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中外的历史大事件-联结东西方文化的丝绸之路——公元前2世纪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丝绸之路是从中国出发,横贯亚洲,进而联接非洲、欧洲这条陆路通道的总称,是联结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丝绸之路是一条十分古老的通道,它的开拓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秦、汉以前,而西汉张骞通西域,则是第一次大规模的、官方性质的中西方交往,从此,丝绸之路得以发展、繁荣。

    张骞通西域先后有两次。两次通西域既有政治上的目的,也有经济上的需求。当时生活在大漠南北的匈奴人,经常侵袭汉朝边郡地区,掠夺奴隶和物质财富,为中原王朝的一大威胁。西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全国统一,中央政权稳固,社会经济也有很大发展,于是想与匈奴决战,以解决长期以来的边境威胁;同时,也希望打通一条通往西域的商道,发展经济文化联系。于是,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欲联合大月氏共同打击匈奴。此行未能达到目的。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联络乌孙。这次出使十分顺利,张骞的副使分别到达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帕提亚、身毒等国。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丝绸之路。自此以后,丝路虽有不少发展变动,但大体是在张骞所发现的主要交通干线的基础上变更和发展。此次通西域,使汉朝政府掌握了沿丝绸之路的各个民族和国家的情况,并与之建立了友好关系,开创了丝路繁荣和畅通的局面。

    丝绸之路开通以后,汉朝政府对它的维护和管理十分重视。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了西域都护,使丝绸之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在西汉末年和王莽“新”政时期,丝绸之路完全中断。公元25年东汉建立以后,在其统治时期,随着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丝绸之路曾几经中断,史称为丝路的“三通三绝”。123年,丝绸之路第三次复通以后,东汉政府对丝绸之路加强管理:修筑道路、大办屯田、设置邮亭、烽燧等,有力地保证了丝绸之路交通的安全。

    到隋唐时期,由于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使得中西方贸易往来频繁,丝绸之路进入了它历史上最繁荣的阶段。尤其是在唐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即对丝绸之路的贸易,由中原地区政府的支持、维护,而变为由中央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与此同时,隋唐时期随着航海技术的提高,水路交通有了较大的发展,在中外交往中,水路交通已经达到能与丝路相媲美的地位。但是,丝绸之路作为中国与西方国家交往联系的一条陆路通道,仍然存在并发展着。

    到南宋和元代初年,丝绸之路在中西交通史上的地位有所改变。当时,欧、亚许多国家有大量人口经西域进入中原,这时中西方的交往已经不是丝绸之路这一条交通线所能容纳得了。到元末明初,由于航海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和欧洲、西亚许多国家、地区的联系,大部分通过水路。再加上元朝政权的崩溃,西域地区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这使得丝绸之路在中西交通中的地位降低。以后,这条通道虽未中断,但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在丝绸之路开通的过程中,西方国家与民族及西域各地居民也做出了不少贡献。如马其顿亚历山大的东征,对中国与中亚、西亚地区的交往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亚历山大所建立的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使这个广泛的地区一体化,利于交通及贸易的发展。同时,西方各地区和国家与中国积极地进行贸易等交往,对丝绸之路的繁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汉唐为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两汉的丝路分为南北两条道路。从洛阳或长安出发,出河西走廊,经敦煌、玉门、阳关后分道。南道沿罗布泊南,经鄯善、且末、精绝、弥、于阗至莎车,然后再西行,越葱岭,过蒲犁、无雷,进入大夏、木鹿、安息、塞琉西亚和泰西封。这样穿过美索不达米亚,有多条道路通向叙利亚、安条克等地,再往西可至罗马。北道经伊吾、车师前王庭、危须、尉犁、焉耆、龟兹、姑墨、温宿到达疏勒,然后越过葱岭进入大宛,过康居至里海顿河一带的奄蔡(阿兰),再西可通往罗马。隋唐时代,丝绸之路分为三道。北道从伊吾,经蒲类海铁勒部、突厥之地,至拂林国,达于西海即经天山北麓到达中亚地区,再由里海达欧洲。唐朝的中道、南道大体上与汉时北道、南道相似。这是汉唐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线路,与之同时存在的还有许多小的分支。

    丝绸之路上的商品流通,以中国丝绸为主要商品,“丝绸之路”即因此而得名。

    我国丝绸在古代的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都被视为珍品。丝路开创以后,中亚及西亚各地时行衣着丝绸。罗马帝国时期的欧洲,中国丝绸被广泛地使用。在丝路上,中国除大量出口丝绸之外,还输出铁器、镍、贵重金属、漆器等,还有中国的经济作物杏、桃和甘蔗等。

    西方通过丝路输入中国的物品也十分丰富,有毛织品、玻璃、宝石、香料等,特别还有从大宛输入的汗血马。中亚地区的农作物和经济植物,如葡萄、苜蓿等也经丝路传到中国。

    丝绸之路上,东西方往来频繁,除了商品贸易外,其他的交流也十分广泛,尤其是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往来。

    中国的生产技术与文化传入西方,对西方各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自汉至唐传入西方的生产技术主要有养蚕、缫丝、织绸、凿井以及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印刷术及火药。在文化方面,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医学和数学很早就经丝路传到阿拉伯及欧洲各地,同时中国的音乐及绘画艺术也传到西方。

    另一方面,域外文明也经丝绸之路,被导入中国,对我国也产生过重大影响。如中亚游牧民族的养马法、骑兵战术、西方的家具桌椅等。丝路也传进了西方的音乐、绘画、杂技等艺术。而中西文化交流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丝路将西方的宗教传入中国。公元前1世纪末,大月氏人把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传入的还有祆教、景教、摩尼教以及伊斯兰教。这对于宗教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丝绸之路使欧亚各地区之间加强了联系,对人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巨大的贡献。

    丝绸之路自西汉正式开通以后,历1500余年,直到明代,它一直承担着内地与西域、中国与亚、欧一些国家、地区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重要任务。其间虽因政治上的原因出现过时通时断的情况,但总的来说,丝绸之路是在持续着、发展完善着,直到海上交通取代了它为止。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通道。从历史上看,丝绸之路曾是联结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中国、印度、埃及等国家的纽带。在丝路所经过的地区,出现过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等跨亚、非、欧三洲的世界大帝国。在丝绸之路之要冲,产生了佛教、伊斯兰教等影响亿万人思想的宗教,还有伟大的创造发明及思想流派,这些都经丝绸之路流传到全世界。总之,丝绸之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影响和推动了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人口稠密地区的社会历史的发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