代女人要学习的是郝思嘉那种风范,永不放弃、永远与残酷的现实抗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世界是由男人控制的,只有这样残酷,才显得郝思嘉的可贵,也唯其可贵,女人更应该好好读一读《飘》。

    (4)《红楼梦》

    一个女人如果没读过《红楼梦》的话,简直有些不可思议。理由很简单,只有看过《红楼梦》,才会明白原来女人是如此哀婉动人,这样仪态万千,这样楚楚可怜,这样冰雪聪明……曹雪芹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女人。

    豪迈如史湘云,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聪慧如薛宝钗,也有花间扑蝶的雅气;也唯有幽怨如林黛玉,才有掩埋落花的闲情。《红楼梦》让我们真正看到女人的精彩,领略什么是水做的女人的深刻含义。即使势利狠毒如王熙凤,她的善于交际、果断坚决、处变不惊还是值得今天的女性学习。

    做人做事一点通书,可以使空虚的心灵得到充实,也可以使狂躁的灵魂趋于安静。谁泛舟书海,谁的人生之舟就不会搁浅!

    6、常听音乐,心清气爽

    音乐能够贯穿于整个生命。在一些民风淳朴的地方,还保留着这样的习惯:婴儿刚出生的时候,人们载歌载舞,欢庆新生命的诞生;老人去世之后,人们围坐灵堂里,以歌声寄托自己的哀思。

    不管是自己唱歌,还是听别人唱歌,音乐都能给人带来快乐。你可以一边走路一边吹着口哨,还可以一边休息一边听着舒缓的催眠曲,更不用说来到专门的KTV拿起麦克风高歌一曲了。

    走在大街小巷,不时在耳边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穿行于田间地头,往往会有婉转的牧笛声在四周回响;经过西部山区,嘹亮的民歌不由得让人心情振奋。音乐无时无刻不在围绕着每一个人。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欢音乐,这么多人喜欢唱歌呢?

    经过研究发现,唱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休闲娱乐。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发现,大自然中很多声音能够带给人欢乐和喜悦,比如风吹竹林声,松涛,海浪声,流水声,还有各种鸟的声音等,慢慢地人类发现自己也可以发出类似的声音,于是音乐便诞生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音乐一步步地向前发展,曲调、节奏也有了更多种变化,再加上各种乐器的使用,最后就逐渐发展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近年来有很多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学习音乐、喜欢唱歌的孩子思路更加清晰,考虑问题也更加专心。因此,从小培育孩子多听听音乐是有好处的,更有很多准妈妈们用音乐对腹中的胎儿进行教育引导,也就是所谓的“胎教”。

    此外,在医学研究中人们更进一步了解到,经常唱歌或者听音乐的人健康状况要比一般人好。美国的一位医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次统计:在三十多个已经去世的著名歌唱指挥家中,他们的平均年龄比美国男子的人均生命要高,同时根据欧洲一些国家的调查发现,经常听音乐的人比不喜欢听音乐的人寿命要多出五到十年,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这都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此外医学家还通过临床试验得到一个结论:音乐对放松身心、振作精神、诱导睡眠等有着很好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小孩子经常在摇篮曲中安然入睡的主要原因。

    经过人们的长期试验总结,可以肯定地说,音乐对于人体健康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1)音乐可以使人放松。对于生活压力太大的现代人来说,这一点非常关键。每天下班回家,在好听的音乐中,人们的压力得到缓解,心情变得愉快,身体也能够放松下来,从而更好地休息和睡眠,养精蓄锐准备接下来的工作,避免因为身体上的疲劳以及精神上的紧张而导致一些心理或者精神疾病的产生。如果心情不够爽快,对着麦克风吼上几嗓子也能够宣泄一下心中的郁闷,这对于人身健康来说,都有积极的意义。

    (2)音乐对于一些心理疾病的治疗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音乐往往能够打开个性孤僻自闭者紧闭的心灵大门,使得他们开始与周围的人交流和沟通。对于心情压抑、情绪低落的人来说,轻快激昂的音乐也能够让他们重新看到生活和人生的希望,不再绝望颓废。

    (3)经过研究发现,音乐对人大脑的刺激是非常明显的,通过音乐能够活跃脑细胞,甚至延缓衰老。除此之外,长时间听音乐能够让人变得更加聪明,如果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培养,效果会更加明显,现代家长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胎教”的流行也是音乐这一功能的体现。

    (4)舒缓的音乐能够让人心情平静、心跳减缓,有助于提高人的睡眠质量。在人失眠的时候听听轻松舒缓的音乐能够帮助入睡。很多轻音乐都是很好的催眠曲,而哄宝宝入睡的摇篮曲正是在这基础上的杰作,人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有摇篮曲,虽然民族、文化各有差异,但是节奏和韵律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5)音乐还能够促进人体神经传导速率,平衡身心。长时间听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能够促进人身心的适度发展,增强记忆力和注意力。

    (6)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修养。音乐在人的生活中不仅仅是一种休闲,它更是感官上的享受。长时间沉浸在高雅的音乐中,不知不觉中就会受到影响,起到修养身心的效果。

    (7)音乐还是一种交流的方式。母亲对着咿呀学语的孩子轻轻哼着小曲,孩子的脸上总会乐开花;一些少数民族青年男女通过情歌对唱的方式表达对意中人的情意。

    (8)音乐还有它的现实意义。不管是流行歌曲还是民歌散调,也不管是乡村音乐还是城市摇滚,其中往往蕴含着一个时代的追求和思想,通过对音乐的了解,有助于人们更深的了解一个时代的社会现实。

    音乐能够给人带来众多好处,但不分时间或场合地唱歌、听音乐则会对人产生不好的影响。比如,如果上班时间嘴还在哼哼着小曲或者半夜三更了还在房间里吊嗓子,那显然是不合适的;如果要睡觉了还在听着激昂的进行曲,自然更加难以入睡;要是心情抑郁还偏要听一些伤感的歌曲,无疑是雪上加霜,情绪只会更加低落。

    做人做事一点通生活在继续,音乐也在继续,有人的地方就能听到婉转悠扬的歌声,在人的生命历程中,音乐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想让自己活得轻松愉快,生活得更有品位,就少吃一些生猛海鲜,少在灯红酒绿中耗费生命,在闲暇的时间里多听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在高雅的音乐中寻找自己的灵魂。

    7、书法绘画,调剂生活

    书法不是单纯的写字,是一种纯艺术,经常练习书法,能够培养人刻苦顽强的意志和高雅乐观的情趣。

    书法是靠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墨迹,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说书法是一种艺术。

    书法家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脑和手的协调,能够同时练脑、练手,一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能够通过书法折射出来,所以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

    现在由于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练书法的人越来越少了,然而,练习书法确有很多的好处:

    (1)陶冶心气

    书法是一种柔性运动,可以陶冶心灵、练气养气,对于锻炼体能和心智也有好处。长期练习书法的人,不仅能够修心养性、改变气质,更可以稳定情绪、平和心境,使人身心清爽愉快。

    (2)激励自我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运用适当有效的方法练习书法,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发现自己不但字写得漂亮了许多,而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创作和书写能力,这种进步无疑能够激励自己,从而对事业和人生更有信心。

    (3)忙闲皆宜

    练习书法对于时间要求不高,忙人能练,闲人更能练。工作忙碌的人,哪怕只有十来分钟的闲暇时间,也可以提笔挥毫,自得其乐;而闲暇的人,多用点时间练习书法,不但能增加情趣,还能充实生活。

    (4)增加文学素养

    练写书法的人,肯定会阅读很多古典文籍和诗词,文学素养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如果多选择一些名言警句等有益自身及社会教化的文字内容进行练习,则效果更佳。

    (5)抒发个人情绪书法是抒发个人情绪的好方法,心情好时自能乐在其中,心情不好时也能去忧解闷、忘却烦恼。

    练习书法对成年人有益,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好处:

    (1)培养孩子的观察、分析以及表达能力

    书法老师可以通过教导学生学习书法,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观察、分析字体的形状和具体笔划的异同,并且教导他们怎么样才能在书写过程中表达出来,时间一长,孩子们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肯定得到提高。

    (2)使孩子养成细致、专注的学习习惯

    学习书法可以使人变得细心、集中注意力。因为书法是一项精细的活动,要想写好字,必须全神贯注、凝神静气,认真观察字体结构,仔细揣摩运笔的轻重缓急,这一切都对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好处。

    (3)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

    书法是一种艺术,各种字体都具有审美价值,在结构的疏密、运笔的轻重中蕴含着很多东西。虽然孩子一时难以理解,然而在教导他们将字写得规范、整洁、美观的同时,已经让他们初步体会到了什么是美,而这种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孩子们树立正确审美观念的过程。

    (4)发展孩子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书法可以说是一种休闲方式,但它更是一种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在于个性,需要创新。在欣赏和接纳别人的美的同时,还要发展出属于自己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个性和创新在书法这里无疑有着足够大的发挥空间。

    有位艺术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对待传统要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又要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打进去是要学习和模仿,而能打出来则需要创新和发展。所以,教导孩子学习书法的过程也就是让他们从模仿学习再到发展创新的过程,无论其将来能否成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找到了需有的东西——从模仿走向了创新。

    (5)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汉字不只是一种承载信息的符号,它几乎区别于所有其他文字,因为汉字的背后还沉淀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睿智和精华,为人们耳熟能详、千古流传的不仅仅是王羲之父子、欧阳洵、柳公权、颜真卿这些大书法家的字,还有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这也为所有学书法的孩子们树立了榜样。讲着这些先人的故事,学习他们的字,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能不高吗?

    书法就好像知识大都市中的世外桃源,走进去以后感觉是那么的自然、质朴、宁静,而走出来却又回味无穷,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练完书法,不妨再学学绘画,闲来无事,即兴画上几笔,自娱自乐,无疑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画有很多种,如贴画、风景画、人物画、宣传画以及年画等等,漫画、连环画更是深受人们的喜爱,画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绘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考古人员挖掘的器皿中不难发现,其渊源可能要追溯到石器时代那些刻在陶器上的山水鸟兽花纹,或许更早一些。在绘画的发展过程中,日月星辰、神话传说、风景名胜、农林牧渔、山水花木都是描绘对象,画中的情景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又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

    根据绘画方法,绘画则有工笔画、写意画和半工半写画三种;根据内容,绘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

    工笔画严谨工整、细墨勾勒,不上颜色,注重形似,讲究写实;写意画则要求用笔简练,奔放活泼,善于描绘神韵,能更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半工半写画则介于两者之间,兼有工笔和写意的特点。

    人物画是指以人物活动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按题材不同可分为历史人物、宗教人物、社会风俗画、仕女写真画等等;山水画主要是指以山水风景为描绘对象的画科,起源于魏晋南北朝,在唐宋时期形成了一个高峰;花鸟画是以花卉、草虫、飞禽、走兽等动植物形象为主要描绘对象的绘画形式,石器时代那些陶器上的鱼鸟花纹,可说是最早的花鸟画。

    此外,还有油画和壁画。油画是用油料调和颜色所作的一种画,这是西方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画科,能够表现丰富的色彩效果,强调画面的立体感,让人感觉十分形象。壁画,即画在壁上的画,也是绘画的一个重要分类。中国的宗教画中,壁画要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比如中外驰名的敦煌壁画。西方的教堂壁画也很出名,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的壁画世界闻名。

    一直以来,绘画都是一项传统而高雅的艺术,流行于上层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绘画开始在全社会普及,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主要的娱乐休闲方式。只要喜欢,就可以在画板上信手涂沫,抒发自己的感情与个性,表达喜怒哀乐,漫画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

    漫画是绘画的一个另类,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笔触简练,篇幅短小,具有讽刺、幽默、诙谐风格,蕴含着深刻寓意,为单幅绘画,每一张画面上通常为一个图或者几个图,联合起来表达了某种意思,它用笔不讲究有多么传神,甚至会采取一些夸张、对比手法揭露讽刺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以及丑陋的行为,使人在会意一笑中受到教育;而另外一种漫画风格精致写实,内容广泛,常用分镜式手法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为多幅作品,跟连环画极为相似。

    做人做事一点通绘画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近几个世纪以来,一些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绘画对于调整人的心理状态,释放人的情绪有良好的效果,对于高血压、精神抑郁、焦虑狂躁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

    8、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天下事只怕认不真,故依违观望,看人言为行止。认得真时,则有不敢从之君亲,更那管一国非之,天下非之。若做事先怕人议论,做到中间一被谤诽,消然中止,这不止无定力,且是无定见。民各有心,岂得人人识见与我相同;民心至愚,岂得人……明·吕坤《呻吟语》

    这是一个流传很久的民间故事:父子俩赶着一头驴到集市上去。路上有人议论他们父子二人太傻,放着驴不骑,却赶着走。父亲觉得路人的话有理,就让儿子骑驴,自己步行。可是没走多远,又有人议论说儿子不孝,自己骑驴,却让老父亲走路!父亲听了,赶快让儿子下来走路,自己骑驴。没走多远,又有人说父亲的不是,不知疼爱自己的儿子,只顾自己舒服。这下父亲犯难了,怎么办才好呢?干脆,两个人都骑到了驴背上。刚走几步,有人为驴打抱不平了:天下还有这样狠心的人,看驴都快被压死了!父子俩脸上挂不住了,索性把驴绑上,抬着驴走……故事中父子俩的确可笑,但仔细一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也经常这样:做事或处理问题没有自己的主见,或自己虽有考虑,但常屈从于他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这是做人很忌讳的毛病。

    吕坤《呻吟语》里面的“依违观望,看人言为行止”指的就是没有主见。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做事先怕人议论,做到中间一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就不敢再做下去了,这不仅说明这个人没有“定力”(可理解为毅力),也没有“定见”(坚定的立场和观点)。吕坤所说的“认得真”,就是要能辨明是非,选择正确的立场观点。一旦“认得真”了,就要坚持这个“真”,哪怕是玉皇大帝,也不屈从。其实,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会完全一致,我们不能要求人人的看法都与自己相同。因此我们做事要看我们想达到的目标效果,而不要过于顾虑事前一些人的议论;等你事惰做好了,那些议论自然也就停止了。即使事情没做成,但只要是正确的,也就是我应当做的,论不得成败。

    就拿故事中的父子二人来讲,是该赶着驴走,还是该骑着驴走,总有一种情况是可以采纳的:骑着驴走可以;赶着驴走也可以;如果驴十分强壮,两个人同骑也无妨,又何必在意别人指指点点呢?纵有人说三道四,也不至于抬着驴走。

    古代寓言“邯郸学步”的那个人是典型的没有主见,最后失了自己本色,连路都不会走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拿最普通的穿衣打扮来说,有的人不懂得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打扮,而是一味追逐所谓“潮流”。看别人把头发染成了黄色,自己也跟着去染;看别人穿瘦腿裤,自己也把一双腿裹得紧绷绷。他们认不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只是紧跟“潮流”走。这类人其实也很悲哀,做事没有自己的主见,只是盲从于他人。

    西方有句格言说得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问题是很多人经受不住别人的意见或议论而改变了自己的初衷。要成就一项事业或工作,常常会听到许多反对意见,这些意见或来自朋友与亲近的人,他们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或纯粹是为我们担心,可能不赞成我们的做法。也可能来自那些对我们心怀恶意的人,他们诬蔑、攻击、诽谤,把我们所要做的事说得很危险。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过多地顾虑别人的看法和议论,不敢坚持自己已“认得真”的想法,我们就可能半途而废,甚至事情还没做就夭折了。因此,要想有所成就,就要有自己的主见。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不去认真听取别人的有益的意见。如果别人的意见有可取之处,哪怕是来自“敌人”的意见,我们也应该吸取。但这和丧失自己的主见、屈从于他人不正确的议论是两回事。

    意大利著名影星索菲娅·罗兰从影几十年,拍过六十多部影片,演技炉火纯青,曾获得1961年度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

    索菲娅·罗兰十六岁时来到罗马,立志要做一名演员。但她从一开始就听到了许多不利的意见。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她个子太高,臀部太宽,鼻子太长,嘴太大,下巴太小,根本不像一般的电影演员,更不像一个意大利式的演员。但是,制片商卡洛看中了她,带她去试了许多次镜头,但摄影师们都抱怨无法把她拍得美艳动人,因为她的鼻子太长、臀部太“发达”。卡洛的意见也动摇了,他建议索菲娅把鼻子和臀部“动一动”。索菲娅断然拒绝了卡洛的要求。她说:“我为什么非要长得和别人一样呢?我知道,鼻子是脸庞的中心,它赋予脸庞以性格,我就喜欢我的鼻子和脸保持它的原状。至于我的臀部,那是我的一部分,我只想保持我现在的样子。”她决心不是靠外貌而是靠自己内在的气质和精湛的演技来取胜。她没有因为别人的议论而停下自己奋斗的脚步。她成功了,那些有关她“鼻子长,嘴巴大,臀部宽”等等的议论自然也没有了,这些体征反倒成了美女的标准。索菲娅在二十世纪行将结束时,被评为这个世纪的“最美丽的女性”之一。

    后来,索菲娅·罗兰在她的自传《爱情与生活》中这样写道:“自我开始从影起,我就出于自然的本能,知道什么样的化妆、发型、衣服和保健最适合我。我不模仿其他人。我从不去奴隶似地跟着时尚走。我只要求看上去就像我自己,非我莫属……衣服的原理亦然。我不认为你选这个式样,只是因为伊夫·圣罗郎或第奥尔告诉你,该选这个式样。如果它合身,那很好。但如果还有疑问,那还是尊重你自己的鉴别力,拒绝它为好。……衣服方面的高级趣味反映了一个人的健全的自我洞察力,以及从时新式样选出最符合个人特点的式样的能力。……你惟一能依靠的真正实在的东西,……就是你和你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你对自己的估计,以及你愿意成为哪一类人的感情。”

    索菲娅·罗兰的“不去奴隶似地”盲从别人就是有主见的最好表现。做人就应该尊重自己的鉴别力,培养自己健全的自我洞察力。一个正直、诚实的人,不会因为别人的非议而改变自己的原则,不会做“奴隶”般的盲从者,不要因为担心个人的利益,比如安全、财产、面子、职位等而像墙头草一样,哪边风大就往哪边倒。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交响音乐指挥家。在一次欧洲指挥大赛的决赛中,小泽征尔按照评委给他的乐谱指挥乐队演奏。指挥中,他发现有不和谐的地方。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停下来重新指挥演奏。但还是不行。“是不是乐谱错了?”小泽征尔问评委们。在场的评委们口气坚定地都说乐谱没问题,“不和谐”是他的错觉。小泽征尔思考了一会儿,突然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们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前两位参赛者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在遭到权威的否定后就不再坚持自己的判断,终遭淘汰。而小泽征尔没有盲从权威,最终摘取了这次大赛的桂冠。

    还有一则类似的故事:一位大夫给病人做完手术后,对一旁第一次做助手的护士说:“我们一共在患者体内放了十一块棉球,都取出来,可以为患者缝合了。”年轻的护士回答:“大夫,是十二块棉球,还有一块没有取出来。”大夫生气地说:“我记得很清楚,是十一块,不会错的。”护士低头叉仔细数了数手中盘子里的棉球,然后抬起头,说:“大夫,是十二块,还少一块。”这时大夫笑了,他摊开左手,给护士看了一眼,原来最后一块棉球他攥在手里,他是要故意试探这名护士的。

    做人做事一点通做人就应该有自己的定力和主见,而它的根本,就在于我们能不能坚持下去!

    9、人格和尊严是你成长的脊梁

    人格是河,尊严是山,只有人格和尊严合起来才能撑起你的天空!

    很多人都看过契诃夫的小说《小公务员之死》。说的是一个小公务员在看戏的时候不小心打了一个喷嚏,结果口水溅到了前排一位官员的脑袋上。小公务员十分惶恐,赶紧向官员道歉。那官员没说什么。小公务员不知官员是否原谅了他,散戏后又去道歉。官员说:“算了,就这样吧。”这话让小公务员心里更不踏实了。他一夜没睡好,第二天又去赔不是。官员有点烦了,让他闭嘴出去。小公务员心想,这下子得罪官员了,他又想法去道歉。小公务员就这样因为一个喷嚏,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最后,小公务员死了。

    这个故事看似荒诞离奇,却道出了一种社会现象,一些“小人物”因地位低而而缺乏自尊。

    智利作家涅高梅德斯·胡斯曼说过:“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糟蹋的东西。”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说过:“如果你想受人尊敬,那么首要的一点就是你得尊敬你自己。只有这样,只有自我尊敬,你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

    现实生活中,类似小公务员这样的糟蹋自我尊严的人和事也时有发生,甚至我们自己也常自觉不自觉地丧失了自尊。

    杰克的母亲在他十岁那年不幸去世了,幼小的他受到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后来,继母来到他家。那一年,杰克十二岁了,虽然还小,但他还是不情愿接受这一事实。

    继母刚来到他家的时候,杰克并不喜欢她,大概有两年的时间都没有叫她“妈”,为此,父亲经常骂他。但越是这样,杰克越是在情感中有一种很强烈的抵触情绪,他无法接受现实。然而,杰克第一次喊继母“妈”,却是在他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挨她打的时候,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不可磨灭的印象。

    一天中午,杰克偷摘了别人院子里的葡萄,恰好被主人逮住了。主人特别的凶,在平日里,杰克就特别畏惧他。现在又在他的跟前犯了错,心里更害怕,他吓得浑身哆嗦。

    主人并没有动怒,只是说:“现在我也不打你不骂你,但是你必须给我跪在这里,一直跪到你父母来领人,否则,我就打你。”

    听说要自己跪下,杰克心里确实很不情愿,也感觉很难堪。主人见他没反应,便大吼一声:“给我马上跪下!”

    正是在对方的威慑下,杰克很无奈,战战兢兢地跪了下来。这一幕,恰巧被他的继母给撞见了。她什么也没说,立刻冲上前,一把将杰克提了起来,然后,对着对方大叫道:“你太过分了,你怎能对一个孩子这样呢?”

    在别人的眼里,杰克的继母是一个没有多少言语、性格内向的人,突然如此震怒,让对方也不知所措。而杰克也十分意外,这是他第一次看到继母性情中另外的一面。

    看来这回继母真的生气了,她把杰克带回家后,用枝条狠狠地抽打了杰克两下,边打边说:“我打你并不是因为你偷摘葡萄,哪有小孩不淘气的,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别人让你跪下,你就真的跪下?这样你就会失去人格,失去尊严,等长大以后怎么成事?你永远都站不起来。”继母说到这里,突然地抽泣起来。当时杰克尽管只有十四岁,但继母的话在他的心灵深处还是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他情不自禁地抱住了继母的臂膀,哭喊道:“妈,我以后不这样了,我会改掉的。”继母抚摸着杰克的头,说:“孩子,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要站起来”。

    继母与杰克的故事也许能给成长中的我们一个启示:一个失去人格和尊严的人,可能会失去所有的美好事物。

    古往今来,中国出现了许多自尊自强的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廉者不食嗟来之食”,李白高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朱自清宁可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他们都是有人格、有尊严的人,是一种时代的象征,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在维也纳时,曾受到李希诺夫斯基公爵的倾慕和照顾,他感激公爵,但并不因此出卖尊严。一次,公爵要求贝多芬到他家为一批占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队的军官演奏。贝多芬看不起公爵这种阿谀逢迎的态度,断然拒绝了。公爵凭他的地位和布施者的身份,一定要贝多芬演奏。公爵的傲慢冒犯了贝多芬的自尊,他冒着倾盆大雨冲出公爵的庄园,一回到家中,就把案头上公爵的半身塑像猛掷在地上,摔了个粉碎,并给公爵写了一封信。他写道:“公爵,你之为你,是由于偶然的出身;我之为我,是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中国有句俗话:男儿膝下有黄金。我们没必要看到别人有地位、有金钱就不自觉地软了自己的膝盖。缺乏自尊的人是可悲的。你会因此而扭曲自己的性格,改变自己的正确看法,作出违心之举。在权势者面前,你唯唯诺诺,小心翼翼,给自己添了多少苦恼?你自卑自贱的举动,换来的只能是让人瞧不起。自卑的心理是一种自我折磨。

    列宁曾在进入克里姆林宫时,也遇到了卫兵的拦阻,要他出示证件。旁边的人及时提醒说:“咳!这是列宁同志。”卫兵说:“任何人都必须出示证件。”列宁说:“他是对的,我忘了出示证件,对不起。”列宁和卫兵都表现出了可贵的品格:不因对方的身份而屈从或轻视对方。卫兵和列宁都值得我们学习。

    做人做事一点通徐特立说:“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视别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的确如此,自尊是一种平等。保持自尊,也是在尊重别人,无论是大学教授还是捡破烂的,无论是有钱人还是穷光蛋,无论是小公务员还是大官,都不要自傲也无需自卑,人格和尊严是一个人成长的脊梁。

    10、做一个公正的人

    公正的字面意思是:公平正直,没有偏私。虽是简短的八个字,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

    在第四十八届上海世乒赛中,有一场淘汰赛令人难忘。双方选手是中国的刘国正对德国名将波尔,这一场的胜者进入下一轮,负者则打道回府。

    高手过招,自然是厮杀得难解难分,两人得比分交替上升咬得紧紧的,这种胶着状态一直持续到决胜局,在这局里,刘国正以十二比十三落后,再输一个球就将被淘汰。岂料越是关键时刻越是出错,刘国正的一个回球偏偏出界了!整个比赛场馆顿时寂静无声,观众们对眼前的一切似乎还没明白过来,刘国正自己也蒙了,愣愣地站在那里。波尔的教练已经开始起立狂欢,准备拥抱自己的弟子。

    可就在这时,波尔却做了一个优雅的手势,指向台边——示意这是一个擦边球,这就意味着刘国正要得一分。就这样,一个幸运球使刘国正把比分扳平,严格地说,刘国正是被对手从悬崖边“救”了回来,最终刘国正反败为胜战胜了波尔。

    这堪称是一场震撼乒乓球界的经典之战!第一,顶尖高手过招,高超的球艺就是一场完美的表演;第二,刘国正在绝境中的坚忍不拔意志让在座的每个人都钦佩不已;第三,波尔那个优雅的手势足以震撼着每一个人,虽然输了比赛,却赢得了人格、赢得了比冠军更可贵的体育精神。

    不管是刘国正还是波尔,夺取世界冠军是他们的夙愿,但是冠军要一场一场的拼,对波尔而言,只要赢下那一分,就可以顺利晋级。而这个球是否擦边或许只在分毫之间。这样微乎其微的差距,观众看不到,对手也看不清楚,裁判也可能误判。

    但是,波尔却看到了,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主动示意。波尔虽败犹荣,赢得了异国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赛后,有人追问波尔为何要这么做,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公正让我别无选择。”是的,波尔不假思索地做出的那个动作,又轻描淡写地说出了心里话,这说明诚实已成为他的一种下意识的举动。

    在赛场上,本着公正、诚实的心态去比赛,才能征服观众,波尔——这位赛场上的败将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之课。

    通过这场比赛可以看出,波尔是一位公正的运动员,相信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做事公正的人。

    做人做事一点通做事公正的前提是公心,没有公心便没有公正可言。

    11、小处不可随便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前几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相声段子:一位有心脏病的老先生住楼下,楼上新搬来一个小伙子。这个小伙子每天夜里睡得很晚,基本都是夜里十二点以后回家睡觉。这下楼下的老先生可有些吃不消了,为什么呢?原来这小伙子回来时的脚步重而急促,动静特大。基本的动作流程是:噔、噔、噔——上楼了;咣当——开门了;哗、哗、哗——洗漱;最后一个环节是上床脱皮鞋,先脱一只,一扔,咣!楼下老先生心一哆嗦,再脱另一只,又是“咣”一声,老先生心又一哆嗦。这四个环节折腾完了,老先生才安静下来,这才入睡。一开始,老先生以为过一阵就会好的,所以一直忍着,可没想到夜夜如此,再好的脾气也受不了呀!这天,老先生见了小伙子,就对小伙子把这事说了,小伙子态度非常好,虚心接受。

    可到了夜间,那一套动作又来了——噔、噔、噔!咣当!哗、哗、哗!老先生想,忍着吧,不就有两声就完了吗?咣!一声。老先生在等第二声,奇怪,怎么不响了?老先生的心立马悬起来了,就等着第二声响过好睡觉。怪了他左等右等等了一夜,第二声愣没响——原来这小伙子脱第二只鞋时,突然想起了老先生白天提的意见,所以就轻轻地把鞋放在了地上……这虽是一个相声段子,却反映了一个问题。

    现实生活中,的确有看似小问题,却能反映大道理的事。有些小区的绿地上写了一个牌子:“芳草茵茵,踏之何忍!”牌子是写了,可有些走路的人,为了少走几步,省些力气和时间,仍旧我行我素,从草地上斜插过去,有一个人走就有两个人走,时间一长,竟踩出一道小路来。这是不是小事呢?现在城市交通的拥挤状况让人说起来头痛,国家每年都要拿出很多钱来改善交通设施,确保城市居民出行方便,但是交通拥挤状况依旧很严重,其中原因有之:驾驶员开车加塞、逆行、走非机动车道,这也是造成交通拥挤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类司机朋友小小的随便了一把,这又是不是小事呢?

    明人吕坤在《呻吟语》中说:“礼义之大防,坏于众人一念之苟。譬如由径之人,只为一时倦行几步,便平地踏破一条蹊径,后来人跟寻旧踪,踵成不可塞之大道。是以君子当众人所惊之事,略不动容,才干碍礼义上些须,便愕然变色,若触大刑宪然,惧大防之不可溃,而微端之不可开也。嗟夫!此众人之所谓迂,而不以为重轻者也。”

    细细品味吕坤的这番话不是没有道理,生活中由于一些人小处随便,结果酿出大祸的事并不鲜见。据报载:有人从高层住宅上随手扔下一个酒瓶,结果将楼下经过的行人砸死。一家旅游度假村在一处玻璃门上不做警示标记,结果让奔跑的小孩一头撞上,受到重伤。日常生活中,随便扔烟头一个就有可能造成就有可能一场大火……可见,小处随便,决不是什么无伤大雅、无足轻重的小事。做人就应该像吕坤所说的那样:“惧大防之不可溃,而微端之不可开也。”

    一个人如果私德不修,公德欠缺就有可能小处随便,“微端”不谨。比如说做事不负责任,马虎应事,只图自己方便,不考虑他人利益,总之,这些情况都属于自私自利之心作祟。随便乱扔烟头的人,哪会考虑到森林着火、消防员冒死扑救、地球资源遭到破坏?几年前,一种病毒在网络上疯狂蔓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后来查明,这种病毒不过是几个外国青年在玩自家电脑时“随便”下载了一个病毒程序,并用电子邮件发了出去,结果导致了一场网络灾难。事后这个青年说:他一点儿也没想到会闯出这么大祸……做人,小处随便不得。就算没有惹出大漏子,但是有些事也得不偿失,比如随地吐一口痰,随手丢一只空易拉罐,结果让人罚了几十元钱;明明没有停车线,有些朋友却认为十几分钟就完事,结果让人贴了违章停车的条子,罚款二百元,去银行交费耽误时间不说,还得从口袋里掏钱,你说冤不冤?

    现在正处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过去住一二百户的胡同由“横”变“竖”,变成了高层建筑。一二百户住一个楼,你小处随便,楼道里乱堆东西,夜里把电视机音量放到最大,从窗户往外随意扔垃圾,你觉得没什么是小事,可碰上较真儿的人,也有麻烦上身。美国一老人从一户人家门前经过,由于这家没有清扫门前冰雪,老人滑了一跤,老人便把这家告上了法庭。这个认为扫不扫自家门前雪无所谓的人家,最后不得不为自己的小小过失付出赔偿的代价。

    一般说来,古圣先贤都从道德的角度劝人不要忽视小处的修养。今天,除了道德的软约束外,法制也告诫我们不要放纵自己的“小小不严”处,不要“不以为重轻”而苟且做人。一旦因为我们的“小过失”而引发了大祸,也会触犯刑律。

    也有些“小处随便”并不属于法律管辖的范围,也谈不上是多严重的道德问题,但我们也不可放任自己。比如,在地铁上坐座位时跷二郎腿,让站着的乘客别扭;开会迟到;雨天开快车,溅行人一身水;打公用电话时煲电话粥,不顾后面有人等;消防队救火时围观挡道;嚼完口香糖乱吐;小区内养宠物,宠物随处大小便……这些举止,给他人添不便,惹他人不痛快,自己又怎能心安理得,毫无惭意?如他人也如此待你,你作何感想?所以,千万不要把此等事认为是小事而不加以约束!

    唐代诗人李商隐写过一组《杂笨》,专谈人情世相。其中写世人“恶模样”有:作客与人相争骂;筵上乱叫唤;搀夺人话柄(乱插嘴抢话);对众倒卧;着鞋卧人床;说主人密事;作客踏翻台桌;嚼残鱼肉置盘上;等等。

    清代石成金写《除嫌约二集》,讲为人举止要忌:主人未迎便先上厅坐;翻人书籍;人前假咳吐痰;吃烟向人喷气;烟灰火屑敲满地(吃旱烟时);项多油滞不洗拭(不洗脖子);门庭不扫拂;谦上下动手力扯(谦让尊卑先后时动手乱拉扯);探手(伸手)隔座取物;坐即摇膝;桌上乱写字;坐下脚跷膝上;冷笑;摘花嗅香;开人箱柜;坐不耐久;坐立不宁;偷看人书简;粗鲁撞倒人器物;借人器物以及书文多日不还;好勉强量小之人饮酒(逼人喝酒);在病丧家嬉笑等等。

    做人做事一点通何谓随便,指生活细节方面随意而为,这种行为的结果是妨碍他人,自己也没得到什么好处,所以应该改掉这种习惯。

    12、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镇静

    自乱阵脚是成功的克星,要想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就必须具备“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大气,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保持镇静。

    《庄子》中讲了一个“畏影而走”的故事:一个人走路时突然见到自己的影子非常害怕,便拼命快跑想甩掉影子,谁知他跑得越快,影子也跟得越快。结果被这个“怪物”吓得要死。

    其实,恐惧是自己给自己心灵投下的阴影。如果你站到背阴处,影子自然就消失了。同样,我们也可以找到有效的办法来克服恐惧,保持镇静。

    战国时,著名侠客荆轲带着燕国的地图和樊於期将军的人头去见秦王嬴政,想借献图之际刺杀秦王。和他随行的还有勇士秦舞阳。当二人进入戒备森严的秦王宫殿,见到秦王时,秦舞阳便“色变振恐”,引起周围大臣怀疑。而荆轲则异常镇静,他看着瑟瑟发抖的秦舞阳,对秦王说:“他是乡下人,没见过天子,所以有些害怕。”说完将图献上……荆轲才是当之无愧的大侠,他的镇静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在他眼里,威震天下的秦王和他的狼臣虎将“都是无名竖子”——没什么了不得,他毫不恐惧。而秦舞阳号称“勇士”,却不能稳住心气,他所缺少的,就是镇静、沉稳的心理素质。

    那么,这种镇静的心理素质是不是天生的呢?是不是我们如果有畏惧、怯场的毛病就再也不能改变呢?不是的。勇敢的士兵不是天生就勇敢的,而是锻炼出来的。

    著名演员石挥原来只是一家剧团的勤杂工。一次剧团演出时,一个扮演茶房的演员临时缺场,导演就让石挥顶替。这个角色只有一个字的台词:“是!”但要分三次说。临到上场时,石挥非常紧张,小腿转筋、嘴巴发抖,不听使唤,缩在台口发怵。但是事到如今,他只好硬着头皮上,团长嘱咐他说:“小家伙,不要慌,上台后说话声音要大点!”没等他答应,台上大声呼唤:“茶房!”团长将他朝台上一推,石挥不由冲了上台。舞台上,强烈的灯光朝他照来,他只觉得眼睛发花。台下黑压压一片,他慌乱地连声喊着“是!是!是!”然后就跑下台去了。有了这样的几次上台演出,石挥慢慢适应了舞台和观众,演得越来越自如,最后,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

    恐惧多是毫无道理的。要知道,不会发生的事终究不会发生,你恐惧,只是徒增烦脑;而该发生的事也不会因你的恐惧而停止。因此,应该以平静的心态去对待天地万物,无恐无惧。而这种镇静之勇是可以通过修养和锻炼获得的。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在万般无奈下唱起了“空城计”。面对司马懿统领的大军,诸葛亮大开城门,不设一兵一卒,自己在城楼上弹琴。虽然他根据司马懿多疑的性格,估计司马懿不敢贸然攻城,但谁能保证司马懿绝对会上当呢?危险的后果是确实存在的。要说诸葛亮一点儿紧张都没有,那也太夸张了。但诸葛亮的确没有表现出慌张和心虚。他怎么做到呢?方法很简单——专心弹琴。老奸巨猾的司马懿果然上当,他非常仔细地听诸葛亮琴声,没有听出丝毫破绽,认定诸葛亮肯定有埋伏。于是,急忙下令撤兵。“空城计”就这样成功了。

    人有一种本能的反应,会在极端危险的时候产生恐惧感,比如火灾、地震、洪水暴发等情况下。但恐惧对人脱离险境不但没有丝毫帮助,反而会加大危险。这时不要去想万一逃不脱会怎样,而是集中注意力做自救和他救工作。当根本无法逃避的时候,就静下来积极主动地做点儿什么事,耐心地等待援救或等待奇迹的发生。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在巨轮行将沉没时,几位乐队成员仍专心地演奏着音乐。他们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却远离了恐惧,而是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

    自信也是克服恐惧的方法之一。对别人,特别是对地位高或比自己在某方面占优势的人,不必害怕,要记住:你和对方都是平等的,对方是个重要人物,我在和他谈话,所以我也很重要。

    在面对比自己身高的人时,由于眼位高低的差距,容易使自己不由自主地退到劣位上,产生胆怯和不自然。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请对方坐下来谈话,既显得礼貌,也可以免除不必要的心理紧张。

    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可以找一个小玩意儿在手中玩弄,这样可以缓解紧张不安的情绪。

    类似的方法还有许多,你也可以自己研究一些。方法虽然简单,但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克服恐惧感的第三个要点是尽量不去想可能产生的结果,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眼前正在做的事上。我们常常会为后果担心,比如:面对强大的敌手我可能失败,公司业务不好可能会负债,演讲可能不受欢迎,我可能要出丑……我们老在想后果,只会越想越怕。强迫自己不去想,似乎也办不到,刚刚不想了,不知怎么的又担心起来。要克服这个毛病,你需要做一件事,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这件事上来。

    做人做事一点通明人吕坤在《呻吟语》里说:“主静之力大于千牛,勇于十虎;当尊严之地、大众之前、震怖之地,而心动气慑,只是涵养不定;静中看天地万物都是无名竖子。”其实吕坤是在教人“静”,镇静、沉着地面对那些会使人们感到害怕的事情、场合和人。心理镇静的力量比一千头牛的力量还要大,比十只老虎的凶猛还要强。人镇静地看世界万物,其实都算不了什么。一个人之所以在尊严的场合、众人的面前、恐怖的情况下心跳加快、大气儿也不敢出,说是因为“静”的涵养还没有稳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